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学计划

人教版三数上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三数上册教学计划集合。

时间是伟大的作者,转眼间新的一学期即将到来。教学计划是教师在正式上课前预先准备的授课流程,您是否为写学科教学计划而感到焦虑呢?根据您的需求,教师范文大全为您整理了以下的“人教版三数上册教学计划”,希望这些资料可以为您带来全新的工作或学习体验。祝您成功!

人教版三数上册教学计划【篇1】

三、教学目标

一单元: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o。3.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4. 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单元: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三单元: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四单元: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五单元: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3.体会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六单元:1. 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 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3.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七单元: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发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三)

一、 学情分析

两个班的同学,多数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在平时学习比较认真、努力、主动,他们接受新知识能力强,学习新知识较快,具有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这些学生平时作业认真,每次完成的质量也很好,测验成绩稳定,并且成绩也较好。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后进生,他们对学习数学学习不是很感兴趣,学习不主动,数学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和分析应用题的能力都不强,加之对学习马马乎乎的态度,平时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集中、贪玩,老师留的作业不认真完成,这些学生在各种测验中成绩不尽人意,还需要加倍的努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对称、平移和旋转;简易方程;因数与倍数;多边形的面积;统计。

小数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数学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学难点: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是本册教材的难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措施

1.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品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题、练习题的设计,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及思品教育因素,结合教材内容适时适度的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通过计算和应用题的解答,培养学生仔细的良好学习态度,以及题后验算的良好习惯。

2.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小数乘除法要求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关 键是理解意义、掌握方 法。重点要让学生知道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是根据积德变化规律来确定的。

(2)重视基础,要求适度。小数乘除法的计算要求“比较熟练”,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只要求达到“正确‘。同时对口算的训练要给予一定的重视,要掌握口算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3)运用规律,合理计算。整数的运算定律对小数的计算同样适用,教学时要培养学生观察题中的数据,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合理运算的意识,并注意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体验计算教学的开放性。

(4)验算检查,养成习惯。小数的乘除法计算可以进行相互验算,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要进行“步步为营”或者“一步三回头”式的检查,重要的是使检查和验算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检查和验算,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认真、塌实的学习态度和作风,让学生终生受益。

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能力。

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能力,是小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蕴含的因素,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人教版三数上册教学计划【篇2】

1、知识技能数与代数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活整十数)、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

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包括商中间、末尾有0的情况)、两位数乘两位数(包括列比较简单的竖式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能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多或几十多,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能说出估计的过程与方法。

能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初步理解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几角是十分之几元。

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能读写一位小数和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

认识年、月、日,能区分大月、小月,能判断平年、闰年,能计算一个季度、半年、全年的天数。

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认识千米、吨。知道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空间与图形能指出由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搭成的几何的三视图,能比较两个形状相近的几何体的三视图有那些相同、哪些不同。能根据比较简单的视图要求拼搭几何体。

结合实例感知生活中常见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平移,能动手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能区别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和平方分米,能选用适宜的面积单位估计、测量、表达图形的面积。能在1平方厘米的方格纸上数出图形的面积。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统计与概率结合实例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限结果是整数)会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状况。

会用平均数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2、数学思考经历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分数、小数的过程,学习用数描述、表达西安市世界中的现象,发展数感。

经历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与估算方法,以及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与推理的能力。

在应用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发展抽象思维。

经历探索简单的搭配规律、寻求各种搭配方案的过程,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有条理地思考并发展符号感。

在简单的几何体及其三视图的相互转化活动中,在研究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的数学活动中,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形状特征及平面图形的变换,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探索厂方、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在研究求一组数学的平均数的方法以及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统计观念。

初步具有清晰地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

3、解决问题能应用在本册教科书里学到的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步或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能在理解面积含义及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主动解决一些有关的实际问题。

初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日常问题到现实生活中收集和整理数据,能解决一些与平均数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据的重要性,增强统计观念。

增强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能主动与同学共同进行学习活动,积极与同学交流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与所选用的方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能利用估计,判断解决问题结果的合理性。

4、情感与态度在现实的情景中理解数学内容,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获得数学知识,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教科书里的“你知道吗”栏目以及其他渠道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体会数学是人类在长期生活和劳动中逐渐形成的方法、理论,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体会数学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息息相关。

在教师的具体指导和组织下,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

人教版三数上册教学计划【篇3】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25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但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分析

1.“简单的统计(一)”

统计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统计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总结和改进工作,然而仅凭经验和感觉是不能把握事物的发展的。统计工作就是把工作中有关的大量数据收集起来,经过整理、计算和分析比较,来发现事物内部的规律,来研究和评价事物的发展情况。

本单元教学收集原始数据和分类整理的方法,编制和分析各种统计表的方法。最后,教学求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长方体和正方体

学生在低年级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已经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体。在前面几册教材中还学习了一些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本单元教材是在此基础上教学的。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图形的开始。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是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另外,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3.约数和倍数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以后学习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即数论中最初步的知识,还为学生到中学学习因式分解做些准备,使学生加深对整数的认识,还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本单元教材概念较多,内容比较抽象。重点是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这部份内容是在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约数和倍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解答分数运用题打好基础。本单元是分数教学的重点,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

5.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法则,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在第七册学过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四、教学措施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与第一学段的学生相比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进度表

单元教学内容总课时时间安排

一、简单的统计(一)8课时第一至第二周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15课时第三至第五周

三、约数和倍数17课时第六至第十周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第十一至第十四周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0课时第十五至第十六周

六、总复习10课时第十七至第十八周

人教版三数上册教学计划【篇4】

1. 教学任务

1. 学习自然呼吸,不耸肩,养成良好习惯,注意拼写,吐口水,清晰准确,有表情地唱歌。

2. 用音乐的不同心情、节奏和节拍唱歌和玩耍,有表情的节奏,模仿动作和即兴表演

3. 聆听和欣赏优秀的儿歌,初步体验生动、雄伟、优美、抒情的歌曲和乐器。

4、读谱知识 认识并唱出1、2、3、5、6等几个音,认识连线、延长记号等,了解它们的作用。

二、教学要求:

1.突出音乐学科特色,德育与音乐教育相结合。

2.启蒙智慧,陶冶情操,陶冶情操,养成健康的身心。

3.让学生掌握简单的音乐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4.了解中外优秀音乐作品,使学生具备初步体验和表达音乐的能力。

3. 教学重点:学会唱歌和听音乐

4. 教研课题及教学措施 目标:育人审美,培养兴趣,享受音乐

教研课题: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措施:

(1)用音乐之美教育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不是对音乐家的教育。首先是对人的教育。”在音乐课堂中渗透适当的思想教育,充分利用音乐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形象的熏陶和熏陶,将教学融入情感、兴趣、娱乐,使学生在品味上得到培养,在品德上受到熏陶。首先,通过音乐教育,孩子们对祖国有了初步的热爱。“国歌”多次出现在一年级的新歌和欣赏课本中。

在教学中,使用插图、播放爱国电影、画国旗,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其次,通过欣赏优秀的民族音乐剧目,向学生介绍祖国5000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进而开展思想教育,会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自然会从心底里产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向学生介绍音乐家或音乐作品时,可以将它们组织成短篇小说。如《音乐神童莫扎特》、《贝多芬与《欢乐颂》、《聂耳与小猫头》、《山与流水》等多篇短篇小说,让学生全神贯注地听故事,音乐家崇高的理想、顽强的毅力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们年轻心灵中的希望种子。从创设情境入手,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美育。在教音符的时长时,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走步来感受四分音符的时长和四二拍的节奏特征。然后,通过学生的生活体验“跑比走快”、“一步可以跑两步”、“跑,跑,跑”,小闹钟“嘀嘀”的行走声识别八注意时间价值。为了让简单的节奏练习变得有趣,选择几首孩子熟悉的8、6小节的短曲,学生按照练习的顺序拍手,老师在钢琴上弹奏旋律.这样,通过以上的练习,不仅可以将简单的节奏练习与旋律相结合,增加了音乐性和趣味性,还可以培养孩子随着音乐节奏拍手的能力。从形象和直觉出发,让孩子对美有感觉和联想。

(2)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法国大作家雨果说:“打开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乐。”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是整个音乐教育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因材施教,因材施教,还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个人音乐素养,让越来越多的创新教学方法走进课堂,让四十分钟更加生动。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人教版三数上册教学计划【篇5】

一、班级以及学生情况分析

(1)班共有学生26人,男生12人,女生14人。虽然学生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 ——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习。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材分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后、左右。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内容变动

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

(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降低了难度

(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

六、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教版三数上册教学计划【篇6】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3篇

篇一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在学生学好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学生综合成绩为重点,逐步养成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命、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在此基础上,发现并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八年级上册)课程的学习,逐步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种子的萌发和植物成长的过程。

2、了解植物的生活与栽培。

3、了解动物的生活和饲养。

4、知道微生物的控制和利用。

5、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6、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进行生物学相关信息资料的查询和收集。

过程与方法:

1、采取“目标激励、同伴互助、师生共勉”的教学策略,增强主动性,密切合作性,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可持续发展。

2、每堂课提一个学科问题、记一个知识结构、出一份测试试题。着意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归纳能力和自我检测能力,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尽可能让渡给学生。

3、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如:

(1)理论联系实际法。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所遇到的生物学现象,提升学习兴趣,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2)识图学习法。新教材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可读性强。引导学生学会看图、读图,可以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直观把握和理解记忆。

(3)比较法和归纳法。引导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比较和归纳,找出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理顺知识脉络,形成知识结构,加深理解记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植物成长过程的价值,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2、了解生物科学在人们生产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实践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投身生物科技的热情以及促进社会进步的使命感。

3、了解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类进步的同时,往往带来人们预想不到的负面影响,认识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善用可以为人类造福,滥用则会贻害无穷,确立全面的技术观和价值观。

三、学情分析

一方面,经过七年级一个学年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生物学习的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基本知识、生物实验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不少同学还对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为八年级的生物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目标不明确、自制力不强、主动性不足等问题,具体表现是学习习惯懒散、注意力不集中、完成作业马虎,好奇心有余而自觉性不足,学习成绩存在两极分化的趋势。

因此,从本学期开始,在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加强课堂调控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学习思想引导、学习方法指导,特别是学习过

程和效果的监控,不仅要让学生态度端正、学习得法,还要促使学生养成及时巩固、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成绩有大面积的提高。

四、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内容包括: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与栽培》共七章,第四单元《动物的生活与饲养》共五章,第五单元《微生物的控制和利用》共四个章。教材的编写注重从生活实践出发,内容编排图文并茂,有较强的可读性;栏目设置丰富多样,注重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本册书与七年级所学的内容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要注意类别知识的横向对比,又要注意结构知识的纵向梳理,还要注意基本知识的多向迁移,搭建过渡桥梁、构建知识网络,力求做到形散神聚、融会贯通。

五、基本措施:

1、备课标、备教材。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明确教学要求,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本单元本节课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同时挖掘教材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于教学过程之中。

2、备学生。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学生接受新知识可能遇到的问题。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

3、备教法、备学法。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瞄准教学目标,灵活采取自学指导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手段,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根据教学内容不同,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问题发现法、检测反馈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实效。

4、备作业。注意控制好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量,结合考点、突出重点、精选习题,把握好训练的质,除了少数课后实践性的作业之外,其他知识性书面作业尽可能当堂完成、当堂批改、及时反馈,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作业的效果。

5、备教学流程。精细设计教学流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做好引领,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提问,注意知识教学、分组实验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

6、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在新教材的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生物学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养有很大作用。

应重视以下五种学习方法,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学学生学习。

(1)实验探究法:明确探究课题-->引导探究-->获得结论-->测试反馈

(2)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所遇到的生物学现象,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3)识图学习法:

新教材图文并茂,色彩鲜明,可读性强。它形象、直观、不仅有利于教师把有关知识讲清楚,而且利于学生理解内容,便于记忆。

(4)比较、归纳学习法:

通过对知识的比较归纳,可找出知识之间内在联系,使知识间的关系更明了。

(5)综合学习法:

引导学生运用相关学科(如物理、化学)的知识来解决生物学问题

篇二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与生物圈之间的关系,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3)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5)初步获得生物圈中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的基本知识。

(6)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生理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7)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三、教学措施:

1、精心设计导语,通过生动的语言,借助情感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2、做好演示实验,完成学生实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之目的。

3、把录音、录像、投影、幻灯、多煤体等教学手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

4、在语言、板书和操作等方面达到规范、准确和熟练。

四、应对策略和教学设想:

1、鼓励学生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2、打破课堂内外的约束,有计划地安排必要的调查、访问、参观等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活动,保证活动的落实,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交流。

3、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4、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5、倡导探究性学习。

6、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7、加强和完善生物学实验教学。

8、真正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质量为目标”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想听并听懂。

9、帮助学生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五、学生情况分析:

生物知识、现象与人类密切相联,学生对生物现象产生疑问多,但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生物学的学习,对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已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大部分对本科的学习兴趣浓厚。但仍有个别同学探究能力尚需提高。

六、教学进度安排

总之,通过本学期教育教学,全面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理解、掌握有关知识的同时,培养相应的能力,以应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篇三

一、指导思想

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渐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和探究过程中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养成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命、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在此基础上,发现并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二、教学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八年级上册)课程的学习,逐步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2、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了解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4、通过活动体验生物的分类是根据不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上的相似程度来进行的。

5、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如: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制作甜酒”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

6、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进行生物学相关信息资料的查询和收集。

过程与方法: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如:

(1)问题导向法。指导学生按照“生物有哪些形态结构特征?如何适应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如何?

”等基本问题自主学习、自主解答、自主测试、自主反馈,辅以同伴互助和教师点评,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2)实验探究法。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实验操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的科学探究的方法流程。

(3)理论联系实际法。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所遇到的生物学现象,提升学习兴趣,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4)识图学习法。新教材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可读性强。引导学生学会看图、读图,可以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直观把握和理解记忆。

(5)比较法和归纳法。引导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比较和归纳,找出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理顺知识脉络,形成知识结构,加深理解记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2、了解生物科学技术在人们生产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实践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投身生物科技的热情以及促进社会进步的使命感。

3、了解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类进步的同时,往往带来人们预想不到的负面影响,认识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善用可以为人类造福,滥用则会贻害无穷,确立全面的技术观和价值观。

三、学情分析

一方面,经过七年级一个学年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生物学习的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基本知识、生物实验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不少同学还对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为八年级的生物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目标不明确、自制力不强、主动性不足等问题,具体表现是学习习惯懒散、注意力不集中、完成作业马虎,好奇心有余而自觉性不足,学习成绩存在两极分化的趋势。

因此,从本学期开始,在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加强课堂调控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学习思想引导、学习方法指导,特别是学习过

程和效果的监控,不仅要让学生态度端正、学习得法,还要促使学生养成及时巩固、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成绩有大面积的提高。

四、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内容包括: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共五章,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共三章。教材的编写注重从生活实践出发,内容编排图文并茂,有较强的可读性;栏目设置丰富多样,注重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本册书的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与七年级的《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同为《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圈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离不开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人、动物、细菌和真菌等有机组成部分的和谐共存,前后内容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要注意类别知识的横向对比,又要注意结构知识的纵向梳理,还要注意基本知识的多向迁移,搭建过渡桥梁、构建知识网络,力求做到形散神聚、融会贯通。

五、基本措施:

1、备课标、备教材。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明确教学要求,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本单元本节课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同时挖掘教材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于教学过程

(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之中。

2、备学生。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学生接受新知识可能遇到的问题。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

3、备教法、备学法。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瞄准教学目标,灵活采取自学指导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手段,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根据教学内容不同,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问题发现法、检测反馈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实效。

4、备作业。注意控制好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量,结合考点、突出重点、精选习题,把握好训练的质,除了少数课后实践性的作业之外,其他知识性书面作业尽可能当堂完成、当堂批改、及时反馈,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作业的效果。

5、备教学流程。精细设计教学流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做好引领,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提问,注意知识教学、分组实验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

六、教学内容及进度

第五单元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13课时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6课时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的作业

2课时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6课时

第五章

病毒

1课时

第六单元

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3课时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1课时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课时

人教版三数上册教学计划【篇7】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数数、交流、类推等活动,认识“万”,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了解万以内数位顺序表。理解10000以内数的意义,掌握数的读、写法,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百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整千数加、减整千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整除)及整百数乘一位数。

(3)能正确估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得数是几十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几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知道0与一个数相乘得0,会验算除法。

2、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在与同伴交流中逐步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初步体会到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体会数与形都能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现象,逐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学习客观地评价自己与评价他人。

人教版三数上册教学计划【篇8】

1.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卷有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听力、表演、编辑和活动三个方面。其中,在这六个单元中,有17首演唱歌曲,在教科书的表演部分有规定,表演部分有10节课。一共有8首歌曲。通过对以上歌曲的欣赏,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本教材分为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曲目的每个部分都与节奏和符号阅读的知识有关。但是,目前的实验教材并没有单独列出,而是在教材中链接在一起。 , 鉴赏没有单独列出,但是每节课开始时,将点歌鉴赏改为听力,差别很大。

2.学习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刚从幼儿园毕业,对音乐知识的掌握,五线谱的认识还比较陌生,以及鉴赏能力的鉴定。在学习中,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重点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使学生具备基本的音乐能力。

初中生喜欢唱歌、跳舞、搬家,对音乐有一定的兴趣。但由于年龄小,组织纪律性差,学生的音乐质量存在个体差异。应以欣赏的眼光对待学生,让他们通过鼓励和表扬的声音,不断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

3. 教学目的: 学期间目标:

1. 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培养对音乐的感知,体验音乐的美感;

>

3.能够自然而富有表现力地歌唱,愿意参加其他音乐表演和即兴创作活动; 4、培养乐观的心态和友谊的精神。具体目标:(1)感受和欣赏

1.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用声音或打击乐器模仿; 2.听长音和短音;

3.体验不同情感的音乐;

4、听进行曲、舞曲、儿歌,做出不同风格的相应动作;一首乐曲,初步感受一下风格。 (二)示范 1.正确的歌唱姿势; 2、每学年唱4-6首背歌; 3.学习常用打击乐器,伴奏歌曲; 4. 能够创作简单的节奏和歌曲表演; 5. 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 (三)创作

1.用人声和乐器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歌词创作; 3. 记录声音或音乐的线条、色块和图形。 (4) 音乐及相关文化

1.愿意与他人一起参加活动; 2、用简单的肢体动作配合音乐的节奏; 3、声音与生活的探索。 4.教学重点:

有趣的声音 世界大雨小雨 国旗好美 小舞 动物圈两只小象 5.教学难点:

长度声音、低音和欣赏音乐的能力。六、具体措施:

1.把每个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多唱多听多动多想多说。在音乐实践中获得学习音乐的乐趣和能力。

2、积极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感受、欣赏、表达、创作音乐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3、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让他们在鼓励和赞美的声音中享受成功,不断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

4. 因地制宜设计组织音乐教学,充分发挥音乐教师的长处,积极探索,勇于开拓,努力践行音乐课程标准新理念。

5.加强对音乐相关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

6.根据学校条件和设备,充分利用投影仪、录像机、录音机等教具,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果教学。 7. 方法:示范、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鼓励和表扬法:通过鼓励和表扬普通高中生的学习兴趣。

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扬长避短,让学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七、教学安排;

人教版三数上册教学计划【篇9】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认真钻研“双基双培”教学模式,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培养其成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认真培养其数感,提高其计算能力,培养其空间观念,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3班现有学生64人。从新课程的角度来讲,班级人数比较多,又因为是毕业生最后紧张的学习阶段,本学期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工作。所以开学第一个月的工作重点是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多与学生沟通。在教学上,本学期重点是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

三、努力方向:

1、认真学习新课堂的理念,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2、课堂上继续落实“双基双培”教学模式,并做到不搞形式化,以学生为本,提高课堂效率。

3、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备出实效的教案,做好表率作用。

4、多听老师的课,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取长补短,扬长避短。

5、激发本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本班的数学成绩。

6、照顾到每个层次的学生,减少学困生的数量,争取消灭不及格。

人教版三数上册教学计划【篇10】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

五、教学难点:

进位加法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每周写两篇数学日记。

七、课时安排:

共计约61课时

1、数一数……………………………约1课时

2、比一比……………………………约2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

5、分类………………………………约2课时

8、认识钟表…………………………约2课时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2课时

10、总复习……………………………约4课时`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计划篇三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教学进度表

(一)、位置(6课时)第一周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8课时)第二周至第四周

例1 …………………………………………………4课时左右

例2……………………………………………………7课时左右

例3……………………………………………………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三)、图形的拼组(4课时)第五周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15课时)第五周至第七周

数数 数的组成…………………………………………4课时左右

读数 写数………………………………………………4课时左右

数的顺序 比较大………………………………………5课时左右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左右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5课时)第八周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3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30课时)第九周至第十三周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6课时左右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8课时左右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1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4课时左右

(七)、认识时间(6课时)第十四周

小小店…………………………………………………1课时

(八)、找规律(6课时)第十五周

(九)、统计(6课时)第十六周

(十)、总复习(10课时)第十六周至第十九周

人教版三数上册教学计划【篇11】

1、知识与技能:

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两位数除以一位的除法,并能够利用乘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初步认识了长度、质量单位,能比较正确地利用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和质量。另外已经能认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能按照左西右东的顺序观察方位图和地图。能进行简单的统计,并制作成方块统计图,对“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有一定的认识。

2、数学思考方面:

学生已经基本能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已经能在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进行思考,所不同的是不同学生的思考层次和水平。学生的表达能力也不断提高,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也不断地发展,同样,少数学生的思考离要求还有一段距离,需要不断地加强训练。

3、解决问题方面:

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不断增强,能根据一个场景和若干个条件,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能逐步从不同角度,利用不同方法(算法)解答同一问题。少数学生由于数学思考发展的滞后,也影响了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4、情感和态度方面。

学生们已经能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学解决生活实实际问题的积极性得到加强。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活动中获得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我们也发现少数学生由于自身或家庭的原因,学习态度还不够端正,对学生投入不足,情感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人教版三数上册教学计划【篇12】

宋正富102班

教学目标及内容:

1.声乐训练部分:

培养对声乐练习的兴趣;唱歌姿势要正确;自然歌唱、中音量或轻声歌唱;按照老师的手势整齐地唱歌;用正确的口形唱 u 和 o。

2. 视唱、知识和听力训练:

1. 阅读音乐的知识:知道声音的音高;知道声音的长度;知道声音的强度。

2. 视唱部分:能用听觉方式演唱歌曲(包括大、小七度、增四度、减五度和da da、dada dada、da(a)、da以外的自然音程da da, dada da da, da(a a), da empty da 等节奏。)

3.练耳部分:听辩水平(比较不同乐器、人声的差异)和同一乐器音区的声音水平;比较同一声组中构成大、小三、纯四、纯五旋律音程的两个音的水平。听辩论的长度音,比较各种计时音的长短,说明声音的强弱区别。

3.欣赏部分:

培养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并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在欣赏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和悠扬,产生愉悦感逐渐体会到旋律、节奏、速度的作用。 ed、力度、音域、音色等音乐中的表现方式。能分辨音乐作品中轻快、热烈、活泼、婉约、雄伟、庄重、诙谐的情绪。能感受到进行曲、舞曲、摇篮曲等常见的流派特征。

教学分析:

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学生第一次接触到音乐学习时间。因此,在本书的学期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的落实:

愉悦: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学唱歌还是学习乐理,都要做到学生高兴。充满热情,积极参与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达音乐、创造音乐的活动。 艺术性:在教学中用艺术形象唤起学生对美的共鸣和追求,从而进行美育和德育.

本学期在课堂上要注意加强和巩固音高概念,巩固学生的音高感、力度感、长度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乐理知识。课本中的节奏 舞蹈和舞蹈有很多,要引导学生自己创作动作、节奏甚至歌词,以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自编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学生开始正式、系统地学习音乐。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让学生爱学、想学。预计学生整体情况参差不齐,参差不齐。因此,应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法,要培养学生的特长,即“通才、重发展”。使学生在各方面都有所提高。学生们年轻活泼,这点我会努力的。专注于舞蹈和节奏学习的发展。强化学生身体 学生可以逐步增强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备课和为了让学生好好上课做好准备,备课时要注意结合新的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备课。

2.按部就班教学生因材施教,注重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3.设计每节课的介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课堂设计多样,充满知识、趣味、探索、挑战和表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程度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创新能力。

5.积极与其他学科交流,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的课程要求。

6、看、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并在本校实施,让学生开阔眼界。老师们从中吸取教训。教学措施:

1. 一年级新生,注重培养课堂教学常规,端正姿势。

2.针对平时音乐训练的薄弱环节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训练,让每个学员的每一个技术动作都非常到位。

3. 采用激励措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进度及时间分配:每周两节课

教学辅导计划:教学生' 课堂学习过程 对学校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各单元及课表分析:

第1课:《有趣的声音世界》,寻找生活中的声音,学唱《大于何小雨》这首歌,培养正确的声音 感觉、模仿各种声音,然后创造声音的能力。 6课时

第二课:“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的祖国” 通过听、唱赞美祖国国旗的歌曲,培养孩子听音乐的习惯和兴趣。 5课时

第三课:《我们都是好朋友》激发和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孩子的音乐感性,培养孩子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友谊。 5课时

第4课:“音乐中的动物”通过游戏、模仿、唱歌、绘画等教学,培养孩子的音乐感知能力,激发孩子对动物的兴趣和爱好。 6小时

第五课:《动漫城》伴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分组游戏,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对音乐的理解,并通过使用打击乐 伴随音乐,进一步熟悉打击乐器的演奏,激发孩子对乐器的兴趣。 5课时

第6课:“欢迎来到新年”是本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通过歌唱、鉴赏、音乐练习等活动,让孩子们感受春天的美景,体验新年到来的欢乐心情。 5 课时

第 7 课:复习考试每个人都参加歌曲表演 2 课时

20xx 年 9 月 3 日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xuejihua/139415.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