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扶贫日记

时间:2024-10-03

扶贫日记模板14篇。

文档处理是我们成功管理个人和家庭事务的重要工具,让脑子的知识充沛,阅读范文是很有必要的。高水平的范文,可以帮我们快速上手写作,写一篇好的范文有哪些要点?我们听了一场关于“扶贫日记”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扶贫日记 篇1

5月24日

麦子成熟了,午季的秸秆禁烧工作也开始了,我们单位配合三门村共同做好禁烧工作。我们全体工作人员分成五组,按照要求吃住都在村里,每组必须等到第二天有人来接班时,互相交接后方可离开村子。

丁部长另外要求我们几位有扶贫包保任务的同志,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到各个贫困户家中走走看看,沟通交流,了解一下实际情况。

上午九点半左右,我们在附近的超市里买了一些慰问品,在吕献国书记和学良的陪同下,分别看望了我和李静主任的两位包保对象。贫困户,各有其困难的原因:有的年岁已高,儿女外出,无人照管;有的常年生病,因病致贫;有的身体残疾,劳力不足,生产低下;有的上有老,贫病交加,下有小,教育要钱。我所包保的扶贫对象吕献桂,妻子智障,儿子年幼才6岁,自己又有伤残,身居危房,家徒四壁,身无长物。

他们迫切需要有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新方法。晚上,我们住在了村部对面的农户家里。这一户人家因为女主人比较能干,在街上做了点小生意,家里的生活相对宽裕一些。我和李静主任交谈了很久,都在为白天在贫困户家中所看到的'一穷二白而感到揪心。我们也为自己感动,肩负着岁月的凝重与丰盈,俯身前行,躬耕理想。在盛大的幕布落下之后,静静地倾听那些送给别人的掌声。在老干部局这样的集体里,体会到什么是奉献。奉献就是甘于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甘愿在每件小事上认认真真,甘心在清苦的工作中体会价值。

扶贫日记 篇2

5月12日

汶川大地震死难者8周年祭日。开始没有在意,当然也没有让大家挑三拣四的时间,脑子里只有5月20日前完成任务这个时间概念,下乡填表时才想起今天是“5·12”。由于上级在抽查中发现,大关的个别建档立卡户信息有不精准的地方,县里5月10日开会要求,进一步核实贫困户信息,叫“再回头看”。镇里5月11日开会安排,我们就接着具体抓落实了。

元亨村有21个村民小组637户286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56户1091人。镇里要求在5月15日前完成任务,加上林业上安排了1700多亩的.陡坡地治理项目的丈量任务,也是要在20号前完成。要在这些天内完成这些任务,难度有点大,遂向在外出差的局长请示从单位调集点人手帮忙。局长虽然大力支持,但咨询了在家的同志们,基本都有任务,脱不开身。一起挂钩的路政大队也是抽不出人来参与。没办法,与镇里挂钩的镇人大学勇主席,元亨应会书记、享华主任商量后,还是只有抽调镇村两级干部来完成任务了。

5月12日清晨7点,镇村两级干部聚集村委会,享华主任把昨晚加班印制的表册发给大家,布置了要完成的“再回头看”、户代表推荐、“雨露计划”统计三项任务。原本镇村两级可以抽调13人参与,但应会书记的亲人重病在昆明住院,生命垂危,想去见上最后一面,这是人之常情,应该理解;村委会委员享均出车祸还在永善住院;镇国土所的晁同志要去县上报表。又重新分配了任务,学勇主席加镇上共4名干部每人负责一个社,都比较偏远;我和村两委共6名同志负责剩余的17个社。享华主任挺照顾我的,我和村委会委员老书负责簸箕坎、筛子坪、洪沙堡3个社46户,户数虽然多点,但基本都是在一条线上,并且还有老书骑摩托当“交通员”。村上的同志负责的大多都是隔山掉水、东一家西一家的,很多地方基本不通公路,走访难度比我们大得多。接受完任务,领了表册,每人吃过一碗方便面就出发了。

老书同时也是簸箕坎的社长,我和老书决定先去路线最远、户数最多的簸箕坎。这是我第三次去簸箕坎了,回访时坐车去过一次,走路去漆树坪路过一次,但无论是坐车还是走路,都没有坐摩托这种感觉。从村委会一直到筛子坪以上才可以换二档;三道拐这个地方,开车打一个倒车就算是技术比较牛的了,不知是有点小紧张还是肩上的伤没痊愈,老书的摩托在三道拐居然也打了个倒车。我还在后面笑话他是不是在学四个轮子的,但手是一直不敢放松,公路上雨水冲刷过的石头露出狰狞,稍不留神就会随着摩托的跳动摔下来,颠簸50多分钟到了簸箕坎,手麻得连笔都拿不起来了。

老书在打电话通知村民,但这里手机信号不好,要站在他家院坝边上打,我坐在屋檐下,手机基本没信号。3月份回去的时候我曾给移动公司的赵总汇报过此事,看能否规划在这里建个基站。看来这次回去的时候还得再跟进一下。

9:30左右,村民基本到齐,我给大家讲了今天的任务。先是推荐了户代表,他们的任务是5月下旬要参加选举村监督委员会。接下来就是贫困户的民主评议,通过评议、签字、公示等程序后,老书就带我开始走访。中间除了吃饭用了半小时,几乎都没停,一直到下午18点多,才把31户走访完。看来今天筛子坪和洪沙堡是去不了了,只有第二天再去了。19点多,回到村上,其他的同志都还没回来,打电话一问,都还在山上。吃了碗方便面,开始整理表册和照片。晚上快24点,突然下起了大雨,才想起中午接到国土和气象发布的暴雨天气信息,打大家的电话几乎都不在服务区,不由得为同志们担心起来,可是没有其他办法,只有等待,却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5月13日

一大早起来,手机上国土和气象发布的雨情通报显示,昨晚木杆的降雨量达75.9毫米,居全县第一,比第二的高桥多28.2毫米。遂挨个的打电话询问大家的情况,昨晚除我和老书外,几乎全部被淋雨了。最惨的属享华主任,他和计生宣传员老江负责的社最多、最远,昨晚走访完在下厂社老江家吃完饭,骑摩托回村,在离家4公里左右地方,摩托被大雨淋湿,电路出了问题,没有灯光,就不敢再骑了,硬是推着摩托走几公里回到了家,身上已经没有干的地方了。所以,今天许多同志都是带着感冒出发的。

走访完筛子坪和洪沙堡后,我们组的任务基本完成。接到上级通知要求,从5月15日到18日,所有第一书记到昭通参加为期两天的培训。我把表册交给村上的同志整理,准备出发赴昭参加培训。走时再三与享华主任交换意见,我只有三个要求,一是保证准确,二是注意安全,三是保障后勤。培训结束后,没有休息,又再次调集人手赶赴元亨。这次我在单位抽调了4名同志来支援,对一起挂钩的路政大队,多次请他们派人参与均无果,就索性就连电话都懒得打了。

5月18日

回元亨时路过甘顶,顺便拜访了下国家行政学院下来挂甘顶第一书记的赵广周老师。与赵老师和甘顶支书交流了精准扶贫的做法,大家都感到比较困惑,市里的培训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这更加让人难以决断,只感到身上的担子和责任又重了,同时也了解了下猕猴桃种植事宜,准备回去在村干部中试种一下,成功了再全面推行。回到村上,问了下支书与主任,他们已将再回头的信息汇总上报了,与原来的信息基本一致,有部分信息不准确的已经按规定纳入和退出。这让我还是感到了一丝欣慰。

从5月12日到18日,镇村干部,特别是村上的干部没有休息,不分白天黑夜的干了整整一周,将全部贫困户一户不漏的走访了个遍,做到了心中有数,信息准确。脱贫攻坚,我们在路上,一定要打赢这场输不起的战争。

扶贫日记 篇3

20xx年5月24日

今天,和我单位另外四名党员干部:李军、刘佳、李静,季云红在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丁建华的带领下,来到单位所包贫困村——伍明镇三门村。

在村部,我们见到了三门村书记吕献国,还有单位下派扶贫驻村干部——周学良,学良已经到三门村近一年的时间了。小伙子,比以前变得粗糙了,也变黑了,但显得更结实了。随后,团区委一行人也来到了三门村。书记王常亮还邀请了颍泉区青年电子产业园的副总徐应玉一同前来,希望能为三门村的脱贫工作出谋划策。

三门村的地理位置有点偏远,没有什么特色经济作物,也没有工矿企业。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在外地打工以维持家中生计。要尽快让村里脱贫致富,一定要有好的致富项目。目前村级致富项目为光伏发电,愿意养殖的贫困户可以免费获赠幼崽,帮扶发展个人养殖业。

扶贫日记 篇4

昨夜的一场大雨,让通往大练地村城墙坝党支部的路变得泥泞起来。直至中午,山头的云雾还没有散去,气定神闲地切割着天空湛蓝色块,午后的溽热也因此显得从容许多。

来自省委高校工委组织部、省教育厅师范处、高教处、督导室和人事处的十多个党员代表还没来得及好好打量大练地村这片土地,便在我们的陪同下,步履不停地上了山,走进城墙坝党支部会议室,开展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共签协议、互促发展。

在共建仪式上,省教育厅民教处、师范处党支部的支部书记雷韬同志和大练地村城墙坝党支部书记和学新同志分别就此次活动进行讲话,肯定了支部合作共建的重要意义,并对以此次活动为起点的支部结对发展充满期待。双方随后签订了结对共建协议书,举行了授牌和捐书仪式,开展了第一次组织生活会。

会议室窗明几净,是村民党员们的劳动成果。在组织部、高教处、督导室和人事处的党员同志依次表达自己对支部共建的认识和希望后,村里党员同志们的坐姿也慢慢舒展开来,表现起初有些胆怯的他们,在对面结对干部的眼神鼓励下,渐渐开始七嘴八舌地用傈僳普通话倾吐着村里的困难,比如垃圾处理,产业规划、道路硬化、活动室设备配备等都是比较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这些具体问题映照着前面委厅同志们说的共建互促的目标、原则、内容和方式,正好是在宏观下引导出微观,在深意中增添点灵光。

傈僳普通话说得快了,就像夏日里此起彼伏的虫鸣鸟叫,急切热烈,具有奇妙的张力。看到机关同事们竖着耳朵倾听村民党员说话的样子,我们驻村工作队员突然很为村里的同志们感到骄傲。距离我们工作队员驻村已有六个月,也是他们从对着我们微笑,到见面寒暄“进来闲闲吧”,再到现在并不怯场地提出问题、沟通要求的一个变化历程。我想,以党建为龙头来推进扶贫开发,关键在人,重心在基层。农村党组织是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如何以结对帮扶为契机,打造一个积极、自信、创新的基层党组织阵地,形成共建共荣的合力,互融互补,帮助大练地村按期脱贫摘帽,确保共建活动的实效,可能是我们思考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结对共建活动在共建双方共同宣读入党誓词这个充满隆重仪式感的场景中结束。这次共建活动将“承诺”、“期待”、“目标”这些充满诗意的词语种在了稻花飘香的大练地土地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定能结出丰硕果实,谱下美丽诗篇。


扶贫日记 篇5

在组织和领导的厚任下,我有幸被选派为新晃县委办公室驻晃州镇小洪溪村扶贫工作队第一支书,并签订了目标考核军令状,从这天起就把自己视为该村村民,和他们的心紧紧地系在一起,踏上了一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的扶贫之路。

时至今日建整扶贫工作已赋予了新的历史内涵,就是“精准”二字。对于“精准”,我个人的理解是:

应从过去需要解决更多面上的共性问题,转变为现在要更多的关注和攻坚我们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少数人群。授人以鱼而不如授人以渔,应根据每户贫困的不同原因,为他们找到各自的谋生之道,使他们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达到“三不愁一保障”。

基于个人对“精准”的这层理解,我们工作队在进驻的头天起,就把关注的目光更多集聚在45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上;把更多的思考和研究集中在该村的立地条件上;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合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上。分析和查找每户贫困的程度和原因,也经常反问自己:为何这里守着相对优越的交通、土壤、水源等条件,却还有那么多的村民贫穷?为何不变现有的立地优势为经济发展优势?为何不走一条以公司牵头,贫困户以多种方式入股参与经营的绿色产业之路?带着这系列的疑问和困惑,在召开的群众代表会上,我开诚布公地把话茬说开了,当即得到绝大多数群众,特别是村支书张长江的极力支持,他说:“真是说到了我的心坎上,我本人多年来就有这个梦想,就是想种植连片水果,既可增加群众收入,又可借花开花谢搞乡村旅游”。

就这样,驻村工作队还到县扶贫办更改了年初上报的养羊计划。从此,上下统一意见,一条生态绿色产业发展之路应运而生。

说得易,做来难。且不说推动工作落地中需要解决和协调方方面面的'矛盾,仅规避风险,我们就自驾私车三上贵州松桃寨英镇考察了一个叫吴老板的水蜜桃种植园,远赴更远的沿河县考察了当地有名的空心李,同时学习周边芷江等县的黄桃和黄金李种植。通过多轮考察对比,集合不同信息资源,最终我们在县内种养大户——新菊食品有限公司杨祖新老总的合作和牵头下,以“部门支持+ 贫困户+ 公司+ 基地+ 市场”的模式,确定在小洪溪村实施黄桃产业园,今年一期150余亩已栽种上海农科院培植的1 万多株优质新品种。按照公司初步规划,经过3-5 年努力,争取建设成湘黔接边地区名副其实的乡村生态旅游示范产业园。

悠悠万事,扶贫为大。我们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投入到扶贫之路上,不求索取,不求回报,只求带动一方群众早日脱贫致富。自己虽只是挂任第一支书,在单位还分管较多事务,并在公车相对紧张下,私车公用,坚持平均每周要到村里转转,要上贫困户家里看看。就今年整体工作而言,在县委主要领导关心支持下,工作队积极争取,已为该村完善水电路讯建设。发动贫困户种植优质水稻、绿色蔬菜等经济作物500 多亩。在结对帮扶的3户贫困户中,自己承担了两户全村公认条件最差户,一户是杨银花老人,今年已85 岁高龄。现住的房子还是70 年代夫妇自己烧砖烧瓦盖起来的,但因子女无能,年久失修,断垣残壁。看到这位风烛残年的老人,现连一个安居之所都没能满足,每次都甚为揪心和汗颜!凭借个人现有能力,是无法给予老人物质上更多的帮助,只能通过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积极为她争取更多的帮助和关爱。一是给予老人提供小额资金和衣物支持,二是争取老人家的低保金提标,三是列入异地扶贫搬迁,解决安居之所。而另一对象户则是典型的因病致贫,其妻因患皮肌炎,生命并没有延续而前后已花去医疗费用30 余万元,仅有半栋木房子在风雨中已摇摇欲坠,现正为其争取异地搬迁,解决后顾之忧。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在农村,并在党的光辉政策照耀下成长起来的干部,有机会参与分管单位的扶贫攻坚工作,应该是人生之大幸,没有丁点理由畏惧和拒绝,做点实事,是义不容辞的分内之事。

每次进村走访帮扶的经历,特别是想到那次杨银花老人在自己连温饱都未能保障下,却偷偷溜进寒酸的房里,捧起四个土鸡蛋硬塞送我,并说道“这是乡头土鸡蛋,拿回去给崽吃”时,更加唤起了我的良知和决心,我还有什么理由不提起手中的笔来书写这一年扶贫工作的心路历程呢! 说来惭愧,前后算来已整整10 年不这么动情的书写人生了,但愿此文能与14 年前在米贝中学当代课教师时,书写的《劝学之路》成为姊妹篇,以给心灵带来一丁点慰藉。

扶贫民情日记大全之二

12月8日早晨,如东镇牛张村村部热闹非凡,趁着天气晴好,驻村工作队员帮助村干部将一捆捆树苗装载上三轮小货车,在村民们的夹道欢送下前往各贫困户家中送树苗。

该项扶贫措施是以县纪委、县市场监管局为牵头单位,各扶贫后盾单位通力合作的又一次产业帮扶到户,精准到人的帮扶举措。结合当地实情,为响应国家产业扶贫的号召,带动贫困村经济发展,经村党员干部的多次实地调查研究,与驻村工作队一起立足村情,开展精准扶贫,依托相对丰富的丘陵生态资源优势,将发展早熟柑橘种植确定为推动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并向广大贫困户免费供应优质早熟柑橘树苗,鼓励已脱贫村民和普通村民栽种柑橘,使贫困农户的山地不丢荒、不闲置,家里种植保收,让贫困村民享受果木产业发展的福利。

为寻找到适合本地栽种的柑橘树苗,村支部副书记李厚龙与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付克文多次远赴150公里外的桃源县双溪口乡,考察当地苗木培育基地,确定了相应的移栽品种。为了保证幼苗的成活率,幼苗出土后也是连夜装车运回。

冬季是种植柑橘树苗的好时节,工作队员们殷切地嘱咐每一位收到树苗的村民:“我们为大家送上的是脱贫致富的“希望苗”,希望大家搞好生产和产业发展,及时栽种树苗,认真做好日常管护,争取让树苗长成为“致富树”,结出“致富果”。”在劝导下,一些村民马上就抓紧时间将树苗栽种到已备耕好的空坪和坡地上了。

中国人民从来都是勤劳的,有了好的政策扶持,有了适合的项目支撑,全力打好精准扶贫的攻坚战,切实解决当地村民实际困难,使村民满意,让政府放心的这一天一定不会远。

扶贫民情日记大全之三

20xx年3月14日 星期一 阴

今天上午我和驻村干部一起来到了州交通运输局“三万”活动及精准扶贫驻点村建始县三里乡香树湾村4组,与党员及群众代表进行座谈。在座谈会上,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交流讨论的气氛至始至终轻松、热烈,他们畅所欲言,不仅道出了心声,而且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建议。基层的意见实实在在。有的反映村组沟渠堵塞了、鱼塘关不住水了,有的提出小组道路不好、雨天出行困难,有的认为村支两委干部履职不到位,谈出了基层党员、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在该村住宿的日子以来,与村民们交往谈心,了解到许多在单位所得不道到东西,深深地感动不开展“三万”活动怎么会有这样的收获。党员干部只有放下架子,抹下面子,与村民朋友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的交朋友,才能密切干群关系。

走访至老党员向承鼎家中,全家4口人,小儿子智力残疾,祖孙三代同堂,居住在一栋较旧的平房内,由于地基深陷,房屋已成危房,但无钱修缮。家中只有1亩薄田,仅能作为饲料地。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为儿子外出做工的收入,自己也在外做临时工挣点小钱补贴一下家用。老人今年已经70岁,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时常要打针吃药,因为没住院,药费不能报销,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尽管生活艰辛,老人还是比较乐观豁达,他要求儿子不管生活多艰难,一定要走正路,也尽量不要给政府和集体找麻烦。问到老人最大的愿望时,老人说,孙子就要成家了,但是房子成问题,要是有钱能把房子翻修下就好了。

通过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香树湾村无产业发展,主要经济来源为村民外出务工收入。一是农民自身投入不够。随着党和国家政策越来越好,惠农补贴越来越多,部分农民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性不高,等、靠、要思想严重,自力更生、自主创业的传统逐步缺失,自我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缺乏,严重阻碍了农村建设发展。二是因学因病返贫,贫困程度加深。部分农户因子女入学、遭受自然灾害、家庭成员生病入院、致残等情况,原本脆弱的家庭无力承担高昂的学费、医疗费而返贫,贫困程度进一步加深。三是增收渠道单一,产业效益低下。农业生产受地形及水源影响,主要发展玉米、红薯、土豆等几种传统农作物种植和鸡、鸭、猪、羊等庭院式小规模禽畜养殖,基本上是自给自足型,且经营方式粗放,生产投入不足,形不成规模和经济效益。

此次走访活动,加深了我们对基层群众的了解,感受到了群众的疾苦冷暖,是我们“三万”活动为群众办好实事的基础和前提。下基层是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不仅仅是有着基层情况和群众意愿,同时也是基层干部对群众感情的真实记录。不仅要嘴上说着老百姓,更要心里想着老百姓。要做百姓的贴心人,要带着感情下基层,带着感情去倾听百姓呼声、了解百姓的困难,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好“三万活动”,多为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三万活动”更加深入人心。

扶贫日记 篇6

20xx年3月2日 星期日 天气晴

“袁老师你来我们村了,太好了,我们的发展有希望了!”一下车,村支书刘佐军就热情地拉着我的手不停的说。3个字“太好了”,让我感受到了老百姓对我的信任。

今天,搭乘乡包村领导朱少海的车,我再次驻村后第一次踏入了双贡村。因为去年在猴场乡补那村驻村,参与猴场乡做发展规划,对于猴场乡的每个村都比较熟悉,依旧是弯弯曲曲的盘山土路,路旁依旧是陡坡地,听乡领导介绍,这条路已经在开始硬化,年底可以全部硬化完。40多分钟的路程后,我们到达了双贡村活动室,乡包村干部和村干部听说我今天来报道,都已经在村活动室等着了,这是欢迎我的到来吧。想着去年驻猴场乡补那村的时候,为补那的猕猴桃产业做了点事情,建成全省首个猕猴桃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地理信息系统,建成喀斯特山区自动喷灌系统,还给全乡老百姓做过农业方面的培训,今天到双贡村,感到了村干部的期盼和老百姓盼富的热情,让我对驻村工作倍感重任在肩。

扶贫日记 篇7

20xx年11月15日 星期二

11月15日,我和包村干部包文广、俞应龙、张瑜一同走访了城关镇下河滩村精准扶贫户张卫良一家。今年下河滩实施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工程,村里的主巷道重新硬化了,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方便。加上近年来的'环境卫生整治,下河滩村整体干净整洁。早上,在村主任王海录的陪同下,我们来到了张卫良家,张卫良一家家庭情况不太好,房子还是以前的老房子,张卫良本人有视力残疾,生活很困难。见到有人进来,张卫良起身招呼我们坐下。看到我们,他显得非常激动,向我们述说了他家的困难和基本情况。年初他家贷了5万元的精准扶贫贷款,买了一辆三轮摩托车,在县城拉货挣钱,用来补贴家用,全家人的生活稍微有所好转。面对今后的日子,我们鼓励他要坚强生活,勤劳致富,以后可以利用危房改造的项目把房子重建一下,政府会尽力去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张卫良激动地说:“感谢你们,相信政府不会弃我们不顾的。现在我们一家也拿了低保,我很感激。你们今天来看望我,说明政府是关心我们的,我会打起精神,坚强地面对生活。”

工作在基层,服务于群众,我感觉自己的价值得到了体现。我在想,以后更应该多下村入户,帮助群众出谋划策,早日帮他们脱贫致富。JK251.cOm

扶贫日记 篇8

7月14,红河县县委副书记念华昆到垤玛乡,调研驻村扶贫工作队工作情况。

调研中,念华昆先后深入垤玛扎普易地搬迁点、垤玛乡热波罗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和乡联席办,并看望了腊哈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员和垤玛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员。认真听取了垤玛乡驻村工作队前期工作开展情况,查阅了驻村工作日志、工作简报、民情日记、调研工作方案等相关材料后,念华昆充分肯定了工作队扎实的工作作风、工作进展表示肯定,勉励驻村工作队队员要勇于克服困难、体现部门特色,真正为村民做好事、办实事,切实把驻村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出成效。

 

扶贫日记 篇9

10月11日 星期二

10月11日,根据镇上统一安排,我和郊口村另一名包村干部马倩一同走访了村里的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魏恒录一家。魏恒录家住在城关镇后川村中部,家里现在有三口人,魏恒录身体不好,靠在县内打工维持全家生计,妻子范淑英照料家庭并在农忙时种植一点中药材,女儿魏小红是残疾人,今年刚大学毕业尚未就业。

在和魏恒录一家的亲切交谈中,我得知他们的生活贫困但充满温情,当听说他魏小红成绩优秀但只因为听力障碍而失去了很多求职机会时,我们都特别惋惜。我鼓励魏恒录,让女儿利用医疗保险报销的好政策,结合近期我县医疗系统援藏专家现场就诊的机会,先给魏小红治疗听力问题争取康复,然后让她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以解决就业问题。魏恒录不知道有专家会诊的消息,我向他详细说明了情况。

范淑英说,今年她家的药材种植得少并且质量也不好,明年想和村里的几家种植散户合作,增加种植面积以扩大收益。我赶紧向她介绍了镇上近期将举办的农业技术培训的情况,其中就有中药材种植的专业课程。她都不敢相信还有这么凑巧的好事,立即电话联系了村里的那几家种植散户,并给我登记了彭小霞、宁吉德、宁天忠等三户的培训信息,他们都希望通过培训能切实提高他们的种植技能,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从魏恒录家出来后,我和同事走在新铺的水泥路上,一座座通过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的新房遍布各村巷,好多村民都热情的打招呼,“小苏、小马,你们又来村里了啊…”,顿时精神特别舒畅。多亏了党和政府在基层的一系列好政策,不仅农民群众喜出望外,我们作为乡镇基层干部也是劲头十足。尽管每周工作都加班加点很忙很累,但只要一想到因为自己的努力和参与能让更多的贫困家庭了解并享受到国家的好政策,想到能在这普通的'工作岗位上有幸见证他们的生活逐年都有新变化,我就特别满足和自豪。

一直记得镇上领导对我们的勉励:“包村工作做得怎么样,主要看群众说你好不好。如果你所在村的村民和你不熟悉甚至都不认识,那你绝对是失职的,一定要深入群众中去,倾听他们的心声,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这才是我们乡镇干部的真正的价值”。虽然离领导的期望还很遥远,但每当看到朴实的村民像亲人那般倾吐心声,我就很受感动,每帮群众办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我就倍感宽慰。今天的入户取得了预期效果,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更多的深入群众,让更多的魏恒录能切切实实得到引导与帮扶,让他们尽早从贫困中摆脱出来,是我们乡镇干部最有价值的事。

扶贫日记 篇10

解释工作要耐心

去年8月24日晚,我和大学生“村官”洪澍一起到漾濞县太平乡杨梅树进村入户,任务之一是让贫困户户主举起一张写着8月18日领到2000元(一般贫困户)或4000元(深度贫困户)产业互助资金的纸,让我们给他们照一张相做证明资料,然后统一发放。大多数农户都高高兴兴地让我们照了。可当我们黑天摸地进到梅光明家要他配合我们照相时,他却不干。小洪反复向他保证不会有什么坏处,只有好处,可他就是犟着不照。

我平时听到过干部群众夸小洪做事认真、苦得,说信得过他。想不到梅光明却这么较劲,小洪也火了,说:“你不照也可以,但以后领不到钱,你不要来怪我们。”梅光明竟然也同意。这样的结果多不好啊,我想再向他保证不骗他也没用了,原因在于我们的做法本身容易引起误解,而我们事先又没有认真解释。现在的关键是要向他解释清楚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于是我对梅光明说:“首先我们承认我们的做法有点不合常理,按理说应该领到钱才照相,而且应该哪天领的,纸上就写哪天。可现在呢,我们8月18日确实没发钱给你,却要叫你照这个相,不合道理。你是个认真的人,你没错。但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因是钱不由我们直接发,要由财政所交信用社统一打到你们的卡、折上,而财政所为了防止弄虚作假套钱,又要我们先交上证明你们可以领到钱的照片才打款。我们为了规范才把纸上的时间统一定在了8月18日。”小洪又接过我的话说:“如果以后你领不到钱,可以直接去找毕老师和我两个。”

梅光明既然较真,自然也就通情达理,听我们这么说,终于答应照相。

感想:其他工作也是一样的,要消除老乡的误解,就必须耐下性子多做解释。(20xx年8月30日)

帮助群众无小事

也是8月24日到杨梅树那天,80岁的梅茂荣顺便向洪澍和我反映了一件事,说他家本来有三个人吃着低保的,可近两年来一直都领不到低保了。到乡上问,管低保的人告诉他们说发了的;到信用社取,人家又总说存折里没有钱。他有时想:怕是人家又不给吃低保了,换给哪家吃去了。而他们自己呢,又不想去争,得吃吃,不得吃就算。

话是这么说,但听得出,不查个水落石出,他们还是心有不甘,甚至还怀疑什么人偷吃了他家的低保款。我们自然不好帮他猜测,但答应为他了解情况。

过了二三天,小洪和我就去问乡上管理低保的干部,人家打开电脑,清清楚楚地指给我们看:梅茂荣家的低保月月照发不误。这么说问题出在信用社?星期六那天,小洪回县城,我单独上梅茂荣家了解他的存折情况。他拿出来给我看,果然近两年都没见打入低保款。但他同时拿给我一个条子,说上面的号码是办理低保的干部写给他的,也就是他这个存折的号了。乍一看,确实是他这个存折的号,可再仔细核对呢,我发觉两个号码的头尾几个数字确实是一样的,可中间的几个数字却不一样。显然,他家应该还有另一个存折。可他说家里再没有第二个低保方面的存折,而且从前他们也一直是使用这个存折的。我让他们等到星期天信用社开门,和我一起到老街子信用社查查看。

星期天,梅茂荣和他二儿子如约而至。当我将乡上办低保的人抄给他家的新账号交给柜台姓苏的营业员时,他输入电脑一看,梅家低保款确实全打在此账号里,都已攒到一万多元了。原来,是乡上统一重新办理了发放低保的存折。我向小苏说明梅家再找不到此存折,希望他能帮办个新的存折。小苏很快办理了挂失,又帮补办了新存折。之后太平无事,皆大欢喜。

感想:好多日子后,我还听到有老乡说起,梅茂荣家很感激我们,夸我们办事认真。我们听了还是欣慰的。因为啊,这件事说小也小,说大也大,如果不是我们帮他家追查,他们不但将长期取不到低保款,还难免会怀疑政府和相关干部的清廉、公正。(20xx年10月10日)

一年贷款时限短

由于从上到下都确定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时间表,每年都必须有一批农户脱贫。而2015年,我们工作队刚从澜沧转过这边来,除了整乡整村推进的一些基础设施项目、资金外,针对农户的脱贫措施、资金大都未及到位。因而,我们刚到时,已宣布脱贫的`一些农户开玩笑说:“我家么才吃着一袋米、一桶油就脱贫了嗬!”旁边的人更是说:“我家么连一袋米、一桶油都不有得吃就脱贫了嗬!”有的基层干部也点头说:“嗯,这个就叫数字脱贫、表格脱贫!”

今年情况好多了,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各项精准扶贫措施陆续到位。除了全体村民“满天下雨”一起享受的各项补助外,他们特别享受到的实惠还有2000元至4000元产业扶持资金补贴及20000元至35000元的无息产业互助金贷款。从数额上说,产业互助金贷款算是支持力度较大的了。不料,恰恰就是这种贷款,并不受所有建档立卡户欢迎。有的农户不敢贷,有的农户贷了却不敢用。因为按村委会和工作队一起商量组建的产业互助会的规定,这贷款必须一年归还,否则抵押的林权证就被扣下了。村民纷纷反映,一年期限,值钱的经济作物种不出来;养殖吧,养饲料肉猪卖还要防生病,养个老母猪连儿都还下不来。按村产业互助会和工作队的想法,只有这样快点周转,才能贷给更多人家,将来还可贷给非建档立卡户。

感想:这样的初衷固然好,可看来效果不好。我们一直说,群众欢迎的才做,群众不欢迎的就不做,也不做无用功。这个贷款期限当然也应该顺应民意、遵循经济规律改一改。现在的370万元产业互助资金是放在村上自主管理的,不会被收回,既如此,我们完全有时间完善管理章程。按村民的要求,至少改为两年期就会好得多。(20xx年11月30日)

云南省民族宗教委员会驻村工作队队员 毕登程

扶贫日记 篇11

六哨是个山区镇,海拔2000-2700米,面积246平方公里,多为彝、苗等少数民族,全镇总人口19300人,贫困人口(建档立卡)8898人。据六哨镇党委书记介绍,本地农户以种植洋芋为主,全乡有70000亩,亩产2吨左右,前两年七八角1公斤,今年每公斤均价1.2-1.3元,算是不错的年成。

我们重点看一个叫小村的地方,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不足2000元。基本无人外出打工,主要原因是缺文化、缺技能。

小村原在箐的对面,因为滑坡不能居住,在政府帮助下实施了易地搬迁。新村建在山顶,远看是漂亮新农村的模样,走进去却发现卫生条件太差,路上都是猪牛羊粪便,有的地方都落不了脚。

到村民小组长家走访。全家6口人,去年纯收入不足1万元,主要靠卖洋芋为生。房子盖得不错,就是不会打理,脏乱,两张铁皮桌、几把凳子,是主要家具,都是黑乎乎的,厨房的锅碗瓢盆也不干净,没有灶台,电磁炉支在一只破凳子上。

调研组认为:按照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对基本丧失生存条件的农户实行易地搬迁,解决百姓生存安全的根本问题。在搬迁新居时应一次性做好住房、畜圈、公共活动场所以及水、电、路的配套。搬迁新地,搬一村就要一次性解决好相关问题,扶一户就要实现致富一个家。

扶贫日记 篇12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正值春耕备种之际,连日来,我们“三送”工作组深入各挂点村组开展“促春耕、保春种、看民需”活动。针对留守家庭、五保家庭、孤寡老人等困难家庭缺技术、缺劳力的实际,积极组织乡、村成立春耕助农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确保他们耕种不务农时。

谢件娣,大富村庙脚下村小组村民,今年75岁在她在她嫁到夫家三年时丈夫就生病去逝,族里为不想让她再嫁,为她从本乡高岭村招了一个叫刘厚修的“老单只”做上门郎,相濡以沫的二老人一生未生育过儿女,早年修养过的二个女儿也早已出嫁,她自己全身多种疾病缠身,农事及日常家庭事务就全落在了也已经快上70岁的丈夫刘厚修肩上,生活过的很是艰难和辛苦。这样的家庭怎能不让你即刻想去帮帮他?

说好了今天的我去帮老人整地锄草的,可等我到老人家里的承包地里时,刘厚修老人早自己干开了,谢件娣老人在一旁帮助拾捣着。老人告诉我,要在这块地上种些花生和芋头,说是要把草先锄去放在一旁堆沤用着种芋头的基肥,等草除完后再翻地。照老人家的指点,我拿起锄头将一行行“地股”的草铲除,谢件娣老人也不闲着,跟在我旁边收拾铲除的草堆在一起,下午4点来钟,这块有4、5分面积的田地显现出它原有的肥沃与清爽。擦着满面的汗水我对二位老人说,等到翻地那天翻地时我再来帮他们。

二老人一个劲的说着感谢的话语,并要请我到她们家去吃晚饭。婉言谢过二老人的邀请,带着一身的疲惫和满心的欢喜回到驻地。心想一对多么朴实、勤劳和善良的老人,帮助他们并不觉得付出了什么,反而自己收获了很多、很多……

扶贫日记 篇13

时间:20xx年8月3日(星期三) 天气:晴

20xx年8月3日,今天是个好天气,在汤丹镇大地坡村这里能见到太阳还真是不容易。一大早,我赶往大黑山小组,与村民小组长任太升一起挨家挨户地对我所挂钩的建档立卡贫困户6户21人,进行 >及>的填写工作,按照镇上的工作安排,要在8月10日前完成。

我带着自己所帮扶的贫困户建档立卡“一户一策”脱贫计划表,来到郭发香家中进行调查。在访谈中:郭发香,女,74岁,低保贫困户,独身一人,常年患病,生活靠民政救济,家中一贫如洗,房屋简陋,致贫原因是生病。老人无依无靠,又无劳动能力,像这样的老人最终是按社会保障兜底脱贫。

顺着小径,不到两分钟,就找到了贫困户贺吉芬家:贺吉芬,女,80岁,低保贫困户,家庭人口5人,她和儿子张金海有慢性病,儿媳罗水花有残疾,有两个孙子,一个在外打工,一个就读小学,致贫原因是因残、因病,脱贫路径是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发展教育脱贫、进行医疗救助。

在童安琼家中,看到的也是破烂的房屋,没有像样的家俱摆设,只有一台破旧的电视机。她今年41岁,家中有子女二人,都还是在校学生,低保贫困户,一个人带着两个学生生活,致贫原因是因学、无劳动力,脱贫路径是发展教育脱贫、社会保障兜底脱贫。

走到一家一户,我心中就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悲伤,看到的都是家庭的贫困,居住条件十分恶劣,留守的大多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这些弱势群体,无劳动力,致贫原因都是因病、因残,也无行之有效的增收途径和技能,抵御风险能力极其脆弱。访谈中也看到了群众的期盼,听到了群众的呼声,了解到了群众的致贫原因、脱贫愿望......

不知不觉的就到了下午1点多,才发现饥肠咕噜,感觉又累又饿,但比起这些贫困群众长期生活在这大山中的苦,这真的算不了什么,为了能使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能享受到国家的各项扶贫政策,我们每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要工作做细、做实,真正做到“宁愿干部脱层皮,要让群众早脱贫”!

 

扶贫日记 篇14

10月14日

转眼间,开展“大走访、回头看”活动已有多日,回顾走访经历,顶着风、冒着雨,还经常会看到群众不理解的表情,有时感到很委屈。但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听到了群众内心真正的呼声,也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了些力所能及的实事,老百姓的观念变了—由不理解到支持我们的工作,由不欢迎转变到热情,还盛情挽留我们在家里吃饭,都被我们一一谢绝。我们得到大多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我感到我们的工作没有白干。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看到还有一部分群众的生产生活仍然很艰幸,仍存在因病因残致家庭贫困的现象,这些都让我内心感到不安和内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们一直在路上。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shifanwen/193498.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