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校园一卡通引发的思考推荐

随着写作规范的不断完善,对于各类范文的需求不断增多,写好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有哪些范文值得参考呢?这篇《校园一卡通引发的思考推荐》应该可以帮助到您。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享受到了种种的实惠,我们也不例外。一张一卡通可以到食堂买吃的,可以到商店买东西,可以开门,可以借书……只要是校园的事,都可以。我们从学生进校,就办了一卡通,但小学生,离家近,用不着买东西,洗澡,打开水……唯一的功效是借书。但孩子们也不是每天都借,卡理所当然不必天天带到身上,放在身上又怕丢失。于是想了一个两全齐美的办法:把卡按照班级编好统一放在图书馆的专柜里,每个柜子上都写好了对应卡主的名字。为了孩子们便于找卡,每个柜子只放了八张卡。试验了一年的时间,卡完好无损。所以大家也没有再仔细关注。但最近有学生借书,告诉老师,她的卡丢了,我们当时想当然是孩子借完书后,忘了把卡放在原位。因为以前就有孩子把卡放错柜子的。所以我说给他找。当我把三个年级十几班的卡清点完后。心里忐忑不安,感觉卡少了,真的丢了,但我又不敢说出来。于是我仔细的观察这些孩子。再加上一个老师在校园里捡了一张卡,我一看里面20元钱不见了。我们当初想让孩子养成一个好的行为习惯,如借书不能超期,如果超期,一天要扣0.5元,要爱惜书,如果污损书,要相应的赔偿。所以每个孩子的卡里都有20元钱。我把捡到的卡在机子里一测记录如下:(食堂的刷卡机)4月20日 8:45 2元4月20日 8:50 1.5元4月20日 8:57 2元4月20日 14:50 2元4月20日 15:11 2.5元……左思右想,一看每次消费的时间间隔不长,而且出手大方,并且把卡仍在外面,第一可以排除本人自己,谁都会爱惜自己的东西,不会无缘无故糟蹋财物。那又会是谁呢?毕竟孩子小,他不敢向其他班的柜子伸手。于是我把捡回来的卡同柜人的名单抄了下来。找到了年级组长,年级组长和我一起进班。于是我问4月20日在食堂买吃的同学请站起来。一会儿站了七八个。我扫视了一遍,发现一个小胖都脸红了一会儿,一会儿恢复了常态。第二个问题:买了多少钱?孩子一个一个回答,没有异常。第三个问题:谁拿一卡通买的东西?全班异口同声:小胖都。于是我们把小胖都带到办公室询问。首先,小胖都说是拿自己卡买的。我也没有证据,只是吓唬他,说食堂有摄像头,我可以把记录调出来,如果被我查出来,我会严格处理,如果自己承认,那么把吃掉的钱给别人补上就可以,不追究责任。于是让他先回教室,自己好好想想。回来之后,我第一件事是把他的信息调出来,我惊讶的发现,他的卡20元钱一分都不少,那么孩子说的话全是假的。我必须找证据。我把该班的卡一张张的调了一片记录,结果发现两张卡的钱被吃掉,而且卡也不在。还有几张卡的钱少了。这些卡消费的时间没有雷同的,而是连续的,直到现在为止。我怀疑不是一个人干的,肯定是一个团伙,只好到孩子们中间去调查。结果孩子们反应:小胖都经常在食堂买东西请客,还买鸡腿,蟹棒,吃不完随便乱扔。为了证实孩子们的话,我找到了那几个被请的人,结果确实如此。我于是下结论:小胖都一个人消费了这些卡里的钱。怎么办,我再次找来小胖都,他承认了一些,于是我让他回去再想想。一个孩子的这种坏习惯,肯定和家庭有关,于是我把他妈妈请来,当我把这些情况告诉她时,孩子妈妈一点也不惊讶。除了我查出来的,他妈妈还担心他吃了别班的卡的钱。孩子妈妈说:幸好您发现的及时,否则他会把所有的卡吃完。我一看是一个这样通情达理的妈妈,怎么会培养一个行为习惯如此差的孩子呢?于是我进一步和家长聊了起来。她给我讲了一个孩子的事例:有一次,家里没有大蒜,她给了孩子5元钱到楼下买大蒜。孩子很快就回来了,用手捧了一瓣一瓣的蒜回来,一双小手能捧多少。他就是这样耍小聪明,最多买了5角钱的蒜,他宁是扔掉塑料袋,把蒜掰得碎碎回来欺骗大人。于是他问孩子:是商店奶奶坑了你,还是你骗了妈妈。通过谈话我我明白:因为孩子从小发钱习惯了,而且学会了小聪明,从中谋取利益,但家长发现了并没有严厉的制裁,导致他胆子越来越大,从家里耍聪明要钱,扩大到学校,浑水摸鱼。那么该怎么帮助孩子养成一个好的行为习惯:1、培养“需要的修养”苏霍姆林斯基从物质福利源源不断涌进儿童早期领域这一现象中,同时发现了另一现象,那就是儿童的物质欲望愈来愈高,甚至超过家庭的经济条件。然而在儿童头脑里却极有可能丧失关于这些福利是从哪里得来的,面对这种现象,苏霍姆林斯基强调,父母必须努力培养孩子合理的需要,必须从关心他们的“需要的修养”开始。孩子“拿”的思想从何而来?因为没有,所以才“拿”,这就是孩子最简单的逻辑。对于孩子的基本物质需要,我们全都给予满足了吗?我们必须非常关注孩子的需要,每次孩子闹着要买东西时,我们都应该耐心询问他购买的理由,如果出于正当的需要,我扪一定要“慷慨解囊”,对于不必要的购买要求,在拒绝时,也应耐心地与他说理,让他懂得不买的原因,而不再以沉默或呵斥对待。2、要限制孩子的物质欲望。人的物质欲望是无止境的,家长从小要控制孩子的物质欲望。若在物质方面对孩子百依百顺,长此以往,一旦他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很容易走向极端,造成不良后果。孩子的“拿来主义”行为,也有这个原因。大人可以对孩子实行“承包责任制”,让他懂得爱惜自己的物品,物尽其用。经过这样的教育,孩子认识到,在要任何东西之前,都要考虑自己是否需要,自己能不能将它们处理好。3、培养孩子通过劳动获得物质满足的习惯。孩子对于“拿”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物质渴望,然而当他在这种“拿”的习惯中慢慢成长后,懒惰的习气便已根深蒂固。生活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教孩子学做简单的家务,培养他的劳动观念。无论他最终做得好不好,我们都会及时送上表扬,给予他精神鼓励或物质奖赏。孩子尝到了劳动后的快乐与满足后,经常向我“讨”事情做。在这种良性循环中,孩子渐渐意识到,通过自己的劳动与努力来获得“报酬”是快乐且光荣的。4、设情境,辨是非:应告诉孩子偷窃是可耻的。孩子之所以“拿”,因为他尚未意识到这是一种不正当的行为。作为家长,应教育孩子懂得明辨是非。针对这件事,我问小胖都,如果你来借书,发现自己的卡不见了,结果会怎样。他小声的告诉我:借不成书。借不到书,而又想看书,你心里会怎样?当然难受。孩子说时眼泪滚了出来。我摸摸孩子的脑袋说:“你不仅吃了别人的钱,而且连卡都扔了,这样会给别人带来了精神上的痛苦和生活中的不便,我们从小就要做好孩子,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孩子拼命地点头。5、讲故事,明道理许多传统美德故事代代相传,众口皆碑,学生也爱听。采用各种故事对学生进持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不失为一种好形式。教师可利用图书室中的各类日常行为规范、传统美德之类的书籍,指导学生认真阅读,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比赛。同时对学生中出现的个别问题,也可以通过讲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启迪。如《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小孩小时候偷东西,父母没有制止,反而表扬他。长大后,常偷东西,以致犯法被判处死刑。临死前,他提出要见他母亲一面,母亲千里迢迢来和儿子诀别,儿子要求再吃一口奶,母亲同意了,儿子狠狠地咬掉了母亲的一只乳房,母亲质问他问什么这样,孩子说:当初我犯错误,你不管我,导致我走上了这条绝路。多好的故事,对孩子的教育肯定比我们的说教有效得多。6、严格校纪校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格的校纪校规,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有力的保证。学校要有严格的校纪校规,“一日常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则”、“日评比” ……有规范的检查奖罚制度,有力地染了教育气氛,充实了学生的内心世界。7、榜样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模仿性能强,为学生树立榜样,是行为规范训练的有效形式。根据这一特点,教师经常给学生讲名人名家的故事,什么“毛泽东尊敬老师”、“雷锋‘听’电影” ……树立学身边的典型,从身边的人学起,树立榜样的作用,在学生心中都留下了深刻和印象。教师本人的行为素养对学生行为养成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最崇高的、最伟大的人。教师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同时从学生中树立榜样,在学生中评选出“文明小市民”、“三好学生”“优秀队干”等等,从身边的人和事,从集体当中受到教育,产生了“我也能行”的感受,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曾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次诺贝尔奖得主聚会之时,记者问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记者很好奇,“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说明了儿时养成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外教育家十分重视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俄国一位教育家也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他的利息。”可见习惯对于一个人性格的形成、能力的发展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孩子犯错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用爱关怀,用心教育,就一定能还孩子一片纯真的天空。

JK251.com延伸阅读

播撒爱心,兵法先行——做一名思考型的班主任(参考)


三年的班主任经历,与学生之间发生了很多故事,有温馨的、感人的,但也有小误会、小磨擦小冲撞。还记得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因学生的一次无理冲撞,而在全班学生面前流下了脆弱的泪水,曾一度抱着让该生“自生自灭”的冷战态度,但我很快纠正了这种不理智的行为。作为一名班主任,需要以宽广的胸怀摒弃对个别学生的芥蒂,不能一味抱怨某些学生“忘恩”,为自己付出心血得不到学生的理解而大喊不值,这种心态,除了徒增我们对班主任工作的倦怠感,于我们做学生工作百害而无一利。现在很多班级都有几个不和谐的音符,迟到、旷课、打架,性格固执叛逆,听不进一点批评教育,一副对什么都无所谓的样子,一副“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小痞子样,常给班主任制造事端,让人头痛不已。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位班主任必须爱自己的学生。不能对形形色色的问题学生存有偏见,爱理不理,家长不会因孩子的一次出言不逊一次捣蛋而对小孩不理不睬。“师者父母心”,套用电视剧《士兵突围》里许三多的一句话,即“不抛弃,不放弃”。面对学生的“胡作非为”,我们免不了要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批评。但批评不是目的,让学生认识自身不足,并有意识改正自己的错误,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只有用心与心的沟通与关爱,才能化解横跨在师生之间的鸿沟。那如何去施展我们的爱心呢?如何用心灵去赢得心灵呢?别想着“爱之深,责之切”,“批评和骂是为了学生好。”试想一下,谁能够平心静气地面对面地接受别人的严批,哪怕是善意的。事实告诉我们,在与问题学生过招的过程中,一定要做一名思考型的班主任,“兵法”制胜。一、保持一种平和心态,以心灵碰撞心灵很常在办公室里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刚从教室出来的班主任把书往桌上一扔,恼羞成怒的说:“某某学生真是没救了。”“某某学生真过分,大家都在认真听课的时候,他在大声讲话,提醒了多次都不听,我以后都当他透明。”当我们声讨学生的“罪行”,给某个学生判了“死刑”,可能就会对这样一个学生趴台睡觉不理了,作业没交不理了,成绩好不好也不过问了……如果这样,我们还配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吗?列宁说过:“年轻人犯错误,上帝也会原谅的。”作为班主任,应以一颗平和的心面对学生所犯下的错误。只有这样,你才会静下心来思考,问题的症结在哪?为什么他会顶撞我说的每一句话?为什么他课堂上那么多话?为什么他的性格那么暴躁?……这样只要有心,班主任就会通过多种渠道去了解学生,以更理智更有实效性的办法去解决问题。本人曾经接触过这样一个学生,到校时间慢,做操集队的速度慢,回答问题站起来的速度慢,上课讲话、作业不交少不了他。细声细气或厉声批评,都是一副“处变不惊”的样子。面对这样一个毫无上进心,似乎看淡一切的学生,一时间确实无从下手。后来通过班上学生以及与他同乡的老师,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原来他还有个哥哥,就读于南方医科大学,这对于乡镇的学子来说,足以让村民交口称赞。而他的父母也以他哥哥为荣,并常常要求他向哥哥学习。哥哥从大学回来,看到他糟糕的成绩,也讽刺他是猪脑袋。这样,原本一个上进心强但屡招失败打击的人,便开始以一种消极的逃避态度对待一切。“你们都觉得我笨,没哥哥厉害,那我就差给你们看。”错误的归因,导致了错误的行为。刚好那时我让班上每个学生给我写一封信《班主任,我想对你说》,很多同学都真情流露,抱怨亦或提意见。只有他一句话:老师,我没话跟你说。看着他白花花的信纸。我信手给他回了信。“某某同学,你没话跟老师说。你知道吗?老师却有很多话想跟你说。你是一个聪明的、有主见的孩子,老师对你充满了期望。可是现在你却让我失望了。聪明的你为什么不能静下心来学习呢?为什么要以不思进取,消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呢?……”就这样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千多字。给他们发回信的时候,我注意到了他脸上细微的表情,害羞的一笑,生怕同桌看到,还没看完就小心地放进抽屉里。在以后的日子里,尽管成绩因为课程落下太多,进步不大。我能感受到他在慢慢地改进了,心态变得更积极了。特别是在校园艺术节的时候,当学校说每班至少要拿出一件手工制作来参赛时,我头痛了。唱歌跳舞还有学生参加,但这手工制作?可他却难得一见地举起了右手,把这件事扛了下来。第二天,他就带来一个让我眼前一亮的手工品:绿竹风铃。这风铃用细丝把长长短短的十几根或粗或细的竹子串起来,特别是他想到了用空白光盘作载体,所用的竹子围绕这光盘参差不齐地垂下来,迎着风就可以听到竹子互相撞击发出的声音,让全班同学都惊叹不已。这件事更让我认识到,很多时候,并不是你批评学生喋喋不休地讲大道理,才是对学生的一种负责,一时的冷处理并不是失职。对于一些性格较开朗的,常喜欢主动跟班主任交流的学生犯错了,可以当面训斥一下,既不会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也会起到一定的教育效果。但对于一些“充耳不闻”,以敌对的目光看待一切的学生,动怒是毫无任何作用的。因此,面对问题学生,关键是要以平和的心态,找到一种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并展开有效教育。二、联线家长,于无声处教育学生密切配合家长,对于一些双差生,本人根据其在校反复出现不良现象及时与家长互通,以求成功转化学生。但须知,联系家长是一把“双刃剑”,一定要扬长避短。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老师向家长告状。学生口头禅也有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跟家长通电话”。其实,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如果把对学生的不满发泄在家长身上,学生回到家,正在气头上的家长肯定会严厉批评学生,说老师又说你在学生怎么怎么样了。记得一个内宿生很是苦恼地对我说过:“班主任,我求求你,别把我在学校的什么事都告诉我父母,好吗?”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无论行为表现好坏的学生普遍都比较反感老师这种做法,当然也就难以取得理想中的效果。班主任跟家长的沟通是必须的,本人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学生犯错了行为有偏差了才跟家长联系的。平时也会询问学生在家的表现,大多数家长都会热心地说自己小孩的优缺点。当学生犯错或表现不在状态时,则更会主动跟家长通电话。汇报完情况后,我一般都会提醒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别说是班主任打电话来说了你很多的不是。只要双方都了解了小孩的情况,那么就大家都想办法规范孩子的行为,最好能巧妙地指出小孩子的错又不会对班主任反感。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对班主任筑起防护墙,才敢大胆地跟老师吐露心声。家校共管也才得以有效进行。三、于细微处见精神,爱无处不在在校园里,有些平日爱捣蛋的学生,与自己的老师迎面走来,总爱扮“局部失明”,眼睛无神地望着别处匆匆走过。为师者心里难免会产生疙瘩,但这又不失是一个感化学生的机会。“某某同学,早上好,上哪去啊?”主动问好,可以向学生传达这样一个信息:老师对自己那么热乎,看来没把我的气话记在心上,他批评我,应该不是针对我才这么做的。下次再碰到,也许他就会主动跟你打招呼了。似乎调皮的男生,都爱打篮球,有的课间十分钟也要跑到操场溜两圈,跌拐扭伤在所难免。班主任可以在教室里放一些活络油、正骨水等有利筋骨恢复的药油。本人在平日,还会准备好驱风油、腹可安、穿心莲等药物,以备学生不时之需。学生是个有心人,这些都会被他们看在眼里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用你那充满关爱的手去触摸学生们的心,去触摸他们的灵魂吧!”其实,很多时候,“差生”更自尊,轻轻一碰,就会像刺猬一样,满身竖起利刺来。作为老师,不要直接去触碰学生的“伤疤”,而是应该尊重他,让他感受到被人尊重的快乐。这样你对他在道德上和行为上的指导,就越听得进去,接受得快。作为一个班主任的我,在经历的无数个教育案例中,教育结果或成功或失败。但毫无疑问,在这个过程中,我处理学生问题的方法变得更成熟,更有效了。唯一没变的是本人对学生由衷的关爱,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我始终以爱学生为前提,以促学生进步为宗旨,深究班主任“兵法”,致力于做一名思考型的班主任。

校园生活演讲稿【精选一篇】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六年的小学学习生活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里,每一段回忆都那么的美好,那么快乐,如今也要毕业了,那些美好和快乐的记忆都是那么的难以忘怀。

忘不了,亲爱的同学。那六年级的学习生活是多么的快乐。还记得那次野炊,我们齐心协力做好了一顿丰盛的午餐;还记得那次手语操大赛,我们努力练习,全力以赴,就是为了能够夺得冠军;还记得 那最后一次”六一“,我们一起玩,一起闹,一起笑,一起吃。这种情同兄弟姐妹的生活,我们怎么能忘记呢?

忘不了,敬爱的老师。陈德超老师,您是否还记得您为了让我们最后一个”六一“过的知足,您倒贴了自己的钱,为我们买礼物和食品,为我们组织了一次开心的”六一“活动;您是否还记得您为了实 现我们在万埠镇统考中的冠军梦而到处为我们找试卷测试,我们怎么忘得了您呢?李丽珍老师,您是否还记得您为了激起我们对语文的热爱,常常跟我们讲一些故事,让我们更喜欢上语文课,我们怎么 忘得了您呢?谭丽玲老师,您是否还记得您带着那沙哑的嗓子为我们上课,我们真的真的非常的感动,我们怎么忘得了您呢?胡伟老师,您是否还记得您为了提高我们的成绩,那么辛苦的为我们上课, 而我们有时候却忽视了您的辛苦,我们又能怎么忘得了您呢?这样的好老师,我们永远都会牢记心间。

忘不了敬爱的老师,更忘不了并肩作战的同学们,这一切的一切又有谁想要忘记呢?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shifanwen/23146.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