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苏教国标9册-《金蝉脱壳》教学后记
刚上完《金蝉脱壳》,上课喜欢发言的小严就“哒哒哒”地来到讲台边,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苏老师,我知道这个金蝉是害虫。”我故作惊奇:“是嘛,那它吃什么的呀?”“我听别人说,它专门吃植物的汁液,可坏了!”只见他一脸的忿忿不平:“要是我看到它,准把它踩死!”
见有戏可唱,我连忙转身对同学们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有时候道听途说不一定是对的,你们说是吗?”有个孩子插嘴了:“老师,课文中的‘我’也是听叔叔们说金蝉是怎样脱壳的,然后通过自己的观察才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的。”一听到这句话,孩子们纷纷点头,我也顺着他们的话说:“是啊,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亲自查证才能确定事情的真实可靠性……”“我知道了,我一定去查资料,亲自验证别人的话!”机灵的小严还没等我把话说完就抢着说道。“老师,我们帮他一起查!”其他孩子也来劲了,“这几天天很热,我家前面大树上就有蝉,我要去观察观察。”
第二天早上,还没上课,就有好几个学生拿着资料给我看了。有手持《百科全书》的,有拿《昆虫世界》的,有的干脆从网上下载了好多蝉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面对此情此景,我真的很欣慰。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有关探索大自然奥秘的课文,要求学生能养成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志趣,尽管有点“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味道,但是我的目的达到了。假如每一篇课文学完后,学生都能这样非常感爱好地查找有关资料,主动地去探索事物,我也就心满足足了。这不禁让我回想起昨天上完课的情景。是啊,其实这一点也不难,只要我像昨天那样能善于抓住教学契机,适时点拨,一切都将会水到渠成了。
一、教学内容与分析
storytime部分
1、本部分呈现的是zoom到西餐厅进餐,当他点完餐却发现自己的冰激凌被小狗吃光了的故事。
2、学生要能听懂并会用oh,no!这个感叹语。
3、学习生词ice-cream。
culture部分
不同民族的人们有不同的饮食文化,除了食物不同,甚至使用的餐具及对刀、*、碟等餐具的摆放都有讲究。
二、教学步骤
storytime部分
(1)让学生听录音了解故事内容。
(2)教师就听到的对话内容向学生提问,开始可问用“yes"或“no"回答的问题,逐渐加大问题的难度,如可问:whereiszoom'sice-cream?
(3)鼓励学生扮演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1aunit5let'seat(c)。
教完这篇课文后,我有三点体会:
1、找“推敲”的近义词,积累词语。
从课题入手,让学生积累词语。读了课题,我先让学生说说课题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找一找它的近义词。学生先在书上找到了“斟酌”这一个词。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再查字典、词典,学生找到了“锤炼”、“琢磨”、“思索”等词。接着我让学生再找一找和它意思相近的成语,学生通过交流,又找到了“咬文嚼字”、“字斟句酌”等,学生学到这儿非常兴奋,因为他一下子学到了、积累到了这么多词,收获真大呀!当然很开心呢!
2、学“推敲”,用“推敲”。
学习了“推敲”的故事,我让学生也学一学贾岛,推敲一下文中的词语,看看用得是否准确。如:(1)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这里的“拜访”是否能换成“访问”;(2)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这里的“即兴”是否能换成“即时”;(3)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这里的“宁静”能否换成“安静”等,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字斟句酌,推敲到了课文遣词造句的妙处,从中受益。
3、养成“推敲”的习惯。
课文讲的是贾岛“推敲”的故事,其实在文坛上,“推敲”的故事不胜枚举,善于“推敲”的文学大师、名人比比皆是。为此,我让学生搜集、讲讲名人写文章“推敲”的故事或细节或语录,营造浓浓的氛围,使他们内心有“推敲”,要“推敲”。还让学生翻开自己的作文本,和同学一起推敲作文中的词句,看看用词造句是否精当,这样,长期以往下去,让学生学以致用,逐步养成“推敲”的好习惯。
($1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推敲)
lesson10:howmanyapplesdoyouhave?
一、教学背景分析
本节课选自陕西旅游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lesson10第一课时,内容主要包括数字1—5和名词简单的复数变化。运用“howmany”提问及会用数量词回答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整合思路
为了直观、方便的教学数词,解决单看书本所产生的枯燥、单一。我们利用视频,动画、音乐等手段,生动而真实的突现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对看似枯燥的单词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英语流畅地说数字1,2,3,4,5。
2.能认读单词one,two,three,four,five.
3.通过开展各种活动练习对话以及单词,使学生熟悉并能在日常交往中灵活使用英文数字。
【教学内容】
1.词语要点:学习单词one,two,three,four,five.
2.交流要点:howmany______doyouhave?
【教学重点】
1.howmany句型的使用。
2.大胆灵活地运用所学英语数字进行交流。
【教学难点】
three,five的发音。
【教学用具】
电视机、dvd、配套光盘、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
一、热身与复习。
1、.师生对话,练习日常。(见光盘let’stalk)
2、.通过游戏复习单词。
footballdolljigsaw
二、呈现新知
1、通过课件展示单词。
onepearfourpears
oneapplefiveapples
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讲授单词的单复数变化。
2、.拓展数词,读一读。
12345
onetwothreefourfive
3、.老师示范书写,学生仿写。(强调字母在四线三格中的正确占位)
三、互动式学习
出示图片,记忆单词
播放光盘,利用简单的对话巩固所学单词。
例如:howmanyapplesdoyouhave?
oneappleortwoapples
四、布置作业。
1、所学单词说给家长听。
2、制作单词卡片。
利用问候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乐于参于,利用猜谜游戏,激发学生用英语交流的兴趣。通过播放光盘,给学生创设与本课有关的情境,用于学生很快进入良好的学习环境中。
水果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通过对水果的图像回忆,多媒体的展示,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把与思维紧密的联系起来了。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利用图片,互相交流,看图说话等形式,在多媒体创见设的环境中,即可以强化学生对新知的练习,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诗是孩子最早接触的文学艺术形式,他们早在妈妈怀抱里,就听着催眠曲、摇篮曲,牙牙学语时又说起儿歌来。那动听的摇篮曲、催眠曲的词儿,那优美的儿歌,不就是儿童诗吗?
阅读儿童诗,这对于提高孩子的修养、欣赏水平、表达能力和陶冶性情是十分必要的,让孩子们朗诵从内容到形式都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诗歌吧。对于小学低年级儿童来说,尽量使他们从很小时候接触的诸如“排排坐,吃果果”,“你拍一,我拍一”的层次,上升到稍为高一些的层次;也使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从比较机械、呆板、单一的格式,发展为比较自由、变化、多样化的地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很注重这方面的培养,从《家》、《雨点》、到《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光小学低年级就收入了十余首儿童诗歌,孩子们在儿童诗的天空欢乐地飞翔。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的教学,我是抓住课题展开两个问题来组织教学的。问题一,小男孩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问题二,蝈蝈给婆婆带来了什么?围绕第一个问题展开前两节的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认识小男孩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他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我随即板书:欢乐。然后,抓开篇一个“乐”字指导朗读,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
围绕第二个问题展开三、四节的朗读指导,先体验婆婆的生活本来是什么样的。“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嘘——别出声。”小朋友们煞有介事的闭上眼睛。我又问:“婆婆的生活里有红花吗?有绿草吗?有青山绿水吗?有蓝天白云吗?有的只是——”生齐答:“一片黑暗!”一生又脱口而出:“婆婆的生活很孤独!”体验到了盲婆婆的孤独,才能感受到婆婆的欢乐。“是呀,蝈蝈给孤独的婆婆带来了什么?”生答:“欢乐!”
接着读第三节,体验婆婆的欢乐。我说:“现在大家都是盲婆婆,请闭上眼睛,听——咯咯,咯咯,吱吱,吱吱,嗞嗞,嗞嗞,咯咯,咯咯,呜呜,呜呜,哗哗,哗哗……”在蝈蝈的叫声中,我有意渗透了风声,溪流声,小动物的叫声等。“小朋友,蝈蝈的歌声领你到了哪里?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又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孩子们睁开眼睛,兴奋的交流着:“歌声领我走进森林,听到小鸟在枝头唱歌。”“歌声领我走进森林,看到草地上小朋友正在和梅花鹿一起舞蹈。”“歌声领我走进田野,看到青蛙正在庄稼地里忙碌着。”“歌声领我走进山谷,听到泉水正在弹琴。”……交流中,小朋友走进森林、田野、山谷,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听到鸟鸣、蛙声、泉水叮咚,想到了小朋友在草地上嬉戏,在森林与动物玩耍……小朋友们的想象,在蝈蝈的歌声中色彩缤纷!
“对!同样,歌声会领盲婆婆走进——看到——,歌声会把她带回——想起——”引读诗歌第三节。至此,突破了第三节这个理解难点,同时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表达能力,使学生亲身体验到了盲婆婆的孤独和欢乐。
我们生活在诗的国度,诗之国的孩子应该从小汲取诗的营养。从短小清新的儿歌开始,一直发展下去,去接触儿童诗——属于他们自己的精神食粮,进而去接触艾青、臧克家、李白、杜甫……当然,这一发展过程需要老师给予扶持帮助,营造氛围,给孩子亲身体验的机会!
愿我们的后代充满诗情!
愿他们的生活充满画意!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8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