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滴水穿石的课件

时间:2024-02-07

滴水穿石的课件7篇。

根据教学要求,教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好教案课件。教案课件是由教师自己去完善的。通过学生的反应可以得出是否达成教学目标的结论。在编写教案课件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清晰明确教学目标。教案课件应该明确列出本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适合的教学目标。

其次,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教案课件应该按照教学大纲和学科知识结构,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确保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层次结构的合理性。同时,还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科学性,避免错误或不准确的信息。

再次,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教案课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如文字、图表、图片、视频等。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能动性。

最后,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教案课件应该包括具体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讲解、讨论、实践、小组合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还要设计有效的评价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编写好教案课件是教师备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择性,以及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的合理性。通过精心准备和使用教案课件,教师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滴水穿石的课件 篇1

这一课我是按照下面的思维来教的,与大家肯定有些差异,此文20xx年发表于中国教师报,此文也收入我的拙著《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一书中。请大家批评之正。这篇课文教学参考书中的教学建议是这样的(因为笔者对这篇文章研究发现,如果这一课打破传统的方式来教,让学生以实验的方式来学,胜过书本的说教。这里将教学参考书的内容附上,一是告诉教师不要唯教参,一味地按照教参要求来教学,应该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思维进行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二是以便与后面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思维的教学之设计对照,以便为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性策略;三是为教师构建新标准下的课文如何教的基本模式。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并借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重点讲述了由这一奇观所得到的启示: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段。第一至二自然段为第一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观引出观点:如果我们也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第三至四自然段为第三段,用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业的三个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并通过水滴与雨水作对比,从反面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第五自然段为第三段,揭示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课文对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叙述言简意明,对由此所生发的感想写得有理有据。全文层次清楚,前后照应,语言精炼,应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仔细体会。

读书指导首先,教师可根据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用讲故事的口吻,简要生动地讲述这一奇观,进而揭示滴水穿石。再以我们从这一奇观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发问,既可完整地带出课题,也揭示了课文的重点和学习的要点。接着,让学生带着上面这个问题自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每个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在检查自读情况时,要注意正音,并检查学生是否把课文读通读顺了。在字音上,要特别注意恋读

liàn不读niān,炽读chì不读zhì,给予的给是多音字,在本课读jǐ不读gěi。要提示学生注意一些长句中词语间的停连,如:我们知道,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从高空/落下来的,它的力量/肯定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得多,但它/却不能把石块滴穿。要通过教师范读或启发自悟让学生读懂这些句子。在初读课文后,要进一步读懂课文,领悟思想,学习语言,教师应重点在指导有感情朗读上做文章。课文篇幅较长,要避免逐句逐段朗读的刻板程式,应突出重点,抓住联系。就本课来看,对三段课文的朗读品味,可以分别从下面三个句子入手。第一句: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在内容上都与奇观有关,主要讲了三个要点:一是奇观的样子,二是奇观的形成,三是奇观形成的原因。要能够表情达意地读好这三个要点,可首先抓住上述重点句,通过对句子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这些关键词语的朗读品味,自然地连带出上下文的有关语句,并有意识地强调好这些词句。在朗读训练过程中,还要注意递进句组语调的变化以及省略句、问句的读法。这样既突出了语句重点,抓住了前后联系,又理清了行文思路,提高了朗读训练的效益。第二句: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吗?首先,要让学生在前后联系中体会到,这句话用词准确,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前面列举的三个事例所要表述的意思,并明白顽石和滴穿具体指什么,什么是滴水穿石的精神。在此基础上,学生就比较容易把课文中写这些名人如何滴穿、顽石的有关词语(如走遍、不懈努力、始终、仍然坚持等)轻重疾徐、抑扬顿挫地读出来,读出对这些名人的赞叹之情。第三句: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这句话从正反两方面准确而又全面地揭示了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可先指导学生联系第四自然段有关语句理解目标专一与三心二意,持之以恒与半途而废这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在读中强调具有正面意义的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这两个词语。积累内化在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可安排学生抓住课文的内容进行口述。为帮助学生把握住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应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几个要求:①奇观引出感觉;②举例证明感受;③得到深刻启示。根据课文内容,每个要点还可以让学生再分细一点,以降低口述的难度。学生练习口述时可先围绕一个要点说,然后再连起来说,对三个事例可让学生任选一二口述。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揭示了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语言精炼,对学生具有很深刻地警策意义,可布置学生于课外练习背诵。迁移练习一是用启示和滴水穿石造句。二是再举一个事例,用以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先说一说,再写下来。实践活动本篇课文举了古今中外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例来说明滴水穿石精神对于成就事业的重要。课文重在说理,所以写例子时,采用的是概括性的语言。可据此指导学生于课外选择课文中提到和未提到的凭着滴水穿石精神取得巨大成功的名人的故事书,认真读一读,进而组织名人故事的汇报演讲,让学生在具体生动、有声有色的故事中进一步加深对课文题旨的感悟。建议本课教2课时。

《本草纲目》:中药学书名。明代李时珍著,全书共52卷,分16部、60类。收载药物,以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述产地、形态、栽培及采集方法等;辨疑正误考证药物品种真伪和纠正历史文献记载的错误;修治说明炮炙法;气味、主治、发明分析药物的性味与功用;附方搜集古代医家和民间流传的方剂共1。1万余条。并附有1100余幅药物形态图。内容极为丰富,系统地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药物学经验,是我国药物学、植物学等的宝贵遗产。另外还有白炽灯、启示、锲而不舍、微不足道、持之以恒、迷恋、孜孜不倦、炉火纯青、成就、半途而废等词语的解释,具体内容略。如何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思维来设计这一课,并使滴水穿石之精神能有效延续?我们设计的思路如下:[读题、析题]

引导学生看懂课题,即课题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成语滴水穿石,二是启示。实质这两部分都是重点。虽然重心放在启示上,但启示必须依托滴水穿石。这样分析,学生可以初步知道学习这课重点在哪里。[阅读课文,初步明确课文是怎样写滴水穿石的]

通过反复阅读课文,学生可以明确课文写滴水穿石,写了两个内容,一是滴水穿石这一自然景观(这是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事实,这一事实可以使学生明确这个成语不是凭空而造,而是大自然富予人类的、能启发人的美景。就是因为自然中的许多景观之美,才能产生许多感人的想象),二是写科学家不懈的努力(这是把自然之美与人建立联系,使学生明白道理的写法。这是地球主人与大自然之间关系的巧妙融合,就是这种融合才能激发学生不断努力)。因此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一定引导学生主动找到这两种形式的滴水穿石,一是物的,二是人的。[明白文章之理]

这篇文章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学生很容易明白,关键是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坚持运用。引导小学生真正运用,可持续地运用的确很困难。这篇文章最终的目的是达到学生自我教育,恰恰这一点,却被教师们忽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仍以传统的方式教,学生所学,不过是那几个字、词,也就是为了考试的那几个词。为了使学生深刻认识这个问题,我们借助综合实践活动课形式组织这方面的学习。让滴水与学生终身的学习相联。[滴水与终身学习相联]

这一课的教学,我们可以从原来的课堂教学走出,将此课变为一学期或者一学年的活动课,引导学生边做实验,边学习。看滴水与自己的努力学习是否相联。实验很简单,在学习时,在书桌周围的墙上放一个盛满水的雪碧瓶,到小诊所找到废旧的打吊针的输液皮管,下面放一个空的容器(最好在容器上画上刻度),让滴水与学习同步,坚持下去,看一年中,可以滴几瓶水,自己获得了多少知识。看滴水与自己获得的知识是否吻合?(注:实验很简单,贵在坚持,坚持也就是滴水穿石的启示)[从这个成语中看科学]

学完这个成语后,学生都能知道这个成语的价值,即只要坚持不懈,事情就能成功。但大多数人认为,高处落下的水撞击石块,每次相互碰撞造成一点损坏,时间长了石块形成凹坑,再加深以至被击穿(这篇课文的作者也是这样认识的)。可科学家们却要验证一下这种说法是否正确。科学家们用乒乓球反复和石块相撞,并未见石块有明显的损伤,乒乓球对石块的撞击力比水滴对石块的撞击力要大得多,却不能穿石。可见水滴撞击石块不是穿石的主要原因。科学家们用每秒可拍摄1500张照片的高速摄影机拍下了水滴落到石上的全过程,然后一张张仔细观察,发现水滴原来是流线型,落到石上后先是形状变扁,而后分散成许多小水滴向四周飞散,飞散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微小的由水膜包裹着空气的气泡,这些气泡表面的水膜由于表面的张力而很快收缩,气泡内的空气由于体积缩小而压强迅速增大。当压强足够大时就冲破水膜体积迅速膨胀,就像一次小小的爆炸,气体形成的冲击使石块受到了小小的损伤,日积月累,终至穿石,这种微型气泡爆炸损坏固体的现象被称为气蚀。气蚀现象一度是远洋航行的大敌。最初使用螺旋桨推进的远洋巨轮在航行12小时后就发现螺旋桨表面百孔千疮,无法使用,经过很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螺旋桨高速旋转和水相互作用,在螺旋桨表面附近形成大量的微小的'气泡,气泡虽小,但气泡内的压强却很大,可达到几千个大气压,无数小气泡破裂时对螺旋桨表面的冲击,使金属制的螺旋桨也显得很脆弱。找到原因后,人们利用改进螺旋桨面形状使之少产生气泡,选用抗气蚀金属材料,在表面加化学涂层等方法大大减轻了气蚀对螺旋桨的破坏。科学家们用滴水穿石的毅力揭开了这其中的秘密,同时克服了气蚀的破坏,并在进一步寻找气蚀现象的利用途径。虽然小学生对这段文字不可能完全理解,但他们可以知道研究这个成语却解决了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所以通过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悟出传统式教学无法获取的东西(实质,看完这些材料,可以清楚地看出课文中所说的滴水穿石原因是人的直观思考,不是科学实验的结论,所以这篇文章有违反科学之处。因此这样延伸可以把学生带入科学殿堂)。实质许多科学家的发明,往往重视的就是最普通的自然现象。为了使学生更多的获得这个信息,这也是教学的延伸,为了这种延伸的意义扩大,我还为学生准备了普里高津的事迹,即耗散结构理论发明过程。普里高津是比利时具有哲学思想的著名科学家,他坚信世界总是不断向上变化、发展的,自然界应该存在着从无序向有序转化的规律。他是从一种叫贝纳德花样的现象中得到的启示:开水将沸腾前,会出现许多水泡,若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些水泡呈六角形蜂窝状的有序状态,其中心液体向上流动,边缘液体向下流动,形成热量的对流,这就是贝纳德花样。普里高津发现,这种有序结构必须靠外界不断供给热量才能维持,一旦加热停止,结构就遭破坏。因此,它不同于像晶体那样死的有序结构,而是一种活的有序结构,要求不断地同外界发生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即吐故纳新。普里高津把这种要不断从环境中吸收物质与能量,并且在物质和能量的消散中才能维持的有序结构,称为耗散结构。耗散结构理论的创立,为解释生命现象提供了一把很好的钥匙。生命就是通过新陈代谢、吐故纳新,不断保持有序状态的。因此,生命体就是一种耗散结构。这为用物理、化学的方法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进化开辟了道路。耗散结构理论被认为是20世纪70年代最辉煌的科学成就之一,普里高津被人们称为生命热力学的诗人,并在1977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这篇文章真正延续,反映在全体学生能运用这个启示上,达到这一点,每个学生就能自己滴水穿石起来。因此在本次实践活动课后,我还让学生认识座右铭一词,引导学生把这个词变成自己的座右铭,让其监督自己的发展。另外在整个过程中还要告诉学生消除一些认为自己很笨的心理,让学生轻装上阵可持续地学习下去,去蚀每个难点。

滴水穿石的课件 篇2

一、一起来写课题,大家猜猜为什么要让大家跟老师一起写?强调“滴”这个字。

二、看到这篇课文,你想到以前学过的哪篇课文?四年级学过《说勤奋》,下学期要学习《谈礼貌》、六年级还要学习《学会合作》,这一类的文章都叫议论文,议论文一般分为哪几部分。(板书)

板书:

提出观点

举出事例

总结观点

三、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学习议论文的写法。

提出观点

1、个别生读书第一节。

2、水滴具有什么精神?(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从这一节哪个词看出具有这一精神?(接连不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别人感受到水滴的精神吗?指导读书(抓住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终于,奇观)

3、投影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板书:反问句。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作者的观点就在其中,谁来概括一下?

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获得成功。

举出事例

1、同学们默读第3节,说说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举了几个人的例子?(板书: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这几个人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说。

2、填表。

姓名

国籍

身份

付出的努力

获得的成就

李时珍

中国

医药学家

二十几年不懈努力

写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爱迪生

美国

发明家

毕生孜孜不倦

拥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

齐白石

中国

画家

坚持不懈地创作

技艺炉火纯青

3、逐一汇报。

4、指导朗读。抓住“走遍了”“终于”;“!”(包含着什么?赞扬、敬佩);“炉火纯青”

5、“……”代表什么?读作者的总结的话。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指导朗读。

6总结板书,大家评价一下,作者举的这几个人物怎么样?有代表性,怎么有代表性的?古今中外。

7这几个例子够了吗?还不够。作者又举了一个例子,个别学生读这一节。讲解设问句,在文中还有一处设问句,能找到吗?(板书:雨水)这个例子有什么特点?反面。

8、总结“举出事例”,同学们知道要证明自己的观点,应该怎么做?出示投影:

为了证明一个观点,要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合适的事例,再根据这个事例进行恰当的说理,才能使人信服。

总结观点

文章的结尾,作者总结了他的观点,齐读。教师板书:“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四、总结板书。

五、这节课通过学习这篇议论文,学习了滴水穿石的启示和议论文的写法,希望同学们也能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成功一定会属于你。

六。、布置作业。如果让你模仿着这篇课文和《说勤奋》写一篇议论文,你打算写什么?举什么例子?出示投影。

板书:

滴水穿石的启示

提出观点

举出事例

重申观点

滴水穿石的课件 篇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了解本课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会用“持之以恒”、“三心二意”和“启示”造句。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有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以文化人。

2、了解本课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搜集事例,用以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一、词语积累,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绳锯木断、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聚沙成塔、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虎头蛇尾、有始无终、半途而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心二意

(1)指名读

(2)齐读

(3)观察词语,说特点,体会这是两组意思相对的成语

(4)自读识记

2、课前板书课题:滴水穿石的启示

齐读课题。这些词语与我们今天学的课文有什么联系吗?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其一在于引导学生积累。课上注重引导学生积累,长年累月,学生的词汇量就会越来越丰富。其二,这些词语跟课文内容有着联系,词语的归类与文章结构类似,这样的导入,既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又渗透了课文所要传递的一种精神、一种写作方法。)

二、品读感悟,理解内容

(一)品读“滴水穿石”的现象部分。

1、图片展示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老师用书本语言生动描述。

2、设疑:这块石头正中这个小洞是怎样形成的呢?

出示: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一大奇观。

(1)仔细阅读,这段话中你对哪些词语的感受比较深?谈谈体会。

(2)在学生交流中,教师相机点击重点词语“接连不断”、“总是”、“一个地方”、“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并引导学生交流感悟到的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读自悟,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抓词体会,注重学生阅读的引导。)

(3)小小的水滴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滴穿了石块,这多么令人佩服呀,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3、用自己的话说说“滴水为什么能够穿石”,并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

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4、看到力量微不足道的水滴凭着自己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滴穿石块,你有什么感想?引出下一句:“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做事目标专一、持之以恒,那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指导读好反问句。

(二)品读“名人成就事业”这一部分

1、过渡:同学们,在作者的眼里,滴水穿石仅仅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吗?不是的,它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是一个人在成功道路上不可忽缺的一种精神。

读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哪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这种想法。

引导学生找到“你看,古今中外……取得成功的吗?

(设计意图:段落教学中采用变序的方法,直奔文章的中心,让学生明确“滴水穿石”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

2、出示句子: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1)自读,注意停顿及语气。

(2)指名朗读,然后师生评价。

(3)在这句话中,教师觉得“古今中外”这个词用得特别恰当,你体会到了吗?

学生结合课文例举的三个人物――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所在的国籍、所处的时代谈理解,体会作者选材的精当。

板书: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3、在这三位名人身上,“滴水穿石”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呢?请仔细读读第3自然段,然后重点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名人的事例,看看他是怎样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滴水穿石”的精神读出来。

(1)自学体会。

(2)全班交流。(分别出示第三自然段中的名人头像及相应文字)

①李时珍的例子:指名谈体会结合所谈感受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

这个事例要从“从小立志学医”、“二十几年”、“不懈努力”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其中“滴水穿石”的精神。

②爱迪生的例子:指名读相应内容学生评议,读得好的地方,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还有哪些地方也需读好,为什么,并进行朗读示范。

这个事例要从“迷恋”、“毕生孜孜不倦”、“ 1093项发明”去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进行反复朗读感悟。

③齐白石的例子:抓住“炉火纯青”、“不教一日闲过”的等词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喜欢读的同学一起读,训练语感。

(设计意图:三位名人的学习,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理解感悟,既避免了教学的单一、枯燥,又给了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

三、拓展迁移,强化巩固

1、的确,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正是靠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前进道路上的一块块“顽石”,克服一个个困难挫折,最终取得辉煌的成就,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板书:实现理想

其实像他们这样取得成功的例子不计其数,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

2、讲述:“一位65岁的上校退役后身无分文,当他拿到第一笔105美元救济金时,尽管很沮丧,却不愿向命运低头。他想到自己有一份炸鸡秘方,可以卖给餐馆。两年中,他被拒绝过无数次。‘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当被拒绝了1009次之后,他终于听到了第一声‘同意’。这个执著的老人就是桑德斯上校――肯德基的创始人。”

(设计意图: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语文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还要注重课外的学习,即尝试着自己去搜集资料,以此帮助课堂的学习。在这里,教师的参与其实就是对学生这方面学习的一种引导。此外,教师的语言表达也为学生下面的表达作了示范,还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学生准备后交流。

要求:(1)仿照课文用100字简要介绍一位名人事迹,可附图片。

(2)能用上课上所学的词语和平时积累的相关名人名言就更好。

教师注意随机点拨与评价。

4、再次齐读“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这句,加深理解。

四、质疑探究,体会写法

1、从课文以及刚才交流的这几个事例中,你得到了什么的启示?

2、学生交流,引出最后一段。

(1)齐读。

(2)这段话是作者在看了安徽广得太极洞内“滴水穿石”情景后心迹的真实流露,也可以说是一段名言,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富有哲理的话,再读记忆。

(3)出示:“只要xx而不xx,xx而不xx,就一定能够xx。”记住的站起来告诉大家。

3、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引导质疑:课文第四段还没学?能不能省去这段?

4、指名朗读第四段,理解雨水不能滴穿石块的原因,进一步体会“持之以恒”的重要性。点拨写作方法:这是从反面来说明道理,可增强课文的说服力。

5、引导学生质疑:现在,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意图:由学生来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充分发挥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加深对作者这一写作方法的理解。)

五、自主作业,课后延伸

自选一题

1、把收集、交流的一个事例写下来,说明“滴水石穿”的道理,要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2、结合本文所学,制作书签,写一句自勉的话,并用彩笔加以美化。

滴水穿石的课件 篇4

一、教材分析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它通过一些现象和事实说明一个道理。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它进一步深化了“坚持才能成功”这一单元主题,同时又是这一主题的总结与升华。本文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先由“滴水穿石”这一现象入手,提出“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成功”的观点,并以古今中外的名人艰苦奋斗、克服困难、成就事业的例子来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本文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有理有据,适宜体现高年段“篇章”教学的特点,通过深刻领会关键词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思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脉络,初步掌握通过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并将这种能力和方法进行迁移。

二、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抓关键词理解内容、把握思路的学习方法,感悟体验“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3、初步掌握整理文章脉络以及用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并尝试列阅读提纲和习作提纲。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抓关键词理解内容、把握文章思路的学习方法,感悟体验“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整理文章脉络以及用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准备字典、词典等工具书。

2、搜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等名人的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收集、研究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等名人艰苦奋斗的经历和伟大精神。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思考这些现象与教学的关系。

教学环境:多媒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谈话导入

1、出示奇石图片、滴水穿石图片。师生交流: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什么?有什么问题?(滴水穿石、鬼斧神工、奇迹、赞叹、奇怪……)

2、引出并板书课题,学生书空,老师强调“滴”字的写法。

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直奔中心

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教师巡堂,相机指导文中易读错的字。

(2)整体感知,概括课文大意。

3、带问题再读课文,把与“滴水穿石带给我们什么启示?”这个问题有关的句子或段落画下来。

(1)读启示。

(2)抓关键词进一步体会、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三)细读课文,理解“启示”

1、品关键词,了解现象

(1)学生找到描写滴水穿石现象的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运用抓关键词的学习方法,画出能体现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词句。

品读关键词一:“锲而不舍”“日雕月琢”,体会水滴的持之以恒

①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②重点抓住“日雕月琢”中的“日”“月”二字进行品悟,感受水滴的持之以恒。

滴水穿石的课件 篇5

(一)开门见山,谈话导入

1.出示奇石图片、滴水穿石图片。师生交流: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什么?有什么问题?(滴水穿石、鬼斧神工、奇迹、赞叹、奇怪?)

2.引出并板书课题,学生书空,老师强调“滴”字的写法。

(二)整体感知,直奔中心

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教师巡堂,相机指导文中易读错的字。

(2)整体感知,概括课文大意。

3.带问题再读课文,把与“滴水穿石带给我们什么启示?”这个问题有关的句子或段落画下来。

抓关键词进一步体会、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三)细读课文,理解“启示”

1.品关键词,了解现象

(1)学生找到描写滴水穿石现象的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运用抓关键词的学习方法,画出能体现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词句。品读关键词一:“锲而不舍”“日雕月琢”,体会水滴的持之以恒

①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②重点抓住“日雕月琢”中的“日”“月”二字进行品悟,感受水滴的持之以恒。 ③体会“锲而不舍”和“日雕月琢”一组近义词在句中连用的表达效果。

品读关键词二:“同一个地方”,体会水滴的目标专一

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带有关键词“同一个地方”的重点句,感受水滴的目标专一。

(3)回读体会,滴水之所以能穿石,靠的就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4)通过对“滴水穿石”现象的学习,提炼出说理性文章的脉络结构——看到现象(板书:现象)

2.品反问句,明确观点

(1)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通过给反问句换一种说法使其意思不变的句式训练,明确作者提出的观点,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2)提炼出说理性文章脉络结构——提出观点。(板书:观点)

3.品重点段,学习事例

(1)快速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了解作者都写了哪些人物的事例。

(2)学习李时珍的事例。

①细细品读李时珍事例片段,运用“学习卡”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②小组推荐代表进行交流:从哪些关键词句中体会到李时珍获得成功的原因。 ③感悟朗读李时珍事例片段,体会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不容易。

④观看《本草纲目》资料,激发学生对李时珍的敬佩之情。

⑤对比李时珍和水滴的相似之处,齐读句子: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理解句中“顽石”的意思。

(四)学一带一,领悟写法

1.回顾小结,梳理文章脉络,师生共同归纳现象——观点——事例——启示的思路。(相机完成板书:事例启示)

2.观看蚂蚁搬食的漫画,进行写法迁移,尝试完成《蚂蚁搬食的启示》习作提纲。(板书:习作提纲)

(五)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引出新知

1.读课后四字词语,找出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

滴水穿石三心二意微不足道日雕月琢

持之以恒炉火纯青坚持不懈半途而废

孜孜不倦接连不断翻山越岭锲而不舍

2.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复习抓关键词句把握内容和思路的方法,再现本文的整体结构脉络,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运用方法,深化理解

1.运用上节课学到的抓关键词把握内容和思路以及整理文章思路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1)抓住“迷恋、孜孜不倦”等关键词语品读爱迪生成功的事例,体会爱迪生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2)抓住“数十年、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炉火纯青”等关键词语品读齐白石成功的事例,体会齐白石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3)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哪些现象也体现了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呢?

2.小结,进一步深入领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三)正反对比,领悟写法

1.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可以不要吗?为什么?

2.领悟写法:运用正反例子对比的说理方法,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四)巩固积累,拓展深化

1.体会文章用词特点,进行四字词语积累。

2.在课文中找出两种不同类型的问句,体会问号的不同用法,进行反问句、设问句的句式练习。

(五)结束学习,布置作业

进一步完善观后感《蚂蚁搬食的启示》的写作提纲并完成习作。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滴水穿石的课件 篇6

1、通读课文,要做到字字入目。

3、初步理清文章条理,感知文章运用了哪些事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4、画出文中你认为含义比较深的句子,在空白处写一写简单的体会。

5、搜集有关滴水穿石的资料。

6、提出问题。(滴水为什么能够穿石呢?滴水穿石给予我们什么启示?)

1、我们已经通读了课文,谁来说说你对滴水穿石这四个字是怎样理解的?

2、对滴水穿石这一奇观,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学生提出问题,师引导归纳,它是怎么形成的或水滴为什么能把石头滴穿?)

3、课文的作者在观赏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这样一块石头后,欣然提笔,把它写了下来。

1、读文探究:学生自读课文第一、二节,围绕问题圈画有关词句,加以体会。

2、这一段文字老师也读了好几遍。有一个词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这个词是接连不断。(出示文字: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点击词语)你想,这么微不足道的小水滴,往下滴啊,滴啊,不间断,不停止,这多不容易啊。你们读了这段文字,知道了什么,有感想吗?和大家交流交流好不好?

①学生交流。

(抓住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锲而不舍日雕月琢这些词理解,随学生的交流点击词句)

(相机出示句段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②从第二段文字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说说持之以恒的意思。

③结合第一段文字理解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具体意思,感受水滴的专一和持之以恒,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④(课件出示滴水穿石动画图)不管岁月如何沧桑变化,水滴就对着一个目标,重复着一个动作:滴,滴,绝不停止,绝不放弃,这就叫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多么令人佩服啊!能把这一节读好吗?(指导朗读:要让人感受到水滴的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

3、感知启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凭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竟然能够穿石,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吗?引出下一句(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这句反问句的意思是?指导读好反问句。

1、为了说清楚这个道理,作者举了一些例子,他列举了哪些人?(分别出示第三自然段中的名人头像及相应文字)三个人中,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现代的,有古代的,用一个词说就叫(古今中外)。

2、请你选择一个最佩服的人物来读,用心读,把你的敬佩之情放进去读。并找出重点词句,理解他们是如何为了各自专一的奋斗目标、持之以恒地努力,最终取得成就的。

3、朗读、交流、体会。

(李时珍事例:请同学和老师比赛读,齐读。爱迪生事例:男女同学分角色读。齐白石事例:所有敬佩他的人齐读。)

5、小结: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都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他们的成功经验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啊!你能帮他们来总结一下吗?

6、学生回答后出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⑴自己练读、理解、体会。

⑵指名读,谈谈自己的理解。(结合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滴穿顽石的意思。滴水穿石的精神指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滴穿顽石指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7、这里,作者举了古今中外三位名人的事例来说明滴水穿石的精神,此外,课文又举了一个什么事例呢?读一读第四节,想想这一节写了什么,这个事例能说明滴水穿石的精神吗?

学生交流,教师点明:这是从反面来说明道理,可增强课文的说服力。

1、读完了这几个事例,你从滴水穿石的精神中得到了什么的启示?

2、谈得真好。(课件出示)只要____而不____,____而不____,就一定能够____。这就是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让我们时刻铭记这一启示。

2、其实,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学过许多方面的内容,比如这些成语故事,你会填吗?

1、领悟说明道理的方法:我们读了这篇课文,都领悟了,懂得了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分别举例来说明道理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2、诱发动机:其实,能够证明课文道理的事例还有很多,老师有个想法,我们也来写一个这方面的事例,来证明摘水穿石的道理,好吗?

3、布置课外作业 ,指导搜集渠道:搜集一个事例,可通过阅读、上网等渠道去搜集。

滴水穿石的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扫除字词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2、能够抓住自己读有心得的语言,谈谈读后感受。

3、从名人事例中懂得滴水穿石精神的重要。

教学重难点:能够抓住自己读有心得的语言,谈谈读后感受。

教学准备:查找名人资料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自然导入

我国汉字的造字法有四种,象形就是其中一种。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两个象形字,看看你们认识吗?(出示象形字并板书水和石)从这两个象形字你能看出水和石的特点吗?(水,柔弱;石头,坚硬)可你相信柔弱的水滴能穿透坚硬的石头吗?这就是滴水穿石。(板书)这不仅仅是一种现象,更重要的是这现象引起了无数人的思考,就是滴水穿石的启示。

二、读题质疑读文释疑

1、读读课题,你最想弄明白什么?

(1)、水滴为什么会穿石?

(2)、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什么?

师:带着你的问题,自由读文,同时还要找出引起你重视的字音。

2、哪些字音引起了你的重视?锲而不舍白炽灯给予

3、谁解决了滴水为什么穿石这个问题?(学生汇报)

解决问题(1):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为什么却能把石头滴穿?

(学生根据课文一二自然段谈为什么穿石,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落下来的,力量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得多,为什么没有把石头滴穿呢?(板书三心二意半途而废)

师:不管岁月如何变化,水滴就对着一个目标,重复着一个动作:滴,滴,滴,不停止,不放弃,正是因为小水滴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才能滴穿顽石!

4、解决问题(2):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什么?

三、学习事例加深理解

师:作者看到了这个现象,想到了一些人,一些事。请同学们读读课文中的事例,再读一读补充资料一,看看他们与小水滴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学生汇报:

(1)李时珍

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行医是受人鄙视的行业,可李时珍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他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对药物描述不清,药性介绍不详,尤其许多毒性药品,竟被认为可以“久服延年”。于是,他决心要重新编写一部本草书籍。李时珍读了大量参考书,并利用行医的机会,拜访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为了完成本草书的艰巨任务,他不怕山高路远,严寒酷暑,走遍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产药的名山,行了上万里路。他有时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他还亲口品尝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他历时27年,参阅了800多家书籍,终于在6l岁那年,编成了《本草纲目》。《本草纲目》共有52卷,16部、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00幅精美的插图,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师:想象一下,在这二十几年里,他会遇到哪些困难?

也许他攀登过令人毛骨悚然的悬崖绝壁;也许他顶风冒雨,不远万里寻访名医;也许他因误食有毒药草而命悬一线;也许……有太多的也许.可他仍然像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2)爱迪生

爱迪生开始试验做灯丝的材料:他用传统的炭条作灯丝,一通电灯丝就断了,又用钉、铬等金属作灯丝,通电后,亮了片刻就被烧断。接下来用白金丝作灯丝,效果也不理想。就这样,他先后选择了1600多种材料做试验,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失败,就连跟随他的助手都灰心了,劝他放弃这项试验。面对失败,面对一些人的冷嘲热讽,爱迪生没有退却,仍然继续寻找适合做灯丝的材料,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实在太累了,就躺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后来他又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试验,当他把一根炭化棉线装进了灯泡,接通电源,灯泡发出金黄色的光辉。这盏电灯亮了45小时,试验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爱迪生又继续做试验延长寿命,发现用竹丝作灯丝灯泡可亮1200个小时,这种竹丝电灯使用了好多年。直到1908年发明用钨做灯丝后才代替它。

师:6000多种材料,7000多次实验,这是————的7000次啊。

师:这就是爱迪生的孜孜不倦,像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3)齐白石

勤奋是齐白石一辈子艺术生活的特点,生命不息笔耕不辍。他对艺术的追求孜孜不倦,在70年的绘画生涯中,他差不多天天都要作画。27岁以后,只有因两次生病、一次遭父母之丧搁过笔。即使到了晚年,他也没有睡过懒觉,每天照例早起,吃过早饭,便要画上几幅。一次,齐白石的家人和朋友、学生来给他过90岁生日,在喜庆的气氛中,他一直忙到很晚才把最后一批客人送走。这时他想,今天五幅画还没有完成呢,应该作完画再睡觉,于是他拿起笔作画,由于过度疲劳,难以集中精力,在家人的一再劝阻下,他才去休息。第二天,齐白石早早地起床了,家人怕他累坏身体,都劝他再多休息会儿,可齐白石却十分认真地说:“昨天客人多,我没有作画,今天可要补上昨天的‘闲过’呀!说完他又认真地作画。1957年春夏之际,他的健康情况已大不如前,还丝毫不服老,顽强地和衰老作斗争,临终前他画的最后一幅画是花中之王——牡丹。

师:90岁的老人,本应该————本应该————可齐白石呢?依旧是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四、补充资料写下感受

师:任何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不会一帆风顺,但(课件)“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荀子》中的“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曾经说过“一个人做事没恒心,他是任何事也做不成的”,这些话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同学们再看看资料二,把你的学习收获或学习感悟写下来,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五、课外拓展推荐书籍

师:同学们,课的最后,我把这本书推荐给同学们,这里面还有更多成功人,更多给人以启迪的成功事例,只希望当你因困难而不知所措的时候,这些人会告诉你如何选择,当你因挫折而伤痕累累的时候,希望你谨记一种精神,那就是(生读)滴水穿石的精神,目标专一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不半途而废。

下课!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shifanwen/132670.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