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捕捉孩子的敏感期》读书心得

《捕捉孩子的敏感期》读书心得(范例七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不能光会读哦,写7篇读书笔记吧。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捕捉儿童敏感期》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捕捉孩子的敏感期》读书心得 篇1

过去了就永远回不来,很多事物只能成为回忆,就是因为当时没有好好把握。这是看完孙瑞雪先生的《捕捉儿童敏感期》的最大感想。

看过《爸爸去哪儿》、看过《超人回来了》……还有很多很多。电视娱乐都开始这样关注孩子的成长,现实中的家长更是重视。那么相信大家一定听过敏感期这个词,专业得说就是指特定能力和行为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一时期个体对形成这些能力和行为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其实就是我们说的孩子长到一定时候表现出的不同。你看到过孩子捡地上的`东西,然后放进嘴巴里吗?你看到孩子自己咬自己的脚吗?你听到孩子某一个时间特别爱讲话但是有讲不清楚吗?……其实我觉得敏感,包括孩子本身,以及家长。孩子到了那个时间,而家长就要捕捉这个时间。

书中将理论与实例结合,将每一个敏感期绘声绘色得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婴儿7个月左右出现走的敏感期。起先拒绝坐,然后开始走,上下楼梯都要自己来,哪里不平偏要往哪里撞。这可能是父母最累的时候……走的敏感期中儿童是一个自由、活跃的个体,他拥有空间的能力从此开始越来越强。

1岁半到2岁期间,儿童会有一个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床上的一丝头发,地上的一根小草……但儿童并不总是这样。手的敏感期到来时,儿童有一个抓的过程。一把抓,二指抓,三指抓。很多成人用手很笨拙,不会拿筷子,不会用手指夹围棋子,不会点钞……这都和童年期手的发展有关。

音乐的敏感期呈螺旋状发展。2岁的幼儿就能把握节奏;3——4岁时开始对简单而重复的旋律感兴趣;5——6岁后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并自发用动作表达;6——8岁时已经能深深沉浸在音乐中……

处在身份确定敏感期的儿童,会选定一个偶像并时时模仿。“我是忍者神龟!”“我是超人!”通过吸收偶像的人格特点,儿童建构自己的人格状态,最终形成自我。

……

每一个时刻都是至关重要的,错过了,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孙瑞雪先生的这部著作值得我们大家无数次的翻阅。

《捕捉孩子的敏感期》读书心得 篇2

《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本书,如同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理解儿童内心世界的大门。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儿童敏感期的重要性,以及我们作为成人如何更好地陪伴和支持他们度过这一特殊时期。

书中详细描述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的各种敏感期,如秩序敏感期、细小事物敏感期、模仿敏感期等。每个敏感期都是儿童认知和情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与外部世界建立联系的桥梁。在这些敏感期内,儿童会表现出对特定事物或行为的浓厚兴趣,这种兴趣不仅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世界,还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在书中,作者强调了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在敏感期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尊重儿童的感受和需求,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支持和引导。例如,在秩序敏感期,我们应该尽量为儿童创造一个有序、稳定的环境,让他们能够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规则和秩序感;在模仿敏感期,我们应该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模仿对象,让他们能够通过模仿来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明白了儿童敏感期的价值和意义。作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儿童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为他们提供一个充满爱和支持的成长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自信、独立和幸福。

《捕捉孩子的敏感期》读书心得 篇3

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是在育儿课堂中听到的,当时老师用了三天的时间来解读这本书,刚听完那会感叹万分,因为两个孩子都已经长大了,期间错过了很多敏感期。也因为自己的无知并没有让孩子很好的过渡敏感期。这本书买了很久却一直迟迟未开封,一部分原因是育儿课堂上听过,也有部分原因是自己认为孩子已经过了敏感期了,没必要看了。最近重读了这本书,书中有三个知识点让自己感触特别的深刻。

第一点也是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孩子秩序敏感期第三阶段的执拗和不可逆性。在孩子小的时候吃东西时不小心掉地上,无论自己如何哄,拿一样的吃的也好,更有吸引力的`吃的也罢,哪怕拿出平时最爱吃的东西,都无法改变孩子就是要掉地上脏了的那一块食物的想法。多次把当时的自己气的够呛,只觉得怎么会有这么犟的孩子。一点都不理解孩子其实是在经历秩序敏感期,无论什么东西都要和原来一样,哪怕是掉地上的糖,再拿一块一样的对孩子来说也是不一样~

第二点是书中提到的一个案例:讲着一个孩子在玩自己的尿,他的妈妈多次劝阻无效后,孩子的爸爸强行将孩子带离现场,而书中两个孩子却提出了不同的解决办法,一个是不管孩子,让他继续玩;一个是寻找孩子从来没见过的玩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来阻止孩子玩尿。试想如果是我们,又会怎么做呢?我一定也会像案例中的爸爸或妈妈一样,想尽办法阻止他继续玩,不断的打扰他,如果还没有用也会使用强行拉走的办法。而书中却提到孩子在专心致志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常被无端打断,破坏了孩子成长的机会。虽然自己的孩子没有出现过书中那样玩尿的情况,可是又有多少孩子在专注于一件事时没有被打扰过呢?我家孩子被打扰最典型的莫过于孩子小时候喂饭难,为了让孩子多吃几口饭,父母总是会在孩子边玩时塞一口饭。因此孩子现在不够专注,和小时候专注被打断是有必然联系的。

第三点是书中提到的攀爬敏感期,相信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还没走稳就喜欢乱爬乱窜的行为。我家大宝也不例外,一直以来都觉得大宝是个胆子很小的孩子,看这本书时想起他曾经成长的经历,原来他曾经也有过大胆尝试与体验的经历,像爬床爬楼梯爬凳子,甚至是床的围拦也拦不住他攀爬。只要能爬的,他都会去尝试。但由于他是大宝,大家都很宠他,尤其是父母,生怕他摔着碰着,在孩子多次尝试各种攀爬时,自己总是会揪着一颗心,时不时大声呼唤小心。而父母的宠爱时常不给孩子尝试的机会,慢慢的,孩子胆子越来越小了…

已经错过的敏感期就是错过了,孩子们已经长大了也过了可以恢复敏感期的年龄,但这本书还是解决了自己很多疑惑,理解了孩子现在的某些行为,知道了自己曾经在孩子成长中犯过的错误。自己努力读书也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日后,希望自己无论是这本书还是其它亲子教育类书籍,都不要忘了初心,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爱,给予孩子充足的爱,爱孩子就要先懂孩子~

《捕捉孩子的敏感期》读书心得 篇4

其实家中早就有孙瑞雪著的《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也忘了当初是为什么买的了,放在书架上一直没有看。那天在SINA网站上看到一个家长的读后感,其中谈到本书,猛然想起来了家中也“藏”有该书,就拿起来读了读。没有想到,一读起来,就放不下了。利用周末,一口气读完了。感触颇多,记录下来。

儿童也各种各样的敏感期。各种敏感期结合在一起,陪她度过了6年。这6年内,各个阶段有不同的敏感期。如果各种敏感期的动作没有被外界(家长和老师)所打扰,她就会发展得很全面。否则,孩子自身有一种修补的功能,将占用其他时间、场合弥补。如果6年内都没有弥补,则孩子的发展不全面(可能长大后会出现其他问题——属于潜在的)。联想到最近在美国发生的32人命绝枪下的惨案,那个韩国学生的身心在儿童发展阶段一定是遗漏了某些阶段。

看了书,我明白了孩子以前的一些作法。以前对于她的某些作法,我还很不理解,认为她很“执拗”。比如:她坚持吃饭的时候,个人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以前连爷爷奶奶坐她的座位都不行,现在好些了);上楼的时候一定是她走在最前头,谁也不能超过她——这是“秩序”期的表现。有一次,爸爸咬了她的冰棍,她就哭了一路——这是“追求完美期”的表现。我曾经看见过家长要求特别小的孩子就与其他孩子“分享”玩具,结果造成孩子大哭,遭了一顿爆揍的现象,看了书才知道,这种作法其实是不正确的!孩子只有大于6、7岁,才能享受到“分享”的乐趣。之前都是独立的个体的.概念,还处于“占有敏感期”。就连孩子小时候爱吃手,把手放在嘴里,其实是到了“口的敏感期”。孩子正通过“口”来接触、感受这个世界呢!

作为家长,在孩子的成长阶段,最好的作法就是不要打扰她。孩子们遇到问题,自己有解决的办法,好多概念,包括“秩序、规则、事先征求同意”等都是通过与伙伴的游戏、接触中认识的;孩子与孩子间出现的问题,也正是孩子在试图解决问题的过程。家长所能做的,不是以家长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而是创造各种情境,并且不打扰她!——否则,孩子还需要花费其他的时间来再次弥补!甚至错过了某个敏感期!

4—5岁的敏感期有:婚姻、出生、情感、人际关系、审美、数学概念、身份确认、性别、绘画、识字。

5—6岁的敏感期有:婚姻、书写、数学逻辑、社会性兴趣、动植物、实物、收集。(她就爱收集一些废品,反正是我们看不上眼的东西,还说要作手工用)

6岁以上的敏感期有:易些螺旋形状敏感期,一直伴随着孩子成长到12岁。如,绘画、音乐、语言、审美、对空间的认识、人际关系、秩序、独立、理财。

回想当初,我对雯雯一直不会跳绳还很担心,担心她不能顺利通过小学的入学考试。结果,不出三个月,雯雯就会了,而且跳得很好了!我想起了雯雯老师的一句话:“不用着急。到时候,她自然就会了!”比如算术,她也突然开窍了!

最近,她们班里好像出现了“谈婚论嫁”的情况,很多女孩都喜欢“北北”,希望“北北”作她们的“白马王子”。雯雯和我说起这些的时候,我还很担心。虽然也认识到这是小孩的玩闹,但也有点真怕她们当真了。看了书,才明白现在是她们这个年龄的“婚姻敏感期”,他们在试图弄明白:自己爱的人,爱自己的人,结婚的关系呢。

我庆幸自己没有打扰孩子的敏感期。但与书中那些细心的,能够记录下来孩子成长历程、点点滴滴小事的家长比起来,我是个“粗心”的家长!

雯雯的语言、音乐、绘画期应该都是很好的度过了,没有收到干扰,甚至还给她创造了条件呢!

我以后也要多观察孩子的言行,不“干扰”她的成长。

她的言行一定有她的道理,我要从她的角度出发多理解她。

《捕捉孩子的敏感期》读书心得 篇5

《捕捉儿童敏感期》是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编著的书,本书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就如书中所说:“了解了敏感期,父母就可以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破解儿童内心的秘密,帮助孩子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并释放内在的新的生命力。”所以“这是爱孩子的书,而不是教孩子的书。”

本书有8个篇章。在第一章,作者通过4个孩子的敏感期故事:从婴儿吃手、脚丫、玩具等用口来感知世界,了解外在,建构自我,说明孩子从出生敏感期就开始了,这也是口的敏感期;孩子之间交换,在成人看来属于不等价,而在交换背后却藏着孩子的秘密和感觉,有着他们的喜悦;在秩序敏感期,我们会发现孩子们必须按照既定的规则做事,如果大人破坏规则他们会要求不断的重新来,她也会要求大人或者小伙伴们按照自己摆放玩具的要求放好,这也是儿童的“直线式思维”,到了“追求完美”的敏感期;孩子对绘画和音乐有着天然的直觉,在这一时期,如果被家长们发现和抓住,为孩子提供艺术环境,那么就能很好的进行“潜力开发”。读完第一章,让读者对敏感期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让读者对探索孩子有了兴趣,因此,在后面的章节中,作者分别从0-2岁、4-5岁、5-6岁和6岁以上儿童发展中的敏感期做说明,每个阶段通过孩子与家长、老师的故事进行阐明各个敏感期。

空间敏感期

从2岁起孩子开始进入空间敏感期。儿童通过物体的位置探索空间,通过物体的运动探索空间,还通过弯曲的视界探索空间。通过不在视界中的物体探索空间,他们由此得到空间感,形成空间概念。

这些都是空间的要素:直观的位置,直观外的位置,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这就是科学逻辑的起始点。弹力球是幼儿最初的探索空间的最好的东西。仍东西的动作虽然简单,但却非常重要。

语言敏感期

(0~6岁)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哑哑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阅读敏感期

(4.5~5.5岁)孩子的书写能力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分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就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充满书香的居家环境,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秩序敏感期

(0~3岁)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如果成人没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感官敏感期

(0~6岁)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3岁前,孩子通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3~6岁则更能具体地通过感官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围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有危险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细微事物的敏感期

(1.5~4岁)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围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因此,如果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正是培养孩子细心、认真的好时机。

动作敏感期

(大肌肉1~2岁小肌肉1.5~3岁)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开发。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小肌肉的练习也同时进行,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的训练。不仅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性别敏感期

(4~5岁)大概4岁时的孩子最重视的就是谁是男孩谁是女孩。如果有人去洗手间,他们一定要跟着去,原因是想观察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孩子对身体的探索和认识来自于观察,成人在给孩子解释时,态度必须客观和科学,就如同认识自己的眼睛、鼻子、嘴一样。当然百科全书这时是最好的工具了。

人际关系敏感期

(2~5岁)从一对一交换玩具和食物开始,到寻找相同情趣的伙伴并开始相互依恋,从和许多小朋友玩到只和一两个小朋友交往,孩子自己经历了人际交往的全过程,而这种交往智能是与生俱来的。

孩子每个敏感期的到来都是短暂的,也会是转瞬即逝的,如果在敏感期我们没有好好“保护”它,在12岁之前只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自由,也是可以弥补的。作者说:“在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一定会勇敢、坚定、乐观、充满自信,拥有这样一个孩子,幸福会像空气一样包围着我们。”

《捕捉孩子的敏感期》读书心得 篇6

这本书我很喜欢,之前看过电子版,但觉得看电子版书没有买书回来看感觉好,买书回来读不仅家人可以共读而且想拿到那里读都可以,不用总盯着电脑眼睛也会觉得舒服很多。

燃宝真的长大了,自可以一个人玩,发现一样东西就可以反复玩很久,晚上他做在椅子上画画,我就坐在一边看这本书,喜欢读这么书,这里可以看到最真实、最可爱的孩子,在这里可以看到燃宝的身影,在这里可以找到乐趣,尤其谈到孩子到了语言敏感期的时候,孩子会反复应用、不分场合的应用学来的语汇,而且说的都很雷人,很有趣,也很真实,孩子就是这个样子。每一个孩子都要经历他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敏感期,只是每一个孩子的每一个敏感期到来的都不一样,有的早有的晚。当读到孩子秩序感敏感期的时候,我和作者有同样的体会,家里谁的东西就是谁的,爸爸的手机只能爸爸拿,妈妈的枕头只能妈妈枕,妈妈的鞋只可以妈妈穿,有朋友来家里穿了我平时穿的拖鞋,小家伙都会不悦并要求换过来,读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孩子,可以帮助我们捕捉儿童敏感期,并且在孩子敏感期到来的时候给他提供帮助。

以前曾和朋友们狂言说自己不会结婚不会要孩子,结果在朋友圈里我是结婚较早的,有了孩子之后是最喜欢孩子的,有时候人真的很奇怪。我真的特别感恩上天赐给我这样一个可爱的燃宝,有了燃宝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偶尔会写写日志写写博客,现在的我会常常写,记录自己和燃宝的故事,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为自己积累财富,也是为燃燃积累财富。我特别感谢新浪育儿圈和新浪亲子圈的每一位圈友,感谢妈眯沙龙,感谢这些育儿专家写的这么多这么好的书,让我一个从不了解孩子不喜欢孩子不知道如何带孩子的人变成了喜欢孩子开始了解孩子知道自己应该要怎么带孩子,当然,有时也会茫然,有时也会失控,我们大家常聚在一起谈自己的育儿经,谈自己的想法和作法,在这一个又一个的'学习过程和交流过程中,我也会不断的为自己展开自我批评和自我教育,如何给孩子“爱和自由”,如何做好孩子精神上的仆人而不是主人,我还需要学习和努力。

在这里推荐我的朋友们和我一起读这本书,还有该作者孙瑞雪的“爱和自由”、“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李跃儿,谈到李跃儿,她是北京效区巴学园(幼儿园的名字)的园长,导演张同道在该园秘呆三年拍摄的纪录片《小人国》,真实的反映了2至6岁孩子的生活并透过孩子的视角,展现成人的世界,小人国这部电影一直很想看,可惜只看过北京教育台的对话节目放过片花,很感人很真实,仅看了片花我哭了,看到园里的孩子有的打人有的被打的时候触动了我的心,是啊,幼儿园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个小的社会,这里有强弱之分,在父母保护下成长的孩子进了园之后还是要自己去面对和处理孩子们自己的事情的,这里有用武力处理的也有用智谋去处理的,远不差与成人世界。该片今年十月份在北京上映的,但在网上都找不到,这里的电影院没有买这部片子,咳,挺遗憾的,生活在大城市还是好啊,可以最早最快的分享各种资讯,真幸福。

《捕捉孩子的敏感期》读书心得 篇7

在本月,我初读了《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从中收获了很多关于儿童在成长中经历各个敏感期的相关知识以及教育经验。

首先,就拿这本书中的序言来说,就让我知道了幼儿为什么爱吃手?为什么喜欢把玩具丢在地上等等的一些行为。

在没有阅读过这本书之前,如果我看见幼儿在吃手,我会觉得这是一种不卫生的行为,我都会直接把他的手从嘴里拿出来不让他吃。

看了这本书之后,才知道,原来这些行为都是正常的,都是他们正在经历的敏感期,以及知道了敏感期的概念。

其次,从这本书中的案例和一些家长老师的感受让我知道:0到6岁间孩子所经历的敏感期都有哪些,以及知道了他们所经历的敏感期都是呈螺旋式发展的,并且还知道了在此期间我们能给予孩子哪些帮助。

例如:当三岁多的孩子进入语言的敏感期,这时他们的表现就会跟之前不一样,他们开始对句子表达的意思感兴趣,并重复或模仿他人说的话,以及对成语非常感兴趣。

在此期间,我们就要注意儿童对词语的.使用和解释来自于成人,来自于同伴,还来自于生活,尤其是来自于父母和教师。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和父母的语言一定要精准明确,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让我们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来帮助他们渡过这一敏感期。

还有一个在我们生活中也很常见的敏感期,它就是关于人际关系的敏感期。

在此敏感期期间,幼儿会喜欢一对一的进行交换食物和玩具,只要是她喜欢的或是想要交换的,都会乐此不彼地交换,无论是大是小,是好是坏,便宜还是昂贵,都会全然不顾的将这些东西去与其他的幼儿来进行交换。

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儿童在这一时期,他是通过物品交换来发展的,这是一种成长的规律。

但要在幼儿进行交换之前,我们一定要跟幼儿说清一些原则,要告诉他们:儿童的物品应归他自己所有,不能强迫他放弃自己的东西,同时也要学会尊重他人的拒绝。

所以,我们身为教师一定要帮助儿童建立这样的概念: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给不给别人,自己有决定权,拿别人的东西要征得别人的同意这个原则并形成秩序。

其实在看了书中的很多案例,以及了解了各个敏感期,让我发现了孩子不管是在经历任何敏感期,我们都要给予孩子们一些关爱给予他们温暖,让孩子们知道他们在我们心中是很重要的。

我们可以帮助孩子,鼓励孩子。

儿童一定要生活在一个适应的环境中,这个环境应该是自然而和谐的,这个环境也是积极而友善的,孩子们和老师们相互尊重,平等的生活在一起。

归根结底,就是要给孩子创造出一个爱和自由的环境,让他们在爱和自由的环境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shifanwen/227060.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