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推荐]功的教学设计与反思2000字精选

时间:2022-12-18

教师作为学生前行的引导人,在教学前准备好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对教学诸要素进行的有序安排,可以更好的传授给学生们相应的知识。若要写好一篇教学设计要怎么做呢?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我们整理的“功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功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课文中“潮来时”这部分的学习。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观潮》课件。

教学过程

一、“潮来前”,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点拨学生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

⑴师引生答:

当教师说出因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之后引导学生说出:“所有吸引了许多人到这里来观潮”。

⑵教师再三诱导提问,让学生理解“观”在不同的词语中,表达的意思不同:

“观潮”中的“观”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意思一样吗?在教师的再三提问中让学生讲出“观潮”中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潮来时的景象。进而讲解课题《观潮》即观天下奇观。

2、让学生了解“潮来前”钱塘江面的景象及观潮人的心情:

⑴读中找:

让学生按照教师的问题,找出写潮来前江面景象及人们心情的句子。

⑵读中听:

在一名学生朗读出“平静的江面,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句子之后,让基他学生在听读中说出潮来前江面上很平静。

在一名学生朗读出“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句子之后,让其他学生说出观潮人的心情急切。

二、精学“潮来时”,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1、看课件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

教师提出:“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中,你们的心情急不急呢?老师找来了大潮到来时的课件你们想不想看呢?”

在师生的问答中,教师让学生带着“潮来时有哪两点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问题看课件。

2、学生看完课件,回答出“潮的声大,浪高这两点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后,教师指导学生自读课文第3、4自然段,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三处“写潮来时的声音”和四处“写潮的样子”。

⑴知潮声:

让学生读出三处写潮声的句子后,指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其声的方法:“声像什么?响声怎么样?”在学生回答后,将学生回答得最确切的“闷雷”、“越来越大”、“山崩地裂”板书在黑板上。

⑵知潮形:

用以上的方法,将学生概括最全面又准确的“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板书在黑板上。

⑶知其序:

①先让学生观察黑板上板书的潮之声和形的词语,并让学生回答出:

从潮声与形的变化中可知作者是由远及近地观潮。

②再让学生从第3、4自然段中找出由远及近这一观察顺序的词语:

“远处”、“过了一会儿”、“水天相接”、“向前移动”、“再近些”、“越来越近”。

⑷训其说:

训练学生把潮来时声、形有条理地说。先让全体按板书内容练习说,再让学生加上表示观察顺序的词练习说,然后请一个学生有条理地说出以下内容: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在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线向前移动变粗拉长,再近些,形成了白色城墙。那浪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

⑸解其声:

让学生从远听如“闷雷”,近闻如“山崩地裂”使人听到“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感觉“大地好像颤动”这些词语中,理解钱塘大潮其震耳欲聋,声势之大动人心魄。

⑹解其形:

让学生逐句分析:

先认清比喻句:

“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再理解其义:

“一条白线远看潮细、长的样子”;“白色城墙”说明浪高(六米),潮头直立向前移动,可见潮水是汹涌而来;“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说明后浪涌前浪,一排浪刚过另一排浪紧跟,可见水势既大,速度之快,给人以势不可挡之感。这不是一般的浪,罕见的浪,这不是一般的潮,是罕见的潮。

⑺解其情:

教师先发问:“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之中,此时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看课件。

镜头之一:

闻其声不见其形。让学生理解此时观潮者是“人声鼎沸”,到处都在喊“潮来了”的声音。

镜头之二:

闻其声见其形。让学生理解此时潮声是“人群沸腾”,比刚才的喊声更高,情绪高涨。

镜头之三:

声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此时教师问为什么书中不写人的声音了呢?让学生理解水势浩大胜过人声而人闻此声见此形张口咋舌,惊而无语。

三个镜头,在形象与语言的结合中,让学生理解观潮人的“喜”、“惊”之情。

⑻表其情:

教师先小结:

钱塘大潮声巨大、浪罕见令人又惊又喜使人惊心动魄。然后让学生用这样的感情朗读“潮来时”这部分。

三、自析“潮过后”,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知其余威,进一步理解潮势:

教师让学生带着“潮过江面景象会是什么样”的问题自学、自析。

学生从潮头“奔腾而去”、“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分析中理解潮头汹涌,余威犹在。

学生从“霎时”一词的分析中,理解潮头一眨眼就过,进一步理解江潮速度之快。

学生从“江水涨了两丈来高”的分析中进一步理解大潮这奇。

学生从“依旧”一词的分析中,进一步理解“潮前这静”──“潮来之动”──“潮过之静”的变化。

学生从平时是江水流向大海,现在是海水往江里倒灌,这一罕见的奇景中,分析出观潮人对钱塘大潮壮丽、奇观的自然现象的赞美之情。

四、再忆“潮来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下奇观”

1、在教师提出的“潮过后”江水突涨,高出两丈来高;“潮来时”声势浩大、浪高罕见都说明大潮之奇,而“潮来前”是不是也能说明奇这一问题,让学生再读“潮来前”这一段。

学生从“八月十八”时间上找出大潮时间上与平时的潮不同,从时间比一般的潮推后三天说明“奇”。

2、教师从这些奇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大潮“午后一点左右”才到,而清早观潮者已“人山人海”的描述中,让学生理解以人潮衬海潮──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特殊的潮引人入胜。

五、师生归纳板书

1、从“思想线”的归纳中教给学生解词的方法,“天下奇观”中的“奇”是指特殊,声形巨大,海水倒灌异于一般。

2、从潮的“形、声、线”的归纳中让学生理解“动──静──动”的写法以及以静衬动的描写手法。

3、请三个同学有感情朗读“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其他同学听读中再次看课件。站让学生的心情与作者同“急”、同“喜”、同“惊”,同“赞”。变作者赞美钱塘大潮天下奇观、热爱祖国山河的笔下之情,为学生的心中之情。

板书设计

思想线声形线感情线

天下奇观

特殊潮来前(静)(急)

声巨大闷雷鼎沸

越……越……白线(喜)

浪罕见潮来时长粗(动)

城墙

战马(惊)

山崩地裂

水位高潮过后(静)(赞)

功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篇2)

教材简析

松鼠,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在电视里、画报上、文章中都经常能看到它的身影,并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但他们对松鼠的了解往往都是你知道一点,我知道一面。所以,还是充满了好奇。一打开课文,一只漂亮、乖巧、驯良、可爱的小松鼠就向我们走来。它那漂亮的外貌、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行为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不由得使我们对它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更深的喜爱,我们在欣赏它、亲近它、喜爱它的同时,又不能不叹服作者精心细致的观察、准确精练的说明及生动传神的描写。

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第二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活动时间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储备食物过冬、及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的乖巧,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后在第5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感情,增强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二是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进一步领会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从说明的角度来看,《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鲸》的语言精炼平实,而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因此,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一边充分感受松鼠的漂亮、乖巧、驯良,一边自觉和《鲸》进行写法比较,寻找异同点,并领悟这种写法。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比较《鲸》的说明方法,明白异同点,并充分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教学重点

认真读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按照阅读要求进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体会作者对松树的喜爱之情,并探究本文与《鲸》在表达方法上的异同。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探究本文与《鲸》在表达方法上的异同。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事先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松鼠的有关知识。

2、教师制作关于松鼠形态、生活习性及文中重点语句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海中之王”──鲸,今天又有一位新朋友想和大家见面,它是谁呢?别着急,它来了(用多媒体播放“松鼠”),看完之后,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认识的这位朋友,说说你最喜欢它什么?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位朋友的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松鼠》。请谁来给大家简介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或松鼠的情况。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读阅读提示,想想:

这篇文章要我们了解什么?

反馈: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细读课文,自主感悟

1、你能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概括出松鼠的特征吗?

明确:(松鼠是种漂亮的小动物,它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

第一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

出示句子,重点品读: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这段话简直类似于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一般“清秀”极少用来形容动物,就是形容人,多半也只形容少男少女,现在拿来形容松鼠的面容,加上“闪闪有光”的眼睛,写得非常惹人喜爱。特别是在写尾巴时,更加细致生动:先写其形状,把它比作“帽缨”,给人以联想和美感,表现出松鼠尾巴的美丽;再写具体功能,能“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表现出了松鼠形体的奇特之处。

第二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等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

第三、四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乖巧。

⑴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

出示句子,重点品读:

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

“横渡”是指从江河等的这一边过到那一边。这句话介绍了松鼠横渡溪流的方法,两个“当作”写出松鼠不仅知道以树皮为船,而且还会用尾巴“扬帆”“使舵”,乖巧不言而喻。

⑵“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

出示句子,重点品读:

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这句话用“只要……就……”这一句式来表现松鼠灵敏的反应与动作。作者用了三个动词“跑”“躲”“逃”来表示松鼠对于微小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而更显出它“十分警觉”的灵性,由此表现出它的“乖巧”。

⑶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

⑷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

⑸从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

⑹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

(细读文字,从“又干净又暖和”,“足够宽敞、足够坚实”,“既舒适又安全”等词语感受窝的舒适,从而进一步感受松鼠的乖巧。)

第五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

3、感情朗读课文:

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用充满感情的读书声来抒发自己对松鼠的喜爱。

学生一起来读一读,谁喜欢哪一部分就站起来大声读哪一部分。

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用朗读为说明文注入人文美。

四、合作学习,探究写法

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比较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异同,完成表格。

说明角度

表达方法

说明语言

鲸侧重介绍鲸的形体特点、生活习性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简单质朴平实

松鼠侧重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主要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形象生动传神

经过小组讨论后,有没有还未解决的呢?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

(互相质疑,解疑。)

合作学习,集体攻关,研讨写法。

五、扮演松鼠,自我介绍

你喜欢松鼠吗?就请你扮演小松鼠,结合课文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介绍一下你们松鼠大家族。

六、小结方法,拓展延伸

1、学习了本文之后,你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绍动物呢?

⑴准确、生动的语言。

⑵合理清晰的结构。

⑶鲜明的事物特征。

⑷恰当选用说明方法。

2、仿照《鲸》的表达方法,改写本文或仿造《松鼠》的表达方法,改写《鲸》。

总结方法,学用结合,以练固学。

板书设计

漂亮(外形)

松鼠驯良(活动)

乖巧(搭窝)

练习设计

1、在括号里封上合适的词语:

()()

()的松鼠()的动作

()()

2、读下面的话,并用带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地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些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

3、课外阅读描写动物的文章,并摘录精彩的词句。

功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篇3)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3、认识6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和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了解梗概

1、描述导入,孕伏情感:

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究竟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选择容易读错的几个字词板书。如“揪、瞪”。

3、检查:

⑴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字音。

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洪灾老汉)

4、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突遇山洪1~4;疏导撤离5~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

二、感受情势危急

1、通过初读,同学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2、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比一比,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汇报交流谈体会:

⑴生读找到的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师用课件或小黑板集中出示。

⑵谈感受:

①几句话都不同程度地写出洪水凶猛,正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②从前后几句描写的情况看,水位在不断上升,灾情在不断加剧,形势越来越紧张、严峻。

(相机指导朗读这几句话,读出形势的紧张突变。)

③这些句子多采用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像受惊的野马”“在路面上跳舞”“洪水狞笑”“放肆”等词句让我们非常真切形象地感受到洪水的肆无忌惮,洪水就是魔鬼猛兽,突出了情况危急,渲染了紧张气氛。(师相机板书:情势危急。)

④这些句子,语言都非常简洁,精练,如:“像泼、像倒。”

⑶观察想象体验:

师播放洪灾的录像资料(或指导学生观察课文第一幅插图):洪水如猛兽般正以强大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村庄,淹没了农田,冲毁了房舍,死亡正向人们一步步地逼近。可劳动一天的人们还在熟睡中。一声惊呼,大家突然一脚踩进水里,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是什么感受?你能想象出男女老少命在旦夕时惊慌失措的样子吗?(引导学生想像体验情势危急。)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大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危急、恐怖、恐惧、担心。)

三、体会英雄言行

1、是的,求生是人的本能。当一百多号人跌跌撞撞地向那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桥拥去时,有一位老汉早已站在了木桥前。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位老汉在生死攸关之际作出的人生抉择。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大段,想想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2、学生自学课文,品味关键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老汉沉着冷静,嘴上不说话,心里正思考着应对突然来临的灾害的办法。“像一座山”,说明他临危不惧,形象地表现了老汉是村民的主心骨,对稳定村民情绪所起的作用。

⑵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说话简短有力,以严格的先人后己的党纪控制了局面,组织大家有序地撤离。

(让学生写出评价老汉是怎样的人的词语,可能是:临危不惧、临危不乱、坚定果断、先人后己……)

4、指导有表情朗读老汉说的两句话。

(要读得干脆、有力,节奏快,采用个别读、分角色读、评读等方式。)

5、齐读第二大段。

四、启发联想,加深体验,注重积累

1、当我们的脑海中树立起这位清瘦的巍然屹立如山一般的老汉形象时,你联想到了什么词句?什么文章?什么人什么事?如:

词──忠于职守……

句──不是亲情,胜似亲情……

人、事──《丰碑》中的军需处长

《一个降落伞包》中的周恩来

“非典”时期的钟南山、姜素椿、叶欣……

2、作业:

⑴抄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⑵写一段话,用上环境描写的手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听写,回顾前文

1、听写词语:

咆哮、惊醒、狞笑、拥戴、乱哄哄、沙哑、依次。

2、用上以上词语复述课文第一、二大段内容,并说说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二、思辩“矛盾”之举

1、是的,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老支书有着崇高的人格魅力(板书:崇高的人格魅力),他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洪水无情,但人间有爱。当情况越来越危急,洪水已漫到人们的腰际时,又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用心默读第三大段。

2、生自学,说一说段的主要内容。

3、出示学习提纲,小组合作学习。

4、读议结合,交流汇报,提升认识:

⑴谈体会,要求边谈体会,边用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例如:

生:从“冲、揪、骂”这几个动词可以看出老汉对小伙子很凶。

师:你能不能把老汉很凶的态度读出来?

生表情朗读第15自然段,学生展开评议,并在议读、感情朗读中理解、感悟。

⑵学生发现矛盾与疑惑:

①老汉从刚开始恶狠狠的“揪”到最后危难关头又“吼”又“推”,这是矛盾一,为什么?

②急于求生的小伙子到最后危难关头又“推”老汉先走,这是矛盾二,为什么?

(师相机板书:冲、揪、骂、凶老汉小伙子吼用力推)

5、学习第四大段,解开难解之迷:

⑴老汉和小伙子的言谈举止是多么充满矛盾,令人费解!请同学们读最后4个自然段,老师相信你在顷刻间会明白许多许多……

⑵生默读,谈感想。师相机点拨。

(文章在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个结局太出人意料了,太让人震惊了。老汉太伟大了……)

6、反复咏叹,感受亲情:

⑴当你明白老汉和小伙子原来是父子关系时,再回过头来看看父子在木桥前的情景,你们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⑵引诵第三大段:

同学们,让我们把“儿子”这个充满血缘、充满亲情的字眼带到文章中去,再一起来深情地朗诵第三段,我们就更能理解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了。

(教师引读:“老汉是村支书,他一心想挽救群众的性命,他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自己的儿子,骂道──”后边为学生接读,把几个“小伙子”都换读成“儿子”。)

⑶想象:老汉似乎要对儿子喊什么?(板书:喊)

⑷此时的老汉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认为,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回答,并有选择地请生上台板书关键词,如“父爱如山”等。)

7、师小结:

是的,做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忠于职守,他是无愧的;做为一个父亲,他和天下父母一样舐犊情深。在生死关头,老汉做出的重大抉择,表现出的大爱让我们为之动容。他的身上充满着崇高的人格魅力,闪耀着灿烂的人性光辉。

三、练习写话,颂人间真情

1、英雄远离了我们,他们的亲人更是肝肠寸断、长跪不起。同学们,洪水无情人有情。面对此情此景,你最想说的是什么?请拿起手中的笔,用饱含深情的笔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你对英雄的哀思,对英雄家人的宽慰吧!

2、生写话,师巡视,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交流。

四、总结全文,探究“桥”的含义

课文中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汉的形象,为什么却用“桥”为题?

五、拓展阅读,注重积累

1、提供补充材料:

⑴(法)雨果《“诺曼底”号遇难记》。

⑵《伦敦地铁大火灾》。

2、学生自由阅读,小组合作交流。

功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篇4)

一、复习导入

小朋友,冬爷爷刚走,春姑娘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人们常说:冬去春来,春回大地。春天来了,草儿青了,花儿红了,大家都喜欢春天,你们喜欢吗?

春天是草长莺飞,百花盛开的季节(出示挂图)她给大地带来美。从古到今,许多文人,诗人都赞美春天。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古诗《春晓》。

板书课题:春晓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教学:晓

问:是什么意思?那”春晓”是什么意思?

那春天的早晨是怎样的一种景色呢?我们来看看诗人是怎么样写的。

2、范读古诗,再让学生试读。

3、教学:眠闻觉蹄

4、自读,猜猜是讲什么?哪些你懂了,哪些你还不懂?

5、创设情景,体会诗的意思:

春天的早晨到底是怎样的情景呢?下面老师请一个小朋友来充当一下诗人,好吗?

老师描述:

在这样美的春天,你看到许多美丽的花儿,当夜晚来临,你这样诗人读书写诗累了,就睡了,好,现在就请你伏下,双手合在旁边,睡着睡着,你朦朦胧胧听到外面刮风,呼呼地,一会儿春雨沙沙地下起来,听着听着,你又睡着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听到小鸟的叫声(放录音),坐起睁开眼一看,啊!天亮了,天晴了,小鸟欢快的唱歌,你这位诗人可高兴了,哼出了两句诗:

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这时候,你又想到了什么?从昨夜的风雨声,你又想到了什么?

(请一个同学当诗人,把3、4行读一下)

6、现在我们知道了,这首诗是先写早晨,天亮了春天早晨的美景,后回想夜里的风雨声,一场风雨后,花儿被打落的另一番景象。

7、齐读。

8、进一步从诗的语言中体会诗的意境,问:

⑴春天早晨你在睡觉,哪个字告诉我们你是在睡觉?

⑵春天早晨你在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哪个字眼告诉我们天亮了?

⑶当你醒来了,听见了叽叽的鸟叫声,哪个字告诉我们是听到了?

⑷你仔细听鸟叫声,发现是好几处同时有鸟叫声,谁能说说“处处闻啼鸟”?

⑸这两行写了春天睡觉的香甜,悦耳的鸟啼声,春天的早晨,处处充满了生机,也可看出诗人喜爱之情,所以应读出喜悦,兴奋的语气。(指导朗读)

⑹诗人又想到昨夜的风雨声,想到许多的花儿,不知道要落下多少,这两行应该怎么读?

(担心,对花木的担忧)

⑺指导朗读:

齐读全诗。

⑻这首诗你懂了吗?

(指名说诗意,同桌互说)

⑼请小朋友回家向奶奶讲述一下诗意:

师:哦!我们班已经有一位小朋友等不及了,那我就先来充当一下你的奶奶。

生:奶奶,我们今天又学了一首诗。

奶奶:什么题目?

生:是《春晓》。

奶奶:你会背了吗?背给我听听。

生:(背古诗)

奶奶:什么意思?什么不觉“小”什么“大”啊?

生:(说前两行的诗意)

奶奶:说了鸟的叫声,怎么又说风啊雨啊的?

生:是诗人看到早晨的美景想到昨夜的风吹雨打的声音,想到这一阵风雨,不知道又吹落多少美丽的花儿,这就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奶奶:好!学的不错。

三、指导书写生字

四、课堂作业

抄写生字。

功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篇5)

根据刚入学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段训练的重点,在教学本课时,要教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汉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因此,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最后来一个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功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2、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及大自然的喜爱,同时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有关山雨的视频画面。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课文按什么顺序描写了山雨?

四、再读课文,品味赏析

五、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功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篇7)

实用教案

创意说明

这篇小说以小伙计的视角观察和描写孔乙己。集中描述他的长衫、脸色、手、姓名来由及他的说话特点,凸现他悲哀的人生遭际。教学时,教师可设计以下话题,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人物。

教学步骤

一、由学生回忆并讲述鲁迅小说中的人物阿长的故事导入(因为他们有共同点:没有属于自己的名字。)

二、读文,深入小说的情节,捕捉描写人物各个方面的信息

孔乙己的外貌。(长衫,脸色,身材)

孔乙己的语言。(之乎者也,半懂不懂)

孔乙己的动作。(排,摸,)

孔乙己的神态。(不屑置辩,颓唐不安,颓唐)

三、出示话题:引导学生对话题进行两个层次的谈话与探讨

话题一:孔乙己的长衫

话题二:孔乙己的脸

话题三:孔乙己的手

话题四:孔乙己的名字

话题五:关于咸亨酒店的酒与店

话题六:酒店的掌柜与伙计

话题七:酒店的食客,酒客

话题八:酒店的笑声

话题九:酒店的那块粉板

话题十:未出场的丁举人

第一层次:学生从文中找到与以上话题有关的句子,念读原文。

第二层次:学生根据以上句子,稍作加工,自己说描述性的话。

例:孔乙己的长衫又脏又破,而且多年不洗不补。

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黑而且瘦。

能写一笔好字,用手行窃,蘸酒写“茴”字,用手走路。

来自别人取的一个绰号。

一里一外,格局有别,羼水与不羼水,区分身份与贫富。

…………

(教师根据实情,可适当作补充。)

第二层次:深入理解,根据话题探讨人物活动的环境及性格特征。

1、孔乙己活动的场所──咸亨酒店。它是旧中国社会的缩影。

2、孔乙己生活的大环境──有病态的旧中国封建社会。

3、孔乙己生活的具体环境──孤身,孤独,懒惰,潦倒。

4、引导学生对主人公──孔乙己由形到神的认识,并从文中找出根据。

5、用理解性的语言定型孔乙己的形象和性格。

例:他是咸亨酒店里唯一而特殊的顾客。

根据: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他是一个有劳动能力却懒于劳作,过得食不裹腹的人。

根据:身材高大,不会营生,青白脸色饱受饥寒。

他是一个连基本生活都懒于自理的人。

又脏又破的长衫,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他是一个被人当作笑料,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的人。

根据: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他是一个读过书,一生连秀才也考不中的人。

理由:“你当真认识字么?”“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他是一个被人取笑时颓唐不安,用语言搪塞、解嘲,却不知道回击的人。

根据:“窃书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全是之乎者也之类……”

他是一个希望被人认可却又屡试不爽的人。

他是一个只能与孩子为乐的善良而寂寞的人。

他是一个一生的价值也抵不上十九个钱的人。

他是一个连生死都无人打探与关心的人。

四、谈话小结

五、课内延展

1、探讨造成孔乙己悲惨结局的根源。

⑴毒害读书人的科举制度。

⑵当时淡薄、冷酷的世风。

⑶自身的好喝懒做,麻木与虚荣。

2、引导学生反思孔乙己给我们的人生启示。

⑴忌懒惰。

⑵忌不争。

⑶忌虚荣。

备学教案

创意说明

学生通过读课文,概览小说的全貌,抓出文章要点。用析读的方法,安排整体感知、妙点揣摩两个活动,指导学习本文。

教学步骤

一、整体感知

1、感知小说明晰的结构层次。

第1~3段: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及背景。

最后一段:小说的尾声,交代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中间的段落为故事情节部分,主要叙述孔乙己两次被取笑;与孩子们说话;被打折腿等四件事。

2、感知小说塑造人物的多个视角。

⑴孔乙己与酒;

⑵孔乙己与笑;

⑶孔乙己与偷;

⑷孔乙己的手;

⑸孔乙己的脸。

3、感知小说独特的叙事角度。

以小伙计“我”为叙述人,以“我”的亲历目睹和追忆构成小说精短的情节,具有叙事的艺术功能,加深了小说的批判意识。

4、感知表现人物的多种方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例如:采用白描、对比式描写孔乙己的外貌;简洁得体的对话描写;精致绝妙的细节描写(动作,神态)等,教师可引导学生三步走:感知──品读──学用。学用的环节可布置学生写一个人物片段,力求达到见文如见人的语言效果。

二、妙点揣摩

1、找出四个用色彩形容孔乙己脸色的词并品析:青白──在半饥饿状态中延续生命;红──被人揭短的尴尬难堪;灰──内心痛苦被击中的窘迫;黑──精神肉体受摧残后没有一丝活气;

2、找出描写孔乙己动态的典型单音节动词并赏析:

⑴便排出九文大钱。排──表现孔乙己对短衣帮的不屑一顾与心情的得意。

⑵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笼──表现孔乙己穷于招架的痛苦。

⑶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绽──表现青筋凸起,清楚可数。

⑷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摸──与先前的“排”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孔乙己生路被断的可怜。

3、还可以让学生自由寻美赏析。即先例举美点,然后各自说理解性的话。

4、小说用众人的哄笑来贯穿全文,总共有四处。本创意着眼于分析笑声的背后含义,并用漫画的笔法来描摹理解众人的“笑相”。

活动步骤:

⑴分析笑声的深层含义。

小伙计的笑──是附和,是解脱。

短衣帮的笑──是麻木不仁,是聊以自慰。

小孩的笑──是天真无邪,不明事理。

掌柜的笑──是自私卑劣,势利无情。

⑵教师小结。

总之,小说以乐境写悲哀,更显其哀。表现悲剧的社会性,加深了作品的反叛意义。

⑶用笔创意,运用漫画的笔法,为以上人物描画笑相。

功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2、能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重点朗读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课文第一段与第三段细致描写了武松在酒店喝酒和打虎的情形,突出了武松豪放、无畏、倔强的性格,是文章的重点,作者在“喝酒”和“打虎”两件事上是如何抓住要点详细叙述的也是文章的重点。

2、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文言词语是文章的难点,体会“喝酒”、“打虎”两件事如何详细叙述的也是难点。

3、解决办法:

采用教学时先从理清故事的内容入手,把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弄清楚,借助文言注释、字典解决重难点。

教学构想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采用了“为武松写简历找工作”的形式,让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把读书变成学生自主的行为,自读自悟,并在其中结合写的训练,从而更好的感知文章内容和人物特点。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读《水浒传》,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人物,重点阅读第二十三回,了解武松打虎前后的一些事情。这样做,一是能激发起学课文的兴趣,而是更便于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切题导入把握结构

1、今天咱们学一篇很有意思的课文,你肯定喜欢。(板书课题:景阳岗。)

(引起学生注意,发现问题,帮助老师纠正错字:“岗”应作“冈”。)

这两个字有什么区别?(一个是山冈,一个是岗位。)

画字形帮助记忆:“岗”字形像岗楼。

2、题目既然叫景阳冈,那么这是一篇写山水风光的文章。(这是写事的文章。)

写了什么事呢?(武松喝酒、打虎的事)

武松喝酒、打虎是在一个地方吗?(还有上冈、下冈。)

(适时板书: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3、根据板书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水浒传》资料。

5、知道武松后来是怎样当上捕头的吗?当时很多人知道了他的英勇事迹,纷纷帮他写求职简历,介绍他的特长,为他推荐工作,咱们也帮他写一份求职简历吧。

二、重点导读冈上打虎

1、填写姓名、籍贯。

2、写主要事迹:

⑴用一段话表现出他的英勇来。选黑板上哪一件事?(打虎)

⑵自读课文,想一想当时怎么打的虎?应该怎么读。

⑶分角色朗读课文:

①男生读老虎,女生读武松,看看老虎怎样,武松又怎样。一人一句对读。边读边画出描写武松动作的词和句子。

适时板书:描写武松动作的词:扑──闪、掀──闪、剪──闪。

刚才这一段谁比较厉害?(老虎)

②请左边这两组读老虎,右边这两组读武松,看看这回谁厉害?

适时板书:描写武松动作的词:

兜──抡劈、扑──跳退、搭──揪按、挣──按踢。

刚才这一段谁比较厉害?(势均力敌)

③接下来谁占上风了?那就让男生读武松,女生读老虎。

适时板书:描写武松动作的词:

没力──揪打、不动──棒打。

⑷整个打虎过程可分为几部分?

这三个阶段可以说是从防守转向相持再进行反攻,你写主要事迹的时候,也可以注意开始先写虎的凶猛,再写我如何拼力相持,最后写我越战越勇,制服老虎。可以用书上的好词、好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写,注意一定要表现出武松的英勇。还要注意语言要简洁,听懂了吗?开始写吧。

(教师巡视,随时选好的句子、段落读给大家,开启思路。)

⑸刚才我们是进行了一次缩写练习,记住缩写的方法了吗:结构清晰、人物鲜明、语言简洁(板书)

三、自读课文合作交流

1、刚才写的这段主要事迹充分表现出了武松的勇,但是这样容易让人感觉武松是个有勇无谋的人,不太合适。一个人能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也是有勇有谋的表现,介绍一下武松的优缺点吧。哪一部分能比较好的表现他的性格特点?(喝酒)

2、自己读一读这部分,画出最能表现武松性格的语言、对话,练习读一读,并写出他的特点来。同桌可以讨论一下。

3、同桌分角色读人物对话,不用读旁白。再说说给你的感受,写出武松的性格优缺点。

“你别说这样的话来骗我──”(从这几句里体会到武松是一个很直率的人,不理解别人的好心。)

从武松的一些心理活动也可以看出武松的性格特点。

“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

“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从这几句可以体会到武松争强好胜,不理解好人心。)

“转身回酒店吧──”(从这几句里体会到武松很爱面子。)

……

四、拓展创新激发阅读

1、写“求职意向”:武松该怎么说自己适合这项工作呢?

2、你觉得以武松的个性能做好这个工作吗?(他太爱面子,容易意气用事。)有时候本身是优点的性格如果过了度,也会成为缺点。

3、这节课用帮武松写简历的办法读懂了课文,还练习了缩写,你们佩服武松吗?

4、后来武松怎么又上了梁山呢?想不想知道?想知道回家看《水浒传》。你还能认识更多英雄人物。

板书设计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shifanwen/64854.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