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普通话课件

时间:2023-07-16

普通话课件。

这篇网络上的好文“普通话课件”听起来很简单但内容实用,欢迎品味这篇令人赞叹的文章。老师提前规划好每节课教学课件是少不了的,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教案是课程质量的重要保障。

普通话课件 篇1

【教学目的】

1、熟读课文,理解文义,体会文章的情味。

2、积累一定的文言虚词(如其而之以的用法及意义)和

实词。

3、理解作者的议论,寻求生活的启示。

【教学设想】

1、本文篇幅短小,情节生动,脉络清晰,易于熟读成诵,应把朗读作为

本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2、让学生借助注释自行领悟文章的意义,教师作必要的提示或简要的讲

解。

3、本文叙事简洁而又情节曲折紧张,引人入胜,可因势利导,将学生引

入故事的情景之中,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对生动的情节有深切的感受。

4、理解本文的主旨主要抓住两点:

一是故事的奇,一是作者的议论。抓住这两点,也就抓住了故事和寓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一读,重读音

学生读课文,注意读准加线的字的音:

缀行甚远。屠大窘 积薪其中 苫蔽成丘 眈眈相向 目似暝 意暇甚

止露尻尾 前狼假寐 狼亦黠矣

二、二读,重翻译

1、注意加线的词在句中的含义:

止有剩骨 止增笑耳 一狼得骨止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问其故

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顾野有麦场 弛担持刀 其一犬坐于前

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一狼洞其中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翻译下列语句: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积累虚词的用法:

虚词意义以及用法举例:

虚词 意义及用法 举例 其 之 以 而

4、翻译课文。

5、依照原文复述故事。

三、三读,重理解

1、名结构:

课文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叙事,写屠夫和狼争斗的故事。

第二部分:议论,点名文章的主旨。

第一部分的故事环环相扣,紧张曲折,可以分为四层: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2、析形象:

① 找出文章中表现狼的语句。

② 找出文章表现屠夫的语句。

③ 概括屠夫和狼的形象特点。

四、四读,重想象

本文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夫和狼的形象的。请你根据文章的故事,试补充屠夫和狼的语言、心理描写使故事的内容更加丰富。

根据你的想象,编写白话故事《狼》。

五、五读,重创造

将课文改写为课本剧。

由全班同学推荐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狼》。

六、六读,重启示

1、屠夫在狼面前的表现怎样,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2、对比屠夫,你受到什么启示?

普通话课件 篇2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的名篇,它在董西厢的才子合配佳人的基础上,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张,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主题深刻,词采华丽。王实甫的词,在艺术上有花间美人之称,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朱权《太和正音谱》)。尤其是《送别》一折,历来被誉为写离愁别绪的绝唱。在教学本文的时候,本人是这样设计的。

一:导语的设计

(1)播放李叔同的〈送别〉,营造氛围。

(2)联系柳永的〈雨霖铃〉的下阕和江淹〈别赋〉中的黯然消魂者,唯别离而已。

二:介绍作者及西厢的发展。

三:题解:

指名:将标题扩展成一句话概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什麽时间,在什麽地点,谁为谁送别,去干什麽。)

四:理清思路:

(1)去长亭的路上

(2)长亭饯别

(3)临别叮咛

(4)分手后的场面

五:具体赏析绝唱的体现。

提问:绝唱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

(1)在刻画双方离别时的痛苦心情和怨恨情绪的方面,的确是典范篇章。主要原因就在于它的情、景描写真正达到交融的高度。

指名:找出情景交融的曲子。

(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一煞)(首尾)等。

具体分析:(端正好)和(滚绣球)(叨叨令)几支曲子在情景方面的不同。

明确:两支曲子都是借途中之景传离别之情。所不同的是前者是因景及情,而后者却是由情及景,在具体的赏析中除了抓住所描写的景外,还要抓住抒发情感的句子。景是萧瑟凄凉的。情离人泪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中的恨和怨字。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莺莺眼里的枫林红叶是离人的泪血,垂柳长条是拴征马的缰绳,碧云、黄花、西风、归雁、车儿、马儿,凡途中景物,无一不是传情寄恨的标记。

(一煞)以青山疏林,淡烟暮蔼,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收尾)以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再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境。

明确:

(2)调动多种修辞手法表现情感。

松了金钏,减了玉肌夸张;(叨叨令)排比和反复;(快活三)比喻夸张对偶;(朝天子)比喻夸张对偶引用;(耍孩儿)引用夸张;(四煞)夸张

明确:

(3)表现主人公珍重爱情而鄙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两下里

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

六:总结:

七:布置作业。

普通话课件 篇3

教学要求:

1、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认识穷苦人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9---11自然段的心理活动描写的理解,体会桑娜的忐忑不安与善良。

教具:文字片一张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质疑: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什么了?桑娜一家和西蒙一家是什么关系?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理解课文

1、桑娜和西蒙两家到底穷到什么程度呢?打开书,放开声音读1——7自然段,边读边填空,先自己填,然后同桌交流。

2、他们的确是穷啊,可是当西蒙死后,桑娜是怎样对待西蒙家的两个孩子的呢?迅速浏览有关段落,用一句话来概括。

3、当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心里又是怎样想的呢?默读8——11自然段,边读边把桑娜是怎样想的划下来,划好后大声朗读一遍

(1)指名读划下来的句子。

(2)出示投影: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指名读——齐读——指名说:你觉得桑娜是怎样的一个人?

把这种善良读出来。通过你的读要让人感到桑娜的善良,应该怎样读。练读——指名读——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4、桑娜的确是善良,可是当她真的把孩子抱回家的时候,她的内心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投影:“她忐忑不安的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

(1)指名读——想:桑娜的内心有什么变化

(2)再读这段话:读出由害怕、紧张、矛盾到坚定。

(3)自己再读读这段话,看看还有那些不懂的。

(4)处理五个省略号

A、看第一个省略号,他忐忑不安的想……受得了吗……如果你是桑娜你会怎么想——学生说第一个省略号。

B、一个省略号看出桑娜思绪万千,以下四个你任选一个,就照刚才的方法,想一想桑娜会想些什么?但要记住你就是桑娜。

(先自己准备,准备好后同桌交流。)

C、通过对省略号的理解,我们知道了,桑娜抱回这两个孩子心里充满了矛盾,那我们在读这段话的时候,一读到省略号就要想一想,要读出桑娜矛盾的心理。自己试着读读-指名读。

5、我们体会到了桑娜的高尚品质,打开书看看,跟桑娜有同样品质的人还有谁自己读12——结尾

6

当桑娜把西蒙家的情况告诉丈夫后,她的丈夫有什么表现呢?齐读24自然段。

(1)处理“熬”。这个字还可以换成什么,为什么用“熬”不用别的。

(2)通过这个熬,将来渔夫和桑娜的生活将怎样?(生命受到威胁,流落街头。板书:牺牲自己)

(3)当看到自己的丈夫是如此的通情达理,这时的桑娜心情会是怎样的,体会着说说……这些话桑娜说出来没有?

师:是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时此刻,是两颗善良的心在进行心灵的碰撞。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题:你想说点什么吗?

师:课文学完了,让我们再回味一下托尔斯泰的这篇文章,课文通篇除了课题之外,找不到一个穷字,然而在字里行间却处处反映了穷人的贫穷和困苦;全文也没有一个美字,而文章通篇却赞美了穷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作业:学习第9段的写法,写一个心理活动的片段。

附:板书设计

21穷人

桑娜

宁可牺牲自己

渔夫

也要帮助别人

普通话课件 篇4

一、课题:

《陶罐和铁罐》

二、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通过阅读课文,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㈡能力训练点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围绕中心编童话故事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大胆的想象能力。

㈢德育渗透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瞧不起他人,为人要友善、有礼貌。

㈣美育渗透

做人要有自信,相信自己。

三、学法引导

㈠教师教法

1.启发式

2.提问式

㈡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四、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㈠重点:分析理解课文

㈡难点: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品味文章的寓意。

五、教学准备

课件

六、媒体的选择与组合

1、设计思想。

①借助多媒体播放陶罐与铁罐的动画对话,可以形象直观地感受人物的个性,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感受文章的寓意。

②课件的播放展示氧化的过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能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氧化知识。

2、媒体选用情况:

知识点媒体类型媒体来源媒体内容要点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使用方法

1、多媒体自制课件文字内容整体感知全文内容,指导学生在朗读中学习生字。边导视边导思考。

2、多媒体自制课件陶罐与铁罐动画对话及氧化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去感受每个形象个性,逐步积累,达到对寓言的品味理解。边导视,边导读,边导思。

3、多媒体自制课件文字内容及图片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概括总结能力。边导视,边导思,边导说。

4、多媒体自制课件文字内容及图片充分发挥学生想象思维。边导视,边导思。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简述:

(一)激趣,谈话导入。

(二)媒体播放,整体感知全文。

(三)细读体会第一部分--寓言故事(故事1)。

1、出示媒体,看动画,听对话。

2、学生品读,教师相机引导。

3、课本剧表演,人物对话。

(四),合作学习第二部分--寓言故事(故事2)

1、出示自学要求。

①、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怎么样了?是什么样子?铁罐呢?

②、人们发现陶罐时,是什么态度?为什么?

③、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这样的结果? 2、分组学习。

3、分组汇报。

4、教师相机引导。

(五)整体品味

1、陶罐和铁罐我们应该向谁学习?说说理由。

2、如果铁罐改正了缺点, 和他交朋友吗?

3、教师引导总结寓意。

(六)拓展学习

重编一个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

八、板书设计

普通话课件 篇5

⑴.了解和掌握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的基本史实;

⑵.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元朝民族融合的讲述,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拉近历史,展示历史画面。突出历史的演进过程,历史的`前后对比,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发挥的积极作用。

⑵.怎样评价文天祥抗元,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认识问题。

⑶.行省制度对后者的影响很大,结合现实分析,培养学生辩证唯物史观和爱国的精神。

⑷.元朝的统一,元朝的政治制度和民族融合,中外交往等都表明元朝的历史地位,应予以肯定。 ⑸.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重点难点的分析突破 1、蒙古族的兴起:

蒙古族是我国历史的重要民族,成吉思汗是其杰出的领袖。通过提问:成吉思汗是怎样统一蒙古?为什么能够统一蒙古?使学生了解蒙古族,并形成对成吉思汗的正确评价。

2、元朝的建立:

通过怱必烈建立元朝,迁都,统一中国的学习,以及元朝的经济,中外交往,行省制度,民族融合的知识串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认识元统一的重大意义。

3、行省制度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学习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幻灯片的制作,对唐、元之疆域作对比,对古今行政区域作对比。同时思考:通过对比,元的行政统治有什么特点?从而使学生对行省制度的目的、内容、作用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4、民族融合是本课又一重点:

民族融合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大亮点,元朝的民族融合是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学习中引导学生自学归纳民族融合的表现,并进一步认识民族融合与元的统一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从而对元统一的历史意义,元朝的历史地位有一个正确的评价。

情景教学和问题教学法的交叉使用。 教具准备:制作多媒体幻灯片若干 1、《成吉思汗》电视剧主题曲画面片断。 2、教材P62动脑筋。 3、成吉思汗──一代天娇。 4、元朝统一示意图。 5、唐、元运河对比图。 6、唐、元疆域对比图。

普通话课件 篇6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善待地球的情感,感受地球的美、地球上生命的可爱。通过了解生活环境变化情况,深刻的识别到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动手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发展想象力、创造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地球仪的观察和师生汇报介绍、了解地球资源丰富感受地球的美丽,同时深刻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体会艺术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美感,并将感受加以描绘。

教学用具:图片、地球仪、音乐、卡片。

学生用具:绘画纸、卡纸、记号笔、蜡笔或水彩笔。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激趣、谜语导入

说它像球不是球,

肚子里面啥都有。

人物、动物和植物,

全都生活在里头。

高山、森林处处见,

江河、湖水向海流。

天天围着太阳转,

猜猜它是什么球。

(出示地球图片)

二、整体感知,了解地球现状

你了解地球吗?

地球到底有多大?(表面积、岁数等)

人类是怎样在地球上生活的呢?

地球上有哪些资源?(学生一般只会说地上资源,教师可以补充地下资源)

你心目中的地球是什么样的?

“地球妈妈”如此美丽,我情不自禁的拿起手中的画笔描绘了几幅“地球家园”的情境图。接下来请同学们与我一起欣赏。(简单介绍作品)

刚才老师介绍自己作品的时候,看到一些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你们是不是也想画一画自己心目中的美丽的地球呢。那就伴随着这美妙的音乐快些动笔吧!(播放音乐)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要求:

1)画一画你心目中最理想的地球。

2)制作过程中与同伴合作,发挥想象力,大胆表达地球的美。

四、展示作品

五、总结、升华情感

这么美丽的家园,却遭到了许多破坏,你能试着举例说一说吗?(人为破坏和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人为破坏是可以努力遏制的,在遏制人为破坏的同时,也最大程度的降低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同学们,我们同在一片阳光下,共同拥有这个美丽的地球。让我们带着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寻找地球的美丽,让我们伸出一双充满关爱的手,维护地球生态环境,把她的美珍藏心中,让我们大声对地球妈妈说“美丽的地球妈妈,我们永远爱你。”

边听、边猜谜语。(地球)

学生积极发言。

欣赏作品。

教师引导看书。

学生动手实践。

(及时表扬有创意的作品)

自评、互评交流。

自然灾害:

四川地震、五常龙卷风、洪水等。

人为破坏:

空气污染(工厂、汽车等)、水污染(有毒废弃物)、森林(乱砍伐树木)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引入课题。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从而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之情,为调动学生爱护地球的情绪铺垫。

引导学生创造,为下面绘画作铺垫。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之间协作能力及提高绘画的积极性和表现能力。

通过交流提高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加深对地球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同时渗透德育教育。

对未来美好的希望和对地球妈妈的爱的延伸。

普通话课件 篇7

【文本细读】

《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诗人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后,赴任的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月夜遥望洞庭湖写下的。很多诗人写洞庭湖,都着眼于它波澜壮阔的气势,这首诗却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洞庭月夜图,明白如话,却意味隽永。以语言轻俏,意境静美而著称。

秋天的朗朗清月,洒下如水的月光,湖面上水平如镜,静静的月,静静的湖,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沉静、和谐、秀美的景色。今夜为何如此静谧?因为“潭面无风”,风平则浪静,才有第一行中湖光秋月、水天一色。“镜未磨”形象地写出月光下湖面的缥缈、朦胧之美,就像古时没有经过磨拭的铜镜一样,没有鲜亮的光泽。古代没有玻璃,镜子是用青铜铸的,磨光以后才能照人。未磨的镜面,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胧胧,用来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处。一个“遥望”将我们的视野一下拉向广阔的八百里洞庭。此时,不仅可以欣赏到洞庭湖面之美,还可以看到美丽的山水之景。作者展开了奇丽的想象,给整幅画画上了点睛之笔:如果把月光下泛着银白波光的洞庭湖比作一个巨大的白色银盘的话,那么,湖中风景秀丽的君山就如同古时小妇人的青螺髻了!全诗纯然写景,既有细致的描写,又有生动的比喻。读来饶有趣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 认识“螺”,掌握“庭、镜、磨、螺、潭”5个生字。

⑵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 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

⑵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的意境。

⑶ 学习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洞庭湖的静美。体会诗人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的情怀。

【策略与方法】

反复朗读,背诵,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

2、教师准备:

写好古诗的黑板、古诗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前三篇文章我们了解了大自然的美丽,今天我们来看看祖国风景名胜的美。谈谈自己到过哪些风景名胜,激发学生对风景名胜的向往。

二、自学古诗,感悟诗情

1、读诗。

2、解诗题:

诗题“望洞庭”“洞庭”指的是洞庭湖。

从一个“望”字你了解到了什么?

3、解诗句:

⑴ 请大家读一读诗句,对哪些字词还不明白。

⑵ 学生质疑:

根据学生发问和回答,课件出示难解字词意思,让学生板书(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等)。

⑶ 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诗句的意思。

⑷ 你学懂了哪一句,向大家汇报一下:

根据学生发言进行补充纠正(连字词意思、看插图等)。

⑸ 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如诗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如《望洞庭》中“洞庭”“湖光”“秋月”“潭面”“无风”“镜”“遥望”“山水”“白银盘”。

2、读着诗句让你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3、解答疑问:

“两相和”“镜未磨”“翠”“青螺”等词语的理解部分学生会感到困难,教师可以结合资料进行说明。

4、读全诗,体会望洞庭的动之美。

5、品味吟读,入境背诵:

理解了诗歌意思后,如果你能够入情入境地想象诗人当时的情景,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就更好了。

鼓励学生背诵。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自主认识字词,同桌互相测试。

2、指导学生找形近字的方法记忆“庭、镜、磨、螺、潭”生字。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孟浩然也写了一首描写洞庭湖的诗,我们来比较背诵欣赏。

普通话课件 篇8

1.能区别多音字的不同读音,能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

2.能写出表示流水、刮风、下雨等声音的词语,能在句子中找出反义词。

3.能把用“可是”作转折的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4.能给句子正确地加上冒号和引号。

5.能有感情地朗读短文,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复述短文的内容。

一、指导学习第1题。

(1)审题,弄懂题目的意思。

(2)学生按拼音读准音节,

(3)根据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4)用不同的读音去组词。

二、指导学习第2题。

(2)先指导学生明确题意后,让学生自己去识别错别字,再说说为什么说这些是错别字,正确的应该怎么写,最后写下来。

(3)将错别字与改正确的字组词。

三、指导学习第3题。

(1)学生先读题,然后说说可以填哪些表示声音的词。

(2)矫正后再写下来。

(3)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声音的词。

四、指导学习第4题。

(2)复习冒号和引号的使用方法。

(3)让学生独立完成。

(4)抽查部分学生,交流后矫正。

五、指导学习第5题。

六课堂作业 。

一、总结上一节课的练习情况,提出本堂学习要求。

二、指导学习第六题。

(1)自己读这一段话,说说这段话共有几句,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独立思考这段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第几句到第几句写的是同一方面的意思。

(3)讨论交流后再写下来。

三、指导学习第7题。

(1)读通短文,了解短文后面的要求。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练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说出短文内容。

(3)复述时可以用上课文中的词语,但主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不能背讲课文。

四、在练习本上完成练习。

普通话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帮助学生掌握有关“6”和“7”的加减法。

2.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交流、积极思考,并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3.在游戏活动中,使学生不断积累经验,发展他们的数感。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其实我们的手不仅有这些用途,而且还能做数学游戏呢,你们想用手和老师做游戏吗?

师左手出示2,右手出示3,再两手和在一起,请生用算式表示。

师左手出示2,右手出示2,再两手和在一起,请生用算式表示。

师左手出示1,右手出示4,再两手和在一起,请生用算式表示。

师出示一只手,弯掉1个手指,请生用算式表示。

师出示一只手,弯掉2个手指,请生用算式表示。

师:刚才我们一起玩了一个小游戏,复习了前面我们学习的5以内的加减法,小朋友玩得都很开心。下面我们还有个游戏,大家想不想玩?

猜数“1”或“5”

1.教师谈话:我们一起玩一个猜数游戏好不好?(教师出示一个磁珠,让学生看看它的大小)猜一猜老师的两只手里一共抓了几个这样的磁珠?

2.学生猜数,并说出简单的理由.

3.教师提问:

(1)老师的手里到底有几个磁珠哪?想不想知道?

(4)有谁猜对了?你怎么知道一共有6个磁珠呀?

(5)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吗?

4.教师谈话:还想不想再玩一次?我们还用这6个磁珠,(教师把这六个磁珠摘下,重新握在手里)老师的两只手里都有磁珠,如果告诉你一只手里有几个,你能猜出另一只手里有几个吗?(教师按照学生的意愿出示一只手中的磁珠的数量1或5)谁能猜出我的另一只手中有几个?

5.教师提问:

(1)你猜对了吗?你怎么那么肯定你猜对了?

一共有6个磁珠,老师左手有1个,右手一定有5个.

(2)能把你的想法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吗?

6.小结:你们猜得有理有据,所以都猜对了,快为你们的胜利鼓鼓掌吧!

猜数“2”和“4”

还是这6个磁珠,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玩一玩,(教师悄悄地引导请上来的学生捂住1个)猜一猜他捂上了几个?

猜数“3”

1.我们还用这6个小磁珠,换个玩法好不好?(教师用手捂住3个)猜猜老师用手捂住了几个?

你们是不是都很想玩猜数游戏?那同桌的两位小朋友就来一次猜数大赛好不好?

1、教师谈话:同学们从学具盒里数出7个小珠子,看谁数得快!

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一个同学捂,另一个同学猜,并说出算式.如果猜和算式都说对了,就可以从学具盒里拿出一个小珠子,放在盒盖中,表示得一分.比赛结束时,谁得的小珠子多,谁就获得了胜利.

2、小组活动.

3、你们俩是怎样玩猜数游戏的,结果怎样?

我们一起玩了猜数游戏,玩得高兴不高兴?我们今天又结识了许多算式朋友!这些朋友可以帮助我们做许多事,信不信?

师生互动,两人合起来的数是6和7。

3+4= 7-4= 7-3= 7-5= 1+6= 2+5=

6-3= 7-1= 7-7= 4+2= 3+3= 1+5=

说明:学生在连一连的时候,可能是把两个数相连,有可能是把三个数相连,只要加起来和是7就是正确.

有一天夜里,一只小老鼠实在太饿了,他就到土豆地里偷土豆,你们看他来了.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哪?

你们能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3、能根据他们编的数学故事列出数学算式吗?

4、小结:看到你们这么聪明、能干,小老鼠自己却不劳动,偷东西吃,心里非常难过,他表示以后一定改邪归正,自食其力.

师: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你都有哪些收获?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6和7的加减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并突破了重点,但是还未突破难点,对于有序思维能力的培养落实不好。

本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数学游戏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它好比强大的磁场,最大限度的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着孩子们主动地参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在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了兴趣之后,才能够产生学习的动力。在复习铺垫环节,用手势游戏来回顾5以内的加减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在探究新知环节,师生进行猜数游戏学习6的加减法(师引导学习)可以上的活一点,早点让学生自己操作探究,引导学生归纳整理,进而迁移学习7的加减法。这样可以节省操作时间,用来强化训练。本节课有游戏、有故事、有习题,在处理各部分时间的问题上把握得不是很好,有的部分用的时间应该再长一些,而有的就应该短一些,所以在处理课堂用时方面还要多花心思,仔细斟酌。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shifanwen/108237.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