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教案必备] 认识时间教学思考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从事的事情。写好了完备的教案课件,才能让学生更加快速地理解各知识点。好的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教案必备] 认识时间教学思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认识时间》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本单元的内容是建立在第一册已经认识整时和半时的基础上,教学5分5分地数,1分1分地数,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由于时间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非常抽象的概念,一年级学生对此比较模糊,很难建立起量化的时间概念。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结合实际。课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家里的钟表,再画出自己喜欢的钟面。从观察到画,学生对钟面上有多少个数字、多少大格、多少小格都有了清楚的认识。再利用课前画好的钟面,学生比较轻松地了解到分针指着每一个数字是多少分,学会了5分5分的数。读、写钟面的时刻,采取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的方法,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认这个钟面的。时与分的关系难在1时=60分的推导,采取让学生自己动手拨小闹钟,认真观察分针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一圈又回到12,时针有什么变化?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在相同的时间里,分针转了一圈,时针走了1大格。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钟走一圈是60分。让学生自己发现1时=60分,即加深了学生的认识,突破了重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练习中发现有学生把5时55分认成6时55分,经过个别辅导,补救过来了。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回忆上课情形,认为经过上学期学习孩子们认识了时针,同时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过于强调的是有关分针指到每一个数字是多少分的内容。学生也受老师教学的负面影响,造成这种错误认识。因此在下一节练习课时,先让学生观察时针的位置分为几时多一些、几时半、几时多得多这三种情况,加深对时针的正确认识;接着学习5分5分的数。学完后把时针表示几时与分针表示多少分合在一起,就是钟表上的这一时刻。

jK251.COm精选阅读

认识时间教案小班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新手教师,每次上课前都需要精心准备教案,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去准备自己的教案呢?下面是教师范文大全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时间教案小班,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认识时间教案小班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班上的幼儿,能叫出班上好朋友的名字。

2.愿意和好朋友说话,学说“..你好”“..你好”。

环境创设

幼儿围坐成半圆形

重点与难点

愿意对着好朋友说:“..你好”

活动过程:

一、教师用亲切的语言和动作让宝宝对老师的亲近感。

师:我们是好朋友,好朋友见面握握手,谁愿意和老师握握手。

1、教师与幼儿握手,边握手边自我介绍,宝宝你好,我是王老师。

2、宝宝怎么跟王老师说呀!引导幼儿回应:“王老师你好”

二、介绍幼儿相互认识

1、今天我们班里来了许多的新朋友,让老师来叫出他们的名字。

2、老师边叫新入园宝宝的名字,边引导其他的宝宝

跟他握手,并说:“..你好”

3、引导老生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其他幼儿进行回应。

认识时间教案小班 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5页例2及课堂活动,练习十三第1~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景,在操作活动中认识平行四边形,感受平行四边形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及与长方形的联系,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理解。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在操作活动中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木条做的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以前认识过哪些图形?学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教师:其实在几何这个家族中还有很多图形等待我们去认识。想认识更多的图形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的图形——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

1.认识平行四边形

播放课件,内容设计到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有平行四边形的物体。(如果没有多媒体,可以展示挂图或举例)

学生看过课件后教师提问:在录像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

学生可能回答有长方形、正方形等,但估计大多数同学会感受到有很多平行四边形,也可能有的同学说不出平行四边形的名称。这时,教师有意把录像中的有关平行四边形突出显示,并用不同的颜色闪动实物中的平行四边形。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平行四边形。教师把平行四边形画在黑板上,或显示在屏幕上。

教师:看一看,想一想,平行四边形是什么样的?它有几条边,几个角?这些角是什么角?学生交流后,

教师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地方有平行四边形?

学生举例。

2.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教师出示一个用木条钉的长方形。

教师: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是好朋友,它们互相之间可以变换,你相信吗?

学生分组拿出自己准备的小木条钉的长方形,把他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教师:你们发现长方形有什么变化?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你们能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吗?学生再次分组活动。教师:你发现了什么?说明平行四边形具有什么特性?(容易变形)

教师:你现在知道生活中有的自动门为什么要做成平行四边形了吗?(此点只让学生有一点感受)

[点评:让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初步感受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三、课堂活动,深化认识

(1)学生自主完成课堂活动第2、3题,然后交流。

(2)完成练习五第1题,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辨别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以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3)分组活动完成练习五第2、3、4题。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第5题,然后交流。

(5)在小组里讨论怎样做思考题,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四、反思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位新朋友,你了解到些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还有什么问题?或还有什么想继续探索的问题?

认识时间教案小班 篇3

一、活动目标:

1、认识面部器官,能准确的指出五官的位置。

2、喜欢唱问答歌,能随歌曲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3、培养孩子的快速反应能力。

二、活动准备:

1、人的五官图片,人的面部轮廓图。

2、歌曲《好宝宝》

3、布娃娃一个(也可幼儿从家自带布娃娃一人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请你们把眼睛闭起来。(强调眼睛闭起后便什么也看不见,眼前黑黑的。)老师数1、2、3睁开眼睛,小朋友们都看到了什么?(与之前比较能看到东西了)这些东西都是用什么看到的?导入活动主题。

二、基本部分

1、出示老师带来的宝贝“布娃娃”,认识人的五官有哪些?(耳朵、眼睛、鼻子、嘴巴、眉毛)

2、老师我来帮帮你:老师的眼睛受伤了,看不清东西,请小朋友拿老师手帮我找到我想找的器官宝贝。

(1)老师问“好宝宝,我问你,你的鼻子在哪里?”

(2)引导幼儿握住老师的手指出来,将五官图片奖励给勇敢举手回答的小朋友。

3、帮娃娃找五官:可爱娃娃的五官丢了,请小朋友帮她找一找。

(1)将面部轮廓图及刚才奖励给小朋友的五官图片让小朋友拿好,并说说自己手里拿的是哪个宝贝?

(2)提示小朋友根据完整的图片,帮住其他娃娃找到她的宝贝。

4、问一问,答一答,帮助幼儿熟悉歌词:不知道小朋友刚才有没有注意到,老师在跟小朋友做游戏的时候唱了一首歌,歌曲的名字叫《好宝宝》,现在我跟小朋友一起学习这首歌。

(1)教师问幼儿:“好宝宝,我问你,你的鼻子在哪里?”幼儿回答:“魏老师,告诉你,我的鼻子在这里。”边说边用手指出自己的鼻子。

(2)将“你的鼻子在哪里?”替换成“你的眼睛(耳朵、嘴巴、眉毛)在哪里?”

5、完整教唱问答歌:

(1)教师边弹琴边唱歌向幼儿提问,幼儿也随着琴声应答。

(2)将“眼睛、耳朵、嘴巴、眉毛”分别替换进行问答演唱,幼儿能随着音乐做出相应的动作,指出自己的五官。

三、结束部分

和幼儿一起做“边说儿歌边做动作“的游戏,锻炼幼儿的快速反应能力。

活动延伸:

熟悉歌曲后,教师将“好宝宝“替换成某个小朋友的名字来演唱。

认识时间教案小班 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图形圆形。

2.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运用多种感观来调动幼儿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幼儿观察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小圆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老师今天带了一个好朋友,你们想见见他吗?我们把它请出来。

它是什么样子的?

圆溜溜,很光滑。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圆形。

请跟我一起说一说,圆形。

二、新授

1、师:小朋友们,请你们也从盒子中拿出一个圆形,摸一摸,它是什么样子的。

它是光滑的,圆圆的。请大家把圆形放回盒子里。

小朋友们,我们来找一找,教室里有没有圆形的东西?

2、师:老师也找到许多我们生活中圆形的东西,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出示ppT)

依次出示:球、硬币、盘子、钟、泡泡、车轮、纽扣、饼干、巧克力豆。

三、游戏

组合图形,利用圆形,拼出孩子喜欢的图案。

认识时间教案小班 篇5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七种常见的颜色以及对应物品,感受颜色并且大胆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最喜欢的颜色。

2.引导幼儿感受每个人对颜色的不同喜爱,颜色都是很好看的、很美的,学习自由表达内心喜欢物品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红、橙、黄、绿、青、蓝、紫颜色彩卡

2.颜色统计表两张

3.幼儿喜欢的一张照片、黑板两块

4.油画棒、填色画纸人手一份

5.幼儿用书

三、活动过程

1.教师用儿歌《颜色朋友手拉手》导入本次活动主题,激情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2.小朋友们,老师几年带来了七个好朋友,他们个个都很漂亮,你们想不想来认识一下他们呢?

(1)教师出示颜色彩卡,引导幼儿了解几种常见的颜色。

(2)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几种颜色吗?你们能够说出他们的名字吗?

(3)看来小朋友们都认识他们啊,那么你最喜欢哪个颜色好朋友呢?

3.教师拿出颜色统计表,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喜欢的颜色。

(1)请小朋友告诉老师,你最喜欢哪种颜色呢?为什么?

(2)请你说说你看到的那些东西是这个颜色的呢?

(3)请小朋友拿出你准备好的照片,把它贴在你喜欢的颜色栏里,看看小朋友们的都喜欢什么颜色呢?

4.教师处理本次活动的颜色统计结果,看看哪个颜色最受欢迎,哪一个小朋友和你喜欢了同样的颜色,可以清自己的好朋友之间互相抱抱。

(1)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哪一个被喜欢的最多?哪个颜色相对要少一些?

(2)接下来老师要奋发颜色卡了,请小朋友在上面自己画画喜欢的颜色好朋友,用自己喜欢的额颜色进行简单的涂鸦。

(3)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绘画,教师点评。

(4)教师将绘画卡片做好颜色的分类整理展示,供幼儿欣赏,感受颜色朋友的美好情感。

四、活动总结

在这次活动中,不仅鼓励了幼儿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还锻炼了他们认识颜色和基本涂鸦的能力,不仅锻炼了创造力还锻炼了幼儿的美感。

认识时间几时几分 教案精选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82页例2、“做一做”及练习十五第3、4题。

教学目标

l.引导同学们掌握用1分1分数的方法认识时间。

2.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和发散思维能力。

3.使同学们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1分1分数认识时间的方法。

2.提高学生准确迅速读取时间的能力。

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新朋友给大家认识。(孙悟空)

师:可以孙悟空有个坏习惯,就是睡懒觉,看,同学都上学了,他还在呼呼大睡。

师:孙悟空上课总是迟到,同学们有什么好方法帮助他吗?

预设;早点睡觉,叫他妈妈叫他起床,调个闹钟等。

师:孙悟空为了感谢同学们给他的建议,还来了一些礼物,不过要拿到这个礼物,先要闯关。

生较为兴奋,学习积极性提高。

2.复习旧知,新知铺垫。

老师提问:钟面上有几个大格,几个小格。(12个大格,60个小格)

时针走一个大格是几小时?(1小时)

分针走一个小格是几分,走一个大格是几分?(一个小格是1分,一个大格是5分)

时针走一个大格,分针走一圈是几分?(60分)

二、新课:

l.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出某一时间

(1)出示教具钟,让学生根据钟面读出时间。并说是怎么看的?(先看时针指在9和10之间,所以就是9时多,再看分针指向刻度3,对应的是15分,这个时间9时15分。)板书:9时15分

(2)老师将分针又转过2小格,要求学生1分1分地数下去。

老师一边拨表一边问几时几分?让学生看表问答,边拔边数。(9时15分、9时16分、9时17分)

用什么办法还可以读出9时17分?(我先读出9时20分,再往回数3个小格(也就是3分),就是9时17分,)板书:9时17分

(3)屏幕出示另一个时间(7时52分)。

先让学生同桌互说,再请个别同学说出怎么看的,并请同学互评。

2.教材第82页“做一做”。

(1)让学生独立完成

(2)订正答案并让学生“说一说”读取时间的方法,(先看时针过了几,确定几时再看分针指向刻度几,想就可以读出时间几时几分。)老师板书:

3时10分7时15分5时25分

3:107:155:25

2时40分10时45分6时50分8时55分

2:4010:456:508:55

3.教材第82页“做一做”的第2题。要引导学生尽量使用钟表外圈已有的分钟数就能很快读出时间。

观察时针、分针所指向的位置。(时针指在5和6之间,分针指在刻度1和刻度2之间)

分针更接近刻度几?(分针更接近刻度1)

先读出几时几分?(先读出5时5分。)

再1分1分的数到分针指向的位置。(5时6分、5时7分)

板书:5时7分5:07

能不能用更快的方法读出?(钟表外圈已标有⑤,表示5分,再1分1分的数到5时7分)(利用圈外的分钟数,读出几时几分,而1分1分地数到4时22分)板书:4时22分4:22

(先读10时35分,再1分1分地数到l0时39分)(可以先读出10时40分,再往回数1分,10时39分。)

板书:10时39分——10:39

4.老师分别拨出下面的时间,让学生读出来。

11时25分9时35分7时25分8时40分

6时17分2时32分1时50分3时48分

12时9时半

5.每两人一组,一人拨表,一人读出时间。

6.练习十五第4题。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中班6篇


文档的处理很多时候费时费力,现在范文的用处越来越普遍了,写作思路需要我们仔细斟酌,你看到的范文好不好?或许你需要"认识时间教学反思中班"这样的内容,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中班 篇1

《认识时间》一课的教学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是本学期的一个难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用5分5分数的方法认读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注意创造机会设计学生自己理解的环节,并借助多媒体课件的资源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

首先在教学新课的过程中,语言过于啰嗦,反复,一问一答过于频繁,严重影响教学的课程时间。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前应反复的斟酌自己的每一句问话和过渡语,使之精炼,明确。在给同学下达任何要求之前,布置任何任务之前,要将要求和任务的说明白,说清楚,学生们在能更好的完成任务,课堂才能更有效率。

然后在教学中,我明白不能单靠教师的讲授,而应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自己探索和交流,但是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出现了让学生主动学习的少的现象。这节课中,设计了各种活动,让学生看看、说说、做做。但是这一部分学生用学具的活动设计的有些少,学生的学具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其实教师可以放手让同学间相互合作:一个人说时间另一个人拨钟,或者一个人拨钟,另一个人说出钟面上的时间,这样学生的参与度会更高,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总之,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做学习的主人。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中班 篇2

新一轮“课改”要求要有新的教学观并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过去接受性、机械性学习为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而且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让学生经历多观察、多动手、多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跳跃,逐渐感受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达到教学的目的。

新课标中编入许多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操作,《认识钟表》就是其中之一。本次《认识钟表》将以前的半时取消了,只认识整时并渗透接近整时的习题,渗透一天有24时、渗透一天有两个9时。这些属于准备性知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如二年级要学习的时、分、秒,三年级要学习的24时计时法做铺垫。时间的概念比较抽象,只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才能把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便于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运用直观、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认识时间;

2、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3、结合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学习,注重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等多种感官参加活动,掌握所学内容。

教学中首先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谜语的形式引入,引发学生的亲切感,在听、猜、议中营造积极、活跃、民主的学习氛围,利于孩子们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根据一些精美的钟表吸引学生去研究它,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地认识钟面的外部结构,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我又非常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引向日常生活,利用小红的一天生活作息情境学会看整时,并将特殊时刻12时和6时作为一个点详细讲解。我将认读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订为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在生活中虽然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我分层次安排学生活动:试认→观察探索→讨论交流→操作练习。在操作中感知,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验证,从而寻找规律,突破

重点。同时还让学生感知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认识钟表的过程我安排了大量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在看一看、拨一拨、说一说、比一比的活动中经历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实现认识钟面,会看整时的教学目标。同时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联系生活;合作交流,人人参与。

纵观整节课,本课尝试体现出:充分尊重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

习活动成为学生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在活动中,我只是把握活动方向,适时点拨,总结,尽量避免强加于人的说教,真正促使学生自觉学习,主动探究,从而提高学习实效性。整个一节课,让学生在动中观察、操作、讨论,在动中自己去操作、去尝试、去思考想象,不断地尝试错误,品尝成功,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盎然,热情高涨,使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主动完成学习。

本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由于低年级学生小,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创设良好的情景提高学生的兴趣。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中班 篇3

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我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遵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精心设计,让学生懂得学好数学就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充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同时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运用多媒体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构建教学模型,使原来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化、生动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认识时间”是在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注意选取富有情趣的学习素材并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教学开始,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和课本的主题图引入,使学生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关系,并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授部分分为这几个层次:首先,多媒体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12个数、指针和格子。紧接着,通过图像的闪烁及声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了5个小格。然后,再通过动态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了时和分。接着,通过动画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时等于60分,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通过“小芳的一天”、给小动物找座位、“吃”水果,认时间这几个活动来巩固新知,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了“生活数学”的新理念。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中班 篇4

一、学生的知识储备明显不足。

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通过例1和例2的学习,学会了认识几时几分,但是学习本节课内容的知识储备仍然十分不充分。首先,由于生活经验缺乏,并且之前并没有教学生去判断时间的先后顺序,因此有相当部分学生并不知道如何判断几个时间的先后。而掌握时间的先后是学习例3的必要前提,因此在教材没有专门安排这个内容教学的情况下,设计“时间轴”等环节进行新授的铺垫。本节课虽然进行了这方面的铺垫,但是由于没有专门学习这个内容,从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这一情况仍然影响到了教学的效果。

二、层层递进,化繁为简。

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在于题目中的数学信息且多且杂,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要将这些数学信息整理出来并且推理出正确的答案,十分困难。因此,我将这些困难进行分解,由易到难,层层推进,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问题解决的方法。首先是引导学生将这些复杂度数学信息梳理成让人一目了然的图示,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图示中找到合适的时间段,从而判断哪个时间是合理的。

三、使用交互式白板教学手段对于本节课教学的作用。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交互式白板进行教学。因为比起PPT,交互式白板具有“非线性”的特点。在收集信息环节,可以让学生直接上台利用电子白板笔在主题图上将重要的数学信息标记出来,然后教师将已经缩小的数学信息进行放大。将在梳理收集的数学信息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上台利用白板的拖曳功能,将几件事情进行排序。如果学生排错了,还可以调换位置。这样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认识到正确排列事情的顺序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

四、问题解决策略的使用。

《教师用书》中对于本节课内容介绍了好几种问题解决的方法,但是我斟酌再三,由于时间的限制,本节课主要使用了两种问题解决的策略。第一种是将几件事情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从中找到问题对应的时间段,从而找到正确的答案。第二种方法是利用排除法排除不可能的答案,那么剩下的就是可能的答案。其实这两种方法的教学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学生要在收集整理信息之后分清楚哪件事情是先发生的,哪件事情是后发生的。而且这两种方法也并不是互不相干的,解决问题的时候也可以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还可以用其中的一种方法解决问题,然后用另一种方法进行检查。但是,由于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问题比较复杂,在实际的教学中,只有一部分学生能够清晰地进行判断,始终有部分学生处于混沌状态。

五、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互助作用。

本节课在学生收集信息,条理有用信息后,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在自己思考有结果或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交流时先让学困生说,其他同学倾听遇到说不清楚时,优生加以补充说明,在小组内形成生生互学的格局,辅以教师有效的及时激励评价,形成蓬勃向上的学习氛围。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中班 篇5

本节课我组织学生学习了认识时间中——时分的认识,课的伊始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歌曲导入课的方式,“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当当当……”让同学们认真听,歌曲中唱到了什么?学生们回答“表”也有的说是“闹钟”,我又问:“谁能说一说表是用来干什么的?”“表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时间,晚上早睡,早上早起,闹钟还可以帮我们不迟到……”

一年级,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有关时钟的知识,这一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继续来认识时间。

首先我出示了老师和学生上课的情景图,让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从图中看到了什么?然后又用图中的钟表引出了本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接着再出示钟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图中的钟面上都有什么?

“我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另一个数字是一小时。”

“老师,我还发现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这样整个钟面就有60个小格。每个小格就是1分钟。”

“我妈妈告诉我说1小时是60分钟。”

接下来我又出示了一个钟面,钟面外面标示的时间不全,由此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了什么?应该如何填!同学们通过观察很快的说出了,各个小括号里应该填什么,我又让他们仔细的考虑一下,然后说给大家听,自己为什么这样填!“因为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又有五个小格,我发现每个小括号都是标在对应的数字外面的,所以我用5个5个数的方法,就填出来了!”

在知道了分针每走一大格是5分钟后,我和同学们做了相应的巩固练习。然后我又利用钟面示意图引导着学生说出了,分针每走一圈,时针正好走了一大格,也就是说,分针走了60分,时针正好走了一小时,由此引出了——1小时=60分。

本节课我认为存在着以下几个不足之处:

1、课堂上的组织教学不是很有趣味性,部分同学没能被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

2、在教学1小时=60分的时候,过程有些单调冗长。先利用书上的图,引导着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在一个小时中的变化,然后再通过观察钟面示意图来说出分针走一圈是60分,时针正好走了一大格也就是1小时。此过程可以将观察书中的图省略掉,直接让学生观察钟面示意图,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看清时针和分针的走动过程,既节省了时间,又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掌握了知识。

3、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用完教具后马上整理好,以防在后面的讲课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觉的摆弄面前的教具而不能认真的听课。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中班 篇6

1、让自己的课堂更真实。

所谓的真实,应该是面对学生的真实的认知起点,展现真实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我们不能无视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不能把学生当成白纸和容器。随意刻画和灌输。更不能死抱教案一问一答。牵着学生鼻子走,这样我们会把“人”教“死”了,这也是为什么对我们备课提出备学生的要求,第二次尝试虽然没明显的复习痕迹,但其实也都是建构在学生已有的生活与知识基础上的,承认他们的知识功底,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2、要让自己的课堂动起来。

这里是指“互动”。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好的数学老师应该营造一种生动的数学情境,一种平等的对话情境。在这种讨论或交流中,我们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与知识互换,才能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在第二节课中我就采用的是生活的,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生活中来,课堂更体现了活力。

3、让自己的课堂充满耐心与智慧。

其实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与复制的生命历程。我们应该让孩子对你的课堂印象深刻。所以课前教学设计成为重要。备课要全、深、细。没有备课时的全面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和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没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我们只能运用教师的智慧与耐心引导学生,使之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健康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

4、也是最深的体会。情境的选择与应用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它是促使和引导学生积极置身于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有些情境的创设可能只不过是一幅供学生欣赏的美丽图画而已,无法点燃学生心中探究欲望之火。比如说做法一中的情境图。只是单纯的呈现工具而已,作用不大,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而且可能很被动。新课标指出提供给学生的学习内容必须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而对于处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小学生来说,现实的含义又是不同的。对低年级而言,它就更多意味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或物,颜色,声音。动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内容,所以我选择了幻灯片的教学手段,并且以现代感极强、时下最轰动的动画片为饵,以激起他们内心主动探究的愿望。

所以说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产生的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体验的数学事实。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还学生一个新奇、美丽、富有童真和灵性的数学课堂.

幼儿园认识时间教案8篇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杰出的幼儿教学工作者能使孩子们充分的学习吸收到课本知识,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准备教案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有了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幼儿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下面是我们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认识时间教案,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幼儿园认识时间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正方体有6个一样大正方形的面,有12条棱,有8个角。

2.会折叠一个正方体。

3.能专注的听课,乐于参与折叠活动。

教学重点:

学习知道正方体由6个一样大的面组成,有12条棱,8个角。

教学难点:

正方体有12条棱。

教学准备:

一个正方体的魔方、16张设计好的折叠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出示魔方,让幼儿知道这是一个正方体,让幼儿观察:正方体有几个正方形的面?面之间有什么关系?(强调这6个面是一样大小的)有几条棱?(让幼儿数)几个角?

二、让幼儿讨论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不同。

三、让幼儿折叠正方体.任务:找出6个相同的正方形的面画上相同的符号。沿线折叠并粘贴。做好后数一数12条棱。

四、简单总结评价。

幼儿园认识时间教案(篇2)

导读: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

一、分析教材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时间无直观形象是较为抽象的,因此,我运用了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引导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如:8:00入园,3:30离园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为其理解和接受。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为:

1、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

2、使幼儿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帮助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和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为此,我提供了幼儿人手一只钟,让幼儿拨一拨,看一看的过程中掌握整点、半点,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

三.教法与学法

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根据幼儿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在活动中遵循活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遵循积极性原则,教师借助环境条件(实物投影仪)集图象、色彩一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遵循个别性原则,对能力差的幼儿在看图拨指针时,教师注意加强辅导,如:7:00时,提醒幼儿分针在12上,时针在7上。

四.教学准备

小兔木偶,动物钟若干只(小老鼠、小猪、小猴、小牛、小狗等),图片若干张,红、黄、绿钟各两只,幼儿人手一只钟,实物中一只。

五.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二)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一只木偶小兔,以小兔开了家钟表点引出活动内容,然后出示食物钟,请幼儿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

(三)基本部分

在活动中我避免了一言谈和自问自答,注重幼儿主动的观察,鼓励幼儿发现问题,主动求知。

1.让幼儿观察钟面,指导幼儿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看,钟面上有什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的?这两根针一样长吗?等。

2.认识整点、半点,了解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在本环节中,我先出示了红、黄、绿三只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发现这三只钟有什么秘密?让幼儿观察,比较,最后得出分针指向12,从而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紧接着又出示了几只动物钟,让幼儿说说几点钟,使幼儿所学知识马上得以巩固,而且通过实物投影放动物钟,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幼儿的细心主动观察,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由于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以我在最后不进行操作演示,让幼儿想一想,2点到3点分针时针是怎么变化的,得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接着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认识了半点及半点时分针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3.看图拨时间

以小兔的口吻提出请幼儿看几张照片,一下子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住了,运用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使幼儿对学习活动较感兴趣及易于理解,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请幼儿讲讲自己是几点睡觉的,让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使活动渗入了常规习惯的培养。

(四)结束部分:评聪明娃娃

在每组中评出一个聪明娃娃,再到户外跳舞祝贺他们,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

六.活动延伸

1.教师或家长可向幼儿叫介绍多种钟、表及国内外有关钟表趣闻,丰富幼儿的知识。

2.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运用表达时间的词汇:如游戏时间,5点种到了,下班了

3.教室可设置时钟,以及请家长配合提醒幼儿按作息时间活动,如:起床、进餐等,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幼儿园认识时间教案(篇3)

活动目标

对色彩感兴趣

认识黄色,并能分辨出黄色

材料准备

若干雪花片积木、若干只黄色的蝴蝶、一幅花园的画

活动流程

一、律动

轱辘轱辘锤,轱辘叉。骨碌轱辘叉,轱辘轱辘一个变成仨,仨变五,五变八,看谁学习顶呱呱。

二、出示玩具,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些黄色的雪花片,告诉幼儿这些漂亮玩具的颜色是黄色。

2、让每个幼儿都摸一摸黄色的雪花片,并说黄色。

三、寻找教师里黄色的物品,加深印象。

让幼儿找一找教室里哪些东西是黄色的,指一指,说一说。

四、游戏(蝴蝶找家)

今天啊,我们小A班还来了客人,看这是谁?它是什么颜色的?(出示黄色的小蝴蝶),请小朋友都摸一摸黄色的蝴蝶,并说黄色。这只小蝴蝶自己太孤单了,我们帮它找个朋友吧,(出示红色的蝴蝶)。这里有红颜色和黄颜色的蝴蝶,请小朋友挑自己喜欢的颜色,并说一说你的蝴蝶是什么颜色的?我们带着小蝴蝶去玩吧,飞啊飞,看前面有一个花园,(请幼儿观察花园里都有什么颜色的花),教师示范:老师告诉你啊,黄色的花是黄蝴蝶的家,红色的花是红蝴蝶的家,我们帮它找家吧,(引导幼儿先观察自己的蝴蝶是什么颜色的),小朋友真棒,帮助小蝴蝶找到了家,我们也回家吧!

活动延伸

回到家里寻找黄颜色的物品。

活动反思

对于小班年龄的孩子来说,更多的喜欢身体的接触和情感上的交流。在活动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同伴间展开互动。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同时,增进同伴间的情感交流。幼儿自身的身体资源的利用不可忽视,如可以找一找自己和同伴身上有没有黄颜色的。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较高,都愿意投入到活动中来;他们已经认识了一些颜色,但不能很快地找到并说出颜色在哪里。小班年龄的孩子语言能力发展较弱,缺乏相应的语言技能,我们可在日常活动、教育活动等活动中加强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孩子想说、敢说、会说。

幼儿园认识时间教案(篇4)

一、 说教材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在对事物的观察中主要是以直观事物为主的,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通过之前的学习幼儿已基本认识的一些几何图形,为此我想通过本次活动重点来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感知物体的明显特征。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对于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是比较的单一、抽象化的,这样很难引起幼儿的好奇心。《纲要》曾重点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我就设计了本次活动,希望能让每位幼儿大胆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获取所需的知识经验。

二、 说目标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标。

1、 复习巩固对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的认识。

2、 在对已有图形认识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会尝试利用两个图形的转换关系来进行拼搭。

3、 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根据目标我将活动的重难点定为:

重点:复习巩固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

难点: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用两个图形进行拼搭。

分析:目标1(为认识目标)主要是在幼儿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深一步的复习巩固。通过学习让幼儿正确区分各种图形,并认识每种图形的基本特征。

目标2(为能力目标)本目标也是此次活动的难点突破目标。通过幼儿对原有图形的认识,来发现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关系,尝试用两个图形进行拼搭,变出另一个全新的图形。

目标3(为情感目标)幼儿的兴趣是靠激发的,又要在活动中有了兴趣点他们就会积极地去参加。从而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学到相应的知识点。

三、 说准备

1、已认识的简单、常见的图形。

2、图片一幅、纸制小路(上面镂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

3、小白兔头饰一个,内装有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的魔术箱一个

四、 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本次活动我所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法:

1、情景教学法。我利用魔术箱的方式来吸引幼儿,并引出各种图形,通过一一的观察去发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师幼互动法。我以游戏的形式去组织幼儿为小兔家铺路从而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二)学法

我们要本着以幼儿为主体的宗旨,为幼儿创设属于他们的学习空间,这样不仅能提高孩子们探索欲望,同时能让孩子们学到相应的知识以及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本次活动所采用的方法有:

1、观察法。教师所出示的图片,幼儿通过对比发现图形之间的不同之处,并了解每种图形的几步特征。

2、操作法。幼儿通过操作来帮助小兔铺路,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的方式来进行队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五、说流程

本次活动我主要是以:故事导入图形复习游戏铺路探望小兔,这四个部分来进行的。

(一)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题

1、讲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T:小朋友,昨天小白兔打电话给老师,它对老师说:昨天,森林里刮起了大风,把我的房子都给吹破了(呜)你能不能帮我造一间新房子呢?于是,老师就连夜给小白兔造了一间新房子。小朋友,你们看,这新房子漂亮吗?

2、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发现,并进行提问。

T:你们看,老师把房顶盖成什么形状的?

T:房身呢?

T:门又是什么形状呢?

引导幼儿认识并说出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

(二)复习巩固图形,并了解图形的基本特征。

T:小朋友真聪明,全都答对了,今天老师跟小朋友复习这些图形。

1、出示魔术箱,引起幼儿兴趣。

T:小朋友,你们看,老师从魔术师那里借来了魔术箱。今天老师就要为小朋友表演魔术,你们可要仔细地看哟!

2、提问(从魔术箱内变出图形)

T:妈哩妈哩轰,变!你们看老师变出的是什么图形呀?

T:它是怎么样的呢?有什么特点呢?

依次变出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并进行提问,同时让孩子进一步的了解两个半圆能拼成一个圆、两个三角形能拼成一个正方形或一个长方形。并请幼儿进行尝试拼搭。

(三)游戏铺路

1、一名大班幼儿扮演小白兔打电话给老师道谢,并要求再次帮助(嘟)

教师接电话,小白兔说:谢谢你为我造了一间新房子!刚才我想来跟你道谢时,家门口有很多泥坑,我不小心就摔倒了,老师你能不能再帮助我把这条路铺好呢?

T:小朋友,你们都听到了小白兔的话了,那么,我们一起帮助小白兔把路铺好,好吗?

2、摆出各种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

T;小朋友,你们看到了吗?这里有很多不同的形状,请你们把圆形材料放进圆形的坑里,把三角形材料放进三角形的坑里,把正方形材料放进正方形的坑里,直到把坑全铺平!(边讲解边示范)

3、幼儿操作,要求幼儿根据坑的形状、大小寻找相应的材料

(四)活动延伸

让幼儿扮小兔跳,沿着铺好的路去探望受伤的小白兔。沿路可以让幼儿找一找相应的几何图形。

幼儿园认识时间教案(篇5)

一、教材内容

分析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其实已接触很多球体玩具,例如皮球、羊角球、乒乓球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对幼儿来说,他们很难完全用几何角度来理解立体图形,往往把平面几何图形和立体相混淆,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探究,实验和操作感知球体的特征,获取有关球体的科学经验。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幼儿发展情况分析及目标制定

大班幼儿探究欲望增强,能较好地运用语言与同伴、成人进行沟通与交流,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因此,为了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发展的需要。我确定本活动目标为:

1、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和探索能力。。

2、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初步认识球体的特征。

3、引导幼儿运用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研究,体验与同伴探索交往的乐趣。在游戏中体验几何形体的有趣。

三、本活动的重点是:

让幼儿在自主的探索活动中,感知球体的基本特征。对于突破重点采用的方法:丰富幼儿的经验,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在实际操作中来解决;建构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本活动的难点是:

如何让幼儿在探索、交流中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点,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对于突破难点采用的方法:创设宽松的活动氛围;运用鼓励表扬;榜样示范;个别指导。方法手段注重操作性、感受性、体验性。

四、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纲要》指出提供丰富、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我将准备:

1、大量的几何形体玩具,皮球、乒乓球。

2、橡皮泥、报纸等可塑性操作材料(延伸活动)。

3、创设较为宽敞的场地,便于幼儿的操作。

五、活动过程:

1、导入课题。

教师:小朋友,请你们玩一玩这些玩具,找一找那些玩具可以滚动。激发幼儿探索兴趣,我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自由,让他们任意选择玩具,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从而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幼儿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让孩子自由地玩玩具以激发幼儿想玩、想探索的欲望,初步感知球体的一个基本特征及可以滚动。在此基础上,我让幼儿进行了第一次操作,请幼儿任选两种可以滚动的玩具。

2、引导幼儿操作尝试在幼儿选择过两种玩具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你们选的这些会滚动的东西又有什么不同呢?请小朋友们比一比,试一试。这一环节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来感觉到自己的新发现,体验到发现的乐趣和求知的快乐。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并上前试一试,玩一玩,指出哪些玩具能向不同方向滚动。通过集中交流统一认识,感知球体可以向不同方向滚动的特征。初次尝试后,孩子们对球体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引导了幼儿进行第二次的操作。

3、幼儿第二次的操作尝试第一次操作,幼儿在自由玩的过程中发现球体可以向不同方向滚动的特点。第二次操作则更进一步,主要是让幼儿探究球体与圆形的不同,从而更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这是本活动的难点,首先引导幼儿与圆形比较观察,认识球体,动手比一比,说一说他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孩子依据比较观察到的情况得出的结论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和幼儿小结:能向不同方向滚动的,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形的物体是球体。在不断的探索中,幼儿获取了知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4、巩固对球体特征的认识。应用已获得的经验辨别哪些物体是球体。

纲要强调,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等现象产生兴趣,因此为了让幼儿从生活中感受到形、体的重要和有趣,我引导幼儿应用已获得的经验辨别我们周围的哪些物体是球体。先请幼儿在周围能看到的环境中找出与球体相似的物体。在深一层引导幼儿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与球体相似的物体。实现了教育在生活中的延伸,体现活动的价值。

5、延伸活动在延伸活动中,我创设操作活动情景,请幼儿帮玩具加工厂制作球体的商品,激发幼儿制作球体的欲望。做好后可以试着滚一滚,是不是能朝任何方向滚动。教师提供报纸、橡皮泥等可塑性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利用这些不同的材料制作球体,通过自身的参与动手制作进一步巩固了对球体的认识。

本活动设计体现了《纲要》中科学教育的理念,紧密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为幼儿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力求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在活动中,通过尝试操作法、比较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让幼儿在操作游戏中充分体验自由、快乐的情绪,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使孩子们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幼儿园认识时间教案(篇6)

一、活动目标:

1.会认识半点,了解时针和分针的运转关系。

2感受幼儿园生活的作息时间,有初步的时间概念。

3.能自主拨动时、分针,并说出半点时间。

二、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能自主拨动时、分针,并说出半点时间。

活动难点:会认识半点,了解时针和分针的运转关系。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幼儿一日生活照片,钟表一个。

2.经验准备:幼儿对时针、分针有一定的了解,已有认识整点经验。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朋友。这个好朋友相信我们之前已经接触过,那你们猜猜他是谁呢?(把钟表拿出来)小朋友们真棒。

(二)图文共读

1.观察并回忆钟表特点

师:“我们今天请来了钟表先生,有没有哪个小朋友能告诉我钟表有什么?”

师:“有12个数字;还有三个指针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那时针,分针的特点是什莫呢”

师:“哦,小朋友们都记得,分针长又细,时针短又粗,长针跑的快,短针跑的慢”

2.复习认识整点。(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

师:那你们还记得整点吗,老师播一个数字考考你们,准备好了吗?

(三)认识半点

2.引导幼儿观察并认识半点。

出示图片一

师:小朋友在这个时间点干什么?幼:“吃午餐”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上的钟表,看看这个小朋友在什么时间吃午餐的呢?。

师:“请小朋友观察一下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小朋友们都发现了,短针指向11和12的中间,长针指数字6,这就是11点半”

出示图片二2:30游戏时间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图片上的钟表,你们发现什么了

师:时针在2和3之间,分针指着6。那你们现在猜猜是几点了,有的孩子已经才出来了,师的,是2点半

出示图片三4:30放学时间。

师:现在请大家看看,现在几点了。是的,你们说对了,是四点半,小朋友们越来越棒了。

3.师幼梳理: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半点,大家说一说半点时分针和时针的位置

分针指在数字6上,时针指向两个数字的中间,如时针指向两个数字中间。

4.玩游戏"报时拨钟",巩固对整点、半点的认识。

师:现在我们来玩报时播钟游戏,我来说时间,大家播手里的钟表。现在开始;11点半/4点半/5点半

师:小朋友播的都很快,那再看看和老师播的时间是不是一样的。

五、活动总结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认识了钟表,了解了整点、半点,并知道了每天的生活作息时间,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要遵守时间作息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园认识时间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会认识半点,了解时针和分针的运转关系。

2.学习计划自己的片断活动内容,感受幼儿园生活的作息时间。

3.有初步的时间概念,知道要珍惜时间。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时钟、自制的《半点作息表》。

2.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科学·时钟》、《科学·认识整点和半点》。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对整点的认识。

师:钟面上有几个数字?长针叫什么,短针叫什么?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多少?

游戏《拨钟报时》,教师拨钟,幼儿报时。如教师拨8点,提问:现在是几点整?分针指在数字几?时针指在数字几?

2.出示《半点作息表》,引导幼儿观察并认识半点。

师:小朋友在干什么?短针指向数字8和数字9的中间,长针指数字6,是8点半。

3.师幼梳理:半点时,分针指在数字6上,时针指向两个数字的中间,如时针指向2和3的中间,就是2点半。

4.引导幼儿观察8点和8点半,比较整点与半点的不同。

5.玩游戏&《报时拨钟》,巩固对整点、半点的认识。

6.指导幼儿完成操作材料《科学·认识整点烽半点》。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引导幼儿到区域继续游戏《报时拨钟》。

活动反思:

时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对于学前班孩子来说,认识钟表,加强时间观念,懂得爱惜时间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我组织了《认识半点》这个数学活动,本次活动我从幼儿已掌握整点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半点的认识。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引导幼儿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树立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观念。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第一组通过观察和操作,能读出钟面的时刻,探索钟面半点指针的规律;第二组通过观察和操作,在老师的帮助与辅导下能读出钟面的时刻,理解半点指针的规律;第三组通过观察和操作,在老师的帮助与辅导下能指出半点指针的规律,可以跟读钟面的时刻;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教育幼儿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反思整个活动过程,我认为活动是基本成功的,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身心获得了发展,主要体现在:

1、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幼儿的生活经验里,已经有了一些钟表的知识储备: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做课间操的时间······虽然这些认识是浅显的、感性的,对于不同的幼儿来说层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为幼儿学习“认识钟表”提供了经验基础。为此,课中我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幼儿看钟面的时刻,再想一想半时是怎样看出来的?幼儿通过比较,异中求同,最后概括出“分针指着6,时针最后走过数字几,就是几点半。”的规律。

2、充分体验“生活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本课的活动中,我注重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安排了“说说你在这个时间正在做什么”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幼儿体验“生活数学”。

总之,在课堂活动中应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情境,让幼儿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理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本次活动过程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接受能力来设计的,活动中孩子和教师真正融合在了一起,活动的效果较好。

幼儿园认识时间教案(篇8)

活动活动目标:

一、学习以自身及客体为中心,认识和区分前后。

二、通过活动使幼儿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 趣。

三、学习正确使用方位词:前、后。能用方位词正确完整地表述,并 读准字音。

准备活动:

一、黑猫警长头饰一个,白猫警士头饰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一 只耳老鼠头饰一个。

二、纸做的老鼠若干个(数量与幼儿中男幼儿的人数相同)。

三、玩具若干个(数量与幼儿中女幼儿的人数相同)。 四、让每位幼儿知道黑猫警长的故事。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一)谈话导入游戏,分配游戏角色。小朋友,你们都听过黑猫警长 的故事吗?你们都喜欢谁?今天,老师来做黑猫警长,小朋友都扮演白 猫警长,现在我们一起来做游戏。

(二)电话铃响,警长听电话。警长:刚才我接到一些小朋友打来的电 话,有许多老鼠到我们教室,把小朋友的玩具偷走了。请白猫警士帮 助把玩具找回来。听警长指挥。能不能完成任务?

二、引导幼儿学习方位词。

(一)老鼠很狡猾,藏在各个地方,我们先要去侦察一下敌情。轻轻地 走过去仔细看老鼠藏在什么地方然后记住了, 回来报告在什么地方发 现了老鼠。

(二)警长示范。

(三)请个别警士侦察,要求会说:在什么的前面(后面)发现了老鼠。

三、引导幼儿学习正确使用方位词。

(一)请弟弟警士捉老鼠,妹妹在旁边观战。要求记住是在哪里捉到了 老鼠。捉住后告诉妹妹警士在什么前面(后面)抓到了老鼠。(对的肯 定,错的纠正)。

(二)老鼠抓到了,现在请妹妹警士去把玩具找回来。找好玩具,告诉 大家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玩具。(指导幼儿正确运用方位词前或后)

(三)、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方位词。刚才白猫警士都很好地完成了任 务,特别表扬 XX、XXX 警士但是最大最坏的老鼠一只耳逃走了。 你们想把它抓住吗?一只耳很狡猾,要抓到它,先要练好本领。

(一)听命令行动请警士躲到椅子后面; 走到椅子前面来; 向前走一步; 向后退一步;男白猫到警长前面来;女白猫警长到后面。

(二)开三轮摩托车去现场。三分之一幼儿做摩托车司机。另外幼儿听 警长指挥按命令排在司机前面或后面。三人一辆车开赴抓鼠现场。

(三)布置任务。某些警士躲在椅子后面;某些警士在钢琴前;某些警 士在房子前面。警长躲在门柜子后面。请警士各就各位,不说话。

(四)抓一只耳其他老师扮演的大老鼠一只耳出现了,东张西望。警长一声令下不许动,警士们扑上去把大老鼠抓住。送到 军事法庭去。

(五)、游戏结束。特警队胜利完成任务,在音乐中休息。结束游戏。

最新教案: 《和时间赛跑》教学思考(篇一)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要做的事。只有将教案课件提前准备充分,才能按质按量地达到预期教学目标。优质的教案课件是在哪些地方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最新教案: 《和时间赛跑》教学思考(篇一)》,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对于教师而言,无论如何不能忽视每一节课的开头。因为大家都知道,一节课有一个好的开头,能够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才能够使学生兴趣倍增,这样才不至于让你的课堂成为免费的药发放地。良好的开头即是成功的一半,这句格言用在讲课上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要使学生自主学习,对于课题的质疑必不可少,更要养成习惯,经常推敲进行研究,寻找规律,从而把握文章中心和结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提倡学贵有疑,记得自己刚拿到这新教材时,就翻了目录,一看到这篇课文,当时就想:作为三年级的学生,课文竟然这么长,学生对时间的概念又很抽象,老师怎么与学生讲授呢?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也许会与老师一样,感到很疑惑吧。

终于要学《和时间赛跑》了,我在同学们毫无预习,没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板书出了这个课题,然后询问:“大家看到了这个题目有什么想法,或者想知道些什么?”没想到同学们还真是愣住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副挺费解的神情,好一会儿才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疑虑,有的说:“时间能看见吗?”有的说:“时间又没长脚的,时间怎么跑啊?”有的说:“谁和时间赛跑啊?”有的说:“真和时间赛跑,跑得赢吗?”还有的说:“为什么好好的要与时间赛跑?”还有的说又:“怎么样去赛跑……”看着孩子们好奇的神情,叽叽喳喳的热闹样儿,我心里很是高兴,终于达到了目的,于是,我带着孩子们的困惑,疑问进行了梳理归纳。

[教案必备] 数学教学思考


按照惯例,老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希望《[教案必备] 数学教学思考》能够为您提供帮助。

本学期,我们数学教研组在“加强学习,更新观念,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转变教研理念,改进教研方法,优化教研模式,积极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新体系”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踏踏实实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加强理论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

我校数学教师普遍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缺乏一定理论作指导,而实践经验只有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用一定理论来指导,那么这个经验才能称之为经验。课改已进入第二学期,教师的观念有了一些变化,但教学理念的切实转变,基本理念的基本确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所以,本学期我们仍然加强教师的培训,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使广大数学教师进一步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

2、认真钻研教材,运用新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一些理论的基础上,组织了教师围绕课题上研讨课。在教学中,教师都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钻研教材,驾驭教材,在领会编者意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在教学中,老师们也都能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中领会知识、感悟知识。

3、借助集体的力量,搞好课题研究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制定一份以年级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计划,通过集体备课这一形式,加强了教师间的合作交流。同时也使“导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在面上得以开花,在点上得以深入。

4、发挥传统优势,搞好数学特色建设

本学期教研组在学生一头,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有每日口算进课堂、每月口算等级赛、学期连环题比赛;有每两周一期的数奥起跑线;有数学小论文比赛;有数学手抄报比赛;有的数学竞赛。在这些活动中涌现出许多活跃份子和能手,为学校特色建设出了一份力。

[教案必备] 小班教学设计: 认识水果其一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做好教案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教案必不可少。怎样才能写好教案?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教案必备] 小班教学设计: 认识水果其一,供大家参考。

水果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幼儿对水果很喜欢,小朋友们都喜欢吃什么水果,说说吧!通过本教案引导幼儿对不同水果的功效加以了解,培养幼儿爱吃水果的生活好习惯。

活动目标:培养幼儿动手探索的能力,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发现水果的不同特点。

活动准备:自制的水果图书,油画棒。

活动过程:复习歌曲《苹果》

一。出示水果图书,引起幼儿制作水果图书的欲望。

老师:看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展示制作好的水果图书)二。认识水果,引导幼儿发现水果的不同特点。

提问:

1、你们认识这些水果吗?

2、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

3、看一看,想一想,这些水果有什么不同?

三。动手操作,绘画水果图书。

1、启发幼儿从水果的大小,味道,皮的厚薄,水分的多少等各方面来发现他们的不同特点。

2、鼓励幼儿动手绘画水果观察比较交流结果。

3、小结统计结果四。欣赏水果图书,总结评价。

与幼儿一起看看自制的水果图书,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你发现了水果的哪些地方不同?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60627.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