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诗词朗诵比赛活动总结

诗词朗诵比赛活动总结(推荐3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策划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词朗诵比赛活动总结 篇1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引领我校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诗词,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接受人文精神熏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学自强的优良品质,努力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更快发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我校国学经典诵读方案。

二、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

副组长:

工作小组成员: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各班主任及语文老师

三、诵读内容

为了在六年的时间里,让学生掌握最优秀的古诗文,我们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分配原则,分学段进行古诗文的诵读。诗包括《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除教材外)的诵读篇目经典诗词。

一年级学生背诵《三字经》

二年级学生背诵《弟子规》

三年级学生背诵《百家姓》

四年级学生背诵《增广贤文》

五年级学生诵读《千字文》

六年级学生诵读《古诗词必背》

四、活动时间:

1、从20xx年3月启动本活动,在1――5年级学生中全面推行。

2、以6年为一个周期,分年级指导读书,检测。学校将此读书活动作为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长期的开展下去。

五、具体实施方案

1、每学期组织教师定期进行一次学习学校读书活动计划、方案。

2、积极创造一切阅读条件。

1)班班建立一个图书阅览角。

2)班级图书角要达到至少每人一本,教师要积极带头读书,与学生一同分享读书的'快乐。

3)作好家校沟通、班级图书流通工作,每学期做好一次家庭阅读调查。

3、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1)各班每周早读时间自行安排2次诵读。

2)早操后统一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班级赛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吟诵本周所出示的诵读任务。

4、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拿出10分钟,与孩子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六、考核评价:

1、检测方式

学校安排统一时间组织考级活动(每学期一次),颁发等级证书(如一年级上学期考级合格,等级为一级,依次类推,最高等级为12级),没拿到证书的孩子,背熟后,可以申请再次测试。

采取人人必检的方式,学校安排固定时间,由正副班主任老师同时进行。

2、在活动中展示,本学期可以进行经典诗文硬笔书法比赛、办手抄报、班级、年级、学校逐层举办诵读会活动等。

诗词朗诵比赛活动总结 篇2

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亦是启迪人类智慧的久经历史考验的教科书。儿童背诵经典能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根据明德项目捐赠方要求,积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结合我校办学理念“全人教育”,以增强爱国情感、确立远大志向、规范行为习惯、提高基本素质为主要任务。以提高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为主要内容,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一、诵经意义jK251.com

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朗诵古典诗文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有利于弘扬祖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让苏楼明德小学全校师生接受中华古诗文的基础训练和文化熏陶。激活传统,继往开来。进一步依托读书明理读书做人,强化素质教育,使全校师生文明素养得到显著提高,使我校师生真正站在具有五千年文化的历史巨人肩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人文精神的失落和危机,正呼唤学校教育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因此我们的人文教育应当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基础,让孩子从小诵读经典诗文,这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指导思想

让儿童在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直面经典,吸取中华文化的精华,使其受益终生。中华古诗文兼跨德育、智育、美育三大范畴,凝结了前人对于人生、社会和大自然的观察和理解,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用这些经典武装孩子们的头脑,这是使他们走向成功的捷径。诗文内容可以不求甚解,但求熟读、熟背,以作为儿童长大后终生消化理解的文化储备。就像一颗种子深埋在土壤中,吸收养份、储备能量,等待时机,开花结果。

三、理论依据

环顾今天的'社会环境,不适合青少年看的电视、电影越来越多,不适合青少年听的歌曲、不适合青少年去的网吧,比比皆是。这些光怪陆离的东西对孩子们的诱惑和刺激太大、太多了,甚至一些文化垃圾充塞着一些学生的头脑,使部分学生思想散漫、心智茫然、精神不集中、学习不专注,无目标、无礼法,更无承受挫折的能力。要知道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期是6-13岁,13岁为一生中记忆的最高峰。为了守住教育这块阵地,把苏楼明德小学办成一块文化净土,为了不让学生错过这个失不再来的黄金时期,我们按上级的要求开拓学生学习的另一个空间,即经典诵读活动。要让学生与书交朋友,让书占领孩子的心灵。

在读书中明理,在读书中自省、自悟,吸取前人的智慧,完善自我,终生获益。让苏楼明德小学的同学通过读、诵、背,去拓宽视野、积累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养成读书习惯。

四、目的要求

1、整个诵经活动要遵照明德小学中华文化经典诵读相关要求开展活动;

2、读书明理。从古诗文中吸取中华文化的智慧,懂得人伦之道的做人道理,懂得生存之道的生活艺术,懂得人应当进入文学化的境界,远离低俗,升华自己;

3、学习读书方法,培养读书兴趣和习惯,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4、开发儿童的智力潜能和过目不忘的记忆能力,提高注意力;

5、了解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文学鉴赏水平,陶冶高雅情操;

6、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回的意志和毅力;

7、变化气质,提高心理素质,使人心地善良,性格温和,举止文雅;

8、经典诵读活动是一项系统的文化工程,需要全体师生、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五、具体措施

(一)内容

这次经典诵读活动的内容是明德小学捐助方提供的教材,即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经典诵读文库》第一、二、三册。其中第一册供一、二年级使用,第二册供三、四年级使用,第三册供五、六年级使用。一、二年级使用的第一册包括《语文课程标准》必背古诗词22首、唐诗选五言绝句13首、唐诗选乐府10首、唐诗选七言绝句27首、《论语》20篇。三、四年级使用的第二册包括《语文课程标准》必背古诗词22首、唐诗选

五言律诗51首、唐诗选40首、《孟子》4篇。五、六年级使用的第三册包括《语文课程标准》必背古诗词26首、唐诗选,五言古诗26首、唐诗选,五古乐府9首、唐诗选,七言古诗18首、唐诗选,七古乐府9首、《孝经》18篇、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是儒家之本,《老子》是道家之源,唐诗是公认的文学瑰宝,这三部巨著都是直接指向宇宙、社会和人生,博大精深,许多观点和内容被古今中外一再实践,至今仍放射着灿烂的光辉。

(二)时间

1、把诵经活动列入课程表,每周四课外活动是集体研读时间,教学内容是研读、吟诵经典名著,师生同背、同悟,教学相长。并把此项活动列入我校常规检查的一项工作。

2、每节课前3分钟、下午放学路上组织学生诵读经书,做到全校师生天天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

(三)途径

1、以课外自诵自背为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不逼迫、不强求。

2、每周一节诵经课,日积月累,六年下来,每人都将要有近10万字的经典名著烂熟于心。每天通过口诵心记脑思,不知不觉,就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

3、提倡家长与孩子一起诵读。

4、鼓励学生平时找时间结伴读经。三、五个人比着赛着背,省时省力,事半功倍。

5、学校全年跟踪检查、抽查,每年5月、11月份分别组织一次诵读经典汇报会或举办读千古经典、奠成才之基文艺演出。并进行评比,评出优秀集体与个人。

6、树典型。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学校板报、班级板报、学校小报等媒体,要树立、宣传读书明理读经做人的先进个人事迹,将爱国、爱校、爱父母教育融于诵读经典之中。

7、各班的黑板报要开辟读经专栏,要求每周更换一次读经内容。

8、充分利用早读、晨会、周会、课前预备的时间让学生一遍遍地诵读,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间游戏的时候边玩游戏边诵读。让学生时时能读,处处能诵。

9、各班建立经典诵读档案,把古诗文诵读情况记录在册。

(四)组织领导

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五)指导教师

1、语文教师:读经是最好的语文教育,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只要学生能熟练背诵,里面的意思自会理解。语文教师不仅要担任每周的诵经课,平时还要指导好学生的诵经活动。

2、音乐教师:利用音乐课对学生进行经典诵唱,学校红领巾广播站配套跟上服务。

3、体育教师;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利用体育课游戏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边诵唱边活动的指导。

4、美术教师: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文化的艺术熏陶,把我国最有名的书画作品引入我校,感受我国文化艺术的魅力。

5、班主任:负责该班经典诵读活动的协调和成果检测工作。

学生诵记的诗文,也许会忘,但在心灵纯净的童年时代记诵下来的东西,如同每天的饮食,会变成营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有人说,近百年来抛弃了中华经典之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对此我们不敢评论。但我们愿意做一点具体工作,尽一份苦心,免得错过孩子们的童年时机,浪费了他们无穷的天分,一生永不再来。

我校将秉承捐助方爱国之情,铸明德希望,铸民族精神。为炎黄子孙扬眉,为祖国增光。

诗词朗诵比赛活动总结 篇3

一、指导思想:

为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给学生搭建一方展示自己朗诵才能的平台,在校园中掀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高潮,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举行“诵读经典诗词,传承中华文明”活动。

二、活动过程:

(一)广泛宣传发动。要通过多种形式宣传“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浓厚的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园育人环境。鼓励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感受诵读经典活动。老师都能正确指导学生参加各项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组织比赛和展示活动。要结合传统节日端午和国庆节分别组织开展书法比赛和诵读展示活动;让学生领会经典、体验经典、实践经典。

三、活动安排:

主办科室:教导处

参赛方式:以级部为单位,每班推荐一名同学参加级部比赛。

参赛时间:

上学期:

第一阶段为班级内部组织书写经典书法展览,时间为五月中旬,各班自行安排。

第二阶段为级部优秀书法展览,时间为五月下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下学期:

第一阶段为班级内部组织诵读初赛,时间为九月下旬,各班自行安排。

第二阶段为级部诵读决赛,时间为十月上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奖励办法:

比赛设一等奖:4人、二等奖5人、三等奖6人。由学校组织奖励。

成果展示:录像视频照相图片

附:书法比赛评分标准:

1.执笔书写姿势正确,笔法:起、行、结、提按、方圆、转折、快行、慢行等,准确无误。

2.单字结构合理,重心平稳,舒展,主笔突出,点画呼应,大小一致,用笔流畅。

3.章法布局合理,行列整齐,风格统一,题款位置、大小与正文协调。

诵读比赛评奖标准:

⑴作品主题鲜明突出,内容积极向上(1分)

⑵精神饱满,姿态得体大方。(1分)

⑶感情饱满真挚,表达自然,能通过表情的变化反映诗歌的内涵。(2分)

⑷朗诵熟练,声音洪亮。(1分)

⑸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能很好把握诗歌节奏。(1分)

⑹正确把握诗歌内容,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与观众产生共鸣。(2分)

⑺所配乐曲与朗诵内容和谐。(1分)

⑻不超时。(1分)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shifanwen/221218.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