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教案精选: 乞巧教学设计模板

教师上课前最好是准备一份教案,编写教案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写出一份教学方案需要经过精心的准备,教案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教案精选: 乞巧教学设计模板》,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国古诗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多彩,其中,唐代诗人林杰所作的《乞巧》就是一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牛郎织女”这个神话传说故事,但作者要借这美丽的神话故事表达什么样的愿望和心境呢?则要教者巧妙地引导学生到古诗中去寻找答案了。为此,我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尝试。

一、反复吟咏,诵出滋味

“三分文章七分读”,朗读不仅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更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在对语言文字的反复吟咏之中,可以达到准确的传情和悟情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对“读”作了多方面的设计,有范读,吟诵,个别读,齐读,小组赛读,引读,边读边议,边读边评等,课堂诵读层次分明,学生一遍遍地读,重复的是文字,不同的是意境和感悟。有的地方为了突出诗情诗境,还强化读,采用“一读、再读、三读”,让诗情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感染,激发浓厚的情趣,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这样学生才会不满足于当一个听众,更会自主的去读,也会读得更动听,读得更动情,读得更感人,读出其中滋味。

二、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丰富的想象是这首诗明显的写法特点。教学中,我运用音乐、图片、资料等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读得入情入境的同时,还在诵读中帮助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像把诗中的文字转化成画面,转化为生活场景,使学生置身其中,深刻地体会诗句的情味和意蕴。例如,我呈现教材中“天上”画面,让学生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借助音乐渲染气氛,激发学生想象牛郎织女鹊桥会的情景,想象人间乞巧的场面等,最后还请学生大胆地与织女对话,启发学生吟诗明志,用说来体会诗人的志趣,体验乞巧的民俗,学生从中借诗咏志,借想象抒情怀,使学习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乞巧教学反思2

《乞巧》是人教课标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一首古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智巧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采用的是创设情境、互动教学的方式,也就是意境互动教学策略,事实证明还是比较成功的。

1.借画面互动

《乞巧》这首诗有两幅大的画面:一是天上,碧霄只是背景,而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才是主画面,这在教材的底图很清晰;二是人间乞巧的场面。除了在课前搜索到了让我中意的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外,在教学环节中,我还安排了让学生根据诗句想象画面,配乐再现画面,让诗句和诗意化为可以视觉感受的栩栩如生的图片。

2.借音律互动

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在教学中让音乐成为拉近时空、拉近学生与文本距离是我的初衷。在朗读在背诵在想象的时候,我选用《琵琶曲》,音乐响起,缠绵悱恻,宛若将人带至几千年前的时空,怎能不激发起学生无边的遐想呢?

3.借吟诵互动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吟诵是古诗教学很多老师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法。教学时由学生背诗入课,教师吟诗入题。吟中诵,诵中说,说中解诗意、品诗味、入诗境。

4.借想象互动

丰富的想象是这首诗最重要的特点。教学中,我让学生想象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画面,想象人间乞巧的场面,最后请学生大胆地向织女祈愿,启发学生吟诗明志。

“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段(三四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作为古诗教学,尤其要注意以读带讲、多读多悟,这样才能让诗情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感染,激发浓厚的情趣,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这样学生才会不满足于当一个听众,更会自主的去读,也会读得更动听,读得更动情,读得更感人。这是我此堂课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要与各位同仁共同努力之处。

jk251.cOm扩展阅读

[精选教案] 大班教学设计最新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一篇好的教案需要我们精心构思,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精选教案] 大班教学设计最新模板,供大家参考。

活动反思:

绘本的教学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是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刻领悟绘本所表现的情绪情感

绘本《我爸爸》的故事简洁动人,作者形象地表达了对爸爸的深厚感情。每次读到“我爱爸爸,而且我知道,爸爸也爱我,永远爱我……”时,我都会被深深地感动,联想到生活中爸爸对我的爱,每每哽咽着读不下去。于是我领悟到这本绘本的精髓是布朗父子间的深厚感情。

二、明确教学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通读绘本后,我从认知、情感、能力三个维度去挖掘文本的教育价值。仔细阅读绘本,我发现要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父子间浓浓的亲情和爸爸在布朗眼中的无所不能、真的很棒并不难,而要用“像……一样”的比喻句来夸爸爸则比较难,需要幼儿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并将“比喻物”的特性和爸爸的爱好、本领相对接。另外,最后的情感体验部分也需要幼儿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才能理解绘本所表现的伟大而平凡的父爱,并表达出自己对爸爸的爱。因此,根据绘本的内容和我们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感受布朗父子间浓浓的亲情,体会布朗夸赞“爸爸真的很棒”时的自豪感;确定的教学难点是:用“像……一样”的句式夸夸自己的爸爸。这节活动较符合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三、准确选择绘本的学习内容

如果绘本的内容较多,幼儿难以在短短的一个集体教学活动中仔细阅读每一页,那就有必要选择性地引导幼儿理解其中的部分内容。

哪幅画面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必不可少?仔细琢磨后,我发现第一页“穿着黄色格子睡衣的爸爸的肖像”不能少。

哪些画面是重点和难点,需重点引导幼儿观察?仔细琢磨后我发现,“我爸爸吃得像马一样多,像大猩猩一样强壮,像鱼一样游得快,像猫头鹰一样聪明。像河马一样快乐”这几幅不能少。它们对把握教学重点、分解教学难点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布朗爸爸做鬼脸”这幅也不能少。它是表现特定情感的重要单页。

作者通过“跨过月亮的爸爸”“连大野狼也不怕的爸爸”“走钢丝的爸爸”“赛跑第一的爸爸”“踢足球技术一流的爸爸”等画面,展现了一个无所不能的爸爸形象。考虑到“走钢丝”和“赛跑”这两项活动和幼儿的生活比较贴近,我选择了这两幅写实的画面,引导幼儿理解“像……一样”的意思,并为幼儿理解另几个超现实的画面打好基础。

四、适时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随时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引导幼儿体验并表达相应的情绪情感。

如在幼儿介绍了自己的爸爸是做什么工作的、有什么爱好之后,我便鼓励幼儿用“像……一样”的句式来夸夸自己的爸爸。在学习了绘本中爸爸逗布朗高兴的内容后。我便启发幼儿思考“当你不开心的时候,你的爸爸是怎么逗你开心,让你高兴的”“你们有没有想过:爸爸为什么要逗你开心”这两个问题,以激发幼儿对爸爸的爱。在欣赏完整版绘本之后,我又引导幼儿想一想:爸爸爱我们。为我们做了很多事情,我们也有什么话要对爸爸说吗?

五、个别幼儿的活动情况

因为我班的侯嘉豪从小是缺失父爱的家庭,所以这节活动,也给孩子心灵带来了冲击,整节活动孩子都没有说一句话,单亲家庭对于我们大班的孩子已经影响很大了,在活动中我没有过多的去提问引导他,因为这样他会觉得在小朋友面前伤了自尊,于是我便在活动之后,主动找他聊聊,并为此展开下一次的《寻找父爱》的活动。

此外,我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将幼儿和爸爸一起学习、游戏、旅游的照片,做成相册和幻灯片,最后还用诗一般的语言渲染照片所表现的父子(女)情感,再次给幼儿强烈的视觉冲击,令幼儿沉醉、动容,从而有效实现了教学目标。

教案精选: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最新模板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认真做好教案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教案精选: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最新模板”。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通过蚂蚁和蝈蝈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的对比,使学生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乐观生活态度,歌颂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4. 分角色演课文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创设情景。

1. 读课题

2. 读词语

过渡:现在让我们进入动物王国,看蚂蚁和蝈蝈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 学习第3小节

过渡:请同学们仔细看,认真听。(放课件)

1.(师述)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 ----------(放动画)

2.听到这种声音,你有什么感觉?(生:冷)

请你的把它读一读。

3.出示第3节(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

4.指名读。

5.指导“刮”字,想平时小刀刮到手会有什么感觉?那冬天的风吹到脸上象刀刮一样,也很疼的,这样的确冬天非常(冷),小朋友再来试试,把冬天刺骨的寒冷读出来。

个别读。

齐读。

6.这么寒冷的冬天,我们一块到小蚂蚁家去,看看它们在干什么?

7.(出示)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确洞里过冬了。

图片出示,看图。

8.蚂蚁准备了很多,从哪个词看出来?(装满)

9.“躺”可以看出蚂蚁很自在,该怎么读呢?读一读(个别读)

我们再去看看小蝈蝈(出示图片),哎呀,他们怎么啦?(生说)

10.(出示)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个别读。

“又冷又饿”-----------生带读。(有感情,表情也好。)

“神气”什么样子是神气?读一读。

11.每一句话都读得这么有感情,那我们把这一段连起来读一读吧。

齐读第3小节。

三. 学习第1小节

1. 过渡:蚂蚁和蝈蝈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果?

蚂蚁哪来那么多粮食?

(生:蚂蚁从夏天就开始搬粮食了。)

师:噢,你从课文中哪里知道的?

(生:第1小结)

2. 出示第1小节

细心读第1小节,看看蚂蚁是怎么搬粮食的?

把你喜欢懂得句子多读几遍。

3. 个别读,找一句你最喜欢的读一读。

4. 生读,师指导。

(夏天真热。)天气真热啊,什么事都干不动,听(放课件)知了也热得受不了了。

再读。

(一群蚂蚁在搬粮食。)蚂蚁在干什么?

(它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出示图片。

你觉得蚂蚁们干得怎么样?(辛苦)

从哪个词知道蚂蚁很辛苦?(满头大汗)

蚂蚁们是怎么干的?(有时拉,有时背。)能加上动作吗?(拉,背)

5. 夸一夸

这么热的天,蚂蚁干吗要搬粮食呢?(生:夏天-----------,冬天-----------------。)

小蚂蚁真令人佩服,谁来夸夸它们吧!

(生:小蚂蚁,你辛苦了!

小蚂蚁,加油啊!

小蚂蚁,真勤劳!

小蚂蚁,你真爱劳动!)--------------板书:勤劳

说的真好,夏天这么热,可小蚂蚁不怕苦,不怕累,真勤劳,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对小

蚂蚁的赞美之情读出来,如果加上动作就更能干了。

分组读。

齐读。

配动作读。

6. 指名读,互评,齐读。

四. 学习第2小节

1. 过渡:蝈蝈是怎样度过这炎热的夏天的?

2. 出示第2小节

3. 自读。

4. 质疑:读了这一段有什么不懂么?(师指导,生答)

生:“乘凉”?(夏天很热,大树的叶子能遮住太阳,人就可以在大树下凉快了。)

生:“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师:小蚂蚁这么勤劳,蝈蝈为什么要笑话它们呢?

(生:天那么热,太傻了,不如去乘凉,累死了。)

师:你也这么想么?(生:不)

师:你是怎么想的?讨论讨论,说给蝈蝈听吧。(讨论)

(生:蝈蝈:你别笑话别人了,多没礼貌,快道歉。

蝈蝈:你真是个懒惰的家伙。

蝈蝈:快准备粮食吧,不然冬天你就要饿四了)----------------板书:懒惰

过渡:我想蝈蝈听了同学们的话一定会惭愧的。

5. 齐读第2小节。加上动作和表情,蝈蝈瞧不起人很神气的样子的语气读出来。

五. 师:蚂蚁整个夏天都辛苦工作着,蝈蝈却自由自在的玩耍,转眼间冬天到了-----(接读第3小节)

1. 结尾说蝈蝈“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他们什么时候神气过?(生:夏天----------)

2. 为什么现在神气不起来了?(又冷又饿)

3.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4. 板书: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幸福生活。

5. 小结:这个故事讲完了,不但有趣,而且又让我们学会了做人的确道理,你们喜欢么?(喜欢)

6. 表演:我们请同学戴上头饰来演一演吧!(同学们一起做)

六. 学习生字

1. 表演得很到位,想成为勤劳的小蚂蚁吗?(想)

2. 那就让我们来认真学习生字:

出示:“粮”,米字旁,结构,写笔顺,仿影,描红。

出示:“汗”,三点水旁,与什么有关?写笔顺,仿影,描红。

板书:

20.蚂蚁和蝈蝈

勤 懒

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幸福生活。

【教案模板】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月度范文精选


教师上课前最好是准备一份教案,通过不断的写教案,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在教案中总结好经验与教训,我们才能逐步成熟起来。对于教案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教案模板】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月度范文精选》。

一、激趣引入,复习旧知

1、根据已知条件解答问题。

电脑演示一位学生边走边唱上学的情景。

“我是小小读书郎,蹦蹦跳跳上学忙。每分要走70米,4分才能到学堂。”

学生提出问题:“你知道我家到学校有多远吗?”

2、学生口答列式:70×4=280(米)。

复习“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的数量关系。

(板书:速度 时间 路程)

二、揭示特征,化解难点

1、想想,说说

电脑演示两个学生同时上学在校门口相遇的情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相遇问题”的特征。

①两个学生是怎么上学的?

(板书:同时 相对 相遇)

②“相遇”的意思懂吗?请两个学生上台合作表演一下。

2、填填,议议

①介绍人物及行走的速度和时间。

小明每分走70米,小芳每分走60米,有一天,他们约好,从家里同时出发,对而行,3分钟后恰好在校门口相遇。

②分组合作,完成以下表格:

比一比,看哪个组填得又对又快?

走的时间

小明走的路程(米)

小芳走的路程(米)

两人所走路程的和(米)

1分

2分

3分

③分组汇报表中所填数据。

走的时间

小明走的路程(米)

小芳走的路程(米)

两人所走路程的和(米)

1分

70

60

130

2分

140

120

260

3分

210

180

390

④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的式,分析表中数据,加深对“相遇问题”特征的理解,并初步感知相遇问题数量间的关系,渗透两种解法。

“130米是什么?”——表示两人每分所走的路程和即“速度和”(板书:速度和)

“260米是怎么得来的?”——渗透两种方法即:140+120,130×2。同时说“2分”是“相遇时间”。(板书:相遇时间)

“390米是怎么得到的?”——强调两种方法,即把各自的路程相加210+180);用速度和乘相遇时间(130×3)。

“390米表示什么?”——两人3分钟所走路程的和,实际上就是两家之间的离。

三、解答例题,理清思路

1、尝试例5(稍做改动)。弄清数量关系,理清解题思路,掌握两种解法。

①将上题中“同时行3分钟”改成“同时行4分钟”,其余条件不变,仍然求两家相距多远?”学生读题后尝试练习。

②评讲板演,理清解题思路,概括两种方法。

先求两人4分钟各走多少米。

⑴分步列式解答 70×4=280(米)

60×4=240(米)

280+240=520(米)

⑵综合列式解答 70×4+60×4

=280+240

=520(米)

先求两人1分钟一共走多少米。

⑴分步列式解答 70+60=130(米)

130×4=520(米)

⑵综合列式解答(70+60)×4

=130×4

=520(米)

2、质疑小结,揭示课题。

①想一想,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

②概括“相遇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③揭示课题。

这两种解法都是利用速度×时间=路程这一数量关系式。不过,第一种方法是用各自的速度乘各自的时间,得出各自的路程,然后相加求和;第二种方法用速度和乘相同的时间。象这样两人分别从两家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结果遇的问题,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主要内容——“相遇问题”(板书:相遇问题),决这样的问题可以用两种方法。

对称图形教学设计_教案模板


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对称图形。

2、使学生能根据对称图形初步认识,在图形中识别对称图形,用一些方法做出对称图形。

3、使学生在认识和制作简单的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制作。

教学难点: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

教学准备:

1.师:课件等

2.生:剪刀、纸、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你们喜欢玩吗?给你们一张纸,你们能玩吗?怎么玩?

2、你们猜猜老师会玩吗?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玩的?(撕纸)

只有一张纸,先对折,认真的撕一部分……同学们注意看老师是在很认真的撕……

3、想学老师这样玩吗?请拿出纸玩玩。(认真的撕)

4、作品展示

二、“认”对称,悟特征。

1.以撕(剪)出的图形为例。

撕(剪)出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动手试一试,互相交换试试。(对折,完全重合。)

师:像这样的图形,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对折,两侧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2、巩固判断对称图形。课件

①同学们,我们刚才认识了一种新的图形(对称图形)。

问: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图形?

强调:

有些图形看起来象是轴对称图形,但他们却不是轴对称图形;

有些图形看起来不象是轴对称图形,但他们却是轴对称图形;

折一折,看一看哪些是对称图形,

投影出示,折一折,说明是否是对称图形,并说说各原因。

三、观对称,加强认识。(课件)

1、展示数学课件,欣赏图片。

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图案。请看。

请判断这些图案是不是对称图形?(课件)

2、判断电脑中的图案是否是对称的。(学生说说判断的依据)。

四、猜图案

自己想。选择你喜欢的一个说说……

奥运五环(奥运五环也称为奥林匹克环,从左至右为天蓝、黄、黑、绿、红五色。五环的含义是“象征五大洲的团结,全世界的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运会上相见”。)

五、动手做一做对称图形

引导学生根据对称图形的特点,想办法创造一个对称图形。

1、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创作这幅作品,进行设计,然后进行创作。

2、交流。学生说出创作过程

疑惑:左右颜色不同,是对称图形吗?(是)

六、小结。

这节课,你你有收获吗?给大家说说

教师:对称图形真的很美丽,因此被用于各方面的设计中。希望大家能运用所学知识把教室布置得更好

大洲大洋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大洲和大洋教学要求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3.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内容点析1.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这是它有别于其他行星的一个重要特征。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面貌的基本特征,并且控制着地球表面其他地理要素和地理事物的分布格局。因此,教材以“地球?水球?”为题,开门见山地点出了全球海陆分布大势。2.教材以“地球?水球?”为标题,其目的并不是让学生争议地球的名称是否科学合理,更不是说地球起错了名称或要给地球改名,而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学生讨论、运用地图和数据求证,加深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认识。3.加加林是原苏联的一名宇航员,也是世界第一名航天员。1961年4月12日,他驾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太空飞行,使人类从太空观察到了自己居住的地球。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他的出生地改为加加林地区;月球背面有一座环形山也以他的名字命名。教材以加加林本人提出地球是一个水球的论点,使学生感觉更加真实,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更有积极性。第二章陆地和海洋陆地和海洋第二章4.关于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大势,教材正文主要说明了两点:一是地球表面的海陆面积比例(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二是海陆分布的特点(即海陆分布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5.本节活动1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讨论。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至于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的问题,这是因为古人当时并不了解地球的整体面貌,不知道地球表面水体面积大于陆地面积。6.图2.4水陆半球是根据地表海陆分布状况而划分的两半球,水半球是海洋面积最大的半球,陆半球则是陆地分布最集中的半球。但即使是在陆半球,也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这是对正文内容的补充。7.七大洲和四大洋一段正文,介绍了大洲、大洋的概念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这是对海陆分布内容的具体化。正文删去了原教材中的一些常用地理名词,图2.5表示的大陆、半岛、岛屿、海和海峡等,不是让学生死记概念,而是重在读图识别。8.大洲大洋的位置、轮廓及分布特征,教材安排了一组读图、绘图、填图活动,意在通过运用地图让学生掌握这一重点内容。这组活动主要围绕世界地形图展开,4项活动前后呼应、自成系列,内容由浅入深,并且设计了一定的读图顺序、层次及认知阶梯。9.图2.8是由极地方位投影和分瓣伪圆柱投影等结合制成的世界地图,主要用于说明大陆的轮廓和分布特征。从图中可以看出,除南极洲外,其他六个大洲南北成对分布,即亚洲与大洋洲、欧洲与非洲、北美洲与南美洲构成三个南北向的瓣状图形,故称为大陆瓣。图中还点出了这种分布特点,科学家们目前还没有作出合理解释,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教学建议【地球?水球?】1.从地球和地图知识引入陆地和海洋是极自然的,因为地球内容涉及到的东、西半球及南、北半球和五带划分等都已经出现了陆地海洋的分布及轮廓;地图知识又为辨方向、量距离、识高低、认图例等打下了基础。所以无论从学习内容或学习工具等方面看,前后是可以衔接的。不过由于学生年龄所限,有些内容距其生活较远,需要特别加强直观手段的运用,通过大量感性认识建立表象,以便发挥想象,进行思考,从而获得理性认识,形成科学概念。2.本章第一幅出现的地图就是世界海陆分布图,这是一幅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图,它可以和前面已经出现过的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等对照判读,本图上虽无大洲大洋名称,但在第一章的图中已出现过大洲名称,可从轮廓上进行辨认,初步建立大洲相对位置的概念。3.对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要突出海陆面积百分比数字的记忆。图中用鲸和袋鼠分别表示了海洋和陆地,形象地加深了海洋和陆地的印象。观察本图对应与课文中内容对照(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4.对“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阅读材料的阅读建议。这段阅读材料很精炼地把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展示在学生面前,从空间上看,自中国至世界,不断拓宽;从时间上看,自公元前2世纪至16世纪直至近代,不断延伸;涉及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外交使节以至近代的航天英雄。学生从中不仅了解到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艰苦历程,更重要的是认识到今天正确反映在地图上的海陆面貌是无数人科学探究与拼搏奋斗的结果。当然尚有许多未被人类认识的领域,需要不断去发现探究。阅读本材料与学习课文不同,要给学生以更多自主选择、主动参与的空间,教师可提供一定地图(如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路线、哥伦布及麦哲伦航行路线图),让学生去观察。有条件也可请学生就其中一两项内容向大家介绍。对阅读的内容无须作“掌握”的要求。5.对“地球还是水球”阅读图和讨论活动的建议。宇航员在太空看到地球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说“我看到的地球更像水球!”小朋友在地球上的谈话,说明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都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海洋比陆地大,因此起名叫地球,这反映了从古到今人们认识的不断发展。对水半球和陆半球的读图活动,可联系前面看过的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图,并配合看地球仪演示,印证图侧所讲“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东西半球及南北半球可提示划分界线(联系经度与纬度知识),水半球和陆半球的确定,可指出各自的中心(见参考资料)。【七大洲和四大洋】1.对“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的读图建议。该图以景观图形式生动直观地展示了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等的分类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使概念的理解通过感知观察、概括描述、比较分析,进而独立说明,摆脱背诵定义文字的记忆概念的学法。①教师要让学生自己看图说明,如果用投影图片可去掉说明文字,使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思考而理解海陆分布的各种不同形式。②通过该图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迁移能力,可把立体景观图结合地图知识绘成平面图(参看第一章的分层设色地形图)。③有条件的学生还可让他们创造一幅多种海陆分布形式的平面图,以激发其创新思维。2.对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和阅读材料“大洲的命名”的阅读建议。①大洲和大洋分布图以东、西半球的形式展示了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并在图上出现了洲界,东西半球的划分在第一章已出现,此处可让学生说明20°w和160°e所在位置。②观察该图要让学生理解课文中“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的涵义。③观察图的同时,可结合阅读“大洲的命名”逐一从图上了解其轮廓位置,使形象记忆与意义记忆结合,以加深印象。④同时将各大洲名称与课本最后的“本书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进行对照,要求学生会读,并写在笔记本上。3.关于认识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的活动建议。①第一道题是观察地球仪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可让学生边看边思考:某大洲面临哪些大洋?某大洋被哪些大洲包围等。②第二道题是查阅世界地形图(课本最后)了解大洲之间的关系,如相连的大洲(大陆)、大洲间的分界(山脉、河流、运河、海峡等),并结合观察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图。③讨论各大洲的轮廓和分布特点,如各大洲几乎都是一南一北成对称分布,像北美洲与南美洲、欧洲与非洲、亚洲与大洋洲,南极洲在顶端。亚洲最大(4400万km2)、大洋洲最小(897万km2),二者约占世界陆地35.4%;非洲次大(3020万km2)、欧洲次小(1016万km2),二者约占陆地面积27%;北美洲第三(2422.8万km2),南美洲第四(1797万km2),二者约占陆地28.2%;南极洲居第五(1400万km2),约占陆地9.4%,从大陆瓣图也可看出,这种分布似乎在保持某种平衡。此外大陆轮廓多为北宽南窄,大致呈三角形,岛屿多在大陆东面等,可让学生观察,由于目前对以上现象尚无合理的解释,故不宜作过多的讨论。④第四题绘图要求不要太高,但应让学生抓住几条关键控制线与有关大洲的相对位置关系,先观察,然后动笔,只求大致“神”似,而不计细节,这种图宜粗不宜细,宜简不宜繁。

陶艺创作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一、课题:陶艺创作(一)二、教材:人民美术出版社初中美术实验本第14册三、教学时间:一课时四、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课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的陶瓷艺术有所了解,对其中蕴含着的丰富而深厚的艺术内涵有所领悟,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动手和动脑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陶冶情操的同时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及对审美修养的提高。五、教学背景分析学生分析:学生刚刚由小学升入初中,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很感兴趣,特别是美术课中一些能够让他们充分“动”起来的内容。“陶艺创作”一课,正是让学生能够充分“动”起来的一个课题。既有动脑的设计构思、创意;也有动手把创意构思用双手来创作出来的过程,在动脑和动手相结合的这一过程中,学生将体会到无限的乐趣,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教材分析:本课题为综合实践课,旨在通过学生共同探讨、研究,最后以学生个人创作或小组合作完成的方式把“陶艺创作”这一课题通过充满艺术感觉的双手展现出来,把一块普普通通的泥巴塑造成具有艺术生命力的陶艺作品,以此来达到本课的教学意图。六、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研究法、探究性学习七、技术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图片资料等八、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掌握基本的陶艺创作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欣赏,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优秀的陶瓷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教学互动,使学生能够创作出一件充满艺术感、有独特设计创意的陶艺作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和陶瓷艺术本身的艺术魅力和艺术情趣,陶冶情操,使学生积极向上、追求美好理想。九、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了解陶瓷艺术创作所需要的材料、制作工艺及装饰方法,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十、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掌握陶艺创作的方法,并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十一、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器材。2)搜集教学相关图片资料、视频资料,实物等。2.学生准备1)通过网络、图书等途径学习有陶艺制作方法的资料和相关历史,为本课学习做好铺垫。2)准备陶艺创作的相关的用具,为课上创作作品作好准备。十二、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导入新课(准备上课)同学们,大家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东西啊?它是用什么材料制作出来的呢?大家能不能用更加专业的术语来说出它的名称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笔筒、水杯…(不同的答案)异口同声的回答:用泥做的学生思考问题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入课题。讲授新课板书:陶艺创作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陶艺创作,谁来说说你所理解的“陶艺”是什么?(大屏幕显示课件:陶艺的名词解释)好的,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用品有哪些是陶瓷制品呢?给学生欣赏用陶土和瓷土制作出来的作品,请他们通过欣赏观察说出两类原料制作出来作品的差别是什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总结概括:这就是陶瓷的两种不同的原材料,分别是陶土和瓷土,它们的区别就在于陶土较瓷土来说成本低,较容易取得,作品给人的感觉较为朴拙,看起来很亲切。瓷土成本较高,不易取,给人不易接近的感觉。学生思考问题,回答:甲:就是用泥捏东西、乙:有艺术感的泥制品学生丙起立朗读定义。学生思考并回答:餐具、卫生间的浴缸、洗手池,水杯...学生边欣赏边思考问题,学生回答:有的看起来外表粗糙,不光滑,有的就很光滑;有的色彩艳丽,有的色彩平淡。学生聆听,看图片感受两者的差别。设计看似简单的问题,但实际上却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以此来展开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习惯,主动思考。给学生展示大量的图片资料,在展示的过程中提问:1.这些陶艺作品是用什么方法制作出来的呢?(将不同成型方法的陶艺作品单独进行研究讨论,师生共同)同学们说的非常好,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连线游戏把大家所说的成型方法概括总结出来,请大家仔细看大屏幕:(课件显示)成型方法与相对应的图片资料:a、手捏成型法b、泥条盘筑法c、泥板成型法d、擀压法e、切片法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图一:把泥搓成一条一条的,然后再把它们累积起来。图二:用手捏成的图三:一片一片互相粘在一起的…图四:把泥擀成一片然后再捏成的。……学生根据刚才所说的,进行对号入座连线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思考一系列活动,最终得出结论,让学生充分动起来。用适当的小游戏来活跃一下课堂气氛,寓教于乐。大家请看课本的第25页,上面有文字和图片相结合的制作方法,大家仔细的研究一下。学生仔细看课本中的图例,对制作过程进行研究。学生通过仔细观看课本上的演示步骤,更加有利于对前面所学知识、技法的理解,把知识与实际操作方法对上号。课堂小结相信大家在看过了这两个具体的制作过程的图例后,对陶艺创作的成型方法应该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中国陶瓷艺术发展,就像一条生生不息的的历史长河,不仅反映出民族大众的智慧和创造,更是凝结了华夏儿女的审美情怀。中国享有盛誉的陶瓷艺术在世界发展史中,写下了许多光辉灿烂的篇章。大家“瓷器”这个词语用英文怎么说吗?china这个词还能够翻译成什么中文意思呢?那么,我们从这个单词上也应该能够明白,陶瓷对我们中国是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的。学生回答:china学生回答:中国课堂小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课堂作业通过以上的研究和学习,相信大家应该都迫不及待的想把手中这块普普通通的陶泥,通过自己的双手来赋予它“生命”吧,那还等什么呢,开始动手吧!(课件显示作业要求)学生聆听,观看作业要求播放背景音乐,创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学生开始创作陶艺作品教师巡视并给予有困难的学生以指导学生创作作品中有困惑的学生举手提问给学生充分的创作空间和创作氛围请已经完成作品的学生到讲台上来也全班同学共同分享他的陶艺作品。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相应得肯定和希望。展示并讲解自己的创作构思,与大家交流学生之间共同交流学习,互相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作提高完成课堂评价,对学生的创作激情和创作成果给与肯定和鼓励。我们会针对此次课题在班级内举办一次陶艺创作展,希望通过观看大家的作品给我们的校园生活增姿添彩。(布置下节课需要准备的材料)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给学生和学生之间搭建一座交流、学习的平台,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课后作业:把作品进一步完善,布置班级内的作品展示。板书设计:见教学课件音乐素材:背景音乐教学反思:1、从知识的学习方面,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掌握陶瓷艺术基本的知识,和创作方法,在认识上从陶艺就是玩泥巴改变为陶艺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是融科学、技术、艺术为一体的。要从学生感兴趣的点入手,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设计本课程的教学,做到备教材、备学生,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2、从对学生的思想方面,学生喜欢一些能够展现他们才能的课题,特别是这种能够体现自己独特创意构思的动脑动手结合的课题,学生会倾注更大的注意力和兴趣来做这件事情,所以,教师就更加应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艺术是充满灵性的一门学科,教师要时刻留意观察学生身上的显现出来灵性,并予以正确的、恰当的引导,这样才会让一个个充满创意的小天使在艺术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竞争?合作?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竞争?合作?》教学设计

一、出示大自然物竟天择的画面--------体现“竞争中生存”

二、大自然物种的竞争与合作:

清晨的草原上,一群野鹿个个瞪着警惕的眼睛,狮子等待袭击鹿群,在袭击与奔跑中--------竞争中求生存

斑马在狮子的猎扑中围成圈,弱小的斑马在里面,屁股朝外用蹄子岖赶野兽,------------合作中求生存、发展

三、当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充满竞争,竞争的领域日益扩展,竞争的程度日趋激烈。

生活在这竞争的社会中,你感受到了吗?请谈谈身边的竞争。

四、两个可乐之间的百年恩怨: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作为饮料界的巨头,在百年的竞争中发展壮大。但为了生存可口可乐公司调整配方来吸引顾客遭到质疑,百事可乐鱼翁得利。可口可乐成了奥运合作伙伴,在雅典奥运赛场,不允许带百事可乐的饮料和包装、宣传画----

丰田汽车与通用汽车:80年代两大汽车公司的竞争带来了汽车科技的革新

竞争无处不在!竞争对社会\对人的影响有哪些?(利\弊分析)

五、周瑜之死(周瑜由于心胸狭隘---忌妒)

在竞争过程中,有的人生怕别人超过自己,当别人超过自己时,不但不为别人高兴,反而心生妒意,恨不得把别人拖下来,有时还使用不光彩的手段,如恶意中伤别人.正中可怕的心态叫忌妒.

1\你忌妒过别人吗?如果有,请谈谈当时的感受.

2\当有人忌妒你,你会怎么办?

3\你对克服忌妒心理有什么高招?与大家分享.

六、良好的竞争意识

1、你有一本很好的数学参考复习用书,同学向你借这本

2、期中考试前,学习非常紧张,有同学经常让你给他解答问题。

3、班级要选出1名学生参加市里的数学竞赛,你和你的好朋友是参加这次竞赛的最佳人选。你特别想参加,可名额只有一个,你会怎样做?

讨论:假如遇到以下的情形,会怎么做?为什么?

七、游戏规则(泰森违反拳击的游戏规则---咬人事件)

谈谈身边不公平竞争的现象及危害.(兴奋剂丑闻\明星贿赂获奖\考试作弊\生意场广告中伤等)公平竞争的规则-----道德与法律

八、刘国梁与孔令辉在场下是朋友,场上是对手的事例。

1、场上的竞争会伤害他们之间的感情吗?为什么?

2、怎样才能做到既不伤和气,又公平竞赛?

3、共享双赢竞争的目的是什么?

九、共享双赢

“汤姆的种子”故事,汤姆把种子毫不吝啬的奋发给邻居,双方得益。[具体内容见书本93页]

思考:1、汤姆为什么要这样做?

2、他这样做给他带来怎样的结果?

3、你如何看待汤姆的行为?如果是你,你会这样做吗?找一找身边合作共享的事例。(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奥运冠军的陪练等)

十、精诚合作----互惠互利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

以蚂蚁的故事(p94相关连接)

为什么蚂蚁会的成功脱险?

奉献精神该不该提倡?要不要合作?

[设计]教案模板


我相信初中教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可以通过编写教案认识自己教学的优点和不足。怎样写好自己的初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设计]教案模板》,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网页的保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进一步掌握浏览网页的操作。

2、学会在网上下载信息的方法。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运用网络筛选、获取信息的意识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保存网页及其文字、图片。

三、教学难点:保存网页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

2、自学法

3、实践法

五、教学手段及教学媒体:多媒体网络教室

六、学习者和学习需要分析:学生的好奇心驱使他们很想知道如何让网页的东西保存下来为我所用,教师可根据这一心理让他们自主学习。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

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

预期效果与备注

一、导入新课:

由学生讲述金字塔的故事,并提出问题,学生在网上查找答案。

学生给出word制作文档。

学生听故事,并独立查找答案。

使学生在网上查找的过程中复习在网上搜索信息的方法。

二、新课

教师给出网上获取的(网页形式)信息并提出问题:同在网上获得的,答案形式上有那些区别。

1、保存整个网页

进入页面:文件——另存为(输入文件名)。

2、保存网页的部分文字

右击——选中要保存的文字——“复制”打开word“粘贴”

3、保存网页中的图片

右击——指向要保存的图片——图片另存为。(取文件名)

教师布置任务:将“网上邻居\g7\网页”中的有关金字塔网页的文字和图片保存在word中。

生分析回答问题

学生总结操作方法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听教师介绍,观看教师演示。

学生进行操作,将网上的信息保存到word中。

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通过学生和教师演示,学生可以掌握保存网页上信息的操作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索能力,增强他们主体意识。

三、课堂练习

1、你以旅行社一名导游的身份,在网上查找旅游景点(时间、空间不限)将景点的简介和图片保存下来,并用word进行适当的修饰、排版。

2、“和我一起去旅游”演示作品,并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你所找的景点。

学生实践完成课堂练习

学生可以完成部分任务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共同对本节课进行小结;教师演示学生作品,学生互相评说,共同提高。

学生作品互评

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休闲:

完成“导游路线”制作

注意培养学生处理多媒体信息的能力。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44837.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