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1500字(系列11篇)

时间:2023-01-06

教师范文大全专题“比例性质教案课件”推荐内容。

真正的教师,总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学生。教案体现了教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教案可以帮助老师理清教学内容,掌握教学目的,抓住教学核心。怎么样才可以编写好教案呢?我们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页例4,“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找找比比:

(判断下面的比,哪些能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518:300.4:0.21.8:0.9

5/8:1/47.5:32:89:27

学生独立完成,重点说说判断过程。

2、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比例的有关知识。

二、新授

1、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2)3:5=18:30学生尝试起名。

师介绍:比例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5=18:30

内项

外项

(3)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还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出示:3/5=18/30

(4)已经知道了比例各部分名称,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

2、教学例4

(1)理解题意,信息搜索:

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

(2)、学生写不同比例:

引导学生写出尽可能多的比例。并逐一板书,同时说出它们的内项和外项。

引导思考:仔细观察写出的这些比例式,你能否发现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

(3)、学生探索规律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4)、写比例,验证规律:

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

(5)、师生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3、思考分数形式的比例3/6=2/4,通过连线使学生明确:在这样的比例中,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达为: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结果相等。

4、练习:“试一试”判断能否组成比例。

出示“3.6:1.8和0.5:0.25”。让学生自己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如果能组成比例就写出这个比例式。

提问:2.6:1.8和0.5:0.25能组成比例吗?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判断两个比

能不能组成比例吗?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使学生明确:可以把四个数写成两个比,根据比值是否相等作出判断。也可将四个数分成两组,根据每组中两个数的乘积是否相等作出判断,其中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比较简便。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5:3=():64:()=():5

3、做练习十第1、2题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交流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篇2】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二册P3031。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对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

2、课件显示: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

⑴3:518:30⑵0.4:0.21.8:0.9

⑶5/8:1/47.5:3⑷2:89:27

[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为新课做好准备。]

二、认识比例的意义

(一)认识意义

1、指名口答上题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课件依次显示答案。

师问:口算完了,你们有什么发现吗?(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

2、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3:5=18:30。

(课件显示:3:5与18:30先同时闪烁,接着两个比下面的比值隐去,再用等号连接)

最后一组能用等号连接吗?为什么?(课件显示:最后一组数据隐去)

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

[评析:通过口算求比值,发现有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自然流畅地引出比例。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像这样做好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衔接。]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内容呢?

(生答:想研究比例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点)

5、那好,我们就先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比值相等)

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课件显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评析:比例的意义其实是一种规定,学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本环节让学生先观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学生都能说出比例意义的关键所在两个比且比值相等,教师再精简语句,得出概念,注重了对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总结得出概念之后,教师没有嘎然而止,而是继续引导学生读一读,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比例,加深了学生对比例的内涵的理解。]

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篇3】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8~50页例1、例2,课堂活动及练习十一1,2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让学生经历探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的过程,使之更好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会组比例。

3.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愉悦。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

课件,扑克牌10张(2~10以及A),圆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一辆汽车4时行160km,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多少这个比表示什么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

12∶1634∶184.5∶2.710∶6

教师:同学们发现4.5∶2.7和10∶6的结果是一样的,说明了什么?(这两个比相等。)这两个比你能用等号连接起来吗?(能。)请同学们用等号把这两个比用等号连接起来。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这节课我们在比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知识。

揭示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板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探究比例的意义

课件出示例1:两组同学同时在操场探讨竹竿长与影子长之间的规律。列表如下:

竹竿长26

影子长39

教师:观察上表,你能写出多少个有意义的比?并求出比值。把这些比都写出来。

学生讨论并写出比,完成后抽几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教师选几个有代表性的比在黑板上板书。

教师:观察这些比,哪些能用等号连接?把能用等号连接的比用等号连接起来。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3∶2=9∶6,6∶2=9∶332=96,62=93

教师:这些都是比例。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比例吗?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比例的意义。(板书:比例的意义)

教师:2∶9和3∶6能组成比例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指导学生说出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他们的比值是否相等。再判断2∶5和80∶200能否组成比例?并说明理由。

组织并指导学生完成书上第50页的课堂活动。

3.认识比例的各部分

教师:在一个比例里,有四个数,这四个数分别叫什么名字?同学们看看书就明白了。

指导学生看书后汇报。

教师:请同学们分别找出3∶2=9∶6和6/2=9/3的内项和外项。

学生找出后,随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

要求学生找出刚才自己说的几个比例的内项和外项,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在比例里,靠近等号的两个数是内项,剩下的两个数是外项;如果写成分数形式,那么可以用交叉的方法找出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4.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前面我们已经探究发现了比例的一个秘密,就是组成比例的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比例还有一个秘密,你们愿意去寻找吗?(愿意)你们任意找一个比例,把它们的内项和外项分别乘起来,又可以发现什么?

学生初步发现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后,教师提醒学生:是不是每个比例都有这个规律,多找几个比例试一试,如果把这个比例写成分数形式,它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呢?

教师:同学们通过多个比例的探究,发现它们都有这个规律。你能用你自己的语言归纳这个规律吗?

指导学生归纳后,教师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并且告诉学生,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5.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教师: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也可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请同学们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一下,0.4∶25能否和1.2∶75组成比例?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因为0.475=251.2,所以0.4∶25和1.2∶75能组成比例。

三、巩固提高

(1)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讨论后指名说: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关系,有四项。

(2)在6∶5=30∶25这个比例中,外项是()和(),内项是()和()。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写成()()=()()。

(3)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组几个就组几个)。2,3,4和6

四、全课总结

先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谈感想说收获,教师再进行全课总结。

五、课堂作业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一的第1题。

要求:第(1)小题用比的意义来判断,第(2)小题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第(3),(4)小题学生自由选择方法判断。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的第2题,教师订正。

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篇4】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近段时间,我们接触了大量的比,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请每个同学在草稿本上任写三个比,并算出比值。

请一个同学读读他写的几个比。问:老师也写了一个比(大屏幕出示6:3),说说你的三个比中有没有可以和老师这个比做好朋友的?(说说理由)

每个同学找一找,你们有和老师比值相等的比吗?(教师板书)

同桌找一找,看哪一桌也找到了这样的一对好朋友?(教师板书)

二、学习探究比例的意义

1、观察黑板上的这几组比,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比值相等)

因为它们比值相等,我们可以用等号对他们加以连接,(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2、师:像这样的等式,我们给它取了一个新名字比例。谁能说说什么叫比例?

3、数学的语言是非常精练的,打开课本,看看课本中是如何定义的?(学生读,教师板书),教师阐述: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4、大屏幕出示教师写的另一个比,6:4,谁能为它配上一个好朋友,并写成比例。

5、练习:出示例1(大屏幕)提问,这列火车两次行驶的时间不同,行驶的路程也不相同,但这两次有没有相同的地方?我们能不能这个根据速度相同,写出一个比例。(交流)

6、大屏幕出示课本中的试一试:下面哪一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手指表示)

7、师生小结:如果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最关键是看什么?

三、学习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比和比例有着密切的联系,你觉得它们有区别吗?

教师小结:比和比例的意义不同,比例中有两个比,有四个数;比是一个比,有两个数,两个比值相等的比能组成比例。

2、比有两个数,分别叫做比的前项和比的后项,那么比例的四个数也各有名字,叫什么呢?快速浏览课本67页,找到并读一读,然后把书合拢,看谁最先合拢课本?

教师检查学生对各部分名称的掌握情况,如果写成分数形式,还能说说各自的名称吗?

6:4=3:2=

3、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1)填数。老师这里有一个比例12∶□=□∶2,不过它的两个内项看不清了,想一想,这两个内项可能是哪两个数?(2)猜测。学生回答,教师在方框下面板书,如1和24,2和12,追问: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悄悄地说给同桌听一听。

(3)验证。大家猜测说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呢,还需要我们验证。

教师组织学生用黑板上的比例和各自写的比例进行验证。

(4)小结。其实我们的发现与数学家不谋而合,他们也发现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并且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5)如果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这怎么相乘?

(6)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的比例是否正确?(大屏幕出示)

(7)小结: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既可以通过计算比值来判断,也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

大屏幕出示:用你喜欢的方法判断下面的比例是否正确?

四、巩固提升

1、猜猜我是谁?(大屏幕出示)

2、选择题:(大屏幕出示)学生用手指表示正确选项的序号

3、(1)小游戏:下面我们轻松一下,由你出题考老师,规则是:请你说出10以内4个不同的自然数,看老师能为能马上告诉你,它们是否能组成比例?(学生报数,老师回答)

谁能说出老师的秘诀?

(2)现在轮到我考你:3、4、6、84、6、7、9

(学生回答后让他说出判断理由)

(3)请你独立用3、4、6、8写比例,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把最好的办法推荐给大家。

4、同学们知道,在一天的同一时间内,物体越高它在太阳下的影子也就越长,你能运用今天学习的比例知识,想办法算出我们学校旗杆的高度吗?

五、全课小结。

谁能整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六、布置作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

3、经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形成的过程,体会分析比较、归纳概括、验证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篇5】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浙教版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得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套教材教学内容的最后一个单元。而本节课内容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让学生概括、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3)学会用比例的意义或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自主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二、说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先复习比的一些知识,什么叫比?什么叫比值?然后出示四个比让学求比值。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一部分:先出示例1,让学生写出比,再计算它们的比值,然后观察、比较,发现比值相等,问:“那他们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是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到,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说两个比相等。运用黑板上的几个比例式,告诉学生象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给学生直观的印象。教学比例的意义后,及时组织练习。第一个是判断导入部分的四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说明理由。第二个练习是,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运用了比例的意义,而且对比的性质也有一定的运用,以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个练习是写出比值是0.4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三个练习,每一个都在逐步的延伸,意在达到熟练运用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时,从比较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引出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在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我先让学生计算,然后观察发现规律,进一步验证规律,最后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接着就做些练习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及应用。特别强调了已知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利用这个式子改写成比例。

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篇6】

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体会数学的规律美。

2、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审美愉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出示CAI课件(一张微型照片)。你能看出这是杭州哪一个景点的照片?的确,照片太小了,那现在老师将这张照片按一定比例放大一些,[师将照片逐渐放大]。由此出现一张平湖秋月的风景照。【诱发审美注意】

我们的祖国方圆960万平方公里,幅员辽阔却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位置。建筑设计师可将滨江四区的设计构想展示在一张纸上。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教学比例的意义

1、8厘米

出示

6厘米

4厘米

3厘米

(1)根据表中给出的数量写出有意义的比。[生汇报]

(2)哪些比是相关联的?[生说,师板书]

(3)根据以往经验,可将相等的两个比怎样?(用等号连接)

教师并指出这些式子就是比例。

2、让学生任意写出比例,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例的意义。

3、教师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例也可用分数形式表示。

4、写出比值是1/3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二)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比例和比有什么区别?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

(1)让学生自己取。

(2)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板书:8:6=4:3

内项

外项

(3)让学生找出自己举的比例的内外项。

()

12

2

()

=

(4)找出分数形式比例的内外项位置又是怎样的?

3、出示【启迪学生思维,展开审美想象】

(1)这个比例已知的是哪两项,要求的又是哪两项?学生试填。

(2)学生反馈,教师板书。

(3)你发现了什么?

(4)指导学生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

4、用比例性质验证你所写比例是否正确。

5、练习8:12=X:45

0.5

X

20

32

=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如何证明你的解是正确的?

(三)小结: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巩固练习

1、下面哪几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4

1

12:24和18:36

0.4:和0.4:0.15

14:8和7:4

5

2

2、根据18x2=9x4写出比例。【体会到数学的逻辑美,规律美】

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篇7】

教材分析:

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一节概念课,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本节课内容是第二单元的第三课时,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是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先决条件。

教学目标:

1、体会国旗中隐含的数学规律,丰富学生关于国旗的知识,培养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感;

2、结合不同规格的国旗的典型事例,经历认识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

3、认识比例,知道比例的内项和外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会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理念: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概念;

2、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主构建数学知识;

3、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三、巩固练习,加强应用

二、合作交流,自主建构

(重点)

教学设计三环节

二、合作交流,自主建构

活动一,教学比例的意义;

活动二,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兔博士网站中提供的关于国旗通用的五种规格:

(1)长288cm,宽192cm;

(2)长240cm,宽160cm;

(3)长192cm,宽128cm;

(4)长144cm,宽96cm;

(5)长9 6cm,宽6 4cm;

请你任选两种规格的国旗,计算一下它们长和宽或宽和长的比值,小组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初步感知比例的意义:

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写成一个等式,像这样

240:160=144:96

240/160=144/96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

总结归纳比例的概念

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合作交流:

试着把上面比例中的两个外项,两个内项分别相乘,你发现了什么?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40:160=144:96

160X144

240 X 96

内项积=外项积

师生共同总结:

基础练习一:

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

组成比例。

(1)7:3和21:9

(2)0.5:24和1.5:3.6

(3)8:6和1/6:3/4

(4)3/10:1/4和6/25:1/5

基础练习二:

上午10时整,在空地上直立了6根不同长度的竹竿。测得这些竹竿的高度和影子的长度如下表:

竹竿高度与影长的比

3

2.5

2

1.5

1

0.5

影子长度(米)

6

5

4

3

2

1

竹竿高度(米)

(1)写出竹竿高度以与影子长度的比,填在上表中。

(2)根据上面的结果写出三个比例。

拓展练习:

试着利用8的四个因数组成四个比例。

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填空:

3:2=( ): 6

( ):12=2:6

课后反思,教学相长:

今后教学中,我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注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二、是对学生要及时给予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的信心。

三、是灵活驾驭课堂的即时生成,要善于捕捉学生们的闪光点。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40:160=144:96

160X144

240 X 96

比例的基本性质:内项积=外项积

板书:

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

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篇8】

微课名称:比例的基本性质

知识点来源: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

录制工具和方法:视频讲授型

设计思路:

1、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自主学习、师生共同研究的学习过程,让学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什么叫做比例?

2、指出下面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3∶5=24∶40

80∶2=200∶5

二、激趣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比例的內项和外项,您能计算一下內项和外项的积吗?

三、自主探究

1、计算下面比例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积,你发现了什么?

3∶5=24∶4080∶2=200∶5

板书:外项的积:340=120外项的积:805=400

内项的积:524=120內项的积:2200=400

340=524805=2200

2、验证结果。

选几个比例,计算出它的外项积和内项积。

15∶12=10∶81.5∶0.5=3∶1

3、讨论并明确: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4、板书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

四、解释应用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并写出组成的比例。

6∶3和8∶50.2∶2.5和4∶50∶=∶

五、全课小结(略)

附:板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

3∶5=24∶4080∶2=200∶5

板书:外项的积:340=120外项的积:805=400

内项的积:524=120內项的积:2200=400

340=524805=2200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篇9】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提问;我们这一单元学习了什么内容?

说明: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这节课复习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比例

二、整理比和比例的意义

(1)提问:什么叫做比?请举一个比的例子?(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提问:什么叫做比例?请举一个比例的例子?(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和比例有什么不同?(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比例表示两个比的相等的关系)

(3)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比例

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各部分名称

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例如:3:4=12:16

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例如:3:4=9:12

49=312

2、练习

(1)下面每组里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为什么?

1:2和2.5:5(2.5:5=1:2成比例)

1.2:0.3和6:1.5(1.2:0.3=4:16:1.5=4:1成比例)

3:1/3和2:1/2(不成比例)

小结:判断两组比是否成比例,我们可以分别求比值,比较比值是否相等;还可以根据比例的性质: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相等来判断。

3、解比例

75:16=25:XX/8=0.3/2X:5/12=60:103/4:1/10=X/12

小结:解整数和小数的比例,先约分再移项计算;解分数的比例先移项后约分

4、复习比例尺

提问:什么叫做比例尺?(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说说下面各比例尺的意义

1:40001/360

(2)求比例尺

在某城市的旅游图上,用1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6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60千米=60000000厘米15/6000000=1/400000

在电子显微镜拍摄的细胞照片上量得一细胞长1.5厘米,已知该细胞实际长0.5毫米,求这幅照片的比例尺是多少?

1.5厘米=15毫米15:0.5=30:1

(5)比例尺是1:3000的平面图上,量得一座大桥的长度是7厘米,这座大桥的实际长度是多少米?

倍数解:73000=21000厘米=210米

解比例:7/X=1/3000X=2100021000厘米=210米(学生不讲可以不提)

板书: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71/3000=21000厘米

(6)在比例尺200:1的手表图纸上,量得一个圆形零件的直径为3厘米,求该零件的实际直径是多少毫米?

3200/1=0.015厘米=0.15毫米

(7)从北京到上海实际距离大约是1050千米,画在1:25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

1050千米=105000000厘米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1050000001/25000000=4.2厘米

用解比例:X/105000000=1/25000000X=4.2

(8)一手机实际长10厘米,在比例尺30:1的该手机海报上,手机长多少米?

1030/1=300厘米=3米

(9)一幅地图上比例尺如下:

①换成数值比例尺怎样表示?

②量得杭州到北京的距离为10厘米,求杭州到北京的实际距离是多少?10150

③北京到上海的距离是1050千米,在这幅地图上该画多少厘米?1050150

三、巩固提高

(10)一块操场实际长200米,图上量得该操场长5厘米,宽3厘米,求该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这块操场的实际面积是多少?

比例尺:1/4000

面积:31/4000=12000厘米=120米120xx0=24000平方米

(11)在比例尺1:1000的图上量得一座大桥长14厘米,那么在比例尺是1:500的图上该桥长多少厘米?

141/1000=14000厘米

140001/500=28厘米

四、完成复习第1题

五、作业

P552、3

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篇10】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步认识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及相关概念,能比较熟练地应用相应的概念求比值、化简比和解比例;加深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进步认识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及相关概念。

教学难点:比较熟练地应用相应的概念求比值、化简比和解比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提问:我们这一单元学习了什么内容说明: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这节课复习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加深对比例意义、性质的认识,要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计算,井弄清比和比例的一些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提高思维能力。

二、整理比例的有关概念

1.整理比和比例的意义。

提问:什么叫做比(板书)请举一个比的例子。什么叫做比例(板书)谁也来举一个比例的例子从它们的意义,你能说出比和比例的联系吗,(比例由两个比组成,表示两个比相等)比和比例有什么不同(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只有两项;比例表示两个比的相等关系,有四项)

2.做复习第1题(1)、(2)题。

比里各部分分别是什么名称呢,比例里各个部分的名称又怎样呢,请大家在书上做第l题(1)、(2)两小题。练习后指名口答,老师板书。追问:比值是怎么得到的

3.组织练习。(口答)

(1)下面的比各表示什么意思

①白兔和黑兔只数的比是7:9。

②科技书与文艺书本数的比是3:5。

(2)求下列比的比值。

6:1.5:30.2::

(3)下面每组里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为什么

①1:2和2.5:5②1.2:0.3和6:1.5

③3:和2:

4.复习比例的基本性质。

提问: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板书)与比的基本性质相同吗为什么(板书比的基本性质)想一想,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判断能不能组成比例、解比例)

5.练习。

(1)做复习第1题(4)、(5)题。

(2)解下列比例。

2.5:=x:2

(3)做复习第1题(6)~(8)题。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复习了什么内容?你这一课进一步掌握了些什么?

四、课堂作业

复习第2、3题。

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篇1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34页。

教学目标: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

2.求出下面每个比的比值。

12∶16∶(板书)

二、教学比例的意义

出示教材第32页的四幅图,请同学说说图的内容。找一找四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东西。

把图变换成四面国旗的画面,每面国旗标注了长和宽的尺寸。

选择其中两面国旗(例如操场和教室的国旗),请同学们分别写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

提问:根据求出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教师边总结边板书: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可以写成一个等式:

2.4∶1.6=60∶40或=(板书)

像这样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我们已经知道组成一个比的两个数分别叫做这个比的前项与后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也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师:在图上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还能找出哪些比来组成比例?

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请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将组成的比例分类板书在黑板上。

教师结合板书归纳:根据同学们找的结果,我们看到,这四面国旗的长与宽的比值都相等,所以每两面国旗的长与宽的比都可以组成比例。同样,这四面国旗的宽与长的比值也都相等,所以每两面国旗的宽与长的比也都可以组成比例。另外我们还发现每两面国旗的长与长的比值与宽与宽的比值也相等,所以每两面国旗的长与长的比,与宽与宽的比也可以组成比例。根据两个相等的比可以组成比例,从四面国旗的尺寸中,我们可以组成许多个比例。

三、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观察黑板上的比例式,你能发现比例的内项与外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并在比例式下板书如下,并说明:通过计算,我们发现两个外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内项的乘积。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69135.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