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课件模板」六年级下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教书。作为教师授课前的基本任务就是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你对于写教案有哪些技巧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六年级下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六年级下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1)

活动内容

应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进行配制一定浓度盐水的数学实践活动。

活动准备

天平、水、盐、容器若干个,搅拌棒、计算器;组织学习小组。

活动过程

活动一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百分数应用题,并且学了会求百分率,今天就应用所学的知识研究有关盐水浓度的问题。请同学们用天平称出10克盐和90克水。

学生按学习小组去称。

师:请同学们把称出的盐放入水中,用搅拌棒搅拌使盐全部溶解。

学生动手搅拌。

师:根据刚才的操作想一想,现在你能求什么问题?

生:可以求盐占盐水的百分之几。

师:怎么列式计算呢?

生:10+(10+90)=10%。

师:盐占盐水的10%还可以说成含盐10%,那么现在配制的盐水就是含盐10%的100克的盐水(板书)。如果要求配制含盐20%的400克盐水应该怎么配制呢?学生按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生:首先要求出需要多少克盐和多少克水。

师:怎么求呢?

生:盐的重量是40020%=80克,水的重量是400-80=320克。

师:请同学们配制出400克含盐20%的盐水。

学生动手进行配制。

师:你们能配制出300克含盐15%的盐水吗?

说明:盐是生活中家家都有的必不可少的调味品。根据现实生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有关数学问题,使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把学生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和现实问题建立了有机的联系,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下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2、进一步了解大海的壮美和海产品的丰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培养学生搜集、积累和初步运用,创造信息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活动准备:

1、《大海啊,故乡》的音乐。

2、学生搜集描写大海的词语、句子、诗、画、歌等和海产品的资料。

3、抽签用的材料。

4、拍摄学生在大海边活动的录像。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通过学习《烟台的海》一文,我们感受到海的凝重、轻盈、浪漫和高远,以及海上的忙碌。那情景是多么壮美,我们爱这样的海,更爱她那宽大的胸怀。

2、揭题:今天,我们一起上一节语文活动课:我爱你,大海!

二、走近大海

1、课前,老师请你们搜集了有关大海的资料,下面请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搜集资料的过程。

2、各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资料,可以是图画;可以说说海产品;可以写诗、念诗;可以读优美句子等等,不拘形式、内容,只要与大海有关即可。

3、小结:从刚才的展示可以看出,同学们搜集资料的途径很多:电脑网络、图书、图片、电视等等。由于你们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资料展示丰富多彩,使我们更加走近了大海。

三、畅游大海

1、播放大海的画面,我们来到宁静的大海边。你们想干什么?(学生任意回答)哦,你们想痛痛快快玩一玩。没问题,但必须过了关再玩,同意吗?下面我们就模拟开展畅游大海的活动。今天由班长带我们过海,好不好?

(以下节目最好由学生主持)

2、畅游大海活动现在开始。活动分必答和抢答两轮。

3、必答题共有四题:抽签定题,各组若全部答对得一个五角星。

题有以下四种:

①请开火车说出十个描写大海的成语。

②请一口气说出十种海产品的名称。

③看表演,猜猜海中的小动物。

④说说海水涨潮、落潮的原因。

4、抢答:屏幕出示畅游大海四个字,每字代表一题,每组自己选其中一个字,点击该字,出现习题,主持人念题,该组回答,答对再将得一个五角星,答错扣一个五角星。

5、小主持人总结、评比、发奖

6、师表扬小主持人

四、赞美大海

1、我们已经过了关,感受畅游大海的快乐,该玩一玩了,春游时,老师把你们在海边玩耍的情景拍了下来,想看吗?让我们一起重温那天的快乐时光。

2、放录像

3、从录像中可以看出来同学们玩得很快乐,你最喜欢玩什么就说什么,主要说出一个乐字。

①自由准备。

②小组交流。

③集体交流。

4、活动进行到这。你们一定对大海有了更深的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用自己的语言、动作、歌声来赞美大海。

5、交流你是怎样表达对大海的赞美的?学生有的说,有的画,有的唱,有的跳,有的朗诵自己写的诗。

6、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那就是我爱你,大海!(生齐读课题),齐唱《大海啊,故乡》。

五、拓展练习

围绕课文《烟台的海》,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课后,请各小组合作,用你们喜欢的形式展不研究成果,或办一份小报,或写几则日记,或出一本小册子,或写一份简单的研究报告

六年级下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3)

活动教材:

江苏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一册算出它们的普及率。

活动内容:

通过让学生调查本班同学家中装电话和购买电脑的台数,算出本班拥有电话、电脑的家庭户数占全班家庭数的百分率,再通过算出的百分率推算本地区电话和电脑的普及率。

活动目标:

1.网络环境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百分率的认识;

2.让学生经历网络环境中的整个统计过程,体会选取样本进行调查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再利用样本的统计资料分析整体状况的统计思想;

3.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活动步骤:

一、小组自由实践活动

1.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活动内容,在小组内讨论应该设计。那些表格。

2.分工设计本组拥有电话、电脑家庭登记表以及本组拥有电话、电脑户数登记表,在电脑上完成制表。

附:第()小组拥有电话、电脑家庭登记表

姓名

电话(有或者无)

电脑(有或者无)

第()小组拥有电话、电脑户数统计表

总户数

电话户数

电脑户数

3.教师通过主机控制选择各组设计的表格,请小组长介绍表格设计意图及统计的方法,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评价选出优秀设计方案。

二、小组交流合作互动

1.讨论:怎样在小组统计的基础上进行全班拥有电话、电脑户数统计?小组之间交流设计统计表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2.各小组在原有的小组拥有电话、电脑户数统计表的基础上改制全班拥有电话、电脑户数统计表。

3.教师通过监控,任意切换各组的屏幕,展示各组不同的设计,由各小组介绍自己的创意。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交互作用,对比比较,使效果更明显。

附:本班拥有电话、电脑户数统计表

全班户数

电话用户

电脑用户

4.通过比较选择相对合理的统计表进行统计。同时,教师教给学生利用计算器的方法,使计算正确率更高。

5.让学生分别计算本班拥有电话和电脑的家庭户数占全班总户数的百分率。

6.校对结果后,让学生说说计算结果的意义。即:本班拥有电话的家庭户数占全班总户数的百分之几;本班拥有电脑的家庭户数占全班总户数的百分之几。

7.讨论:这个百分率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是什么?让学生在讨论中初步理解普及率的含义。

8.在统计表上添上普及率这一项。

附:本班拥有电话、电脑户数统计表

全班户数

电话用户

电脑用户

普及率

9.分析统计表,比较:电话的普及率和电脑的普及率哪一个高?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10.追问:根据求得的班级电话和电脑的普及率,你能获得哪些相关的信息?

利用这一信息,分析本地区、本省以及全国的电话、电脑普及情况。

教师提示学生分析本班家庭经济状况在我市所处的水平,认识到统计所得的本班家庭电话、电脑普及率在本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据此可以推算出本地区家庭电话、电脑的普及率。

教师提示相关信息:

*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心完成了第二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工作,评出第二届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张家港市进入中国经济百强县(市)前十位。

*在1979年至今的23年中,江苏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江苏省全面小康时间表亮相,20xx年达到小康标准。

学生在分析梳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推算全国各地电话和电脑的普及率,了解国情,感受祖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强爱国情感。

11.查找相关链接,明确我国在世界所处的经济地位,树立为国家和民族繁荣昌盛而刻苦学习的决心。

教师提示相关信息:

华夏经纬网中科院首次评估:中国综合国力位列世界第七,经济力仅次于美、日。

三、课后实践课题多

在引导学生总结实践活动的方法和体会后,留给学生一些时间思考:我们还能进行哪些有意义的调查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的调查活动,把实践活动向课外延伸。

教师对学生拟定的调查内容进行适当筛选,使研究内容更有价值。

评析:

1.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实践活动是学生的科研课题,它具有探索的意义和价值。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经历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有价值的结论的过程,课后的延伸是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更是研究的不断深入,具有深远的意义。

2.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带来了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的深刻变革。有实验表明,人类获得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计算机能看见、听见,还能动手操作,比单一的听讲有更多的优势。因此,尝试研究一种网络环境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互动教学组织模式,使学生体验到网络环境交流的便利,使交流的空间更宽阔,接触零距离,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3.实践活动应该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课后的学习过程更具有自主性,从问题的提出到

解决问题策略的选择都是学生的自主选择。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和生活

的密切联系,充分感受了数学学习的价值。

六年级下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4)

教学内容:教材第112页实践活动算出它们的普及率。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计算出本班同学家庭的电话、电脑的普及率,并能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和估计发展趋势,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等思维能力。

2使学生体会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体会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调查、统计和分析、处理数据等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解答下列各题。

(1)全镇有学龄儿童1200人,全部入学,求入学率。

(2)全镇有6000户人家,其中5994户有电视机,有电视机的占百分之几?

让学生解答,然后说明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可是说成学龄儿童入学普及率是100%。有电视机的人家占99.9%,可以说成电视机的普及率是99.9%。

2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计算普及率。

三、组织实践

1分组活动

先让每个小组收集全组按家庭算看有多少家装了电话,多少家购买了电脑,记录下来。

2组织整理、计算:

项目全班总家庭数装电话家庭数购电脑家庭数

数量

占家庭数的百分之几

组织小组汇报收集的数据,个人整理填好统计表。

学生汇报统计和计算百分率的结果。

说明:装电话家庭数占全班总家庭数的百分之几,就是我们班同学家庭的电话普及率;购买电脑家庭数占全班家庭总数的百分之几,就是我们班同学家庭的电脑普及率。

追问:我们班同学家庭电话普及率是多少?电脑的普及率呢?

3分小组讨论。

让学生讨论教材中第1、2个问题。要求每人发表自己的看法。

组织学生交流,要求学生能说出推算和估计的依据。

4组织交流

提问:说说我们是怎样得出我们班家庭的电话和电脑普及率的?

根据现在的统计和计算,我们还做出了哪些推算和估计?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你有哪些体会?请在同学之间交流。

请同学们课后自己组织成小组,选择一项内容调查和计算。

六年级下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5)

一、设计意图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充分地将课本内容、课外知识、现代信息有机融合,扩充个体信息容量,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促进主体充分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为此,我们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应注意有机渗透、适时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强调过程和体验,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综合能力。

二、活动实施过程

(一)引入部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走过的足迹吧。说说这六年来让你记得最深的人、事、物。

【因为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以此导入,学生一定会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同学们从原来刚进学校时的小毛孩,渐渐成长(板书:成长)为一个优秀、懂事的少先队员,在这六年中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如果我们能把成长中的故事编写成一本册子,将来回忆往事的时候拿出来翻翻,岂不妙哉!(板书:册)

今天我们的综合性学习课,就一起来制作我的成长册。(板书)

(二)确定制作板块

1、在这六年中,你觉得你的什么变化最大?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讨论,说说在你的成长册中放入哪些东西,能让人一样就看出这是你,并且是在成长中的你呢!分组讨论

2、学生提出建议(随机板书)如:成长记录、我的照片、我的爱好、优秀作业、作品展示、我读过得好书、老师寄语、同学赠言、家长留言等。

3、同学们想的可真周到啊,老师发现同学们提出的建议都很有价值,不过要把这么多千头万绪的内容都放进来,那我们的成长册就显得有些杂乱无章了,要是能把这些内容归归类,选择有价值的内容,并为各个板块起个有意思的名称,那我们的成长册就更精彩了。如:成长的足迹,我有一双灵巧的手、精彩瞬间、我真棒等。

【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鼓励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真正在课堂上做到教学互动。因此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让学生选择,培养学生筛选内容,整理内容的能力】

(三)资料搜集与整理指导

1、同学们已经确定好了哪几个板块,那么我们要搜集哪些方面的资料呢?到哪里去搜集呢?

2、小学阶段的成绩报告单、在各种比赛中获得的奖状、奖章;个人的作品,如优秀习作、美术书法作品、手工制作等;自己喜欢的照片

3、可以从自己的成长袋中搜集,也可以请家长帮忙搜集,有些资料是由学校或老师保管的可以借来复印一下。

4、最好是搜集原始的资料,如一篇自己比较满意的习作,就可以小心地从作文本里裁剪下来。老师的评语、个人的修改都要尽可能地保持原来的样子。

5、但是有些原始资料时不好放进成长册的,如奖章、小制作、书法绘画作品,怎么办?有的可以画出样子,有的可以复印,当然最好是拍成照片,并在旁边写上一些简要的说明。

【在布置学生搜集的任务时,提出搜集的具体内容,使每个学生明白自己将要搜寻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

(四)制作指导

1、在一切准备就绪后,自己动手做一个材料夹(也可以到文具店里去买)。根据材料夹得大小,对选入的材料试着进行摆放、排版。

2、一切准备就绪后,细心粘贴,并适当美化。每个栏目可以加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如成长的足迹可以画上一串小小的脚印。在我有一双灵巧的手的栏目上,画一双小手。有条件的也可以用电脑来制作。

3、当然,不要忘了给你的成长册起一个美丽的名字,如我的儿童时代、小河才露尖尖角、阳光童年、绿色童年等。

4、还可以请老师或家长、同学为自己的成长册作序,也可以自己写序。

(五)成果展示

1、向同学介绍你的成长册。

你们的成长册都作的非常好,但是能不能得到同学们的认同呢?那就需要你们对自己的成长册加以介绍,想想该向别人介绍哪些内容,又该怎么说呢?(介绍成长册的各板块的栏目名及内容、、说说成长册的名称和具有的特色、讲讲自己制作过程中的经历和趣闻等)

【教师谈话式的导语,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也能使学生尽快进入交际的语境中。学生在展示、解说自己的作品的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放在教室中醒目的地方,激励学生用于张扬自己的个性,也使学生在这种民主、平等、宽松、自然的情境中展示自己的作品,交流各自的看法。】

2、评一评

你认为哪些同学的成长册能凭优秀成长册,为什么?

【学生参与评议,会促使他们更认真地欣赏、倾听别人的作品和发言,评价同伴的优势与不足,或质疑争论,或肯定欣赏,这都会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五)反馈总结,延伸拓展

同学们,你们的成长册制作的很好,介绍的更好,通过成长册的制作,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让学生反思总结自己课堂表现,又为学生再一次的交流创设时机。】

这次综合性活动课你们有这么多的收获,愿意把它们写下来吗?可以谢谢课堂精彩的瞬间,也可以写写自己制作成长册的感悟。

【这一设计,对原来的内容加以拓展、引申,使课内和课外相连,使学生的说与写有机的结合起来。】

六年级下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6)

实践活动:面积的变化

教学内容:教材525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自主发现平面图形按比例放大后面积的变化规律。

2、进一步体会比例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主发现把平面图形按n︰1的比放大后,放大后的面积与放大前的面积比是n2︰1。

2、使学生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

教学过程:

一、探索长方形面积比与边长比的关系

1、出示52页上的两个长方形。

指出:大长方形是小长方形按比例放大后得到的图形。

2、在书上量出它们的长和宽,写出对应边的比。

各自测量,写出比,然后交流。

师板书:长:3︰1宽:3︰1

3、这两个长方形对应的长的比和宽的比都是3︰1,估计一下,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面积的比是几比几?

4、想办法验证一下,看估计得对不对?

各自验证后,交流:你是怎么验证的?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5、如果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对应边的比是4︰1,那么面积比是几比几呢?

二、探索其它图形的面积与边长比的关系

1、出示按比例放大的正方形、三角形与圆。

引导观察:估计一下,它们的对应边是按几比几的比放大的?

用尺在书上的相关的图形中测量一下,然后确认:

正方形:3︰1三角形:2︰1圆:4︰1

2、这几个图形放大后与放大前的面积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⑴引导学生猜测。

⑵量量、算算,将相关数据填入书上53页表格中。

⑶交流测量和计算得到的数据。

⑷引导观察:观察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拓展讨论:如果把一个图形按1︰n的比缩小,缩小前后图形面积的变化规律又是什么呢?

三、运用规律应用

出示书中东港小学的校园平面图,请从中选择一幢建筑或一处设施,测量并算出它的实际占地面积。

六年级下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7)

第一课时(总13)

讨论时间:

第二周星期三

授课时间:

3月15日

教学内容: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P26-27例1、例2、例3,练一练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运用进率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单位化聚。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面积单位呢?

2、一个长0.4米,宽2分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练习,可能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①用米作单位:0.40.20.1=0.008(立方米)

②用分米作单位:421=8(立方分米)

③用厘米作单位:4020xx=8000(立方厘米)

3、导入练话。

0.008立方米、8立方分米、800立方厘米都是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它们使用的体积单位不同,结果是否相等?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就能知道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体积单位的进率和应用。(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体积单位的进率。

⑴出示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教具。

提问: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棱长是1分米,也就是多少厘米?

如果用棱长10厘米计算,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101010=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和1000立方厘米都指这个棱长为1分米正方体的体积,所以1立方分米与1000立方厘米应该有什么关系?

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⑵你能说明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

⑶看书P26,小结: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2、比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进率。

1010

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

100100

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0001000

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教学例1

⑴学生自学。

⑵指名口报,说出是怎样想的。

⑶得出:和以往一样,把高级单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数要乘进率。

⑷回顾复习题,想0.008立方米、8立方分米、8000立方厘米是否相等呢?为什么?

4、教学例2。

⑴学生自学。

⑵指名汇报,说出是怎样想的。

⑶得出:和以前一样,把低级单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数要除以进率。

⑷练习。

5600立方分米=()立方米

78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860立方分米=()立方米

94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5、小结:体积单位的名数改写与以前学过的计量单位的名数改写方法是一样的,只是要注意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6、教学例3。

⑴学生尝试。

⑵指名汇报,可以有两种解法。

解法一:1.81.50.01=0.027(立方米)

0.027立方米=27立方分米

解法二:1.8米=18分米

1.5米=15分米

0.01=0.1分米

18150.1=27(立方分米)

答:它的体积是27立方分米。

⑶练一练,第2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2、练习五第1、2题。

3、1立方米3立方分米=()立方米

2.47立方分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4、一个长方体、长6分米,宽5分米,高4分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合多少立方厘米?

四、全课总结:通过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练习五第3、4题。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第二课时(总14)

讨论时间:

第二周星期三

授课时间:

3月16日

教学内容:

容积和容积单位、P28例4,练一练练习五第5-9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容积的意义,掌握容积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和毫升,掌握单位间的进率,明确容积和体积的联系和区别。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容积和容积单位。

教学难点:

容积概念的建立。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430立方分米=()立方米

2.5立方米=()立方分米

3.6平方分米=()平方米

0.38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2.5立方分米=()立方米()立方分米

二、导入。

1、一个有木板厚度的木箱,从外面量长50厘米,宽40厘米,高30厘米,从里面量长45厘米,宽35厘米,高25厘米。

⑴这个箱子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⑵这个箱子里可装沙子多少立方厘米?

2、师:这个箱子里装的沙子的体积就是这个木箱的容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容积和容积单位。

三、新授。

1、自学P28,并思考以下问题。

⑴什么叫做物体的容积?

⑵容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计算容积的数据从容器的那儿去度量?

⑶计量容积一般用什么单位?

⑷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什么单位?它和体积单位之间有什么联系?

2、汇报自学结果。

3、学生质疑。

4、提问:

⑴木箱的容积就是木箱的体积,对吗?

⑵加上什么条件就对了?

⑶1毫升=1立方毫米。

5、小结:一般来说一个物体容积比它的体积小。

6、练习:练一练第1题。

补充:4.5升=()立方分米

600立方厘米=()毫升

7、教学例4。

⑴学生尝试,指名板演。

⑵集体讲评,指出72立方分米=72升必须写出。

⑶练习:练一练第2题。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五第5-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核对。

2、判断。

⑴计算容积或体积都是从容器外面进行测量的。

⑵冰箱的容积就是冰箱的体积。

⑶游泳池注满水,水的体积就是游泳池的容积。

⑷钢笔吸一次墨水大约能吸2升墨水。

五、全课小结。

通过学习有哪些收获?

六、课堂作业:练习五第8、9题。

板书设计:

容积和容积单位

1升=1000毫升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第三课时(总15)

讨论时间:

第二周星期三

授课时间:

3月19日

教学内容:

容积和容积单位练习、P30-31第10-16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容积的概念。

2、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体积、容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基本训练。

1、提问:我们学过了哪些体积单位?容积单位?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多少?容积单位呢?

2、0.54升=()毫升=()立方厘米

2430毫升=()升=()立方分米

4升30毫升=()升=()毫升

320毫升=()立方分米

2.4立方分米=()毫升

选择一些题目,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计量单位。

一瓶墨水的容积约是60()。

一张课桌所占教室空间约350()。

一间教室面积约是50()。

课本封面的面积约是237()。

一棵大树高15()。

三、综合练习。

1、一个铁皮无盖正方体水箱,棱长2米8分米,做这个水箱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如果1立方米水重1吨,这个水箱可装水多少吨?(厚度忽略不计)

2、一个长方体油箱,从里面量,底面周长是12分米的正方形,高5分米,这个油箱的容积是多少?

3、挖一个长方体游泳池,长30米,宽20米,深2米,这个游泳池最多能盛水多少立方米?占地多少?

4、把9升水倒入一个里面长是50厘米,宽是45厘米的长方体容器里,水的高度是多少?

5、学校要砌一堵长25米,厚20厘米,高4米的砖墙,如果每立方米用砖520块,一共要用砖多少块?

6、一块正方体花岗石,棱长1米,如果1立方分米石块重2.7千克,这块花岗石重多少千克?

7、某大厅的长方体木柱,底面的边长为3.6分米的正方形,柱高10米,如果表面涂上一层油漆,每平方分米用油漆44克,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

四、思考题。

1、下图是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箱,长、宽、高分别是50厘米、40厘米、30厘米,现在打包带按图上所示(接头不计)。这个纸箱至少要多少厘米的打包带?合多少米?

2、第31页思考题。

提示:高增加2厘米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的只有4个侧面,不含上面。

五、课堂作业:练习五第14、15题。

第四课时(总16)

讨论时间:

第三周星期三

授课时间:

3月20日

教学内容:

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摆、算、比、想等学习活动,促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的相关知识。

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意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

3、为学生提供可行方案,培养有序思考、合理分类,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方法,

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活动内容。

我们已经结束了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今天一起来进行一次实践活动,请同学们

做一次包装设计。

板书课题:包装设计

二、设计包装:

监控:1、测量获取数学信息。

监控:(1)同学们看看准备的学具是什么形体?(长方体)

(2)要为手中的一个长方体学具设计一个包装,你们需要做什么准备工作?(测量学具的长、宽、高)

(3)你测量的目的是什么?

(计算长方体纸盒的表面积,以便准备合适的包装纸。)

(4)长方体纸盒的六个面有什么特征?(面的大小不同)

(5)如果请你们为完全相同的六个纸盒做包装设计,(边沿、接口略去不记)

你们还想得到什么信息吗?

(包装成什么样)长方体

2、同学们合作设计包装。

监控:(1)提出合作、设计要求。

要求:①组长对组员要负责工作做合理分配。

②把你们设计的方案及时的记录,列式并计算出结果。

(3)开始操作

(4)汇报结果:

要求:说清重合了几个什么面,包装盒的长、宽、高是多少,包装材料的面积是多少。

(5)那种方案最省包装材料?(第1种)怎么摆的?

(6)研究为什么这一种最省材料?

尽量重叠比较大的面。

(7)得出结论:重叠部分面积越大,物体的表面积越小,越省包装材料。

三、讨论生活中的各种包装。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他们熟悉的物体是怎样包装的,自己有什么看法?

(厂商对商品的包装有的考虑经济、实用,有的考虑美观、大方,有的考虑方便不同的需要就有不同的标准.)

四、小结.这节课对你到挑选商品时有什么启示?

第五课时(总17)

讨论时间:

第三周星期三

授课时间:

3月21日

复习内容:

复习本单元所学内容的主要概念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完成P33复习中的15题。

复习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体积、容积单位的化聚、换算。

复习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联系与区别。

复习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理一理。

1、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面的个数、形状、对面之间的关系;棱:棱的条数、组数、每组棱之间的特点;顶点的概念)

2、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3、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同座互相交流、补充)

4、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集体交流)

板书:S长方体=(ab+ah+bh)2

或S长方体=2ab+2ah+2bh

S正方体=6a2

5、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怎样求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板书:V长方体=abh

V=sh

V正方体=a3

10001000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6、怎样计算长(正)方体容器的容积?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哪些?容积与体积之间有没有联系?有什么联系?

板书:1000

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000

升毫升

二、填一填。

1、填空。

⑴计量一个长方体的棱长用()单位,计量它的表面积用()单位,计量它的体积用()单位。

⑵计量一个长方体烟囱的用料面积,就是求它的()面、()面、()面和()面。

⑶至少()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较大正方体。

⑷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体,合并一个新的大长方体,要使它的表面积最大,重合()的面,要使它的表面积最小,重合()的面。

2、填适当的数。

4.5平方米=()平方分米

4.5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立方米=14立方分米=()升

205立方厘米=()毫升=()升

1立方米50立方分米=()立方米=()立方分米

3、判断。

⑴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它的表面积扩大4倍,体积的扩大6倍。()

⑵正方体的棱长是6厘米,它们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⑶正方体中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相等。()

⑷体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含义不同。()

⑸一个木箱的体积就是它的容积。()

三、算一算。

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我校少年宫要建造一个游泳池,长40米,宽25米,平均深度1.5米。

⑴这个游泳池占地多少平方米?

⑵共要挖多少立方米土?

⑶如果要在游泳池的四壁和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有多大?

⑷如果在游泳池的池口设计不锈钢管扶栏,请你算一算扶栏至少要多长?

2、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金鱼缸,长0.5米,宽0.3米,高0.4米,它前面和右面的玻璃被打碎了。要修好这个金鱼缸,需要配多少平方米的玻璃?

3、一种汽车上的油箱,里面长8分米,宽5分米,高4分米。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如果现在有汽油1120升,可以装满几个油箱?

4、筑路工人把4.8立方米的石子铺在一段宽4米的路上,如果平均铺0.3米厚,最多可以铺多长?

四、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哪些物体的设计和制造和我们学的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有关?能不能联系实际,编相关的题目。

学习小组编一道题,全班交流。

五、课堂作业:P33,3。

第六课时(总18)

讨论时间:

第二周星期三

授课时间:

3月22日

复习内容:

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计算方法。P34,69题,思考题。

复习要求:

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复习重、难点:

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题。(口答)

1、一个正方体棱长3厘米,它的棱长总和是多少?每个面的面积是多少?表面积是多少?

2、一个长方体文具盒长20厘米,宽10厘米,高3厘米,它占多大的空间?

3、一个长方本仓库,从里面量长8米,宽6米,高5米,如果放长2米,宽2米,高2米的集装箱,最多可以放几个?

4、把一根长3米,宽和厚都是4分米的长方体木料,锯成3段(如下图),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分米?

5、完成课本P34,第6题,先填在书上,后交流。

二、发展题。

1、把一块棱长为4分米的正方体钢坯,锻造成宽25厘米,高2分米的长方体钢材,锻造后的钢材长多少分米?(用方程解)

2、一根长2米的方钢,横截面是边长为16厘米的正方形,这个钢材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每立方分米的钢重7.8千克,这一根方钢重多少千克?

3、一节车厢从里面量长12米,宽3米,高1.2米,里面装的煤高1米,做这样一节车厢至少要多少铁皮?如果用它运煤,最多可以盛放煤多少立方米?

4、一个长方体的高减少2厘米后,成为一个正方体,那么表面积就减少48平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5、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板箱,长、宽、高分别是80厘米、60厘米、30厘米,现在顺着长与宽打上十字包装带(接头不计),包装带至少要多长?

(题目逐条出示,先集体分析,小组合作说解题思路,再独立解答,最后交流解答结果,同桌互评。)

三、思考题。(课本P34)

把一个六面都涂上颜色的正方体木块,切成64块大小相等的小正方体木块。其中:①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块?②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块?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块?

⑴小组合作讨论,也可动手操作,发现规律。

①涂色面不同的小方块各在哪个位置?②各有几块?

⑵汇报:

①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8个顶点上:8个;

②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棱上212=24个;

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每个面的中间:46=24个

四、课堂作业:课本P34,8、9。

(可让学生先集体分析后,再独立完成。)

六年级下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8)

一、活动的具体目标知识目标:

教育学生留心周围的人和事,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写观察日记和体验日记,学会以写信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有力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并与数学的统计方法,科技的手工制作、绘画、音乐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学科与社会的沟通,学科与学习者的内在统一,建构一个开放的知识体系。

二情感目标:

让学生认识到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从小就应该尊敬、热爱、关心长辈。并懂得知恩、感恩、报恩。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实践、综合运用、开拓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方式

(一)、活动阶段构想:

第一阶段:阅读有关孝顺的文章

第二阶段:准备阶段通过观察、询问的方式,调查父母一天的工作、家务、休息时间,了解父母的辛劳。并写出观察日记。

第三阶段:实践体验阶段通过一系列亲身体验活动,亲身体验父母的辛劳(如通过护气球体验母亲怀胎十月的不易,通过本周我当家活动,体验父母的操劳。写体验日记。第四阶段:回报父母的爱:通过给父母写信,写诗、送父母一份小礼物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懂得知恩、感恩、并回报父母的爱。

(二)、活动操作流程:第一阶段:确定研究主题目的:一,让同学们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并通过调查了解父母的辛劳。学会写观察日记,记下生活中的点滴。时间:1~2周过程:二、利用兴趣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三、阅读有关孝顺的文章。四、教师设计父母一周活动情况调查表,学生每天认真填写。同时写观察日记。

第二阶段:实践体验阶段目的:通过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辛劳。学会写体验日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时间:3~4周过程:一、通过护气球、负重等方式体验母亲怀胎十月的不易。二、开展本周我当家的活动,学生亲身体验父母的辛劳。三、写体验日记。(师随时通过日记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并和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第三阶段:回报父母的爱目的:让同学通过各种形式去回报父母,同时让学生懂得知恩、感恩、回报父母。学习用语文的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时间:(5~6周)过程:一、学生准备写给父母的信,及礼物。

二、邀请部分家长参与班会活动。

三、班会上学生朗诵诗歌《父母的爱》

四、展示写给父母的信。

五、各小组自由上台展示自己准备的礼物,并说说为什么要准备这样的礼物。

六、师小结寄语第一阶段实施方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9)

教学内容:

第112页实践活动算出它们的普及率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应用百分数的知识算出本班同学家庭的电话、电脑的普及率,并能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和估计发展趋势,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等思维能力。

2、使学生体会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调查、统计和分析、处理数据等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解答下列各题。

全镇有学龄儿童1200人,全部入学,求入学率。

全镇有6000户人家,其中5994户有电视机,有电视机的占百分之几?

板书:普及率

引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1、分组活动。先让每个小组收集全组按家庭算有几家装了电话,多少家庭买了电脑,记录下来(课余已完成)

2、组织整理、计算。

项目全班总家庭数装电话家庭数购电脑家庭数

数量

占总家庭数的?%-----------------

3、学生汇报结果。

4、分小组讨论。

5、组织交流。

四、课堂小结。

教学后记:

与学生的生活有关,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做的比较好。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58876.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