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教案收藏」《琥珀》教学思考实用模板

时间:2022-11-02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每个老师都需要细心筹备教案课件。有了严谨的教案课件,才能按质按量地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有没有好的教案课件可资借鉴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教案收藏」《琥珀》教学思考实用模板”,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琥珀是四年级下学期第十一课的内容,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琥珀的基础上来自行制作琥珀,此次制作琥珀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所进行进一步的细制作,使所制作的琥珀更细致、精美。重点是模具的制作,什么样的模具确定什么样的造型。

这节课,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故事又使学生重温了一次琥珀的形成过程,了解形成琥珀的条件,及它的价值。然后确定学具分配情况,分组进行分工完成任务。在让学生了解人造琥珀的使用情况后,让学生进行设计自己想要的琥珀,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出切实可用的模具,然后确定出本组的实施方案。这样整课的任务使学生做到心里有数,并将设计模具的任务布置为作业。

怎么制作是本课关键,学生虽然有先前的制作基础,但是也不能疏忽,为此在第二课时上,用自学比较的方法学习制作方法,在学生通过对比后就能很轻松地掌握制作的方法,然后再进行制作。最后对每组的作品进行展评,使同学间能有促动的作用,并把每班的作品在其它班级进行展示,让学生更具创造热情。

本课结束后,细细地品味了一下,并听取了校长及主任的指导后,深感还存有太多的不足。如每节课的上下连接在课前就应准备好,每节课要做什么,不但要做到自己心中有数,还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在吸引学生注意力上做得还不是很好,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让应该以实践为主,充分让学生动手去做,这是本课程的核心。所以在第一课时的安排上若把作业制作模具安排在课内进行效果会更好。总而言之,就是在备课上所下的功夫还不到,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

jk251.cOm扩展阅读

[推荐教案] 《琥珀》教学思考其三


一名优秀的教师肯定有一份准备充分的教案,一篇好的教案需要我们精心构思,好的教案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写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推荐教案] 《琥珀》教学思考其三,供大家参考。

《琥珀》一课刚刚讲过,现将教学中的不足及优点总结如下:

一、教学设计的不同

《琥珀》第二节(讲读课)采用了“篇末入手”、“逻辑提问”、“由果溯因”的变序教学法和电化教学手段,这种方法可以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求知心切,积极性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大有好处,既解决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电教手段的运用

所设计的配音、影片巧妙。随着生动的解说词与逼真动化影像的展现,将每个小读者引入古老的森林进行遨游,小小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是: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字有形、五彩鲜明、形象具体的情景,寓教于乐,充分体现了观察表达的教学要求。能遵循儿童心理学规律,运用认识论进行教学,通过幻灯投影,使学生初步感知,继而默读全文,给予材料的复现,加深感性认识,再通过表达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的课教学设计,即使学生学懂了琥珀形成的过程这个重点,而且也突破了琥珀的科学价值这个难点。

三、创设情境活动

精心设计了活动幻灯片、录音等,创造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视听形象,加强语文信息刺激,使学生眼、耳、口、手协调识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理解,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爱自然、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

四、不足之处

本节课中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真对学生朗读基础差的情况,应多指导,范读,就一个自段的朗读到位,不应茫目的多读,其效果不佳。教学反思《《琥珀》教学反思》一文

教案范文: 生命生命教学思考实用模板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有了严谨的教案课件,这样心中对于各种可能的情况胸有成竹。好的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教案范文: 生命生命教学思考实用模板”,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执教了《生命生命》这节组内课后,受益匪浅。这篇课文的作者对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有一定的难度。我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并阅读有关生命的格言或精品短文用心品读,让学生对人生,对生命有一些初步的情感体验,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减少课文教学的难度。开始授课时,我自己用杏林子写的生命格言激情导文,借“题”发挥,故意将第二个“生命”用有不同颜色的粉笔写大一点,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题,让学生再次感受生命,思考生命,从而顺理成章进入文本。当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和写作思路后,我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并动手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含义深刻、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通过抓其中的关键词咬文嚼字谈感悟,并进行范读、个性化朗读、赛读、评读等方式,体会飞蛾强烈的求生欲、瓜苗顽强的生命力和作者积极的生命观。最后将总结段同一组有关生命主题的图片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议和观赏的基础上谈全文读后的收获。

应该说,课前我做的准备是充分的,课中我的思路是明晰的,但纵观全课,仍感觉学生的情感和思维的调动未能达到期待的效果。这使我大为震惊、深感疑惑。经过反复思考,我认为问题出在以下两个方面:

读中质疑不到位:课文一开始,作者就设问:“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此处完全可以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教师对每一种回答予以充分关注和肯定。这样就能较好地调动学生表达的欲望,并激发他们探索文本的兴趣。再如,第一个事例不妨设问:作者起先是怎么对待那只飞蛾的,为什么这样对待?后来又是怎么对待的,那又是为什么?从而让学生想作者之所想,深深地感悟到飞蛾那种强烈的求生欲望,感受到“蝼蚁尚且惜生”!

学生主体性没有得到很好体现:比如,飞蛾奋力求生和瓜苗冒出砖缝两个事例读完后,完全应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说说自己曾经感受过什么小生命的可贵、可敬。同样的事例,学生发自内心说出来比课件中出示,效果明显不一样。再如,学习4、5节由物及人时,应充分让学生谈珍爱生命、珍惜时光、奋发有为的人和事。这样不仅体现语文的人文性,也让学生的思维和口头表达得到提高,同时也为本单元习作作了准备。

「教案收藏」《写数读数》教学思考最新模板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每位老师都需要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做足了关于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才能完成前期设计的教学目标。好的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收藏」《写数读数》教学思考最新模板,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本节课“读数”和“写数”是在学生会数数和知道了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展开的。学生能从1数到100,而且知道了数学组成,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计数器,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读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摆小棒过渡到计数器上拨珠子来表示数,从而知道几个十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用几个珠子表示,几个一就是在计数器上的个位用几个珠子表示。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读数并不难,而读准数却不容易,如:24,许多孩子读二四,这时我要问学生“二”在什么位上?表示什么?应该怎么读?经过努力,最终克服了这样的毛病,读正确二十四。而且要求学生读作时一定要写成中国汉字,不能写成阿拉伯数字,在教学100时,十位上一个一个的拨,拨够十个时,发现十个十就是一百,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这样,100就是在百位上拨一个珠子。

写数时,开始要根据计数器上所表示的数去写,写成数字,学生的已有知识基本能写,我特别注意做题时,发现遇到整十数,整百数时,容易出错,这时,我反思看来学生这一点比较容易做,练习时多做这样的题强化,强调:当个位上一个数也没有时,要用0占位。

我让学生一遍又一遍的读,背诵“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这样做发现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单纯的知道记住了,而不理解什么是高位,为什么要从高位读数写数,练习时,我举了个例子,计算器上拨了一个数78,让学生亲自去读,去写,这时学生发现先读“七十”后渎“八”,先写7,后写8,这样真正知道为什么都从高位起。

通过教学,我发现本课也是对数的组成的进一步细化和理解,对以前的知识得以很好的巩固,教学中我发现其实许多学生知道通过自己探索、总结、发现、判断能解决许多问题,老师加上辅导,强调容易出错的地方,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教案收藏】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思考模板


我相信大家都接触过教案,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用心编写教案才能促进我们的教学进一步发展,怎样写好自己的教案呢?本站收集了《【教案收藏】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思考模板》,供您参考。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数学,同时倡导学生学习数学应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一问题解决的过程。上述新课程所体现的重要理念中,都涉及教师要为学生学习数学创设问题情境。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时精心设计了以下情境:由一个可爱的小兔手偶将孩子们带入到数学的王国,并创设了帮助小兔布置教室,摆花盆这一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走进了本课的学习,大大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索新知的欲望。

小学生年龄小,思维的动作性还占相当的比重,合理的操作性练习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用23个圆片代表23盆花,来动手分一分,摆一摆,通过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了余数产生的意义,理解了余数的含义和有余数除法竖式的含义。

为了使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遇到的有余数的问题。学生们畅所欲言,如一位同学说:妈妈买了10个苹果,三口人分,每人分得3个,还剩1个。这时又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我还有办法把它分平均了,把这剩下的一个苹果切成3份,每人就能吃同样多的苹果了,这样还可以看出他们家很团结。听到他的回答,我想:这不正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机会吗!于是我号召全班同学为这个懂事的孩子鼓起了掌。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平台,教师要积极探求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琥珀教案示例(教案范文精选)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黏稠、推测、松脂等词语。

2.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词义;

2.朗读课文,对课文内容做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板书

(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想知道什么吗?(学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看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老师和同学。

(2)边读边画出带生字的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松脂:针叶树的树干上流出的胶状液体,是制造松香和松节油的原料。

拂拭:指掸掉或擦掉。

粘稠:形容液体的粘性很强。

飒飒:风的声音。【例句】风越刮越大,树叶飒飒作响。

琥珀:古代松柏树脂的一种化石,浅黄色、褐色或红褐色的透明固体。可用它制造漆、装饰品等。

断绝:指原来有联系的失去联系,原来连贯的不再连贯。

推测:根据已知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生机:生命力、活力。

澎湃:形容涛声互相撞击。

前俯后仰:形容身体前后晃动。俯,头向下;仰,脸朝上。

约摸:估计,大概的意思。

怒吼:原指猛兽发威吼叫。课文中比喻水的风浪声很大。

热辣辣:形容热得像火烫着一样。

(3)思考:琥珀是什么?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琥珀有何特点?

明确: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本文所讲的琥珀里面裹着一个苍蝇,一个蜘蛛,而且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课文主要讲了根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像这块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教师

三、出示琥珀图片,让学生对照图片,练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四、听课文录音,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五、学生复述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真阅读课文,通过理解琥珀形成过程,培养、提高学生想象力;

3.了解课文叙述的特点。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课文写了关于琥珀的哪些内容?哪方面内容是作者想象的?哪方面内容是对琥珀的真实描绘?(生回答)。

那么作者想象的依据是什么?要形成这样的琥珀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这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

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默读形成过程部分思考上述两个问题。

明确:第一,要有松树、柏树。依据是琥珀是松树树脂形成的。第二,炎热的夏天正晌午。因为只有在这一时间松柏才渗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第三,苍蝇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面。

2.科学家又是怎样想象发现过程的?探究想象依据。

(1)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师生交流。

(2)角色朗读此部分。

(3)小结: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你知道想象合理的依据是什么了吗?

3.科学家研究这块琥珀有何价值呢?

(l)默读思考最后一自然段。

(2)小组讨论后回答。

4.济览全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并想一想本课与《黄河象》一文叙述顺序有什么不同。

教师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

三、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练读。

2.分角色朗读。

四、布置作业

作文

以《未来的》为题,写一篇想象,想象要合理。

板书

附:设计

教案点评:

教师

组织学生阅读、思考、讨论、交流,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借助电教媒体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感情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实用教案] 《求商的近似值》教学思考模板


当我们提起教学,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教案吧。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高质量的教案对孩子的成长有促进作用,教案应该从哪方面来写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用教案] 《求商的近似值》教学思考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材安排是一课时,内容看似比较简单易懂,而实际教学后发现,其实不然。我边教边调整,用了三课时,才有比较满意的效果。传统教学的种种封闭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迫切需要一种展现自我,发展个性的体验式学习。我认为教师只有创造性地教,学生才能创造性地学。要用动态的眼光,钻研教材,营造体验式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深刻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并获得积极的情感受体验,最大限度促进自身发展。

本节课是求商的近似值的两种变式,是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联系一些生活实际进行教学的,比较偏重于对实际情况的分析,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我以学生讨论为主解决。

内容以"生活中的近似数"展开。课前我精心做了个课件,因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实用。一对谈话引入正题后,我抛出一题:天剑服饰公司进了270米布,每套西服用布4米,这批布最多可以做多少套西服?学生开始算了:270÷4=67.5(套)有取近似数67.68的。这时,我一本正经的说:"67.5,根据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68,所以做68套,数字还真吉利啊!"底下开始唧唧喳喳了,好多人不同意我的意见。我开始摆出老师掌握了"真理"的架势,招兵买马般拉拢和我意见一样的。可惜啊,只有几个想忠于我的。"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啊!"我怂恿着,结果还没看到墙头草。"那你们说服我啊!"我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了。"彭老师,你不可能只穿一件衣服或一条裤子吧?那可不是一套啊?!"还有人说:"彭老师,你不可能穿一半西服,穿一半休闲装吧?"顿时哄堂大笑。恩,有点道理啊,但67.5按四舍五入是68吧啊,我想让学生更透彻的明理,又问了一遍。"那实际问题要实际解决啊!""对了,求生活中的近似数要实际问题要实际解决"。紧接着我又练习了一个基础习题。关于用皮革做包的,精确的结果是76.74,同学们立刻得出是76个。有聪明人说,只要算到整数部分就可以了。"会偷懒的聪明人,只有学得巧的人,就轻松",正好体现出学习的巧妙和轻松。后来要他们给这种方法取名字才搞笑了,由于分析76.74时,我无意中比划着说去掉0.74这个小尾巴。结果就又同学取名:实际法、取整法、去掉法、去小尾巴法……五花八门的,我说能简化到3个字吗?结果有人喊出了"去尾法",真是太合我心意了,哈哈。便板书了"去尾法"。

接下来,我又抛出"炼油厂炼制了3.39吨油,按每桶300千克装在油桶里,至少需要多少个油桶?"让学生想,这个题还是用"去尾法"做吗?学生再也没被我带笼子了,算出11.3,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要12个桶子。"11.3,3比5小,要四舍五入,应该是11。",底下又开始拱了。我装出一副很无助的样子,希望有人跟我站在一边。结果是没一人"投靠"我,我是急在脸上,喜在心里。我故意说:"那我大方点把那多出的一点点油,奢侈点,倒掉不要了,少用个桶。""彭老师,那你就等着被炒鱿鱼吧!""哈哈,我假装气愤地破笑啦!"教室里也是一阵哄堂大笑。"彭老师,今天好没面子了,没一个人相信我,还笑话我"。我委屈地说着,孩子们笑得却更欢了。其实,他们这坚持真理的举措,我很欣赏。后来,练了个基础题:住房装修时要给45平方米的客厅贴地板砖,如果贴边长为80厘米的地板砖,至少需要买多少块地板砖?在巡视时,我看了好多同学没统一单位,便说:"有人跳到了彭老师挖的陷阱。"学生恍然大悟,开始审题再动手化单位了。我觉得,自己越投入,上课越轻松,学生学得越开心,越好。记忆深刻。

45平方米=450000平方厘米

450000÷(80×80)≈70.31(块)

汇报结果时,大部分同学都说买71块,只有那个叼钻的江可飞说:"我买70块,让老板割一小块给我。"呵呵,真精啊!"要不去附近捡一块也行。"他可真会省钱。"老板烦你这种人了"我调侃他。李泽义却说:"我买72块,怕工人呆会没割好。"其实现实生活中的确不缺乏他们这种很实际的情况。我真服了他们!我爱我的学生!

后来要他们为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取名,"进位法"、"现实情况法"、"补一法"、"进一法"……最后大家一致敲定"进一法"。

总结完这节课后,学生还沉迷其中……

这节课之所以上得如此轻松、精彩,得益于:

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并最终服务于生活。教学展现出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想方设法为抽象的教材内容选择、补充生活背景,使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变得易于感受。通过提供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引入准确数,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出结论,并谈谈理由。从学生表述理由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生活中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出了"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2、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比较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便于抽取出事物普遍存在的规律、区分出个体独有的特征。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使直观感受到的`经验得以提升,进入学习数学化的过程。

3、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四舍五入法"只是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是采用的一个规则。当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揭示"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这一法则后,与我故意"错误诱导"的"四舍五入法"形成鲜明对比,如果硬性地让其"四舍五入",不仅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的确也不符合实际情况。于是我开心果断地肯定了这个学生的真实而又正确的体验,为他没跳入陷阱而高兴!他的脸上也露出了微笑,显然是受人尊重后的发自内心的喜悦。

数学终究是我工作与生活乐趣的源头,学生是涓涓不断的清泉。

【教案收藏】 《半截蜡烛》教学思考


现在,很多教师需要用到教案,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教案收藏】 《半截蜡烛》教学思考》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半截蜡烛》描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事,赞扬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女儿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备课之初,我仔细地分析了课文,发现本文围绕三个主人公主要有三个情节,这三个环节是紧紧相连,密不可分的,同时就危险性而言是呈逐步上升趋势的。如果要采用变序的教学方法,就会打乱文章原有的严谨性,即是不可行的。要不要用上多媒体来辅助我的教学呢?在做好简单的课件后,我随即又否认了。因为我发现这对我的教学起不到特别重要的作用。那如何使我的课堂教学不让人有一种“通读通讲”的感觉呢?我想了很久,在一种要体现“由扶到放”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就对三个情节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即在讲伯诺德夫人时,我主要采用“以述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感知伯诺德夫人的为人;在讲杰克时,我就让学生用学习上段时的方法来谈谈对杰克的了解;在讲杰奎琳时,我直接让学生来读杰奎琳的话,并用上采访的形式深化学生对杰奎琳的了解。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觉得效果还是不错的,因此,我认为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课文的类型,不要一味地追求形式,真正做到教学“务实”。

课堂上,我还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用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如:上课伊始,让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大意,明确了半截蜡烛的重要性,再通过引读抓住描写紧张氛围的文字进行渲染,使心灵受到激荡,深入地理解情况之危急,心于是随之跳动,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其次在读对,读顺,读好的基础上,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读,使其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如课上将伯诺德夫人与德军周旋的一句话作为"抓手",切实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读出个人感受,读后有所想,有所为,体会到她的镇定和机智。

现在回想起来,本节课看似热热闹闹,结构完整。无论从课文理解的方法,文学常识把握来说都是达到目标的。可是,却偏离了一个最基本的方向:本组课文的主题是“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丰富语言积累”。在课堂中,我将更多的时间放置在了理解课文出现的“危机”与“绝妙方法”上了,也注重了学生思辨性思维的训练。可是却偏偏少了学生对语言感悟、积累的训练。虽然有读人物语言,可是却感觉差强人意,并没有达到感受语言,特别是首次接触的剧本语言的特色。我想是否可以在课前就应该让学生自行读文,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前提下自己来演一下这段剧本,这样不仅能让他们了解大意,更为课堂上进一步感受剧本语言,积累语言争取时间。这样教学就更完美了。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56410.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