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优质课件] 音乐教案:让我们荡起双桨之五

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离不开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对于教案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质课件] 音乐教案:让我们荡起双桨之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内容:

1、丰富多彩的影视音乐。

2、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影视音乐。

2、初步学唱《让我们荡起双桨》。

3、分声部练习二部合唱部分。

教学过程:

1、丰富多彩的影视音乐欣赏

(1)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先来听几段音乐,听后请大家说说这些音乐曾经在哪里听过。m.jk251.coM

(2)播放录音影视音乐《英雄儿女》《阿诗玛》《冰山上的来客》《闪闪的红星》等选段,听后请同学回答问题。

(3)师:同学们,影视音乐可以分成歌曲和器乐曲。其中歌曲又可以分成主题曲、插曲、片头片尾曲;器乐曲可以分为情节音乐、情景音乐、配乐等。我们刚才听到的这些电影音乐与电影所描绘的剧情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4)再次播放有关音乐,请同学们复听。并请同学说说有关电影的剧情,教师补充。适当介绍一下这些电影音乐的词曲作者。(见后面的参考资料)

(5)巩固练习

教师再次播放录音,请同学把听到的音响与歌曲、词曲作者一一对应起来。教师在黑板上或通过投影列出文字让学生连线。

(6)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你们还了解哪些影视音乐?可以唱给我们听听吗?

2、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1)师:今天我们学唱的歌曲是《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也是一首电影插曲。因为电影拍摄的年代比较久远,我们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下面老师先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

(2)教师简要介绍。

(3)师:下面请同学们对照乐谱,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歌曲的录音。

(4)播放录音(或电影画面)。

(5)教师范唱一遍。

(6)跟着录音或教师的琴声学唱乐谱,先不教第二声部。注意弱起节奏的准确性,强调进入时的整齐。

(7)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

(8)唱熟歌曲第一段。

(9)学习合唱部分中第二声部的乐谱。然后分声部合唱,注意让同学体会二部合唱的效果。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两个不同的声部,要注意要求学生在演唱时要同时倾听另一声部的声音。

(10)带词练习合唱部分。

(11)完整学唱歌曲的第一段。

(12)布置课后练习:学唱其余两段歌词。

3、作业:初步学会演唱本歌曲,分声部练习。

jK251.COm精选阅读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变革者的形象,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朦胧诗的能力。

2、通过朗读,体会诗人对变革者的赞美之情和澎湃的激情。

[教学重点]

朗读诗歌的能力;感受变革者的形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

培养朦胧诗的鉴赏能力。

[教学设想]

以朗读为切入点,在朗读中体会诗人的情感;以讨论的形式来分析变革的形象;以师生互动的形式来鉴赏朦胧诗。

[课时安排]

1课时

[多媒体运用]

欣赏《春天的故事》歌曲;显示作者相关资料及朦胧诗的相关资料;展示变革者的形象及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欣赏《春天的故事》歌曲,介绍80年代的相关历史背景。

二、展示课题: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江河

三、解题:

1、比较“让我们一块儿走吧”与“让我们一起奔腾吧”在表达情感上的区别,由此可以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

2、作者简介:江河,原名于友泽,生于1949年,北京人,中国现代诗人。作品有《纪念碑》、《星星变奏曲》等。

四、朗读诗歌,感受激情。

1、自由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熟悉文本。

2、指名朗读:提出要求,要读出深情与赞美的味道,语调快慢有致。教师在此之后作适当的点评和朗读指导。

3、集体朗读:要读出情感。

五、感受变革者的形象,培养朦胧诗的鉴赏能力。

1、这是一首献给变革者的赞歌,在诗人的笔下,变革者的形象非常饱满,请从诗歌中找出变革者的具体的形象内涵。

2、展示朦胧诗的特点,特别是对隐喻性意象的解读。老师应该示范解读两到三个隐喻意象,让学生透过隐喻性意象来感受变革者的形象。

如:春天的指改革带来的生机勃勃的大好形势。

3、理解诗歌的的大意:

第一节,交待时代大背景;

第二节,热情赞美变革者;

第三节,歌颂伟大的友谊;

第四节,呼吁人们投身改革大潮。

4、欣赏诗歌精彩的语言。

如:通感——为了不再孤独,繁星似的迎春花到处闪烁/金色的声音刺激着我们

明喻——用大海翡翠的语言交谈/用坦白得像沙滩一样的语言

温柔地呼唤风,像呼唤姑娘们你热情、开朗,像四月的阳光

诗人对意象的选择(朦胧诗的意象密集,本诗就选用的众多的意象来表达诗人对变革者的赞美之情)

对色彩的选择——洁白的玉兰花蓝天金色迎春花阳光花瓣匆匆铺成的道路紫丁香(可以和《相信未来》作比较。从来感悟诗人的情感。)

对声音的选择——寻找着美好的声音/爱情的震颤,庄稼的波涛,金属的鸣响

语言的创新:大地上所有的小树木都涨满绿色的帆(动词的形象与表现张力)

为了歌唱玉兰花/洁白的心向蓝天打开(诗人笔下的花开)

黎明时分蓝色的锋芒(诗人笔下的黎明时的光线形象)

大海把清脆的浪花投进岩石缝中(动词的形象与表现张力)

[优质课件] 《天窗》教案之五


随着教师工作的不断熟练,我们需要撰写教案,一篇好的教案需要我们精心构思,好的教案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如何写一份教案?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优质课件] 《天窗》教案之五,供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4—9段内容,感受“小小的天窗是惟一的慰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4—9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地的朗读感悟文章4—9段的内容。

(2)通过对文章4—9段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文章4—9段的教学,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不一样的童年有不一样的快乐,不一样的生活有不一样的精彩,乡下孩子的生活因天窗而变得丰富多彩,今天,让我们继续回到作者的童年,去感受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2.和老师一起齐读课题两遍《天窗》。

3.提出问题:天窗是什么?男女搭配读幻灯片

二、正课

学习4至7段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的4-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天窗能给乡下的孩子们带来什么?

2、这样的句子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3、为什么在阵雨来的时候,天窗就成了乡下孩子们的慰藉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的4、5自然段。

a.夏天阵雨来了时,大人们不许我们在外面玩啊,其实我们反而喜欢怎样?

b.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木板窗又了关起来,你的心情会怎样? c.是啊,我们喜欢在雨里跑跳,但是却无法尽情享受,于是,在失望与无奈当中,小小的天窗是的慰藉。 我们只能(教师用手向上一指):看天窗!看天窗啊!

d.看天窗!你看见了……

e.比较句子有没什么不同? 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雨点儿在那里跳。 f.(下雨音乐)听,雨越下越大了,你还听见了什么? 这雨这雷让你想象到什么?想象一下,这风雨雷电会怎样猛烈地扫荡世界呢?你能描述一下你想象的内容吗?这扇天窗使你的心情变得怎么样啊?

g.师生搭配读4、5段

4、当夜幕降临,孩子们被逼着上床“休息”的时候,为什么,天窗就成了乡下孩子们的慰藉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的6、7自然段。

a.从这小玻璃上面作者看到什么,想象到了……从中看书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b.交流汇报

c.学生读下面一段话,练习说话、写话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总之,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教师引导学生用“也许……也许……也许……”练习说话,写话。

d.朗诵6、7段 (音乐起,文中的“你”换成了“我”)

学习8、9段

1、师:若不是有了这小小的天窗,若不是这天窗使我们产生了这么美好的想象,我们的心灵就得不到慰藉。所以说——(课件“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a.“这小小一方的空白”它指什么?

b. 为什么说“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2、是啊,天窗是神奇的!你想对发明这神奇天窗的大人们说些什么?

3、是啊,当门窗紧闭,屋子黑得地洞里似的时,只有这个小小的透明玻璃,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面的世界,通向广袤宇宙的窗。所以作者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课件出示最后一段)

a.同学们,你们看,这里的“天窗”加了引号,它指的是什么呀?

b.理解“无、虚、有、实”

c.为什么作者说想象到的比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d.齐读8、9段

三、总结拓展

1、齐读全文

2、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了一篇优美的散文,跟随茅盾一起透过小小的天窗,凭借无穷无尽的想象,感受到了世界的美妙。感谢茅盾先生为我们打开一扇人生的智慧之窗。

学习完这篇课文,希望大家能够抓住身边一切想象的机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认识更广阔的世界。

四、作业布置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填写练习册。

3、预习27课。

板书设计计:

天窗

孩子们的慰藉

看见想象

雨脚 闪电 星云 无穷无尽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46298.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