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高中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 精选版

当我们提起高中的教学工作,接触最多的就是教案了吧。多写教案能够提升老师的策划能力,好的教案能更好地提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写高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运动快慢的描述 精选版,供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1)知道平均速度是粗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2)理解平均速度的定义,知道在不同的时间内或不同的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

(3)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2、理解瞬时速度的概念

(1)知道瞬时速度是精确描述变速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知道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3、理解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速度的定义是高中物理中第一次向学生介绍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教材的讲述比较详细,通过两种通俗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过渡到一个统一标准,自然地给出比值法定义速度.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讲述也非常便于学生的接受,且适时给出了速率的概念;课后给出的“阅读材料”和“做一做”对加深概念的理解和扩展思维有很大的好处.

教法建议

在学生看书自学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要让学生参与速度的定义过程,通过一些讨论突破瞬时速度这个难点,配合一些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和巩固.在引入速度概念时,也可采用,给出两个具体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实例,让同学体会,介绍一种运动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分析比值的含义,由此得到速度的定义.讲述平均速度时,最好给出一个具体的实例来说明.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主要设计:

一、速度:

【方案一】

1、提问:在百米赛跑中,如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

(展示媒体资料: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的资料)

2、提问:两辆汽车都行驶2h,如何比较哪辆车更快?

3、提问:如果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不同,发生的位移也不同,如何比较它们谁运动的更快?

4、提问:什么叫速度?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的单位?速度的方向?

5、讨论:如何在位移图像中求速度.

【方案二】

1、给出如图所示的甲、乙两辆汽车做匀速直线情况,请同学观察它们的特点.

2、引导同学思考与讨论:

(1)如何向别人介绍这两个的运动?谁运动得更快?

(2)只比较两车的位移,或只比较两车的运动时间,能知道哪辆车运动底快吗?为什么?

(3)引导:在介绍某一事物时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分析比值的含义,得到速度的定义.

3、讨论速度的单位、矢量性等.

4、讨论:如何利用位移图像求速度.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一)平均速度:

1、提问: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2、提问:如何粗略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什么叫平均速度?

3、提问:在百米跑的过程中,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相同吗?

4、练习:在百米跑的过程中,某运动员10s钟到达终点,观察记录得知,他跑到50m处时,用时5.5s.经过5s时跑到45m处,分别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

(二)瞬时速度:

1、引导启发:某人静止在A位置,与慢走经过A位置,或快跑经过A位置,情况是不同的(运动状态不同),这种不同需要用瞬时速度来描述,第一种情况瞬时速度为零,第二种情况的瞬时速度小于第三种情况的瞬时速度.

2、引导启发:百米赛跑运动员,若全程用10s,则10s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若测出每一秒内的位移,如第1秒内的位移为8m,则m/s,第二秒内的位移为9m,则m/s,第3秒内的位移为11m,则m/s,这样对运动员的情况就了解得比较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1s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01s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要更精确的掌握物体的运动情况,则需要知道物体各个时刻的速度.

3、提问:什么叫瞬时速度?什么叫速率?

4、展示多媒体资料:汽车速度计及理程计,让瞬时速度的概念更加具体化.

5、练习书后“做一做”,模拟打点计时器.

探究活动

请你想办法测量下列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率:

1、人走路时的情况.

2、人骑自行车时的情况.

3、某人在运动会上400m跑时的情况.

4、公共汽车运行时的情况.

并思考: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有什么不同?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物理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1)知道平均速度是粗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2)理解平均速度的定义,知道在不同的时间内或不同的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

(3)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2、理解瞬时速度的概念

(1)知道瞬时速度是精确描述变速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知道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3、理解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速度的定义是高中物理中第一次向学生介绍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教材的讲述比较详细,通过两种通俗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过渡到一个统一标准,自然地给出比值法定义速度.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讲述也非常便于学生的接受,且适时给出了速率的概念;课后给出的“阅读材料”和“做一做”对加深概念的理解和扩展思维有很大的好处.

教法建议

在学生看书自学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要让学生参与速度的定义过程,通过一些讨论突破瞬时速度这个难点,配合一些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和巩固.在引入速度概念时,也可采用,给出两个具体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实例,让同学体会,介绍一种运动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分析比值的含义,由此得到速度的定义.讲述平均速度时,最好给出一个具体的实例来说明.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主要设计:

一、速度:

【方案一】

1、提问:在百米赛跑中,如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

(展示媒体资料: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的资料)

2、提问:两辆汽车都行驶2h,如何比较哪辆车更快?

3、提问:如果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不同,发生的位移也不同,如何比较它们谁运动的更快?

4、提问:什么叫速度?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的单位?速度的方向?

5、讨论:如何在位移图像中求速度.

【方案二】

1、给出如图所示的甲、乙两辆汽车做匀速直线情况,请同学观察它们的特点.

2、引导同学思考与讨论:

(1)如何向别人介绍这两个的运动?谁运动得更快?

(2)只比较两车的位移,或只比较两车的运动时间,能知道哪辆车运动底快吗?为什么?

(3)引导:在介绍某一事物时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分析比值的含义,得到速度的定义.

3、讨论速度的单位、矢量性等.

4、讨论:如何利用位移图像求速度.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一)平均速度:

1、提问: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2、提问:如何粗略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什么叫平均速度?

3、提问:在百米跑的过程中,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相同吗?

4、练习:在百米跑的过程中,某运动员10s钟到达终点,观察记录得知,他跑到50m处时,用时5.5s.经过5s时跑到45m处,分别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

(二)瞬时速度:

1、引导启发:某人静止在A位置,与慢走经过A位置,或快跑经过A位置,情况是不同的(运动状态不同),这种不同需要用瞬时速度来描述,第一种情况瞬时速度为零,第二种情况的瞬时速度小于第三种情况的瞬时速度.

2、引导启发:百米赛跑运动员,若全程用10s,则10s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若测出每一秒内的位移,如第1秒内的位移为8m,则m/s,第二秒内的位移为9m,则m/s,第3秒内的位移为11m,则m/s,这样对运动员的情况就了解得比较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1s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01s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要更精确的掌握物体的运动情况,则需要知道物体各个时刻的速度.

3、提问:什么叫瞬时速度?什么叫速率?

4、展示多媒体资料:汽车速度计及理程计,让瞬时速度的概念更加具体化.

5、练习书后“做一做”,模拟打点计时器.

探究活动

请你想办法测量下列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率:

1、人走路时的情况.

2、人骑自行车时的情况.

3、某人在运动会上400m跑时的情况.

4、公共汽车运行时的情况.

并思考: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有什么不同?

关于运动快慢的描述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1)知道平均速度是粗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2)理解平均速度的定义,知道在不同的时间内或不同的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

(3)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2、理解瞬时速度的概念

(1)知道瞬时速度是精确描述变速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知道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3、理解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速度的定义是高中物理中第一次向学生介绍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教材的讲述比较详细,通过两种通俗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过渡到一个统一标准,自然地给出比值法定义速度.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讲述也非常便于学生的接受,且适时给出了速率的概念;课后给出的“阅读材料”和“做一做”对加深概念的理解和扩展思维有很大的好处.

教法建议

在学生看书自学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要让学生参与速度的定义过程,通过一些讨论突破瞬时速度这个难点,配合一些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和巩固.在引入速度概念时,也可采用,给出两个具体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实例,让同学体会,介绍一种运动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分析比值的含义,由此得到速度的定义.讲述平均速度时,最好给出一个具体的实例来说明.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主要设计:

一、速度:

【方案一】

1、提问:在百米赛跑中,如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

(展示媒体资料: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的资料)

2、提问:两辆汽车都行驶2h,如何比较哪辆车更快?

3、提问:如果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不同,发生的位移也不同,如何比较它们谁运动的更快?

4、提问:什么叫速度?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的单位?速度的方向?

5、讨论:如何在位移图像中求速度.

【方案二】

1、给出如图所示的甲、乙两辆汽车做匀速直线情况,请同学观察它们的特点.

2、引导同学思考与讨论:

(1)如何向别人介绍这两个的运动?谁运动得更快?

(2)只比较两车的位移,或只比较两车的运动时间,能知道哪辆车运动底快吗?为什么?

(3)引导:在介绍某一事物时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分析比值的含义,得到速度的定义.

3、讨论速度的单位、矢量性等.

4、讨论:如何利用位移图像求速度.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一)平均速度:

1、提问: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2、提问:如何粗略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什么叫平均速度?

3、提问:在百米跑的过程中,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相同吗?

4、练习:在百米跑的过程中,某运动员10s钟到达终点,观察记录得知,他跑到50m处时,用时5.5s.经过5s时跑到45m处,分别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

(二)瞬时速度:

1、引导启发:某人静止在A位置,与慢走经过A位置,或快跑经过A位置,情况是不同的(运动状态不同),这种不同需要用瞬时速度来描述,第一种情况瞬时速度为零,第二种情况的瞬时速度小于第三种情况的瞬时速度.

2、引导启发:百米赛跑运动员,若全程用10s,则10s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若测出每一秒内的位移,如第1秒内的位移为8m,则m/s,第二秒内的位移为9m,则m/s,第3秒内的位移为11m,则m/s,这样对运动员的情况就了解得比较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1s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01s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要更精确的掌握物体的运动情况,则需要知道物体各个时刻的速度.

3、提问:什么叫瞬时速度?什么叫速率?

4、展示多媒体资料:汽车速度计及理程计,让瞬时速度的概念更加具体化.

5、练习书后“做一做”,模拟打点计时器.

探究活动

请你想办法测量下列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率:

1、人走路时的情况.

2、人骑自行车时的情况.

3、某人在运动会上400m跑时的情况.

4、公共汽车运行时的情况.

并思考: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有什么不同?

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理解加速度的定义,会用公式解决有关问题,能区分,知道加速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

3、知道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相同;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和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加速度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高一学生最难搞懂的概念之一,教材为了减小难度,对加速度概念的要求比较低,没有区分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而是在前几节学过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等问题后学生知道了物体的运动通常情况下,速度在改变,很自然的引出速度变化也有快慢之分,进而引入加速度概念;加速度的矢量性,教材的处理也比较通俗易懂,最后又给出一些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图表,给学生一些直观、生动的印象.节后又对速度、加速度做了一对比,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对变化率的分析与解析也恰到好处.

教法建议

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或课件,让学生逐步体会,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速度在变,速度的变化需要时间,速度的变化有快慢之区别,且速度变化的快慢是了解物体运动情况的重要指标,为引入加速度做好铺垫.这里是高中物理第二次用比值定义物理量,可以让学生回顾引入速度概念的过程.加速度的单位要让学生按规定的读法读,即读成米每二次方秒;加速度的方向是个很重要的内容,但是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加速度这一比较难理解的概念,加之学生对矢量的运算又不熟悉,所以只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加以解释,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只有两个方向,与速度同向,或与速度反向,因此当规定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时,加速度的方向就可以有正负号反映,注意正负号仅仅反映的是加速度的方向.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加速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加速度概念的引入及加速度的方向

主要设计:

一、复习讨论:

1、什么叫匀变速直线运动?请举两个实例(提问)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提问)

二、展示课件,深入讨论

1、展示课件:两物体(如汽车)同时匀加速起动情况.

第一个:5秒内速度由0增到10m/s,后匀速.

第二个:2s内速度由0增到6m/s后匀速.

2、提问讨论:

(1)两物体最终速度哪个大?

(2)一秒末时哪个速度大?

(3)第1s内,第2s内,两物体速度变化各多大?

(4)两物体,哪个启动性能更好?哪个速度改变得快?

(5)怎样能描述出速度改变的快慢?

3、看书29页第一自然段,及第二自然段,讨论:

(1)加速度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

(2)加速度的定义式如何?公式中各个量的含义是什么?如:

的含义?

(3)计算一下课件中所给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练习)

4、看书29页第三、四、五自然段,讨论:

(1)加速度的单位是什么?

(2)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吗?请举例说明(引导学生各举一匀加速和匀减速的实例)

(3)比的加速度小,对吗?

(4)如何从图像中求物体的加速度?

5、阅读30页上部分内容讨论:

(1)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对吗?举例说明(如课件1情况)

(2)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对吗?举例说明.

(3)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对吗?

(4)速度变化率越大,加速度越大,对吗?

(5)有没有速度很大,而加速度很小的情况?

(展示课件:飞机水平匀速飞行)

(6)有没有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的情况?

(展示火箭发射升空过程的资料)

探究活动

在十字路口,当绿灯亮时,大卡车和骑自行车的人同时起动,经常发现,前几米自行车在前,大卡车在后,经过一段时间,大卡车将超过自行车,请实地观察并解释所见到的现象。

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荐】


第二章第5节

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2、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速度的改变量的方向一致,知道加速度跟速度改变量的区别。

3、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中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能力

目标

通过对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三者的分析比较,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的含义。2、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教学难点加速度的理解教学方法比较、分析、讨论法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

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 万能通用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理解加速度的定义,会用公式解决有关问题,能区分,知道加速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

3、知道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相同;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和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加速度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高一学生最难搞懂的概念之一,教材为了减小难度,对加速度概念的要求比较低,没有区分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而是在前几节学过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等问题后学生知道了物体的运动通常情况下,速度在改变,很自然的引出速度变化也有快慢之分,进而引入加速度概念;加速度的矢量性,教材的处理也比较通俗易懂,最后又给出一些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图表,给学生一些直观、生动的印象.节后又对速度、加速度做了一对比,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对变化率的分析与解析也恰到好处.

教法建议

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或课件,让学生逐步体会,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速度在变,速度的变化需要时间,速度的变化有快慢之区别,且速度变化的快慢是了解物体运动情况的重要指标,为引入加速度做好铺垫.这里是高中物理第二次用比值定义物理量,可以让学生回顾引入速度概念的过程.加速度的单位要让学生按规定的读法读,即读成米每二次方秒;加速度的方向是个很重要的内容,但是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加速度这一比较难理解的概念,加之学生对矢量的运算又不熟悉,所以只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加以解释,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只有两个方向,与速度同向,或与速度反向,因此当规定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时,加速度的方向就可以有正负号反映,注意正负号仅仅反映的是加速度的方向.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加速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加速度概念的引入及加速度的方向

主要设计:

一、复习讨论:

1、什么叫匀变速直线运动?请举两个实例(提问)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提问)

二、展示课件,深入讨论

1、展示课件:两物体(如汽车)同时匀加速起动情况.

第一个:5秒内速度由0增到10m/s,后匀速.

第二个:2s内速度由0增到6m/s后匀速.

2、提问讨论:

(1)两物体最终速度哪个大?

(2)一秒末时哪个速度大?

(3)第1s内,第2s内,两物体速度变化各多大?

(4)两物体,哪个启动性能更好?哪个速度改变得快?

(5)怎样能描述出速度改变的快慢?

3、看书29页第一自然段,及第二自然段,讨论:

(1)加速度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

(2)加速度的定义式如何?公式中各个量的含义是什么?如:

的含义?

(3)计算一下课件中所给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练习)

4、看书29页第三、四、五自然段,讨论:

(1)加速度的单位是什么?

(2)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吗?请举例说明(引导学生各举一匀加速和匀减速的实例)

(3)比的加速度小,对吗?

(4)如何从图像中求物体的加速度?

5、阅读30页上部分内容讨论:

(1)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对吗?举例说明(如课件1情况)

(2)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对吗?举例说明.

(3)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对吗?

(4)速度变化率越大,加速度越大,对吗?

(5)有没有速度很大,而加速度很小的情况?

(展示课件:飞机水平匀速飞行)

(6)有没有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的情况?

(展示火箭发射升空过程的资料)

探究活动

在十字路口,当绿灯亮时,大卡车和骑自行车的人同时起动,经常发现,前几米自行车在前,大卡车在后,经过一段时间,大卡车将超过自行车,请实地观察并解释所见到的现象。

物理教案 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小编推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理解加速度的定义,会用公式解决有关问题,能区分,知道加速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

3、知道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相同;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和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加速度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高一学生最难搞懂的概念之一,教材为了减小难度,对加速度概念的要求比较低,没有区分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而是在前几节学过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等问题后学生知道了物体的运动通常情况下,速度在改变,很自然的引出速度变化也有快慢之分,进而引入加速度概念;加速度的矢量性,教材的处理也比较通俗易懂,最后又给出一些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图表,给学生一些直观、生动的印象.节后又对速度、加速度做了一对比,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对变化率的分析与解析也恰到好处.

教法建议

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或课件,让学生逐步体会,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速度在变,速度的变化需要时间,速度的变化有快慢之区别,且速度变化的快慢是了解物体运动情况的重要指标,为引入加速度做好铺垫.这里是高中物理第二次用比值定义物理量,可以让学生回顾引入速度概念的过程.加速度的单位要让学生按规定的读法读,即读成米每二次方秒;加速度的方向是个很重要的内容,但是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加速度这一比较难理解的概念,加之学生对矢量的运算又不熟悉,所以只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加以解释,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只有两个方向,与速度同向,或与速度反向,因此当规定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时,加速度的方向就可以有正负号反映,注意正负号仅仅反映的是加速度的方向.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加速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加速度概念的引入及加速度的方向

主要设计:

一、复习讨论:

1、什么叫匀变速直线运动?请举两个实例(提问)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提问)

二、展示课件,深入讨论

1、展示课件:两物体(如汽车)同时匀加速起动情况.

第一个:5秒内速度由0增到10m/s,后匀速.

第二个:2s内速度由0增到6m/s后匀速.

2、提问讨论:

(1)两物体最终速度哪个大?

(2)一秒末时哪个速度大?

(3)第1s内,第2s内,两物体速度变化各多大?

(4)两物体,哪个启动性能更好?哪个速度改变得快?

(5)怎样能描述出速度改变的快慢?

3、看书29页第一自然段,及第二自然段,讨论:

(1)加速度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

(2)加速度的定义式如何?公式中各个量的含义是什么?如:

的含义?

(3)计算一下课件中所给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练习)

4、看书29页第三、四、五自然段,讨论:

(1)加速度的单位是什么?

(2)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吗?请举例说明(引导学生各举一匀加速和匀减速的实例)

(3)比的加速度小,对吗?

(4)如何从图像中求物体的加速度?

5、阅读30页上部分内容讨论:

(1)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对吗?举例说明(如课件1情况)

(2)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对吗?举例说明.

(3)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对吗?

(4)速度变化率越大,加速度越大,对吗?

(5)有没有速度很大,而加速度很小的情况?

(展示课件:飞机水平匀速飞行)

(6)有没有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的情况?

(展示火箭发射升空过程的资料)

探究活动

在十字路口,当绿灯亮时,大卡车和骑自行车的人同时起动,经常发现,前几米自行车在前,大卡车在后,经过一段时间,大卡车将超过自行车,请实地观察并解释所见到的现象。

自由落体运动 精选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

2、知道什么是重力加速度,知道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和通常的取值.

3、会应用相应的运动学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能力目标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述.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把作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没有另外给出的公式,这体现了物理学从简单问题入手,用理想化的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研究时,给出了频闪照相机的照片,但没有作定量的详细分析,只要求从图上看出物体越落越快,物体作加速运动即可.教材为了简便,援引伽利略的研究结果,直接给出了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的讲述,也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习惯,根据实验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的物体,同时到达地面的事实.由知它们的加速度必相同,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是做好实验和推理分析.

教法建议

可以按照教材安排的顺序,在讲解的同时,通过实验,边讲边议,如果学生条件许可,可采取讨论式的教法.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认识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并能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的问题.

教学难点:中不同物体下落的加速度都为.

主要设计:

一、

[方案一]

1、思考与讨论:

(1)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得快?

(2)请举出一重的物体下落快的实例?(演示一团棉花和一块石头下落的现象)

(3)请举出一轻的物体下落快的实例?(演示一小粒石子和一大张纸片下落情况)

2、分析引导:

(1)上述实验现象是因为有空气阻力存在使现象变得复杂,(教师指出)

(2)演示:把纸片团成一个小纸团,再让它和小石子同时下落的现象.

(3)提问: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只在重力作用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如何?

(4)演示:按教材要求做“牛顿管”实验.

3、分析与小结:

(1)分析“牛顿管”实验的特点,引出的定义.

(2)展示课件“的频闪效果”

(3)分析频闪效果,分析出是加速运动,进而指出,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方案二]

1、教师提出我们要研究一种见得非常多的物体运动,即物体下落的运动,问学生:重的物体下落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的快?

2、启发学生回想所见过物体的下落运动,有没有轻的物体下落快的现象?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物体下落现象总结为“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配合演示)

3、提问:怎样从理论上说明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是不对的?让学生看教材30页有关伽利略的推理,认识到从“重的物体下落快”会导出矛盾的结论.

4、提问:为什么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可通过前面的演示启发学生想到:空气阻力的作用使得物体下落问题变得复杂.

5、教师问:我们应该怎样研究物体的下落运动?引导学生想到研究问题应从简单到复杂,因此应首先研究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的下落情况.指出可根据实验来研究.

6、演示:“牛顿管实验”让学生得出结论:没有空气阻力,只有重力作用时,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7、教师小结: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下落的运动叫,轻重不同的物体自由下落快慢相同.

8、展示课件“的频闪效果”,总结特点: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1、分析引导: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的物体,下落到同一位置时(这个位置是任意的)所用时间总是相同的.可知:这些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在相同时间里发生了相等的位移,由知,它们的加速度必相同.

2、让学生看书,记住重力加速度的方向,了解一些地区的重力加速度的数值.

3、让学生根据匀变速运动的公式,推导出的公式:

若学生基础较好,可根据自由落体频闪照片,用分析纸带的方法粗算一下自由落体加速度.

探究活动

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的过程是这样的,让水龙头的水一滴一滴的滴在其正方的盘子里,调整水龙头,让前一滴水滴到盘子时后一滴恰好离开水龙头,测出几滴水落到盘中的总时间t,用刻度尺量出水龙头到盘子的高度差h,即可算出重力加速度.请思考:为什么不只测出一滴水下落的时间即开始计算?按前面给的方法测出一个水滴下落时间还是?为什么?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是什么?实际做一做,计算一下,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精选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并能用来解答有关的问题.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并能用来解答有关的问题.

能力目标

体会学习运动学知识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是本章的重点之一,为了引导学生逐渐熟悉数学工具的应用,教材直接从加速度的定义式由公式变形得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紧接着配一道例题加以巩固.意在简单明了同时要让学生自然的复习旧知识,前后联系起来.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是本章的另一个重点.推导位移公式的方法很多,中学阶段通常采用图像法,从速度图像导出位移公式.用图像法导位移公式比较严格,但一般学生接受起来较难,教材没有采用,而是放在阅读材料中了.本教材根据,说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并利用速度公式,代入整理后导出了位移公式.这种推导学生容易接受,对于初学者来讲比较适合.给出的例题做出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与解答,便于学生的理解和今后的参考.

另外,本节的两个小标题“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位移和时间的关系”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体会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就是要研究物体的位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有了公式就可以预见以后的运动情况.

教法建议

为了使学生对速度公式获得具体的认识,也便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可以从某一实例出发,利用匀变速运动的概念,加速度的概念,猜测速度公式,之后再从公式变形角度推出,得出公式后,还应从匀变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中,加以再认识.

对于位移公式的建立,也可以给出一个模型,提出问题,再按照教材的安排进行.

对于两个例题的处理,要引导同学自己分析已知,未知,画运动过程草图的习惯.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两个公式的建立及应用

教学难点:位移公式的建立.

主要设计:

一、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1、提问:什么叫匀变速直线运动?什么叫加速度?

2、讨论:若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2m/s,加速度为,则1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多少?1s末的速度为多少?2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多少?2s末的速度多大?t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多少?ts末的速度如何计算?

3、请同学自由推导:由得到

4、讨论:上面讨论中的图像是什么样的?从中可以求出或分析出哪些问题?

5、处理例题:(展示课件1)请同学自己画运动过程草图,标出已知、未知,指导同学用正确格式书写.

二、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1、提出问题:一中第2部分给出的情况.若求1s内的位移?2s内的位移?t秒内的位移?怎么办,引导同学知道,有必要知道位移与时间的对应关系.

2、推导:回忆平均速度的定义,给出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结合,请同学自己推导出.若有的同学提出可由图像法导出,可请他们谈推导的方法.

3、思考:由位移公式知s是t的二次函数,它的图像应该是抛物线,告诉同学一般我们不予讨论.

4、例题处理:同学阅读题目后,展示课件2,请同学自己画出运动过程草图,标出已知、未知、进而求解.

探究活动

请你根据教材练习六中第(4)题描述的情况,自己设计一个实验,看看需要哪些器材,如何测量和记录,实际做一做,并和用公式算得的结果进行对比。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8422.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