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苏教版科学课件

苏教版科学课件。

这是编辑在网络上搜寻到的一篇名为“苏教版科学课件”的文章,继续浏览我们的网站以获取更多项目更新。每位老师不可或缺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因此教案课件可能就需要每天都去写。教师应该不断总结经验加强教案制度的培养。

苏教版科学课件(篇1)

1、面糊和牙膏只是水与固体的混合,不能说它们既是固体又是液体;生鸡蛋里面的蛋清和蛋黄是液体。

2、认识固体的性质,可以从颜色、形状、软硬、透明度等方面都进行研究。

3、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且不易改变。

4、固体混合后重量无变化,体积会变化(变小)。

5、物体在水里,有的沉,有的浮。

6、把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有过滤、沉淀、蒸发。

7、盐溶解于水,面粉基本不溶解于水。

8、“彩色树枝”是利用固体在热水中能够溶解、降温后又与水分离的性质制作的。

9、有一定的体积,而形状随容器改变,在外力作用下容易流动的这一类物体,我们称为液体。

10、同样多的液体不同样重,我们常说蜂蜜比水重,是指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液体流动的快慢(黏稠度)不同。

11、把液体倒进水里,我们可以认识液体更多的性质。有的液体浮于水面,有的液体沉于水下。

12、液体在水中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

13、“鸡尾酒”是利用液体的浓度比重不同的原理调制出来的。

14、热水在冷水中会上浮,说明同体积的热水比冷水轻。

15、不同液体混合后重量无变化,体积有变化(变小)。

16、死海海水的含盐量很高,人可以躺在水面上看书。

17、在使用天平称物质的质量时,砝码应放在天平的右边。

18、生活中将固体分离的例子:

①把石子从沙中分离;②铁钉和木屑分离;③黄豆和壳分离。

19、固体混合的例子:

在水泥中混合沙和水;种土豆时土豆和地灰混合。

20、分离固体混合物的方法:

用风吹、用筛子筛、用簸箕簸、用手捡、放入水中等方法。

21、在杯子里先倒入一些油,再倒入同样多的水,最后倒入相同的蜂蜜或洗洁精,倒完后发生了什么现象?用筷子轻轻搅拌几下,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简单说明原因。

没搅拌时:过一会儿看到蜂蜜或洗洁精在下层,水在中层,油在上层。 搅拌后:蜂蜜或者洗洁精和水混合了在下层,油在上层。

原因解释:没搅拌时,蜂蜜或者洗洁精在下层,水在中层,油在上层,是因为蜂蜜或者洗洁精比水重,油比水轻;搅拌后,蜂蜜或者洗洁精和水混合了在下层,油在上层,是因为蜂蜜或者洗洁精在水中易溶解。

22、解释潜艇沉浮的原因。

当给潜艇充气时,潜艇比同体积的水轻就上浮;当给潜艇抽气时,潜艇比同体积的水重就下沉。

23、为什么一颗石子沉在水底,而钢铁制造的万吨巨轮却能浮在水面上? 因为石子比同体积水重而沉入水底,而钢铁制造的万吨巨轮中间空间大,比同体积水轻,所以有浮在水面上。

24、怎样使沉入水中的物体浮起来?

①减轻物体的自身重量。(如中间挖空)②改变物体形状(想办法使物体体积增大)③借助漂浮物④水里加盐等。

苏教版科学课件(篇2)

1、教师引导:不仅仅鸟的喙是适应生存、适应自然的一种结果,鸟的足也是一样,同样也是适应自然,适应生存的'结果。

2、出示课本第10页下面的四幅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这四幅图片上鸟的足各有什么特点?并猜测一下,这些鸟适宜在什么环境中生存?

预设:

第一幅图,脚上有蹼,脚掌宽大,适宜在水中游泳,生活在湿地湖泊一带。

第二幅图,鸟的爪子强壮有力,并且在脚趾的顶端有强有力的钩子,适宜抓取一些小动物,一般生活在山地、丘陵地区。

第三幅图,鸟的脚比较粗壮有力,而且比较长,适宜奔跑,适合在空旷的草原上生存。

第四幅图,鸟的脚细长,适宜在浅水中行走,主要生活在湿地一带。

3、师分别出示麻雀的脚和啄木鸟的脚,引导学生看一看,对比一下,这两种鸟的脚有什么不一样?

麻雀的足为鸟足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三趾向前,一趾向后。这种足功能多样,即可以紧紧抓住树枝,也可以在地面快速移动,符合麻雀多样的栖息地和生活习性。

啄木鸟的足为对趾足,两趾向前,两趾向后。这令啄木鸟可以轻松攀附、抓牢树干,以便啄木鸟啄取树皮下的昆虫、幼虫。鹦鹉、杜鹃等树栖鸟类的足同样是这种形态。

4、师小结:不管是什么样的足,都是鸟为了适应生存环境的一种需要。

活动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鸟类,知道鸟也是脊椎动物,并且通过探究鸽子的羽毛,探究各种鸟的喙和足的特点,明白鸟的羽毛、喙、足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这是鸟适应自然、适应生存的一种结果。

【板书设计】

3、鸟类

鸟类的共同特点

研究鸽子的羽毛

观察鸟的喙

观察鸟的足

苏教版科学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知道像铁钉、铝箔等物品,容易导电,被称为导体;像塑料、干燥的竹签等,不容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

2.认识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导体,哪些物品是绝缘体。.

3.使用验电器做人体导电实验,懂得人体也是一个导体。

4.通过实验,检验和比较不同液体(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

【教学重点】

1.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其特点,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2.通过实验检验自来水、纯净水和盐水的导电性能。

【教学难点】

了解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学会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物品、验电球、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简单电路的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导线,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导线的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导线的接口是由金属做成,导线的外皮由塑料制成,导线的内芯是铜丝制作而成。

接口和内芯用金属和铜丝制作是为了导电,而外皮由塑料制成是为了防止触电。

二、教学新课

活动一:这些物品容易导电吗

出示课本39页下面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些物品分别是什么,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这些物品容易导电吗?请大家预测一下。

活动二:安装检测装置,检测这些物品是否容易导电

1.教师引导: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呢?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这些物品是否容易导电。

2.出示课本40页上面的检测装置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检测装置的结构组成。

3.教师进行演示实验,从上述物品中任意选取一个,利用这个检测装置来检测这个物品是否容易导电?

4.学生分小组交流,分别使用检测装置检测以上物品是否容易导电,并且完成活动手册上的记录表。

预设:

容易导电的——铁钉、铅笔芯、铝箔、硬币。

不容易导电的——塑料尺、竹签、橡皮、木块、瓷勺、玻璃。

5.出示课本40页中间的一段文字,引导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像铁钉、铝箔等物品容易导电,被称为导体,像塑料尺、干燥的竹签等物品,不容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

6.学生认真读一读,初步了解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和特点。

活动三: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1.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有的物品因为使用的需要,物体上有些部分容易导电,有些部分不容易导电,下面我们来看一看。

2.出示课本40页下面4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些物品分别是什么?这些物品中哪部分容易导电,哪部分不容易导电,各起什么作用?

图1:螺丝刀。后部分是用塑料等绝缘材料做成的,不容易导电,防止触电,前部分是用金属做成的,容易导电。

图2:开关。外面的部分是塑料制成的,防止漏电,保证安全,里面跟电线接触的部分是金属制成的,是为了导电。

图3:电工胶布。由绝缘材料组成,防止触电,保证安全。

图4:插座插头。面板是由塑料制成,防止触电。里面由金属制成,便于导电。

3.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物品跟开关、插座等一样,也是一部分绝缘体,一部分导体。同学们还能列举出一些例子来吗?

充电器、电线、电脑、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

活动四:用验电球做人体导电实验

1.生活中有很多物品,有的是导体,有的是绝缘体,那么我们人究竟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下面我们通过验电球来验证一下。

2.出示验电球,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验电球的样子及特点,了解它的工作原理。

3.出示课本41页上面一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下面的文字,了解用验电球做人体导电实验的方法及要求。

第1步:几名同学手拉手。

第2步:拿验电球的同学要用手接触验电球上面的触点。

4.学生分小组实验,利用验电球做人体导电实验。全班交流,说一说实验现象以及得出的结论。

5.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验电球上的灯亮起来了,这说明人体是可以导电的。因此我们人也是一个导体。

活动五:检验不同液体(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

1.教师引导:我们平时会接触到很多种水,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等。不同的水导电性能是不是一样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2.实验目的:探究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

3.实验材料:自来水、纯净水、盐水、导线、小灯泡、电池开关等。

4.实验方法:出示课本41页下面的图片,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了解实验方法。

5.实验提示:在实验中,为了增强实验的效果,我们可以多放点盐或者多加几节电池试一试。

实验中的不变量是电池、小灯泡、电池开关。实验中的变量是水。

6.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做好实验记录。

7.全班交流,说一说本小组的实验结果。

8.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是不一样的,盐水的导电性能最强,其次是自来水,导电性能最弱的是纯净水。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了解了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同时我们还知道我们人体也是一个导体。在这堂课的最后,我们还做了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实验,明白了盐水的导电性能最强,其次是自来水,而纯净水的导电性能是最弱的。

【板书设计】

13.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

人也是导体

导线性能实验:

盐水最强,其次自来水,纯净水最弱

苏教版科学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构建适合儿童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2、利用电流检测器检测常见物体的导电性能,能够区分金属、石墨、食盐水、人体是导体,塑料、橡胶、陶瓷是绝缘体。

3、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

检测区分生活中常见物品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

科学分工,合作制定探究计划。

教具准备:

演示实验:电流检测器、常见导体和绝缘体材料、食盐、水、搅棒、人体验电球分组实验:电流检测器、常见材料实验袋、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谈话:大家先看这里。【出示简单的电路连接】见过吗?这是一个简单电路。如果我把开关按下去,灯泡就会??

2、设疑:如果我把一节导线断开,用其它物品代替这一部分导线,小灯泡还会亮吗?

二、引入课题

1、提问:我们来试试吧,请听实验要求:打开开关、接入物品、闭合开关、观察灯泡、打开开关、取出物品。

2、学生分组实验

3、设疑:奇怪,有些组的灯泡亮了,有些组的灯泡却没有亮。这是怎么回事?(实物投影分组的材料,并进行分类)

4、灯泡没有亮了,说明了什么?(生回答电流没有通过,或者这个物品不导电,或者这个物品是绝缘体)灯泡亮了,又说明了什么?(生回答电流通过了,或者这个物品导电,或者这个物品是导体)。

5、定义:通常情况下,容易导电的物品,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导体与绝缘体。(板书:导体与绝缘体)

三、制定实验步骤

1、提问:导体和绝缘体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那么哪些物品是导体,哪些物品是绝缘体?我们需要做实验检测。请看这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

2、谈话:既然是实验,就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实验步骤。以小组为单位,先说一说你们组的实验步骤。(学生2分钟自主探讨实验步骤,教师巡视参与)

3、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步骤,教师帮其理出顺序。(评价学生:你说的真棒!你观察得很仔细!教师态度要和善,要发自内心的去鼓励学生。)

4、评价:明德门小学的同学真棒,自己可以独立制定一套基本的实验步骤,老师把大家的实验步骤再进行完善。

教师归纳:

(1)小组进行分工;

(2)预测物品能否使小灯泡发亮;

(3)检验电流检测器是否正常工作;

(4)实际检测物品能否使小灯泡发亮;

(5)重复检验一次;

(6)记录;

(7)整理实验台;

5、小组分工:组长、管理员、检测员、记录员。

6、引导小组分工合作

谈话:

请看实验要求:

①分工明确到位

②实验小心翼翼

③交流轻言细语

④发言声音洪亮

⑤做一名倾听者

四、学生展开实验并汇报

1、教师分发材料袋,小组展开检测活动,教师巡视参与。

2、教师引导学生汇报:

(1)组内一名同学汇报,另一名同学做助手,将小组的检测结果贴在相应的区域;

(2)在汇报时,告诉大家你们小组检测的物品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3)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3)再分类,看看导体的材料有什么特征?绝缘体的材料又有什么特征?

3、小组展开汇报,分别得出导体的材料有:金属、石墨;绝缘体的材料有:塑料、橡胶、陶瓷。

4、提问:你喜欢导体?还是喜欢绝缘体?(学生各抒己见)

5、追问:假如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物品都是导体,会出现什么现象?都是绝缘体呢?

6、小结:这两种材料,都是生活中的必备材料,两者缺一不可。而且,导体和绝缘体一般情况下会同时出现在电工材料或电器中,就像这些材料。(播放视频)

四、探究水和人体的导电性

1、过渡:刚才我们研究的都是固定材料的导电性能,那么水导电吗?教师出示一杯水。生出现两种答案:会或不会。

2、探究水的导电性

(1)师:好!实验见分晓。师在实物投影仪下进行实验。

经过实验,灯泡没有亮,说明这杯水是绝缘体。

(3)设疑:如何改变水的导电性能,使它成为导体?

师:大家看这里。这是一些盐。倒入盐,我们试试小灯泡会不会变亮。

(4)小灯泡亮了,说一说你的想法。

(5)学生猜测,可能是盐导电。教师擦干检测头,在盐中做实验,发现小灯泡没有发亮。再把检测头放入盐水中,小灯泡又亮了。(通过这个行为,帮助学生辨析)

(6)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食盐水能使小灯泡发亮)板书:食盐水

(7)用电安全的教育

在我们生活中,只有两种水是绝缘体,一是绝对纯净的水,二是蒸馏水。而只要水中含有可溶解杂质,就能改变水的导电性能。我们的生活用水就是导体。在这里,李老师给大家强调:水和电的实验,是一种比较危险的实验,大家千万不能去尝试。

3、探究人体的导电性。

(1)提问:了解了这么多的导体和绝缘体,我相信大家一定很关心,我们人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2)这里有一个人体验电球,它能检测我们人体的导电性能。但是,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就由老师来完成这个实验。老师一手捏住其中一端,另一只手捏住另外一端。如果验电球亮了,说明人体是导体;如果验电球没有亮,说明人体是绝缘体。

(3)实验:教师实验,验电球亮了。检测出人体也是导体。

(4)安全教育:通过实验,检测出人体也是导体,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一定不能直接或者间接接触电源,以免发生意外。下面一些做法,请你做出判断。

a)检查电器时,必须断开电源。

b)发现电线掉在地上用手去捡,或用湿木棍去挑。

c)用东西去捅交流电插孔。

d)发现有人触电赶快用手去拉。

五、学生谈收获,教师总结。

1、通过这节课,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2、今天的课堂上我们认识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那么下节课我们将对安全用电做更多的探索,请同学们回家查找关于安全用电的相关知识,我们下节课一起交流探讨。

六、板书设计:

导体与绝缘体

人体食盐水金属石墨塑料橡胶陶瓷

不锈钢勺子笔芯塑料尺子橡皮筋陶瓷勺子

不锈钢尺子塑料梳子橡皮

回形针塑料勺子透明胶带

铁夹子

钥匙

七、教学反思

今天我授课的内容是《导体与绝缘体》,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与磁》的第二节课,是在学习了第一课内容“简单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将各种物体放到电路中去检验其导电性能,从而完善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知。针对这节课的特点,我尝试让学生分小组自主探究,在小组探究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本节课,我有的放矢的根据学生特点,调整课程容量,使师生共融于课堂当中。就这节课来说,我认为亮点有以下几个:

第一,以旧引新,层层深入,教学思路清晰

本节课教学内容较多,如何将这么多的教学内容流畅的开展下来,是一个难题。我按照学生认知的一般顺序和科学研究的一般顺序来设计课堂教学。首先,从学生认知顺序来讲,从固体的导电性入手,再到液体和人体的导电性,从简单到复杂,从熟悉到陌生,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逐步认识新事物,这样,有助于学生科学研究方法的建立。

第二,因材施教,针对性强,科学探究有效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导体与绝缘体有一定初步的认识,他们知道金属是导体,塑料等物体是绝缘体,甚至有学生知道干燥木头遇到水后会变成导体。可是,越熟悉的东西孩子们越缺乏深入了解的动力,所以,我将这堂课的知识概念目标确定为:让学生亲历导体和绝缘体的探究过程,在常见的生活物品中寻找规律。

但是,并不是所有环节都是让学生一一动手探究。考虑到电的危险性,固体材料我制定为分组实验,学生参与动手探究;水和人体的导电性我采取了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探究。

第三、规范示范,科学激发,培养科学素养

本课以检测一件生活常见物品作为研究的开始,教师演示用电路检测器检测这件物品,这组演示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老师规范的演示,引导学生了解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对实验成功的影响是重大的,尤其是在电与磁单元,这种规范、严谨的演示对学生后续的学习帮助很大,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切实之举。

第四,以生为本,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科学实验中,操作的规范化程度往往决定着科学实验成功的系数,关系着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准备无误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小学科学课中的科学实验是最基本、最简单的科学实验,所以更需要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在学生实验之前,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步骤的制定当中,充分尊重学生意愿,调动了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而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补充和完善的作用。

第五,立足教材,精心选材,让科学和生活密切相连

苏教版科学课件(篇5)

1、我们可以通过看电视、听广播、上网、打96121电话、短信查询等方式得到关于天气的信息。

2、天气通报常从温度、降雨量、湿度、风力、风向等方面来说天气。

3、气象工作者借助各种仪器、设备定时观测和记录天气状况,分析记录的各种数据,做出预报。

4、150多年前,人们只能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来预报天气。

5、关于天气的谚语:

蜻蜓低飞要下雨;天上钩钩云,地下水淋淋;朝霞不出门,晚霞行里;蚂蚁搬家蛇过道,不久将有大雨到;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6、用来测气温的温度表又叫寒暑表。

7、百叶箱要安放在离地1.5米的空旷草坪上。

8、风吹来的方向叫风向。我们通常用风向标测风向,用风力计测风速,用湿度计测空气的湿度,用雨量器测降水量,测雨量前,要把水加到“0”刻度。

9、在一定的地区,一年中天气的变化总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10、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最高的时间在午后2点左右。

11、风级歌:

零级烟柱直冲天,一级青烟随风偏,二级轻风吹脸面,

三级叶动红旗展,四级枝摇飞纸片,五级带叶小树摇,

六级举伞步行艰,七级迎风走不便,八级风吹树枝断,

九级屋顶飞瓦片,十级拔树又倒屋,十一二级陆上很少见。

12、每到春天柳树就发芽,到了秋季树叶就变黄,到了冬季树就变得光秃秃的。同样,每到春天就有很多小蝌蚪,到了夏天就是青蛙了,冬季青蛙都不见了到洞里冬眠了,从这些现象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动植物都有季节性的变化,而且是有规律的。

13、神六发射当天凌晨2时出现七级大风,凌晨5时降雪了,这种天气是不能发射的,但这时气象部门经过细致地观察、分析,预报在神六发射前大风大雪能及时结束,天气状况会变好达到发射要求,神六能够按时发射。结果到上午9时多发射时,风速完全在8米/秒安全标准内,大雪在6时也停了。事实证明,判断是完全正确的,从这个一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如果在古时候能行吗?

做事要认真仔细。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是非常高的,因为科技的发展提高了天气预报的水平。在古时候是不能做到的,因为科技不发达,没有先进的观测工具和技术水平。

14、举例说明下雨和人类生产、生活有什么关系。

下雨对人类活动既有害也有利。下雨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在室外无法正常施工或干活,下雨还可能导致山洪暴发,淹没房屋、农田等。但种子发芽,植物生长需要雨水,人、动物每天要饮水,不下雨就没有水源了,植物、动物都可能会干渴甚至死亡。

苏教版科学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

2.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3.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2.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情感态度

1.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2.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什么是变异现象

难点: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

多张有关玉米、康乃馨和金鱼的图片作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查找有关变异的谚语

教学过程

教学安排教学效果一、导入

1.如果说克隆技术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那是不是子代和父母都一模一样呢?

2.你跟父母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再说说差别。

3.相同的地方是生物的遗传现象,那这些不同呢?我们一起来研究生物的变异现象。二、学习新课

1.了解同学间的差异

(1)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2)比较P45页一张全家福的子代与父代之间的不同。

2.班级差异大调查

(1)选定几个特征作为调查项目,例如有无耳垂、单双眼皮、舌头能否卷曲、大拇指能否后翘等。

(2)由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解释清楚每个标准的定义。

(3)我们调查出来的这些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如果有些差异是因为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那这种差异就会遗传下去。

3.动植物间的变异现象

(1)观察P46图片,说说你的想法,为什么会这样?

(2)小组讨论回答

4.总结

你还知道哪些描述变异现象的谚语吗?

例如:一猪生九仔,连母是个样等三、变异现象的拓展

1.出示三叶草的图片,说一说幸运的四叶草传说

有条件可以到校园中找找幸运的四叶草

2.了解变异的两种形式

我调查一下,有没有同学的父母都是带近视眼镜的?

近视这个现象是变异吗?

3.你来设计一种有关四叶草的纪念品

苏教版科学课件(篇7)

1、观察就是运用我们的感觉器官去收集各种信息,它是科学研究中收集证据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2、平常我们主要用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而鼻子、嘴巴、耳朵、手也是人体的观察器官。

3、要想收集到某个事物比较全面、准确的信息,就应当依据观察工具来进行观察。

4、使用工具观察能使我们的观察更细微、更清晰,更便利,更安全。

5、鲁班根据茅草发明了“锯”;明代名医李时珍写出了流芳百世的《本草纲目》;英国发明家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6、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

观察和理解的乐趣是自然界赐予的最美好的礼物。---爱因斯坦

7、常用的测量工具:秒表(跑步时间长短)、水表(用水量的多少)、天平(物体质量)、电表(用电量的多少)、直尺(物体长短)、量筒(液体的体积)、拉力计(力量的大小)。

8、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最新测量结果表明,它现在的高度是8844.43米。

9、我国古代计量时间的仪器主要有沙漏和漏刻。

10、用量筒(杯)测量液体时,计数时视线应与凹形水面的底部相平。

11、有些事物可以被精确地测量,有些事物却很难被精确地测量,也有一些事物没有必要那么精确地测量,这时候我们可以采用估算的方法测量。

12、要知道一棵古树有多粗,你能想出哪些办法来?

①用软皮尺直接测量。②用一根长绳围一圈,并做下记与,然后用直尺量出绳上记号间的长度,这个长度就是树干的粗。③用估算的方法,伸开两臂去抱树,然后测出两臂间的距离,再进行估算。

苏教版科学课件(篇8)

1、我们可以从(气温)、(降水量)、(风向)、(风力)、(湿度)、(云量)等方面来描述天气。

2、认识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晴)、(阴)、(多云)、(雨)、(风)、(雪)等。

3、能预报天气的谚语有:(蜻蜓低飞要下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地下水淋淋)。

4、用来测(气温)的(温度表)又叫寒暑表。

5、学会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6、37摄氏度写作( 37℃ ) 0摄氏度写作( 0℃ ) 零下5摄氏度写作( —5℃ ) 4℃读作(4摄氏度 )

7、测雨量前,要把水加到(“0”刻度)。雨量器的大小、形状不同,测得的结果是(相同)的。

8、天气预报中雨量的等级划分标准是:24小时内降雨量在(0.1—10毫米之间)的是(小雨);(10—25毫米之间)的是(中雨);(25——50毫米之间)的是(大雨);(50——100毫米之间)的是(暴雨);(100——200毫米之间)的是(大暴雨);超过(200毫米)的是(特大暴雨)。

9、(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从东面吹来的风是(东风)。当红旗飘向西时,吹的是(东风)。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10、(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

11、(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特征划分的时间段。

12、柳树一年四季的变化情况:春季(发芽长叶)、夏季(枝繁叶茂)、秋季(树叶枯黄)、冬季(树叶落光)。

13、把器材与测量内容连线:

寒暑表——气温 雨量器——降水量 风向标——风向

风力计——风速 湿度计——空气的湿度 气压计——大气压

血压计——血压 电子秤——重量 秒表——时间长短

14、我们的观察器官有(眼睛)、(鼻子)、(舌头)、(耳朵)、(手)。

15、(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最新测量的高度是(8844.43米)。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shifanwen/165854.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