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月度总结推荐: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回顾(一篇)

时间:2022-07-02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相信大家都看过很多范文,闲暇时看一些范文是对自己有好处的,阅读范文可以提高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多阅读范文还会帮助到我们学习的各个方面,那么,一份好的优秀范文要怎么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月度总结推荐: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回顾(一篇),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氯气

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制法:MnO2+4HCl(浓)MnCl2+2H2O+Cl2

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

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

也能与非金属反应:

2Na+Cl2===(点燃)2NaCl

2Fe+3Cl2===(点燃)2FeCl3

Cu+Cl2===(点燃)CuCl2

Cl2+H2===(点燃)2HCl

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

Cl2的用途:

①自来水杀菌消毒Cl2+H2O==HCl+HClO2HClO===(光照)2HCl+O2↑

体积的水溶解2体积的氯气形成的溶液为氯水,为浅黄绿色。其中次氯酸HClO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

②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

制漂白液

Cl2+2NaOH=NaCl+NaClO+H2O,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稳定多,可长期存放制漂白粉(有效氯35%)和漂粉精(充分反应有效氯70%)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③与有机物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工业物质。

④用于提纯Si、Ge、Ti等半导体和钛

⑤有机化工:合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农药、染料和药品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月度总结精选: 化学知识点回顾高一范文


相信我们大家都是有读过一些范文的,这些优秀的范文能我们学到很多的东西,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进行无声的思考与交流。看一些范文能够帮助自己了解更多的知识,你知道怎么写教师相关的优秀范文吗?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月度总结精选: 化学知识点回顾高一范文》,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一、原子半径

同一周期(稀有气体除外),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半径递减;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递增。

二、主要化合价

(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正化合价递增(从+1价到+7价),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O、F元素除外;

最低负化合价递增(从—4价到—1价)第一周期除外,由于金属元素一般无负化合价,故从ⅣA族开始。

三、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四、单质及简单离子的氧化性与还原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还原性减弱;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减弱,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增强。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元素单质的还原性越强,金属性就越强;单质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就越强。

五、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

同一周期中,元素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强(碱性减弱);

同一族中,元素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增强(酸性减弱)。

六、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难。

七、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此外还有一些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可以作为元素周期律的补充:随着从左到右价层轨道由空到满的逐渐变化,元素也由主要显金属性向主要显非金属性逐渐变化。

随同一族元素中,由于周期越高,价电子的能量就越高,就越容易失去,因此排在下面的元素一般比上面的元素更具有金属性。元素的价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金属性就越强;价氢氧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非金属性就越强。

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同一族的元素性质相近。具有同样价电子构型的原子,理论上得或失电子的趋势是相同的,这就是同一族元素性质相近的原因。以上规律不适用于稀有气体。还有一些根据元素周期律得出的结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第一电离能就越小;非金属性越强,其第一电子亲和能就越大。同一周期元素中,轨道越“空”的元素越容易失去电子,轨道越“满”的越容易得电子。周期表左边元素常表现金属性,从上至下依次增大,从左至右一次减小。周期表右边元素常表现非金属性,从上至下依次减小,从左至右一次增大。

热门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其一


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看过许多范文,一篇好的范文会让我们学到东西,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多阅读范文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您是否正在考虑怎么样才能写好优秀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热门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其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因素:

①氧气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②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也不同。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是蓝色火焰。

③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如: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④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如:煤球的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

二、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①搅拌或振荡。搅拌或振荡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②升温。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③溶剂。选用的溶剂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也不同。

三、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①同一周期中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至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

②同一族中的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从上至下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硅单质

1、氯元素:

2.氯气

1、二氧化硫与碳相似,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晶体硅结构类似于金刚石,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1410℃),硬度大,较脆,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是良好的半导体,应用:半导体晶体管及芯片、光电池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原子结构: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l-,为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制法:MnO2+4HCl(浓)MnCl2+2H2O+Cl2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也能与非金属反应:2Na+Cl2===(点燃)2NaCl2Fe+3Cl2===(点燃)2FeCl3Cu+Cl2===(点燃)CuCl2Cl2+H2===(点燃)2HCl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Cl2的用途:①自来水杀菌消毒Cl2+H2O==HCl+HClO2HClO===(光照)2HCl+O2↑1体积的水溶解2体积的氯气形成的溶液为氯水,为浅黄绿色。其中次氯酸HClO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②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制漂白液Cl2+2NaOH=NaCl+NaClO+H2O,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稳定多,可长期存放制漂白粉(有效氯35%)和漂粉精(充分反应有效氯70%)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③与有机物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工业物质。④用于提纯Si、Ge、Ti等半导体和钛⑤有机化工:合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农药、染料和药品氯离子的检验使用硝酸银溶液,并用稀硝酸排除干扰离子(CO32-、SO32-)HCl+AgNO3==AgCl↓+HNO3NaCl+AgNO3==AgCl↓+NaNO3Na2CO3+2AgNO3==Ag2CO?3↓+2NaNO3Ag2CO?3+2HNO3==2AgNO3+CO2↑+H2OCl-+Ag+==AgCl↓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制法(形成):硫黄或含硫的燃料燃烧得到(硫俗称硫磺,是黄色粉末)S+O2===(点燃)SO2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容易液化,易溶于水(1:40体积比)化学性质:有毒,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形成的溶液酸性,有漂白作用,

遇热会变回原来颜色。这是因为H2SO3不稳定,会分解回水和SO2

SO2+H2OH2SO3因此这个化合和分解的过程可以同时进行,为可逆反应。

总结收藏: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回顾其七


我们经常会在阅读时读到一些优秀的范文,优秀的范文能让我们感到受益匪浅,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优秀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写优秀范文需要包括呢些方面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总结收藏: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回顾其七”,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考点1: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平衡状态的定义:

如果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的条件: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

考点2:超重和失重

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考点3:从动力学看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是:

1,物体是从静止开始下落的,即运动的初速度为零。

2,运动过程中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热搜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回顾wps文本


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看过许多范文,不少优秀范文是学生写出来的, 阅读范文可以提高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阅读范文能够更好地领悟作文书写的精髓,那么,优秀范文的优秀模板有哪些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热搜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回顾wps文本”,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以下推论也成立

(1) 设T为单位时间,则有

●瞬时速度与运动时间成正比,

●位移与运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2)设S为单位位移,则有

●瞬时速度与位移的平方根成正比,

●运动时间与位移的平方根成正比,

●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需的时间之比。

2025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回顾(篇二)


我们一定都有看过一些范文,一篇优秀的范文是能让人学到很多东西的,阅读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平复心情,让自己冷静思考。对于一些人来说,多看一些范文能增进知识,你有没有看过的优秀范文的参考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5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回顾(篇二)”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

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

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分层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流状况其它特征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越高越低对流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致天气现象

平流层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

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

3、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

(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例如我国西北地方各环境要素都体现出乾旱特徵。

2、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有:

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纬度地带性

②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经度地带性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分和热量)——垂直地带性

3、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①山地所处的纬度;

②山地的海拔;

③阳坡、阴坡;

④迎风、背风坡。

4、影响雪

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

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阳坡、阴坡);

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风、背风坡)

5、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例如我国西北地方的绿洲。

6、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①两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我国多地震的原因是:我国位於两大地震带中。

②地质灾害的防御: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2025最新: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概括梳理1篇


从小到大,我们看过不少的范文,一篇优秀的范文是能让人学到很多东西的,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容易渡过独处的时间。阅读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阅读,你是否在寻找有关优秀范文的模板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5最新: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概括梳理1篇”,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有机物的概念

1、定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碳的金属化合物等除外)

2、特性:①种类多②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③易分解,易燃烧④熔点低,难导电、大多是非电解质⑤反应慢,有副反应(故反应方程式中用“→”代替“=”)

甲烷

烃—碳氢化合物:仅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甲烷是分子组成最简单的烃)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俗名:沼气、坑气

2、分子结构:CH4: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键角:109度28分)

3、化学性质:①氧化反应:(产物气体如何检验?)

甲烷与KMnO4不发生反应,所以不能使紫色KMnO4溶液褪色

②取代反应:(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说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

4、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所有的烷烃都是同系物)

5、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式(结构不同导致性质不同)

烷烃的溶沸点比较:碳原子数不同时,碳原子数越多,溶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书写:会写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

乙烯

1、乙烯的制法:

工业制法:石油的裂解气(乙烯的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2、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3、结构:不饱和烃,分子中含碳碳双键,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20°

4、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C2H4+3O2=2CO2+2H2O(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

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乙烯能被KMnO4氧化,化学性质比烷烃活泼。

(2)加成反应: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利用此反应除乙烯

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H2→CH3CH3CH2=CH2+HCl→CH3CH2Cl(一氯乙烷)

CH2=CH2+H2O→CH3CH2OH(乙醇)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7、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B=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A+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C=AC+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CD=AD+CB

18、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19、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2H2O+O2↑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0、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2、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3、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Cl-

HNO3==H++NO3-

H2SO4==2H++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OH-

NaOH==Na++OH-

Ba(OH)2==Ba2++2OH-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NO3-

Na2SO4==2Na++SO42-

BaCl2==Ba2++2Cl-

24、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5、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10H2O、CuSO4.5H2O)

26、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27、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优质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回顾(一篇)


在不同的时期,我们看过不同的范文,优秀的范文可以让我们积累相关的知识,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进行无声的思考与交流。优秀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你有没有看过的优秀范文的参考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优质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回顾(一篇)》,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光的直线传播

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是一种电磁波。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光的反射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

6.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9.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

(1)为什么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便于找到蜡烛A的像的位置,能够比较蜡烛A的像与蜡烛B的大小。

(2)无论怎么移动蜡烛B也不能和A的像重合?

玻璃板未与水平桌面垂直。

(3)怎么找到A的像的位置?

挪动蜡烛B直到与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

光的折射

10.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11.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光的色散

12.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透镜

1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两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

(2)物近像远像变大。

(3)实像都是倒立的。

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

(1)等高共轴调节:

等高:将蜡烛、凸透镜、光瓶三者中心调整到同一水平高度。

共轴:目的是使蜡烛的像成在光屏中央处。

(2)焦距确定:平行光源照射得到最小最亮光斑为止。

14.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15.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参考总结] 高一物理必考知识点回顾(篇二)


我们在上学时也会去读一些范文,一些优秀范文对于我们来说是必须的,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语言组织能力。阅读范文能够更好地领悟作文书写的精髓,您知道关于优秀范文的书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参考总结] 高一物理必考知识点回顾(篇二)”,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

①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

①形变;

②改变运动状态.

最新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在我们的学习时代,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1

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一、形成条件

1.地理条件:古希腊以海洋为依托,山岭和河流分割,彼此相对孤立造就了众多城邦国家。

2.政治条件:具有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的城邦特征,这使公民更多的直接参与城邦政治。

3.经济条件:濒临海洋,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新兴工商业者追求民主权力的渴望强烈。

(公民的定义:根据传统,凡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资格。)

二、确立过程

1.梭伦改革(奠基)

(1)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

(2)内容:根据财产多寡,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

(3)作用: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

(1)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

(2)内容: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组成十将军委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利等。

(3)作用:这次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3.伯利克里统治时期 (黄金时代)

(1)时间:公元前5世纪

(2)内容:扩大公民参政范围;改革公民大会;改革五百人会议;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扩大十将军委员会的权力;为参政公民发放津贴,鼓励公民接受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

(3)作用:这次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三、评价

1.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内部平等

2.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

3.进步性:

(1)雅典民主政治的理论和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2)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4.局限性:

(1)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做主的民主。

(2)小国寡民体制造成直接民主的泛滥,抽签选举,轮番坐庄等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隐患。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2

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目的:

拱卫周王室,进行有效统治,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内容:

①分封对象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作用:

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②开发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

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⑤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序列,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趋向严密。

(4)局限:

受封诸侯在各自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为王权衰落和诸侯割据埋下隐患。

(5)瓦解:

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经济生产方式的'产生,这一生产方式使诸侯势力日益壮大)。

战国时诸侯国变法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瓦解。

2、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定义:

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政治制度。(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目的:

加强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内容:

继承制;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家国政治

(4)影响:

①形成了等级森严的政治制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②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与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5)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3、礼乐制度

(1)含义:

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如祭祀、婚葬等)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

(2)目的:

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3)作用:

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3

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2)石器锄耕(耒耜)

(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隋唐—曲辕犁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代田法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

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时间:春秋战国

原因:

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根本原因)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

①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消极

①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

②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4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

①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

②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方面:

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

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

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

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的泛滥。

二、罗马法

1、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评价

积极方面:

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

②罗马法是欧洲历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5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界60年代——19世纪中期)

1、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2)条件:

①资金:通过国内圈地运动及海外的殖民扩张、黑奴贸易、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资金。

②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得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

③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基础

④市场:英国海外市场日益扩大,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商品生产已无法满市场的需要。(直接原因)

2、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就

首先开始的领域:棉纺织业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英国、瓦特、改良蒸气机。

交通运输业新的发明有: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轮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火车)。

3、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上: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2)政治上: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使社会分裂成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由此促进工人运动的兴起。

(3)生产方式上: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了当地的旧思想旧制度。

(4)思想文化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5)世界格局上: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东方从属于西方,促使了资本主义市场的初步形成和逐步成熟。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形成过程:

世界市场进程时间推动因素主要途径

初具雏形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掠夺

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炮舰开路行不平等贸易

最终形成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瓜分世界

(2)初步形成的标志:日本的“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和中国的“门户开放”。

(3)逐渐成熟标志: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1、中心:美国和德国。

2、主要成就: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开始的标志)

电动机、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内燃机驱动)。

3、特点(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

(1)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2)速度快,范围广,规模大,多国同时进行。

(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经济结构:从重工业开始。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促进生产力发展: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垄断组织(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5、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电力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

6、世界一体化趋势(19世纪末20世纪初)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对一体化趋势的评价,有利有弊。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6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高一语文常用知识点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2.欲与(之)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

2、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

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

4、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语文学习五种方法

1.大量阅读

博览群书是培养孩子语文素养基本功之一,甚至可以说,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

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孩子语文水平不可替代的手段。

美国心理学家克拉森的心理实验研究表明,学生充满兴趣的课外阅读对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作用,远远大于机械的写作训练。

语文成绩好的孩子几乎都特别读喜欢课外书。

这些孩子往往有很多的积累:语词的积累、素材的积累、情感的积累等。

这样的孩子在写作上往往有突出的构思、神奇的用词,在阅读理解方面有杰出的见地,在说话方面有超出他人的见识等。

总之,他们由于见多识广而语文根底厚实。

坚持阅读是培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

特别是多读一些文辞优美、气魄宏大的散文,对提高理解能力很有帮助,比如《鲁迅文集》,《读者》杂志对培养这些能力和素养都很有帮助。

博览群书不但是孩子语文素养的基本功之一,而且是孩子成材的一个重要条件。

因为丰富的知识是创造力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也是见识增长,智慧来源的途径之一。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不能远离名著,培养孩子阅读经典名著要从小引导,循序渐进。

同时要注意不但要阅读,而且要写读书笔记或者书评。

2.背诵经典

背诵经典文章、名言佳句也是培养孩子语言素养基本功之一。

初中毕业生,如果能背诵150首古今诗词,25首白话诗歌,40篇精美的文言散文(每篇三五百字),10篇精美的现代白话文(每篇800到1000多字),200多条古今中外格言警句。那么,他的语文功底应该是不错的。

如果在孩子记忆的黄金时间——16岁之前,让孩子记诵大量的语言精华,那么,这个孩子从小就奠定了坚实的语文根底。

如果不能在孩子们阅读背诵的“童子功”季节引导他们走向阅读的海阔天空,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

从而打下沉实、厚重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的基础,将来孩子就很难成为高尚的、文明的,具有创造性的现代人。

3.勤写日记

日记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辨别能力,增强孩子的自我约束力,提高孩子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磨练孩子的意志力和积累作文素材。

写日记的好处大大超过了教育者的想象。

培养孩子写日记的习惯要循序渐进,开始可以写短些,每天一、两句,到每天三、五行,慢慢提高增长。

内容也不拘格,什么都可以写,想象的,现实的,国内的,国外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国家大事,小到鸡毛蒜皮等等,要做到有闻必记,有为必记,有见必记,有感必记。

但一定不能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哪怕一两句也要写上,写得荒诞一点,不合常规也行,但必须要写下去,目的是为了习惯的养成,终止了,就前功尽弃了。

只要老师与家长引导得当,一定能够大幅提升孩子的写作水平与语文水平。

4.开阔眼界

要孩子懂得: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

语文学习应该在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生活也是语文学习的课堂.。

语文学习还要在广阔的天地中,引导孩子睁开惊奇的眼睛面对世界,去直面精彩纷呈的生活场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去逛书店、旅游、看展览、做采访、搞调查、看焦点访谈;讨论下岗分流、西部开发、腐败现象、庸俗文化……

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懂得我们生活在奇妙的大自然里,生活在多变的信息社会中,感受人世间的爱与恨,美与丑。

5.写好作文

作文是需要灵性的,是需要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世界各国的学校都非常重视,例如美国从小学开始,写作就是孩子们的必修课,到博士毕业都是如此。

提高语文成绩有哪些窍门

可能有些同学会觉得,语文即使不听课,在考试的时候,也不会有什么影响,所以上课的时候,经常不注意听课,或者是利用语文课的时间去睡觉,这种做并不对,我们一定要利用好语文课的时间,然后在课下的时候,用少的时间去学习语文,其实有些时候,语文底子打下了,即使你课后的时候不怎么学习,课上认真听讲一点,你的成绩也会很好的,所以利用好上课的时间,对你学习很重要。

语文中,有很多知识是需要我们自己去感悟的',有些东西可能老师讲我们也听不懂,所以学习语文,还要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7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从禅让到王位世袭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王权具有神秘色彩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方式来决定。

3.初步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设侯、伯。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目的:

拱卫周王室,进行有效统治,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内容:

①分封对象——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作用:

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②开发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

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⑤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序列,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趋向严密。

(4)局限:

受封诸侯在各自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为王权衰落和诸侯割据埋下隐患。

(5)瓦解:

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经济生产方式的产生,这一生产方式使诸侯势力日益壮大)。

战国时诸侯国变法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瓦解。

2.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定义:

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政治制度。(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目的:

加强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内容:

继承制;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家国政治

(4)影响:

①形成了等级森严的政治制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②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与“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5)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3.礼乐制度

(1)含义:

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如祭祀、婚葬等)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

(2)目的:

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3)作用:

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8

一、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画图省识春风面。春风面,古义:形容王昭君的美貌;今义:得意的样子。

万里悲秋常作客。万里,古义:远离故乡;今义:遥远。

一去紫台连朔漠。去,古义:离开;今义:到。

百年多病独登台。百年,古义:年暮垂老;今义:很多年,一辈子,终生。

艰难苦恨繁霜鬓。恨,古义:遗憾;今义:仇恨,痛恨。

二、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

“语”

千载琵琶作胡语。话,言语,名词。

又闻此语重唧唧。话,内容,名词。

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动词。

语曰:唇亡齿寒。古话,名词。

亡去不义,不可不语。告诉,动词。

“独”

百年多病独登台。独自,单独。

鳏寡孤独。独身。

独亮自以为死灰有时而复燃者。唯独。

“哀”

风急天高猿啸哀。悲哀,形容词。

君将哀而生之乎。哀怜,哀叹,动词。

秦人不暇自哀。哀伤,悲哀,动词。

谁为哀者。悲伤,形容词。

“向”

独留青冢向黄昏。对着。

回车叱牛牵向北。面向。

秋天漠漠向昏黑。接近。

向吾不为斯役。从前。

失向来之烟霞。刚才。

月度总结推荐: 高一化学备课组长工作回顾其一


我们经常会在阅读时读到一些优秀的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里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容易渡过独处的时间。经常阅读范文能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有哪些可以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月度总结推荐: 高一化学备课组长工作回顾其一”,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1)我组共有二位成员,均为专业老师吴柯军与史可卫。都属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

(2)本组教师工作量:周课时均在12课时左右,同时一位老师担任班主任工作。

高一化学备课组,是一个团结奋进的备课组,各成员间通力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和学生的一致好评。现简单总结如下:

课件推荐: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推荐一则


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看过许多范文,优秀的范文能让我们感到受益匪浅,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学会将想要表达的传达给他人。经常阅读范文能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您知道关于优秀范文的书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课件推荐: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推荐一则”,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高考数学中有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不等式、立体几何等九大章节。

主要是考函数和导数,这是我们整个高中阶段里最核心的板块,在这个板块里,重点考察两个方面:第一个函数的性质,包括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第二是函数的解答题,重点考察的是二次函数和高次函数,分函数和它的一些分布问题,但是这个分布重点还包含两个分析就是二次方程的分布的问题,这是第一个板块。

第二: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数。

重点考察三个方面:一个是划减与求值,第一,重点掌握公式,重点掌握五组基本公式。第二,是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里重点掌握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第三,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解三角形。难度比较小。

第三:数列。

数列这个板块,重点考两个方面:一个通项;一个是求和。

第四: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

在里面重点考察两个方面:一个是证明;一个是计算。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shifanwen/35940.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