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热搜课件: 《匆匆》教案(推荐一篇)

时间:2022-08-04 钠教学设计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多写教案能够提升我们的策划能力,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教案都有哪些内容?《热搜课件: 《匆匆》教案(推荐一篇)》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一、谈话导入,引出文本

1、同学们,知道老师的年龄吗?猜猜看!是的,光阴似箭,岁月匆匆,不知不觉我已经走过三十四个年头,弹指一挥间,人生的三分之一就悄无声息地过去了。我不禁想起几个成语。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逃去如飞、稍纵即逝

(齐读成语)读完有什么发现吗?对于时间,你们是怎样认识的呢?

2、是啊,时间真是个神奇的精灵!上个世纪的20年代,朱自清先生曾饱含深情地写下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题目叫“匆匆”。(板书课题)m.jK251.CoM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本

1、引读:这是一篇优美而充满智慧的散文,读了以后,它会让你怦然心动、豁然开朗。想不想读?课文就在你们的手里,读起来吧!边读边划出本课的生字新词与大家分享。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倾听、指导。

3、初读感悟

同学们都非常认真、细致地读了一遍课文。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或者说从这篇文章中读出了什么?凭直觉,你觉得朱自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呢?你觉得朱自清先生写这篇散文的心情怎么样?

4、小结:虚度光阴、无可奈何、前途不明、伤感彷徨,这些复杂的心情,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朱自清有,其实你有,我也有。让我们把这份情感凝聚在我们的朗读中吧!

5、朗读展示,适时评议,注意评价的引导性、激励性。

三、探究阅读,批注文本

1、引导:

时间在我们的朗读中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但这是不够的!波尔克说过:“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吃饭要细嚼慢咽,读书也要认真阅读,细心体会。真正的阅读,应该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思考。

下面,让我们轻声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出课文中写得精彩的地方,或者是你感受很深的地方,然后在旁边写上你最想说的话。可以是对优美词句的欣赏,可以是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体会,也可以是阅读时的感受和联想,还可以是对作者朱自清先生的质疑问难……每位同学可以重点选择2处,认真阅读,细心体会。

2、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点、批注,与课文、作者对话;教师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思考中去。

四、师生对话,解读文本

刚才的阅读过程,我们同学都非常投入。许多同学读得好,想得深,写得更是美。下面,我们就来交流阅读的感受和体会,老师非常愿意倾听你们心灵的声音!

五、言语运用,拓展文本

1、联想延伸:

一篇好的散文往往能让人浮想联翩。课文学到这儿,同学们想到了什么呢?(引导交流)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教师示范:“时间与生命同在。珍惜时间,我们的生命就会日益充实;善待时间,我们的生命必将走向成功。”──知道这段话是谁说的吗?告诉你们,它的作者就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我自己!

3、学生创作:

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对于时间都有一份自己独到的思考与理解。下面,就请同学们沉思一分钟,然后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你对时间的认识。(交流、评议。)

六、总结全文。

1、课文学到这儿,同学们肯定产生了一些疑问。对于这些问题,下节课我们一起解决。时间就是这样的来去匆匆,不知不觉,40分钟的一节课就要结束了。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四个成语: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逃去如飞、稍纵即逝。

2、总结:

此时此刻,老师情不自禁地想起一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知道这段话是谁说的吗?(奥斯特洛夫斯基)

JK251.com延伸阅读

热搜课件: 《鸟语》教案(一篇)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要做的事。写好了完备的教案课件,才能让学生更加快速地理解各知识点。其他人的优质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热搜课件: 《鸟语》教案(一篇)”,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目标

1、喜欢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乐意用身体动作来表现。

2、体验大树和小鸟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真挚情感。

准备:树干、小鸟、鸟窝的图片;人手一份小鸟形象胸饰。

过程

一、对本次活动感兴趣,进一步理解和感受春天植物的初步特征。

1.刚才,钟老师带你们去观察了春天的树,你们在树上发现了什么小秘密呀?

(小树发芽了。)

2.出示树干图片

今天,钟老师带来了一棵树,你们仔细看看,它是一棵怎样的树?

(高高的、大大的,没有树叶的)引导幼儿做做大树,看哪棵树又高又大。

二、边画边讲

(一)理解春天大树会发芽的特征。

春天来了,这棵树会怎么样呀?(丰富词:芽苞苞)教师边画边讲,芽苞苞长得怎么样的呀?(圆圆的、胖胖的芽苞,让幼儿一起学学看。)

(二)引导幼儿根据教师的绘画以及引导进行讲述(教师将芽苞苞添画成树叶)。

芽苞苞慢慢长大了,变成一棵长满了树叶的大树,这么多树叶我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许许多多或许多许多。(出示一棵长满树叶的大树,并引导幼儿做芽苞苞长大的动作。)

(三)能根据故事的情节,和老师一起学学做做,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的欲望。

1.长了这么多树叶的大树,你们猜猜谁最喜欢来了?他来干嘛呢?怎么样来的呀?(小猫、松鼠、蛇、小鸟,引导幼儿学学小动物的动作)

2.出示小鸟,师:看,谁来了,呀,真的是小鸟来了,小鸟是怎么来的呀?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鸟飞的动作吧。

3.小鸟还想把房子也搬到大树上去呢。小鸟的房子是什么样的啊?

(圆圆的、黑黑的)

4. 小鸟很喜欢大树,决定在大树上做个窝,小鸟会在它的家里干嘛呢?引导幼儿讲述。

三、给大树治病

1.可是有一天,大树病了,不知道为什么,一点精神都没有,小鸟可着急了,飞来飞去,终于发现,大树的叶子下长了好多毛毛虫呢,很多树叶都被咬破了,大树好疼啊!怎么办呀?(出示树叶后隐藏的毛毛虫,激发幼儿喂大树治病的同情心)

2.小鸟好着急啊,天天飞上飞下,用它的尖尖小嘴,仔细地找出一条又一条毛毛虫,大树感觉舒服多了,可是那么多毛毛虫,小鸟忙不过来,你们愿不愿意帮帮他,和他一起给大树捉虫呀。

3.请你们拿出椅子下面的小鸟胸贴,贴在自己的胸前,我们一起为大树去捉虫喽(出示活动室四周墙壁上长满毛毛虫的大树,引导幼儿为大树捉虫)。

四、教师小节,让幼儿体会和朋友间的友好,学会关心、学会帮助。

1.有了你们的帮助,大树的病很快就好了,教师以大树的身份说“谢谢你们”,引导幼儿学说“不用谢”。

2.大树和小鸟从此成为一对很好很好的朋友,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我们小朋友之间也要怎么样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热搜课件: 《春雪》教案(一篇)


当我们提起教学,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教案吧。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可以通过编写教案认识自己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希望《热搜课件: 《春雪》教案(一篇)》能够为您提供帮助。

教学目的

1、理解诗词写景和议论的特点;

2、领会本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教学目标

1、理解诗词大意;

2、理解上下阕的内容层次及艺术手法;

3、朗读,背诵默写。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默写。

教学难点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

教 具电脑,投影仪,录音机,自制电脑软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1、投影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的《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

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

教师略作解释,请学生发表意见(根据经验,学生会认为是吹捧之词)。

2、投影著名诗人柳亚子赞毛泽东《沁园春雪》的一段文字:

“余索润之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赴陕北看大雪沁园春词一阕,展读之余,叹为古今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况余子乎!”

教师说明:这段文字决不会是吹捧,因为他写于1945年国民党统治时期,那时吹捧毛泽东,可能有杀身之祸。

下面,我们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

二、疏通字词,理解本词大意。

解释下列词语:

[沁园春]词牌名。

[北国]北方。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大河上下]黄河的上上下下。

[顿失滔滔]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意思是黄河水结冰了。

[山舞银蛇]群山好象银蛇在舞动。

[原弛蜡象]高原(上的丘陵)好象白象在奔跑。

[须]等到。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的景象。

[分外妖娆]特别艳丽多姿。

[娇]美好可爱。

[折腰]鞠躬、倾倒。这里有称颂、赞美的意思。

[略输]稍差。

[文采]文学才华,这里指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

[稍逊]稍差。

[风骚]义同“文采”。风,原指《诗经》里的《国风》;骚,原指《楚辞》里的《离骚》。后来“风骚”代指文学才华,。

[一代天骄]称雄一世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意思是天所娇纵宠爱的人。

[弯弓]拉满弓。

[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俱,都。

[数]数得上。

[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三、深入理解思想和艺术

1、上下阕各写什么内容?它们又分哪几层?

答案:这首词的上阕写北方雪景,其中前三句是概括写,中七句是具体写,后三句是想象雪过天晴之景。

词的下阕是评论古代帝王,抒发壮志豪情。其中前两句起承上启下作用。中七句是评论古代帝王,后三句是抒发壮志豪情。

投影:

上阕写北方雪景

(1)概括写北方雪景(前三句)

(2)具体写北方雪景(中七句)

(3)想象雪过天晴之景(后三句)

下阕评论古代帝王,抒发壮志豪情。

(1)承上启下(前二句)

(2)评论古代帝王(中七句)

(3)抒发壮志豪情(后三句)

2、上阕的写景,哪几句是实景,哪几句是虚景?

答案:从“北国风光”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是实景;“须”字以下是虚景。

投影:

上阕写北方雪景(写景)

(1)概括写北方雪景(前三句)实景

(2)具体写北方雪景(中七句)实景

(3)想象雪过天晴之景(后三句)虚景

3、上阕哪几句是静景,哪几句是动景?

投影答案:

静景:千里冰封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动景:万里雪飘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山舞银蛇,原弛蜡象

说明意义:把静景写成动景,表明在毛泽东眼里,大自然是生机勃勃的,也表明他本人是生机勃勃、富有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的。还可以他的《念奴娇昆仑》、《沁园春长沙》印证。

3、“望”字可否换成“看”字?为什么?

答案:不可。因为是登高远眺,只能用“望”。

4、“顿”字可否删去?为什么?

答案:“顿”不可删去,因为它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

5、下阕中,“惜”字含有哪些意味?

答案:“惜”中含有多种意味。(1)含褒意,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英雄,具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贡献。(2)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在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欠缺。(3)自信自己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和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

投影:

(1)肯定他们是杰出帝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贡献。

(2)批评他们在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文学才华欠缺。

(3)自信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必将胜过前人。

6、下阕提到的五位帝王,诗人认为哪一位最缺乏文采?你的根据是什么?

答案:认为成吉思汗最缺乏文采。因为其他几位是“略输”文采,“稍逊”风骚,而成吉思汗是“只识”弯弓射大雕。

7、主题句是哪一句?

答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8、这首词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它的写景和议论抒情有什么特点?

答案:这首词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这首词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千古,风流豪壮。

投影:

主题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雄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

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千古,风流豪壮。

重温高亨和柳亚子的评价以印证,说明毛泽东“一身文武双栖,将军利剑诗人笔”。

投影:

一身文武双栖,将军利剑诗人笔。

四、欣赏配画朗读录音或配画歌曲录音(电脑合成)

事先用“Auphware”制作教学软件:选一些雪景图片,包括高山、大河、长城等雪景图片,叠加自下而上移动的《沁园春雪》文字,再配以朗读录音或歌曲录音。

热搜课件: 小数乘小数教案(推荐一篇)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要认真写教案课件。只有将教案课件提前准备充分,这样才能让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该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来写自己的教案课件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热搜课件: 小数乘小数教案(推荐一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6-87例1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习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小组交流等方式上,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相应的题目。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练习,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后,得到的积回归小数乘法积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1.用竖式计算

0.57×23 = 2.5×44=

提问: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根据13 × 12 = 156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3 × 12 =

13 × 1.2=

1.3 × 1.2 =

(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要完整.例如:因为13 × 12 = 156,而1.3× 1.2中13缩小了十倍,所以积就要缩小十倍是15.6)

提问:我们以前学习了小数乘整数,那么 1.3 × 1.2是小数乘小数,它的结果你们说的对吗?学完这节课你就知道了(导入课题)

二、引导探究,掌握方法。

1.课件出示例题。

提问:

①从图中,你能获取那些数学信息?

②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③下面我们就来解决小明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你会列式计算小明房间的面积吗?

(出示3.6×2.8=)

2、3.6×2.8=?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你能估算一下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吗?(指导学生估算3.6×2.8的积)

3、探索笔算方法

①通过刚才的估计,我们知道3.6×2.8的积应该在6~12之间,或者说是在9左右。那么准确的得数究竟是多少呢?我们可以用竖式计算. (谁能在黑板上写出3.6×2.8的竖式)。

②怎么用竖式计算呢?小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如果讨论好了,可以试着写在随堂本上

③教师巡视,指名一学生上黑板计算,师生互动,完成后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思考小数乘小数按照整数乘整数的计算想起。(在计算3.6×2.8时想起36×28的笔算,师板书:

36×28

④做错的同学订正一下。

⑤引导学生想一想小数乘小数怎么算?

三、自主探索,形成认识

教学“试一试”

1.我们现在来解决小明阳台面积的问题,请同学们列式计算(独立完成)。

2.观察黑板上的四道竖式,思考

①结合具体题目,让学生说说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②小数乘小数与小数乘整数在计算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3.总结、归纳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加强理解

1.解决1.3×1.2=1.56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去掉问号)

2.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P87第一题)

提问:说说为什么这样点小数点?要注意些什么?

4.用竖式计算:

4.6×1.2= 1.8×4.5= 10.4×2.5=

3.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P89 第2题)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需要提醒其他同学的?

六、作业:

P89第1.3题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44238.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