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教案范本: 《咕咚》教学设计wps版

时间:2022-11-14 咕咚来了幼儿教案 高中教案教案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按要求,每个教师都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有了完善的教案课件,这样才能让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其他人的优质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教案范本: 《咕咚》教学设计wps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懂得遇到事情不惊慌,要问清楚、弄明白再行动。

3.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教学重点】

鼓励孩子们大胆探索问题,解决问题,遇到事情要冷静思考。m.JK251.coM

【活动准备】

故事《咕咚来了》动画视频,小白兔、狐狸、猴子、狮子等动物的图片。

活动过程(兴趣导入--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就故事内容提问)--观看故事视频(加深故事理解)--角色表演)

【活动过程】

一、兴趣引入

1.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小客人,大家看看他是谁呀?(小白兔)

2.教师:大家看看这只小白兔它在做什么?你们知道它为什么跑呀?

3.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咕咚来了》就会明白小白兔为什么跑了。(提供给孩子们思考的机会,并将小动物图片贴在黑板上。)

二、听讲故事《咕咚来了》

1.讲完故事后,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故事内容。

2.提问:小白兔为什么跑呀?"咕咚"原来是什么声音?

3.提问:小白兔听到"咕咚"的声音时,心里有什么感觉?它是怎么样做的?

三、幼儿观看故事视频

1.教师播放故事《咕咚来了》的视频,幼儿欣赏,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2.提问:

(1)小白兔一路上碰见了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2)长毛狮子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呢?小结:遇到事情不惊慌,要问清楚、弄明白再行动。

三、讨论

1.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心里有什么感受?有趣吗?这个故事里,你最喜欢哪个动物,为什么?我们要向谁学习?

2.教师总结:小白兔它们不知道咕咚是什么,没弄清楚,就吓得慌慌张张的逃跑,后来在狮子的帮助下,知道咕咚原是熟透的木瓜掉入水中发出的声音,所以他们就不害怕了。很多疑问只要我们弄清楚了,就会变得更勇敢,也能想出办法来。

四、角色表演

1.教师:我们看完了《咕咚来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当小动物表演故事情节好不好呀?(激发幼儿想象与学习的兴趣)

2.请幼儿扮演故事里的动物,表演故事。

【活动延伸】

走进胆小国每个人都有过胆怯的经历,在幼儿身上表现地更明显,请幼儿说说自己胆小的经历,怎样克服这样的心里障碍。

教学反思:

1.环节设计的递进性:通过采用“总—分—总”形式先完整倾听,了解大概到分段欣赏理解再到提炼主旨、理解道理,教师在丰富活动内容、丰满认知过程的同时,也让故事中的每只动物变得有血有肉生动具体了,为后面故事表演做好了铺垫。

2.提问有效性:教师的提问水平与层次直接影响到幼儿回答的有效与全面。本次活动在关注有关小动物的语言、动作、行为原因等方面的提问与追问还不够深入,没有让孩子们从中感受到动物们的不同表现与特点,直接影响了最后环节表演故事情境的效果。

3.口头讲述的不可取代性:通过两遍完整的故事欣赏以及对故事情节的分析理解,孩子们基本掌握了故事内容。在表演环节,教师即可运用口有讲述来引导幼儿表演,一方面可以控制故事进度指导幼儿表演,结合幼儿动作表现来控制语速,另一方面,也可以带动台下幼儿和教师一同做旁白,讲一讲故事,提高复述能力。

jk251.coM小编推荐

[教案范本]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wps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每位老师都需要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这样学生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中的知识点。好的教案课件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本]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wps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教学内容:课本P35、3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促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

3、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巩固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出示口算题

2、请根据他们的特点分类。(学生汇报交流)

3、板书:整理和复习。

二、探索体验

1、复习除法的意义。出示第35页第1题主题图:

(1)看图列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2)指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

(3)通过列式你觉得乘法和除法有怎样的关系?

2、出示第35页第2题复习除法计算。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口算的。

总结: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3、出示第36页第3题复习除法应用题。

(1)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

(2)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这几种分法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P36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集体交流。

2、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先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订正。

3、引导学生完成第35页第3题、第36页第4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并在小组中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2)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4、联系身边的事,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件范本] 大班语言教学设计wps版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幼儿园的老师都想教学工作能使小朋友们学到知识,大部分老师为了让学生学的更好都会事先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老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提供效率。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幼儿园教案内容吗?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课件范本] 大班语言教学设计wps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活动目标

1.教幼儿通过水果的形状、颜色、用途等概括水果的特征,发展幼儿观察想像和思维能力。

2.教幼儿学会编谜语的简单方法,培养幼儿学习的能力。

3.要求幼儿用简短、押韵的语言编谜语,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秋季水果实物:一串葡萄,香蕉。

(二)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已猜过一定量的谜语。

1.每个幼儿一张水果卡片,帮助幼儿掌握有关谜语的简单常识。

2.通过实物观察和图片、软件的介绍,让幼儿了解各种水果的生长情况及相关知识。

三、活动过程

1.猜谜语,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一棵藤儿弯又弯,挂着珍珠一串串,有绿有紫真好看,熟的甜来生的酸。”小朋友,这是什么呀?

(葡萄)对了! (教师出示一串葡萄)它是在什么季节成熟了,葡萄就是其中的一种。前两天,我们认识并品尝了许多秋季的水果,

今天,我们一起为秋季的水果编谜语,好吗?

2.以葡萄为例,帮助幼儿分析编谜语的方法:编谜语的句子要短,并且顺口押韵,读起来要像儿歌一样好听。

3.教幼儿编谜语“香蕉”①出示实物,启发幼儿通过其形状、颜色、用途编谜语。②帮助幼儿编出谜面;③让幼儿创编。

4.幼儿分组编谜语:①每幼儿拿一张水果卡编谜语。②各组选一名幼儿讲述谜语。

四、各领域渗透

科学:让幼儿了解各种水果的形状、颜色、用途等特性。

语言:学习用语言对水果的特性进行描述。

社会:教育幼儿与别人分享食物。

健康:教育幼儿注意食物卫生。 .

五、生活中渗透

在日常生活中,要让幼儿多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想一想,说一说,并鼓励他们的求异性,发挥他们的观察、想像、思维、语言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环境中渗透

为幼儿提供一个有利于他们观察、思考、讲述的环境。如:给他们提供各种水果的实物摆设、图片挂饰、区角中的卡片操作、演示等。

七、家庭中渗透

建议家长可多买不同的水果摆放,让幼儿每天都能接触到,并让他们每天吃不同的水果,请他们把该种水果的特点说出来。

八、活动评价

项目

目标实现程度

内容适合程度

活动设计趣味程度

幼儿的“三性”表现

存在问题

等级

好:100%-80%,中:79%―60%,差:60%以下。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58178.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