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教案范文: 加法教学反思

现在,很多教师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在教案中总结好经验与教训,我们才能逐步成熟起来。好的教案都有哪些内容?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教案范文: 加法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笔算的方法与前面的相同,所以本节课我采取的是正向迁移的方法进行教学的。

首先我复习了几题加法口算和一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题,请学生说说它的计算过程,旨在帮助学生回忆起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接着我又利用主题图中的数学信息,让学生发现并找出问题,引出今天所教学的内容。

出示教学内容后,我并没有直接讲解,而是让学生独立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试算出结果,再指名演板,结果多数学生的计算是正确的。为了巩固计算方法,我还重点请学生讲解计算过程,交流在计算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由于这是一节计算课,所以整节课感觉很简单,课堂气氛还可以。但是作业做下来,却不尽人意,错误率很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多数学生没有加到进位1。

计算教学看似简单,教师在平时还是多多要加强训练,以切实达到提高全体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

jk251.coM小编推荐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数学教学反思 关于教案的范文推荐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数学教学反思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加法。设计这节课时,我觉得依据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自主探究,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学生用小棒、计数器、凑十法都在我的预料之中,但是用竖式计算出现的几种情况,我真没有预料到。

这就是新旧课程的不同之处!使用旧教材这部分知识时,大多数学生是按照教师的要求一步一步来进行操作,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学会、记住计算的方法。整个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新授10分钟结束,剩余30分钟就进行各项练习,在反复的练习和强化中,学生的计算终于有了较高的正确率。而本节课,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用了大约25分钟,只有15分钟的练习时间,一节课结束,全班计算正确率竟达到99%!而且整节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比较前后教学的差异,我认为教师在使用新教材,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联方面,在于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的机会,在于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情境与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去讨论、思索,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想法,遭遇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教师就要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恰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对自己发现的结论进一步反思,澄清认识,找到正确的方法、答案。

2、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以前的课堂上,学生基本上是听讲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基本上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新课程所要求的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数学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本节课就注重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小组讨论中,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学会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和补充。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在不同观点、创造性思维火花的相互碰撞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大班数学公开课学习7的加法教案范文


大班数学活动:学习7的加法

活动目标: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1、教具:城堡图一副(分为三层,每一层分别有表示7的加法的三副图,用纸覆盖)、水果单一张。

2、学具:城堡图人手一份、水果单人手一张。

活动重点:看图学习7的加法

活动难点: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复习7的组成

师:城堡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他的国家玩,你们愿意吗?那让我们快点乘上7次列车(出示数字7)出发吧。

师: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 点开?

幼: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6)点开。

二、情境感知登城堡:看图学习7的加法

1、师:看,城堡王国已经到了,国王说了,他在城堡里藏了许多的问题

想考考我们小朋友,那我们就先去这座最大的城堡去看看好吗?

2、师:我们先登上城堡的一楼,原来这层楼上有三幅图,谁愿意来讲讲呀?

国王想考我们的是看了这三幅图谁能列出一道算式?回答出来后就可以上二楼、三楼。

3、幼儿操作

师:那我们每人都去一个城堡回答问题吧,速度慢的呢,可以只在一楼回答,速度快的可以去二楼三楼。别忘了把你的答案写的清楚一点。

4、总结:

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用三句话表达三幅图)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老师记录

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

师总结: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7,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6道算式就是7的加法算式。

师:象1 6=7、6 1=7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 6=7马上就想到6 1=7,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 5=7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

三、内化迁移游戏:买水果

1、师:城堡国的国王夸我们都很聪明,送了我们每人一张水果券(出示水果券),我们先来看看水果的价钱。

2、国王又想考我们了,他说,7元钱只买两样水果,你会买什么?为什么?还可以买哪两样?

3、幼儿操作

4、讲评:你有几种方法?买的是什么?

5、师:如果7元钱买三样水果呢?

四、结束:

6、好我们一起去水果店选购吧。(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又是一次数的加减法的学习活动。通过前几次的系统学习,小朋友们已经了解了如何口头自编应用题,如何列算式,如何进行简单计算。在本次活动中,我们重点让孩子了解,在加法中,两个加数互换不影响得数的道理,还有一个重点是根据我们小朋友学习的情况,让他们学习听两个数算加起来的得数。小朋友在听到老师的两次敲击声后,将两次敲击声相加,然后得出一个总数。这个活动很有趣,小朋友很喜欢,他们听得很认真,计算也很用心。在7以内数的加法中,他们基本上能熟练地做出来。尤其是对那些平常有不专心倾听习惯的幼儿,这样的活动能很好的锻炼他们的专注力,与专心倾听的习惯。

这两个重点,在本次活动中得到了较好地完成。

所以,数的加法的活动,在我们完成了常规的学习任务之后,我们需要挖掘一些新的内容,一些延伸的活动,能让孩子们在普通的学习中,学出新意来。使思维得到很好的锻炼,学到更多的学习方法,这也是数学活动带给他们的学习的意义。

而这样的学习需要我们去研究,思考,让每一次的学习活动都充满着新意,感觉都是第一次进行,这也是很难的事情,当然也是很需要的事情。

本次活动的组织教学的思路也不同于往常,而是通过教师对一个算式的演示过程之后,让幼儿自己去思索,想想还有哪两个数加起来是7,然后可以怎么列出算式,可以说这是倒推上去的思考方法,这也给孩子一个开阔思路的机会。

实用教案:大班数学公开课学习7的加法教案反思怎么写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教案在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十分常见,教师经常会为写教案感到苦恼,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子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实用教案:大班数学公开课学习7的加法教案反思怎么写,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大班数学活动:学习7的加法

活动目标: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1、教具:城堡图一副(分为三层,每一层分别有表示7的加法的三副图,用纸覆盖)、水果单一张。

2、学具:城堡图人手一份、水果单人手一张。

活动重点:看图学习7的加法

活动难点: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复习7的组成

师:城堡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他的国家玩,你们愿意吗?那让我们快点乘上7次列车(出示数字7)出发吧。

师: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 点开?

幼: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6)点开。

二、情境感知登城堡:看图学习7的加法

1、师:看,城堡王国已经到了,国王说了,他在城堡里藏了许多的问题

想考考我们小朋友,那我们就先去这座最大的城堡去看看好吗?

2、师:我们先登上城堡的一楼,原来这层楼上有三幅图,谁愿意来讲讲呀?

国王想考我们的是看了这三幅图谁能列出一道算式?回答出来后就可以上二楼、三楼。

3、幼儿操作

师:那我们每人都去一个城堡回答问题吧,速度慢的呢,可以只在一楼回答,速度快的可以去二楼三楼。别忘了把你的答案写的清楚一点。

4、总结:

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用三句话表达三幅图)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老师记录

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

师总结: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7,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6道算式就是7的加法算式。

师:象1 6=7、6 1=7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 6=7马上就想到6 1=7,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 5=7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

三、内化迁移游戏:买水果

1、师:城堡国的国王夸我们都很聪明,送了我们每人一张水果券(出示水果券),我们先来看看水果的价钱。

2、国王又想考我们了,他说,7元钱只买两样水果,你会买什么?为什么?还可以买哪两样?

3、幼儿操作

4、讲评:你有几种方法?买的是什么?

5、师:如果7元钱买三样水果呢?

四、结束:

6、好我们一起去水果店选购吧。(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又是一次数的加减法的学习活动。通过前几次的系统学习,小朋友们已经了解了如何口头自编应用题,如何列算式,如何进行简单计算。在本次活动中,我们重点让孩子了解,在加法中,两个加数互换不影响得数的道理,还有一个重点是根据我们小朋友学习的情况,让他们学习听两个数算加起来的得数。小朋友在听到老师的两次敲击声后,将两次敲击声相加,然后得出一个总数。这个活动很有趣,小朋友很喜欢,他们听得很认真,计算也很用心。在7以内数的加法中,他们基本上能熟练地做出来。尤其是对那些平常有不专心倾听习惯的幼儿,这样的活动能很好的锻炼他们的专注力,与专心倾听的习惯。

这两个重点,在本次活动中得到了较好地完成。

所以,数的加法的活动,在我们完成了常规的学习任务之后,我们需要挖掘一些新的内容,一些延伸的活动,能让孩子们在普通的学习中,学出新意来。使思维得到很好的锻炼,学到更多的学习方法,这也是数学活动带给他们的学习的意义。

而这样的学习需要我们去研究,思考,让每一次的学习活动都充满着新意,感觉都是第一次进行,这也是很难的事情,当然也是很需要的事情。

本次活动的组织教学的思路也不同于往常,而是通过教师对一个算式的演示过程之后,让幼儿自己去思索,想想还有哪两个数加起来是7,然后可以怎么列出算式,可以说这是倒推上去的思考方法,这也给孩子一个开阔思路的机会。

白杨教学反思(教案范文精选)


结束了轮听课,在这个过程中,又收获了许多新的感悟。

这次要求级部里三个老师讲同一节课,但课堂构建要展现自己的特点,也就是同课异构。在备课时,我能感觉到,自己的思路已经和上个学期完全不同了,不再想着怎么把整篇课文涵盖的知识点全盘托出,而是抓住几处关键点进行细致地讲解,让学生能深入理解,学以致用。《白杨》这篇课文最深刻、最值得体味的就是爸爸说的那段话,因此,我便以此为重点展开教学。

在选择国学经典时,我没有选取规定的内容,而是选择了两句与课文内容更加贴切的古诗句。王维的《使至塞上》学生之前就有过接触,而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则是初中要求背诵的内容,乍一接触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有些困难,所以当堂课的背诵效果不是很好。另外,国学经典是需要诵读的,关键在于诵,即读出韵味来,首先就需要老师能够做到这一点。而我在为学生范读时,由于课前耽误了点时间,效果很一般,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

课文的内容很好概括,可让我没想到的是,学生并不能很好的找到描写白杨树外形特点的句子。一开始同学们不太敢举手,我便提醒他们问题的答案就藏在两个孩子之间的对话里,结果用三个字就可以概括完的特点,站起来四五个学生才找完。这一小小的波折让我想到,是否是因为自己在平常的教学当中并没有注意训练学生从文本中提炼词语的能力,才导致这一结果呢?

进行重点段落的分析时,我从读入手,先让学生找出应该重读的词语,反复朗读,说说感想和体会。在找从来一词时,学生找的比较快,而且读的非常到位。但在找第二句需要重读的词语时,却遇到了困难,于是我临时决定自己给学生范读一下,让他们根据我的朗读判断。听了范读,学生很快就知道是哪儿这个词语需要加重语气,随即我从这个词引出白杨树身上特有的精神品质,它不像其他植物一样需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很强。在进行反复的朗读训练之后,我想让学生说说自己发现了白杨树的什么精神品质,大部分同学总在围绕着坚强、顽强、无私奉献这类比较简单的词语说,也许是因为学生的词汇量不够,可从侧面也反映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不深刻。

这种不深刻也体现在写作方面。《白杨》一文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之前并不是完全没有接触过这类文章,可是很多学生经过学习并没有明白到底借物喻人是什么意思。在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事物抓住其特点比喻人的精神品格展开描写时,很多学生冥思苦想迟迟不肯动笔。这个题目的确有些困难,在设计时,我既担心固定句式会限制学生的思路,又担心范围太广无从下笔。有几名学生领悟了其中要义,练笔写的不错,比较出彩,可就大部分同学的表现来看,在刚刚接触某一写作手法时,还是应该循序渐进,让学生按照固定的句式进行模仿,日积月累,最终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在课堂的最后,我利用不多的时间向同学们推荐了《白杨礼赞》中的经典片段。茅盾和袁鹰一样,也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方法,借用白杨赞颂了北方的农民,与课文有异曲同工之妙。希望不同的文章,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灵感与启发。

抛开教学设计不谈,我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说是随意且呆板,这两个看似相悖的词语在我身上得以体现。亲和力不足仍是我的一大缺点,前段时间我努力改掉上课板着脸的毛病,现在能朝学生笑了,可这还远远不够。我想,亲和力的体现不止在面部表情上,还在语言和动作上,今后我将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模仿身边有经验的老师和学科名师,一步一个脚印走向真正成熟的道路。

教案范文: 期中教学反思精选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一篇好的教案需要我们精心构思,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教案要写哪些内容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 期中教学反思精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们学校如期举行了期中考试。现针对九年级学生在测试过程中出现较多的问题对我前半学期的教学反思如下:

根据试卷分析,多数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较好。英语简单句的基本句型的认读掌握还是很扎实的。如今学生们已经步入了九年级,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差异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但要尽量避免两极分化,教师应精讲多练。

学生的听力水平有待提高。语言学习是一个先输入后输出的过程。而当前我们的英语教学对学生的语言输入主要依靠老师,学生聆听原汁原味英语的机会较少。虽然我们的教材都配有录音磁带,但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家里,学生听的机会比较少,认读(对单词形象记忆)的时间相对较多,因而缺少了由耳朵听到单词的音,大脑迅速反应出单词的这种能力的训练,因此在做听力题时有的学生一时反应不过来,导致了跟不上录音播放的速度。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保证每堂课学生都有一定的听录音的时间,并且是不看着课本听,这样会过多的依赖眼睛,要完全的靠耳朵去听,这样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听力。

学生的笔试能力比较差,英语学习是一个听、说、读、写能力共同发展和提高的.过程。当前阶段我们把听、读、说放在了前面,对写的要求相对较低。因而造成了学生做题的能力较差的现象。好多学生会说,会读,但一到纸上换了换样子他就不会做了。这说明学生掌握的不扎实,他的听、说、读、写没有同步。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在后半个学期的教学中,我要重点针对出现的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继续以激发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首要着眼点,让同学们能够在我的指导下进行享受学习英语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数加法减法 优秀教案推荐


1,一个加数是四位小数,另一个加数是三位小数,它们的和是()位小数.

2,三位小数减去两位小数,所得的差是()位小数.

3,5.47至少加上()才能得到一个整数.

4,7.6与1.342的和比它们的差大().

5,3在十位上比在十分位上大().

6,在一个小数减法算式中,差是5.25.如果被减数增加0.5,减数减少0.4,则现在的差是().

7,被减数比差大5.8,减数比被减数少4.3,被减数是().

8,明明买一件物品,付给营业员50元,营业员把这件物品的标价的小数点看错了一位,找给他46.75元,他说找多了.这件物品的标价是()元.

9,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7.14-0.53-2.473.68+7.56-2.68

27.38-5.34+2.62-4.6625.89+(6.35-5.89)

7.82+5.9+0.18+9.113.75-(3.75+6.48)

9,一瓶油连瓶重3.4千克,用去一半后,连瓶还重1.9千克.原来有油多少千克瓶重多少千克

10,马小虎做一道减法计算题时,他把减数13.48错看成13.84,结果计算出的差是27.5,你知道这道题的正确结果吗

11,一根铁丝,第一次用去它的一半多一米,第二次用去剩下的一半多0.5米,最后还剩下0.5米,这跟铁丝原来长多少米

12,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10.43,甲,乙两数的和是6.18,甲,丙两数的和是6.75,求甲,乙,丙三个数各是多少

13,两个数相加错看成相减,结果得18.2,比正确答案少29.6,原来两个数各是多少

14,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买米用去72.34元,比买油多用24.6元,比买油和饮料所用钱的总数少5.88元,买饮料用去多少元钱

15,王虎给妹妹2.45元钱后,妹妹还是比他少0.24元.原来妹妹比王虎少多少钱

[优质教案] 《绝招》教学反思范文


一名优秀的教师肯定有一份准备充分的教案,教案可以围绕我们学校的各方面来写,用心编写教案才能促进我们的教学进一步发展,什么样的教案比较高质量?本站收集了《[优质教案] 《绝招》教学反思范文》,供您参考。

《绝招》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略读课文,叙述了几个小伙伴之间的趣事。课文中,作者把小柱子的形象刻画得非常成功,鲜活欲出,跃然纸上。可以这么说,他代表了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自尊,好强,不服输。所,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下面是我对《绝招》的教学反思。

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是次要内容略读,对于重点内容才重点精读。《绝招》这篇课文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浅显易懂,无需老师的分析和讲解,学生就能理解。因此,我在教学《绝招》时,大胆放手,只是充当学生的学习伙伴,为他们加油,给他们鼓劲,在适当的时候略加引导。

在深入研究《绝招》的课文内容和“阅读提示”后,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和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想一想课文中一共叙述了几个小伙伴,提到了哪几种绝招。并且建议学生边读边在文中画出来,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要求学生读懂课文后,在小组内互相提问与做答,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然后组织学生各抒己见,全班解决,如“小柱子为什么要练绝招?他练了什么绝招?为什么小伙伴羡慕地竖起大拇指?”

我觉得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但可以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目标,又达到合作探究,互动学习的效果。

小学数学解方程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案范文精选)


小学数学《解方程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案例:

第一单元的解方程是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上的复习和提高,在本节课的新授例题8x2=28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练习并且提出要求:试试看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最后反馈是绝大数同学都能用书上的关系式:8x=282和直接化简:4x=28这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这时我进一步提问:你们还有其它的方法吗?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他们还想出了x2=288以及8x22=282在肯定了他们,并让他们陈述了自己的想法后对于最后一种方法,我进一步提示:对于这个2你们有没有更好的数可以替代它呢,学生给我的回答是可以用4来替代,这个教学环节我不仅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对于学生和我来说都有很大的收获。

反思:

作为高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直是我所强调的,在教学中各个问题的解答过程往往是不唯一的,这也反映了现实生活的丰富性、多样性和神秘性。在教学中我经常努力挖掘或设计问题答案不唯一的素材,让学生在探索不同的答案中磨练意志、锻炼品质、训练思维、学会创新。

数学的性质决定了数学教学既要以学生为基础,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数学思维的品质的差异集中体现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差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也要照顾到不同学生之间数学能力的一种差异,为学生提供思维的广泛联想空间,使学生在面临问题时能够从多种角度进行考虑,并迅速地建立起自己的思路,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应当使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知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还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多思善问。能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是创新的开始。数学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自我鉴别。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为我们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众所周知,不同的学生认知方式不同,思维方式、处理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一样。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拓展学生的探索空间。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大胆地尝试、猜想、探索,不应企图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达到或形成同样的思维层次、模式和习惯。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一个宽松、民主、安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教案范文: 风筝教学反思 月度范文精选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通过不断的写教案,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通过教案可以帮助自己分析教学的重点,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呢?《教案范文: 风筝教学反思 月度范文精选》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风筝》一文围绕风筝叙述了孩子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在教学预设时,我首先想到的是要让同样的情一起飞,让孩子们读文入情,同时抓住重点词句的体会,让孩子们感悟文章的情感,学会把事写具体,把自己的情感变化通过动作和神态来表达。抓住孩子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事件发展线,感受他们的心情由激动到快活,再到着急,最后又燃起一丝希望的这种心情的变化。

在实际教学中,在理解“精心”一词时,采用换词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精心就是用心、认真、仔细、一心一意的意思,足以见得孩子们在做风筝时的认真样。在理解“憧憬”一词时,采用查字典的方法,了解憧憬就是向往的意思。也注重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通过读,表现文中小朋友心情的不断变化:“想一想孩子们做风筝时会是怎样的心情?”“激动的、高兴的、兴奋的”“那就请你读出小伙伴做风筝时的激动。”抓住语言的空白点,让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然后羡慕地、高兴地、激动地读好——“放得这么高!”特别是放风筝一段,我想着让孩子们走进文本,体验风筝飞起来时孩子们的激动与兴奋,再读一读。可是同学们没有读出来,可能是没有体会到、感受到?还是老师的指导描述不够?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42412.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