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关于校本课程总结1000字

时间:2024-03-19

关于校本课程总结1000字。

很多时候我们为了提升自己都会要用到范文, 优秀范文可以引领我们走向成功的写作之路,我们如何下笔写一篇好的范文呢?下面是我们为您搜集整理的“关于校本课程总结1000字”相关内容请您查看,希望你能从本文中汲取知识希望你喜欢!

关于校本课程总结1000字(篇1)

一、开发校本课程的原因:

学区通过问卷、访谈等各种形式,对各校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学生的需求具有一致性的特点,他们的兴趣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2、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

3、对中国文化悠久的历史有兴趣。

因此学区从学生的需求、兴趣入手,决定从这三方面入手开发校本课程。

二、校本课程的内容:

1、“我与自然”系列校本课程

2、“我与文化”系列校本课程三字经、古诗诵读、书法

3、“我与社会”系列校本课程

三、校本课程的实施办法:

1、“我与自然”系列校本课程

让学生关注身边的小事,从小事做起,对周围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行为、习惯等环保问题进行调查,探究、访问,认识到人类的生活和自然环境息息相关,认识到地球母亲正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结合校本材料的学习,带着对大自然的热爱,观察大自然,融入大自然,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的自然科学活动,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学会合作。

2、“我与文化”系列校本课程

让学生诵读三字经、古诗。“古诗诵读”则让学生懂得朗诵是一门艺术,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喜爱,在朗诵中提高文学素养;书法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我们要从小打好每一个孩子的写字基础。

3、“我与社会”系列校本课程:

“我爱我家”告诉我们:祖国、社会是大家,学校、班级是小家,我们共驻一个爱的家。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家的温暖,亲情的关爱,同学的友爱,用爱心去爱家及家里的每一个人。

生活离不开口语、离不开交际,“口语交际”重视一至六年级学生的学习,不单单是会读、会听,而且知道自己怎样读和为什么读,成为有能力的交流者。

“安全教育”旨在安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安全知识学习,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防患意识。

四、校本课程得到的收益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实施,新的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个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从学校的发展来说: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将逐步把学校建成办学上的高标准、教学上的高效益、管理上的高效率,特长上的高质量、社会上的高信誉为标志的特色学校。

从教师发展方面来说: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促使教师走向复合型、专业型人才。使教师参加课程的开发,赢得继续教育的良机,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更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需要,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从学生方面来说: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教育价值观,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关注文化课教学,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完善和个性的发展。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体验活动意义的省思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发现人生的意义。

五、校本课程的困惑: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确实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总是感到效果不是那么好,学生的兴趣不是那么浓厚。

六、存在的问题:

1、校本课程的实施力度不大,实效性不高;

2、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学生、教师的评价机制不完善。

关于校本课程总结1000字(篇2)

“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发现、学生的研究”同属学习过程的三个层面,仅就在校学生来说,不管是传统教育还是课程改革大背景下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获得适合自己享受终身的学习方法应该是方向。我校的“小学生策略性学习研究”牢牢地把握住了这一方向,让我们的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追求学生主体的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发现敏感度,在学习中感悟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发展。现将一阶段来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作简要总结。

一、在学习中提高,强化理论修养。

校本课程不是教学层面上的一种教学活动,而是课程层面上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是最能体现学生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性课程。面对校本课程的挑战,我们对教师进行了校本课程的培训。因为我们感觉,教师真正的成长不在于岗前培训和脱产培训,主要是在教学实践中培养起来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观念必须也只有在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实验的探索之中才能逐步确立,教师专业能力的体现最初发生在课堂上,最终形成于研究之中。由此可见,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培训有机地融为一体,能促进教师持续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素质,这也是我校校本教研所得出的深刻体会。

(1)编好校本课程教材

为了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进行,我们向全校老师征集了学习指导课案例。学习指导课教材的编写是一个全新的内容,除了组织老师学习外,为了方便老师,学校教科室下发了校本学习辅导课程教材的编写提纲。其中编写理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学习心态,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养成善于合作、交流的良好情操。编写主题有调整学习状态的学习心理开导,提高学习能力的学习方法指导,也有优化学习策略的学习思维以及与编写理念有关的话题。编写板块有目标区、档案馆、咨询台、自我报告、他山石、活动桌、练习场、情景聚焦、心理博士、指点迷津等等。学校还加强了对教学后记、教学实录、教学故事等过程性研究成果的记录和收集,开发了有助与校本课程研究的各种文字、资源库,供教师随时阅览,提升了校本教研的层次。这次案例征集,共征集到了40多篇案例,其中有不少内容精当,可操作性极强。

(2)搞好一次“我的学习生活”征文

为了及时总结学习经验,我们正在着手准备“我的学习生活”征文竞赛。这次征文主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讲述自己的学习故事,老师则对学生征文中所体现的学习方法进行点评。

二、在实践中感悟,提高校本课程课堂教学质量。

(1)加强校本课程的研讨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以及市里课程设置的要求,我们安排学习指导课每年级每个星期一节课。为了让校本课程逐步走向成熟,我校充分利用周一下午的业务学习和周四的教研组活动时间,把研讨校本课程提上议程,使广大教师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进一步明确校本课程的目标和课程内容。在上学年,我校举行了校本课程即学习指导课的研究课。我校冯小飞老师、袁小华老师上了研讨课,全校老师观摩这两堂课。研讨课的开展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研究对象,加强了同伴互助和合作,注重了老师之间以及在课程教学活动中交流、对话与沟通,受到了老师的一致欢迎。

(2) 注重校本课程的指导

学校行政领导为了及时了解掌握实施状况,设立了行政与实验老师的对话制度,即每两周举行一次校本课程沙龙。新的教育理念,在碰撞和交流中达到构建。而且在校本课程沙龙中,老师们也达成了共识。即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是每一个上课老师追求的目标。没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学习指导课说得再好也只是纸上谈兵。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常常是靠教师的“一支粉笔、一张嘴。”学生从中得不到收获。而学习指导课本身所固有的特性,靠死记硬背、靠灌输学生是根本无法接受的。因此我们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达到形真、情切、理寓其中。尤其更要创设生活化、问题化的课堂情境,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三、在评价中成长,创建校本课程特色

我校根据校本课程的特点,明确了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目标程度,更是为了对我们的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和分析,以利于改进教学,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1)评价内容突出全面性和综合性

设计师生成长“报告单”和“档案袋”。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对学生素质进行全面考察和分析;从研究学生需要、设计课程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课程活动等方面对教师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同时,尝试建立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全面衡量师生素质、全面反映师生发展过程的教育评价制度。

(2)评价方式力求多样性和灵活性

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等级评价与评语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数据测量评价与成长记录评价、阶段评价与全程评价、寄语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等,是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不断提高的积极、有效的激励手段。

(3)评价设计讲求艺术性与创新性

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追求有教师个性的、有班级及课程特色的、儿童喜闻乐见的评价方式、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的创新。尝试“寄语型评语”、“心理健康建议”等具有人性色彩和时代特色的新型评价方式,以实现新课程评价的最大效益。

总之,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条件,学校的特色形成是结果。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学校的优势和风格,进而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形成特色。

社会在发展,课程在进步。我校虽然在校本课程开发上扎实地开展工作,但与先进学校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会不断努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讨,不断提升我校校本课程的水平,使校本课程——学习指导课真正能成为童话中的点金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关于校本课程总结1000字(篇3)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校本课程的开发顺应了当今时代民主决策的潮流。校本课程开发的场所是学校,关注学校的课程自主,体现出民主参与课程决策的精神。首先利用教研时间,以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和培训,切实改变教师课程理念,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角色职能,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变为新课程的创造者。使我对校本课程有了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树立教学民主的思想,调动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关注学生的发展。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理念,我更加明确了教育者的责任,那就是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条件。而学生的发展也应是多方面的。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发展的可能。因此,在确定校本课程开发项目及内容时,印制了教师、学生、家长调查表,了解学生和家长的要求,根据调查结果,确定了安全、健康、古诗词诵读、大阅读、大棚西瓜技术等校本课程体系。真正实现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3、实施内容及要求:

(1)确定校本课程结构。我们根据以下几方面来确立学校校本课程。

①学生发展的需求,尊重学生意愿,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转载请著②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

③学校的实际情况,包括学校办学特色目标,师资和设施条件等。

具体作法

1、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设节,不占用及挪用校本课程的时间,保证开足课时。

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尽心尽力搞好校本课程的教育工作。校本课程教研组及时对科任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进行检查督促,保证校本课程教学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外出参观考察等活动,下大力气创建一支素质高、信心足、热心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队伍。

奖优罚劣,并将评估结果进入教师年终目标管理评估中。

5、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制度,使课程开发工作逐步走向正轨,做出成效。

提高、更新。一是校本课程教研组每期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总结前段取得的成绩,改进工作中不完善的地方,提出今后的工作任务;二是科任教师进行总结、反思,改进教学中的失误,充实、开发校本课程内容。每期末,无论是教研组,还是教师个人,都要认真收集好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关于校本课程总结1000字(篇4)

政策指导 理念重建 过程跟踪 特色呈现

-------洛江区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回顾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它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酝酿准备阶段研究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具体目标之一指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为此,我区也紧锣密鼓筹划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下面把这几年我区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情况做如下回顾:

随着我区2003年介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来,我区为校本课程开发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加快校本课程开发的步伐,使得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得以发展,教师得以提高,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以满足,为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打下基础。

一、政策指导,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依据。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性文件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为此,区教育局先后出台了《洛江区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稿)》的通知,其中包括洛江区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稿)、洛江区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洛江区校本课程申报评审书,对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必须遵循的原则、开发的方式、开发的程序、校本课程的管理、审批与评估等都做了一些指导性的规定和要求,以此指导学校顺利开发 校本课程。

二、理念重建,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前提。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开发主体有明确而独特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宗旨,才不会导致开发过程的“盲动”甚至做“无用功”。我们通过举办校本课程开发现场研讨会,通过组织有关人员到外县区学习他校、他人的经验和做法,通过由点及面、加强指导的策略,促进学校树立科学的课程理念,确立正确的办学宗旨,形成规范的开发方法。

三、过程跟踪,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服务。在学校对学生的需求进行评估,对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进行利用,对学校课程的重新设臵,对校本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的落实,对校本课程的管理和评价等方面都进行跟踪和指导。

四、特色呈现

我区中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早,实施面广。全区各中小学从进入新课程实验以来都积极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大部分中小学已开发了自己的校本课程,开始在学生中实施,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与学生实际结合

校本课程的开发最终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开发校本课程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校本课程的开发成功与否要看学生是否喜欢。我区很多学校根据学生的需求等实际情况确定校本课题的主题,如:奕聪中学的《青春期的性教育》、《田径运动队训练方案》、《合唱中的科学发声》;十一中学的《书法艺术欣赏》、《生活中的化学》;虹山中学的《 电子制作》;敬德中心小学开发了《花样跳绳》;柏山小学开发了《手抄报制作》;罗溪翁山小学根据儿童发展实际,开发了《跳 绳》、《竖笛进课堂》;敬德中心小学开发了《花样跳绳》;世壁小学开发了《书法》;奕聪小学开发了《南音伴我行》;柏山小学开发了《手抄报制作》;双阳中心小学的《快乐小足球》等。

双阳中心小学的“小足球”项目是学校的办学特色,足球队几年来取得了许多优异的成绩:1997、1998、1999、2002、2004年学校五次参加泉州市小学生足球比赛均获得第一名;2002年获省首届“五人制”小学生足球锦标赛冠军;2003获得亚军。泉州有线电视二台《长街深巷》栏目、泉州有线电视台《泉州湾》栏目曾到学校进行采访,对足球队的训练及生活情况作了报道;2001年,学校被评为福建省足球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泉州市少年儿童足球后备人才训练基地。2005年,被评为泉州市(小足球)传统项目学校。

2、与当地社会结合

我区中小学开发了许多与当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有密切联系的校本课程,如双阳中学的《印尼风情》;奕聪中学的《罗溪旅游》;罗溪中心小学的《可爱的家乡—罗溪》;虹山中心小学的《家乡的语言--泉州话》;奕聪小学《南音伴我行》;河市中心小学的《河市,养我的热土》;霞溪小学《闽南文化进校园》;万安中心小学的《洛阳桥导游》等。

3、与综合实践结合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了“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我区中小学注重将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机结合,解决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缺乏的问题,同时给校本课程赋予更多的活力。如马甲中心小学的《我是小导游》;霞溪小学的关爱务工子弟《闽南文化 进校园》;新告小学的《生态环境与植物》;万安中心小学的《洛阳桥导游》;泉州十一中的《泉州英文导游》、《泉州经济》、《中学生与投资理财》、《城乡规划》等。

马甲中心小学的《我是小导游》课程,把仙公山旅游区作为小导游培养的基地,经常组织学生深入基地了解仙公山,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的发展带给家乡人民的繁荣和幸福,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激起他们进行当好导游的浓厚兴趣。充分发挥基地的功能,开展摄影比赛、导游词征文、讲古比赛。通过参加活动,让学生从中发现美,感受美,从而更好的去保护美。另外,学校还成立一支导游志愿者,利用节假日黄金周时间义务到仙公山为游客当导游。

4、与德育工作结合

国家把课程开发权下放到学校,使学校有机会通过课程建设来开展德育工作,来解决德育如何与学校、学生实际结合的问题,来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我区许多学校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开发了德育方面的校本课程。如罗溪中心小学的《可爱的家乡——罗溪》;虹山中心小学的《家乡的语言--泉州话》;奕聪小学的《南音伴我行》;河市中心小学的《河市,养我的热土》;奕聪中学的《中学生礼仪常规养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十一中学的《推广普通话校本读物》、《论语——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成长》、《数学史选讲》、《魅力泉州》等

奕聪中学的《中学生礼仪常规养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以增强中学生自我的调控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 的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为目标,明确作为子女、学生和公民角色的责任与规范,强化了良好行为规范的内化程度,帮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友谊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科学人生观。

5、与教育科研结合

校本课程对学校和教师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这就需要我们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这项工作。我区中小学十分注重运用教育科研的方法,科学地开发校本课程。如双阳中心小学的《快乐小足球》课程与区级课题《以小足球为支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相结合;河市中心小学的中心小学的《河市,养我的热土》与其国家级科研课题《生命化教育》相结合等。课程与课题相结合,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一种回应,是贯彻落实《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充分发展办学优势和特色、促使学校和谐发展的一项基本建设。几年来我区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为学生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开放的个性发展的新天地,使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的贯彻张扬和发展,同时也为全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促进了教师的自主成长。校本课程开发已经迈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断进取,完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开创校本课程开发的美好天地。

关于校本课程总结1000字(篇5)

一、对校本课程设置工作的思考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当地逐渐铺开,已把我们推向了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平台。“纲要”明确指出:“课程现行政策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新课程计划具体规定:学校和地方课程占总课时数的10%至12%。非但不折不扣,而且创造性地落实两个“全面”给我们基础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期,同时也给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极具挑战性的新课题。

之所以说我们步入了发展期:

(一)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依据地方课程方案开发或选用校本课程,把办教、育人结合点的主动权回归学校,收缩了国家硬性规定成分,为地方和学校提供了选择的余地,便于当地优势发挥和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有利于学校自主发展,形成特色。

(二)三级课程管理改变了“大一统”的课程规划和一刀切的具体要求,密切了社会实际,满足了不同区域对人才的需求,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三)校本课程开发,学校和教师是主体,我们自主进行、总体构想、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新课程管理的弹性与灵活性,有助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课程,更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便于把学生学习融入社会活动中,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需求选择学习,使更多的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

之所以说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从传统上,我们主要从事着教材的传授任务,扮演着“教书匠”的角色,把“编书”看作异想天开,高不可攀,校本课程开发意识薄弱;

(二)从习惯上,学校

和教师完全执行指令性的课程计划,天南地北一纲,城市乡村一案,受其影响不敢超凡脱俗,唯恐有染超纲离本之嫌,对校本课程开发缺乏应有的主动性;

(三)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当地还是学习、探索、试验阶段,尚未全面铺开,其意识形态还没有被新课程思想、理念所换,新课程理论与实践匮乏;

(四)既然是校本课程,现在尚没有,也不可能有可行度高、可操作性强的外来模式和成功经验,对习惯使用“拿来主义”的教师来说,在校本课程的目标确立、体系建构、内容设、学习方式、过程评价上感到茫然无助,不知所措。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原国家教委提出“合理设本校任选课和活动课”近10年,我镇同其它单位一样,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举步维艰,成效甚少。

二、构建校本课程所做的主要工作

镇教育办公室一班人鉴于以上认识,于去年底形成了自己的基本思路,这就是:带领全体教师抢抓机遇,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迎接挑战,通过学习、实践、研究、完善、提升,努力开发出极具本校实情的校本课程,以课程改革促进我镇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我镇主要开展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丰富理论、营造氛围、健全机制,使学校课程开发进入快车道。开学初教育办责成教研室就各单位校本课程开发的潜能、现实情况,以及制约该项工作开展的各种因素作深入细致的调研,形成书面材料。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了本年度《孙耿镇教育办公室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方案》。

为了使教育干部、教师进一步明确课程三级管理政策的实质、内涵及重要性,丰富课程改革理论,教育办进一步完善了学习制度,把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作为主要内容充实于三个学习日中(周一教委人员学习日,周五校长学习日,周六教师全员学习日)。为了广泛吸纳先进的课改思想和经验,在不足三个月的时间内先后有近百人次外出学习、观摩或考察。为了保证校本课程坚持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为了将先进经验得以及时推广,镇教育办教研室先后于3月2日、3月18日两次举办各学校业务干部培训班。通过多种形式的理论学习,使广大教育干部、教师面对课改树立一种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意识,进一步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内容、遵循原则等重要环节。

为规范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镇教育办设有该项工作的领导小组,负责宏观管理,提供业务服务,搭建交流互动平台,检查评估与指导等。各校设有工作小组,具体调查研究、试验探索、确立方案,构建本单位的校本课程;任职教师围绕本单位的学校课程,自主确立试验课题,重过程、求实效,及时总结经验、推出成果。通过完善的“层级管理、平等交流、全员参与”,为各单位尽快形成自己的任选课程和校本课程奠定了基本条件。

(二)严格贯彻课程改革精神,合理构建校本课程。我镇各校在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基本采用“实际调研实践评估科学构建实验调整”的模式,实施“问题解决”即“自下而上”的政策,以满足社会、学校、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因此各校形成的课程均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参与性。

例如:大路民族小学是市级绿色学校,县级全方位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师生爱校如家,都有一份责任感,他确立的课程主题是“学校是我家,我爱我的家”。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高家小学近临环保局垃圾场,环境污染严重,周边群众深受其害,每一位学生也渴望回归蓝天清水,这个学校确定了“环保手工制作”的课程。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善于创造、服务社会的良好品质。

xx小学以“我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为主题,将校本课程渗透到学生活动的方方面程,使学校充满文化氛围,学生无时无处不沉浸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

xx小学把书法练习作为校本课程,一、二年级练铅笔字,三至六年级练钢笔字,四年级以上练软笔字。既可抄写课文,也可抄写古诗,不但培养了学生特长,也促进了阅读教学。

镇中学把中语委“十五”规划课题《作文三步法》整理、编制为学校任选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开设了“网络阅读”作为校本课程。用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和贴近生活、善于采集、学会学习的良好习惯。

各单位所设的校本课程均体现了两点:

一是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以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充分发挥当地及学校教育资源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努力创建学校的教育特色。

二是体现以学校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成长需求,注重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参与性,强调交流与合作。

(三)加强校本课程设的交流,使其在实施中不断优化,日臻完善。3月26日镇教育办就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召开了经验交流会,会上各单位解读了自己的“方案”,介绍了落实过程中的经验、做法和困惑。与会人员相互交流、评析,甚至出现了分岐与争辩,但通过

各抒已见,相互指正与借鉴,定会促进我们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进一步深化,相信校本课程的内涵会更加丰富,结构更加科学,更趋于实际和富有活力。以后这样的交流会我们将形成制度。

三、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面对基础课程改革的提速,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凸显薄弱。应通过某些机制,提高教师自主学习的效益和单位组织培训的质量,鼓励教师参与实践、乐于试验,使其尽快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及管理出经验,出成果。

(二)某些校本课程应增强科学性和规范性。譬如:有的课程以课题形式呈现,大而空,学生的参与兴趣和主动性大大打折;有的课程缺乏调研,脱离学生实际,体现不出本校特色、优势,一味追求知识性,失去了校本课程本质;有的课程分解不具体,欠衔接,不能形成教育网络和培养体系。

(三)重课程构建轻评价机制。评价是校本课程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应以激励性评价为主,重教师、学生的参与过程及过程中的相对发展,力求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教育在发展,课程在改革,作为课程的组成部分校本课程,也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资源的变化而不断提升、优化。我们将加大探索研究力度,不懈追求,努力使我镇各单位的校本课程既丰富多彩,又富有实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宽松而优越的教育环境。

关于校本课程总结1000字(篇6)

学校关于校本课程的评价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实施,新的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对学校的发展,对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对每个学生个性的发展及学习成绩的提高提供了新的契机。

“环保教育”旨在环保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环保知识学习,环保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努力保护我们的校园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

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

从学校的发展来说: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将逐步把学校建成办学上的高标准、教学上的高效益、管理上的高效率,特长上的高质量、社会上的高信誉为标志的特色学校。

从教师发展方面来说: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促使教师走向复合型、专业型人才。使教师参加课程的开发,赢得继续教育的良机,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更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需要,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从学生方面来说: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教育价值观,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关注文化课教学,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完善和个性的发展。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体验活动意义的省思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发现人生的意义。而且在学习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还保护了环境,学生们个个争当环保小卫士。

校本课程的困惑: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确实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总是感到效果不是那么好,学生的兴趣不是那么浓厚。

校本课程还存在的问题:

1、校本课程的实施力度不够大,实效性不够高;

2、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学生、教师的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终上所述,本校校本课程在以后的开展与实施过程中还仍需努力,争取能取得更好效果,学校也会积极配合及加大各方面管理力度,加大宣传力度、加大经济上的投入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开发出更多的课本课程来完善课程体系,合理地利用课后的时间来完成校本课程的教学。

固始县三河尖镇初级中学

关于校本课程总结1000字(篇7)

生本教育方法论在初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中应用策略的研究

由华南师大郭思乐教授创立的“生本教育”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切合新的教育改革实际,其方法论是:“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以学定教与内核生成课程;讨论是学习的常规;读和做,缓说破――促进感悟,开发潜能。”这个教育策略不仅在小学阶段得到了实践证明,而且由本文作者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应用中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为了能够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和同行们共享,现将我的研究过程和阶段性成果表述如下: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相对单一,课程呈现方式略显单调,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信息技术的工具性不能得到有效体现。因此,在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在教材的基础上拓展更新、更好的学习内容。以七年级下册教材为例,我将本学期学习主题分为电子杂志、摄影及图像处理技术、绘声绘影三个主题,并将每个主题分成以下四个阶段:

即“个人先学”阶段,指的是教师把新课的教学目的、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前置性作业,实际上是把新课的教学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问题。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学。在此之前,我要求同学们选出6名组长,组长选择愿意加入他这个小组的成员(双向选择),然后确定组长职责:组织、分工、记录。

这个方法符合生本教育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

即“小组讨论”阶段,指的是五人小组根据研究对象的软件特点,将其中的二至三项功能分别阐述,根据组长分工、协作、完成“小组研究成果表”的内容:研究主题、软件界面、功能介绍、方法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找出主要功能和方法,并以PPT课件的形式制作成演示文稿。

即“方法交流”,指的是小组成员共同上台演示课件,介绍软件基本功能、操作方法。在软件学习的第三阶段,主要由各小组上台演示讨论成果和课件,其余同学在认真聆听的基础上交流建议和意见,这个阶段主要由同学们自己主持,老师在各小组汇报完毕后进行小结、升华,查遗补缺,构建基本的知识模型,让每一个学生至少掌握最基本的功能和操作方法。在班级汇报阶段,只要注意生生评价、师生评价的方法,学生很容易就可以掌握美图秀秀的基本功能及操作方法。

即“延伸拓展”,指的是各小组成员在班级汇报后自己组织素材、运用学习到的软件功能和操作方法进行练习,制定成熟的作品,最后进行展示的阶段。

学生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自卑自负转变为自尊自信,从躲事畏难转变为勤学好问;二是从一盘散沙转变为分工协作,从自由散漫转变为团结一致;三是从沉闷课堂转变为气氛热烈,从低听课率转变为高听课率;四是从因循守旧转变为积极进取,从照本宣科转变为创新创造。

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实验,学生都收获良多,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转变在缓慢转变中,但学生发现一些问题或不足,主要表现在:学习态度在生源较差的班级仍不稳定;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转变仍不明显;个别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课堂下表现消极。

关于校本课程总结1000字(篇8)

为了顺应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了满足全体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校开发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全面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了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推进下步工作,现将本学期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认真全面执行学期教学计划,保证了校本课程的全面发展。 由于计划制定切合实际,指导性强,保证了本学期校本课程教学工作的有序运行,促进了校本课程全面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注重课堂教学研究,探究校本课程教学方法。 1、立足课堂,加强校本课程教法研究。

课堂是学生学习积累古典文化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更快地掌握古诗文积累的方法,教者不但要探索教法,还要注重方法的总结和积累。如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就总结出了“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吟诗句,背诗文”的古诗教学四步法。

2、关注方法,加强古诗新唱指导。

掌握良好的诵读方法对学生学好古诗文有很大帮助。本学期中心小学教师就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文总结出了“知诗人——解诗意——体诗情”的古诗词学习三步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主要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熟读成诵法。即让学生多读,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也可“不求甚解”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如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首先是指导学生多读,反复地读,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通过多读,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二是联系扩充法。即将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可指导学生同时诵读其他有关“咏柳” 的名诗,杨万里的《新柳》“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把这几首同一题材的诗歌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并在对比诵读中强化了记忆效果,进而激起了学生读背古诗词的极大兴趣。

三是想象入境法。即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如学习《悯农》(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想象农人艰辛劳作的情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熟读成诵,自然水到渠成。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内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的诵读诵唱热情。

开展古诗词诵唱竞赛活动。根据各年级所学内容,从所学古诗词中精选20首,让各班选出代表参加比赛,通过配乐朗诵,背诵,表演等活动形式,评选出优胜小组和背诵大王。这些活动开展大大调动了学生的诵读热情,学习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对于必背的篇目教师们能做到严格把关,确保质量。每一首古诗词的通过,教师们都经过学生自背、家长检查、学习小组检查、课堂抽查的方法,确保背诵质量。

关于校本课程总结1000字(篇9)

校本课程——国乐飘香的教学工作已经开展三年多了。下面我将自己这学期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做一个总结。

首先是自己担任教学的琵琶教学。琵琶是最重要的中国民族乐器之一,属于弦乐器族内的弹拨乐器类。琵琶的音色清澈、明亮,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著名诗句“大珠小珠落玉盘”,形象而生动地说明了琵琶的音质特点。其演奏技巧相当复杂,不同的演奏技巧可以模仿许多声音效果(如潺潺流水乃至战场上的人喊马嘶等等),十分逼真。

由于琵琶技法相当复杂,面对的学生又大多是低年级的学生,而且每个学生的接受情况也不一样,教学上也遇到了相当多的困难,我自己不断摸索不同的教学方法来适应每一个学生,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工作,看到孩子们由连琴都不知道该怎么拿,到现在能上台演出,学习了琵琶的弹、挑、轮指、双弹、分等五种指法,并逐渐对琵琶越来越感兴趣,在迎接中央教科所的客人到我校参观时获得了一致好评。

另外,对有基础的几个学生,通过这学期的学习,不仅完成了《送我一支玫瑰花》、《大浪淘沙》两首准备新年晚会演出的乐曲,还完成了《欢乐的日子》、《金蛇狂舞》、《阳春白雪》等曲目以及一系列练习曲的学习。

另外,校民乐队在本学期学习了合奏曲《康定情歌》、《美国民歌二首》,其中二胡的同学和琵琶的同学排练的民乐连奏——《华夏神韵》(包括《南泥湾》、《赛马》、《茉莉花》)参加了学校各项活动的演出,演出获得了圆满成功,并获得了好评。

当然,孩子们的演奏水平及演奏技法仅仅能说是比以前有了一定进步,以后的路还很长,也还会遇到的困难,还需要我和孩子们一起努力,一起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演奏水平,并期待着早日取得优异的成绩。

xx年7月

关于校本课程总结1000字(篇10)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总结

李姬照河学校地处农村,学生生源主要以当地农民子女为主。在写字教育方面,很多家长关注得不够,他们只重视孩子写得对不对,而忽视了写得好不好。为了纠正这种“不良”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书写习惯,我们将书法教育纳入到校本课程的重要科目,并且作为我校的特色项目来抓,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更努力践行,努力打造写字教育特色校。我们的做法如下:

一、思想上重视。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书法特色的创建工作,全面规划,科学组织实施。开设专门的书法课,并在2013年上半年借全县书法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让全体教师都参与到练字当中来。

二、时间上保证。

每周一节的写字课,保证了时间,保证了质量,各位教师在学生的平时作业时刻督促学生把字写好。同时,我们还鼓励班主任老师根据自己班级实际情况机动找时间

练习,以保证学生的练字时间。

三、组织上严密。

在对学生写字作业的管理上,我们要求每生每周临帖一页,指导老师要及时批阅。然后将作业以班级为单位上交级部,级部对各班上交的作业进行二次检查与验收。

四、财力上支持。

学校不但思想上重视,财力上也大力支持。学校给每位教师购买了字贴和练习用纸以及钢笔,小黑板等等。并给学生购买了必备的练字用材料。

五、业务上求精。

为使我校的书法课上层次,学校不仅动员全体教师参与到教育学生写字的工作中来,还组织教师参加有关书法教育的讲座。有时观看相关的光盘资料,有时请学校中 有写字教学经验的教师为大家讲解书法教育、写字教学的注意点。从写字教学需要注意的坐姿、握笔姿势到写字教学所要渗透的美育教育、道德教育,以及书法教学的课程结构安排等让教师印像很深,收获很大。我们还经常利用校本研修时间组织教师参观各类书画展,老师们在一起切磋书法艺术,分析存在问题,探讨改进办法,经过一阶段的努力,现在全校教师的字基本能做到笔画规范,结构工整,纸面清洁,令人赏心悦目。

六、指导上得法。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我采取了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我想方设法采取了口头提醒、亲自示范、讲解 图片、播放录像、强化训练等措施,长抓不懈,直到学生“习惯成自然” ;为了帮助学生把字写得更好,在教学中要善于改变方法,要求学生先在临帖的白纸上用铅笔描出笔画的轮廓,指导他们要按笔顺描,每描一笔都要在心中默念笔画的粗细变化,把握字体的概貌,同时观察运笔的方法。这样,学生提笔写字时就能胸有成竹,写出来的字体也更为丰满了;为了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写出来的字体美中不足,却有了进步,从而树立信心,教师善用激励,利用画圈的形式,在学生写得较好的或者有了进步的字体下面画上红色的小圆圈,以示表扬,或者用简短的语言加以鼓励。

当然,提高学生书写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不但但是通过书法指导课进行,它应该与其他学科教学,学校其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我校要求每个教师都

要树立起“教师个个都是书法老师,学生提笔即是练字之时”的强烈意识。课堂上,每个教师的板书均要工整、美观,规范,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学生作业,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也无论是语文、数学,还是其他学科,只要有书写均要做到“工工整整、一丝不苟”,从而达到“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教学目的。同时倡导全校所有学科教师加强对学生书写工整的督促指导,使学生做到“逢写必苟”。

七、激励上多样化。

学校精心布置环境,努力使每一层楼、每一面墙都在诉说与书法教育有关的人文历史,让学生在富有书法艺术的氛围中受到感染、得到熏陶。在激励措施上,学校采取了多种方法:

1.定期展出优秀作业。本学期我们完成教学楼走廊外墙的书法作品的更换工作,定期更换书法展览橱窗内容,使其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个班级要每月更换板报、墙报书法作品,在学生练习的作业中选出一部分在校园中展览。这种形式既不加重学生负担,组织教师也便于操作,能促使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效果很好。

2.举行校内书法竞赛活动。每学期我们都进行校内书法竞赛,要求全员参与,评选出优秀个人与优秀集体,利用集体晨会等形式进行公开表彰奖励;除此之外还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并以比赛为契机,发动学生练习完整作品,这样既选拔了人才,又能让学生的书写水平大幅度提高。如每年我们都积极选拔写字苗子参加区、市书法比赛,每一次参赛,我校都采取层层选拔的方式,每举行一次比赛,都能涌现一批书法小高手。

3.把教师学生的优秀作品作为艺术品在校园醒目处展示。我校校园内十几幅书法作品,分别在走廊墙壁上悬挂,这些作品都出自我校教师学生之手。能作为艺术品在校园内展示,是学生的一种荣耀,这既是对学生付出的肯定,也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

4.评选校内“书画星”。

每学期我们根据学生平时上交的书法作业质量以及校内书法竞赛成绩作为评选“书画星”的主要依据。

八、效果上显著。

经过一年多来的努力,学校现在书法教育的艺术氛围浓厚。喜爱书法、热爱书法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不但各科作业书写工整,而且行为习惯良好规范。在多次开展 的各项活动中我们的成绩也比较突出:2014年9月参加的全区书画比赛中,我校的四名同学分获了县一、二等奖,不仅为全镇争得了荣誉,也为学生的个人成长历程上写下重重的一笔。教师的作品多次代表全镇参加区级和市级比赛。如上成绩的取得见证了我们在写字教育工作中的付出与努力。

一路风雨阳光,一路踏歌而行,应答时代的召唤,我们将努力谱写“书法”校本课程更加恢宏壮丽的新篇章!

关于校本课程总结1000字(篇11)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完成一件事物的重要前提和条件。二年级小学生年龄还比较小,稳定性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使小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对学习的兴趣,他们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那么,怎样才能使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呢?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景是在教学中不断提出与新内容有关的情景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因材施教,减少坡度,保持兴趣。减少坡度,这一点对差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差生就好象公路上的烂残车,不堪负重,如何使这部烂残车平稳地行使呢?就是让他们选择比较平坦的道路上行走,坡度大的路只能使这部“烂残车”抛锚,打击学习的信心,这一点作为教师是值得注意的。

二、结合基础知识,加强各种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重视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三、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各种植物进行教学

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校园内的.植物—樟树、玉兰树、水杉等。并且在教育过程中,在完成知识的教育外,还应该对学生进行绿色植物与我们生存环境关系的教育,从小就要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教育学生用后的纸千万不能乱丢,应养成讲卫生,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知道良好的行为习惯应从小培养。

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太小了。自主能力比较差。所以导致教学工作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一定会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

关于校本课程总结1000字(篇12)

任县北街小学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的总结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当前新课程改革中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

一、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及实施原则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坚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精心组织,扎实有效的开展新课程改革试验,促使每一位学生健康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校本课程开发需遵循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要求学生整体参与;课程实施要坚持教育目标的整体优化;课程的实施还要考虑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整体协调。

2、主体性原则:让教师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开放性原则: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选择具有自主权,学生的心态是开放的、自由的、不受压抑的。

4、以生为本原则:教师设计课程要立足学生的学情,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运用相应的方法,施以相应的教育,为学生健康而富有个性地发展提供课程保障,使每个学生各自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其特长。

5、民主参与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充分体现人本思想,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学校创造机会,鼓励师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与课程建设。

二、研制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和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和需要评估,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的审议,拟定北街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为:尊重个性发展,促进终身学习,弘扬特色教育,提高办学品位。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

任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老的历史文化孕育出风靡世界、和谐利民的任县太极文化。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我县先后涌现出董英杰、王其和、崔立志(毅士)等太极名家,其中董氏太极拳的创始人董英杰老先生就是我们任县北街村人,我校属北街村办小学,校内大部分学生系北街村人,具备学习董氏太极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为让这一传统武术得到推广和普及,我校借助这些有力条件,从2008年开始把董氏太极这一传统文化引进课堂,作为校本课程利用体育课、校本课、课外活动时间对学生进行简化太极拳传授。

四、校本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1、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为了使校本课程开发与使用进一步规范化、系列化,加强开发与使用管理,我校成立了校本课程领导小组:

组 长:孙芳芹

组 员:尹梦东 白廷克 刘彦华 林计格 实施教师:林计格

2、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积极参与。只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才有可能开发出高质量的校本课程。学校应为教师的多向多维发展创造机遇、搭建平台,给教师一定的“教育的自由”、“学习的自由”、“发展的自由”,鼓励教师成长并实现自我价值。对教师的培训应立足于校本培训,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课程 2 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探究等基本原理,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支持。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解决任课教师不足问题。社会力量的介入即可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也为本校教师发展与提高带来机会,为学校的教学注入活力。

4、安排教师,实施校本课程

学校体育教师林计格利用业余和校本课程时间进行教授练习。学校还聘请了校外辅导员每周二进行指导,每周一下午请太极协会指导员到学校指导。

5、课程评价

校本课程的评价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首先对课程开发教师的评价。一是学生选择课程的人数,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和领导小组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综合考虑,形成对课程开发者的最终评价。其次对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学分的给定应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出一定的分值;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三个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学生参与学习的学时量的考核为主,过程与结果为辅,但最终的学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五、取得的成绩

校本课程董氏太极的开设,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发扬了国粹,又增强了学生体质,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家长的好评。邢台电视台的《沃土》栏目、《邢台日报》、《燕赵都市报》、任县电视台、《任县报》等多家媒体先后对我校的太极拳课程的开展做过报道。社会影响力极大。2009年11 3

月,我校学生在邢台市首届太极拳比赛开幕式上做了太极拳表演,很多太极名家看后都深感欣慰,不住的赞叹“中国的太极后继有人了!”2011年在任县教育局主办的消夏文艺晚会上,我校学生的太极拳表演再一次受到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及学校的特色形成,始终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核心问题,这些问题,我们还没有从实践层面深入到理论层面,没有摸索出它们三者之间内在的规律性的东西。如何纵深切入,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2.校本教材的开发方面,尽管我们经历了从知识堆砌到逐渐明了、从粗糙到完善、从感性涌动到理性思考的过程,但还面临着整体的师资水平问题、技术层面的问题及资金投入等问题。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克服一切困难,边反思边补充,要有个过程,不能急功近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会踏实的工作,去积累、去丰富、去完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一切空间。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shifanwen/149842.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