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学以来,我学习了一篇富有特色的文章,名叫《桃花心木》。读了后,我觉得这篇文章有一定的教育性。可真是学无止境,意在言外啊!里面主要描述了种桃花心木的人,让树苗自己找水源,克服依赖性,学习独立自主精神。想到这,我情不自禁地记起一件刻骨铭心的事情,哎……真不该。
“糟糕了,明天是星期一,就轮到我值日了,那谁来叫我起床呢?”我逼于无奈地说。生病了的妈妈昏头昏脑地说:“不用担心,我还能支持叫你起床吧!”听后,我才好好松一口气,并且若无其事地上床睡觉。这时,我心里想:虽然我这样依赖生病的妈妈,是很残忍无良的。但是,我从来也不是一个自强的孩子,只好处处依赖他人了。想完,我又继续睡觉了。今天一大早,天色微明,晓雾弥漫,我睡眼朦胧地睁开来,发现妈妈还没有来叫醒我,“难道时间还没到”我半信半疑地走出客厅,看看时间。顿时,惊讶的7点钟出现在我的眼前,比我昨晚预料的时间多了一大截。这时,我健步如飞地跑回房间,并且镊手镊脚地穿好衣服,打扮了一下。于是,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跑往学校。要奔跑的一路上,我心里想:为什么妈妈会忘记来叫醒我的呢?难道她……我心里出现了许多个问号,想着要解决。不知不觉已经7:15分了,我连忙跑回学校,放下书包,把作业交得妥妥当当。这时,我拿起扫把,大步流星地来到值日地方去清洁……好不容易熬过了艰难时刻,我把肮脏的地方清洗干净了,正准备回教室。但经过其它教室时,知道已经7点半时,我心里想:这回一定惨了,这个时间通常全班同学都回来了,而且班主任黄老师已经到达教室,检查同学们的早读情况,都是我不好,处处依赖别人。于是,我提心吊胆,六神无主地走回教室,就听见了一阵阵琅琅的读书声在我耳边回响。我还看见黄老师坐在讲台上批改作业,他微笑地看了我一下,便再继续工作。我放心地坐下位子,认真地读起书来。
“铃铃铃……”下课了,我的伙伴亲切地对我说:“你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桃花心木》这文章吗?里面教育了我们一个道理,要学会独立自主,锻炼出一颗自强自立的心。所以,你不应该处处依赖别人,这样只会令你永远也长不大!”她的一番话,使我觉悟了。便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独立能力的小孩子。这时,我心里想:对了,我不能事事依赖着别人,应该要锻炼出坚强独立的心。所以,经过这次的教训,我再也不会把自己的工作交托给别人去干,努力实践自己的事自己做。
虽然我明白了做人要自立的道理。但是,我怎么也不明白我的好朋友会知道我这次是依赖别人,去干我的事情呢?可能她是我真正知心的朋友吧!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执教的课文是五年级下册第十一课《桃花心木》。《桃花心木》是一篇蕴涵哲理的散文,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课文通过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寻找水源的育树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文章借种树喻做人,道理深入浅出。
依据市教研室提出的目标导学课堂教学理念和课文本身的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我确定了如下的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枯萎、依赖优雅自在、插秧、锻炼等词语,理解不确定、独立自主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种树人的用心及作者的感悟,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
3、初步领悟借物喻人的表达手法,并能运用到习作当中。
在这些目标当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种树人的用心及作者的感悟,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是教学的重点,初步领悟借物喻人的表达手法,并能运用到习作当中是教学的难点。
教是为了不教,在现行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方法的运用极为重要,本节课运用的教法主要有:
1、通过小组合作检查预习和解决问题。
2、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明理,通过与文本的多维对话,理解文本所蕴含的哲理。
3、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感悟。这种方法对落实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所以是本课最重要的教学方法。
4、补充事例及选文,深化感知,感悟写法。
近期,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提出:语文教学是教课程,而不是教课文。课文只是我们教学语文基础知识、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一个凭借。吴教授的观点给了我很大启发,于是我本着这样的教学理念,认真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检查预习,感知内容。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学会放手。所以,开课伊始,我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检查预习中的基础知识环节,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引导学生回顾抓主要人物和事物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引导学生实践运用。
第二、深入重点,品读感悟。作者复杂的心理变化是本课一条比较明显的主线,为了让学生具体感知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变化,我引导他们联系上下文读书思考、小组讨论、小组汇报,在探究、合作与碰撞中加深理解。
深入感悟作者受启发的句段是本节课的重点。我以课前学生在《自主学习记录本》中提出的问题为切入点,以列举的两个事例为提升点,将学生的视线由桃花心木引向做人,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体会主旨。
第三、感悟写法,实践运用。借物喻人是本节课学生需要掌握并能尝试运用的写作手法。在引导学生归纳出作者的写作手法之后,我向他们推荐了林清玄的另一篇文章,深化了学生对这种写法的理解,为接下来的习作打下基础。
领导、老师们,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所以在教学设计和组织实施中,肯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真诚希望得到您的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学语文公开课《桃花心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设计这节课,我更多地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新课改教学理念为依托实施设计。学习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采用质疑问难,以学定教,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了解种树人的用意,鼓励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感悟育人道理,表达个人见解,体现教师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重视语文熏陶感染作用,体会种树人的内心世界,读中感悟,读中悟情,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从思想上树立正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3.体会并学习本课写作方法。
学习重难点:
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情到的育人的道理。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桃花心木》。上节课,我们跟随著名作家林清玄认识了一位奇怪的种树人,你们还记得他的哪些举动奇怪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进行感悟。请同学们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3.体会并学习本课写作方法。
二、自学过程
师:是啊,这么奇怪的举动,难怪作者忍不住去问种树人: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出示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12、13段,思考:
1.面对作者一连串的提问,种树人是怎么回答的?用横线画出句子。
2.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种树人的回答。
3.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会枯萎了。
(1)不确定在这里指什么?
(2)根据你的理解,用你自己的话说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
4.种树人与我的对话,被一棵棵桃花心木听得清清楚楚,如果你们是一棵棵桃花心木,听到种树人的说的话,你们会想什么?会对种树人说些什么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4,然后小组合作交流6分,之后全班展示:
三、反馈展示
问题一:面对作者一连串的提问,种树人是怎么回答的?用横线画出句子。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问题二: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种树人的回答。
桃花心要要在艰苦环境中经受得考验,这样才能适应自然环境,学会自己成长。
问题三: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会枯萎了。
(1)不确定在这里指什么?
(2)根据你的理解,用你自己的话说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
不确定指的是生活的环境。
桃花心木无缘无故枯萎是因为有些树苗适应不了这种不确定的自然环境。
问题四:种树人与我的对话,被一棵棵桃花心木听得清清楚楚,如果你们是一棵棵桃花心木,听到种树人的说的话,你们会想什么?会对种树人说些什么呢?
1.如果我是一课正在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2.如果我是一颗即将枯萎的桃花心目苗,我会想()
3.如果我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四、升华情感总结写法
师: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体会这里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
2.联系生活实际,你能想到哪些不确定?
3.学会在不确定中生活,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作者以桃花心木为题,他主要是来介绍树的吗?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介绍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五、感悟主题谈出启发
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你们有哪些做的不尽人意的地方?你今后打算怎样做?
六、当堂达标课堂小结
(一)选择加点词的正确含义
A.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和磨难。
B.指一年四季的变化。C.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
1.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2.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二)填空:《桃花心木》的作者是()。课文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这种写法叫()。
师:同学们,生活的路途中,既有顺境,也有逆境,但是只要我们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就能经得起任何考验,生活就像一本读不完的书,我们读了再读,却一生也读不尽。老师希望你们能用心写好自己的人生之书,使我们无愧于今生今世!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55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