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解决数学问题教案

时间:2023-04-24

解决数学问题教案1500字。

教师范文大全相关栏目推荐:“数学教案”。

对每一节课认真,负责,是教师应有的态度。同时也说明老师一定在讲课前准备好了一份教案。教案是一种教学的方案,你是否提起教案摸不着头脑呢?下面由教师范文大全小编帮大家编辑的《解决数学问题教案》,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解决数学问题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求几个相同加数和)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会根据乘法的意义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求几个相同加数和)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森林中住着三只小象,他们三个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玩,小象决定盖一座大房子三个好朋友一起住,这样可以天天见面。于是他们去森林中运木头,准备盖房子。看他们干得多起劲。(出示主题图)

[设计意图]根据儿童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童话似的问题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观察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板书课题:用乘法解决问题)

2、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每只小象运两根木头,三只小象一共运几根木头?3、独立解答,然后小组合作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4、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求一共运几根木头,也就是求3个2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算式是2脳3=6(根)(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的提问、交流,并独立自主地列出算式计算,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初步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结合具体情境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通过说一说,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精神。三、方法应用

师: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存在着许多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

1、教师边讲述:一天,二、一班的几个小朋友想到少年宫游玩。他们分成了4组,每组2人,约好在少年宫门口集合。你知道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吗?

学生自己列算式,然后一人口答并引导说出是4个2,集体订正。2、他们决定先坐碰碰车,需要4辆,每辆3元。一共需要多少元呢?

口答算式,集体订正。

3、坐完碰碰车他们又想划船。每只船可以坐3人,那他们至少需要几只船呢?

先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同位交流并列出算式。

4、他们玩累了,口好渴,决定去买4瓶娃哈哈矿泉水,他们去了2家商店:第一家:每瓶2元第二家:每瓶2元,买4瓶赠1瓶

请你帮他们算一算买哪家的比较合算?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汇报想法,同时教育学生买东西时要懂得节约,要划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步步深入地巩固、升华这节课所学的内容。练习中,让学生充分的进行交流,引导学生用较为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具体情境中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及综合应用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师:这节课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及道理上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梳理,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知识体系,为以后学习与此有关的知识奠定基础。

五、课堂检测

一、植树造林保护环境

先教育学生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然后认真观察画面,找出解决一共浇多少棵树?所需的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解决问题。

今天森林餐厅来了22只

每张桌子能坐4只,还有5张空桌,它们能坐得下吗?

三:

1、4行小松鼠,每行3只。一共有多少只?

2、每只小兔拔5个萝卜,3只拔多少个?

3、请你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再独立解答。

解决数学问题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生掌握运用平移的方法解决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的策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运用平移的方法解决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加深对平移这种图形变换方式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平移的方法解决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平移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方格纸、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同学们,前几天的课上我们一直在借助方格图研究数学问题。

2.出示:

教师:你能知道这两个平面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同学们通过观察图形特点,从方格图中获取信息,求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识,唤醒学生的记忆,帮助后面更好地学习。

(二)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

教师:现在在方格纸上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图形,你能够知道他的面积是多少吗?

2.提出要求,独立解决。

教师:请你自己求一求这个图形的面积,可以在图上标一标,写一写,画一画。

学生自己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选取典型案例。

3.讨论交流。

教师:这里有几位同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

预设1:数方格的方法。数一数这个图形有占多少个方格,当数到不是整个格时,要拼一拼。

预设2:算一算的方法。在前面拼一拼的基础上算一算:11=1(cm2),46=24(cm2)。

预设3:利用平移的方法。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规则的图形,直接求长方形的面积。

46=24(cm2)

4.对比辨析,加深理解。

教师: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你是怎样想的?

说明:利用图形在平移的过程中,大小不会改变的特性,运用割补的方法,将不规则的图形先分割,再平移,最后补成一个规则的图形,求出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学会生的自主探究、讨论帮助学生运用平移的知识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转化前、后的图形特征,感悟知识间的联系,渗透等积变形的策略,既加深了平移这种图形变换方式的理解,又为后续的学习平面图形面积奠定了基础。

(三)知识运用

教材第88页练习二十一第1、3、4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用平移的知识解决了一些问题,你对平移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又有什么收获呢?

解决数学问题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用已学的圆柱体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渗透转化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转化、测量和计算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初步建立“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实践,让学生在合作中建立协作精神,并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转化前后的沟通。

三、教学准备

每组一个矿泉水瓶(课前统一搜集农夫山泉矿泉水瓶,装有适量清水,水高度分别为6、7、8、9厘米),直尺。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板书:圆柱的体积。

问:圆柱的体积怎么计算?体积和容积有什么区别?

2、揭题:这节课,我们要根据这些体积和容积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完整板书:用圆柱的体积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以及体积和容积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为学习新知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二)探索实践,体验转化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每个小组桌子上有一个没有装满水的矿泉水瓶。

教师:原本这是一瓶装满水的矿泉水,已经喝了一部分,你能根据它来提一个数学问题吗?(随机板书)

预设1:瓶子还有多少水?(剩下多少水?)

预设2:喝了多少水?(也就是瓶子的空气部分。)

预设3:这个瓶子一共能装多少水?(也就是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

2、你觉得你能轻松解决什么问题?

(1)预设1:瓶子有多少水?(怎么解决?)

学生:瓶子里剩下的水呈圆柱状,只要量出这个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就能算出它的体积。

教师:需要用到什么工具?(直尺)你想利用直尺得到哪些数据?(底面直径、水的高度)

小结:知道了底面直径和水的高度,要解决这个问题的确轻而易举。请你准备好直尺,或许等会儿有用哦!

(2)预设2:喝了多少水?

学生:喝掉部分的形状是不规则,没有办法计算。

教师:当物体形状不规则时,我们想求出它的体积可以怎么办?

教师相机引导:能否将空气部分变成一个规则的立体图形呢?

学生能说出方法更好,不能说出则引导:我们不妨把瓶子倒过来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在瓶子倒置前后,水的体积不变,空气的体积不变,因此,喝了多少水=倒置后空气部分的体积,倒置后空气部分是一个圆柱,要求出它的体积需要哪些数据?(倒置后空气的高度)

小结:这个方法不错,我们利用水的流动性成功地将不规则的空气部分转化成了一个圆柱体,得到所需数据后能求出它的体积。这样一来,第3个问题还难得到你吗?

解决数学问题教案 篇4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1题和第3、4题。

教具准备:运动会广播操表演录像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回顾,解决简单问题

教师亲切谈话: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想,看谁能很快解决下面的问题。

接着,口述下面的问题。

二一班一些学生为布置教室做纸花。每两位小朋友一小组,每位小朋友做3朵花,8个小组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待学生解决问题后,请两、三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师评价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探讨解决新的问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新问题

1.创造情景,引出问题。

展示运动会开幕式上广播操表演情境,吸引学生进场。接着,定格在表演广播操的一个方阵上(与例1一致),由小精灵提出问题(画外音)。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学生独立观察画面,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允许遇到困难的学生与伙伴交流意见。

3.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在说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的理解,并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自主解决问题

1.请学生独立解决教科书第99页做一做中的问题。

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2.组织交流。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由于学生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收集到的数学信息不同,思考探索的解决方法也就不同。解决一共有多少个?的方法可能会出现多种。例如,

①568②56(5+3)③567+56

④567+30⑤308⑥305+303

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答案正确,就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练习

1.请学生解决练习二十三的第1、3、4题。

(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可以不受习题顺序的限制,想先解决哪个问题,就先解决哪一个。

解决问题时,如果有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问同学和老师。

(2)适时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组织交流。

①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达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学习活动。

②各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请学生联系身边的事,提出需要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总结

1.请学生说一说收获和体会。

2.教师强调: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注意观察,发现、提出身边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每个同学都越来越聪明、能干。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解决数学问题教案 篇5

教学、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小朋友游戏图),写有解决问题的课题题目。用来进行小组评价的三星(智慧星、创新星、合作星。)

学具:每组1块小黑板,1枝白板笔。用来进行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小印章。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师: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我们班来了好多小客人,让我们一起请出他们吧!

(出示课件:学生活动图)

2.提问:你都看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学生可能说:我看到很多小朋友在草地上玩,有的在准备踢足球,有的在玩丢手绢的游戏,有的在玩捉迷藏的游戏。

3.教师:这些小朋友正在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呢!你能根据他们的活动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会自信地说:能。)

这么有信心呀?那就发挥你们小组的力量,根据活动中已告诉的信息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提的问题最多最好?

4.小组合作提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既能提出关于加法的问题,又能提出关于减法的问题。)

5.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拉近画面并出示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生1:丢手绢的活动中,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我们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生2:我们来看踢足球的活动,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提出的数学问题是:还要来几人?

生3:我们来看捉迷藏的活动,13个同学玩捉迷藏,这里有6人,我们提出的数学问题是:藏起来几人?

6.教师:同学们提出的这三个问题都很好,你们能不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呢?(学生会很自信地说:能。)

教师:那我们就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看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愉快、最成功。请每个小组任选一个问题来解答。

(分组解决问题,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教师:老师刚才到小组中去,看到同学们合作得非常好,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哪个小组愿意说给大家听。

7.小组汇报。(采用学生互相提问的形式,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a.学生:我们组解决的是捉迷藏的问题,列出的算式是;13-6=7

学生1:你为什么用减法?

学生2:因为要想知道藏起来几人,必须从参加捉迷藏的13人中去掉找人的6个人,剩下的就是藏起来的人数,所以用减法。

学生3:算式中的13、6和7分别代表什么?

学生4:13代表玩捉迷藏的总人数,6代表找人的6个人,7代表藏起来的人数。

b.学生:我们组解决的是踢足球的问题,列出的算式是:16-9=7。

学生1:你为什么用减法?

学生2:因为要想知道还要来几人,必须从要参加踢足球的16人中去掉已经来了的9人,剩下的就是还要来的人数,所以用减法。

学生3:算式中的16、9和7分别代表什么?

学生4:16代表要参加踢足球的总人数,9代表已经来了的9人,7代表还要来的人数。

c.学生:我们组解决的是丢手绢的问题,列出的算式是:8+6=14

学生1:你为什么用加法?

学生2:因为要想知道玩丢手绢的一共有多少个人,必须把8个女同学和6个男同学合起来,就是总人数,所以用加法。

学生3:算式中的8、6和14分别代表什么?

学生4:8代表要女同学的人数,6代表男同学的人数,14代表参加丢手绢游戏的总人数。

这个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学习小组进行评价,能够说明白的小组可以得到合作星。

[利用教材主题图提供的信息资源,通过课件,创设动态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自然地引入了新知。在学习新知部分,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新知,引导学生通过组内合作学习、组间相互汇报、交流、提问、评价等形式,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来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巩固反馈深化新知

1.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小动物们也想来咱们班作客,都等急了,让我们再把小动物请出来,好吗?(课件出示:第20页的小动物图)

2.都有哪些小动物呀?(生:有小鸟、小鹿和小鱼。)

看着这幅画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讨论。)

3.小组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在黑板上板书问题。(这时,每当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课件中可以把学生提问的部分闪动几次,以此让学生进一步的明确所提问题。)

a.树上还有几只小鸟?

b.草地上还有几只小鹿?

c.还有几条小鱼?

d.飞走了几只小鸟?

e.跑了几只小鹿?

f.游走了几条小鱼?

4.你能又对又快地解决这些问题吗?请你拿出练习纸自己完成。

5.集体订正,同学互评。

知识应用体验成功

教师:同学们真是了不起,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么多问题,而且做得又对又快。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藏着许多数学问题,比如我们的教室里就藏着很多数学问题,你能发现吗?

和同桌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身边的事物提出数学问题。)

例如:

1.观察小旗。

2.观察其中两个组的人数。(可以按组来分,也可以按男女来分)

小结

1.教师提问: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说一说。

2.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上得非常好,大家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这么多问题,都是用的什么知识?(数学知识),用数学来解决问题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出示课题:解决问题)数学知识可真重要呀,我们一定要学好它、用好它。

[评析: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数学问题,真正实现了本节课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目的,进一步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中获得成功体验,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很大帮助。]

提出课后建议将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延伸

教师:留一个课下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给爸爸妈妈提个数学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它,好吗?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9页第二单元的用数学。本课是在学习了前面20以内的加减法和上学期所学的用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用数学内容,教科书上呈现的足一幅公园的大情境图,图中提供了许多资源信息,其中,有13个小朋友捉迷藏,6个小朋友是我人,求藏起来几人?还有8个女同学和6个男同学玩丢手绢的游戏和16人踢球,来了9人的语言交流场面,让学生自己根据画面提出问题再计算。我认为这幅主题图设计得非常好,它选取了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和活动场面,画面生动形象,趣味盎然,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1.学习新知阶段:由于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多次学习过有关用数学的知识,他们对这样的内容已经比较熟悉了,能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自己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所以我把主题图中藏起来几人?这个问题去掉了。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主题图制作成课件,采用邀请小客人的形式引出活动情境,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搜集信息,试着提出问题。问题提出后,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个问题来解答,并列出算式。最后通过小组汇报、交流、提问等形式讲明:解答问题时用的什么方法?为什么用这种方法?

2.巩固练习阶段:这一阶段分三个层次:首先,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教科书上做一做中提供的是一幅信息量大,开放性强的情境图(快乐的小河边)。其中包括15只小鹿,15只小鸟,13条小鱼等信息,而且小鹿有站着不动的,有飞快奔跑的;小鸟有落在树上休息的,有在天空飞翔的;小鱼有集中在一起觅食的,有向远处游走的。这一些素材都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背景和空间。但是我认为这幅情境图中,有的信息处理得不是太好。例如:小鸟中飞走了8只这个信息,出现得太生硬,制约了学生的思维。我认为这个信息不如不告诉学生,而是让他们通过观察图意自己搜集信息得出,因为学生已经具备了这种能力。所以我在处理这幅主题图时,就把飞走了8只这个信息去掉了。只给学生两个信息:有15只小鹿和15只小鸟。这样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就更大了。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后,再让学生独立解决这些问题。最后进行同学互评、订正。其次,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都是引导学生根据教室内的事物提出数学问题,例如:可以观察小旗(按颜色来分),观察其中两个组的学生人数(可以按组来分,也可以按男女来分),也可以观察听课老师的人数这时才真正达到了在现实生活中用数学的目的。最后再通过课下作业:观察家里的物品,给爸爸妈妈提个数学问题,来进一步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3.课堂总结阶段:采取师生合作的形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教师随机引出课题,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以及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能力目标: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初步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3.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解决数学问题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运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初步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2、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重点: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并解决用乘除两步运算的数学问题。

难点:初步分析用乘除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同学们,看今天的数学课,老师为你们带来了谁?

(课件出示一个导游姐姐)

今天我们就跟着她去春游,好不好?同学们,春游中也有许多数学问题,今天老师就与大家一起去研究,好吗?你们看,在去春游的车上,这个导游姐姐想出几道题考考我们,你们愿意吗?请同学们注意看题。

(课件出示题目:

1、今天我们有48个同学坐车,6人坐一排座位,需要几排座位?

2、参加春游的男同学今天打算分组活动,他们分成了7组,每组4人,参加春游的男同学共有几人?)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导游姐姐出的题目一点也难不倒我们,是不是?我们都非常高兴,一路上说说笑笑,旅游车很快就来到了游乐场,这时,我们发现有所学校一年级的小朋友也去春游了,他们玩了一些什么项目呢?猜猜他们先玩了什么,再玩了什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可是,他们在玩的时候遇到了困难,是什么困难呢?你们能帮这些小弟弟、小妹妹解决吗?

1、出示图画,让学生看图,说信息。

(1)先观察两幅图,前、后两人互说信息。

(2)派代表在班上汇报图意。然后让学生思考:我们这么多人,是指哪些人呢?

(3)先独立思考再前、后两人讨论:要想知道需要几辆碰碰车?必须先求出什么呢?

(4)派代表交流讨论情况。那么我们可以从哪里知道他们有多少人呢?学生尝试解答整个问题并分别请不同方法的同学汇报,然后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最后引导学生小结刚才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并揭示课题。

2、学习脱式以及运算顺序

(1)如果有学生列出了综合式:463=8(辆),则按下面步骤学习脱式写法:首先告诉学生这个式子的计算还有另一种书写格式,请大家看课本59页自学,然后问:谁愿意教老师怎么写?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板书时故意对着4写=,看学生是否有意见,等学生提出修改意见,可再强调一下:原来等号要往前写一格,再用彩笔板书如下:

463

=243从左到右

=8(辆)

(说明横线和箭头是告诉大家先算46的积得24,然后再除以3。强调乘除混合运算也象加减混合一样都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并板书顺序。)

(2)如果没有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解答,则引导:能将这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吗?接着再按(1)那样学习脱式写法。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1、小导游对大家刚才乐于帮助小朋友的表现相当的满意,接下来就带我们去玩游乐场所有的项目。

(课件出示整个游乐场的玩项并且每项都标有价钱)

(1)你最喜欢玩什么项目?你想玩几次?让学生尽情地说说。

(2)现在老师要聘请一位小当家,谁敢来试一试,敢进入小当家的面试挑战吗?出示第1题,让学生解答,然后叫个别学生说说思路。

(3)看来同学们都很棒,但是只解决一个问题是不能成为一名成功的小当家的。同学们还有信心再接受挑战吗?那你们还能提出其他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解决的问题吗?出示最后一题,两人一人提问题,一人解答,互相考考。然后把全班分成红、黄两队来出题互考展示刚才两人考的成果。

2、通过挑战,红、黄两队个个都成为小当家了。导游姐姐说:刚才我们玩了那么多项目又解决了那么多问题,同学们一定很渴了吧?那导游姐姐现在就带你们去分水喝,好吗?

出示60页第2题。解完后让用不同方法的学生交流方法与思路。

四、总结升华

今天这节课,你们玩得开心吗?你们学到了什么呢?

解决数学问题教案 篇7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比一比)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玩一玩)出示图:(让学生看图说明题意,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1.一栋教学楼有4层,每层有5个教室,每个教室放6盆花。一共放了多少盆花?

2.4辆车一共要运384箱水果,2次运完这些水果。平均每辆汽车每次运多少箱?

1.向学生展示公园的美丽风景图片,并描述游人坐船游湖的乐趣。出示练习二十三第13题情境图,让学生看图说明题意,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思考,1.①图中给了你什么信息?

(一栋教学楼共有4层)

方法1:4脳5脳6=120(盆)

方法2:4脳(5脳6)=120(盆)

2.①图中给了你什么信息?

(共有2辆车)

方法1:384梅4梅2

方法2:384梅(4脳2)

1.欣赏美丽图片,激发兴趣进人第13题的情境中。并独立收集图中的信息,找出问题。

①7个小朋友玩1个小时,每人要花多少钱?

②双人船每小时4元。

③四人船每小时7元。

④我们7人租两条四人船吧。

通过复习连乘、连除应用题的设计,让学生效率更高地达到复习巩固效果

学生通过自己独立观察找到信息条件,发现问题,并有步骤地分析解答问题,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

三、解决实际问题

(试一试)

2.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解题过程。

3.总结学生的解决方法,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他们为什么选择租四人船呢?让学生讨论,注意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

4.强调:只要你留心观察和思考,就能发现和提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5、出示练习二十三第11题情境图,让学生说说题中给出的信息、独立思考提出的问题。

6、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引导,然后组织讨论。

7、说一说你的解答方法。

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2题。我们再来解决,一个购物时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想一想,怎样判断哪种牙刷更便宜呢?

2.让学生回顾这节课所解决的问题,说一说这节课解决的问题和前两节课解决的问题有什么不同和什么联系?

小结

3.解决问题时要注意:①搜集信息和数量。②分析信息、数量之间的关系。

③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确立运算的步骤。

2、用乘法和除法计算解决问题,在说的过程中培养表达能力。

3.在老师的启发下,通过比较7个人租双人船和租四人船的花费发现,7个人租两条四人船是最省钱的。

4.加强了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

5.了解啄木鸟和青蛙的相关知识,对它们产生爱护之心。

自然进人第11题的情境,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6.独立完成问题的解决。找出数量关系:啄木鸟比青蛙每天多吃的害虫二啄木鸟每天吃的害虫数量一青蛙每天吃的害虫数量。

7.汇报

先算青蛙每天吃多少害虫。

608梅8=76(只),

645一76=569(只)

645一608梅8=569(只)

1.明确题意,在老师的启发下,用比较单价的方式获得答案。通过常见的情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发现本课解决的问题需要用乘法和加法或除法和减法混合运算解决,有别于上两节课的问题,但它们又都是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通过独立完成本题,使能力进一步提高。

熟悉用乘法和加法或除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巩固了相关

知识,提高了解题能力。

在学生掌握了比较可能性大小的方法后,引入大小逆推事件多少的新知识。

课内小结,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达到牢固掌握。。

板书

设计

解决问题(四)

1.2.

方法1:4脳5脳6=120(盆)方法1:384梅4梅2=48(箱)

方法2:4脳(5脳6)=120(盆)方法2:384梅(4脳2)=48(箱)

答:一共120盆。答:平均每辆车每次运48箱。

解决数学问题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教材P73例1及练习十六第1、3、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步骤,掌握bx-a等这一类型的简易方程的解法,提高解简易方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借助直观图自主探究,分析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并正确地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分析、观察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正确设未知数,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会列方程,并会解方程。

教学难点:

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解下列方程:x+5.7=10x-3.4=7.614x=0.56x梅4=2.7

2.分析数量关系:

(1)我们班男生比女生多8人。

(2)实际用煤比计划节约5吨。

(3)实际水位超过警戒水位0.64m。

学习方程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如何用方程解决问题。(板书课题:实际问题与方程)

二、探究新知

教师多媒体出示教材第73页例1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平时经常锻炼身体吗?生:经常锻炼。

师:你们平时都喜欢做哪些运动呢?

生1:跑步、打羽毛球。生2:打乒乓球、游泳。生3:跑步、打乒乓球、爬山。

师:看来同学们喜欢的运动还真不少!同学们平时都应该多运动,增强体质。在学校办运动会时,希望同学们也能积极参加。好吗?生:好!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教材第73页例1的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情境图,然后说说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情境图,然后回答。

生4:小明正在参加学校的跳远比赛,并且破学校的纪录了。

师:那小明的成绩是多少呢?

生5:小明的成绩为4.2lm,超过了学校的原纪录0.06m。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告诉我学校的原跳远纪录是多少吗?

生6:用小明的跳远成绩减去小明的成绩比学校原跳远纪录多的成绩,得到的结果就是学校原跳远纪录。

师:怎么列式呢?生6:4.21-0.06=4.15(m),所以学校原跳远纪录是4.15m。

师:同学们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7:也可以用方程来求解。由于原纪录是未知数,可以把它设为xm,再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师:你能写出具体解题过程吗?生7:解:设学校原跳远纪隶是xm,

原纪录+超出部分=小明的成绩

得x+0.06=4.21

x+0.06-0.06=4.21-0.06

x=4.15

所以学校原跳远纪录是4.15m。

答:学校的原跳远纪录是4.15m。

师:很好!但是这位同学忘了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有同学能说说该如何检验吗?

生:把x=4.15代人方程,得

方程的左边=x+0.06

=4.15+0.06

=4.21

=方程的右边,

所以求解结果正确。

师:这位同学检验的过程是正确的。同学们以后在解方程时,一定不要忘了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第73页做一做的第(1)小题。

师:你从题中能知道哪些信息?有哪些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并解答。

用方程解决问题,两人一小组交流方法。评讲后要特别提醒学生别忘了检验。

解答过程:今年的身高=去年的身高+长高的部分解:略

2.完成教材第73页做一做的第(2)小题。

请学生观察题目所给出的条件,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所给条件的单位不统一,要化成统一的单位。

小组讨论怎样找到相等的关系。指名汇报并板书:

每分钟滴的水30=半小时滴的水

请学生思考应该把哪个条件设为x,怎样列方程。小组讨论后,指名汇报,并板书:解:略

请学生讨论为什么方程30x30=180030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30仍然相等呢。你怎样判断x=60就是方程的解呢?

引导学生进行检验,指导检验的格式。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用方程解决问题应注意哪些问题?(列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要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式假设未知数为x,然后再列方程解应用题。)

作业:教材第75页第1、3、4题。

板书设计:

实际问题与方程(1)

解:设学校原跳远纪录是xm。把x=4.15代人方程,得

x+0.06=4.21方程的左边=x+0.06

x+0.06-0.06=4.21-0.06=4.15+0.06

x=4.15=4.21

=方程的右边,

所以求解结果正确。

答:学校原跳远纪录是4.15m。

教学反思:用方程解决问题,关键是要学生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学生对于格式不熟悉,存在忘记解设,得出的方程的解后面带单位名称的错误。在下一课时要强调这些。

解决数学问题教案 篇9

学习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解决问题(P72-73)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及初步分析和推理能力。

3、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4、生活情境的模拟教学,使学生体会到生活数学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理解并解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1、看一看

师:你看到这副画,想说什么?

生:一和同样多。

师:你怎么知道是同样多?

生1:有5个,也有5个。

生2:和一个一个可以相对的。

师:小朋友都回答的非常好,给你们小组各加一颗五角星。(学生回答对了问题教师要及时给该小组加五角星。)

2、摆一摆

请小朋友们拿出你们的学具,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摆7个

看着你摆的图,谁能提数学问题。

生1:比少几个?

生2:比多几个?

师:同学们真聪明。今天咱们进一步来学习这种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

二、创设情境,巩固练习

师:今天森林里在召开动物们的运动会,老虎大王邀请我们小朋友去当裁判,大家想不想去,好!那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在比赛哪些项目?

1、跳绳比赛

小白兔和小猫在比赛跳绳,我们看看谁能赢?

小白兔比小猫多跳了下?

小猫比小白兔少跳了下?

2、采松果

两只松鼠在比赛采松果,哪只松鼠采的更多呢?

3、钓鱼比赛

三只小猫每人拿了一只水桶,一根鱼竿,你猜它们在比赛什么?

对在比赛钓鱼,它们可认真了?我们赶紧去看看!

看着这幅钓鱼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小组比赛,哪一组问题提的多,答的好,就能获星级小组!

小组讨论汇报情况,教师及时评价鼓励。

三、自评总结

现在我们来看看各小组得到了多少五角星,哪一组最少,哪一组最多?

你根据各小组的五角星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如: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

生:第一组比第二组少1个;第四组比第三组多个,比第1组多2个

四、课堂作业

P73做一做

解决数学问题教案 篇10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不变,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的时间和速度。

看上面的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1)各有哪三种量?

(2)其中哪一种量是固定不变的?

(3)哪两种量是变化的?这两种量是按怎样的规律变化的?他们成是什么关系?

3、这节课,我们就应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新授

1、教学例5

(1)出示例5: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2.8元。李奶奶家上个月用了10吨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

(2)学生读题后,思考和讨论下面的问题:

① 问题中有哪两种量?

② 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③ 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3)根据上面三个问题,概括: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4)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元。

12.8/8=/10

8= 12.8×10

=128÷8

= 16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6元。

(5)将答案代入到比例式中进行检验。

2、修改题目:王大爷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多少吨水?(学生独立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并交流订正,使学生明确例5的条件和问题改变后,题目中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正比例关系没变,只是未知量变了)

3、教学例6

(1)出示例6:书店运来一批书,如果每包20本,要捆18包。如果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

(2)学生根据例5的解题思路,思考:题中已知两个量?什么是一定的?已知的两个量成什么关系?思考后独立解答。

(3)指名板演,全班评讲。

4、做一做:教科书P59“做一做”1、2题,让学生先判断两个量的关系,再进行解答。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P61练习九第3、4题。学生读题后,先说说题中哪个量是一定的,再独立进行解答。

2、完成练习九第5、6、7题。

四、总结

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91494.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