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教育案例分析:中学生不良品行的成因及对策推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范文类型,独具匠心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你可能正在找一些相关内容的范文,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教育案例分析:中学生不良品行的成因及对策推荐,供大家参考。

初二(9)班,徐X俊,家庭关系较复杂,父母离婚后又各重组家庭,父母双方都不愿养育他,他只能在外婆家居住。因缺乏父母关爱,家庭温暖,学习态度差,经常违反课堂纪律,对老师的教育置若罔闻。

初二(9)班,梁X仁,是家中的独生女,个性很强,父母过分溺爱,养成娇气,自私,任性的性格,在家中根本不听父母的话,在学校也经常顶撞老师。无心读书,常与社会青年混在一起,现辍学在外面打工。

初二(9)班,梁X,是家中的独生子,因是家中的独苗,父母有过分溺爱,因此以自我为中心,多动,常骚扰同学。常违反学校纪律,屡教不改。现辍学在家。

初二(10)班,吴X杨,性格孤僻,不喜欢与人沟通,经常上网,已成了典型的网虫,精神状态很差,上课经常睡觉,从不交作业。甚至经常缺课。父母没办法管教他。

初二(9)班,卫X锋,是独生子,父母忙于做生意,无时间管束他,经常缺课,上课睡觉,不交作业。甚至与社会青年混在一起,上网吧,抽烟,把头发搞得奇形怪状。老师多次教育,效果不太好。

以上是本人所任教的两个班中的个别例子,但不难发现,在初中阶段,这样的例子普通存在。那么,中学生不良品行的形成原因是什么?究竟如何纠正中学生不良品行?这些都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本人就以上问题来谈谈。

一中学生不良品德的成因

当代中学生品德不良的客观原因来自三个方面。

首先,是社会大环境不良风气的影响。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带来了我国经济的腾飞,同时,也带来一些观念上的紊乱与错误,对于青少年的成长也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例如:金钱至上,拜物主义,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等等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腐构思想和宣扬黄色,淫酶,凶杀,赌博,迷信等腐败文化沉渣泛起,乘虚而入,严重地危害着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少数刑事犯罪分子,利用中学生的无知和好奇,采取拉拢,欺骗,利诱,威逼等手法,教唆中学生违法乱纪;官场里靠乱来的少数腐败分子趾高气扬,盛气凌人,胡作非为的丑陋行径在侵蚀中学生的心灵;不三不四发了财的暴发户五毒俱全的邪气在毒害中学生。

社会大环境中的不良风气,是造成那些辨别是非能力低和抵制能力差的中学生品德不良的重要因素。

其次,是学校这个中环境的不良因素所形成的负面影响。

学校是培养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人才的重要阵地。许多教师以春蚕精神、蜡烛风格、人梯行为,辛勤地培养接班人。但在升学率的指挥和商海浪潮的冲击下,出现了不尽如人意的现象。有的学校,智育挂帅,狠抓分数,以成绩高低将学生分成三等。一等学生受宠爱,二等学生得鼓励,三等学生没人理。即使学习差的学生感到无前途而丧失了上进心,逐渐变成了道德不良的学生;有的教师不能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对待学习差的学生,过多的指责、挖苦、讽刺、冷落他们;有的教师厌教,将烦躁、苦恼迁怒于学生,采取惩罚的错误行为,伤害了部分学生的自尊心。

新的读书无用论是导致不少学生道德不良的主要因素,不能不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

再次,是家庭这个至关重要的小环境的不良影响。当今中学生的父母,都是33岁至40岁的中青年人。特别是在农村,学历都不高。在教育子女方面,除30%左右的家长较得法外,大多数的家庭教育是不理想的。具体表现是:

——视如明珠,厚爱过分。不少家庭,对独生子女,重爱护轻管教,让小孩成为家庭的小皇帝,社会上的小霸王。有的家长把光宗耀祖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从严管教唯分数论。

——置之不理,听之任之。有不少家长,或因家庭困难,忙于谋生;或因文化水平低,难于指导;或因图赚钱、顾亨乐,他们对自己孩子的思想、学习置之不理;或因离异单身,前者父母之间推卸责任,理怨对方,后者无暇顾及孩子,对自己孩子疏于管教,听之任之。故使孩子得不到家庭温暖,不觉间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

客观原因是导致当今中学生品德不良的重要因素,这是外因。而导致当今中学生品德不良的根本因素是主观,是内因。当今中学生,由于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影响他们道德不良的内在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主要有三点:

(一)以自我为中心的情感。

(二)外强内弱的意志。

(三)错误、颠倒的观念。

综上所述,当代中学生品德不良的成因一是客观方面的,这是外因。二是主观方面的,这是内因。虽说内因起决定作用,但对于年青幼稚的、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当代中学生来说,我以为外因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存在决定意识。

二、改变中学生不良品行的对策

对顽皮中学生的转化工作,我认为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都要做。

社会是转化顽皮中学生的政治基础;学校是转化顽皮中学生是中心场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转化顽皮中学生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没有家庭的配合,转化顽皮生是很难甚至不能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就谈谈学校方面转化顽皮生应抓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挖掘闪光点。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自信心是成功的第一秘诀。”顽皮生长期在“红灯”下学习,经常受到师长的批评,时间长了自尊心和自信心会受挫,以致自暴自弃、麻木不仁。应该看到,顽皮生也有其自身的闪光点。尽管他们思想素质不高,纪律松驰,学习成绩差,缺点明显,但班主任还是要沙里淘金。平日发现他们的优点、长处和进步要紧紧抓住它以表扬鼓励,予以肯定,使之在赞美声中增加信心。当顽皮生不显眼的优点竟被班主任所承认时,必然会诱发他们获得改正缺点的力量。

(二)扶持起步点。

班主任要在集体中给顽皮生创造一定的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也能体现到成功的喜悦。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合他们特点的活动,如社会调查活动,班际、校际间的交往活动,兴趣小组活动,演讲比赛,文体方面的竞赛。这些活动要考虑他们优先参加,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在活动中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成功,在成功中体验自身的价值。要常给一些他们能解答的问题,当他们在众目睽睽下,较好地回答了问题,老师和同学们对他们的进步表示祝贺时,这些顽皮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会得到增强,也促成他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三)捉住反复点。

学社思想觉悟的提高,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反复发展的过程。顽皮生的思想素质及意志力都较差,有时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经帮助有了一些进步,但好景不长,当他们在学习或其他方面受到新的挫折时,就会出现反复。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正确对待顽皮生在进步过程中的反复现象。应尽最大努力,花更大心血,继续关心学生的成长。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耐心细致地做好反复教育的工作,做到问题严重不嫌弃,屡教不改不灰心。相反,若认为该生不可救药,任其下滑,势必前功尽弃。要善于引导,帮助他们订立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使他们的情感、意志、行为受到目标的调控。要善于引导他们从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中吸取动力,激发起他们积极进取的意识。要善于运用正反事例教育他们,帮助他们提高辨别是非、真伪、善恶能力。

转化顽皮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不能死搬硬套。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一把钥匙开了一把锁。”比如,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可采取直截了当法;对上进心较差,行动拖拉的学生采取激将法;对个性较强采取身教法或必要时强制法;对屡犯错误,不吃软硬者采取适当的行政处分或争取家长支持,将二条绳子一起拉。这些方法要灵活地综合运用才能奏效。

对待顽皮生时要注意五忌:(一)忌无限上纲上线;(二)忌紧抓弱点;(三)忌联想过去,揭老底子;(四)忌推想未来(五)忌牵他人。

Jk251.coM编辑推荐

高三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应对策略(精选)


经常听到谁谁被评为“优秀班主任”,我不由得十分羡慕,心想自己怎么不行呢,经过几届高三的洗礼,我终于明白,原来要做到“优秀”,真的太难了。“优秀”班主任要做好的方面太多了,对我来说,单就一个心理方面如何处理就已经让我焦头乱额了,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相应的有不同的行为方式,如何准确把握心理,找到相应对策,我觉得这是我今后应该多加研究的一个课题。班主任所从事的,是塑造人的工作,每个人作为单独的个体,是千差万别的,处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人,又是千变万化的。尤其是高三年级的学生,面对沉重的学习与升学压力,压抑失望,烦躁不安等等不良心理因素汇集在一个学生一身,同时汇集成班级文化的主流。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高三心理,营造出张驰有度的高三班级文化氛围,对学生最终自信地走进高考考场,超常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实在是太重要了。作为带领学生冲刺高考的我围绕着以上问题进行了一点探索,也许它并不正确,但它的确是一种尝试。结合当高三班主任的体会,我认为高三学生的心理可划分为四个时期,即心理压力制造期、心理压力发展期、心理压力激化期、激励冲刺期,在不同的时期应该有不同的调节对策。第一时期 制造心理压力期(8月——12月左右)高三,对于一名学生而言,意味着什么。流汗、流泪、还有那内心的煎熬。作为班主任,在这个时候,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了解学生的心理,对症下药,帮助他们走好中学时代的最后一段旅程。进入高三这个时期通常是制造心理压力期,我把它归结为三个方面:(一)学生自身造成的,按照常规,大部分学生一进入高三自然而然地形成紧迫感。一部分是以前没有好好学习的想通过高三赶一赶,另一部分是想更上一层楼,因此他们都雄心壮志,加上各学科一轮复习的全面展开,他们都会摩拳擦掌。我把这个称之为学生无意识的制造心理压力的一种方式。(二)我们老师造成的,比如说有些班级学生到9月份开学时仍没有形成高三氛围。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班主任通常会召开“备战高考,你有准备了吗?”之类的一些主题班会,鼓舞士气,并请学生代表谈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上台表决心。之后,利用专栏、黑板报等教室环境渲染这种进入高三需备战的氛围:如设置“愿望树”专栏,让学生把自己的对高考的期望写出来;如黑板报的主题是“迎战高考,奋力拼搏”;同时还每天更换“距离会考(一模、高考)**天”的提示牌……这些都在塑造高三需要抓紧时间的氛围,从而影响在班级的每一个学生,让他具备一定的心理压力,这个我把它称之为有意识制造心理压力行为。(三)家长造成的,学生进入高三以后,大部分家长都会很担心,看到同龄人的孩子考得很好,而自己小孩成绩平平,通常都会给孩子加压,要求他们努力,在亲朋好友面前小孩也会有种种压力,再加上时间紧迫,家长就更着急了,一般都会再三叮嘱要抓紧时间。其实,这种也是有意识的制造心理压力。其实,刚进入高三,这种必须的压力是应该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让整个班级进入状态,让他们有一种紧迫感,从而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来。所以通常进入十月后,我会想办法给已经初步形成的高三氛围升升温。比如每次月考考完了,宣传栏就成了班级学习竞争的大擂台,总分前10名和单科成绩前三名者在“风云榜”上有名,同时特设“我超越了自己”专栏,鼓励进步的学生。学习需要竞争,而竞争,就是最好的动力!每一次考完试,榜上的名字都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这就吊起了学生的胃口,谁不希望自己能登上榜首,傲视群雄呢?正是一次次的打擂,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学习,班级里学习气氛日益浓厚。第二时期 心理压力发展期(12月——3月左右)这个时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我把它称之为发展期,在12月份到1月份这段时间,学生心理压力发展速度通常会加快,主要是由于一模考试的临近,通常,老师都会说,一模很重要,是对一个学期复习成果的检测,而且在地区还要排名,更有甚者,甚至说会关系到高考的名次和定位等等,因此,一些心理比较脆弱的同学就会开始有表现了,有失眠的,有焦虑不安的,甚至还有不敢考试的,这个时候,班主任就应该适当关注了,我通常都是大事化小的原则,可以明确告诉他们,一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就算是考砸了,也并不能说明高考怎样,试卷的结构特点,试卷的可信度等,都不能说是完全科学的,充其量是春节不开心点而已。至于说失眠,我就明确告诉他们,年轻人一两个晚上不睡觉没有关系的,不用担心,过几天自然就能安然入睡了。几年下来,感觉还是有一定效果的。1月份到3月份中间有一段时间是春节,通常学生是自己在家里度过的,可是这个时期,也是不容忽视的,它也是一个潜在的危险期,特别是有些心态上已经很紧张的同学,如果在家里冷静下来之后,考虑到自己成绩不理想,再加上亲属如果再加压的话,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会提前崩溃,因此,作为班主任,应该主动和有这些倾向的同学家长取得联系,家校通是一个不错的联系方式,交代家长千万不能责骂孩子,更不要给他们施加压力,利用假期在家时间对学生进行鼓励,树立信心,调节好身体和心理状态,为下学期的冲刺作好准备。第三时期 心理压力激化期(3月——5月左右)这个时期是学生心理最容易出现事故的时期。这个时期,学生已经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高考上,十二年的辛苦努力,就为了最后这一搏!紧张,紧张,还是紧张!对二模考试的恐惧,对高考的恐惧,家长殷切期望带来的无形压力,加上学生自身学习成绩的些许变化都会造成学生焦躁不安。越到最后阶段,学生的紧张心理越严重。这时期学生的心理承受已达到极限,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以轻松的心情迎接高考,是这个阶段的核心任务。如果处理不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其自暴自弃。我认为这一时期的工作重点应当放在缓解学生压力上。如何做好这项工作?(一)单独谈话:学生来自于不同家庭,背景的不同对学生性格和心理的影响是不同的,学生的心理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排解心理压力的方式也不一样,其中谈心法是比较好的。单独的谈话对学生很重要,不是说教,而是倾听,让学生将自己的担忧和问题说出来,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一一进行指导,像朋友一样与他们聊天,以便缓解他们紧张的心理;使他们分清主次,合理利用时间和正确确定最后一段时间的复习方向;使他们确立迎接高考的平常心态和信心。面对考试进步的学生,我说“学习进步了,说明你是有潜力的,你这段时间的状态是好的,坚持下去,高考肯定没问题!”而面对考试退步的学生,我说“没关系的,这又不是高考,考差了不等于就是一件坏事,通过总结,让你发现了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也是一件好事吗?通过及早发现问题,吸取教训,就必然能取得高考的成功。”(二)缓解家庭压力:高三学生一大部分压力,来源于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左右着许多家长和家庭,对学生施加的有形压力和无形压力特别大,有些学生坦言不愿进家,不愿面对父母,尤其是不能听父母的唠叨。父母有时的教育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适得其反。为此在召开家长会时,我把高三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家长进行分析,然后把事先收集到的学生对家长的意见和要求反馈给家长,请家长跟自己的孩子一起进入高三,体味高三的苦;要求家长放下架子,继续做自己孩子的朋友,并且是知心朋友。这种做法是帮助学生有效的消除家庭的负面影响和压力。家庭外部环境宽松了,不必要的负担和压力没有了,学生充分感受到家庭的良苦用心,这对于高三学习是非常有利的,实践证明,这样的家长会的后续效果非常好。(三)通过活动缓解压力:在复习迎考过程中,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充分利用好体锻课,丰富和调节学生的生活,做到一张一弛,使学生保持充沛的精力,才能消除疲劳,缓解压力,取得优良的成绩。我鼓励学生下午放学后或早上起来去跑步,或者饭后在校园里散步,另外让班干部适当组织一些例如唱歌、讲故事等活动,周末也可利用适量时间来进行打球、聚会等运动,课间多走出教室呼吸新鲜空气,多与同学朋友聊天开开玩笑,听听音乐等,放松自己,从而达到缓解压力的目的。第四时期 激励冲刺时期(5月——6月左右)二模以后,距高考仅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这已经意味着复习备考工作已经进入了冲刺阶段,学生经过较长时期的备考复习,已感觉到了身心的疲惫。怎样在这个阶段激发出学生的内在动力,使他们以最佳的姿态进入冲刺阶段,有赖于教师激励作用的发挥。 我让学生重新布置教室环境,大范围地张贴有激励作用的名人名言,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一种积极上进的氛围,培养对高考的信心。同时结合着第二学期开学初的“高考百日宣誓活动”,我要求每个学生写几句最鼓动人心的话或座右铭,另外把带有学生签名的班级口号如“努力,一切皆有可能”“永不放弃”等写在教室的醒目位置。发动学生每天在心里默念一遍本班的誓词,让学生把对高考的激情在这最后的备考阶段得到最大的发挥。在高考前的一个星期,我把自己以及各个科任老师、还有家长对学生的期望与祝福通过口头表达或者书信、黑板板书告诉每一个同学。尤其是在高考那两天每次走进考场之前,给他们一句诚挚的祝福、一声温情的叮咛以及一个会心的微笑,让他们满怀信心地走进高考考场。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打好心理战,高三班主任经历让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高三班主任的乐趣。只有掌握了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不断探索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才能尽到一位高三教师的职责,特别是一名班主任的神圣职责。教育是无止境的,只有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才能使自己更接近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当然,还有很多细节没有注意到,也有很多事情处理还欠妥当,认识非常浅显,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欢迎交流。我深信,只要不断努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一定可以更上一层楼!

当前初中学生急剧减少的教学应对策略集合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在过去由于处于生涯高峰期,受到师资短缺、教学设施有限等条件的影响,这方面做得有些欠缺,随着各种条件的改善,我们要做到“四化”,让我们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1)教学组织实现“小班化”生源减少,是当前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实施“小班化”教学的一种优势,相对于城内校来说,班额大,教师疲于应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学生得不到全面的关注。而“小班化”教学,教师能够有效地兼顾一般辅导和重点辅导,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全方位的关怀。随着生源的急剧下降,农村初中相对教师数量变得宽松,是实施“小班化”教学的有利条件。相对过去的大班额,小班化教学能够使教师与学生的活动密度、强度、效度等以及师生间互动关系会得到增强和增加。具体可从两方面分析:从教学过程角度看: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活动空间;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强化积极的人际互动;有利于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有利于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从教学结果角度看:有利于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其内在的潜能,激发其主动探究的欲望;有利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得到个性化的教学,促使人人成功。(2)培养方式力求“精英化”培养方式的“精英化”不是说只培养优等生,不是为部分学生进行的教育目标,而是面向全体的“精英化”,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教育,即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未来的精英来培养,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精英化的教育。在资源配备上,一方面,通过聘任要让学生尽可能享受到最优秀的教师资源,让不适应教学的教师转为辅助岗。另一方面,在政策的支持下,不断加强农村学校硬件建设,让学生也能像城里的学生一样,享受到各种先进的教学设施。在目标上,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不仅是会知识,更重要的学会做人,能够成人,因而我们要改变过分追求升学率,改变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业成绩,要注重学生法制意识、道德意识、责任意识等的培养,要注重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知识运用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的培养等等,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参加各种实践,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3)学生成长体现“个性化”过去学生多时不好开展的活动随着学生的急剧减少,学校可以积极创设条件开展,在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上正在大有可为。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辅导活动,爱学习的可以有教师专门辅导功课,或者是辅导薄弱的学科,或者是拓展知识面;爱运动的可以有教师组织开展体育训练,参加体育比赛;爱艺术的可以安排教师指导个别练习。教师辅导的频率可以增加,针对性可以加强,让不同的学生在学校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的特长有机会得到发展,得到展示。(4)后勤服务达到“精细化”要让服务成为面向全体学生,成为学校育人的重要一环。随着教育布局调整,农村初中基本都是寄宿;随着学生的减少,学校后勤服务的压力减少了,但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最好的教育,保证他们的生活是前提。要发挥寄宿制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家长,让学生开心、家长放心和社会倾心,就要通过精细化的服务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住宿环境、伙食质量、其他生活条件方便,在服务中要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为学生服务,让他们吃得舒心、住得安心,有安全感,这样才能学得用心,才能真正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快乐。

要加强中学生品德修养的教育(精选)


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搞好中学生道德品质修养,培养学生具有道德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尤为重要。那么,作为学校,加强中学生品德修养教育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一、抓好课堂德育教育,融德育教育于课外活动。课堂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形式,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可以通过思想品德课比较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共产主义道德和政治基本理论,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公民应遵守的行为准则。除政治教学外,其他各科教师也应结合教材内容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而且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时有意识地使学生受到多发面的教育,培养他们优良的道德品质。尤其是各科教师切不可忽略对“三维目标”中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除此以外,学校、班级在课外活动和课余时间进行品德修养教育也必须重视起来。实际上,学生不良的道德品质在很大程度上是在非课堂的时间里逐渐形成的。学校在这段时间里可以组织各种有益的活动,如读书活动、创作活动、调查活动等,激发学生有益的兴趣,从而在时间上不给不道德品质形成的机会。学校还可以对学生组织每周一次的品德教育集会,每次一个专题,有目的、有计划的给学生施加有益的影响。二、创建良好班集体,优化品德修养的环境。我们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它充分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多么重要。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其大部分时间是在班集体中度过的。良好的班集体必能促进集体成员良好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首先要面向班集体,教育班集体,然后老师与班集体共同去影响每一个学生,使班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客体,而且成为教育的主体。例如,学校、班级可开展各方面的评比活动,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大部分学生都会为了班级荣誉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天长日久,学生便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在对班集体优化的同时也便促进了学生品德修养的健康发展。三、培养纪律观念,促进学生品德修养的健康发展。处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道德观念正在形成过程中,还不成熟,不稳定,看问题易绝对、易偏激,常有错误和糊涂观念。所以,制定一些行为规范并进行奖励和惩罚,能够使他们对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和应该怎样做,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实际上,学生在受纪律约束的同时,无形中得到了道德评价的示范。这种示范也必然使学生形成纪律观念基础上的道德评价能力,并逐步促使这种能力从现象到本质,从片面到全面,从别人到自己的发展。而学生的这种道德上的评价能力对于形成一个人的良好的道德品质起决定作用。四、加强师德教育,身教重于言教。中学阶段的学生对老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他们的品行往往是通过对老师的模仿来进行的。在天真的孩子眼里,老师一般具有某种权威,甚至认为:老师说的都是对的。作为教师,总是一方面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一方面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影响、塑造学生的心灵。所以,教师行为本身就履行着教育职能,教师本身的道德品质乃至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此意义上讲,教师的道德修养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形成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无数事实说明,加强学生品德修养,“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就要求学校加强师德教育,做老师的用自己的德行去感化学生、教育学生。五、多关爱留守学生,多渠道、渗透性进行德育工作。现在,农村大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有人戏称各村驻守着993861部队,也就是村里主要是老人、妇女、儿童在家。孩子成年累月见不到父母,爷爷、奶奶对孩子放任自流已司空见惯。这样的孩子讨厌课本、迷恋网吧、乱花钱、不服管教很是常事。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引起他们的反感,甚至产生对抗情绪,效果很不理想。教育者只有多关爱他们,通过多种渠道把德育渗透在各个方面,才是最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陶冶和教育,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认识能力、觉悟水平。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具体办法:第一,每周一早晨举行升国旗仪式,并进行“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 英雄主义的教育。第二,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为他们创造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如请讲师团来校进行“爱祖国、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感恩教育,母亲节组织学生向妈妈写封信等。第三,提倡各科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请化学老师讲点儿化学中的辩证法;让历史老师讲点儿科技发展史;让语文老师经常给学生讲一些文学名著,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人生,陶冶学生情操。第四,通过播放新闻、纪录片、举行歌咏比赛、演讲比赛、拔河比赛等,来提高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培养他们集体主义观念。第五,提倡学生练习书法、学习美术和音乐,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净化他们的心灵。第六,经常以“小广播和黑板报的形式,表彰一些好人好事,以树立良好的校风班风。第七,教育学生在日常交往中,净化语言,学会礼貌用语等。总之,学生品德的修养牵扯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必须充分调动教育群体的能动作用,形成全力优势,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来进行,使之经常化系统化。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教师要把道德修养教育扎根于实践活动中,有耐心、有恒心,脚踏实地地一步步把学生引向崇高的道德境界。

教育得走进学生的心灵——班主任教育案例分析(分享)


背景: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学生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接收了许许多多信息。他们已不再是单纯的白纸,任由教师在上面涂涂画画。他们已对某些事物有了自己认识,我们要去改变他们,按自己的期望去塑造他们还真不容易,这不仅仅要求我们要关心学生,更要求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足够的机智去引领他们成长,让孩子们能够成为情智共长的新一代。作为班主任,我们每天与学生接触得最多,许许多多烦琐的事情,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分析去处理,否则会给班级建设和孩子们的成长带来及坏的影响。下面是我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件事情,但却能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一、教育经过我班徐晨同学,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学生,但自高一开始,上课就不够专心,有时课堂上睡觉 ,平时与同学交流也很少,显得不合群。自从那时起,我就觉得他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但他课后有时能与科任教师交谈,到上体育课时,总是冲得最快,即使旷课,也不旷体育课,表现出积极锻炼的一面,而且学习并不落后.纪律表现相对较好,因此,高一时,对他没有多大的关注。直到高二开始,他的纪律表现得相当松散,经常不参加早锻、晚自习,还有旷课现象,他的行为表现得越来越令人担忧,与他谈话,他的理由几乎每次说的都一样,说身体不好,晚上睡不着等等. 看课外的武打小说,上课精神不集中,经常在课堂上睡觉,学习成绩下降,考试时卷面非常差,除了体育课以外,在教室不与同学交流,即使交流也是与一个他有相似经历的交流,大多时候是趴在课桌上睡觉,一点活力也没有。我找他多次谈话,他总是表示明天我一定准时参加各项活动,但到明天,涛声依旧.我觉得他内心肯定存在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不然他不会表现得如此沉迷.我想我应该想办法帮助他,使他尽快从沉迷中走出来。这不仅仅因为我是班主任,也不仅因为他相信我。我意识到他的这种沉迷,一定来自于周围环境:是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好像不可能,因为他不属于这种类型的人。是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不和谐?还是由于家庭自身的原因?因为他家里非常贫困,当他家里也没有电话给我,没法与他的家长取得联系.因此,我只有从与他关系密切的同学包括舍友、班上的同学开始了解情况,但同学们都说他在宿舍里就是喜欢看看小说,没有在外面做什么。也许同学们对他也不了解,或不肯对我说出真心话。为此,我再次找他谈话,但他还是没有真心地告诉我,只是说身体还没恢复,不能起早起等等.但经检查他没有什么毛病,为什么会这样呢?只有设法与家长联系。他好坏不肯说家里的情况,只说家里只有一个70多岁的奶奶,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怎么办?于是,我从原来的同事处打听得到他也做教师的姑妈的电话,给她打了电话。他姑妈感到很意外,没想到侄子变得这么“坏”,很快赶到学校.我把情况跟他反映,彼此交谈,共同引导孩子说老实话,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希望他能说出心里话实话,但他并没有,只表决心会改的。在与其姑妈交谈中,我从中了解他家的情况:家庭生活相当困难, 他父亲患重病多年,是家里的药罐子,常年一人在南京看病;母亲一年只有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在家,其他时间都在外做保姆,挣点钱,供他父亲看病,供其上学,不够的话,就借贷送他上学,全家人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针对这一种情况,我认为只有和家长一起从思想上、人生观等方面对他进行教育,他才有可能会转变过来,发愤图强,积极向上。在那以后,我和他的家长表示,家庭学校多要加强交流。,我为了唤醒他的心灵的复苏,每次我把和他的家长谈话,都告诉他,.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段是有效的,然而,没过多久,他又旧病“复发”。由此看来,我的工作还没能深入到他的内心世界。为此,我又多次与他谈心,从各个层面上启发他,希望能走进他的心里,让他掏心,把心里的秘密说出来.然而,他没有。从此以后,我几乎每天通过不同的方式与他沟通,希望获得信息。直到有一天,他奶奶来学校让我与他要500元钱,,我傻了,他是宏志班的学生,成绩在班是上游,根本就不用交伙食费用,他把亲戚给他父亲看病的500元救命钱拿来学校干什么?我就私底下找他谈话,了解情况,说是要还给其他同学,我才从有关同学那里了解到情况:原来他在暑假补习时,到宿舍偷了几位同学的衣服和复习资料,那几位同学威胁他,要定期还钱,这时候他心里害怕,才肯说出来。为此,我马上通知家长,立即赶来.然后与那几位同学会面,一起把问题解决。当一位同学听说家里是靠借贷供他上学时,就不要他再还钱。这时候,他哭了.我捉住这一教育时刻,和家长充分的做好他的思想工作,使他真正能“变”。从此以后,他真的变了,虽然还比较内向,但学习刻苦了,纪律好了。但我怕他又“变”.因此,我对他更加关注,只要有一点点苗头,立即与他交谈,帮他分析自己的不足,鼓励他,要相信自己,战胜自己。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他的学习不能尽快赶上,会看小说,可能会再次复发。但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关注,通过他的努力,高考时他一定会以理想的成绩来回报的。二、案例分析这个案例看起来比较烦琐,其实不然.很多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不都是那么复杂,因为他们还年轻,他们是受教育者,他们的人生经历、生活体验决定了他们很容易犯错误、受伤害,但又是很容易改正、治愈的,因为他们一天天地成长。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我们教育工作要多方面的去关注他们。1、密切关注学生健康。现代社会的“健康”概念,已超越传统的医学概念,不仅包括躯体、生理健康,而且还包括精神、心理健康.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学生面临中考高考,压力重,心理脆弱,压抑得他们不能宣泄.再者, 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学生身上的各种不良现象、失控行为时有发生。如,某些学生由于家庭生活困难,与富裕的学生相处,感觉自己低人一等,产生自卑感. 于是,为寻得心理平衡,以个人利益为重的行为动机由此产生,加上由于各种主观、客观原因,使他们在道德观念形成中逐渐造成道德认知上的偏差.这些与学生的素质有关,尤其是与心理健康、心理素质有关。2、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仅靠学校是不够的.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尤其重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与家长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成长极其重要。三、思考对策1、 加强思想教育注重正面教育,注重诚信教育,分辩是非;重视和开展品德心理形成过程的认知辅导,运用德育环境化教育模式,以学校德育活动为环境载体,以社会规范和学校行为规范为主要目标,以自我教育为主要手段,开展各种活动,用活动结果去体验规则的重要性.这样体验,使学生处于转化过程的醒悟阶段,提高判断能力,逐步接受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2、 加强心理辅导通过心理辅导教师定期辅导和相关方法进行矫正,从情感上悦纳自己,情绪上快乐体验,笑声中反思自我,成功进步中激励自我,感悟自我价值。3、 做好家长工作沉重的家庭压力已成为学生严重的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急功近利,面子观点,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的压力。学校要与家长保持联系,成立家长学校,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使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得以培养。4、加强情感教育著名的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班主任要转化一名学生,单靠丰富的知识去教育学生是不够的,还得靠老师用爱心去感化他们,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只有让学生处处感受到你的关心与呵护,才能打开他们的心扉,倾听他们的心曲,并及时地客观地分析原因,正确引导,点拨,发现闪光点加以鼓励,慢慢地托起他们走向成功的彼岸。

调查本校有关中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及影响(参考)


组长:林沛组员:林沛、徐嘉茵、龚湛汝、吴虹、朱扬智、陈华聪、卢宇倩、陈舜怡、蔡嘉杰我国目前中学生人数高达7300万,学生消费状况也越来越受社会关注,在中学生消费中有许多问题,足以引起中学生朋友和家长们的重视,而有关使用手机的问题尤为突出。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方便,快捷的通信工具,走进了千家万户,在街上经常可以看到人手一机的情景。当然,这其中也不乏一些初中生、高中生。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手机也进入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校园,在每个班级中,拥有手机的学生,不占少数,据我们小组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48%的学生每天带手机上学,有73%的学生拥有手机。1、中学生用手机在干什么?通过调查发现,除一些必要的联系外,绝大多数学生使用手机进行玩乐。关于学生持有手机的动机调查结果显示:45%认为条件许可,19%虚荣心在作怪盲目攀比,21%娱乐消遣,9%实际需要,6%没有必要。中学生手机三大用途:收发简讯,玩游戏、上网。有超过70%的学生已经不把手机当成与人通讯的工具,而是一台与电脑一样,能收发讯信,能玩游戏,能上网,还可以听歌,收发图片的“迷你”电脑,与桌面上的电脑或手提电脑比较,手机的好处当然很多。有的学生认为,它能方便联络,方便使用,可以通简讯,非常轻便,无论拥有或使用手机的中学生,利用手机传简讯,可说已经成为手机的主要用途,就算用手机来打电话的同学,也以闲聊为主,用来问功课,与家人联系却很少。还有些同学把手机带入课堂,把手机调到振动状态,在桌子下面偷偷地玩游戏,也有的在宿舍熄灯后用手机发短信息,有些同学甚至还把手机带进考场,用手机短信息来作弊等。这些难免会带来些弊端。2、中学生使用手机有哪些利与弊?学生使用手机有利也有弊,综合学生利用手机的现状,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利与弊的结论。(1)利的方面:①手机作为高科技产物,确实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生活上的方便,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等。②与以前同学多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谊;与现在同学多交流,可以增进友谊,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用手机进行讨论。③一些手机的拍摄功能,可以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④里面的闹钟装置,可以随时使用。⑤通话记录功能,手机不像家里的电话一样不在家的时候别人打电话来不知道,在手机里是有记录的,方便查阅。⑥手机的本身小巧玲珑,占很小的面积可以随身携带。⑦当学生外出游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⑧方便别人寻找,也方便父母及师长的管理和教育。⑨便于家长掌控孩子的行踪,防止不必要事件的发生。(2)弊的方面:①短信聊天,影响休息,贻误学业。多数家长反映,孩子用手机谈论学习的内容少,用于同学之间联系或发短信的多,手机给学业造成大的负面影响。②不良信息,玷污心灵。据了解,北京市一所中学曾做过一个调查:在学生发送接受的手机短信息中,70%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10%以上是黄色短信息,部分学生甚至把相互转发“黄段子”当作时尚。③助长学生攀比成风。每到课余时间或放学以后,一些学生就会围在一起,相互“切磋”手机的款式和功能。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在攀比之风的影响下,有些学生开始盲目追逐,因为手机更新换代十分迅速,外形、功能都日新月异,学生会炫耀自己的家境、父母地位。这样会让学生把父母当成靠山,不思进取。④额外增加父母负担。在学校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学生购买手机的资金全部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父母,另外,还有每月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话费也需要家长掏腰包。以一年计算,家长花在孩子手机上的费用至少要500元。对于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家庭来说,给孩子买手机等于是给家长增添了新的负担。⑤手机为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用手机舞弊是公开的秘密了,而且一条信息可以发给好几个同学,作弊的范围很广。⑥影响校园治安。手机是贵重物品,常有偷盗现象。此外,手机所带来的恶劣影响也更为突出,已经引发了中学生的犯罪,有手机的中学生也成为一些犯罪分子欺骗和抢劫的对象。⑦使用手机会妨碍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上课时有的同学手机未关机,突然来电话,影响全体同学听课。会给整个教室带来不愉快的情绪。⑧手机对人有辐射。许多广告只说手机有多少多少先进功能,却从未提对人体伤害。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如果因为手机而对身体伤害,岂不追悔莫及。手机作为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新工具,是新事物,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本身并无利弊对错。但进入校园后却出现了重大的负面影响。⑨玩物丧志,是可能导致的结果。3、老师、家长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看法如何?面对手机的种种利弊,老师和家长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大多数老师不提倡高中生带手机进入校园,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看看中学生的交友范围,他们一般的交际就在班级和学校里,他有必要带个手机来联系这些同学呢?其次,高中生不一定有很强的自制力,在课堂上发短消息或打游戏都可以在老师的眼皮底下隐蔽地做,定会影响学习。第三,担心手机会成为新型的攀比物,因为手机型号在不断翻新,新型、功能、价钱都能成为比较的对象,攀比中自然会影响到学习或学生的心态。有些家长认为中学生拥有手机可便于与家中联系、沟通,从而加深彼此的感情,但绝大多数的学生家长对中学生拥有手机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中学生拥有手机在浪费金钱的同时,也会给学习带来负面影响,后果将不堪设想。此外,有些家长对中学生持有手机表示担心。他们认为,作为学生还是单纯点好,那些有手机的同学如果和社会上的一些人有什么接触,或约好要做什么事,那真是防不胜防,最担心的就是他们放学后出了校门就做不健康的事。所以,广大老师和学生家长们都对中学生拥有手机持反对意见,有些学校也纷纷禁止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4、我们对关于学校处理中学生使用手机方面的看法。针对中学生使用手机,许多学校都制定了不少有关禁止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制度。而在我们看来,手机进入校园将是一种不可抵挡的趋势。学校不应该一味地用强制政策进行阵压,即便是如此,成效也是微乎其微,故手机是不能禁的。要彻底杜绝手机在校园产生不良影响,学校必须制定一份合乎情理,切实可行的行为准则,把学生节制在一个合适环境中。想要手机健康地进入学校,学校、老师、学生都应该共同努力。结论: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们认为中学生使用手机既有利也有弊。手机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最重要的是我们怎么使用手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使用。我们也坚决反对同学用手机上课发短信息、玩游戏、考试进行作弊等不良行为。同时,我们也肯定手机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捷和方便。作为中学生,我们更应该培养自己的自觉性,对手机的使用做到自我约束,充分利用手机的优点,做到更安全、更健康、更有效地使用手机。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shifanwen/24013.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