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上小学了教案
关于我上小学了教案1500字系列6篇。
一名成功的教师总是会做好充分的准备,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明确教师教学的方法。教案的逻辑应该怎样安排呢?为此,教师范文大全小编花时间整理了关于我上小学了教案,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关于我上小学了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根据三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设计了由浅到深的几个音乐游戏和活动,在老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复习了×、××两个节奏,“do、mi、sou”三个音的音高、手号,熟悉了乐曲《快乐的啰嗦》。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
1、认识:×、××两个节奏,并知道“×”读ta、“××”读titi.
2、能分辨出乐曲中两个乐句,并能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
【教材分析】
《快乐的啰嗦》是一首弹拨乐合奏,今天欣赏的只是乐曲的一个片段。是作曲家张式业根据彝族民间舞曲音乐改变的,乐曲曲调简朴,短小精悍,旋律流畅优美,给人一种轻松活泼的感觉。
【教学重难点】
分辨出两个音乐主题。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写有×、××两个节奏的卡片。
【课件准备】
介绍彝族的PPT。
【教学内容】
《走近音乐世界》小学第五册第三课
【教学对象】
小学三年级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两个节奏,并知道“×”读ta、“××”读titi.
(一)师拍×、××两个节奏,生分辨长短。
(二)师板书×、××,让学生认识。
(三)师用拍手表示“×”,用拍腿表示“××”。
(四)游戏:做两个卡片,上分别写上×和××两个节奏
1、师举卡片,生拍。
2、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手拿卡片,指挥全体学生拍节奏。
(五)会读×和××两个节奏(“×”读ta、“××”读titi.)
[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学习×、××两个节奏,并通过各种游戏熟练掌握它们的读和拍。]
二、欣赏乐曲《快乐的啰嗦》
(一)认识乐曲中的节奏
1、师板书第一条节奏:
×××∣×××∣××××∣×××∣
(1)同位同学之间相互练习,用拍手、拍腿方法拍会此节奏。
(2)边拍边读节奏。
(3)分组比赛练习,请个别同学练习。
2、学习第二条节奏:(方法同上)
××××∣×××∣××××∣×××∣
[在已经掌握×、××两个节奏的基础上,采用小组互学,教师指导的方法,自己学习主题 节奏,并熟练的掌握,为学唱主题旋律做准备。]
(二)学唱两乐句
1、把第一句的节奏,加入唱名,唱一唱。
2、复习do、mi、sol三个音的手号。
3、学生边打手号边唱。
4、熟练后边拍节奏边唱。
5、熟悉第二乐句(方法同上)
6、教师哼唱两乐句,让同学分辨。
[不断反复的演唱主题,熟悉主题,并能准确地分辨。]
(三)欣赏乐曲《快乐的啰嗦》
1、让学生自己设计两个肢体动作分别表示听到的两个乐句。
2、完整欣赏全曲,并用肢体语言表示两乐句。(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
3、分组:一组代表第一乐句,另一组代表第二乐句,当听到各自的乐句是,各组用不同的动作表示出来。(教师适当提示学生)
4、每组请一位学生做代表,到讲台上带领大家一起在欣赏一遍。
[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学会用不同的肢体语言感受和表达两个乐句]
(四)拓展
1、讨论此乐曲的速度?表达什么样的心情?
2、介绍乐曲的“啰嗦”是什么意思。
3、简单介绍彝族
4、完整的欣赏一遍全曲(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肢体语言表现乐曲的情绪和听到的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
[教会学生从简单的音乐要素入手,体验、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感。丰富课堂内容,增加学生的音乐知识]
三:引导学生自行小结
关于我上小学了教案 篇2
1、联系生活观察、感受、发现各种各样的线条,记住不同线条的特点,体会其美感。
2、初步尝试线造型的方法,用不同的美丽线条完成一幅自己喜欢的画面。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能用不同的线条表现自己喜欢的事物。
一、情景导入,质疑激趣。师生问好!
师:看到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老师能和我们班的同学一起上这节课也感到了幸福,让我们一起唱首《幸福拍手歌》怎么样?
生:好
师生同唱《幸福拍手歌》。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不但歌唱的好听,手也拍的整齐,有节奏,真是太美观了!打开你们的小手看一看,你会有什么发现呢?
生:手纹、线条。
师:手掌上的线条都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我们的掌纹是由许多长短、曲直、粗细、疏密不同的线,通过特定的排列组合而形成的。线是有生命的,每一根线条都有自己的语言,你们相信吗?
师:线的世界是变幻无穷的,线还有许多秘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线的世界,了解线的表现力。(板书:线的表现力)
二、欣赏感知,发现线条,认识线条。
1、出示课件,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线。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找到排列组合的线。
2、学生欣赏感知
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线条,在线的世界里有两大家族,它们是直线和曲线。
(板书:直线、曲线)
3、认识线条
感受线条丰富的变化和表现力
三、范画欣赏,尝试绘画。
线是我们绘画的源泉,通过线能传情达意。
1、师现场绘画,边画边讲解如何利用各种线条、有序的排列组合。(让学生了解构图及线的运用)
2、欣赏优秀的学生绘画作品。
3、尝试创作,师巡视指导。(注意构图饱满、线条流畅、粗细、浓淡变化)
4、作品展评。
四、课后延伸,了解线条的运用。
线条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发挥着很多的作用,下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去探索线条在一些陶陶罐罐中的运用,课下请同学们搜集一下有关的资料。
关于我上小学了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通过绘画,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美,是本课设计意图。教材以一幅色彩鲜艳、具有真实感的蔬菜照片导入本课,激发学生对“我家的菜篮子”的回忆,如蔬菜名字、营养、外形、色彩特点等,体会父母的关怀,生活的美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运用线条或色彩表现"菜篮子"与"蔬菜"的形态、色彩特征。
2、过程与方法:①在欣赏中,体验大师对生活美的感受;②在摆设中,体验构图的美感;③在探索中,体验多种物体的前后遮挡画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关注日常生活美,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运用线条或色彩表现菜篮子的形态与色彩特征。
教学难点:
多种物象的前后遮挡关系。
兴趣点:
畅谈我家菜篮子,蔬菜摆放构成的活动。
观察点:
“菜篮子”的形状、色彩及前后遮挡的特征。
教具准备:
各种蔬菜模型、实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法,导入新课。
我家喜欢吃什么菜?(从蔬菜名称、形状、色彩、质感、营养几方面说说)
欣赏课本范画,大师画了什么蔬菜?这些蔬菜有什么形态、色彩特征?
二、 摆一摆:学习构图。突破难点。
出示准备的各种蔬菜的卡片,让学生在黑板上摆一摆,归纳总结:
如何摆放画面才好看?先摆大的主体物,再添小的搭配物。
形状大小前后搭配,色彩搭配美不美?
三、把黑板上摆放的蔬菜画一画。
怎么画才能表现前后遮挡?
先画前面的蔬菜,再画遮挡的蔬菜。
先画主体物(注意留出前面物体的位置),再搭配其他物体。
四、拓展延伸,学生创作。
加上篮子应怎样画?可以有几种画法?
教师演示讲解几种篮子的画法。
提请学生注意:菜装在篮子里怎样既可以看到菜又可以用到遮挡的画法。
篮子外面可以画些菜以求画面饱满。
五、展示评价。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难点没有解决好,但构图有进步。有的学生还是存在画的东西太小的问题。
关于我上小学了教案 篇4
【理论指导】
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有着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背景做支撑,我们要建立起“生活科学”的理念,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大胆应用生活中的素材,“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建构活动,激励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进入“我要学”的积极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同时,建构主义的科学观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的现在发展区,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是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的前提和基础。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提供有结构的材料、促进有效探究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学生与材料的亲密接触是科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蕴含着典型的科学概念的材料也会让学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更体现了“具有开放性”的课堂理念,带给不同水平的学生不同层次的体验和经历。
【教学方法】
1.探究发现法
学生选用不同材料、宽度、厚度的纸横梁搭桥,进而在体验中分析可能影响横梁抗弯曲能力的因素,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部联系,找出变化规律的方法,在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方法。在科学课中,运用探究发现法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发现的过程学会发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实验探索法
学生根据现有材料(宽度和厚度分别为1、2、3倍的纸条) 设计实验方案,并围绕着问题进行假设和实验证明,进行开放性实验,从中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实验探索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假设论证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小组讨论法
在本课的教学当中,设计实验方案、探讨注意事项、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四次用到小组讨论,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在小组中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学习,从中获得对该问题深入认识或进一步了解。这种教学方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基础,尤其适合在小学中、高年级使用。
4.信息搜集法
本节课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将建筑科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思考工程造价的相关问题,这一问题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是没有生活经验作为基础的。所以,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对其相关信息进行搜集、整理、比较、分析、综合,从而对工程与技术领域知识有新的认识。
【教材分析】
《抵抗弯曲》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选取了几种最常见的形状结构,联系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由浅入深地进行探究,最后进行综合和应用。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抵抗弯曲》的学习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实验研究横梁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在知识和探究技能方面为本单元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在认知特征与思维水平方面:六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虽然仍要借助直观形象的支撑,但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分析、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已有的知识经验方面:部分学生已经有了横梁的材料、长度、宽度和厚度对抗弯曲能力影响的前概念,这为本课中“影响抗弯曲能力的因素”的推测、研究问题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在已有的实验方法与技能方面:学生从五年级绿豆种子发芽实验开始,就已经学习并掌握了对比实验的方法,知道并理解对比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因此在本课的对比实验中,只要学生能识别变量,找到控制变量的方法,思考需要注意的问题,就能顺利开展实验。
在科学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在以前的科学实验中多次进行猜测、验证猜测的活动,已经理解了科学推测必须经过实验验证的道理,这为情感目标——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达成打下了基础。
在个体差异方面:由于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学生轮流担任实验操作员,所以他们在实验操作能力上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在小组合作的情况下,基本能完成实验操作任务;在数据分析、科学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
2.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识别和控制实验中的变量,记录、分析数据并探究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继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使学生既能够大胆提出假设又能在探究中细心求证。
【教学重难点】
探究横梁的宽度和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
(1)长度、宽度、厚度、材料不同的纸条若干
(2)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若干
(3)木块若干
(4)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若干
(5)垫圈若干
(6)KT板若干
(7)实验记录单
(8)小组分工:材料员、记录员、汇报员等
【教学过程】
一、科学视野:用“梁”、“柱”搭一座桥
1.出示两木块,介绍“柱”,再引出“梁”。
2.由学生选择不同材料、宽度、厚度、长度的梁做桥面,搭一座桥。你们的桥能承重吗?
3.承重时,横梁会有什么变化?(弯曲)
4.引出课题:抵抗弯曲。(板书课题)
5.科学中,我们一般把抵抗弯曲能力简称为抗弯曲能力。你们的这座桥抗弯曲能力如何?怎么测试一下?(添加重物)
6.学生汇报各小组桥梁的抗弯曲能力。
二、科学探究:探究影响抗弯曲能力的因素
1.提出问题:各组桥梁的抗弯曲能力相同吗?根据你们的观察,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长度、宽度、厚度、材料……)
2.建立假设:横梁跨度的确定还要考虑具体的地质、环境等因素,就同种材料而言,横梁能改变的因素是宽度和厚度。谁来说说,当我们增加横梁的宽度(或厚度)时,抗弯曲能力可能会怎样变化?
如何证明你们的假设?
3.小组讨论,制定计划。
出示木块、纸条、垫圈图片。
认识吗?
可以怎么用?
观察第二组材料,有什么发现?(摸一摸)
能用这些材料证明你们的猜测吗?
①改变条件:宽度、厚度。改变方法:替换不同编号的纸条。
②控制变量:对比试验,除改变条件以外的量都不变。
4.确定实验方案。
①将两木块对立作桥墩,保持一定距离。
②将纸条平放于两桥墩上作横梁,添加垫圈,观察横梁变化。
③继续添加垫圈,直至横梁刚好弯曲至桌面,记录数据。
④替换不同编号的纸条(只改变宽度或厚度),重复上述操作,边实验、边记录。
⑤整理材料,提交数据。
5.实验中要注意些什么?
①控制变量: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用KT板上的标志线控制横梁跨度不变。
②操作要求:垫圈要轻轻地放在纸桥梁的中间位置。
③计数原则:纸桥梁碰到桌面就算塌陷,导致塌陷的最后一个垫圈不能算。
6.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实验所得出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宽度和厚度有关:增加宽度能提高抗弯曲能力;增加厚度能大大提高抗弯曲能力。
7.思考:横梁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
观察横梁的横切面是什么形状的?怎样安放更好?能用材料证明一下自己的理由吗?(几乎所有的横梁横截面都是长方形的,而且都是立着安放的,也就是横梁的厚度比宽度大。可用冰棍木片、塑料尺子进行演示证明。)
三、科学延伸:工程与技术的涉猎
增加厚度可以大大提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增加横梁材料的用量,会增加成本。这也是通过增加厚度来提高抗弯曲能力的局限性。有什么方法在不增加横梁材料用量的情况下,能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呢?请同学们在课后利用相关书籍、网络资源对这一问题进行交流学习。
关于我上小学了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认知目标:了解自然界昆虫的种类和特点,如:它们的形态、特征,体会它们的飞行快乐。知道表现主题的方法,认识昆虫的对称特征。
2、技能目标:用绘画的方法表现想象中自己与昆虫一起玩耍的情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模仿能力与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昆虫的形象、飞行并表现出来。大胆创作“我和昆虫”的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
抓住昆虫美丽的身躯和翅膀,发挥自己的想象表现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
油画棒、彩色笔、昆虫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展示昆虫图片, 观察会飞的昆虫,观察它们的身躯和翅膀,观察它们飞行。
一、激趣导入 。
1、根据所欣赏的图片,或曾经见过的昆虫,选出你认为美丽的而且会飞的昆虫。(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并说出自己喜欢的昆虫,和为什么喜欢。)
2、教师在黑板上作好记录:蝴蝶、蜻蜓、蝗虫、螳螂、蝉、蜜蜂、飞蛾等。(学生喜欢的昆虫)
课堂活跃,学生已投入课堂。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强烈的好奇心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授课前已吸引了学生、激发兴趣。
二、探究练习。
1、通过大图片来了解昆虫。昆虫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长有触角和六条腿;它们生活在空中、陆地和水中。
2、介绍常见的昆虫
蝴蝶:有美丽的大翅膀,翅膀的形状各不相同,花纹更是有条纹、点等,色彩斑斓,真是“飞舞的花朵”。
蜻蜓:大眼睛、长尾巴、透明轻薄的两对翅膀,动作轻盈、灵敏,象一架小飞机。
蝗虫:有着强劲有力的后腿。
螳螂:三角形的头、瘦长的身体、较大的腹部、细长的腿、还有带齿的大刀。……
3、问:你们知道它们生活的环境吗?
(学生回答:草丛、树林、荷塘…… )
4、谁能学学自己喜欢或观察的昆虫飞行? (引导学生模仿昆虫飞行或爬行的特征)
三、创作表现。
1、问:想不想和漂亮的昆虫自由自在玩?(学生兴奋回答喜欢)
2、问:你们想用什么样的表现方法?
(完整地画一个单独的飞行昆虫,接着把自己也变成有翅膀飞上天空与昆虫玩耍起。)
2、表现要点:
抓住昆虫的形象特征;把我和昆虫在一起玩的有趣故事表现出来。注意添加适当的环境;用鲜艳的色彩表现。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但是本节课仍然以绘画表现为主。
四、展示评价。
1、美丽的昆虫们,成为我们的好朋友!
2、了解动物的危机,要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感情,更加关爱它们,保护它们。
3、昆虫有成千上万种,你还想了解更多吗?那就更加关注我们的大自然。
展示活动自由,增请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美术、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懂得保护动物的重要性,从而爱护身边的小动物。
教后反思
因为本课的题目是“我和昆虫”,所以光画昆虫是不行的。因此在分析完几种常见昆虫的特点后,我问:“谁能把它们画在黑板上?”待五位同学画完昆虫后, 我便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边迅速的在他们的画面上添加上“我”,如:我拽着蜻蜓 的尾巴飞上天和螳螂和昆虫之间可以发生这么多事情呀!”我后、遮挡等关系。经过这样的师独 境。
关于我上小学了教案 篇6
1.通过艺术作品能够比较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在表现材料和表现特点方面的相同与不同
欣赏书法及篆刻
书法篆刻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但中国的书法艺术展示在艺术面前时,它让全世界所有爱好艺术的人们为之沉醉!
在国外有很多人以能有一枚中国的印章而骄傲,他们沉醉在那小小的方寸之间。
本单元共设两个课题“情感的表达”、“郑重的承诺”
1.以民间书法为欣赏对象,从中体会轻松、随意和无拘束的表现技法。在不同书法表现形式的欣赏中,认识到书写的多样性,感受其美感。
2.以墨迹书法为欣赏对象、在欣赏、分析、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书法创作的核心是情感、技巧表现只为情感服务。
从欣赏书法中体会轻松、随意和无拘无束的表现技法。在不同书法表现形式的欣赏中,认识到书写的多样性,感受其美感。
理解书法的技法
教时安排
1课时
第六单元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六(1)、(2)、(3)、(4)5/5~5/6
教学准备:
图片内容、甲骨文个别字的讲解资料
教学内容:
欣赏书法、篆刻
教学目标:
以墨迹书法为欣赏对象,在欣赏、分析、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体会书法创作的核心是情感,技法表现只为情感服务。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学生学习备注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1 3 5 6 5 3
mi hi hi hi hi hi
1 3 5 6 5 3 1—
ma ha ha ha ha ha ha
a.断音练习
(喉咙放松,声音自然松弛的发出来,腹部有气息支撑)
b.连音练习
(注意头腔共鸣,声音位置高,口腔有空间,不咬紧,软腭抬起)
用歌声和老师问好
用准确的方法进行发声练习
分别用断音和连音唱法
注意学生的演唱姿势和发声位置进行及时纠正
二.介绍书法
1.介绍中国书法:
2.了解书法:
配以文字讲解书法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中国的书法别具一格,它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性,这在世界上是最独一无二的,几千年来,虽几经沧桑,但它却始终盛行不衰。
2.了解书法的演变过程
三.介绍篆刻
篆刻的形成
秦朝统一后把七国的文字统一后成为“小篆”
四.欣赏书法及篆刻作品
五.小结
上一篇:幼儿园园长毕业致辞稿模板
下一篇:[精]中学校长新年的致辞精选9篇
- 小学新教师心得体会范文精选6篇04-15
- 有关2023开学第一课教案集锦04-15
- 副校长2023年工作计划模板04-15
- [荐]小学仪器工作总结800字通用04-15
- 班主任期末工作总结1500字04-15
-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模板04-15
- 中班《理发店》教案模板04-15
- [最新]小班春天教案美丽集锦04-15
- 作文:关于开学了的小学作文其二01-16
- 结婚典礼上父母致辞范文700字系列6篇02-16
- 小学数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7篇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