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
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
【设计特色】
重在学生参与,激发主体情趣。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设计,多种多样的铺垫、延伸的作业设计,变传统古诗教学的单向灌输为学生的自读、自练、自悟,既激发了主体的学习情趣,帮助学生“走近古诗”,又调动了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体现了语文教学重在实践运用的教学思想。
一、第一教时:以趣味练习法为主学习《绝句》
1.揭题后讨论:你知道“绝句”的意思吗?(“绝句”是古诗体裁之一,一首4句,每行5字或7字。)
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吗?(简介杜甫:唐代诗人,自幼好学,7岁就会吟诗,他的诗流传下来的就有1400多首,被誉为“诗圣”。)
2.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插图,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思考:诗中描写了那些景物?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诗人在什么位置看到了这般景色?
3.练习填空,理解诗句的意思。
(1)在()内填入描写景物的词语。
(2)在______上填入表示数量的词语。
(3)在____上填入表示动作的词语。
4.分组读一读填入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诗中的作用。
(l)“黄鹤”“翠村”“白鹰”“青天”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名词前面都加了表示颜色的。)加上这些词有什么作用?联系诗句说说理由。
(2)请将4个数量词分成两类(实数和虚数),联系诗句说说“千秋”“万里”各说明了什么?
(3)读一读诗句,想一想,4个动词中,哪些真动,哪些“不动”。(鸣”与“上”是有动感的;“含”与“泊”是无动感的。)再次读诗句,读准“泊”的字音,感受诗的意境。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动态,后两句描写的则是静态。
5.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注意加上描写色彩和形态的词语。说后同学评议,在评议中教师点拨提升。
6.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感受诗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春天的景色不仅色美,而且形美)。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之处。
7.拓展性练习,自学自解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也可以自己选择诗歌来学习。)
小学古诗诵读网
教学目标:认识15歌声字,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热爱大熊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识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识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挂图、课件、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熊猫吗?大熊猫长的什么样?喜欢吃什么?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公园参观大熊猫好吗?
二.活动过程:
1.课件出示大熊猫吃竹子图。
2.学生观察大熊猫是什么样的?
3.读课文,找到那一段是描写大熊猫样子的。
4.指名读第二段后说一说大熊猫的样子。
5.让学生用铅笔轻轻地在30页的白描图中涂上应该是黑色的部位。
6.认识:熊许物最乎短黑圈(方法同前)
7.课件演示大熊猫的一些生活习性。
8.对照课文找到描写大熊猫习性的段落。
9.生读课文,熟读后清学生会大大熊猫有那些生活习性。
10.提问:大熊猫喜欢吃什么?
11.指名读最后一段。
12.学习生字:侯爬爪抱睁香(方法同前)
13.同学们通过学习你喜欢大熊猫吗?让我们齐读第一段。
14.自己读课文,喜欢哪段读哪段。
三.课堂总结: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它特产于我国,也是全世界的珍奇动物。
四.教学回顾:
板书设计身子胖乎乎白
尾巴短
大熊猫皮毛光滑
头白黑耳朵黑眼圈
四肢黑
熊许物最乎短黑圈侯爬爪抱睁香
第四课时大熊猫
教学目标:学习写字。
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1。请学生说一说大熊猫的样子。生活习性。
2.指名读词语。熊猫许多动物最胖胖乎乎很短黑眼圈时候
爬过来爪子抱着睁眼多香
二.学习写字。
1.出示生字:国物爱毛四耳两爪
2.指名读。
3.学生分析字的结构、笔画、笔顺。
4.认识竖弯。
5.师知道四、爪。
(1)先示范四的写法。并用红笔标出竖弯这一笔。
(2)写爪字时,先课件演示,让学生说出笔顺再书空一遍。
6.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
7.评比,奖励进步的同学。
教学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写了8个字,写时一定要注意四字中间一笔是竖弯,爪字第三笔是竖。
教学回顾:
板书设计:大熊猫
国物爱毛四耳两爪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72
《水乡歌》教学设计十七
扬大附小金晶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十个生字,重点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写好“船”字。
3、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美好的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本课重点是:读懂、读好课文。认识生字,记住字形。
2、课难点是: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美好的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并查找有关江南水乡的相关资料,形成初步感知。
四、教学过程:请使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你在哪儿听到过声音?听到什么声音呢?
师:小朋友们听到的声音真多呀!那这样的声音你们听到过吗?这就是回声,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叫──(学生齐读)回声。再读课文题目。当你第一次听到这种声音的时候,你是什么样的感觉?(奇怪)现在,我们来看看文中的小青蛙他听到这种声音是怎样的表现?在没学课文之前,老师想看看上节课你们交的生字宝宝朋友你们还记得它们吗?(课件出示)自由读、小老师带读、齐读、
二、探究质疑
1、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你们读课文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吗?
预设一:小朋友们真厉害,把平时老师教你们怎样读课文的都记住了。真像你们说的,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的时候还可以动动小脑筋。哪些是你读懂的内容,你是怎样读懂的,你还有哪些问题搞不清楚,并作上记号。(学生自由读)
2、学生汇报并质疑。
师:小朋友们真会读书,一下就知道了这么多。现在请你说说自己不懂的问题。
师:还有问题吗?没有啦?我们先一起来看看小青蛙那个奇怪的问题吧!
三、细读释疑。
1、请生读小青蛙问妈妈的话。听了他的朗读,你有没有感到奇怪?指导学生用奇怪的语气读小青蛙的话。
2、小青蛙为什么会有这个奇怪的问题呢?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把小青蛙说的话划上“—”。(生汇报)课件出示句子
3、想想,刚才你读青蛙两次说话时语气一样吗?为什么?小青蛙第一次为什么用赞美的语气?师:读读第一段,你能读出它的美吗?
(出示句子,分角色读)
4、因为小青蛙感到奇怪,所以去问妈妈。现在,我们就来看看青蛙妈妈是怎样帮助小青蛙解除心中疑惑的?请小朋友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读读课文的4、5两个自然段。
5、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写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老师先找到了跳到岸上的“跳”字(演示),大家再找一下,还有表示动作的词吗?
大家一起表演一下怎样叫捡起石子扔进河里。生:(表演)。
6、对,就这么一扔,河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请大家看录像(石子激起波纹,又荡回来)。你刚才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
谁能起来说一说。指导学生读这一段,学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二、青蛙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指导学生朗读,其余同学边听边想青蛙妈妈说了几句话?
1、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谁来读?师:告诉我们什么?(叫声像水的波纹)
2、青蛙妈妈为什么说他们像呢?请同学读一下第2、第3句话。
3、老师把这二句话写到了小黑板上(出示),谁再读?
4、谁来说一说他们哪儿像?青蛙妈妈第4句话又说了什么呢?谁来读?
5、想一想:小青蛙又一次听到的声音我们叫它什么?(指导学生朗读)
6、同学们看来都明白这个道理了,那小青蛙明白了吗?从哪看出来的?你说他现在心情怎么样?
7、是啊!很兴奋,高兴得都蹦起来了,想想这句该怎样读呢?最后一段又告诉我们什么呢?。
8、对呀,从哪个词看出他很高兴,很快乐?他为什么特别高兴?
指导学生用欢快的语气齐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拓展
师:学了这课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师:还从哪儿能听到回声呢?回家以后从课外书中、从家长那里了解一下;并读一读课外阅读《山会说话吗?》,说说你从这篇文章里又了解了什么?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4294.html
上一篇:逻辑联结词--精选版
下一篇:傅雷家书两则人教九上8(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