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课件

时间:2024-04-28

课件(范本14篇)。

我们一定都有看过一些范文,闲暇时看一些范文是对自己有好处的,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多阅读范文还能帮助我们加深阅读写作的认识,写优秀范文需要包括呢些方面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课件(范本14篇)”,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课件 篇1

1、师出示自选商场课件。今天,老师要去买东西,我带领大家到自选商场里去买东西。自选商场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超市。(学生认真看课件。)

2、师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认读“商场”两个生字,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两个好朋友?

1、出示面包、牛奶、火腿肠等实物,让学生说出出示的实物名称。师相机在黑板上贴词卡。

2、师出示生词卡片,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轻声朗读这些生字。(学生默读生字两遍)

3、我们一起来喊一喊这些生字宝宝的名字,学生认读。(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卡片上的生字)强调“商”、“场”、“尺”是翘舌音。“奶”是鼻音,“巾”是前鼻音。

我们请认识的小朋友来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4、摘掉他们的帽子,你们还认识它们吗?再试一试,师遮住生字卡片上的拼音。(学生横排开火车读已经去掉拼音的生字。)

5、谁能给他们找朋友,试试看?学生给这些生字组词。

6、认识这些生字宝宝,你能把它们带入词语中去读一读吗?师用课件出示面包、牛奶、火腿肠等图片,并在图片旁出示相应的带拼音的词语。(学生借助拼音,试读词语)。

7、同桌互读。

8、摘掉他们的帽子,你们还认识他们吗?师去掉课件上词语的拼音。(生再试一试,自由读词。开火车读。)

9、请生在黑板上将实物的图片贴在相应的词卡边。

10、师示范读词,指导学生朗读词语。

11、小朋友们脑子里边放电影边读词语,说到面包时,脑袋里要想到香喷喷的面包。老师读一个词语,你们读一个词语。

1、教师课件出示“商场、包、奶、牙、毛巾、笔、尺、作业本”等11个生字。(学生认真看课件,观察已出示的生字字形)

2、识记这些生字的字形。

(1)生认读这些字,比较“场、奶、笔、作”四字与其他字在字形上有什么不同。同桌讨论,指名发言。看这四个字的偏旁,指明说出这四个字的偏旁。

(2)师点出“女”字变成偏旁时,要写得瘦一些,一横要写得短一些。(学生留心观察)

四、初读课文,自由朗读。

1、这些生字宝宝我们都认识了,想不想赶快到自选商场里去看看。请你们赶快打开课本,自由去读一读吧!(学生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

3、再读课文,思考:自选商场里有哪些商品?在自选商场里购物与在其他地方购物有哪些不同?(学生再读课文,认真思考。)

1、熟读生字和词语。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些生字朋友,你们现在还认识他们吗?师出示生字卡片。(生开火车读生字)

1、小朋友们已经认识这些生字朋友了,相信把他们带进课文里,你们也能读好,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这篇课文,看谁读得最流利。(学生自由读课文)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师相机指导。强调容易读错的字:货架、食品、收款、算出,指导读好长句子中间的停顿。(学生练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语的读音,读好句子中的停顿。)

3、朗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自选商场里有哪些商品。

4、理解“东西”。让学生明白“东西”指的就是这些商品。

5、指导朗读,第一句要求读出商品的多。

6、男女生赛读本句。比一比,谁读得更好?

7、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在自选商场里购物与别的地方购物有什么不同?

8、指名回答,表扬回答好的学生。

9、看图指出货架、收款台、营业员。

10、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购物方便的?指导朗读,理解自选商场里买东西真方便。

11、小组赛读,师点评。

12、全班齐读,边读边在脑子里放电影。

1、今天,到自选商场购物大家都感兴趣,我们在自己教室里也办一家自选商场,好吗?

2、用商品包装袋代替商品,让学生自由选购,读出商品名称。

1、小朋友们真棒!认识了这么多生字朋友,你记得它们的样子吗?能把它们写下来吗?

2、我们一起来观察这几个生字,看看该怎么写?出示“巾”“牙”“尺”“毛”这几个生字,让学生自己观察。

3、你觉得写这个字时,哪一点儿要注意,哪一点儿该怎样写,能不能给大家提个醒?(学生说说写字时,字形上需要注意的地方。)

4、观察好了,请同学们摆好写字的姿势,动笔写吧,看谁写是最棒!(写生摆正姿势,动手写字)。

5、交流展评。

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把这个字写得这么棒的?师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学生交流写好字的`方法。)

6、师示范演示。

看着大家写的字,老师也想写一写,大家看老师写得棒吗?(学生注意观察教师写字的姿势、笔顺及占格情况。)

7、总结:要把字写好,首先得认真观察这个字,然后一笔一画地用心去写。

2、给你的父母说说你家里或超市中一些商品的名称。

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记叙的金华双龙洞的奇异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的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给课文分段,写出课文的提纲,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过渡句在课文中的作用,了解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识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了解段之间的关系,知道课文是怎样连段的成篇的。

2、能给课文分段,写出课文的提纲,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游览顺序生动具体地描述景物的写作方法。

2、结合课文特点,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1、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记是“记载”的意思,本文记的浏览胜地,固而是一篇游记。并告诉学生,这篇游记是顺圣陶先生1957年游览金华双龙后写的。)

教师:去双龙洞洞途和洞内的景致非常美的奇特,吸引中外游客,同学们也想双龙洞吗?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游览好吗?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胳。

第一段(1)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及地点。

第二段(2、3)介绍沿途所见景物。

第三段(4)介绍外洞洞口及外洞。

第四段(5)介绍孔隙。

第五段(6、7)介绍由洞。

第六段(8)游览完毕出洞。

3、结合分好的段落,要求学生按顺序说说作者浏览了几个景点。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

4、学习课文第一段。

(2)用编句法概括段意。

4月14日,我去游览浙江的金华双龙洞。

5、学习第二段。

过渡作者在去双龙洞途中,沿途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观赏。

(1)默读第二自然段,从课文中标画出不沿看到的景物,及这些景物的特点,再体会一

下作者看到这些学后有什么感受。

(2)学生回答,老师边板书:

(3)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听到了什么?溪流是怎样往下流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作者听到山中溪流的声音,看到了溪流沿山而下的景象,并听到不时变化的溪声。)

(4)有感情地齐读第二段,同时边读边想象沿着途明艳的南方山景,并思考,课题是《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笔墨去沿途景色呢?

1)沿途景色已如此美丽,双龙洞位于其中,自然更值一游;2)沿途美景成了双成洞奇特景象的衬托;3)作者游兴很高,心情舒畅,借途中所见抒发对祖国河山的喜爱之情。

(5)总结第二段段意;

从金华过罗旬入山,一路上景色明艳迫溪流到洞口。

教师:去双龙洞的沿途景色如此迷人,那洞中景物一定更值得看,让我们和作者一道去玩赏,去领略吧!

(1)默读第三段,边读边标画;洞口是什么样子?外洞有什么特点?

(2)齐读第三段,总结段意;

洞口很宽,像桥洞,泪内很宽敞,像大会堂。

7、学习第四段。

(1)默读第四段,标画重点词语;孔隙有什么作用?有什么特点?

(3)齐读本段,总结段意。

我仰卧在小船里,穿过低矮狭窄的孔隙到内洞。

(1)默读第五段,边读边标画出内洞的特点。

(2)指名读本段,思考:作者看到洞顶的双龙说“有点像”,到底像不像呢?

(这里本已有些颜色,用上“蜿蜒”形容,又可见其形态,再加上灯光摇拽,产生一种“像”的感觉,但由于它是自然状态的岩石,没有经过人二雕琢,不可能十分“像”,所以作者说“有点像”,可见用词严谨。)

(3)提问:内洞“奇”在何处?还可以把那些石钟乳、石笋想象成什么?

(4)总结段意:

内洞一团漆黑,此外洞大得多,有双龙,景象奇特。

(1)指名读,回答,作者是怎样出洞的?

10、通读全文,画出连接段与段的过渡句,体会其作用,老师总结文章连段成篇的方法。

[记金华的双龙洞(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课件 篇3

2、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4、 阅读与想象相结合,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了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

同学们,你们曾经观赏过神奇秀丽的溶洞吗?请一两个同学说说,并展示他们的照片。今天,我们来到金华的双龙洞,一起欣赏这绮丽的大自然美景。

1、 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 四人小组比赛读每个自然段。

3、 全班评价,引导同学客观地评价。

四、了解游览的路线。

我们上路了!四人小组合作,完成游览示意图。金华→罗甸→路上→洞口→外洞→ 孔隙→ 内洞

1、 请一组上台填写并解说。

五、学习第一二三自然段。

1、 把路线图和课文内容对照着看,那些段落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呢?(4567段)

4、 全班读第二自然段,说说看到什么景物?

5、 溪流一路唱着歌,欢迎着我们到来。

六、我们来到洞口了,想对洞内的美景一览为先吗?

展示美图,想继续学吗?下节课我们再细细欣赏。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读课题。

我们一同随着叶圣陶老先生从金华出发,经过罗甸就渐渐入山。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眼前一片明艳,耳边溪流潺潺,迎着溪水抬头望去,看!双龙洞到了!

二、学习课文。

这高大的溶洞,景象奇特,我们一起来到洞口,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请你用笔划下来,再读一读。

(1) 指读,读出宽大的感受。

(2) 明确学法:洞口这部分我们是先找出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再把体会读出来。

过渡: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继续学习。经过宽大的洞口,就来到了外洞。这里又是怎样的景观呢?

2.自学外洞,把自己的收获汇报给大家。

高、大 仿佛到了个大会堂 聚集一千人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谁能把这种奇特的感受读出来?

这又高又大的外洞已经让我们感到很奇特,更令人惊叹的是,那正流出溪水的孔隙。快来看看吧!

3.出示幻灯片:

内外洞有巨大的屏石相隔,仅通水道,长10 余米,宽3米多。内外洞的相隔与相通,形成了双龙洞最鲜明的特色。古诗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如欲观赏,唯有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不得稍有抬头,有惊而无险,妙趣横生,堪称游览方式之一绝,有“水石奇观”之誉。

(2)说说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1) 船小--

a. 找读句子;b.“仰卧”怎样卧,体会出什么?(矮)c、那些词句能突出船小? 没法容第二个人。体会出什么?(窄)d、小结:“矮和窄”都是小的特点,因而船小可以体会出孔隙小。

2) 行船的方式--

a.找读 工人拉b.为何不能“划”

3)乘船的动作--

a.找读 b、哪个词最能表现出孔隙小?(贴)找同学演示。 c、问:都是那些地方贴着船底?从……到……到……到,总而言之是没有一处不都着船底,为什么要这样? d、如果把贴改成“靠”可不可以?(因为“靠”不如贴紧密,不能表现出孔隙小) e、小结:“贴“用的太好了,从作者的动作也可以体会出孔隙的小?

4)感觉--

a. 齐读 b. 感觉到什么?挤压(1)方向不同(学生示范) (2)为什么会有挤压的感觉? 稍微、一点儿 c、指导朗读:孔隙中,随时都有撞破额角、擦伤鼻子的危险,随着小船在孔隙中慢慢的行进,作者的心情也会越来越紧张。因此,这一部分要读出紧张的情绪。 1、 练读 2、 指名读

(3)看幻灯片填空。

过渡:这样的水石奇观,游览后真令人拍案叫绝。下面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第四大段。

我们乘船从孔隙经过,大约走了八、九米就来到了内洞。这里又有什么样奇特的景观呢?

4.默读第五大段,用我们上面的学习方法进行个人学习。再分小组讨论。思考:在内洞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然后有感情地读出来。

(4)石钟乳和石笋 名目有四十多种。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5)展示图片,加深体会。

(6)出示资料:

洞内钟乳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有“黄龙吐水”、“倒挂编幅”、“彩云遮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龟蛇共生”、“青蛙盗仙草”、“寿星与仙桃”等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像神仙、像动物、像宫室、像器用……名目繁多,造型奇特,再加上那摇曳的灯光,忽明忽暗,让我们置身于神秘的境界,怎能不令我们惊叹自然的奇异,请大家有感情地读读内洞这部分。

过渡:就这样,我们随叶老又仰卧在小船里,通过孔隙出了洞。

三、总结:

(1) 结合板书总结全文,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双龙洞景观的奇特。

这节课,我们随叶老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洞中的景观令人惊叹。主要写了洞中的什么景观呢?(孔隙和内洞)次写了什么?(路上和外洞)那孔隙的奇妙,石钟乳和石笋造型的奇特,真不愧为大自然中又一奇特的景观。(景象奇特)而且,还掌握了游记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抓住游览中作者的所见、所闻,体会作者的所感和对山水、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2)发散、积累、运用:学生出示相关的图片或文字,进行课内外结合。

老师知道,同学们在课下也结合课文从书中、报刊中、网络上找到了许多与课文相似或相关的材料,下面根据课文和资料的描述,展开合理的想象,分小组设计“内洞”和“孔隙”处的解说词,轮流担当导游。

(3)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总结。

同学们从网络上、书中、报刊中以及亲身的游历中,搜集到丰富的材料,《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给我们带来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更丰富的知识,和搜集资料的途径、方法,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能这样做。

金华山双龙风景区的核心景点之一,位于景区中心。洞口两侧分悬钟乳石,形如龙头,非常逼真,故名双龙洞。洞内泉水清澈,此水终年不涸,清澈见底,游人夏天至此,有”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凉“之感。故有”石胜太湖,水比三泉“(金山、惠山、虎跑)之赞。洞壁摩崖石刻”双龙洞“三个大字,相传唐人手笔。洞中壁”洞天“两字为宋代书法家吴琳手书。洞顶崖壁上一排横字”三十六洞天“五个大字系近代著名书法家于右任的手笔。进洞,必须仰天平卧小舟中,徐徐送入洞内,脸面相距穴顶仅数寸。奇中有趣,趣中寓险。”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千尺横梁压水低,轻舟仰卧入回溪。“这正是双龙洞的独特诱人之处。其中”黄龙吐水“一景,深得近代文学大师郁达夫的赞赏,喻之为”盆景小瀑布"。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利用不同的识字方法认识十个生字,激发学生对汉字的浓厚兴趣。

2、学会表达,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3、懂得商品分类摆放,初步建立物品类的概念。

教学难点: 在生活情境中识字,将学生的识字引到生活中。

1、在教室里,同学们都是闪亮的小明星。谁能准确读出小星星中的音节词呢?

2、请同学们看几张图片,你们认识吗?(山姆士 美特好超市)它们还有一个名字叫“自选商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识字课。板书课题

3、让我们来看“商”这个字,里面有八张口,你们想商场里面多热闹呀!“场”字是什么偏旁呢?提土旁和什么有关系?你能给“场”找几个生词朋友吗?

操场 广场 剧场 这些都是比较大的地方。“商场”就是比较大的卖东西的地方,你们知道比较小的卖东西的地方叫什么名字吗?

二、准确读词 达到背诵:

1、小明和妈妈刚从自选商场里走出来,让我们看看,他们在商场里看到哪些商品。(配上萨克斯《回家》音乐,播放商品图片)

2、这么多商品,我们怎么能记住呢?看书,书上已经写出了商品的名称,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

3、谁能读给大家听?开火车来拼读。拼音是我们识字的好帮手,不能丢了它。

4、拼音走了,你们还认识这些生词吗?

5、你们读得这么流畅,从课本上能发现什么?(第一行都是食品,第二行都是生活用品,第三行都是学习用品。)(每行前两个词是两个字,最后一个词是三个字。)

6、分类摆放,整齐排列,又好听又好记。谁已经能不看书读给大家听了?

1、有几个字要成为我们这节课的朋友,你们愿意认识认识它们吗?出示(笔 奶 作 包 业 巾 尺 毛 本)

2、我们来看第一行的第一个生字“笔”,它读什么?先来看一张图片(出示竹子图片,旁边配有“竹“字)

这就是我们前段时间学过的象形字,竹子的作用可大啦,这就是用竹子做成的毛笔。你们看,这个竹竿下面是毛,所以“笔”字就是上面“竹”下面“毛”。毛笔是我们的祖先发明的,写出来的字特别好看。

你还知道竹字头的哪些字?

3、偏旁能帮助我们识字,再来看第二个字是什么偏旁?“女”字旁表示什么?

4、老师这里有一张识字卡,是班上一个同学做好的,他多聪明,把家里废弃的商品包装都利用上了,咱们来看看他都贴了哪些字?(出示识字卡,上面有:换牙期 牙膏 牙刷 刷牙方法)

5、看图,你们认识这些都是什么包?(出示各种包)真是快乐的包家族。你还知道“包”的什么词语?

6、第三行的生字老师想让同学们自己来记,有好方法可以讲给同学听。

1、认识了那么多的生字,让我们来学习这两个字怎么写,仔细观察。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巾”“牙”。

2、师生共同分析这两个字的占格情况,强调“竖折”的写法。

3、在书上完成写字任务。

4、刚才有一个服务员不消心把商品弄错了地方,你能帮助把商品摆放好吗?(出示词语,摆放三个小筐子,分别是“食品类 生活用品类 学习用品类)学生上台摆放。

5、你为什么要这样摆放?说出你的理由。

1、小明回到家就把就把今天到商场购物的过程写了下来。他写了些什么?借助拼音读短文。

2、出示第一句,什么是“真多“?还能怎么说?为“真多”口头说句子。

3、出示第二句,小明和妈妈买了什么?你能说清楚吗?在自选商场里是怎么结帐呢?谁见过?给大家讲讲。所以说,“很快“算出要付的钱。

自选商场欢迎每个人的到来,可是有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在商场内到处有孤儿商品。让我们做个热心肠的好孩子,把这些商品孤儿送回家,好吗?

学生完成图片文字相对应的活动。

课件 篇5

《画》教材简说

本课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本课的学习目标是: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难点是了解诗意。

《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

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难点是了解诗意。

教学准备

学生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去游览,让他们看看山、水、花、鸟,亲身厂家大自然的美丽。一幅山水画,认字卡片及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2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

激趣:老师带来一样东西,请大家先闭上眼睛,等我数到三下再睁开眼睛。

(教师边数数,边贴出图画,准备给学生一个惊喜。)

指导整体观察图画,学生自由说说第一眼看到这幅画的感受。

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教师相机板书:山、水、花、鸟。

二、学习课文

谈话: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山水画,现在来学一首古诗吧!

(一)指导熟读诗句。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练习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诗句。师生共同正音,重点指导读准:“远、近、春”、“惊、听、声”、“色”等前后鼻韵母和平、翘舌音的生字。

(二)理解诗句。

1.四人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2.猜谜:这是一首谜语诗,请大家猜猜谜底。

(板书课题:画)

3.结合图说说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三)朗读古诗。

1.师示范读。学生闭上眼边倾听边在脑海中展现画面。

2.指导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味。

3.背诵诗文。

教师说诗意,学生说诗句。

依据板书,自己练背,同桌互查。

指名背诵,齐背。

(四)识字。

1.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记忆字形,小组讨论:你认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用了哪些好办法?

用熟字形记忆“人”和“无”;区别“人”与“八”、“入”“无”与“天”音形义。

用熟字加笔画记“来”。

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认记“看”和“惊”,认识新偏旁“忄”。

用熟字和偏旁的方法记。启发学生发现“还、远、近”都是半包围结构,“之”旁里面都是熟字。

比较“远”和“近”、“近”和“听”的字形。

(五)写字。

1.观察生字“人、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学生按笔顺先书空后练写。

2.展评。

(六)实践活动。

回家找谜语,开展谜语竞猜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学过的生字,会在田字各中写“文”“六”两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创设情境,领会诗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开火车认读“惊、无、近、来、还、人”。

(二)读句子找生字朋友,在具体语境中,巩固识记部分生字。如:

1.春雨细细地下,远山变成了绿色。

2.我听见小学生在大声读书。

(三)指名背诵课文。

二、学习诗句中的几对反义词

(一)理解“远”和“近”。

1.出示“远”和“近”两个词,让学生指着图,说说谁在“远处”,谁在“近处”。

2.用“远”和“近”口头造句,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如:谁离老师远,谁离老师近;谁家离学校远,谁家离学校近。

(二)出示诗中另外几组反义词。

师生互说反义词,或同桌互说反义词。

说说生活中你还认识了哪些反义词。

(三)做游戏:把“我会说”中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在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

三、写字

(一)观察“文”与“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二)指导学生按笔顺选书空后练写。

(三)展评。

四、创设情境

指名一位学生扮演小诗人,先站在教室后,一边看画面上的山,一边说“远看山有色,这山上一片翠绿,真美啊!”又走近图画,一边听一边说:“近听水无声,画上的流水一点声音也没有。”。小诗人指着画上的花说:“春天过去了,花还在盛开。”他又做赶鸟的动作,大家一齐说:“人来鸟不惊。”

多请几名学生上台表演并评议。

板书设计

远看山有色,山有——无

静听水无声。水

春去花还在,花去——来

人来鸟不惊。鸟

课件 篇6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你们知道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是哪里吗?

媒体出示威尼斯风光,让学生走近威尼斯,了解城市风貌。

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威尼斯游览一番,尤其去看看特有的威尼斯小艇。(出示课题)

齐读课题,学习生字:威(扩词比赛)

二.教学生字,学习课文。

学习生字和词语

1.指名读生字词语

2.读准字音,比较:垫(diàndàn)圣(shèngshèn)

3.认清字形,组词:窄()艄()雇()

作()梢()推()

4.理解词义:说说“举世闻名”、“操纵自如”、“簇拥”的意思。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5.归纳方法(指出部位,查重点词,比较,换词等方法。)

6.接龙读词。

学习课文

(1)师范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介绍一下小艇的样子。

(2)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船夫的驾驶技术怎样?

(3)指名分节读课文,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小艇有什么作用呢?

(4)出示句子:小艇成了重要的交通工具,相当于接头的汽车。

(5)你是怎样理解的呢?课文的哪几小节介绍了并读一读。

(6)小组讨论,在文中找相关句子来说明理由。

(7)交流

(8)读课文5——6小节,找出一对近义词

(9)“沉寂”、“静寂”都有“安静”的意思,你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吗?(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完成词句活动室)

三.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

2.你喜欢威尼斯小艇吗?说说理由

3.做记录员,听写句子。

四.语言直播厅

(1)上海也有很多著名的旅游景点,你们知道多少?

(2)为景点设计一条广告语

(3)交流评选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6个。知道理解词语有多种方法,并尝试理解“举世闻名”、“操纵自如”、“簇拥”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

(3)积累带有“安静”意思的词语若干;能听写句子。

(4)了解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

(5)通过小组合作,能为上海的旅游景点设计广告语。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理解词语,归纳方法,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方法。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

课件 篇7

背影优秀教案教学设计【篇1:《背影》优秀教案】

《背 影》教案

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重要语句。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

3.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教学难点: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学方法:点拨法、勾画圈点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自己的故事与父亲的故事导入,父亲是一部大书,年轻的儿女们常读不懂,直到他们真正长大,站在理想与现实、历史与今天的交汇点上重新打开它时,才能读懂父亲那颗真诚的心。今天我们一同走进朱自清的《背影》。通过“背影”这一感情的聚焦点,一同感受这一熟悉的而又陌生的、清晰的而又模糊的“背影”所表现的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共同体会父子深情。 二、作者简介

我们在七年级时学过他的一篇非常精美的散文《春》,对于作者的相关情况应该是有所了解了。请大家看到课文的注释部分,这里有朱自清的相关资料,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他一生之中共著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26种,约二百多万字。《背影》是他的散文代表作之一,他的文章大都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这篇《背影》写于1925年,作者28岁,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那年冬天”就是指1917年冬。

三、检查预习

给加点的字注音,识记字词写法。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课文划分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段)开篇点题,写“我”对父亲背影难以忘怀,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第二部分:(2-6段)望父买橘,刻画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第三部分:(7段)写别后思念,泪光中再现“背影”,抒发怀念发亲之情。

2.找出本文的文眼。

明确: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3.“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在时候?什么地点?当时见面的情景如何?

明确:两年前的冬天

背景:a、祖母死了b、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祸不单行,家境惨淡)

4.作者是通过“背影”这一特殊角度来表达“父爱”的,那么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个背影?各是在什么情景下的背影?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出来。

明确:思背影---思念父亲

望背影---望父买橘 --父子分别

念背影---别后怀念

五、合作探究,升华主旨

小组讨论文章的主旨大意。

明确:课文通过追忆作者八年前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父亲形象,表达出真挚深沉的父子之情,也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之情。

六、扩展延伸,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青春年少,我们也曾对挚爱我们的父亲任性过,误解过.请以 “爸爸,我想对您说” 为开头给你的父亲写一篇短文,来表达你对他们的爱。课下整理成书信,写给父亲。 附:板书设计:

望 别

念 背影 朱自清

【篇2:朱自清《背影》优秀教案】

《背 影》教案

安阳县崔家桥镇第一初级中学 申秀平 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重要语句。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 3.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教学难点:

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学方法:

点拨法、勾画圈点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自己的故事与父亲的故事导入,父亲是一部大书,年轻的儿女们常读不懂,直到他们真正长大,站在理想与现实、历史与今天的交汇点上重新打开它时,才能读懂父亲那颗真诚的心。今天我们一同走进朱自清的《背影》。通过“背影”这一感情的聚焦点,一同感受这一熟悉的而又陌生的、清晰的而又模糊的“背影”所表现的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共同体会父子深情。

二、作者简介

我们在七年级时学过他的一篇非常精美的散文《春》,对于作者的相关情况应该是有所了解了。请大家看到课文的注释部分,这里有朱自清的相关资料,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他一生之中共著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26种,约二百多万字。《背影》是他的散文代表作之一,他的文章大都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这篇《背影》写于1925年,作者28岁,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那年冬天”就是指1917年冬。

三、检查预习

给加点的字注音,识记字词写法。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课文划分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段)开篇点题,写“我”对父亲背影难以忘怀,为全文奠定感情 基调。

第二部分:(2-6段)望父买橘,刻画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第三部分:(7段)写别后思念,泪光中再现“背影”,抒发怀念发亲之情。

2.找出本文的文眼。

明确: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3.“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在时候?什么地点?当时见面的情景如何? 明确:两年前的冬天

背景:a、祖母死了b、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祸不单行,家境惨淡)

4.作者是通过“背影”这一特殊角度来表达“父爱”的,那么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个背影?各是在什么情景下的背影?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出来。

明确:思背影---思念父亲

望背影---望父买橘

别背影---父子分别

念背影---别后怀念

五、赏析课文,领悟深情

1、四次出现“背影”,作者重点刻画的是哪一次?

明确:作者着重刻画的是“望背影”。

重点赏读第六段,圈点勾画出对父亲进行描写的语句。分析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挚感情。注意父亲穿着、动作、语言以及背后的深厚感情。也可以不限制让学生品读,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与学生展开对话,

a、父亲的穿戴 黑、深青家境不好,心情忧伤 b、走路的姿势蹒跚 年龄大,腿脚不便 c、爬月台时的动作 探、攀、缩、倾

行动不便,艰难

小结明确:课文通过追忆作者八年前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父亲形象,表达出真挚深沉的父子之情,也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之情。

六、扩展延伸,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青春年少,我们也曾对挚爱我们的父亲任性过,误解过.请以 “爸爸,我想对您说” 为开头给你的父亲写一篇短文,来表达你对他们的爱。课下整理成书信,写给父亲。

附:板书设计:

背影

朱自清

望 别

《背 影》教案

安阳县崔家桥镇第一初级中学 申秀平

【篇3:《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

课件 篇8

1.读读想想,小猫满月时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从文中感受到什么?

2.遇到印象深的或感受深的句子,不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一下。(学生或读中体会感情或在书上点注或想像文中片断。)

3.小组交流。

4.品读想像,激发学生爱猫之情。

①小猫玩鸡毛、玩线团的情景。

②小猫抱着花枝打秋千的情景。

5.欣赏“养花”片断,体会老舍爱猫的情怀。

①出示“养花”片断,谈谈感受。

“养花”片断——我得天天照管他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心他们。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

②对课文此部分中哪些句子有感触?(读一读)(从“爱花”之感深到“爱猫”之情切。)

③想像表演,体会至深:试想一下,老舍先生面对他钟爱的花,又面对破坏了花的那么天真可爱的小猫,会是什么样子?

6.师生共读此段。

7.感悟写法:为什么读着老舍先生的文章,我们的心理涌出了这么多的情感?为什么读着老舍先生的文章,我们的脑海中涌现了如此丰富的画面?为什么老舍先生将大家熟知的小猫写得这么生动有趣?

(学生小结:仔细观察,充满爱心。)

课件 篇9

教学目的:

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关爱小动物,体会到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知识教育:领悟课文是怎样具体表达“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意思。

教学内容:

领悟课文是怎样具体表达“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意思。

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结识的那一家红嘴红脚、小巧玲珑的珍珠鸟吗?是啊!可爱的珍珠鸟让我们这些读者感慨万千,与他们朝夕相处的作者冯骥更是感触颇深。

1、请你快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找到他有感而发的那句话,有感情地读出来,并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

(2)拥有信赖才会产生动物与人和睦相处的有趣而感人的情景。

2、可见信赖是很重要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作者和珍珠鸟的雏儿是怎样彼此信赖,创造出这样美好的境界的呢?

蹦到背上喝茶、跑上稿纸、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绕笔尖蹦及啄笔尖、啄手指不动声色地写抚一抚)

b听了别人的发言你有没有什么新的启示和问题?

B、多么可爱的雏鸟啊!合书,看黑板,我用我的关爱和尊重与他的爸爸妈妈逐渐熟悉了,同时也赢得了它的信赖,这是多麽温馨的画面呀!请看,这些画面没有声音,你能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给他们配解说词吗?你可以把自己当作珍珠鸟,也可以把自己当作画面中的我来说。

3、课文读到这,我们似乎被这动物与人和睦相处有趣而感人的场面深深打动着,在生活中你有没有感受过由信赖创造出的这种美好的境界。

三、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选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四、人的生存空间应当有动物们的一方天地,这不仅会使动物快乐生活,而且也会给我们带来幸福和快乐。让我们和动物一齐来享受“信赖”为我们创造的美好境界吧。

课件 篇10

教育方针:1、以读为主,入情入境,感触赶海的趣味,激起学生对大海的酷爱之情。

2、了解“武将”“战利品”。

3、充分使用插图,激起学生想像,操练说写。

教育要点:读中感触赶海的趣味。

教育难点:激起想像,操练说写

教具预备:克己课件,歌曲《大海啊,故土》录音磁带

教育进程:

课前播映《大海啊,故土》

一、创设情形,导入新课

师:这歌声似乎又把咱们带到了海滨。看,蓝蓝的海水,皎白的浪花金色的沙滩,彩色的贝壳……多么令人神往呀!(出示课件:大海的美丽画面,配上波浪的声响)

这堂课就让咱们一同再跟从作者去赶海,享用其间的趣味。

[用歌声、波浪声及大海的美丽画面,在有用的时刻里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爱好,直奔课文中心。]

二、初读课文——找“趣”

1、咱们悄悄翻开课文,读读2-4天然段,你觉得什么很风趣,能够动动笔,在旁边作上记号。

[培育不动翰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气]

2、沟通

什么很风趣呢?谁来读给咱们听听?

[沟通的一起让学生读读相关的语句,开始感知“趣”]

3、出示语句和插图

语句:“这时,沙滩上现已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有的捡贝壳……”

插图:人们赶海的情形图

(1)请咱们读读这个语句

(2)还有许多趣事藏在省略号里,咱们来边看图边想像,把它们找出来。

(3)趣事真多啊!谁来在横线上填上你最感爱好的。

这时,沙滩上现已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 ,有的 ,有的 ……

[既认识了省略号的效果,又使用插图,发挥想像,操练了说话。]

三、精读课文2-4天然段,体会“趣”

过渡:哇,这么多风趣的事,咱们也去乐一乐吧!

1、咱们读读第三天然段,你觉得哪儿最风趣就多读读。

2、把你体会到的趣味读出来或说出来。

△捉螃蟹很风趣

(1)自己捉

①怎样捉的,谁来读一读

听了他的朗诵,你们有什么感触?(“摸呀摸呀”读得很好,感觉摸了很长时刻)

谁也来摸摸螃蟹(指名朗诵,能够做做动作)

②你捉到螃蟹了吗?说说你的心境。

谁也能用朗诵把捉到螃蟹的快乐表现出来?

你觉得他读好了哪个词让人觉得很惊喜?(杰出“嘿”、“抓住了”)

(2)看小同伴捉

①看小同伴捉螃蟹也很风趣,谁来读一读?

②能说说你的感触吗?)

③请一位同学朗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其时的情形。

④沟通:你们似乎看到了什么?

△捏大虾很风趣

(1)指名读

(2)指导读好“咦”和 “噢”两个语气词

(3)这是一只怎样的大虾呢?谁来介绍一下。

这只大虾给你留下什么形象?(威武、神情,像一员武将)

(4)咱们来看看戏台上的武将,调查大虾与武将有什么相象的当地。

(出示京剧中武将的插图)

(5)假如你一边读,一边想像出大虾和武将的容貌,那你的朗诵一定会更传神,感触也会更深,不信,咱们试一试。(自读后指名读)

[培育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像的习气]

(6)这大虾呀神情不了多久了,请咱们读读下面一句。

(7)咱们捏住大虾了吗?有什么感触?

(8)谁再来读读这三句话,享用一下成功的快乐。

3、操练说话(出示课文右边插图)

瞧,他们也很快乐,什么事让他们这么快乐呢?

4、学习第四天然段

时刻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太阳现已偏西了。

(1)指名读

(2)(满载而回)读正确了,谁也来读一读。(收成真多!)

(3)小组协作评论“战利品” 的意思

能够查或联络上下文来了解。(原指作战时从敌方缉获的兵器、配备,本文指赶海摸到的螃蟹、鱼虾之类)

四、学习第五天然段

师生接读,抒情对大海的酷爱之情。

五、小组协作朗诵全文。

先指名说说分工,再读

[培育学生倾听他人朗诵的习气,学生学生点评同伴的朗诵,促进协作认识的开展。]

六、看图写话

1、比比谁赶海的收成大

在前两次分步操练说话的基础上,出示整幅插图,播映波浪的声响,让学生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创设情境,看图写话。

2、沟通

七、结束语

大海带给咱们无量的趣味,可时刻不早了,咱们得跟大海告别了,你们还有什么话要跟大海说吗?(让学生纵情抒情对大海的眷恋、酷爱之情。)

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寓意,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知道要听众朋友的提醒和忠告。

教学重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准备生字卡,写字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吸引学生,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由此引出本文,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出示课题。

二、新课

(一)自学

1、自读。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住他们。

2、正音,指名读,注意听准字音。

3、互检,同桌互相读,检查字音。

(二)识字

1、把你认识的生字卡找出来,贴到黑板上,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2、一起给生字扩词,看谁想出来的多。

3、在小组内以游戏形式读一读,考一考。

(三)写字

1、观察。仔细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认为难写的地方,提醒大家来注意。

2、指导,就小朋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其他字学生对照田字格自己写。

3、评价,自评,互评想结合。

(四)交流

1、解题。看图解题,结合图理解“辕”和“辙”

2、自学。自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借助工具书找答案。

3、交流

(1)小组内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2)组内交流,解决问题。

4、汇报

(1)小组内喜欢的形式汇报朗读,可以分角色,加动作。

(2)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5、练习

(1)故事中这个去南方却住北走,他的朋友向他提出忠告,他却不肯接受,这种顽固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听取别人意见的人,用一个四字成语形容应该叫什么?你还知道其他的四字成语吗?

(2)这个人这样固执,走错了方向,能到达他要去的地方吗,为什么呢,他的马很好吗,请试着用“虽然可”来解释其他两项优势,换成“尽管但是”读读看,意思有没有改变。

(3)无论条件多么好,他的方向走错了,也永远不会到达他要去的地方,所以我们不管做什么都要先弄清方向,不然就不能到达目的地,就成了南辕北辙,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可以往后推,给学生机会去观察发现然后再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b、用“---虽然---,可---”说句话。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

b、能够表演,再现课文情境

3、情感目标

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重点: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

教学难点:体会南辕北辙的寓意: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还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教学过程:

一、课本剧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南辕北辙》这个故事,我们班有几位同学对这个寓言故事很感兴趣。他们想编了一个课本剧让同学欣赏,同学们欢不欢迎呢?

二、读中生疑,读中探究

1、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或是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提出来交流交流。

2、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3、师:这个人要去南方,却往北行驶,有人告诉他方向错了吗?这个人是谁呢?季梁劝了他几次呢?"季梁是怎么劝,那个朋友又是怎么说的?你们能不能把它们找出来?

4、师:出示:------虽然------可是-------

(1)你们能不能仿照这个例子说说话?

5、师:板书:不解、告诉、诚恳

6、能不能来说说“不解”、“诚恳”的意思?

7、季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8、季梁劝了车上的朋友三次,那么这个人接受了吗?像这样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叫做什么?

9、理解“固执己见”的意思。

10、师: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季梁的诚恳,车上朋友的“固执”?请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1

1、师:我们一起来听听录音机小博士是怎么读的。

12、学生进行评议

13、师生分角色朗读

三、放飞想象,体会寓意

1、请同学们想象:楚国在南方,而那个去楚国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呢?

2、通过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师小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还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四、表演故事,深化寓意

下面让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

1、小组合作演一演故事

2、反馈交流

3、如果你是车上的朋友,发现自己方向错了,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五、拓展升华,感悟明理

1、你有什么事情也是先前做错了,听了别人的劝告才改正了,能说说看吗?

(1)小组合作交流(2)反馈交流

2、师小结:是呀,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准方向,还要接受朋友善意的劝告。作为朋友看到自己的朋友发生了南辕北辙的行为,我们也应该要提出善意的劝告。

3、师:你们还知道道哪些成语故事呢?能不能讲一讲。

课件 篇12

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本课以高中新课标为依据,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坚持“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课堂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学练为主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大部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能力,发展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落实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学有所获。教学中充分发挥评价激励机制功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进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篮球是同学们喜欢的体育项目,其集体性强,具有强烈的对抗性和趣味性,能满足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对于培养机智,灵活,勇敢顽强,合作精神以及锻炼身体,锻炼意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三步上篮是篮球技术中的基本技术之一,也是初学者较易掌握,较为实用的技术,对于其它技术的掌握也有衔接作用,掌握了上篮技术可以说为篮球的进攻技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共有60人。大部分学生喜爱篮球运动。对篮球活动积极性很高。但对篮球活动的技战术知识了解并不多。本节课复习运球技术,并通过比赛形式加以巩固,同时学习三步上篮技术并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三步上篮的学习和练习,发展学生的协调性、灵敏性,提高健康水平,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终生体育的意识。

2、技能目标:通过篮球三步上篮技术的学习,85%的学生能完成这一技术动作,60%的学生能做出高质量动作,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在学练中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运球和三步上篮的动作方法、要领

难点:提高学生的控球能力和三步上篮的节奏

六、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示范法,讲解游戏竞赛,引导启发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并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互帮互学,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通过鼓励,放手学生思考、讨论、合作创新以及游戏竞赛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

七、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过程分为:激发兴趣、热身导入;师生互动、自我展示与评价;身心恢复三个阶段。

(一)激发兴趣,热身导入

1、课堂常规:体育委员整队,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教学目标,并强调安全意识。

2、 游戏:胯下滚球 通过小组滚球接力游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并达到热身的目的。

(二)师生互动,自我展示与评价

1、运球接力比赛:尝试行进间快速运球,通过接力比赛,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启发学生思维,探究控球方法,提高控球能力。

2、 三步上篮练习

①小组自由组合练习三步上篮,体会三步上篮技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我评价,为今后的自主探究学习,创造学习培养能力。

②教师示范三步上篮

③小组练习三步上篮

④分层次练习三步上篮

1)近距离运一次球三步上篮

2)三分线外自己运球三步上篮

3)不同方向运球三步上篮

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层次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学会自我评价,进行不同层次练习,激发练习兴趣。

⑤自我展示三步上篮(小组推荐动作娴熟同学表演)通过自我展示,让学生自我表现能力得到提高,感受运动乐趣。

(三)身心恢复

1、放松练习(跟随轻音乐做放松操)

2、小组评价

3、.教师做课后小结

4、安排课后练习,宣布下课

5、回收器材

通过放松练习消除疲劳,加快身心恢复,师生交流学习心得,让学生自己体会本节课的收获,最后教师做相应(以表扬和鼓励为主)的评价。

课件 篇13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了解首都人民群众“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和缅怀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2.学习先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再进一步体会内容所表达的思想的写作方法。

3.学习本课6个生字,10个生词,并会用“慈祥”、“不约而同”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先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即人民群众在十里长街上送总理的情景,然后再细致理解人们是怎样送别总理的。

教学难点 :

1.怎样先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再细致理解人们送总理时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1、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一些故事。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弄清文章结构。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从新中国成立起就一直担任政府总理,他以崇高的品格赢得了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戴。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因病逝世,1976年1月11日首都亿万人民聚集在长安街送别总理的灵车,场面十分感人。

审题:课题主要意思是“送总理”,“长街”指北京的长安街,“十里”写街长,实际写人多。题目的意思:当周总理的灵车经过北京长安街时,首都人民在这里送别总理。

请同学们体会当时的情景以及人们的心情。

初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生词。

1.划出不认识的字。

2.利用拼音字典认读。

3.读生词。

1.读生词。

2.哪些生字容易写错?

“槐”、“妻”、“矫”,在字形上应注意。

六、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想想每自然段的意思,再想象一下当时十里长街上的情景

1.抄写生字、生词。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品读词句,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流露的思想感情。

课文先写等灵车,又讲迎灵车,最后讲送灵车。

1.指导学生根据层意划分层次。

第一层:灵车到来之前,长安街上的场面;第二层:人们等待灵车时的动作,神态。

2.理解第一层意思,指导朗读。

①课文的第一句交待了什么?(天色、天气:灰蒙蒙,又阴又冷。)写天气和人们的心情有什么关系?(衬托出人们的悲痛心情。)读这一句时要轻、速度可放慢些。

②第二句交待了什么?(人很多。)从课文中什么地方看出人很多?(挤满,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概括路长人多。)

③读第三句,你能体会出人们的什么心情?

从“都”字用三次,人们佩戴一致,动作一致,反映出人们沉痛的'心情也是一致的,不约而同地前来送别敬爱的周总理。

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

3.学习第二层,指导朗读。

(1)课文具体描写了哪些人?

一位老奶奶,一对青年夫妇,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

课文是怎样描写他们的?反映他们怎样的心情?

这三句话写出人们等待灵车时的焦急,迫切希望最后看一眼总理的灵车,盼灵车快来。但他们热爱总理,不管等多久也要等下去。

4.指名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心情,然后归纳段意:人们怀着悲痛的心情,等待总理灵车。

5.放等灵车部分录像,让学生体会。

6.再读、练习背诵。

1.自读课文并参看教材插图。

思考:①灵车是什么时候来的?灵车是怎样装饰的?②人们眼望灵车,心里想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写?

2.自学准备后讨论。

①灵车是在“夜幕”降临时来到的。灵车的四周挂着黑色和黄色的挽幛,上面佩着大白花,庄严肃穆。

②“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这个句子真切地描绘了课文插图的情景。

“无声的指挥”是什么意思?“不约而同”怎么理解?

这是反映总理的灵车牵动着亿万群众的心,使等候在长安街两旁的男女老少在没有指挥的情况下的一致行动。这句话表现了人民群众无限怀念周总理的感情。

③“就在这十里长街上……”写了作者的联想。同是长安街,同是周总理,同是这些人民群众,所以联想自然。人们回顾当年见到周总理的幸福情景,更增添了想念总理的悲痛之情。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概括段意:

人们眼望总理灵车,想念总理。

1、学习第三段,理解课文内容。

心情:“牵动着千万人的心”、“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神态:“面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

2.指导朗读。这段课文表达了人们怀念总理的深情,朗读时,语气要深沉些,速度缓慢些。这样更能表达我们对总理的无限深情。

课文记叙人们冒着严寒在十里长街送别周总理灵车的情景,表达了人们对周总理无限热爱和沉痛悼念的思想感情。

1.练习背诵课文。

2.做课后第3题填空练习。

3.造句。

课件 篇14

教材分析:

十月一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今年的十月一日更是一个令所有中国人万分自豪的日子!《欢庆》这首诗写的就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成了多么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在国庆前夕上这篇课文,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我在这篇诗文的第二课时教学中,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激发爱国感情作为教学的重点。

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挖掘教材中的潜在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亲密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教学联系生活中浓浓的国庆氛围,以图片的形式展示街头的布置,让学生在看似无意,实则有意的引导下理解欢庆、国庆的意义。力求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更深体会大家对祖国生日的祝贺,感受大家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发挥想象的翅膀,培养他们的说话能力,提醒学生把话说完整,鼓励学生把话说具体,展示自己富有个性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会写“洁、祖、帜、曲”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3、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爱国感情。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这几天老师发现我们的街头有了很大的变化,不信,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片)

你们知道这些地方为什么都装饰得这么漂亮吗?

是啊,明天就是十月一日,是我们的国庆节,是我们祖国妈妈的六十岁生日!大家都早早地准备起来,要为我们的祖国妈妈好好庆祝庆祝!

二、朗读课文,品味情感

1、十月一日,这是个举国欢庆的日子,是个令人激动的日子!那么,都有谁来为祖国妈妈庆祝了?学生自读课文第一句。

我们一起来填一填,训练句式:、和一起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

2、田野、枫林、蓝天和大海是怎样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呢?再读课文,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3、是啊,十月一日,祖国妈妈的生日,连大自然都在为祖国妈妈献礼呢。

出示: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

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

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

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

引:田野——,枫林——,蓝天——,大海——

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大自然送给祖国妈妈的礼物吧!你想看看谁的礼物?

⑴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

a指名读

b田野向祖国妈妈献上哪些金黄的果实呢?学生自由交流。

c课件出示图片,师引:梨树挂起——稻海——

你还看到了什么果实?

d田野还会献上怎样的果实?

看图填空:田野献上()的果实。

真是五谷——瓜果——,一派丰收的景象。

d祖国妈妈收到了田野送上的这份五光十色的、散发着瓜果香味的礼物,此时此刻,她的心情一定是——(高兴、激动、开心)

那就请你来读一读(读出丰收的开心)

点评:是啊,这是发自内心的感动!这是丰收的喜悦!

⑵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

a枫林怎么会举起火红的旗帜?

b出示:枫树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枫树吧。看着枫叶让我想起了一句诗,你们想到了吗?(霜叶红于二月花)

c师:无数片火红的枫叶在秋风中飘扬,像是举起的一面面红旗在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呢,美吗?

谁来美美的读一读?

评价:这是枫叶对祖国妈妈爱的表达!

⑶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

a出示蓝天(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

小朋友,现在你就是小鸽子,我们在祖国妈妈的蓝天上飞啊飞,飞过了高山,飞过了田野,飞过了黄河,飞过了农村,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对祖国妈妈说什么?

指名说。

b指导朗读

师:是啊,祖国大地真是风景优美,祖国妈妈的孩子也过着美好幸福的生活,连白鸽都陶醉了。

师:读好这句话,你就可以为小鸽子传递祝福了。谁来传递?

男女生传递。

让我们读好这一句话,替小鸽子传递祝福吧。

⑷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

a课件大海。问:你听见了什么?

b大海在这欢庆的日子里在给祖国妈妈唱歌呢。会唱什么歌呢?

c听到了那么多欢乐的歌,我们的祖国妈妈一定很快乐,很幸福。我们再来读一读。

⑸诗句连读

指导朗读:你们喜欢大自然送给祖国妈妈的礼物吗?你们感受到了大自然对祖国妈妈的祝福吗?

指名读,评一评

男女生对读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色彩鲜艳的欢庆图,找一找,都有哪些颜色呢?

看到这么多多彩的礼物,我们真替祖国妈妈高兴啊!齐读。

三、拓展,体会爱国情感

1、在祖国妈妈生日这一天,大自然的田野、蓝天、鸽子、大海都忍不住来庆贺了,还有谁也来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呢?

生自由说。

2、师:谁最想为妈妈庆祝生日呢?指名说。

是啊,哪个孩子不想为妈妈庆祝生日呢?作为祖国妈妈的孩子,小朋友们想不想为祖国妈妈庆祝庆祝?

十三亿孩子

欢庆这美好的日子,

十月一日——

祖国妈妈的生日。

作为祖国妈妈的孩子,老师也很想为她庆祝一番,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想为她庆祝一番。

读——

全中国56个民族,全世界所有的中华儿女,祖国妈妈的十三亿孩子们,都要为妈妈举行一个隆重的庆典!

读——

3、全国人民都在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他们又会怎样欢庆呢?

出示课件:师讲述:有五彩缤纷的烟花照亮了整个夜空,五颜六色的鲜花把天安门装点成了花的海洋,人们的脸上洋溢着节日的欢乐。在这一天,整个中国都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说

4、祖国妈妈的六十岁生日就在眼前,你们准备给祖国妈妈送上什么礼物呢?

5、多美的心愿啊!让我们把动听的读书声作为第一份礼物献给祖国妈妈。

配乐朗读课文。

四、书写生字

1、让我们把一手漂亮的字作为第二份礼物献给祖国妈妈。

出示:洁、祖、帜、曲

2、师:看看田字格,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3、书写生字。

4、展示作业。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shifanwen/159849.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