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鸟的天堂教案及反思

时间:2023-04-28

鸟的天堂教案及反思1500字。

教师范文大全主题阅读推荐:“鸟的天堂教案”。

鸟的天堂教案及反思【篇1】

教学目标

1、抓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榕树”旺盛的生命力和群鸟纷飞的活动场面。

2、体会“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明确主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随巴金爷爷走进了“鸟的天堂”,知道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不同的景象,有什么不同呢?

生:第一次看到了大树,第二次看到了鸟。

2、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大榕树怎么会成为鸟的天堂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读这个问题。

二、学习探究,体会大榕树的特点

1、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中有关描写大榕树的段落,找到问题的答案。

2、交流:

你从哪里体会到了大榕树是鸟的天堂,能用一两个词来概括一下吗?

⑴指名说一说,并到黑板上板书。

⑵把上述词语进行归类。

3、这些词语都概括出了大榕树的特点,那能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吗?

4、交流,重点理解: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了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⑴你读懂些什么?从哪里读懂的?

(理解“一簇”、“颤动”)

⑵指导朗读。

5、归纳榕树的特点。

(大、茂盛)

⑴那么大的榕树,那么茂盛的榕树,你觉得怎么样?

(美)

⑵指导朗读: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三、自主感悟,激发环保意识

1、你觉得这儿会成为鸟的天堂,还有其他原因吗?从课文的句子中找找相关答案。

2、交流:

⑴地是湿的,大概涨潮时河水常常冲上岸去。

(土地湿润,有利于万物生长。)

⑵一个朋友拨着船,让它缓缓地流到河中间去。

(环境优美)

⑶有湖,食饵丰富。

⑷农民不允许人去捉它们。

(环保意识)

四、学法迁移,领悟“群鸟纷飞”

1、看来这儿的确是鸟的天堂,那鸟的天堂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

2、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到句子读一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3、交流:

⑴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到处”指哪些地方?

⑵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①你读懂些什么?

(种类、动作)

②能不能这样说:

有的大的、有的小的、有的花的、有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③指导朗读。

4、作者置身于鸟的世界,为什么只这么一点有关鸟的句子?

⑴我的真是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这只,又看漏了那只,看见了那只,第三只又飞走了。

理解:

“应接不暇”的意思,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指导朗读:

读出欣喜,读出鸟的活泼可爱,读出鸟的多。

⑵除了写鸟的多,还写出了什么?

一只画眉飞出来,给我们的掌声一惊,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唱着,它的歌声真好听。

(读出鸟的欢快)

五、课堂小结

鸟的天堂教案及反思【篇2】

设计基本思路

《鸟的天堂》是一篇极具美感的文章,反映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整篇文章渗透着人间天堂式的自然美和人鸟和谐相处的人格美。文章语言流畅、优美,适宜朗读。全文分三课时教学,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分辨作者的见闻与联想”。第一课时学习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的见闻和联想,着力于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辨别见闻和联想;第三课时组织学生巩固习得的技能,加强朗读和背诵,完成作业。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是作者和朋友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分辨见闻与联想是上下两个层次的训练内容。这堂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第一层次以研读为主,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后一阶段以疑读为主,鼓励学生质疑,在释疑中理解体会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抓住见闻与联想的区别,以学生为本,以朗读理解主线,以质疑释疑为突破口,以有情朗读为手段,进行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感受美,创造美,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抓住见闻和联想体会“‘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有关段落。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投影:

“我”和朋友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联想到了(),但没看到()。

那么我们是抓住什么来学懂这部分内容的?

(通过比较和重温“单元训练提示”,既达到了复习旧知目的,又为引出下文作好铺垫。)

二、研读课文

1、这堂课我们将继续抓住见闻和联想学习下一部分内容。“我”和朋友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请看录像。

交流。

2、那么课文作者是怎样写出鸟多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的12、13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有关句子,多读几遍,四人小组讨论讨论,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鸟多的呢?

3、交流,理解──基本过程:

体会──朗读。

(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掌握的程度有深浅,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了选择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策略,充分发挥小小组学习讨论的作用,让每一位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进行训练,体现了学生不同的革新能力,蕴涵着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火花,尽可能使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

学生在整体上把握“鸟多”的特点后,再研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说说“你是怎样从这句话中体会出鸟多的特点的?”由于每一句话都能让人感受到“鸟多”的特点,学生可以不按句子的排列顺序交流,学生或多或少、或深或浅谈对语句的理解。这样的安排,自由度大,能兼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自主性,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教师不时地加以指导,便有“水到渠成”之感。而有感情地朗读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不言传”但能“意会”的效果,初步完成学习的浅层目标。)

4、刚才学的都是有关作者见闻的句子,从中体会到鸟多的特点。大家可以再读读这两段,特别是还没有学到的句子,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交流。

5、(说到画眉鸟时)老师也写了一句有关画眉的句子,大家读读比较体会一下,哪句写得好?为什么?

(把“兴奋地唱着歌,它的各声真好听”该成“使劲地唱着”。)

6、通过联想写出了什么?

(探究质疑学习是学生自主程度相对较高的一种形式。这堂课就是在引导学生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过程中贯穿着质疑探疑方式。让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读中生疑,以疑带读,以求疑的方式突破学习的浅层目标,进入理解文章的高层次,在质疑探疑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和美的欣赏。

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研读学习的内容,引导质疑。教师有导向地把学生的思维焦点集中到描写画眉的这句话上。在质疑探疑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在该句上下工夫。这句话是对鸟的细节描写,是特写镜头。学生很有可能一下子难以把握,教师适当作铺垫,既降低了难度,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见闻和联想的关系。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让学生进行比较朗读,体会不同处。通过点拨引导,学生发现原句比改句要好,原句既有见闻,又有联想。在此基础上,再以“联想内容写出了什么”和“写一只画眉用意何在?”两个穿插性问题引导学生想像,“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得到激活。)

7、你们想听听这只画眉在唱些什么吗?

(放音乐)

8、假如你是这只画眉鸟,你会怎么唱呢?

9、用朗读表达自己学习这句话的感受。

10、这只画眉鸟这样的快活正说明了林中所有的鸟生活得都很幸福。根据对课文的理解,选择其中的一句进行练习。

投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交流。

根据作者的见闻,进行合理地联想。

11、让我们也进入这“鸟的天堂”,倾听优美的歌声,欣赏迷人的景色,做一只快乐的小鸟吧。配乐齐读第12、13段。

(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理解感悟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透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大胆运用多形式想象,把语言文字、篇章结构所表现的意义形象地表现出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由教材联想到实际,发挥学生自主想象的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了切实加强这个单元“分辨见闻和联想”目标的训练,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两次想像学习,成为整个教学设计中最有创新性的环节。

第一次是再造想像。教师设计引导学生欣赏鸟鸣音乐启发学生想象“鸟在唱着赞美的歌,快乐的歌,幸福的歌”这样的环节。在欣赏鸟鸣声的过程中,学生进入了教师设计的情境,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发言富有创造性和童心、爱心。

第二次是创造想像。教师设计了补充想像的练习,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梯度式、分层次练习。学生通过大胆想像,书面练习,在感受美的过程中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强化了单元教学目标的训练,还启发了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三、疑读课文

1、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而后一个不加?

为什么说它的确是“鸟的天堂”?

2、从中我们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指导朗读。

3、还有其他的吗?

为什么有一点儿留恋?

为什么我的眼睛骗了我?

(最后一段内容采用开放式学习,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质疑,学生通过朗读,特别针对结尾的重点句,提出了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及时启发学生联系上文知识释疑。由于学生对全文已有足够的理解,因此,此时释疑水到渠成,既做到了少讲多学,又可趁机查漏补缺。用质疑探疑的方式学习文章的尾段,一方面能训练探究式的学习方法;第二,通过质疑解决了课后练习中的问题,变“问学生”为“学生问”,教学的角色身份发生了转变;此时尤百川归海,师生双方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四、机动练习(选择一题)

1、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2、继续完成联想作业,站起来读读。

3、继续背诵,并能默写重要词句。

(安排三个机动环节,按剩余时间的多少选择合适的环节教学,这样课堂教学用时有了余地,也充分体现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调控水平。)

教学反思

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很大,关键看教师如何去调动和挖掘,如何引导和评价。学生的一旦忘情地投入到主动学习中去,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呈现一脸的求知欲,师生间形成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产生情感协调效应。在学生发言的相互激发下,思维的匣子一下子打开了,涌现出一系列精彩绝伦的答案。在引导学生联想“鸟在唱什么歌”时,学生热情极度高涨,完全进入了教师设计的情境,甚至有许多学生竟手舞足蹈地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编自唱起来,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发言富有创造性和童心、爱心。

从高要求角度看,学生自主的广度还有欠缺。面向全体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检测标准,教师在充分发挥小组讨论活动功能的同时,突出中间,兼顾两头,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的方式还应多样一些,供学生自主选择,也要注意让学生动静结合,给学生提供静下来思考的机会。

鸟的天堂教案及反思【篇3】

《鸟的天堂》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们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全文按游览顺序可以分为四个大段:第一段写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三段写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四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根据教材的编排,本组训练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们紧紧围绕本组训练重点项目,着重抓了以下几点:

一、在教学目标上,注意简化头绪,集中目标

我们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2、了解静态与动态描写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部分。

二、在教学结构上,注意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

第二课时的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了变序的结构。从结尾段的中心句入手,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设计了“引疑—质疑—析疑—解疑”的教学思路。

在速读全文后,让教师有意识地抓住文章结尾段的中心句,引导学生提出了“昨天眼睛骗了我”是什么意思“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一句中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要用引号力争起到从中心句入手、引疑的作用。接着,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插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加以解决,使析疑、解疑的过程成为语言文字训练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

三、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多样,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把质疑问难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上课之初引导学生质疑,在析疑、解疑过程中,仍不忘让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学,同时掌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语言文字训练及朗读训练中,让学生读、思、勾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词语训练中,用解释、比较、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又如指导读,有默读、齐读、自由读、有感情地朗读等形式,并注意启发学生读的欲望,提高学生读的能力。

3、除了启发学生质疑问难以外,还启发学生哪些地方读懂了你是怎样读懂的帮助学生温故知新,树立学习信心,总结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鸟的天堂教案及反思【篇4】

教学目标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鸟的天堂”的成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及其被称着“鸟的天堂”的原因。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有关大榕树的图片、资料、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悟出重点

1、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谁能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巴金爷爷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不同。)

他第一次看到什么?

(大榕树)

第二次看到什么?

(很多的鸟)

2、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来快速阅读5~13自然段,并把描写大榕树的奇特美和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的句子画下来。并想想大榕树为什么被称着鸟的天堂?

二、重点感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1、指名让学生读第5~9自然段:

想想大榕树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大、茂盛)

⑴你能找出哪些句子写榕树的大的吗?

①我有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②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③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教师出示大榕树的图片,引导学生抓重点词体会这棵榕树的大。)

⑵教师引读:“榕树正是茂盛时期,……那么多的绿叶……那翠绿的颜色……这美丽的……。”谁能说说读这自然段感受到了什么?

(榕树茂盛、生命力旺盛)

⑶看到这么大而茂盛的大榕树,作者不禁流露出自己内心的感叹:这(学生接:美丽的南国的树)。

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5~9自然段,要读出对榕树的喜爱之情。

2、巴金爷爷第一次来到大榕树下,他没看到一只鸟,不禁产生了怀疑: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啊?第二天,他又和朋友来到了大榕树下,那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⑴播放一段有鸟叫的音乐,指名读10~13自然段:

学生说说感受。

(鸟多、欢快)

⑵出示句子:

①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

②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

③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④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的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注意重点词:

“到处”“应接不暇”“有的……有的……有的”“兴奋”。

⑶这都说明了什么?

(鸟多、鸟欢快)

⑷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

⑸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只看到了大榕树,并描写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我们称为静态描写。第二次看到了众鸟欢快的壮观景象,抓住了鸟的活动来写。称为动态描写。

三、回顾课文,体会感情

看到这么奇特的榕树和欢快的鸟,作者再次发出了感叹: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注意两个“鸟的天堂”的不同。

(第一个有引号,指的是大榕树。第二个没有引号:指的是真正的鸟的天堂。)

3、学生自由讨论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引导学生抓住鸟的生存条件、食物、水分、人们的爱鸟意识等来讨论。)

四、小结

大自然赋予了榕树旺盛的生命力,使它成为鸟的天堂。作为人类,我们也要爱护鸟类,爱护和我们一同生存的动植物,只有这样,我们的家园才会越来越美。

鸟的天堂教案及反思【篇5】

主要问题

1、如何在朗读中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2、如何在阅读中升华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3、在课堂中倡导学生充分朗读,自主体会,独立创新,力求体现主动参与,合作互动的教学境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主要对策

1、猜疑激趣,提出探究专题。

2、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学生乐学、乐思。

3、自由交流,相互促进。

4、抓住共同关注点,顺学而导。

5、品读体味课文,勾勒生态和谐图。

6、今昔对比,升华绿色教育的情感。

主要的教学模式

探究发现式创新教学模式。

主要的理论依据(基本理念)

1、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理念。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

3、强调共性,突出个性的理念。

4、强调工具性,突出人文性的理念。

主要的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理“线索”。

3、自主学习,谈感悟。

4、主动探究,悟“环保”。

教学目标

1、通过默读、有感情地朗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讨论、谈感受、谈见解等方式来品味“鸟的天堂”的确是“人间天堂”的美好境界。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世界万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有的激昂慷慨,有的婉转动听,有的低沉,有的嘹亮……这就是令人向往的天籁之音。现在就请同学们闭上睛眼,静静的聆听一段旋律,并在脑海中想象画面,听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播放《百鸟朝凤》录音带。)

板书:

二、初读课文,理“线索”

引导质疑:

师:看到题目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什么是天堂?文中“鸟的天堂”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鸟的天堂”?……)

三、自主学习,谈感悟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都看到了什么?说说你喜欢哪一次去鸟的天堂,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把你喜欢的句子自由朗读,细细品味,从文章字里行间去寻找美。

3、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同桌互相交流体会,看一看是否读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谈一谈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

4、学生汇报自己喜欢的句子:

自读、品读、齐读、讨论、谈感受、谈见解。

⑴大榕树:

体会榕树大和茂盛的特点。

师出示课件,体会“真是一株大树”。

学生:再次读句子,感受榕树的大。

师: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谁查找到这方面的资料?课下大家丈量了操场和教室的面积,大家计算一下:合几个操场?几个教室?经过换算,你有什么感受?

(简直太大了。)

师出示课件,感受榕树的大与茂盛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突出重点词句,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师:指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榕树的大和茂盛的特点进行静态描写。

学生:质疑,提出还不明白的问题。

过渡:这里的大榕树是如此的神奇,可是更让人们惊叹的要算久居榕树之上的各种鸟类。

⑵鸟:

体会鸟多的特点。

学生:交流表现鸟多的句子。

师: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请用“有的……有

的……有的……”来说一说。

(学生发挥想象。)

师出示课件“群鸟纷飞”的场面。

学生:齐读段落。

师指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鸟多的特点进行动态描写。

师: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学生齐读“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谁知道两个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吗?

师:读到这里,你也会象巴金先生那样对鸟的天堂发出由衷的赞叹吧,你最

想说一句什么话?

四、主动探究,悟“环保”

师: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

五、总结全文

在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板书设计

第一次第二次

榕树鸟

大茂盛多

静态描写动态描写

鸟的天堂教案及反思【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2、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含义:“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教学准备

1、学生:

收集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2、教师:

挂图、投影、录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作者几次去了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象?

二、精读课文

1、学习静态描写部分:

过渡: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是在傍晚时分,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却只看见一株大榕树。

⑴朗读课文5~8自然段:

划出作者见到榕树后发出的赞叹,说说自己的体会。

⑵细读课文5~8自然段:

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感情朗读。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⑶集体交流,重点指导: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①含义理解。

②朗读指导。

⑷感情朗读7~8自然段。

⑸小结:

这真是一株美丽的南国的树,美在它的硕大无比,美在它的生机勃勃,更美在它的独木成林。

板书:

2、学习动态描写部分:

过渡: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是在早晨,那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⑴小组合作学习:

①以小组成员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12~13自然段。

②合作完成填空,看谁填得多、填得好。

这里的鸟真()啊!

⑵集体交流。

⑶默读这部分课文,找出能概括这番景象的句子。

(中心句)

⑷边看边想、边听边想:

①看(挂图),那鸟影绚丽多姿,让人的眼睛应接不暇。

②听(音乐),那鸟声清脆婉转,此起彼伏。

⑸小结:

这真是一幅众鸟欢跃图,鸟儿是多么的自由自在,与自然是那么的相亲相爱。

板书:

众鸟欢跃

三、领悟方法

过渡:我们随着作者欣赏了两种景色,感受了两种形态的美。

1、你更喜欢哪种美,为什么?

2、用朗读的形式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四、体会情感

过渡:当小船向着乡村划去的时候,作者感到了一点儿留恋,昨天是他的眼睛骗了他,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你是怎么理解作者这最后的感受的?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

(诗歌、歌曲、绘画等。)

五、总结全文

过渡:让那鸟的天堂所显露出来的美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六、作业设计

为“鸟的天堂”制作宣传计划。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独木成林

众鸟欢跃

鸟的天堂教案及反思【篇7】

【教学案例】

师:作者写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哪一次给你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呢?

生:(齐)第二次。

师:想不想到鸟的天堂去春游,看看那里的热闹景象。

生:想。

(课件展示鸟的天堂。)

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作者笔下的鸟的天堂是怎样一幅情景呢?请同学们看课文第三段,仔细读读描写这番情景的段落。

师:读到这里,你一定会对鸟的天堂发出由衷的赞叹,你最想说一句什么话?

生1:鸟的天堂鸟儿真多。

师:说得真好,鸟的天堂鸟儿真多!

(板书:鸟的天堂鸟真多)

生2:鸟的天堂不愧是鸟的天堂!

师:是啊,鸟的天堂鸟儿真多,美不胜收,那么这么多鸟儿为什么都喜欢这里呢?

生:因为这里有一棵大榕树。

师:那是怎样的一棵大榕树呢?哪位同学愿意画大榕树?

(一生上黑板画大榕树!)

师:他画的是不是作者笔下的大榕树?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课文中说,有数不清的丫枝,许多根垂到地上。

师:你读得很仔细,帮助修改一下?

师:现在画得像不像?

生:像,课文第7自然段是这么写的。

师:我们一起读第7自然段。

(生齐读)

(课件出示大榕树)

师:这就是文中指的那棵大榕树。哪位同学愿意用一句话来赞美赞美这棵大榕树呢?

生1:好大的树啊!

生2:好美的大榕树,让我心醉!

师:说得好,这棵榕树的确美!

(板书:这棵榕树真美啊!)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你还有什么新发现?

生:老师,我有问题!

师:请讲!

生:课文中说地是湿的,大概涨潮时河水常常冲上岸去。河水怎么会涨潮呢?

师:你读得很仔细。这个问题老师备课时也没想到,同学们能帮他解决吗?

生1:河是跟海连在一起的,海上人起波浪,河水当然也会涨潮了。

生2:河有闸门的,闸门一关,河水就涨起来了。

生3:下雨后,河水就涨起来了。

师:同学们讲了很多,到底谁讲得有科学道理呢?我们课外一起去找一找资料。

【教学反思】

教学伊始,通过课件展示鸟的天堂鸟儿纷飞,鸟声悠扬,令人目不暇接的热闹景象,给了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满足,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感悟文中语言文字的优美凝练,同时,片断抓住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采用变序的手法,先学第三段,更能吸引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上来画榕树,并让学生评画、改画,这一环节设计可谓独具匠心,既能检验学生是否读懂了课文,又能促使学生与文本对话,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学生能在学文后大胆提出疑问,这是很可贵的。只有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能对课文进行质疑,并阐述自己的见解,才能提高学生求异、创新的能力。

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突破陈规,摆脱原有知识范围和思维定势的禁锢,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进行重组,从而产生创造性的新发现、新设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鸟的天堂教案及反思【篇8】

研究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有关句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应接不暇”造句。

3、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想象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准备

为“综合实践”作业搜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中“鸟的天堂”指什么?课文主要讲什么?

二、自主学习,谈感悟

1、你喜欢哪一次去鸟的天堂?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2、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读,细细品味,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美。

3、组织讨论,谈感受,谈见解:

在讨论中,适时引导学生朗读,评价是否读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例:

⑴“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地方”。

(实际上榕树只有一株,看起来却以为是许多株,可见树之大。)

⑵“真是一株大树”。

⑶“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一片片叶子绿得发亮,在眼前闪烁,就好像一个颤动的生命。)

三、主动探究,悟“环保”

1、读了课文,我们仿佛也跟着巴金爷爷去游了“鸟的天堂”,赞叹之余,我们不免遗憾:

为什么我们这儿没有这“鸟的天堂”?为什么那里会成为“鸟的天堂”?

2、小组讨论,交流:

⑴生态环境好。

⑵人们保护意识强。

四、综合实践,练能力

1、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2、根据收集的资料,学写一段解说词:

写清楚导游的身份、旅游的地方以及这地方的特点,力求写得清楚明白,形象生动。学做导游,练“交际”。

3、自由组成旅游团,自我推荐尝试当导游:

评选优秀小导游。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个性化的阅读,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鼓励学生在阅读时要有自己的理解。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引导学生去探究,透过表面现象看实质。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搜集资料,学会运用,学会交际。在教学中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从而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教后随感

《鸟的天堂》是一篇老课文,然而,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在保护生存环境日趋重要的今天,又赋予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内涵。教学第二课时时,我紧扣“自主──探究──实践”的线索进行教学,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禀着《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为了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再自己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在朗读指导过程中,组织学生赛读,挑战朗读佼佼者,通过评价,学生的朗读再现了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再现了鸟儿们在枝头欢唱的情境。

在讨论“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这一问题时,学生一下就看到了、抓住了实质:农民的保护是第一原因,这儿环境好是第二原因。有的学生甚至萌发了“这样的地方,真想亲眼见一见啊!”的感叹。于是又自然地过渡到第四环节的教学。

鸟的天堂教案及反思【篇9】

=【教学案例】

师:作者写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哪一次给你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呢?

生:(齐)第二次。

师:想不想到鸟的天堂去春游,看看那里的热闹景象。

生:想。

(课件展示鸟的天堂。)

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作者笔下的鸟的天堂是怎样一幅情景呢?请同学们看课文第三段,仔细读读描写这番情景的段落。

师:读到这里,你一定会对鸟的天堂发出由衷的赞叹,你最想说一句什么话?

生1:鸟的天堂鸟儿真多。

师:说得真好,鸟的天堂鸟儿真多!

(板书:鸟的天堂鸟真多)

生2:鸟的天堂不愧是鸟的天堂!

师:是啊,鸟的天堂鸟儿真多,美不胜收,那么这么多鸟儿为什么都喜欢这里呢?

生:因为这里有一棵大榕树。

师:那是怎样的一棵大榕树呢?哪位同学愿意画大榕树?

(一生上黑板画大榕树!)

师:他画的是不是作者笔下的大榕树?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课文中说,有数不清的丫枝,许多根垂到地上。

师:你读得很仔细,帮助修改一下?

师:现在画得像不像?

生:像,课文第7自然段是这么写的。

师:我们一起读第7自然段。

(生齐读)

(课件出示大榕树)

师:这就是文中指的那棵大榕树。哪位同学愿意用一句话来赞美赞美这棵大榕树呢?

生1:好大的树啊!

生2:好美的大榕树,让我心醉!

师:说得好,这棵榕树的确美!

(板书:这棵榕树真美啊!)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你还有什么新发现?

生:老师,我有问题!

师:请讲!

生:课文中说地是湿的,大概涨潮时河水常常冲上岸去。河水怎么会涨潮呢?

师:你读得很仔细。这个问题老师备课时也没想到,同学们能帮他解决吗?

生1:河是跟海连在一起的,海上人起波浪,河水当然也会涨潮了。

生2:河有闸门的,闸门一关,河水就涨起来了。

生3:下雨后,河水就涨起来了。

师:同学们讲了很多,到底谁讲得有科学道理呢?我们课外一起去找一找资料。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93370.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