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除法数学教学反思
分数应用题是六年级下期的内容,它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呢?
教学时,我没有采用书上的情境,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例如:我们班有多少女生?有多少男生?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现在知道全班人数和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求女生有多少人,怎样求?学生很快就知道列出乘法算式解决。反过来,知道女生人数和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求全班人数呢?这样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让学生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是解决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教学中,我通过省略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本课重点是要让学生学会用方程的方法解决有关的分数问题,体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借助线段图的直观功能,引导孩子们理清解题思路,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在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后,我把分数除法应用题与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掌握了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后,我又鼓励他们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探究的平台,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究解题方法,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不同的解题方法。使学生经历独立探究、小组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对分数除法问题的算法有初步的感悟,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有清晰的理解,为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小学数学《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
今天的教学与分数意义的学习在孩子们头脑中产生了强烈的矛盾冲突。前几天的分数都表示谁占谁的几分之几(即分率),可今天求的却是具体数量。特别是例2,虽然运用学具让所有学生参与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但仍旧感觉推进艰难。学生困惑点主要在以下两方面:
1、为什么把3块月饼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1份不是1/4?
2、通过操作,结果明明是将单位1平均分成12块,取出其中的3块,为什么不能用3/12块表示呢?
针对上述两个问题,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策略:
1、复习环节巧铺垫。
在复习导入中增加一道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的练习。其中一幅图是圆的3/4,另一幅图是圆的3/12。这样,当学生困惑于例题3/4块和3/12块结果时,就能通过直观图,前后呼应,使学生豁然开朗。
2、审题过程藏玄机。
在教学例2请学生读题后,首先请学生思考3块月饼4人平均分,每人能得到一整块月饼吗?然后用语言暗示每人分不到一块月饼,那到底能分得一块月饼的几分之几呢?请同学们用圆形纸片代替月饼,实际动手分一分,看看分得多少块?有了每人分不到一块月饼的提示,又有了到底能分得一块月饼的几分之几的暗示,学生探索的落脚点定位到了以一块月饼为单位1,且初步理解了问题是求数量块而非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通过上述改进措施,学生理解3/4相对容易一些。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63476.html
下一篇:高中政治教学工作计划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