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执教董建华
一、学习目标
1、抓人物言行揣摩、体会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意。
2、感情朗读,读中悟情,唤起学生对刘备诚心诚意的共鸣。
3、通过一定的拓展,感悟尊重人才的重要性。
二、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回顾引入。
1、上节课,我们跟随刘备两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你了解到了什么?
2、是啊,尽管刘备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让我们随着刘备一起三顾茅庐。
二、自主研读,感悟品质
1、自读课文3-6小节,读读划划,想想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随机交流,朗读感悟
重点句1: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
预设感悟点:感悟刘备的(诚心、敬重仰慕)
1、抓“大声斥责”、“如此无礼”等感受
2、感情朗读刘备、张飞对话。
重点句2: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预设感悟点:抓住“轻轻走”“恭恭敬敬等”等感受刘备的(谦恭诚心)
1、紧扣“等”的恭敬感受
2、感情朗读,随机点拨
重点句3: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预设感悟点:抓“下马步行“感受刘备的(礼节诚心)
1、抓“下马步行”等感受。
2、感情朗读,随机点拨。
重点句4: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见。”
预设感悟点:抓“赶紧下拜”,“谒见”等词感受他(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1、抓“赶紧”“谒见”感受。
2、感情朗读,随机点拨
3、刘备的这份急于求贤的精神真让人感动!
三、观看录像,交流感受。
四、拓展结课,深化主题。
1、总结:学了整篇课文,想一想是什么打动了诸葛亮,使他最终答应出山辅佐刘备?
2.、师小结
3、拓展:课外收集、阅读有关三国中尊重人才的故事。
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搜索!
一,教材内容
《小露珠》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写的是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越来越越来越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小动物都喜欢小露珠,感受大自然的和谐,融洽和美丽.
三,教学过程
(一)吟诗揭题
1,前段时间,我们曾经背过一首古诗《暮江吟》,谁能背给大家听.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图,特别是露似珍珠月似弓令我记忆颇深,你们知道这句诗中写到了什么吗(板书:露珠)教学生字:露,雨字头,跟水有关联.齐读露珠.
3,说说你对露珠的认识.
4,现在老师在露珠前面加上了一个小字,你能感受到什么再次齐读课题.(要求美美地读)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思考: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2,检查生字新词
zhēnzhíjùnqiàolín
珍珠植物俊俏夜幕降临
gǎngǔxílì
感到一股袭来黄豆粒
zòulùwayíng
吹奏露珠早哇笑盈盈
gǎnlǎbāzuànzhēng
草秆喇叭钻石水蒸气
①检查读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强调:钻是多音字,有两种读音,分别读什么,组个词.
②理解词语,谈谈你理解的或者你还没有弄明白的.
重点理解:俊,除了可以组词俊俏外,还可以组什么词(英俊)
对了,俊俏一般指女孩,而英俊一般指男孩,你们看,中国的语言文字多么有意思.可千万不要用错,否则就出笑话了
笑盈盈(做个微笑的动作表示)
3,课文主要说了哪些内容
(三)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重点指导朗读小露珠爬呀,滚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到黎明的时候,已经有黄豆粒那么大了.(课件出示动画)
表扬:你的声音越来越响亮,感情也越来越强烈,真好!
你们能用越来越越来越造句吗
(四)精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请同学们快速地读一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它们结构很像,就是换了几个词)
(板书: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
2,(出示课件)理解闪亮透明圆润,提示动作蹦爬落.
3,拓展练习:用句式【早哇,像__那么__的小露珠.__的__对小露珠说.】说一句话,并且写在书上.
4,指导朗读:在读这一段文字时,要注意哪些地方.
5,四人小组表演读(佩带头饰)角色分工:旁白,青蛙,蟋蟀,蝴蝶.
师生配合:老师读旁白,同学们每人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读.
6,现在我们每人就是一种小动物,老师就是一颗小露珠,你们该怎么向我问好呢
老师走到学生中间,先主动问好,例勤劳的小青蛙,你早哇!学生接着对话交流.
7,由此可见,小动物们的确是非常喜欢小露珠的,那么,其他植物会喜欢小露珠吗我们下节课学习.
(五)指导写字
1,我们在写这些生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2,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教学难点:
准确的画出垂线。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
(1)你还记得什么叫垂直吗?
(2)生活中哪里有互相垂直的现象?
2、提出学习目标:
(1)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画垂线。
(2)什么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2(教师相机的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学生汇报画法:
三角板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通常可以用三角尺来画垂线。
①先画一条直线。
②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直角顶点是垂足)。
师强调: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这点上。
(2)、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学生汇报画法:
①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②然后沿着已知直线移动三角板,用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紧靠已知点;
③最后沿着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师强调:
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画线。当要求直线通过其一点时,要考虑到笔画的粗细度,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之间可稍留一些空隙。最后让我们标注上垂直符号。
(3)、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
①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可以画出很多条线段。
②这些线段中,哪条最短?(垂直线段的长度最短)
你是怎么知道的?(可以目测,也可以用尺测量)
这条垂直的线段有几条?(只有1条)
说明它很特殊,于是它也有个专用的名字,看书66页最后一段,全班齐读。
三、激发知识冲突
边展示边引发知识的冲突,让学生更深层次的进行思考:
1、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2、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习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确困难说给大家听吗?那你对同学的展示会有什么时候想法与建议吗?
四、拓展知识外延
1、基本练习。
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1)画一画
2、小组探究,实际应用:
(1)完成练习十一第5题
测定跳远成绩时,怎样测量比较准确?为什么?
(2)完成练习十一第6题
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使学生正确理解认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意义及其关系。掌握2、3、5倍数的特征。培养学生抽象的观察认识能力。
教学重点: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2、3、5倍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㈠让学生回顾一下,奇数与倍数的定义。什么样的数是奇数,什么样的数是偶数。
奇数:个位数位上是1、3、5、7、9的数。
偶数:个位数位上是2、4、6、8的数
㈡区别因数与倍数,
①什么样的数是因数
一整数能被另一整数整除,后者是前者的因数。
例如:15÷3=515÷5=3那么3、5是15的因数。
②什么样的数是偶数
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例如:15可以能被3与5整除,所以15是3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所得的商。a÷b=c就是a是b的c倍。c就是倍数。
练习:说一下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12÷2=618÷3=615÷3=515÷5=3
㈡根据课本102页图
找出2、3、5倍数的特征,并说一下它们都有什么样的特点。自己总结一下。
①2的倍数全是偶数,并且数位上的数字是0、2、4、6、8的数
②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③5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是0与5的数。
㈢课本102页,自主练习1
1、找出2的倍数与5的倍数。并表明哪些数既能够被2整除,也可以被5整除。
2、找出哪些数是偶数,哪些数是奇数。
3、第四题哪些数是3的倍数?把他们圈起来。
4、在1--20自然数当中,找出偶数,3的倍数,5的倍数。
㈣总结:在自然数当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认识了自然数,初步认识了因数与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认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了解2、3、5倍数的特征。课堂总体来说不怎么满意,由于笔误出现几处错误,导致本节课不怎么完美。
学生对本节课的认识掌握知识令我比较满意,书本练习题所列题型全部理解,明确。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7620.html
上一篇:爱我中华教案 优秀教案推荐
下一篇:听蒋丹芳老师执教顾茅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