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人口课件

时间:2023-06-03

人口课件。

教案和课件是老师的重要工具,需要我们精心准备和认真编写。教案可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提升教学水平,而课件则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份“人口课件”是我最认真的作品,希望您会喜欢。本文仅供参考,敬请收藏!

人口课件【篇1】

1.理解人口数量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并能一一揭示其原因。

2.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差异和成因。

3.记住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理解它们的成因和不同的历史阶段;当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世界60亿人口日”是指世界上的人口达到60亿;而“世界人口日”是世界人口到达50亿的时间,即1987年7月11日。

①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②人口数量增长随时间的不均匀性。

农业革命之前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业人口数量少,增长缓慢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难水平差,人口死亡率高

农业革命期间人们利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农业活动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

工业革命开始工业生产活动迅速扩大和发展人口数量继续增加,增长速度更加迅猛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人类不断提高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能获得充足的食物供应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很低

该图是一幅坐标图,纵坐标表示人口总数,横坐标表示年份,坐标系中的红曲线表示人口总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20世纪的一百年是人口迅猛增长的时期,从世纪初不足20亿人口,到世纪末的60多亿人口,平均每净增10亿人口。图中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口增长的曲线变陡,这说明在此时间段中,人口增长又变得更加迅猛,因为此时世界上发生了新的技术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地提高使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世界人口急剧增加。

C图1.4 可以得出,到止,各大洲按人口从多到少的顺序是: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年与1950年相比,人口增长数量有多到少的顺序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特点,如下表所示。

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增长缓慢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

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增长很快,世界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80%以上采取了控制人口数量地措施,人口增长将趋于缓慢

图中有两条曲线,一条表示出生率,一条表示死亡率,二者的.差值是自然增长率。从图上看,出生率曲线和死亡率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越大,自然增长率越高,两条曲线越接近,自然增长率越低,若死亡率高于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负增长。

①原因:在工业革命以后,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也随之扩大,二战后更加明显。

1.通过人口普查发现,深圳市人口的死亡率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其原因是(C)

如图反映的是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人口课件【篇2】

【洋洋盈耳】 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投鞭断流】 把所有的马鞭投到江里,就能截断水流。比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

【人文荟萃】 人才和文物众多,并聚集在一地。

【漫天遍地】 满山遍野,形容众多而密集。

【车填马隘】 指车马填塞门庭道路。形容宾客众多。

【众楚群咻】 指众多的楚国人共同来喧扰。后指众多外来的干扰。

【众川赴海】 众多的河流都奔赴大海。比喻众多的力量汇集在一起。

【百喙难辞】 喙:嘴,借指人的嘴。指纵有众多百口也很难解释。

【踵迹相接】 谓脚迹相连。形容人数众多,接连不断。同“踵趾相接”。

【雾兴云涌】 见“雾起云涌”。比喻众多的事物迅速出现。

【成群结伙】 众多人物聚集在一起。亦作“成群结队”。

【杞梓之林】 比喻众多的人材。

【接袂成帷】 袂:衣服袖子。帷:帷帐,帷幕。衣袖连接起来,可以形成帷幕。形容人口众多,城市繁华。

【拨万论千】 形容财产众多,花钱以万千计。

【七大八小】 ①大小不一。②零落的样子。③妻妾众多。

【观者如垛】 形容观看人数众多。同“观者如堵”。

【三窝两块】 ①指有多房妻妾。②指众多的子女。

【攒锋聚镝】 受到众多的刀箭围攻。比喻备受舆论斥责。

【桃李门墙】 指生徒众多的师门。

【遮天盖日】 遮蔽天空和太阳。形容事物体积庞大、数量众多或气势盛大。

【压肩叠背】 指人众多密集。

【洋洋洒洒】 洋洋:盛大、众多的样子;洒洒:明白、流畅的样子。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

【三妻四妾】 妻妾众多的意思。

【林林总总】 形容众多。

【踵武相接】 谓脚迹相连。形容人数众多,接连不断。同“踵趾相接”。

【芸芸众生】 芸芸:形容众多;众生:原指一切生物,后指许多人。原指世间的一切生灵。后多指大群无知无识的人。

【轮焉奂焉】 形容房屋高大众多。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比喻众多子女之中,一定有一个超群出众的人。

【遮空蔽日】 遮蔽天空和太阳。形容事物体积庞大、数量众多或气势盛大。

【七相五公】 所举皆汉代公卿,后泛指众多的文武大臣。

【千人一面】 众多人一个脸谱。多用以讥讽文艺创作上的雷同。

【文昭武穆】 原指文王的子孙众多,后则泛称子孙繁衍。

【鬼烂神焦】 形容火灾惨烈,众多的人被烧死。

【百喙难辩】 喙:嘴,借指人的嘴。指纵有众多百口也很难辩解。同“百口莫辩”。

【在谷满谷】 此指奏乐时声音遍及各处,形容道的无所不在。后形容人物众多。

【纷纷籍籍】 纷纷:众多。籍籍:杂乱的样子。纵横交错。形容众多而且杂乱的样子。

【比屋连甍】 屋舍紧密相连。指住户众多。

【尺二冤家】 指众多的求书画者。尺二,指卷轴高度。

【踵趾相接】 谓脚迹相连。形容人数众多,接连不断。

【万户千门】 指众多人家。也形容屋宇深广。

【云屯鸟散】 如云聚集,如鸟飞散。形容众多的人忽聚忽散。

【遮天映日】 遮蔽天空和太阳。形容事物体积庞大、数量众多或气势盛大。

【众流归海】 大小河流同归于海。比喻众多分散的事物汇集于一处。

【三头六证】 指众多的人证。

【灿若繁星】 灿:灿烂。繁:众多。亮晶晶的就像天上众多的星星。比喻才能出从的人很多。

【击毂摩肩】 形容车马众多。

【千村万落】 形容众多的村落。

【神焦鬼烂】 形容火灾惨烈,众多的人被烧死。

【七男八婿】 形容子、婿众多。同“七子八婿”。

【成群打伙】 指众多的人或动物聚结成一群群、一伙伙。

【八万四千】 本为佛教表示事物众多的数字,后用以形容极多。

【烟霏雨散】 形容众多。

【众毛飞骨】 指众多轻物能掀起重物。

【翠绕珠围】 珠:珍珠;翠:翡翠。形容妇女妆饰华丽。也形容富贵人家随侍的女子众多。

【闾阎扑地】 里巷遍地。形容房屋众多,市集繁华。

【拨万轮千】 形容财产众多,花钱以万千计。

【广土众民】 土地广阔,人民众多。

【翠围珠绕】 翠:翡翠;珠:珍珠。形容富家女子的华丽装饰。亦比喻随从侍女众多。

【遮天蔽日】 遮蔽天空和太阳。形容事物体积庞大、数量众多或气势盛大。

【成帮结队】 犹成群结队。众多的人或动物结成一群群、一队队。

【骈门连室】 形容为数众多。

【总总林林】 形容众多。

【十二金钗】 本用以形容美女头上金钗之多,后喻指众多的妃嫔或姬妾。

【洋洋大观】 洋洋:盛大、众多的样子;大观:丰富多采的景象。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珠围翠绕】 珠:珍珠;翠:翡翠。形容妇女妆饰华丽。也形容富贵人家随侍的女子众多。

【劳民动众】 动用众多民力去做某件事。

【成群逐队】 指众多的人或动物聚结成一群群、一队队。

【雾起云涌】 比喻众多的事物迅速出现。

【摩肩擦踵】 形容来往行人众多,很拥挤。

【雾集云合】 形容众多的事物聚集在一起。

【人稠物穰】 稠:稠密,多。穰:丰盛。人口众多,物产丰盛。形容城市繁荣昌盛的景象。

【森罗万象】 森:众多;罗:罗列;万象:宇宙间各种事物和现象。指天地间纷纷罗列的各种各样的景象。形容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

【十亲九眷】 指众多亲戚。

【蜂扇蚁聚】 蜂翅扇动,蚂蚁聚合。比喻人虽众多但起不了大作用。

【烟霏雾集】 形容众多。

【群雌粥粥】 原形容鸟儿相和而鸣。后形容在场的妇女众多,声音嘈杂。

【成群作队】 指众多的人或动物聚结成一群群、一队队。

【千家万户】 指众多人家。

【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指众多唯唯诺诺之人,不如一名诤谏之士可贵。同“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结驷连骑】 随从、车马众多。形容排场阔绰。

【兵在精而不在多】 兵士在于精壮而不在乎众多。也比喻要求质量而不能只讲数量。

【寻行逐队】 犹言成群结队。形容众多的人依次成行成队。

【踵足相接】 谓脚迹相连。形容人数众多,接连不断。同“踵趾相接”。

【七子八婿】 形容子、婿众多。

【众毁销骨】 指众多的毁谤,可以销熔人的骨骼。比喻谗言多可以混淆是非。

【观者成堵】 形容观看人数众多。同“观者如堵”。

【百喙莫辩】 喙:嘴,借指人的嘴。指纵有众多的嘴也不能辩解。同“百口莫辩”。

【众虎同心】 许多虎一条心做事。比喻众多有本事的人团结一致,力量会更大。

人口课件【篇3】

通过这个案例,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

1、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从16世纪起,欧洲人开始移居美国。可以说,没有国际人口的迁移,就没有今天的美国。移民对美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美国曾出现过的四次国内人口迁移高潮。

第一次是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造成的人口大规模西移;

第二次发生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入城市;

第三次是20世纪代到60年代,由于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等原因使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

第四次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有新资源、新兴工业的“阳光地带”。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还出现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通过这个案例,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

1、周朝前,我国人口重心均分布在北方的黄河流域。

2、秦汉时期,北方大规模战乱屡屡发生,使人口多次迁往南方。

、两晋、南北朝期间,北方居民为了躲避战乱和民族压迫而继续南迁。尤其是 “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引起了北方人口南迁的高潮。北宋末年,南方人口已占全国人口2/3左右。

4、元明清期间,政治中心在北京,北方战乱平息,人口数量增加。

从上述案例中任选一个,进行重点分析。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哪些因素促使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哪些因素导致了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频繁迁移?

(2)影响我国古代人口大规模迁移的因素,与影响我国近几十年人口迁移的因素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

本部分可以由学生分组讨论--学生讲解--学生补充--

教师总结:通过古今中外的人口迁移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

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课堂小结:

这节课要明确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不仅包括人口自然增减,还包括人口迁出或迁入数量的变化。掌握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我们知道人口的迁移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综合体,我们在分析某一迁移现象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考虑,突出重点,体现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

人口课件【篇4】

课标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课标分析:

人口及人口问题的基本知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理课及生物课中都已学过。高中地理的学习把义务教育阶段的感受型为主的学习上升到理性层面,所以本条“标准”要求学生在学完地理课后,会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本条“标准”的具体含义如下:一是学生需要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这是实现 本条“标准”的前提。二是学生需要学会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只有在比较的过程中,才能获得对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三是学生要会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是怎样分布的。把这三点放在一个“标准”中,是因为三者是密切联系的。当学生在分析某一个增长模式的特点时,必然涉及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而这些影响因素的.现状不同,又一定会与区域发展联系起来,实际上不同增长模式的分布,反映的就是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分布。

本“标准”没有要求学生背记不同人口增长模式,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帮助学生理解每种模式的意义。在学习评价中,各种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应该是评价活动的背景信息,而不宜作为考核学生是否记住的内容。

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是目前人类最为关注的三大热点问题。沿着人类成长的足迹探究三大问题的关系,不难 发现,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口是关键因素,人口问题是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人口数量和空间上的变化,都会引发包括资源、经济及社会等在内的一系列变化。因此,教材把人口的变化作为全书的开篇。这也正符合了高中地理课标总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的要求。

第一节教材内容的课标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首先从数量这样一个最直观的角度来探讨人口的变化,因为目前我国和世界上的人口问题,正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引起的。并且,这一部分的基础知识,初中已有涉及,由此引入,更显得顺理成章,有助于学生对该问题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树立起人地关系的思想理念。

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2、使学生掌握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名称和特点,能利用人口资源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1、通过图片资料的分析,理解世界各国公众对目前已十分庞大,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关注。

2、利用相应的文字资料和练习替阐明人口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及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3、利用图表分析、比较法引导学生概括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完成读图思考。

4、讲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借助图表、案例分析和讨论,认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差异,启发引导学生对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深入阐释。

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

2、进一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辨正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

人口课件【篇5】

一、教材分析

1. 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九年级第二单元《关爱自然 关爱人类》的第二节第一框,是基本国情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人口观和人口忧患意识,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

2.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我国人口特点,说明人口问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分突出的制约因素,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本课重点阐述和分析我国人口众多,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重要国情。正确认识我国人口众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的一个重要方面。

学生对于人口众多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其构成的问题缺乏理性的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采取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通过多媒体提供给学生许多直观的材料并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思考的热情,加深学生的理解,使他们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明确当前我国面临的严峻的人口形势。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觉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人口忧患意识,明确当代青少年肩负的重任。

我们的目标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发挥学生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让学生动脑、动口,经过学生的思考和相互交流以及与教师的交流、探讨,从而掌握知识、活跃思想、深化认识、提高觉悟,以达到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同时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提供生动的画面和一些具体的材料及数据,是学生获得多样化的的刺激,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动画首先敲响人口警钟。全面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等感觉器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

1、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征

议一议:以上这些材料说明了我国人口具有什么特征?

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得出结论。意图主要是使学生学会将基本事实转

化为基本观点,以进入思维方法状态。

2、人口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的主要表现:

第一、人口众多,制约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用多媒体提供两段材料

讨论: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让学生经过充分的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采用启发讨论式教学可增强学生思维过程的积极因素,有利于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尽快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第二、人口众多,影响劳动就业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多媒体显示一段有关世界各国国际竞争力评价报告的数据资料。

提问:材料中的数字反映了什么?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运用典型的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然后让学生联系社会上的下岗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原因,除了是因为体制转轨以外,一个较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人口众多造成的。

第三、人口众多、增长过快,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压力,并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

让学生就身边的事实举例。这样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第四、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速度加快也会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多媒体显示一段有关联合国预测老龄人口的情况,并帮助学生分析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因为学生缺乏这方面的了解,在教师的帮助下可加深理解。

(三)小结

通过小结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也能培养归纳、概括能力,以完成教学目标。

(四)反馈检测

上述问题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通过反馈,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

人口课件【篇6】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口大国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九年级第二单元《关爱自然关爱人类》的第二节第一框,是基本国情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人口观和人口忧患意识,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

2.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我国人口特点,说明人口问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分突出的制约因素,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本课重点阐述和分析我国人口众多,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重要国情。正确认识我国人口众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的一个重要方面。

学生对于人口众多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其构成的问题缺乏理性的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采取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通过多媒体提供给学生许多直观的材料并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思考的热情,加深学生的理解,使他们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明确当前我国面临的严峻的人口形势。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觉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人口忧患意识,明确当代青少年肩负的重任。

我们的目标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发挥学生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让学生动脑、动口,经过学生的思考和相互交流以及与教师的交流、探讨,从而掌握知识、活跃思想、深化认识、提高觉悟,以达到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同时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提供生动的画面和一些具体的'材料及数据,是学生获得多样化的的刺激,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动画首先敲响人口警钟。全面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等感觉器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

1、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征

议一议:以上这些材料说明了我国人口具有什么特征?

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得出结论。意图主要是使学生学会将基本事实转

化为基本观点,以进入思维方法状态。

2、人口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的主要表现:

第一、人口众多,制约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用多媒体提供两段材料

讨论: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让学生经过充分的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采用启发讨论式教学可增强学生思维过程的积极因素,有利于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尽快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第二、人口众多,影响劳动就业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多媒体显示一段有关世界各国国际竞争力评价报告的数据资料。

提问:材料中的数字反映了什么?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运用典型的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然后让学生联系社会上的下岗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原因,除了是因为体制转轨以外,一个较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人口众多造成的。

第三、人口众多、增长过快,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压力,并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

让学生就身边的事实举例。这样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第四、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速度加快也会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多媒体显示一段有关联合国预测老龄人口的情况,并帮助学生分析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因为学生缺乏这方面的了解,在教师的帮助下可加深理解。

(三)小结

通过小结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也能培养归纳、概括能力,以完成教学目标。

(四)反馈检测

上述问题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通过反馈,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

人口课件【篇7】

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会用调查或收集的我国与当地近年来人口增长的资料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并分析我国与当地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2.学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知道我国黑河—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并比较其西北、东南在面积和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3.通过阅读上述数字资料和图表,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分布不均)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并初步懂得人口增长必须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理,提高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现状、人口问题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的人口政策等都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任务,主要在中国地理教学中完成。

关于我国人口的国情,教材主要说明了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迅速,人口东多西少,并联系经济发展、资源与环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和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必要性,这既是本节学习的重点知识,又是今后学习我国自然资源和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出发点。

为突出教学重点,本节教材未涉及“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较轻、农村人口比重大”等方面的人口内容。

2.我国人口总数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1/5以上,形象地说明了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和“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展示了我国人口增长快和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与区域自然环境差异和区域经济差异密切相关。

如何运用“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和“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与面积柱状图”,说明我国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形成原因,是学生在本节应学会的读图技能。在基本训练要求方面,主要是:

(1)学会阅读和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并分析人口数量的变化和增长的特点。

(2)学会计算人口密度。(人口密度的大小可以定量地反映一个地区的人口分布稠密或稀疏状况。人口分布的最大特征就是不平衡性。衡量一个地区人口分布是否合理,人口密度是否适当,应该根据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与人口资源的结合和利用程度而定。)

(3)学会阅读“我国人口密度” 分布图,能够使用图例、注记,识别图上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及其分布,培养阅读人口分布专题地图的能力。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面积大小、人口多少和人口密度数据,说明人口分布的状况。

3.本节教材中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国人民勤劳勇敢。中国人口众多是一个突出的国情。我们有的产品产量已列入世界第一位(如煤),但用人口总数一平均,指标却非常低。中国人口形势现在已经很严重,如再不严加控制,问题会更加严重。……人口如果控制不住,即使经济上去了,也会产生各种困难和问题”。

本节教材通过正文、图表和活动教材的讨论,突出“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数量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观念,使学生加深对我国人口国情的理解,增强执行、宣传我国人口国策的自觉性。

4.总之,本节没有明显的难点,但是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和基本数据比上一节要多很多,特别是学会阅读数字资料和分析运用图表资料,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人口问题及其基本国策,就成为本节突出的难点。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地图,再补充一些“鲜活”的材料,训练学生学会分析课本插图、数字和文字材料的基本技能,教会学生把已获得的知识和新知识联系在一起,并巩固在地图上,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

本节需要掌握的我国人口国情主要是: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当前人口基数大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人口问题;我国人口东多西少。

本节需要掌握的我国人口基本国策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本节需要理解的人口观点和原理是: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数量的增长、人口的分布要与经济的发展及资源、环境承载量相适应;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要提高人口素质。

本节需要掌握的地理数据是:我国有12.95亿人口(20),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居世界第一,我国人口基数大,近几年每年净增人口仍在1 200万左右;我国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4人(年)。

(1)由启发性问题引入新课:关于我国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生对这一“话题”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各种各样的看法。由启发性问题直接引入新课,一方面可通过学生发表意见,在学生思考讨论中形成活跃的教学气氛,另一方面也是引入人口观点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2)由与世界面积和人口大国的对比中引入新课:可联系以前学过的世界地理的知识,提问世界人口总数,世界前十位人口大国和前五位面积大国,再与我国人口和面积数值进行计算和对比。例如算一算中国的人口数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巴西人口的多少倍,中国在世界上人口1亿以上的国家中的排位,中国与印度在人口国情方面的异同点,从而说明我国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加深对中国人口最多的印象。

(1)结合课本“我国人口的增长(公元初~2000年)”图,说明人口增长折线图的绘法,引导学生从图中分析出我国在1578年后和1949年后两个人口增长高峰,特别是1949年后人口增长过快的特点。

(2)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校可进一步分析:从以前学过的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补充说明解放后我国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文化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同时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

随后,联系正文的“话题”,引出1970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9%(特别是1960~1970年,某些年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3%以上,平均每年新增人口2 000多万,超过澳大利亚的总人口数1 875万);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8%,每年新增人口1 200万(接近荷兰的`总人口数1 570万,超过南斯拉夫、希腊、比利时、捷克、匈牙利、白俄罗斯、葡萄牙这些人口总数为1 000万左右的欧洲国家),近30年少生2.5亿人(接近美国总人口数2.78亿),仅抚养费一项就为社会节约开支约3万多亿元。说明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的事实,并分析由于人口基数这个人口“分母”太大了,每年净增人口数很大的事实,突出“人均”观念,从而使学生明确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教育学生自觉地执行与宣传我国人口国策。

(3)提出人多好不好的问题,展开讨论,启发学生明确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口数量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环境与资源相协调的人口观。再由学生联系实际,结合课本活动教材,举例说明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过快所带来的突出的人口问题,以及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校可印发一些资料,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分析我国的人口构成和人口素质。例如利用“中国文化程度构成百分比变化”“中国人口文化程度的构成”“中国每10万人中各种文化程度人口的增长”图表,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素质正在逐步提高的事实,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教育。还可以举例说明我国四化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对人口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而以上图表反映我国人口中大学、中学文化程度的百分比数值还不高,再依据“中国各省(区、市)文盲、半文盲人口比”图及“各省(区、市)人口的文化素质”图,分析我国文盲、半文盲仍占较大的比重,各省区文化素质有较大的地区差异,说明进一步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重要性,并结合人口教育的宣传图片,教育学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建设祖国打好基础。

1.仍由与世界面积和人口大国的对比中引入新课:先让学生复习人口密度的概念,再指导学生计算中国人口的平均密度,与印度、美国、俄罗斯等国的人口密度相比较,说明我国人口密度大的特点。

2.在讲我国人口分布时,重点应放在如何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图”和“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的人口与面积柱状图”上,让学生使用图例和注记来识别人口分布情况和分布特点。这些内容不要单凭教师讲授,要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例如问我国大约每平方千米多少人?这个数字是怎样计算出来的?这样就复习了人口密度这个概念。还可以选出我国东、西部地区几个省级行政单位的情况(例如完成活动教材),训练学生掌握其计算方法,并在“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上找出它们的位置,加深对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东多西少状况的印象。

3.在指导学生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时,要及时提出一些问题,指导学生观察。例如哪些地区人口密度在400人/平方千米以上?哪些地区人口密度在10人/平方千米以下?人口密度不足1人/平方千米的是什么颜色图例,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还可以指导学生在图上找出黑河和腾冲,列表分析“黑河-腾冲”这条“人口分界线”东南部与西北部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加深对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认识。

4.要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是各地区自然、历史、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造成的,不要仅限于自然条件的好坏,要启发学生从经济发展和人类生产方式等方面去思考。用近年来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内地人口流向沿海和工矿地区的事实,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分布是在不断变化的。

5.在人口国情教育中,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校,在教学时间又可容纳的条件下,可以对我国人口增长、分布、结构、年龄构成、文化素质现状做一些补充说明,并分析这方面的地区差异。例如,通过“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图表,指出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较轻,一方面后备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另一方面到20世纪末,我国面临又一个新的生育高峰;通过“中国人口增长及自然变动情况”图表,补充指出我国农业人口比重大的人口国情。

人口课件【篇8】

一、说教材

知识与技能:理解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含义、两者的关系以及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影响因素并掌握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做法;

结合中国国情提出适合中国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探究及案例分析理解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通过问题探讨掌握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并强化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科学发展观。

激发学生爱国情感更多地关注国家国情,树立主人翁意识保护地球强大祖国。

环境人口容量的内涵以及影响因素

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以及措施

环境人口容量的内涵以及影响因素

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以及措施

二、说教法

案例分析、问题探究、归纳总结

有关环境人口的材料

多媒体

三、说学法

1通过有趣故事导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

2.通过活动探究,提高学生合作能力及分析创造性思维能力;

3.通过对比总结,提高学生分析总结归纳能力,抓住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学习

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则小故事:“复活节岛的悲剧”,从该案例你意识到了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故事引起学生兴趣,引出问题,激发学习欲望,更好地吸引注意力投入到本节课中。

2、.问题设计

提问:进一步对比环境人口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的概念,不难发现环境人口容量是在环境承载力的概念上加上了一些附加条件。而这些附加条件往往就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就是说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哪些因素又是关键性因素呢?

该问题自然过渡,同时通过补充案例及读图思考的形式呈现出来,便于学生解答但又要求学生主动探究,发散思维。

◆ 设计意图: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发现学习理论,利用提问,创设思考问题。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性,引导学生联系知识,积极思考,大胆联想,发散思维,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

3、活动设计

在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中,假定条件不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统计结果,结合一下三种观点你同意哪种,为什么,谈谈你对未来人口发展以与环境人口容量的看法。

乐观派 悲观派 中间派

着眼于尚未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以及未探知和未发现的领域,认为未来世界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科技进步使人类有足够的力量制止环境退化现今世界的人口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容量。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不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人口进一步增长,后果不堪设想。 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公布的报告认为,将全球人口稳定在110亿或略多一些,可以使地球上的人维持合理健康的生活。

◆ 设计意图:通过该活动引发学生对前面知识的应用理解,同时结合自己对社会的看法,自己的大胆想象思考事件的结构,表达自己的理由,这些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测验,让学生在锻炼中提高自己。

4、作业设计

课后探究:中国到底能不能依靠本身的资源养活自己呢? 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思考。

◆ 设计意图:利用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对知识进行理解强化能够应用,同时激发学生爱国情感更多地关注国家国情,树立主人翁意识保护地球强大祖国。

人口课件【篇9】

一、复习导入。

师:1、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些数字我相信大家都正确读出来?

出示课件:1998、4008、2036、7521、4640、10000(指名读)

2、出示课件:五千八百六十四六千八百五十

四千零四十四七千零九

(1)你能写出上面这些数吗?

(2)学生在练习本上写数。订正。

师:看来万以内的数大家掌握得很好。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更大的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更大的数。课件(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

(一)自主探究,学习读数

1.课件出示56页插图。

师: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插图下面的文字,有困难的可以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生自主读,师巡视,了解学生读数情况,相机指导。)

2.师生交流。

师:谁先读第一幅图下面的文字?

师:好!继续第二幅图。谁读?

师:谁能读读第三幅图下面的文字?

(师指名读,同时板书)读作:一万七千五百零一读作:二万八千一百五十三

读作:六十七万五千六百七十二读作:三十八万四千四

(二)自主探究,学习写数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会读更大的数了,收获可真不小!那么你们想不想把这些书写正确呢?好,请同学们观察数位顺序表,仔细看看和我们以前的数位表有什么不同?(每位学生发一张数位顺序表)

1、课件出示数位顺序表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发现。

3、师总结说明: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向左四位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省略号表示千万位左边还有很多数位。

4、师:你们能把图片中的这些数填在数位顺序表中吗?

生自己填写师巡视

5、师:谁愿意把自己写的给大家展示一下?说说每一个数字在不同数位上的意义?

学生汇报并说一说每个数字表示的意义。尤其是相同数字在不同数位上所表示的意义更要让学生明确。

(三)根据数位顺序表,总结读数、写书的方法

1、看课件:请你看着数位顺序表再把刚才的数读一读。

2、师:(以675672为例)板书:67|5672

(1)分级|

(2)问:万级的数是多少个万?怎么读?(67万),个级的数怎么读?

连起来怎么读?(六十七万五千六百七十二)

(3)板书: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3、出示课(1)小组讨论、读数。

(2)指名读数

4、.写数

(1)出示课件,学生在练习本上写数,师巡视指导然后订正。

(2)出示课件,以74017为例,边提问边板书:

5、提问:先写那一级?(万级)再写那一级?(个级)

板书:七万四千零一十七写作:7|4017先写万级,再写个

三、课堂练习

出示课件:指名连一连。

四、总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亿以内的大数,生活中还有很多更大的数,今后我们要继续学习继续探索!

五、作业:完成57页3题,用计算器计算。

板书设计:认识更大的数

读作:一万七千五百零一读作:二万八千一百五十三

读作:六十七万五千六百七十二读作:三十八万四千四百零二

675672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七万四千零一十七写作:74017

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人口课件【篇10】

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1:(播放交通拥挤录像)人们把地球亲切地称为“地球村”,而把自己称为“地球村的村民”。在20世纪下半叶地球村的居民急剧增长,以致于录像中喊出了“别挤了”。人口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我们的人口现状如何?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导入2: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如地形、气候等。那么,地球上最活跃的最重要的成员是谁呢?(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对,这个成员确实就是我们人类自己。从本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探讨这方面的基本知识,看看我们人类自己在地理环境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讲授新课(活动探究,归纳提升)

活动探究,小组合作。

人口课件【篇11】

教学内容:亿以内的数和亿以上的数的写法。(课文第五页人口普查中的第二部分,及练一练第2、4题)

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亿以内的数的写法。

难点:读数中有零的写法。

关键:找到数级,明确每一级各个数位上必须填满数字的原理。(一个数开头不能写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和亿以上的数,体会、理解写数的规则。

2.通过数字背景的呈现,使学生感受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具准备:幻灯设备。

学具准备:数位顺序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见一些大数,大数与我们密切相联,现在,老师就给同学们提供一些数字,请你们认真观看这些图片资料。

1.幻灯呈现如下资料。

我国已发现的鸟类有一千一百六十六种。

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是我国的珠穆朗玛峰,约八千八百四十八米。

我国南北的距离约4000千米,地球和月亮的平均距离是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千米。

一个家庭每年平均用电约1000千瓦时,三峡水力发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建成后每年可以发电八百四十六亿八千万千瓦时。

呈现这些资料图片时,请学生朗读图片中的文字说明,让学生了解到一些人文知识和地理知识,扩大知识视野。然后,请学生说一说:图中呈现的数据有什么特点。

学生:呈现的数据都是以读数的形式出现。

2.提出问题。

老师:你能把这些数据写出来吗?

3.揭示课题:写数。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尝试着写出以上几个数,这样让学生既复习了旧知,又发现了问题。

亿以内的数怎么写?亿以上的数怎么写?

2.亿以内的数的写法。

(1)呈现题目。

写一写,再想一想。

六千八百五十六千拔白五十万

过程要求:

①学生尝试写这两个数;

②引导学生比较这两个数,想一想,有什么发现;

③同学中互相交流,各自说一说自己的发现,交流写数的方法、过程;

④反馈交流结果。

对应数位顺序表,呈现写数内容。

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白:六千八百五十是万以内的数,写在个级;六千八百五十万是万以上的数,必须写在万级,个级的数位上应该用0占位。

⑤最后,板书呈现:

六千八百五十写作:6850

六千八百五十万写作:68500000

⑥试一试。

请写出以下各数

三千四百八十二万五千八百万九千零五十万

八千零四万三十五万六千

学生独立写数,教师巡视课堂,注意观察学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可以让学生对照数位顺序表来写数。

(2)呈现题目:三百五十万零六百,写作_______________。

过程要求:

①学生独立写数。

②小组交流,互相检查,让每一个同学都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写的?

③反馈结果

......

万级

个级

......

千万

百万

十万

......

④引导提问:在3500600中哪个0代表三百五十万零六百中的零?

通过读写对比,使学生不仅巩固了读书规则,而且明白了级级中间有0的写法。

⑤试一试。

请学生写出以下各数。

八百三十万零二百十二万零九十

一千零二十万八百五百万四千

3.亿以上的数的写法。

(1)呈现题目:五十二亿五千六百万

过程要求:

①先请学生读一读这个数,看看含有几级的数;

②对照数位顺序表,尝试写一写;

③反馈写数结果;

④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shifanwen/102421.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