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地球清洁师》教学方案教案范本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只要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只有将教案课件写好,才能让学生快速地理解各知识点。我们应该从什么方面写教案课件?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地球清洁师》教学方案教案范本,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课文中一共写了几种地球清洁师以及它们的作用,渗透环保意识。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的方式,学会收集课本信息;从而了解地球清洁师有哪些,又有些什么本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动物在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方面所起的作用,了解动物和人类的密切关系,且明白自己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小清洁师。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读课文内容,将课文读准确、通顺。

难点:了解地球清洁师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走进课题

“清洁”二字。引问:怎样的环境才算清洁?

师在“清洁”二字后面加上“师”问:清洁师是什么意思?

师最后在前面加上“地球”二字,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 齐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

师引问:

A、课文中介绍了那些地球清洁师?(引导学生回答出四位清洁师,分别是鱼、乌鸦、屎壳郎、大树)

B、这些地球清洁师是怎样清洁地球的?他们各有什么本领?(引导学生在各个段落中找到答案,并在多读中理解各位清洁师的本领) 指导学生归纳,师板书:

鱼——清除破坏水质的微生物——净化江河湖海

乌鸦——吃苍蝇的蛹、腐烂的肉——清洁地面

屎壳郎——用牛粪、马粪当点心,埋在地底下——清洁草原、牧场 大树——提供清洁的空气——净化空气

(三)从课堂回归生活,升华课题

师问:

这些清洁师棒不棒?(引导学生对自然地崇敬之情和保护动植物的意识)

同学们,鱼、乌鸦、屎壳郎、大树都是清洁师,那么请你们想想你们是不是清洁师呢?教室、学校的卫生是谁打扫的?(引导学生保

护环境,不乱丢垃圾的意识。且引导出我们也可以是清洁师的观念)

(四)总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地球清洁师》这篇课文,知道我们要好好的保护坏境,保持教室的干净、整洁。

(五)课后作业

请小朋友们回去帮着爸爸、妈妈打扫卫生,做家里的小清洁师。

《地球清洁师》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地球清洁师》是湘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故事讲述了地球环境保护局要招收一批清洁师,众多小动物纷纷去报名应聘的故事。情节浅显易懂,语言生动鲜活,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其中课文以小动物的对话为主,所以我尽量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揣摩朗读形式,让学生懂得大自然中生物对环境保护的奇妙功能。

二、说备课

本课面对的是才刚刚由一年级升入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认知能力、倾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都比较欠缺。所以教学本课时,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课文中一共写了几种地球清洁师以及它们的作用,渗透环保意识。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的方式,学会收集课本信息;从而了解地球清洁师有哪些,又有些什么本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动物在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方面所起的作用,了解动物和人类的密切关系,且明白自己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小清洁师。

四、说教法

为学生创设感兴趣的情境,通过解析题目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鼓励学生独立识字,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表达,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

五、说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走进课题

“清洁”二字。引问:怎样的环境才算清洁?

师在“清洁”二字后面加上“师”问:清洁师是什么意思?

师最后在前面加上“地球”二字,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 齐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

师引问:

A、课文中介绍了那些地球清洁师?(引导学生回答出四位清洁师,分别是鱼、乌鸦、屎壳郎、大树)

B、这些地球清洁师是怎样清洁地球的?他们各有什么本领?(引导学生在各个段落中找到答案,并在多读中理解各位清洁师的本领) 指导学生归纳,师板书:

鱼——清除破坏水质的微生物——净化江河湖海

乌鸦——吃苍蝇的蛹、腐烂的肉——清洁地面

屎壳郎——用牛粪、马粪当点心,埋在地底下——清洁草原、牧场 大树——提供清洁的空气——净化空气

(三)从课堂回归生活,升华课题

师问:

这些清洁师棒不棒?(引导学生对自然地崇敬之情和保护动植物的意识)

同学们,鱼、乌鸦、屎壳郎、大树都是清洁师,那么请你们想想你们是不是清洁师呢?教室、学校的卫生是谁打扫的?(引导学生保

护环境,不乱丢垃圾的意识。且引导出我们也可以是清洁师的观念)

(四)总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地球清洁师》这篇课文,知道我们要好好的保护坏境,保持教室的干净、整洁。

(五)课后作业

请小朋友们回去帮着爸爸、妈妈打扫卫生,做家里的小清洁师。

六、说反思

课堂永远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希望能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实践中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地球清洁师》教学反思

我所讲授的《地球清洁师》是二年级第五单元的第一课。对于这堂课整体的重难点能把握得较好,能由整体到细节。入题方式也较好。但也有很多的不足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需要改正,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

首先是课堂朗读方式的单一性,我只运用了齐读,分男女读两种方式。多读是低年级学生理解领悟课文的重要途径,所以读的方式的多样性能使学生更好的更生动的理解课文内容,如分角色朗读、对比朗读、师生评价朗读等多元化方式;因此以后要形成一个多形式朗读的课堂朗读氛围。同时,读的能力的训练也是很重要的,对理解课文内容也有和大的帮助。而我们班的学生有点拖音、唱读的习惯,在此之前我没有很强烈的意识要去纠正他们的这种错误,今天我突然发现很有必要纠正他们的拖音、唱读习惯。要培养他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用自己体悟的情感去朗读课文,形成一种良好的朗读习惯。

其次是我将生活中的情绪带入课堂中。虽说教态较自然沉着,板书较工整,但整体面部表情较严肃,少了份情切、柔和。导致了老师与学生间有一点隔阂,没有很好的将老师与学生打成一片,没有很好的形成一幅师生融洽的画面。如能在教学的时候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一个学生爱学、乐学、民主开放的课堂。今后这些地方要多注意,更要时常保持一种良好乐观的精神状态。

最后是通过这堂课使我明白了,虽然对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识字是其重中之重,对课文的讲解和阅读能力相对弱点,但这并不代表课文的讲解和阅读能力就不重要了。所以对课文的讲解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还是要多注重的。这就需要从日常生活中的每堂课中练习提升,使学生形成一种自主收集资料的习惯。而我在课堂上就少了培养学生这种习惯养成的练习,就新课标而言就是少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没有充分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所以在今后课文的讲解中我首要的就是要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而我则要养成从多方面引导学生和组织学生自主收寻信息的习惯。只有我养成好的引导习惯和组织习惯,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学会自主探究的好习惯。

jk251.coM小编推荐

大班游戏地球招聘清洁工教案


活动目标

1、 了解动物在大自然中的清洁作用,知道动物可以保护环境,有保护动物的意识。

2、 初步了解地球上存在的环保问题,懂得要爱护环境,并能尝试解决环保问题的方法。

3、 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4、 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了解动物在大自然中的清洁作用,并有保护小动物的意识。

2、 让幼儿了解我们的地球妈妈到底存在哪些环保问题。

活动准备

难过的地球妈妈一个,动物图片各一张,不同程度被污染的环境图片各几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不开心的地球妈妈,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并请幼儿仔细观察地球妈妈的表情。

二、主动探索,积极讨论

1、 地球妈妈怎么了?为什么难过?

2、 出示被污染的环境图片,请幼儿充分发挥想象谁来帮助清理这些脏东西呢?

三、观看多媒体资料,交流讨论,发展语言

1、 地球妈妈今天想招聘一些动物清洁工,看看都有谁来报名了??v出示海鸥、鲫鱼、乌鸦、蚯蚓等的图片?

2、 分享交流,这些动物合适做清洁工吗?

3、 听故事,一起验证结果?v听这些动物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并了解他们是怎样清洁地球的??w

4、 教师小结:

四、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思维能力

生活中还有谁也会保护我们的环境呢??v环保工人,花草树木?

五、情景转化,启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1、 请幼儿自由回答:地球上有那么多动植物清洁地球妈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妈妈呢?

2、 启发幼儿像动物们一样,做回清洁工,清理幼儿园每个角落的垃圾。

教学反思

1、 本次活动中,先出示难过的地球妈妈,让幼儿猜测并给幼儿一个自由讲述的机会,为后面活动做了铺垫。

2、 孩子们喜欢这个故事,并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讲述自己的见解,理解了故事的内容。

3、 幼儿对动物清洁地球知识掌握很少,老师讲述太多。

4、 在以后开展此类活动时,提前请家长协助和孩子一起收集这方面知识。

地理教案-地球地球仪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颗普通的行星,是人类之家。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及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知道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方法,记住东西两半球和南北两半球的划分方法。

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本初子午线;了解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位置。

情感目标:

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教材分析是:通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人的认识水平是可以不断提高的”。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但是由于其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相差甚小,所以把它看成是一个正圆球体,这样可以为人们研究地球提供方便。

关于“地球仪”的教材分析是:地球虽然只是宇宙中一颗小小的行星,但对于人类来说体积还是太大了。为了更好的研究它,建立空间概念,人们仿照地球按比例缩小制成了地球仪。地球仪上的经纬线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经纬线在实际的地球上是看不见的,经纬度的划分也是人为规定的。地球在不停的绕假想的轴---地轴转动,地轴目前指向北极星,它与球面的两个交点分别是南极点和北极点。为了让学生明确,可以使用地球仪模型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关于“经线和纬线”的教材分析是: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假想的。课本上提出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观察、总结经纬线的特征。

[教学方法建议]

关于“地球的形状”教学建议:在课前教师要准备地球仪,每人一个(或2---4人一个)。建议采用观察法和讲述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观看图片或动画,补充一些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资料,使学生受到有关科学史的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想象并提出证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了加深对地球准确形状的正确认识,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图,按照所给数据计算得出二者相差21km,再引导学生思考21km与地球平均半径的比值,使学生认识到地球的形状接近于正球体。利用学过的公式,计算赤道周长,使学生知道赤道是地球上最大的圆,为纬度、南北半球的划分埋下伏笔。

关于“地球仪”的教学建议是:建议用观察法、讨论法和演示法。为了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观察作业,注意作业内容要明确、清楚,如地球仪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地球仪如何摆放?地球仪的“身子”形状如何?地球仪是否转动?如何转动?学生在观察和小范围的讨论后,教师通过提示、追问等将学生的思路明确,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回答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切忌教师自己讲述或将答案直接写成板书灌给学生。地球仪是按地球形状缩小而成的(实际是一个特殊的立体地图),通过计算使学生明确地球仪比地球缩小的倍数很大,所以地球仪都做成正球体,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为以后讲经线和纬线、经度的划分打基础。为了使学生明确地轴的作用,可以先提出问题“球是如何转动的?”让学生用篮球演示球在地上乱转的情况,再让学生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绕地轴斜着身子转动的情形,通过演示试验使学生明确地轴在地球自转中的重要性。在提出问题“地球斜着身子转动,地轴指向哪里?”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配合动画演示,使学生明确地轴、两极的位置,形成空间概念

关于“经纬线”的教学建议:利用讲述法、小组讨论法和问题解决式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仪上纵横交错的线叫经纬线,它们是认识地球上任一地点的方式,经线和纬线垂直相交成网状就是经纬网。对于经线、纬线知识,重点在于了解经纬线的特征及其不同之处,教师可以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4—6人一组,分析经线和纬线的特征,15---20分钟之后进行小组汇报讲解。小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同学观察经线和纬线,对照课本介绍,汇报时自己小组制定介绍经线与纬线的方法。学生充分活动、观察、介绍之后,教师对各组同学的表现给与肯定和补充,并引导学生评价各组讲解方法的优劣,介绍对比法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它可以明确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异性,最后引导归纳、对比总结、列出表格。归纳时重点强调:纬线是不等长的圆,经线是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圆圈。它们是经纬度划分和半球划分的基础。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经纬线的概念,可以配合动画演示,使学生有明确的空间认识,对于不同的学生可以分层次教学。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

难点: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教学手段:地球仪模型,经线和纬线、地球大小和形状、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等动画媒体、世界两半球挂图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都知道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有多大?可能没有几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方案一)

[教师引导]阅读课本“读一读”,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阶段,并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地球的形状。(学生看书、思考、回答)

[教师讲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不断深入。通过地球卫星的精确计算,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请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图,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差值、赤道长度(学生计算、回答)

[承转]地球很大,怎样才能更好的研究它?人们制作了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为什么做成正圆呢?(学生回答)

[板书]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提问]地球仪由哪几部分组成?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地球仪如何转动的?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回答)

[演示讲解]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球、地轴组成的;地球仪上有各种符号、文字、颜色用来表示陆地、河湖、海洋、山脉、城市等。还有经线、纬线、南北极;地球仪是绕地轴转动的,它指向北极星附近,是一个假想的轴,与球面的交点为北极点和南极点

[承转]想一想为什么要在地球仪上画许多的线呢?(学生回答)是为了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和方向。所以下面我们重点研究这些线------经线和纬线。同学4人一组,观察地球仪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样的线是经线?什么样的线是纬线?

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整圆?

所有的经线和所有的纬线是否相等?

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

在地球仪上你能画出几条经线和纬线?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总结,带领学生填表对比二者的区别,加深印象)

[板书]三、经线和纬线

经线

纬线

概念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地球仪上顺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圆弧状况

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圆圈。

圆,每条纬线可以自成一圈

长度

每一条经线长度相等

赤道最长,向两侧递减,到极点为零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数量

无数条

[巩固练习]

(方案二)

[教师演示]动画演示“从天圆地方→麦哲伦航海认识的形状→精确测量的地球形状”,提示学生思考: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可以分成哪几个阶段。能否用示意图表示出来(学生思考)

[提问]地球真正的形状如何描述?(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板书]一、地球的形状

[教师板图]我画出我想象的示意图,同学们看看如何。你们可以找自己的观察、想象画图(学生笔记本上画图,鼓励不同,如果有教师要展示并予以鼓励)

[讲解]地球的正确形状是“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取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km

[应用强化]你能否举出几个例子说明地球是球形的(学生讨论回答)

[承转]地球对于我们来说实在太大了,要研究地球上有什么,不可能一一去看看,怎么办?就需要建立地球的模型即地球仪。每个同学有一个地球仪,观察它的转动情况、形状、球面上有些什么?(学生观察、回答)

[板书]二、地球仪

[学生演示动画]篮球不绕轴转动,就会在地上乱滚,而地球仪是绕地轴运动的,始终自西向东绕地轴转动

[教师引导归纳]地球是自西向东绕地轴运动的,在转动过程中始终斜着身子绕地轴转动。地轴与地球有两个交点即南极和北极。在摆放地球仪时,将地轴指向北极星方向,大家摆一摆,互相评判一下(注意教室的方向)

(学生观看:地轴、两极的空间位置)

[讲解]地球仪是按地球形状缩小而成的(实际是一个特殊的立体地图),因为它比地球缩小很多倍,所以地球仪都做成正球体

[提问]地球仪上有什么地理事物?(学生回答)

[教师指导]在地球仪上有纵横交错的网---经纬网,通过它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当然在真正的地球上没有,它是人为画出来的。下面我们学习经线和纬线的知识。

[板书]三、经线和纬线

[提问]请同学们分组,先看书,观察地球仪,然后讨论完成表格内容(学生看书、填表,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

经线

纬线

概念

圆弧状况

长度

指示方向

[教师演示动画、讲解]经纬线在形状、长度和指示方向上都是不同的,比较二者的不同利于我们更加明确它们的特征。这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比较法。

[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三、经线和纬线

经线

纬线

概念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地球仪上顺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圆弧状况

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圆圈。

圆,每条纬线可以自成一圈

长度

每一条经线长度相等

赤道最长,向两侧递减,到极点为零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设计思路】

根据本节教材对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念三方面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设计了几个主要的教学方式,每一种方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有所不同。

第一种方式采用经常使用的谈话法和观察法。按部就班的完成教学活动。

对地球形状的准确认识,在学生读书、看图和教师讲解的基础上,采用学生动手计算,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归纳,这里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

通过教师提出小步子的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样有的放矢,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够使学生较好的掌握经纬线的知识。教师带领学生完成表格,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二种方法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通过看图、用图、画图等使学生对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有所认识。

在讲解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时,先通过动画,使学生对人类认识的过程有个认识,然后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想象画图表示出人类认识的过程,同时表明教师的观点:“我画出我想象的示意图,同学们看看如何”,通过一点一滴使学生在对地理产生兴趣的同时,不再只是崇拜教师的权威,培养创新的意识。

观察地球仪时,首先使学生认识到建立事物的模型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然后着重讲解地轴的位置作用,如对地轴作用的认识设计了篮球与地球仪运动的比较,很清楚地可以看出地球绕地轴运动的重要性。为了更好的理解地轴在地球仪中的位置,设计动画演示,使学生既有实践的应用,又有直观地观察;为了将实际的方向与地球仪表示的方向一致,特让学生摆放地球仪,将地轴指向北(冲北极星)方,并且互相评判。这一部分主要是将地球的空间方位纳入到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另外地轴的指向在将来学习地球公转是非常重要,所以必须打好基础。

对经纬线的特征的学习,主要采用观察法和小组合作的方法,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最后完成表格,使学生认识到比较法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便于了解相近事物的特征所得出的结论。既要教给学生考虑问题的方法,同时又要将知识内容融于其中。

教学设计示例:第二课时

重难点:经度、纬度的划分,本初子午线的位置和含义,半球划分

教学手段:使用地球仪模型、动画演示、两半球挂图

教育过程:

[提问导入]地球仪上的线分别是什么?可以有多少条?如何识别它们?观察地球仪,看看他们是如何区分的?(学生回答:经纬线可以有无数条,分别标注度数加以识别)

[板书]经度和纬度

[提问]地球上最长的线是?因为它具有唯一性,所以定为纬度的起点。

(方案一)小组活动为主

[提出要求]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地球仪,讨论纬度是如何划分的?一会儿请各小组的同学用合适的方法(语言、图示等)描述。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加以指导)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引导归纳填表](学生按文字叙述纪录也可以)

[板书或投影片]

[提出问题]纬度的划分比较简单。经度的划分比较难,请同学们讨论完成经度划分、东西半球划分的内容。比一比,看哪组同学观察更细、总结归纳的更准确、更利于同学理解和掌握。讨论结果可以按项目填入表中

[知识竞赛]为了检查同学们对知识是否理解和掌握,我们进行一个知识竞赛(内容和方法见探究活动部分)

(方案二)多媒体演示法为主

[提问]什么叫纬度?度数有何变化规律?南北半球如何划分?

[动画演示]用立体图展示纬度的概念、纬度的划分和南北半球的划分,学生观察,总结规律

[读图分析]读课本图1.6,回答问题:亚洲大部分位于___半球,南极洲大部分位于___半球,赤道穿过__、__、__、___大洲。

读课本图1.8,回答问题:高中低纬的范围,北京(39 54N)所在半球和纬度带

[总结填表]

[提问]经度是如何划分的?因为所有的经线都等长,以谁为起点线呢?惊险又是如何划分半球的呢?

[动画演示]用立体图展示经度的概念和划分,展示本初子午线与1800线的位置与特征(东西经1800线是一条线,1800与00经线两侧东西经度不同),同时展示将东西半球划分

[读图分析]读课本图1.11,回答:东西半球的界线是,大部分在东半球的有洲、洲、洲,大部分在西半球的有洲、洲,北京(1160E)位于半球。

[总结填表]完成表格

经度

纬度

度数起点线

度数划分

代号

半球划分

[过渡]经纬网的应用

[板书]经纬网

[提出问题]一艘船只在海上遇难,如何报告其遇难的位置?(用红点表示船只在地球仪上的位置)

[引导理解]引导思考,认识到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在地球仪上确定任何一点的位置”;进一步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联系,如在班级中自己的座位确定等

[寻求解决方法]即如何在地球仪上找到确定位置的“行”和“列”?学生会发现在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两条线有一个交点,就可以确定任何一点的位置,引出经纬网与经纬线的概念、经纬度的划分

[问题解决]遇难的船只只要报告他所处的经纬度,别人就可以知道船只在茫茫大海上的位置,进而得到救援。

[巩固练习]学生在图上找北京(1160E、40 N)、伦敦(00、51 N)、纽约(41 N、740W)及课本“想一想”内容

[板书设计]

四、经度和纬度

经度

纬度

度数起点线

度数划分

代号

半球划分

五、经纬网

[设计思路]

由于教材内容较为抽象,涉及高中立体几何的知识,学生难于理解;同时注意学生年龄特征,所以应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动手、动脑、充分观察基础上得出结论,结合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等。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了两种教学方法。

第一种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因为本节课的内容有许多使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所以主要以观察、在球面上记忆为主。教师为利于学生观察,提供挂图、地球仪,协助学生进行球面到立体之间的转化和建立联系。在学生仔细观察讨论经纬度的划分后,自己归纳概括出知识网络,呈现给大家,给学生以展示的同时培养小组合作能力、语言或文字或图像的表达能力。及时的采用比赛的方法巩固提高,利于对基本知识的掌握。

第二种方法采用多媒体技术,将难于理解的内容做成动画演示,教师应及时提问总结,和及时的练习巩固

经纬网的教学应侧重于应用。采用问题解决法使学生明确经纬网的作用、用法,将理论应用与实践。多做练习十分有利。

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1

活动: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制作简易地球仪。

材料: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

步骤:

(1)在乒乓球的中部用红笔画上一个圆圈,作为赤道;在赤道两侧各钻一个小孔,使小孔到赤道上各点的距离相等。

(2)把铁丝弯成下图所示的形状,注意倾斜的铁丝要与垂线成23.5 角,同时所弯的半圆要比乒乓球略大一些。

(3)把乒乓球用倾斜的铁丝穿起来。

(4)在下图中箭头①所指的倾斜铁丝两头,用胶布裹几圈,这样可把乒乓球固定在倾斜铁丝的中间,同时又可以自由转动。

(5)在上图中②的部位,包上一些橡皮泥,使做好的小地球仪不会翻倒。

探究活动2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关于地球的形状,可以让学生列举地球是球形的证据。如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再如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根据月食照片可以推测地球的形状等等。并可使学生谈一谈从人们认识地球的形状的过程中感悟到了什么?课堂上的讨论可以活跃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得知识的理解更透彻。

探究活动3

针对第一章中关于“地球和宇宙的关系”部分内容,可以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去天文馆参观,了解宇宙、星系、地球的相关天文知识,开阔眼界。参观过程中可以进行讲解,或者请天文馆的讲解员带领学生进行参观。参观完毕后要写观后感,并举行观后感的评比活动。该活动即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地球地球仪的教学方案


“”(第二课时)“经线、纬线”课堂教学构思(2003-12-3016:21:34)一、教学思路初一学生对地球知识感性和理性认识都很少。本节课内容抽象,同时又是学好地理的基础,故可以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技能。本节课采用分组观察、比较、讨论、动手制作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观察、探究发现、讨论交流、合作互助中学习。1.新课引入:讲故事“救援海上遇难的船”提问:救援船是怎样准确而迅速找到遇难船的?2.新课学习:①分8个小组,每组4~8人,每小组2~4个地球仪,发一张教师提前打印好的空表格。地球纬线经线形状特征长度情况指示方向零度线的确定度数范围度数变化规律相同度数的区分半球分界线②各小组讨论,可分工纪录各部分内容。教师指导,帮助解答学生的问题。③根据讨论情况约15~20分钟后,各小组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结果。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表格中的一项内容。教师订正表格内容,各小组将提交表格贴在黑板前。④教师再指导同学们认识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线和纬线特征及低纬、中纬、高纬三个区域的划分,认识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⑤每个组发一颗标有南、北极的乒乓球,要求标出0°经线、180°经线、西经20°经线、东经160°经线;赤道、南北纬30°和南北纬60°的纬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⑥完成后,各组派一位代表上讲台,互评各组填表情况和手工制作成果。评出优秀作业在全班展示。3.课堂小结:根据各小组的学习效果(表格完成的速度与质量)及学习态度(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热情),对每个小组都给予一定的鼓励型评价。比如:某小组互帮互助的学习精神,或团结合作、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等都值得表扬。二、构思意图小组协作学习的形式既利于学生自觉、主动地交流合作、互帮互助,又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这张讨论图表中的问题,经过学生在民主、活跃、热烈的气氛中自己观察、交流,集思广益,发表自己的意见,参加讨论的成员不必考虑自己说的是否正确,同时在讨论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集体的手工制作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实践。整个新课学习过程符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然后指导实践的认知规律。教师在讨论中可以随时参与、指导任一小组,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探讨。新课程不仅仅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更关注学习的过程、方法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发展。本节课最后采用鼓励性评价小结,以培养保护学生创新思维。本节课使学生获得了通过自己探索得来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及合作参与意识、自尊和自信,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在活动中渗透教学主题,在参与中领会教学内容的新课程改革思想。

大班主题我是地球清洁工教案模板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对各种动物的特征基本熟悉,通过故事的方式,让幼儿初步了解动物对环境的作用,设计此活动旨在引导幼儿通过动物来保护环境,从而让孩子们懂得保护我们的地球妈妈。

活动目标

1、 了解动物在大自然中的清洁作用,知道动物可以保护环境,有保护动物的意识。

2、 初步了解地球上存在的环保问题,懂得要爱护环境,并能尝试解决环保问题的方法。

3、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了解动物在大自然中的清洁作用,并有保护小动物的意识。

2、 让幼儿了解我们的地球妈妈到底存在哪些环保问题。

活动准备

难过的地球妈妈一个,动物图片各一张,不同程度被污染的环境图片各几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不开心的地球妈妈,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并请幼儿仔细观察地球妈妈的表情。

二、主动探索,积极讨论

1、 地球妈妈怎么了?为什么难过?

2、 出示被污染的环境图片,请幼儿充分发挥想象谁来帮助清理这些脏东西呢?

三、观看多媒体资料,交流讨论,发展语言

1、 地球妈妈今天想招聘一些动物清洁工,看看都有谁来报名了?[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出示海鸥、鲫鱼、乌鸦、蚯蚓等的图片﹚

2、 分享交流,这些动物合适做清洁工吗?

3、 听故事,一起验证结果﹙听这些动物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并了解他们是怎样清洁地球的?﹚

4、 教师小结:

四、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思维能力

生活中还有谁也会保护我们的环境呢?﹙环保工人,花草树木﹚

五、情景转化,启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1、 请幼儿自由回答:地球上有那么多动植物清洁地球妈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妈妈呢?

2、 启发幼儿像动物们一样,做回清洁工,清理幼儿园每个角落的垃圾。

教学反思

1、 本次活动中,先出示难过的地球妈妈,让幼儿猜测并给幼儿一个自由讲述的机会,为后面活动做了铺垫。

2、 孩子们喜欢这个故事,并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讲述自己的见解,理解了故事的内容。

3、 幼儿对动物清洁地球知识掌握很少,老师讲述太多。

4、 在以后开展此类活动时,提前请家长协助和孩子一起收集这方面知识。

地球地球仪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颗普通的行星,是人类之家。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及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知道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方法,记住东西两半球和南北两半球的划分方法。

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本初子午线;了解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位置。

情感目标:

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教材分析是:通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人的认识水平是可以不断提高的”。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但是由于其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相差甚小,所以把它看成是一个正圆球体,这样可以为人们研究地球提供方便。

关于“地球仪”的教材分析是:地球虽然只是宇宙中一颗小小的行星,但对于人类来说体积还是太大了。为了更好的研究它,建立空间概念,人们仿照地球按比例缩小制成了地球仪。地球仪上的经纬线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经纬线在实际的地球上是看不见的,经纬度的划分也是人为规定的。地球在不停的绕假想的轴---地轴转动,地轴目前指向北极星,它与球面的两个交点分别是南极点和北极点。为了让学生明确,可以使用地球仪模型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关于“经线和纬线”的教材分析是: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假想的。课本上提出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观察、总结经纬线的特征。

[教学方法建议]

关于“地球的形状”教学建议:在课前教师要准备地球仪,每人一个(或2---4人一个)。建议采用观察法和讲述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观看图片或动画,补充一些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资料,使学生受到有关科学史的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想象并提出证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了加深对地球准确形状的正确认识,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图,按照所给数据计算得出二者相差21km,再引导学生思考21km与地球平均半径的比值,使学生认识到地球的形状接近于正球体。利用学过的公式,计算赤道周长,使学生知道赤道是地球上最大的圆,为纬度、南北半球的划分埋下伏笔。

关于“地球仪”的教学建议是:建议用观察法、讨论法和演示法。为了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观察作业,注意作业内容要明确、清楚,如地球仪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地球仪如何摆放?地球仪的“身子”形状如何?地球仪是否转动?如何转动?学生在观察和小范围的讨论后,教师通过提示、追问等将学生的思路明确,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回答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切忌教师自己讲述或将答案直接写成板书灌给学生。地球仪是按地球形状缩小而成的(实际是一个特殊的立体地图),通过计算使学生明确地球仪比地球缩小的倍数很大,所以地球仪都做成正球体,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为以后讲经线和纬线、经度的划分打基础。为了使学生明确地轴的作用,可以先提出问题“球是如何转动的?”让学生用篮球演示球在地上乱转的情况,再让学生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绕地轴斜着身子转动的情形,通过演示试验使学生明确地轴在地球自转中的重要性。在提出问题“地球斜着身子转动,地轴指向哪里?”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配合动画演示,使学生明确地轴、两极的位置,形成空间概念

关于“经纬线”的教学建议:利用讲述法、小组讨论法和问题解决式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仪上纵横交错的线叫经纬线,它们是认识地球上任一地点的方式,经线和纬线垂直相交成网状就是经纬网。对于经线、纬线知识,重点在于了解经纬线的特征及其不同之处,教师可以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4—6人一组,分析经线和纬线的特征,15---20分钟之后进行小组汇报讲解。小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同学观察经线和纬线,对照课本介绍,汇报时自己小组制定介绍经线与纬线的方法。学生充分活动、观察、介绍之后,教师对各组同学的表现给与肯定和补充,并引导学生评价各组讲解方法的优劣,介绍对比法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它可以明确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异性,最后引导归纳、对比总结、列出表格。归纳时重点强调:纬线是不等长的圆,经线是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圆圈。它们是经纬度划分和半球划分的基础。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经纬线的概念,可以配合动画演示,使学生有明确的空间认识,对于不同的学生可以分层次教学。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

难点: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教学手段:地球仪模型,经线和纬线、地球大小和形状、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等动画媒体、世界两半球挂图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都知道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有多大?可能没有几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一节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方案一)

[教师引导]阅读课本“读一读”,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阶段,并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地球的形状。(学生看书、思考、回答)

[教师讲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不断深入。通过地球卫星的精确计算,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请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图,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差值、赤道长度(学生计算、回答)

[承转]地球很大,怎样才能更好的研究它?人们制作了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为什么做成正圆呢?(学生回答)

[板书]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提问]地球仪由哪几部分组成?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地球仪如何转动的?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回答)

[演示讲解]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球、地轴组成的;地球仪上有各种符号、文字、颜色用来表示陆地、河湖、海洋、山脉、城市等。还有经线、纬线、南北极;地球仪是绕地轴转动的,它指向北极星附近,是一个假想的轴,与球面的交点为北极点和南极点

[承转]想一想为什么要在地球仪上画许多的线呢?(学生回答)是为了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和方向。所以下面我们重点研究这些线------经线和纬线。同学4人一组,观察地球仪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样的线是经线?什么样的线是纬线?

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整圆?

所有的经线和所有的纬线是否相等?

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

在地球仪上你能画出几条经线和纬线?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总结,带领学生填表对比二者的区别,加深印象)

[板书]三、经线和纬线

经线

纬线

概念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地球仪上顺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圆弧状况

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圆圈。

圆,每条纬线可以自成一圈

长度

每一条经线长度相等

赤道最长,向两侧递减,到极点为零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数量

无数条

[巩固练习]

(方案二)

[教师演示]动画演示“从天圆地方→麦哲伦航海认识的形状→精确测量的地球形状”,提示学生思考: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可以分成哪几个阶段。能否用示意图表示出来(学生思考)

[提问]地球真正的形状如何描述?(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板书]一、地球的形状

[教师板图]我画出我想象的示意图,同学们看看如何。你们可以找自己的观察、想象画图(学生笔记本上画图,鼓励不同,如果有教师要展示并予以鼓励)

[讲解]地球的正确形状是“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取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km

[应用强化]你能否举出几个例子说明地球是球形的(学生讨论回答)

[承转]地球对于我们来说实在太大了,要研究地球上有什么,不可能一一去看看,怎么办?就需要建立地球的模型即地球仪。每个同学有一个地球仪,观察它的转动情况、形状、球面上有些什么?(学生观察、回答)

[板书]二、地球仪

[学生演示动画]篮球不绕轴转动,就会在地上乱滚,而地球仪是绕地轴运动的,始终自西向东绕地轴转动

[教师引导归纳]地球是自西向东绕地轴运动的,在转动过程中始终斜着身子绕地轴转动。地轴与地球有两个交点即南极和北极。在摆放地球仪时,将地轴指向北极星方向,大家摆一摆,互相评判一下(注意教室的方向)

(学生观看:地轴、两极的空间位置)

[讲解]地球仪是按地球形状缩小而成的(实际是一个特殊的立体地图),因为它比地球缩小很多倍,所以地球仪都做成正球体

[提问]地球仪上有什么地理事物?(学生回答)

[教师指导]在地球仪上有纵横交错的网---经纬网,通过它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当然在真正的地球上没有,它是人为画出来的。下面我们学习经线和纬线的知识。

[板书]三、经线和纬线

[提问]请同学们分组,先看书,观察地球仪,然后讨论完成表格内容(学生看书、填表,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

经线

纬线

概念

圆弧状况

长度

指示方向

[教师演示动画、讲解]经纬线在形状、长度和指示方向上都是不同的,比较二者的不同利于我们更加明确它们的特征。这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比较法。

[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三、经线和纬线

经线

纬线

概念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地球仪上顺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圆弧状况

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圆圈。

圆,每条纬线可以自成一圈

长度

每一条经线长度相等

赤道最长,向两侧递减,到极点为零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第12页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69155.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