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江总书记来我家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默读课文,领悟运用动作、神情和对话描写人物的方法。
3.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了解江总书记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工作作风,增强热爱领袖的情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991年,我国南方几个省发生了大洪水,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在这个紧急关头,江总书记来到了灾民中间,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3课《江总书记来我家》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和工具书,基本读通课文
2.完成课前预习题
3.检查预习情况
(1)分别指定学生分自然段轮流读课文。
(2)师生共同正音
(3)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答。
(三)细读课文
1.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把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已经画了的学生就认真读一读这些语句,要让别人从你的朗读中能听出你的确是受到了感动,最好能让别人听了也像你一样受感动。
2.学生自由发言,讨论交流
(1)先读一读画好的句子或段落,再谈谈为什么你最受感动,最好在谈完后,还能再声情并茂地朗读一下你最受感动的语句。
(2)学生互相评议或发表不同的看法,或认为自己读得更好,可以来示范朗读,或指出他人的优缺点
(四)深化中心
1.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讨论对这个自然段的理解。
想像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再联系全文,说说自己的体会
学生分组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再读一读全文,自由讨论。
3.引导学生联系各自查找的资料,说说江总书记那留在灾区人民心里的一行行深情的脚印出现在哪些年份的哪些灾区,还有哪些中央领导人在什么时间到过哪些灾区去慰问、寻访、视察?
(五)布置作业
1.多音字组词
2.结合课文解释词语
异口同声:
便咽:
(六)板书设计
23江总书记来我家
动件:握住拉着点头环视摸了摸
神态:急切凝重焦灼不安
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在结合上一篇课文学习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运用所学过的读书方法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老师适时适当进行点拨,帮助学生领悟作者是如何运用动作、神情和对话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语文教学设计--江总书记来我家*
教学目的:
1、认识4个生字。
2、默读课文,领悟运用动作、神情和对话描写人物的方法。
3、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了解江总书记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工作作风,增强热爱领袖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默读课文,领悟运用动作、神情和对话描写人物的方法。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了解江总书记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工作作风,增强热爱领袖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每年都会有很多地区遭受不同程度的灾害,1991年,我国南方就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受灾面积3.96亿亩,死亡5113人,倒塌房屋498万间。直接经济损失800多亿元,间接经济损失不计其数。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敬爱的江总书记来到了我家。
二、学习新课
1、板书课题:江总书记来我家
2、学习生字词
喜讯:好消息。
焦灼不安:非常着急。
措施:办法。
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
三、学生自读自悟课文
1、思考:在灾区人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江总书记冒着瓢泼大雨来到灾区,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在文中划出。重点理解你所划出的句子,想想你有哪些感受。
2、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3、全班讨论:谈谈你对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理解和感想,可结合你所了解到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心群众疾苦的事例。
4、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一行深深的脚印留在灾区人民的心里提问:请联系全文理解脚印代表什么?
四、归纳总结
本课书以我的亲身感受写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心人民群众疾苦,体恤人民群众,使我们感到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无比温暖。
《索溪峪的野》语文教学反思
我很喜欢这篇文章,因为我就是在这样的大山里长大的!喜欢它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这篇文章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对于指导孩子写作是一篇很好的范文!
这篇文章以总-分-总的构段方式,有序地描写出了山野、水野、动物野、人野。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但是我却花了讲读课文的课时来教。在第一课时里,我主要安排了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和结构,自学生字新词和学文第二自然段三个内容,而其中重点是品读山野这一部分,感受山惊险、磅礴、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学习作者展开丰富联想生动优美的语言描写。
在重点段的教学设计上,我以哪个方面的美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中心问题提出,让学生自读自悟。在学生感悟惊险的美、磅礴的美两个方面,我处理的方式是一样的,以学生自主品悟为主,而老师只是在其中起个牵针引线的作用,煽动学生为惊险的美而感慨动魄、为磅礴的美而浩气长抒,同时能根据一线天、百丈峡、十里画廊、西海峰林等字面来想象画面理解词语。在教学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一方面,我则没有像前面那样放手让学生交流感悟,而是又将学生的思维牵引到我的两个层面的阅读上来,一是通过理解随心所欲的含义,让学生探究这索溪峪的山怎样随心而长,各长成了哪几种样子,让学生读一读、数一数,结果是有往高处长的,有横着长的,有斜着长的,有三五成群长的,有两两相对长的,有独自一个长的,作者描写出的就有六种,而后面的省略号更是告诉我们,这山的形态是各式各样,变化多端。第二个层面的阅读则是让学生品读作者通过丰富的联想,优美的语言文字把我们带进无限遐想之中,它们有的敢与白云嬉戏,有的将绿水作镜打扮自己,有的相依相偎,有的如亭亭玉女。仿佛这些不再是毫无生气的静物,而是充满生机、有情有意的生灵。配以优美的音乐朗读,当学生陶醉于这山的各种美中时,我马上将学生的思绪拉出来,用一问激出关键:欣赏了索溪峪惊险的美、磅礴的美、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那你明白了吗,这山野究竟野在哪?这野字是什么意思?学生立刻会意到:野就是天然的美,野性的美,不经过人工雕琢的惊险的美、磅礴的美、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欣赏完全文,我们不得不感叹于大自然的神奇,不得不感受到张家界作为世界文明的旅游胜地所独有的魅力!课后,我又引导孩子一起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描写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从上交的习作可以看出,孩子们掌握得很好!记得当天,我就迫不及待跟他们分享了班级的佳作!孩子们对写作也充满了享受!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阳朝小学刘菊红
这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课文,由于本课出现了较多的成语和生词,我用了两课时完成,目的就是要更好使学生掌握知识点。
1、学生初读课文,放声读文。把生字、难词读准、读熟。
1〉如千峰万仞、绵亘蜿蜒、窈窕淑女、返璞归真、随心所欲、年过花甲、望而生畏、撅着、堵着
个别读、齐读、指名读。(三种不同读法就是扫清文字障碍,使学生能读准、读通课文。)
2〉认读后,请学生利用上一、二个词语说话(拓展知识的深度)
有的学生说:亭亭玉立的荷花如一位窈窕淑女。我随机就问其他同学: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我理解为比喻)(领导对此产生质疑认为是比拟)。有的学生说:我在课堂上随心所欲,老师批评了我,我撅着嘴、赌着气回到座位上了。(针对该生说的句子,问学生该句子好在哪里?学生很快说出几个动词的妙用。)
(把词语运用到自己的话中,学生不仅能理解了词,还积累了词,学会运用了词。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把词语融合生活中、语言环境中能更好体现词的作用。)
二、理清脉络
我们一起跟随作者看看她是怎样用这些词来描写大自然风景的。学生读文,带着发现的眼睛观察文章的结构,学生发现除第1自然段外,其他四段的第一句都是中心句。接着让学生分段读2、3、4、5自然段,概括段意,明确总--分结构。回到第一自然段,齐读。(一句话为段落)有什么作用呢?学生能准确答出:点明主题,统领全文,本文结构是总--分,并相机进行作文指导。
(结合具体的篇章进行作文指导,使学生能体会、学会用法,在模仿、借鉴的基础上达到灵活运用。)
三、质疑,还有3分钟要下课。
我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学生有的问的用法,问到攀缘一词的意思这个词我理解为攀登,可有的学生指出攀谈的意思。个别学生找到工具书明白了攀有两个字意,有向上登。也有谈话之意,结合语境也不好明确,课下查了工具书攀缘是拽着东西往上登,还有一个意思是下级向上级奉承之意所以,选择第一意义。(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这个质疑使知识有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更让学生成为主动者、参与者。)
第二节课反思
1、让学生汇报文章哪些体会索溪峪的‘野’。
2、汇报、交流更能让学生在诵读、理解、感受中积累、背诵。表现山野时,段中有3个层次,结构明朗,词语优美。在理解的基础上就让学生试着背诵。在讲水野时,让学生结合汽车吼叫着,车身摇晃着,卵石挤碰着(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和想象补充当时情景,感受野。)在动物野时也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语言思维训练。在人野时,结尾满山的嘻嘻哈哈,满溪的亲亲热热接着让学生总结满索溪峪是是什么?(学生很快说出来)(本文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想象和联想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使文章充满了活力。为了更好理解写作特色,让学生也和作者走到一起展开想象,个性的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8423.html
上一篇:经典初中教案三角形的内角
下一篇:运动快慢的描述 精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