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读懂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中国航天人所体现的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习在事实的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学生交流有关资料,引出课题
神七飞天时,我们都很关注,请了解的同学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在此之前的神州六号,你们又有多少了解?今天我们学习,板书课题:千年梦圆在今朝。
二、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1、学生自读课文,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学生汇报自读收获:
3、梳理课文结构,理清课文条理:
三、重点研读,学习课文表达方法
1、抓住课题的梦和圆进行解读。带着问题在文中快速找答案,小组讨论。
1、研读第七自然段,解决一个问题:现代科技成就的取得除了个人努力之外,还需要什么?
两个数字:一百一十多、三千多。
(一百一十多是研制、建设、发射单位,三千多是协作单位。说明载人飞船成功飞天靠的是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
一组排比句: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
(先引导理解积劳成疾风华正茂华发早生猝然长逝四个词语,再体会这一句所表达的意思。每个人都是集体中的一员,每个人都将自己的精力和智慧贡献给了集体,飞天成功既是千万人的个人努力,更是合作的结果,是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2、研读第四第六两个自然段,解决一个问题: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变为现实的?我们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抓两个过渡段带动全文,认识中华民族的航天历程,从中感悟到:要有远大理想,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不怕失败,不怕付出惨痛代价,永不放弃,坚定而执着地追求,积极与他人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3)现在,你们想对谁说些什么吗?
四、加强朗读,回归整体,感悟千年梦圆在今朝
1、学生自愿起立读课文,可以读全篇,也可以读感兴趣的几段。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民族自豪感。
2、感悟课题:
梦──飞离地球,遨游太空。
圆──神州五号、神州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并返回。
千年──古代产生梦想、明代万户飞行、人造卫星上天、神州飞船飞天,历时数千年。
3、播放美国及前苏联载人飞船文字及图片资料,我国神州五号、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及返回的部分录像资料。
五、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1、学生齐读蔡桂林的《炎黄飞天梦》。
2、全班同学交流学习收获,可从文章内容和表达方法等方面谈。
六、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册。
2、准备听写。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4)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2、过程与方法
(1)在充分交流各自的识字方法,并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给学生多提供一些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或句子,以达到巩固的目的。
(2)读课文时引导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既表达出作者所要表现的情绪,也表达出自己从文本中体验到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难点与关键
1、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极其好处。
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赵州桥》第三自然段有一句过渡句: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高度概括的语言不足以让学生真正感悟到它的这两大特点。一位教师在教授《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处理成千上万一词给我很多启发,于是有了以下片段:
师:通过刚才对第二自然段的交流,大家的感受一定很深,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吗?
生:创新;节约;独特;坚固
师:是啊,如果说十岁是可爱的孩子,20岁是年轻的小伙,40岁是不惑的中年人,80岁是白发苍苍的老人,那么1400岁的赵州桥在你看来是什么?
生:一位记不清年龄的老人;一位吃了长生不老药的老神仙
师:想象一下,就是这位老人,1400年的岁月里曾经经历过什么?发生过什么变化?
生1:成千上万的人曾经在他背上来了又去,可是它还是那么坚强,只是稍微显得陈旧了些。
生2:一次次的洪水曾经从它的身上流过,人们都为它担惊受怕,但是它还是稳稳地站在那里,因为它有四个小桥洞为它减轻洪水带来的冲击力。
生3:一辆辆车从它身上踏过,可是赵州桥仍然屹立不倒。
师:是啊,那再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个词──坚固,相信你们一定体会得更加深刻。(生读)
赵州桥不仅很坚固,它的栏板上还有许多精美的图案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播放配有音乐的具体描写图案的几句话),仔细地感受与想象。
师:你的眼前似乎出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两条龙缠绕在一起,一边还在吐水花呢!
师:想象真丰富,什么叫缠绕,你能做给同学们看吗?
生2:我仿佛看到了两条龙在飞,前爪还相互抵着,回首遥望。
师:你说得那么形象,能用你的肢体语言让大家明白抵着和回首遥望吗?(生做动作)
师:你们对于龙的动作、形象体会得那么好,读一读,你一定会对语言也有所感悟。(生读)
反思:
感悟,在想象中激活。正如罗丹所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言文字本身常常是简单的,教师拥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挖掘语言文字背后东西,想办法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化干瘪枯燥的语言符号为鲜活的可以感知的形象。学生真正开始用心想象时,他们独特的感悟才能被激活。《赵州桥》在教材里是一座文字的桥,只有当这座文字的桥化为学生可以凝神注视的桥时,感悟才是真实存在于学生的心灵深处的。在教学中,我抓住坚固和美观两大词让学生感悟,让学生换个角度将这座桥想象成一个人、一个老人、一个忘记了年龄的老人,学生的想象被激活了,他们自己在感动、在自豪。至于桥的美观显然在文字上就比坚固来得生动些,教学中我创设了一种氛围,让学生闭目想象。学生的想象力被充分调动,使文本本身更具有张力。
教学过程:
师:猜谜语:鼓眼睛,宽嘴巴,尾巴要比身子长,吐个泡泡送大家
生:小鱼
生:金鱼
师:一个小姑娘,立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
生:荷花
师:没有完全开放的荷花,我们叫它?
生:花苞。
师:你见过吗在哪见过
生:在池塘里。
师:有没有见过其它的花苞?
师:含苞欲放的叫花苞。
师:给金鱼和荷花找个家,在哪里呢
生:在池塘里
生:在小河里
生:小溪里
师:我们来看一下,出示小黑板:小金鱼在清澈的池塘里干什么?
生:吐泡泡,
师:好像在?
生:比谁吐的泡泡多,
生:好像在对话。
师:在与谁对话?
生:荷花
师:会说些什么?
生:说笑话。
生:荷花姐姐,你的花瓣可真美丽。
生:还会跟荷叶说,你身上是绿色的,很漂亮。
师:碧绿碧绿的,真漂亮,你身上的颜色也很美呀。
师:小金鱼的心情?
生:很开心。
师:是呀,可以吐泡泡,可以谈话,多开心呀。有人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请把书翻到83页。自己来读读,看谁读得好。
生自由朗读。
师:请小朋友来读一读。
生读。
生:不是开嘴笑,是咧嘴笑。
生再读,读正确了。
师:什么叫咧嘴笑?
生:就是笑得很开心。
又请一个学生读。
师:我们已看过这幅图了,小金鱼与荷花苞很开心,能读出这种开心的心情吗?
生读,读得很有感情。掌声鼓励。
师:现在我们一起笑眯眯地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请小朋友自己笑眯眯地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小朋友听。
生同桌互读。
师:觉得自己读得好的、有进步的在儿歌旁边画个小笑脸来鼓励一下自己。
生自己画。
师:刚才我们在儿歌里看到这两个字:苞、泡(板书),你认识它吗?谁来读?
生读。师板书拼音。
师:仔细看看这两个字,发现了什么?
生:都有一个包。
师:你真了不起,你已认识了包字。
生:书包的包。
师:怎样来记?什么结构什么偏旁?
生:包是半包围结构,包字头。
唱读记忆。
师:组几个词吗?
生:书包
生:包公
生:皮包
生:面包
生:包子
生:包青天
师:小朋友给包找了许多好朋友,在苞、泡里都有包,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是上下结构一个是左右结构
师:看看读音呢?
生:字音相似的。
师:我们已学过类似的字,利用包的字音来记住读音,利用偏旁来记住字形来学习。
师揭题,板书课题。
生利用这个规律自己来认读生字,记住字形。
生:每个生字都有一个包,
师: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了这一课的生字。
生:我记住了泡,书包的包加上三点水。
师:水泡的泡为什么是三点水?
生:与水有关;
师:花苞的苞为什么是草字头?
生:与花有关
师:与植物有关。
生:我记住了饱,
师:食字旁与什么有关,与吃的食物有关。
师:饱是什么意思。
生:吃饱了。
师:师拿出一些豆荚,请小朋友来找出饱满的豆荚。
生上去找,说:这是饱满的豆荚。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83
《蘑菇该奖给谁》教学片段
师:小白兔是怎样回答兔妈妈的问题的?
生:小白兔说:“我今天参加跑步比赛,落在后面了。”
生:小白兔难为情地说:“我今天参加跑步比赛,落在后面了。”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难为情”吗?
生:难为情就是很生气!(边说边把手叉腰,小脸昂得高高得,嘴巴也翘了起来,一副非常生气得样子。)
师:“难为情”就是很生气吗?
生:不是的。“难为情”就是有点不好意思。
师:对了,“难为情”啊,就是指不好意思。请你来读读小白兔说的话好吗?
生:我今天参加跑步比赛,落在后面了。
师:还有哪位小朋友愿意学小白兔难为情的样子来读读这句话?请你来读。
生:很不好意思的,头低得很低,小脸通红,终究还是没有勇气站起来读。
师:怎么啦,难为情啦?没有关系,其他小朋友愿意来读读吗?
生:我今天参加跑步比赛,落在后面了。(边读边学刚才的那位同学,把头低下了,声音也很轻。)
师:看呀,这只小白兔难为情了,头都抬不起来了。
生:我今天参加跑步比赛,落在后面了。(他轻轻地读着,小嘴都翘了起来。)
师:你们看,这只小白兔是真难为情了,不光讲话的声音很轻,连小嘴都翘了起来。
(反思)
其实,在设计这个教学环节的时候,我安排好了要让学生通过回忆自己什么时候会难为情来理解书中的小白兔难为情地心情,只可惜,一开始讲到“难为情”这个词语时,学生的理解就有了偏差,认为难为情就是很生气,虽然之后有位同学说出了难为情就是不好意思,可是大家还是没有对这个词语理解透彻,应而,读书的语气也不到位。之后再请的这位同学可能是不知道改怎样读好,所以当我点到他名字后,他的确是很不好意思,而全班的同学都看见了,这不就是难为情的一个最好的见证?我马上抓住了这个教学时机,紧跟着来一句:“怎么啦,难为情啦?”再请的几个同学起来读,一个比一个读得好,一个比一个体会得深刻,相信他们此时心里一定在想:原来难为情就是这样的啊,不是很生气,那我应该这样读……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中,朗读就是课堂中的重点难点,如何让学生们读得好,读出感情来,读出韵味来是每个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低年级的小朋友毕竟还是小,要让他们说出这句话为什么要这样读,可能他们根本就讲不出来,我们老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生活经验,抓住课文中的几个重点的词句加以引导,相信学生们的朗读水平定会有所提高。
江苏仪征市大巷中心小学论坛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8317.html
上一篇:四边形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