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教案范本]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师安排教学的依据,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好的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教案范本]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供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多样化的计算训练,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3、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

4、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并交流得出正确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教具学具:

课件、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儿有个谜语,请听谜语,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打一动物)

师:青蛙经常在上面地方?他们在田里做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青蛙吃虫子。 (板书课题)

师:青蛙对我们很有用处的,青蛙吃掉害虫,就保护了庄稼。所以,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一定要保护青蛙,不能随意捕杀。

[设计理念: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学生生活经验得基础上对学生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分析画面,并提出问题。

生1:我发现青蛙妈妈和小青蛙在田野里吃虫子。

生2:我知道青蛙妈妈吃了56只虫子,小青蛙吃了30只虫子。

2、根据故事情境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生2: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害虫?

生3:小青蛙比青蛙妈妈少吃了几只害虫?

3、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你们打算怎样列式呢?

生:56+30=?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呢?

生:求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师:56+30=?该怎样计算呢?

[设计理念:在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更侧重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精选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如何写


大家对教案都很熟悉了吧,编写教案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精选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如何写”。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和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2、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化聚。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提问: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那些?谁能按从大到小说说?

板书: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从左到右每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分别是怎样的?从右到左每相邻的两个单位间是怎样化的?米与厘米,米与毫米间是怎样互化的?

(2)练习

1米=()分米10厘米=()分米

1米=()厘米10毫米=()厘米

1千米=()米600厘米=()米

2、举例:1千米、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在下面的()里天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可捉高90(),教室长10(),小学生每小时步行4(),黑板长5(),火车每小时性80()。

(2)练习书p87t3

4、练一练,然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6千米=()米9千米430米=()米

5000米=()米3450米()千米()米

5、独立完成p87t4、5

二、综合练习

1、判断题

(1)学校的三层楼高是11米。()

(2)小明1分钟能走100米。()

(3)一条路长4千米,另一条路长4000米,这两条路一样长。()

(4)一辆货车在公路上每小时行56米。()

(5)小英从家里到学校走了20分钟,他家离学校大约是1千米。

2、应用题

(1)南京长江大桥长6772米,九江长江大桥长7675米。

a:哪座桥长?长多少?

b:这两座桥的长各合多少千米多少米?

(2)喷气式飞机每秒飞行500米,火箭的速度是喷气式飞机的9倍,火箭每秒飞行500米。火箭每秒飞行多少千米多少米?

(3)体育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跑5圈是多少千米?

3、提高练习

天平的一边放了一个1千克的砝码,另一边放了5个苹果和两个100克的砝码,正好平衡。平均每个苹果重多少克?

三、课堂总结

四、课堂作业《作业本》p52

【教案模板】高中数学教案范本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教案模板】高中数学教案范本》,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

教材分析: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B版)数学必修四,第一章第二节内容,其主要内容是公式(一)至公式(四)。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是公式(三)。教材要求通过学生在已经掌握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和公式(一)(二)的基础上,发现他们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之间关系,进而发现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同时教材渗透了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案背景:

通过学生在已经掌握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和公式(一)(二)的基础上,发现他们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之间关系,进而发现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同时教材渗透了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出了要求。因此本节内容在三角函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题,以发现为主线,尽力渗透类比、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采用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共同探究、综合应用等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

借助单位圆探究诱导公式。

能正确运用诱导公式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为锐角三角函数。

教学重点:

诱导公式(三)的推导及应用。

教学难点:

诱导公式的应用。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情景设计:

一.复习回顾:

1. 诱导公式(一)(二)。

2. 角 (终边在一条直线上)

3. 思考:下列一组角有什么特征?( )能否用式子来表示?

二.新课:

已知 由

可知

而 (课件演示,学生发现)

所以

于是可得: (三)

设计意图:结合几何画板的演示利用同一点的坐标变换,导出公式。

由公式(一)(三)可以看出,角 角 相等。即:

.

公式(一)(二)(三)都叫诱导公式。利用诱导公式可以求三角函数式的值或化简三角函数式。

设计意图:结合学过的公式(一)(二),发现特点,总结公式。

1. 练习

(1)

设计意图:利用公式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小组研究讨论,得到新公式。

(学生板演,老师点评,用彩色粉笔强调重点,引导学生总结公式。)

三.例题

例3:求下列各三角函数值:

(1)

(2)

(3)

(4)

例4:化简

设计意图:利用公式解决问题。

练习:

(1)

(2) (学生板演,师生点评)

设计意图:观察公式特点,选择公式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将任意角三角函数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体现转化化归,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应用解决问题。

五.课后作业:课后练习A、B组

六.课后反思与交流

很荣幸大家来听我的课,通过这课,我学习到如下的东西:

1.要认真的研读新课标,对教学的目标,重难点把握要到位

2.注意板书设计,注重细节的东西,语速需要改正

3.进一步的学习网页制作,让你的网页更加的完善,学生更容易操作

4.尽可能让你的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的思考,能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5.上课的生动化,形象化需要加强

听课者评价:

1.评议者:网络辅助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教态大方,作为新教师,开设校际课,勇气可嘉!建议:感觉到老师有点紧张,其实可以放开点的,相信效果会更好的!重点不够清晰,有引导数学时,最好值有个侧重点;网络设计上,网页上公开的推导公式为上,留有更大的空间让学生来思考。

2.评议者:网络教学效果良好,给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空间发挥,教学设计得好;建议:课堂讲课声音,语调可以更有节奏感一些,抑扬顿挫应注意课堂例题练习可以多两题。

3.评议者:学科网络平台的使用;建议:应重视引导学生将一些唾手可得的有用结论总结出来,并形成自我的经验。

4.评议者: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探究。

建议:课件制作在线测评部分,建议不能重复选择,应全部做完后,显示结果,再重复测试;多提问学生。

( 1)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长,语调相对平缓,总结时,给学生一些激励的语言更好

( 2)这样子的教学可以提高上课效率,让学生更多的时间思考

( 3)网络平台的使用,使得学生的参与度明显提高,存在问题:1.公式对称性的诱导,点与点的对称的诱导,终边的关系的诱导,要进一步的修正;2.公式的概括要注意引导学生怎么用,学习这个诱导公式的作用

( 4)给学生答案,这个网页要进一步的修正,答案能否不要一点就出来

( 5)1.板书设计要进一步的加强,2.语速相对是比较快的3.练习量比较少

( 6)让学生多探究,课堂会更热闹

( 7)注意引入的过程要带有目的,带着问题来教学,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

( 8)教学模式相对简单重复

( 9)思路较为清晰,规范化的推理

教你写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肯定有一份准备充分的教案,做好教案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经常会为写教案感到苦恼,怎样写好自己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教你写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联系生活、复习引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说说在我们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从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说说它们的的形状。

3、摸一摸手中的物体,有什么感受?与同学交流想法。

4、引导学生说出有些物体的一面或几面是平平的,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认识图形。

1、认识长方形。

(1)让学生动手找出长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认识长方形并出示图形。(电脑出示:从长方体中取下长方形。)

(2)其余生也找找手中物体中的长方形的面,看一看,摸一摸。

2、能不能从其他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学生独立找、小组内找、与教师一起找)。

3、汇报交流,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电脑演示)

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立体图、平面图)

5、用自己的办法把他们图形画下来。

三、联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辨认,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2、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同学相互说说。

四、课堂活动。

1、小明和同学们一样也认识了这些图形,这是小明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电脑演示)你们能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图形吗?

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量和小明的不一样。

五、课堂小结。

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六、布置作业。

2、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同学们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爸爸和妈妈。

上下数学教案 教案精选


课题一上、下

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彩笔、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编书的叔叔、阿姨们给我们带来了两位朋友——聪聪和明明。他们可是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噢,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跳出来帮忙的。同学们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吗?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

同这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上、下)

二、探究新知

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

(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

(2)出示主题图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

(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

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看书第1页,完成书上的填空。

指名口答订正。

三、活动

1、拍手游戏

(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

3、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能够表示上下关系的画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热搜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教师上课前最好是准备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编写教案认识自己教学的优点和不足。对于教案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这篇《[热搜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应该可以帮助到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揭题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比的知识,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比例的知识以及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比和比例(二)]

⊙回顾与整理

1.构建比例知识网。

通过课前的复习,你了解了比例的哪些知识?(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知识网络)

预设

生1:我了解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生2:我知道了解比例的方法。

生3:我掌握了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的方法。

生4:我理解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且能判断两个量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生5:我了解了比与比例的区别以及正、反比例的区别。

……

2.复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比例的意义是什么?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明确:

①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②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

明确: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已知比例中的任意三项,都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4)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①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②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看内项之积是否等于外项之积。

3.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

(1)正比例的意义和关系式是什么?

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关系式:=k(一定)

(2)反比例的意义和关系式是什么?

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关系式:x×y=k(一定)

[精选课件] 小学数学教案最新模板


当我们提起教学,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教案吧。编写教案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对于教案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选课件] 小学数学教案最新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分数及面积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知识,培养学生系统地、有条理地梳理知识的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合理的数学思考。

4.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数学、用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

1、复习”面积“和”认识分数“两个单元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难点:看图想象提问题,能交流、合作、梳理、概括地学数学。

教具准备:课件、彩笔、智慧星(奖品)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引入复习

师:今天是笑笑的生日,妈妈给她买了一个大蛋糕,笑笑请好朋友来吃蛋糕。他们又唱歌又跳舞可热闹了,我们一起去看看。(播放课件一)好一个又香又甜的蛋糕呀!

猜一猜笑笑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块?这分吃蛋糕的情境使你们想到了曾经学过的哪方面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知识。

(评析创设”笑笑过生日“的情境,引出复习内容(分数的认识),启发学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导向和激励的作用。)

二、分数知识,探求问题

1.小组交流(教材第67页1题、2题)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闯关

看谁硕果累累,每闯一关可获得一颗智慧星。

第一关:独立完成教材67页第3题,互相讲解、互相检查、互相。

第二关:完成教材67-68页第4题、第6题,讲解计算方法,自我。

(2)问题接龙

①创设情境。

(继续播放课件1)笑笑把蛋糕平均分成8块,自己吃了一块,冰冰吃了3块,永全吃了2块。

②小组内自编问题。要求根据情境编出有关分数的问题。

③由小组轮流报题,全班抢答,答对一题可获得一颗智慧星。

(3)清查获奖个数,同桌互说收获与不足。

三、面积知识,实际应用

1.继续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今天笑笑过生日,俊伟怎么没来?他在忙什么呢?我们到他家去看一看。(播放课件二:俊伟铺地砖。)原来他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真是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看到俊伟铺地砖的情境,猜一猜他可能用到哪一方面的知识?

2.知识,加深理解(教材68页第5题)

(1)小组合作出有关面积的知识。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3.应用知识,提高能力

(1)粗心的俊伟

俊伟收集了一些面积数据,可是忘了写单位。

①请你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填空。

②与同桌交流,。

(2)洒水车(教材68页第7题)

今天天气比较热,看,开过来一辆洒水车,路面变得湿润了。(播放课件)这里面还有许多数学问题呢!

(3)帮助俊伟解决问题

①播放俊伟铺地砖,猜测可能遇到什么问题。

A.俊伟房间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B.需要铺多少块边长为20厘米的地砖?

C.如果一块地砖3元钱,需要多少钱?

②挑战问题,巧妙解答。

(4)发散思维、摆火柴棍(教材68页第9题)

四、回顾自查,自我

师:这节课复习了有关分数和面积的知识,复习应用中,你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行检查,情况如何?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46339.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