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学计划

[计划推荐]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壹篇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指引,我们可以开始写教学工作计划了。只有我们认真规划教学计划,未来教学才会更有干劲!写教学计划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计划推荐]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壹篇》。

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本学期八级部共有班级4个,总共186人。通过上期的学习,多数学生已基本了解了物理学科的知识范围和研究方法,也为本期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我校八年级4个教学班的总体期末统考成绩来作大致评估,各班级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不多,学困生不少,两级分化比较严重。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学习方法欠缺,思维不够灵活。

二、本学期主要教学任务和要求

本期的教学任务重,时间紧,内容多而且知识内容难,注重实验和观察,有较强的神秘感。因此教师应抓好学生的双基教学,利用探究性自主学习的形式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达到物理成绩全面提升的目的。

1、完成第六章到第十章的教学任务。

2、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本学期要多参加教学交流活动,多从其他老师身上获得经验,学习方法,

取长补短,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教材分析(知识点,重点,难点)

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

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在内容选配和要求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2、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 4、体现开放性和实践能力培养;5、形式生动活泼。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材按照学生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教材在每章开头都附有章首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

全书共5章,内容主要包括:

第六章、力与运动;本章共6节,了解力的作用效果,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学会画力的示意图;知道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重力的三要素及其相关应用等,,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和摩擦力。本章要求通过大量的事实认识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并了解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方法;知道平衡力的概念,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和物体受平衡力时的运动情况;

第七章、压强;本章共5节,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本章的中心内容是压强,要求理解什么是压力,了解压力与重力的区别,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公式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理解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及其流体压强的相关知识和简单计算。

第八章、浮力;本章共3节,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本章围绕浮力这一概念展开教学,要求理解浮力及浮力产生的原因,知道浮力的计算方法,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并进行浮力的相关计算,了解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其相关应用。

第九章、功;本章共6节,功、功率、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材从要求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力是否对物体作了功,从而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理解功率的意义知道功率的功率和公式并能进行相关计算;知道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学会探究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

第十章、机械能及其转化。本章共4节,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能理解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联系,以物质的结构、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在新课标理念下,物理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培养学生的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多听优秀教师的优秀课。

2、接受优秀老师的指导或帮助对于老老师学习,提高教学水平或与 互教互学。

3、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对照《物理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教学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科学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有目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 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的意识。

4、激发并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也以便学困生完成作业。

5、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6、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广泛的信息。由于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深密和广泛的联系,困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进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尽可能采作图片、投影、录像、光盘、CAI课件进行教学

jK251.COm精选阅读

必备!初三物理教学计划250字


新学期的号角即将吹响,跟着教学的脚步,新学期的教学计划需要做好。对自己新学期的工作做个规划,新学期的教学才会如鱼得水!教学计划该怎么写?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必备!初三物理教学计划250字,供大家参考。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篇一)

(一)教学目的

1.常识性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2.常识性了解裂变、链式反应、聚变的大致情况和原子弹、氢弹的制造原理,以及核反应堆的作用。

3.常识性了解研究可控核聚变的重大意义。启发学生想象人类开发利用核能的美好前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二)教具

原子和原子核的挂图,链式反应的挂图(能用幻灯显示原子、原子核的结构和链式反应的情况更好)。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板书:核能

指出核能是一种先进的、可以替代常规能源的新能源。目前世界上利用核能发电的核电站已有400多个。其年发电量约占全球年发电总量的17%,到下世纪,核能有时能成为一些国家的主要能源。

要了解核能是怎么回事,就需要从物质结构——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说起。

2.新课

板书: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提问:请根据化学课中讲过的内容,说说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情况?

教师展示原子和原子核的挂图,归纳小结学生的回答,要求学生明确:任何物质的原子都是由位于原子中心区域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组成的。

板书:

讲述:本世纪初,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对原子和有子核的组成有了正确的认识,发现原子核是可以改变的,而且在改变过程中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原子核能,简称核能,通常也叫原子能(确切地说,原子能应是原子核能的缩写代名词)。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获得蕴藏在原子核里的大量核能呢?

旁注:在原子中,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之间有广阔的空间,而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则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此注供教师参考。

板书:裂变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讲裂变那一段课文。提出其注意:

(1)裂变指的是什么现象;

(观察教材上铀核裂变的示意图,结合阅读课文中的讲述,了解铀核裂变释放出核能,转化为周围物体的内能是怎么回事;

了解裂变释放出的核能十分巨大。

提问:什么叫裂变?

l千克铀中的铀核如果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能量大约是1千克标准煤完全燃烧所放出能量的多少倍?

旁注:检查学生阅读教材的效果。

教师小结并强调:用中子轰击铀235,铀核(质量大的核)会分裂成两部分(两个中等质量的核),这种现象叫做核裂变,简称裂变。根据书上提供的数据很容易算出,1千克铀中的铀核如果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能量大约是1千克标准煤完全燃烧所放出能量的2.5×106(250万)倍。由此可知,裂变是获得大量核能的重要途径。

板书:链式反应

教师展示链式反应挂图并讲述:

用中子轰击铀核,才能使铀核发生裂变,放出能量。如果外界的中子停止轰击,裂变也就停止。然而实验表明,铀核分裂时,还同时放出2~3个中子,这一点的意义特别重要。因为放出的中子,又可以轰击其它铀核,使它们也发生裂变。这些铀核分裂时,同样放出中子,从而引起更多的铀核发生裂变。于是裂变反应便会链锁式地自行持续下去。这种现象叫做链式反应。

如果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在极短时间(约百万分之几秒)会释放出大量核能,发生猛烈爆炸,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让学生看教材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引起蘑菇状烟云的示意图(说明:原子弹爆炸时,立刻发出强烈的闪光,可照亮100千米以内的天空和地面,闪光后,天空出现一个火球,并迅速上升。火球冷却后变成褐色烟云,同时地面上升起的尘土和烟柱一起形成可上升到15千米高空的蘑菇状烟云。原子弹爆炸时还发出极其强烈的爆炸声,几十千米以外也可听到)。

讲述:为便于和平利用核能,必须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使核能缓慢而又平稳地释放出来。为此,人们制成了一种专门装置。

板书:核反应堆——能缓慢、平稳地释放核能的装置。

让学生看教材上我国第一座核反应堆外貌图(彩图,说明:建造核反应堆,对材料、技术、安全防护设施等都有很高、很严的要求。不但需要解决很多核物理问题,也要求材料科学、电子学、自动控制学等解决许多困难问题。能自行设计、制造核反应堆,表明我国在这一高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为和平利用核能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板书:聚变——获得大量核能的另一重要途径

讲述:科学家们发现,某些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原子核时,也能释放出核能,这种现象叫做核聚变,简称聚变。

让学生看教材上一个氘(dao)核和一个氚(chuan)核结合成一个氦核的聚变反应示意图(说明:一个氘核由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组成,一个氚核由一个质子和二个中子组成,它们发生聚变反应结合成由二个质子和二个中子组成的氦核时,要放出一个中子,并释放出核能).

氘核和氚核聚变时放出的能量要比等量的铀核裂变时放出的能量大几倍.

聚变需要在几百万摄氏度的高温下才能发生,因此聚变又叫热核反应.

自然界中,太阳内部的温度高达摄氏1千万度以上,在那里就进行着大规模的聚变反应.太阳辐射出的光和热,正是由聚变反应释放的核能转化而来的.可以说,地球上的人类每天都享用着聚变释放出的能量.

前面讲过,原子弹是利用重核裂变现象制成的.而另一种威力更大的核武器——氢弹,则是利用轻核聚变现象制成的.

人们现在还不能有效地使聚变在人工控制下进行,从而和平利用聚变释放的核能.由于聚变不但放出的能量更多,而且所使用的原料来源也极为丰富,可以从海水中提取.例如,从几升海水中提出的氘在发生聚变后可以提供相当于燃烧1千多升石油放出的能量.因此,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研究核聚变的人工控制(通常又叫可控或受控热核反应)这一非常吸引人的重大课题,并取得了进展.(注:值得一提的是,1991年,欧洲的科学家们首次做成了可控核聚变实验,这是科学史上一件大事,它标志着人类向获得理想的能源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要达到实用阶段,还需要攻克许多技术难题,未来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

旁注:利用原子弹爆炸产生的高温,可以引发轻核的聚变反应.

我国自行设计的大型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一号”,已于80年代中期在四川省乐山市建成投入使用.近年来,科研人员利用这个实验装置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XXX主席看了“中国环流一号”后,曾经指出:“受控核聚变是开发人类新能源的尖端项目.一旦实现,地球上的全部海水就会成为巨大的能源库,至少可供人类使用上百亿年.尽管目前工程技术上还有一些困难,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会突破.”

由以上的介绍可知,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前景是美好的.在可控核聚变的研究中,我国必将做出自己的贡献.

3.总结与布置作业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篇二】

一、教学基本情况概述:

1、学生情况分析

从开学一周的学习来看大多数学生不爱学习物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的思想能力已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由表象向内部延伸;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他们能懂得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不单从一个方向去思索,而是多角度、多侧面去寻求答案。

二、教材分析:

①重点难点密度、机械效率、功率、力的概念、压强、二力平衡、简单机械、比热容。

②各章节特点物理知识涉及的面很广,基本概念、理论更是体现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学生要对每个部分中的知识,按知识结构进行归类、整理,形成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扩展成知识面,做到基本概念牢固掌握,基本理论相互联系,如:在对速度这一知识进行复习的时候,就可以把研究得到这一物理概念的思想方法迁移到密度、功率、等其它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去,举一反三,即要做到“书越读越厚(知识内容多)──书越读越薄(概括整理、总结)──知识越来越丰富”,这样才能在考试时思维敏捷,得心应手。

三、教学目标:

1、每一个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

2、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多各种类型的计算题目,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

3、学生能运用所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得到提高;

初三年级是初中学生在校的最关键一年,每个学生都想在最后能考上一个理想的高一级学校,作为教师就是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走好这一步,在“以学生为本”,这样一个教学理念下,对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作出如下的计划:

1、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研究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反思”、“怎样交流”等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课堂教学中注意“三基”的训练

由于初三的内容相对初二来说较难,因此,在教学中就更要突出“三基”的训练,要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要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基本方法的渗透。

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全过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同时要帮助学生总结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类比”、“模型”等。

3、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4、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关注物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中形成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继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数是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篇三】

一、指导思想:

在新的物理课程理念中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基本情况分析:

所教班级初三级七班、八班、九班、三个班共有学生185人,通过上期期末统考成绩和上课情况来作大致评估,大多数学生对初二学年的物理基础知识掌握不太好,很多知识只限于表面了解,机械记忆,忽视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与区别,不注重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灵活运用,特别是少数学生对某些章节或者是一问三不知,或者是张冠李戴。每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使不同层次学生的物理成绩都有一个大的提高。

三、教学内容安排: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11―20章。全书共10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首照片,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

四、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训练能力、归纳能力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物理的学习方法,加强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进一步打好基础。做好学生的竞赛辅导工作,争取在物理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完成初中物理的复习工作,争取中考全面获胜。

五、具体措施:

1、坚持集体备课,加强各教师间的联系,互相取长补短,发挥群体力量。加强教法研究和发挥最高效益。

2、教学中应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点面结合,逐步扩展。

3、强化月考,关注教学成果。

4、加强试题收集与研究,了解并掌握中考试题和中考命题的趋势。

六、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以课本以及能力训练为依据,复习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实验。

第二轮复习,以自编讲稿为依据,分类复习。

第三轮复习,收集整理以往中考试题,编制使用模拟试卷,进行综合练习。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篇四)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和年级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训练能力、归纳能力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物理的学习方法,加强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进一步打好基础。做好学生的竞赛辅导工作,争取在物理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完成初中物理的复习工作,争取中考全面获胜。

三、具体措施

1、 坚持集体备课,加强各教师间的联系,互相取长补短,发挥群体力量。

加强教法研究和发挥最高效益。

2、 教学中应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点面结合,逐步扩展。

3、 强化月考,关注教学成果。

4、加强试题收集与研究,了解并掌握中考试题和中考命题的趋势。

四、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以课本以及能力训练为依据,复习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实验。

第二轮复习,以自编讲稿为依据,分类复习。

第三轮复习,收集整理以往中考试题,编制使用模拟试卷,进行综合练习。

五、实施计划表

时间

内容

1

3.1—3.7

第一轮,声现象,物态变化

2

3.8—3.14

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

3

3.15—3.21

光综合练习

4

3.22—3.28

电流,电路

5

3.29—4.4

欧姆定律

6

4.5—4.11

电功,电功率

7

4.12—4.18

安全用电,电与磁

8

4.19—4.25

电学综合练习

9

4.26—5.2

力学综合复习

10

5.3—5.9

第二轮复习,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实验

11

5.10—5.16

创新型科学探究题综合复习

12

5.17—5.23

创新型科学探究题综合复习

13

5.24—5.30

第三轮复习,综合复习

14

5.31—6.6

综合复习

15

6.7—6.13

综合复习

16

6.14—6.20

考前指导,中考

最新初三物理教学计划汇编1270字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篇一)

(一)教学目的

1.常识性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2.常识性了解裂变、链式反应、聚变的大致情况和原子弹、氢弹的制造原理,以及核反应堆的作用。

3.常识性了解研究可控核聚变的重大意义。启发学生想象人类开发利用核能的美好前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二)教具

原子和原子核的挂图,链式反应的挂图(能用幻灯显示原子、原子核的结构和链式反应的情况更好)。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板书:核能

指出核能是一种先进的、可以替代常规能源的新能源。目前世界上利用核能发电的核电站已有400多个。其年发电量约占全球年发电总量的17%,到下世纪,核能有时能成为一些国家的主要能源。

要了解核能是怎么回事,就需要从物质结构——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说起。

2.新课

板书: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提问:请根据化学课中讲过的内容,说说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情况?

教师展示原子和原子核的挂图,归纳小结学生的回答,要求学生明确:任何物质的原子都是由位于原子中心区域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组成的。

板书:

讲述:本世纪初,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对原子和有子核的组成有了正确的认识,发现原子核是可以改变的,而且在改变过程中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原子核能,简称核能,通常也叫原子能(确切地说,原子能应是原子核能的缩写代名词)。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获得蕴藏在原子核里的大量核能呢?

旁注:在原子中,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之间有广阔的空间,而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则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此注供教师参考。

板书:裂变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讲裂变那一段课文。提出其注意:

(1)裂变指的是什么现象;

(观察教材上铀核裂变的示意图,结合阅读课文中的讲述,了解铀核裂变释放出核能,转化为周围物体的内能是怎么回事;

了解裂变释放出的核能十分巨大。

提问:什么叫裂变?

l千克铀中的铀核如果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能量大约是1千克标准煤完全燃烧所放出能量的多少倍?

旁注:检查学生阅读教材的效果。

教师小结并强调:用中子轰击铀235,铀核(质量大的核)会分裂成两部分(两个中等质量的核),这种现象叫做核裂变,简称裂变。根据书上提供的数据很容易算出,1千克铀中的铀核如果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能量大约是1千克标准煤完全燃烧所放出能量的2.5×106(250万)倍。由此可知,裂变是获得大量核能的重要途径。

板书:链式反应

教师展示链式反应挂图并讲述:

用中子轰击铀核,才能使铀核发生裂变,放出能量。如果外界的中子停止轰击,裂变也就停止。然而实验表明,铀核分裂时,还同时放出2~3个中子,这一点的意义特别重要。因为放出的中子,又可以轰击其它铀核,使它们也发生裂变。这些铀核分裂时,同样放出中子,从而引起更多的铀核发生裂变。于是裂变反应便会链锁式地自行持续下去。这种现象叫做链式反应。

如果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在极短时间(约百万分之几秒)会释放出大量核能,发生猛烈爆炸,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让学生看教材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引起蘑菇状烟云的示意图(说明:原子弹爆炸时,立刻发出强烈的闪光,可照亮100千米以内的天空和地面,闪光后,天空出现一个火球,并迅速上升。火球冷却后变成褐色烟云,同时地面上升起的尘土和烟柱一起形成可上升到15千米高空的蘑菇状烟云。原子弹爆炸时还发出极其强烈的爆炸声,几十千米以外也可听到)。

讲述:为便于和平利用核能,必须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使核能缓慢而又平稳地释放出来。为此,人们制成了一种专门装置。

板书:核反应堆——能缓慢、平稳地释放核能的装置。

让学生看教材上我国第一座核反应堆外貌图(彩图,说明:建造核反应堆,对材料、技术、安全防护设施等都有很高、很严的要求。不但需要解决很多核物理问题,也要求材料科学、电子学、自动控制学等解决许多困难问题。能自行设计、制造核反应堆,表明我国在这一高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为和平利用核能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板书:聚变——获得大量核能的另一重要途径

讲述:科学家们发现,某些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原子核时,也能释放出核能,这种现象叫做核聚变,简称聚变。

让学生看教材上一个氘(dao)核和一个氚(chuan)核结合成一个氦核的聚变反应示意图(说明:一个氘核由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组成,一个氚核由一个质子和二个中子组成,它们发生聚变反应结合成由二个质子和二个中子组成的氦核时,要放出一个中子,并释放出核能).

氘核和氚核聚变时放出的能量要比等量的铀核裂变时放出的能量大几倍.

聚变需要在几百万摄氏度的高温下才能发生,因此聚变又叫热核反应.

自然界中,太阳内部的温度高达摄氏1千万度以上,在那里就进行着大规模的聚变反应.太阳辐射出的光和热,正是由聚变反应释放的核能转化而来的.可以说,地球上的人类每天都享用着聚变释放出的能量.

前面讲过,原子弹是利用重核裂变现象制成的.而另一种威力更大的核武器——氢弹,则是利用轻核聚变现象制成的.

人们现在还不能有效地使聚变在人工控制下进行,从而和平利用聚变释放的核能.由于聚变不但放出的能量更多,而且所使用的原料来源也极为丰富,可以从海水中提取.例如,从几升海水中提出的氘在发生聚变后可以提供相当于燃烧1千多升石油放出的能量.因此,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研究核聚变的人工控制(通常又叫可控或受控热核反应)这一非常吸引人的重大课题,并取得了进展.(注:值得一提的是,1991年,欧洲的科学家们首次做成了可控核聚变实验,这是科学史上一件大事,它标志着人类向获得理想的能源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要达到实用阶段,还需要攻克许多技术难题,未来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

旁注:利用原子弹爆炸产生的高温,可以引发轻核的聚变反应.

我国自行设计的大型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一号”,已于80年代中期在四川省乐山市建成投入使用.近年来,科研人员利用这个实验装置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XXX主席看了“中国环流一号”后,曾经指出:“受控核聚变是开发人类新能源的尖端项目.一旦实现,地球上的全部海水就会成为巨大的能源库,至少可供人类使用上百亿年.尽管目前工程技术上还有一些困难,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会突破.”

由以上的介绍可知,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前景是美好的.在可控核聚变的研究中,我国必将做出自己的贡献.

3.总结与布置作业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篇二】

一、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内容。

发展性目标: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生活中热现象。

融通性目标: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二、教学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教学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相互的作用力。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转换法 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课件,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的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学

【课件图片展示】同学们,我们通过我们的眼睛看到的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宏观世界,那么,如果深入物体内部,会是一个怎样的情况呢?回顾第十一章的“宇宙和微观世界”的学习,请同学们回答下面的问题。(播放课件)

1.物质由_____组成。

2.分子是_____________的最小微粒。

3.分子是很____的,如果把分子设想成球形,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______m,用肉眼直接看不到。

4.分子的数量很______。

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回顾,我们能够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二)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

实验:1.学生参与:请同学们判断桌子上甲烧杯中无色透明的液体,是什么物质?

2.演示实验: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之间的扩散实验。

由上面的两个实验,引入分子的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叫做扩散现象。

证明:气体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递进提问:气体可以发生扩散现象。那么液体和固体是否也能发生扩散现象呢?课件展示:硫酸铜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

证明: 液体之间也能发生扩散现象。

课件展示:1.铅片和金片的扩散。

2.存放煤的墙角,几年后墙壁表面厚厚的一层都变黑了。

证明: 固体之间也能发生扩散现象。

总结:气体,液体,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探究活动(二)

提问:扩散现象能证明什么?请小组讨论。

请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证明了:

1.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2. 分子间有间隔。

学生分组动手实验:30ml的酒精和30ml的水混合,观察混合后总体积。3分钟后请学生回答看到的现象,证明了什么?通过酒精和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60ml。

证明:分子间有间隔。

探究活动(三)

提问: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猜想:温度。

猜想的理由(生活中的哪些现象能证明扩散快慢跟温度有关):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1.同样大的糖块放在热水中比放在冷水中扩散的快。

2.其他情况相同时,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比放在家里干的快。

3.妈妈炒菜时,老远就闻到香味,但吃菜的时候却感觉没有那么香。

学生动手实验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凉水,另一个相同的烧杯中装等量的热

水,用钢笔分别在凉水、热水中同时滴入一滴红墨水。比较两杯中红墨水的

扩散现象。(3分钟)

结论: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扩散越快。

(三)启思点拨

提问:1.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为什么不会飞散开来? 2.分子间存在间隔,那么固体和液体为什么很难被压缩?(学生讨论3分钟)

请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师出示:“弹簧连着乒乓球”教具。讲解:用两个乒乓球代表某种物质的两个分子,中间用一个弹簧连接。分析:

当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平衡状态)时,两分子(两乒乓球)之间的距离设为r0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 F斥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F斥,表现为引力。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F斥,表现为斥力。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r0 时,F很小,几乎为0教学小结:(学生一起大声读一遍,加强印象)

一、分子热运动的基本内容: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扩散现象:

1.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2.扩散现象随温度升高而日趋明显。

3.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能发生。

4.扩散现象——说明: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间有间隔。

(四)差异评价

这节课,我学会了…

我感受最深的是…

我想我将会…

我还有疑惑的是…

第十六章 第1课时 分子热运动 课堂实录

一。激情导学

思考后回答

1.物质由_____组成。

2.分子是_____________的最小微粒。

3.分子是很____的,如果把分子设想成球形,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______m,用肉眼直接看不到。

4.分子的数量很______。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

1. 判断无色透明的液体是什么物质?

2. 演示实验:NO2气体和空气扩散实验。

注明:1) NO2气体制取方法:(方程式)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2) NO2气体是红棕色的有毒气体。

3)NO2气体处理:用NaOH溶液。

3. Cu SO4 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

证明:液体之间是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师:三鑫美不美?

生:美。

师:爱不爱三鑫?

生:爱。

师:我们通过我们的眼睛,看到了一个美丽的三鑫。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宏观世界,同学想不想知道,如果深入到物体的内部,有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我们在第十一章第一节就学习过分子的有关知识。

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后回答几个问题:

1.物质由分子组成。

2.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3.分子是很小的,如果把分子设想成球形,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10-10m,用肉眼直接看不到。

4.分子的数量很多的。

师:1m =____nm 10-10m=_____nm

生:1m=109nm 10-10m=0.1nm (好,掌声!)

(教师结合课件,讲解分子大小)

师:通过对前面学过的知识的回顾可知;

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

师:请同学们判断我们实验桌子上大烧杯里面无色透明的物质是什么液体?

?学生动手实验(3分钟)

生:是酒精。

师:大家的判断跟这位同学的是否一样?

生:是。

师:我们为什么能够判断它就是酒精这种物质呢?

生:闻气味。

师:通过闻气味能够判断是酒精,说明这个酒精分子进入到空气中,然后通过我们的鼻子可以判断它是酒精。

师:下面我们进行课本P124实验。

首先,教师将这个实验的装置简单的介绍一下。

师:装置由两个集气瓶和一个毛玻璃片。

下面集气瓶中装的是NO2气体,上面集气瓶中装的是空气。

师:NO2气体在化学中我们学到过,它是

生:红棕色的气体。

师:NO2气体是红棕色的有毒气体。

师:它的密度跟空气的密度相比较,哪的大?

生:NO2气体的密度大些。

师:下面我将这个密度大的NO2气体放在下面,我们看看它能不能进入到上面的空气中?

教师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

(用浓硝酸和铜起化学反应生成NO2气体)

现象:

过一会可以看见下面的NO2气体分子进入到上面的空气中,上面的空气分子进入到NO2气体中,最后两集气瓶中的颜色几乎变得均一。

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扩散现象。

总结: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叫做扩散现象。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可以证明气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那么肯定有同学想知道,液体和固体之间是否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呢?

生:可以。

师:可不可以,我们要通过实验来证明。

演示实验:Cu SO4 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

师:请同学们思考Cu SO4 溶液和清水的密度哪个大?

生:Cu SO4 溶液。

师:我们将 Cu SO4 溶液放在量筒的下面,水放在上面。

因为Cu SO4 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需要很长的时间,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两者扩散经过10天,20天,30天后的现象。

证明:液体之间是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4. 1)金的扩散现象。

2)。煤扩散到墙里的现象。

证明:固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活动(二)

5.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6.酒精和水的混合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后得结论。

现象:

30ml的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60ml。

活动(三)

7.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晒衣服

8. 墨水在热水中和冷水中扩散快慢。

(三)启思点拨

课件展示:

1.金的扩散现象。

2.煤扩散到墙里的现象。

证明:固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总结: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我们可以直接感知,同学们想想:它能够告诉我们哪些微观世界的知识?

同学之间讨论30秒。

生:说明了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师:还能够说明说明?

学生思考,但思考没有结果,教师通过实验启发。

师:为了便于同学们思考,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酒精和水混合”实验)

器材:两个量筒,酒精,水。

师:用两个量筒分别量取30ml的水和酒精,然后将酒精到在水中,看看混合后的也液体总体积是否有60ml。

?学生动手实验(3分钟)

师:请一位同学将自己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叙述出来。

生:30ml的酒精和30ml的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60m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好,掌声!)

师:扩散现象,是我们看见的,可以直接感知的现象,它能推测我们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间有间隔),这种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什么方法?

生:转换法。

师:好,那么请同学们再思考:扩散到底有没有快和慢呢?

生:有。

师: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生:温度。

师:同学们猜想是 :温度,那有没有理由?

通过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可以初步的证明:扩散现象跟温度有关呢?

生:冰块熔化。

师:冰块熔化,是同一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扩散现象是发生在两种及以上的物质之间。所以,冰块熔化不属于扩散现象。

生:冲咖啡的时候用热水,溶化的要快一些。

师:很好,是扩散现象跟温度有关,还有没有?

生:衣服放在太阳底下干的快些。

师:很好,衣服上的分子在太阳下,温度高些,水分子扩散到空气中快一些。还有没有?

生:我们在化学课的时候做的品红在温水中的扩散速度比在冷水中要快。

师:好的,下面我们正好一起来做做这个实验。

?学生动手做实验(3分钟)

师:通过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证明了什么?

生: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温度热高,扩散得热快。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就

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分子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

师:分子不停的在做无规则的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为什么不会飞散开来?分子间存在着间隔,为什么固体和液体又很难被压缩呢?

学生讨论30秒。

生:固体和液体为什么不会飞散开来,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好,掌声!)

师:总结: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引力实验

分子作用力演示模型

演示实验:两铅块相吸实验。

师:我这里有两铅块,我先在地面上摩擦几下,好,同学们看看它们能不能粘在一起?

生:1.能。2.不能。

师:请同学们看好了。

现象:下面的铅块没有掉下来。

师:铅块受到重力,但不会掉下来,说明什么?

生:上面的铅块和下面的铅块分子之间有引力。

教师出示:乒乓球弹簧模型。

师:我这里有一个模型,可以便于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 这里,老师用两个乒乓球代表某种物质的两个分子,中间用一个弹簧连接。下面我们来分析:

当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平衡状态)时,两分子(两乒乓球)之间的距离设为r0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 F斥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F斥,表现为引力。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F斥,表现为斥力。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r0 时,F很小,几乎为0

课堂小结:(教师给出总结,学生齐读)

(四)差异评价

课堂练习: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断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在炉边烤火感到暖和

B.打开酒精瓶盖能闻到酒精气味

C.刮风时路上扬起灰尘

D.铁钉放久了生锈

2.互相接触的物体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___现象。它可以发生在____,____,_____之间。

3.下列现象中不是扩散现象的是( )

A.扫地时灰尘满天飞

B.放入杯中的糖使整杯水变甜了

C.在无风的房间里打开一瓶香水,过了一会儿,整个房间都有香味

D.滴入水中的红墨水使水变红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篇三】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和年级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训练能力、归纳能力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物理的学习方法,加强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进一步打好基础。做好学生的竞赛辅导工作,争取在物理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完成初中物理的复习工作,争取中考全面获胜。

三、具体措施

1、 坚持集体备课,加强各教师间的联系,互相取长补短,发挥群体力量。

加强教法研究和发挥最高效益。

2、 教学中应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点面结合,逐步扩展。

3、 强化月考,关注教学成果。

4、加强试题收集与研究,了解并掌握中考试题和中考命题的趋势。

四、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以课本以及能力训练为依据,复习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实验。

第二轮复习,以自编讲稿为依据,分类复习。

第三轮复习,收集整理以往中考试题,编制使用模拟试卷,进行综合练习。

五、实施计划表

时间

内容

1

3.1—3.7

第一轮,声现象,物态变化

2

3.8—3.14

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

3

3.15—3.21

光综合练习

4

3.22—3.28

电流,电路

5

3.29—4.4

欧姆定律

6

4.5—4.11

电功,电功率

7

4.12—4.18

安全用电,电与磁

8

4.19—4.25

电学综合练习

9

4.26—5.2

力学综合复习

10

5.3—5.9

第二轮复习,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实验

11

5.10—5.16

创新型科学探究题综合复习

12

5.17—5.23

创新型科学探究题综合复习

13

5.24—5.30

第三轮复习,综合复习

14

5.31—6.6

综合复习

15

6.7—6.13

综合复习

16

6.14—6.20

考前指导,中考

【参考】初三物理教学计划最新模板 460字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动滑轮提升重物时,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重物

做的功是不等的;

2.知道W总、W有用、W额外的含义,并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

3.知道什么叫机械效率及其计算方法,并利用上述实验探究的数据计算机械效率,知道机械效率点小于1;

4.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找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机械效率的存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一、引入

在使用简单机械提升或移动物体时,我们要对机械做功,机械又要对物体做功,那么我们对机械做功和机械对物体做功相等吗?

二、新课

(一)活动:以动滑轮为例,比较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重物做的功。

3.说明:

①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比例的多少,是一个比值,所以是一个无单位的物理量。

②因为W有用总小于W总,所以机械效率η总小于1。

③机械效率是描述机械性能优劣的物理量,机械效率高的机械性能优良。机械效率的高低与所使用的机械工作时是否省力、及省力多少无关;与机械工作时的快慢程度无关;与机械工作时所完成的功的数量多少也无关.

4.活动:

①根据上述测量结果计算不同情况下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②实验、讨论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才能提高它的机械效率?

5.例题:

(1)用定滑轮缓慢提升质量为20kg的物体,所用拉力为220N,当物体提升2m时,求有用功、总功和动滑轮的机械效率。(g=10N/kg)

(2)由于在使用杠杆时的摩擦非常小,故杠杆是一种机械效率非常高的简单机械,若用一根机械效率为90%的杠杆将一个18.0kg的物体提升50cm,需要做多少总功?(g=10N/kg)

三、学生总结归纳;

四、课堂训练。

指出在捞水桶、用水桶打水、使用斜面时的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学生讨论、总结。

学生活动:计算不同情况下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实验、讨论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才能提高它的机械效率?

计算例题

学生总结

(可就所学的几种机械讨论)

课堂训练

【课堂训练】

1.利用动滑轮提升物体,你能区别有用功和额外功吗?

2.什么是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大小可能大于1吗?为什么?

3.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力且运动时,力对物体就做了功

B.功率大的机器做功一定多

C.功率大的机器做功就快

D.做功快的机器其机械效率一定高

4.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不计拉线质量及滑轮转动摩擦。重物G=200N,每一个滑轮重25N。当绳自由端拉力F拉力为 N时,恰能让重物G匀速上升。

A B C D

10.滑轮组将重500N的物体,举高80cm的过程中,机械效率为80%,则此过程中有用功为 J,额外功为 J。若不计滑轮摩擦及拉线质量的影响,则可知动滑轮重 N,当提升重物为400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11.芳芳和兰兰运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在全班交流实验结果时,老师提出:如果各组所用滑轮和串绕绳子的方式不变,改变其它因素,是否会影响它的机械效率呢?大家积极思考,提出了各种猜想,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

(1)请帮助兰兰完成表中的一项计算;

(2)请根据她俩的实验记录,分别在表中写出探究结果。

(3)归纳她俩的实验探究,你所得的结论是: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篇二)

(一)教学目的

1.常识性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2.常识性了解裂变、链式反应、聚变的大致情况和原子弹、氢弹的制造原理,以及核反应堆的作用。

3.常识性了解研究可控核聚变的重大意义。启发学生想象人类开发利用核能的美好前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二)教具

原子和原子核的挂图,链式反应的挂图(能用幻灯显示原子、原子核的结构和链式反应的情况更好)。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板书:核能

指出核能是一种先进的、可以替代常规能源的新能源。目前世界上利用核能发电的核电站已有400多个。其年发电量约占全球年发电总量的17%,到下世纪,核能有时能成为一些国家的主要能源。

要了解核能是怎么回事,就需要从物质结构——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说起。

2.新课

板书: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提问:请根据化学课中讲过的内容,说说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情况?

教师展示原子和原子核的挂图,归纳小结学生的回答,要求学生明确:任何物质的原子都是由位于原子中心区域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组成的。

板书:

讲述:本世纪初,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对原子和有子核的组成有了正确的认识,发现原子核是可以改变的,而且在改变过程中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原子核能,简称核能,通常也叫原子能(确切地说,原子能应是原子核能的缩写代名词)。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获得蕴藏在原子核里的大量核能呢?

旁注:在原子中,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之间有广阔的空间,而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则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此注供教师参考。

板书:裂变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讲裂变那一段课文。提出其注意:

(1)裂变指的是什么现象;

(观察教材上铀核裂变的示意图,结合阅读课文中的讲述,了解铀核裂变释放出核能,转化为周围物体的内能是怎么回事;

了解裂变释放出的核能十分巨大。

提问:什么叫裂变?

l千克铀中的铀核如果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能量大约是1千克标准煤完全燃烧所放出能量的多少倍?

旁注:检查学生阅读教材的效果。

教师小结并强调:用中子轰击铀235,铀核(质量大的核)会分裂成两部分(两个中等质量的核),这种现象叫做核裂变,简称裂变。根据书上提供的数据很容易算出,1千克铀中的铀核如果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能量大约是1千克标准煤完全燃烧所放出能量的2.5×106(250万)倍。由此可知,裂变是获得大量核能的重要途径。

板书:链式反应

教师展示链式反应挂图并讲述:

用中子轰击铀核,才能使铀核发生裂变,放出能量。如果外界的中子停止轰击,裂变也就停止。然而实验表明,铀核分裂时,还同时放出2~3个中子,这一点的意义特别重要。因为放出的中子,又可以轰击其它铀核,使它们也发生裂变。这些铀核分裂时,同样放出中子,从而引起更多的铀核发生裂变。于是裂变反应便会链锁式地自行持续下去。这种现象叫做链式反应。

如果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在极短时间(约百万分之几秒)会释放出大量核能,发生猛烈爆炸,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让学生看教材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引起蘑菇状烟云的示意图(说明:原子弹爆炸时,立刻发出强烈的闪光,可照亮100千米以内的天空和地面,闪光后,天空出现一个火球,并迅速上升。火球冷却后变成褐色烟云,同时地面上升起的尘土和烟柱一起形成可上升到15千米高空的蘑菇状烟云。原子弹爆炸时还发出极其强烈的爆炸声,几十千米以外也可听到)。

讲述:为便于和平利用核能,必须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使核能缓慢而又平稳地释放出来。为此,人们制成了一种专门装置。

板书:核反应堆——能缓慢、平稳地释放核能的装置。

让学生看教材上我国第一座核反应堆外貌图(彩图,说明:建造核反应堆,对材料、技术、安全防护设施等都有很高、很严的要求。不但需要解决很多核物理问题,也要求材料科学、电子学、自动控制学等解决许多困难问题。能自行设计、制造核反应堆,表明我国在这一高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为和平利用核能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板书:聚变——获得大量核能的另一重要途径

讲述:科学家们发现,某些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原子核时,也能释放出核能,这种现象叫做核聚变,简称聚变。

让学生看教材上一个氘(dao)核和一个氚(chuan)核结合成一个氦核的聚变反应示意图(说明:一个氘核由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组成,一个氚核由一个质子和二个中子组成,它们发生聚变反应结合成由二个质子和二个中子组成的氦核时,要放出一个中子,并释放出核能).

氘核和氚核聚变时放出的能量要比等量的铀核裂变时放出的能量大几倍.

聚变需要在几百万摄氏度的高温下才能发生,因此聚变又叫热核反应.

自然界中,太阳内部的温度高达摄氏1千万度以上,在那里就进行着大规模的聚变反应.太阳辐射出的光和热,正是由聚变反应释放的核能转化而来的.可以说,地球上的人类每天都享用着聚变释放出的能量.

前面讲过,原子弹是利用重核裂变现象制成的.而另一种威力更大的核武器——氢弹,则是利用轻核聚变现象制成的.

人们现在还不能有效地使聚变在人工控制下进行,从而和平利用聚变释放的核能.由于聚变不但放出的能量更多,而且所使用的原料来源也极为丰富,可以从海水中提取.例如,从几升海水中提出的氘在发生聚变后可以提供相当于燃烧1千多升石油放出的能量.因此,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研究核聚变的人工控制(通常又叫可控或受控热核反应)这一非常吸引人的重大课题,并取得了进展.(注:值得一提的是,1991年,欧洲的科学家们首次做成了可控核聚变实验,这是科学史上一件大事,它标志着人类向获得理想的能源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要达到实用阶段,还需要攻克许多技术难题,未来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

旁注:利用原子弹爆炸产生的高温,可以引发轻核的聚变反应.

我国自行设计的大型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一号”,已于80年代中期在四川省乐山市建成投入使用.近年来,科研人员利用这个实验装置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XXX主席看了“中国环流一号”后,曾经指出:“受控核聚变是开发人类新能源的尖端项目.一旦实现,地球上的全部海水就会成为巨大的能源库,至少可供人类使用上百亿年.尽管目前工程技术上还有一些困难,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会突破.”

由以上的介绍可知,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前景是美好的.在可控核聚变的研究中,我国必将做出自己的贡献.

3.总结与布置作业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篇三】

一、指导思想:

在新的物理课程理念中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基本情况分析:

所教班级初三级七班、八班、九班、三个班共有学生185人,通过上期期末统考成绩和上课情况来作大致评估,大多数学生对初二学年的物理基础知识掌握不太好,很多知识只限于表面了解,机械记忆,忽视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与区别,不注重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灵活运用,特别是少数学生对某些章节或者是一问三不知,或者是张冠李戴。每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使不同层次学生的物理成绩都有一个大的提高。

三、教学内容安排: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11―20章。全书共10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首照片,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

四、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训练能力、归纳能力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物理的学习方法,加强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进一步打好基础。做好学生的竞赛辅导工作,争取在物理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完成初中物理的复习工作,争取中考全面获胜。

五、具体措施:

1、坚持集体备课,加强各教师间的联系,互相取长补短,发挥群体力量。加强教法研究和发挥最高效益。

2、教学中应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点面结合,逐步扩展。

3、强化月考,关注教学成果。

4、加强试题收集与研究,了解并掌握中考试题和中考命题的趋势。

六、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以课本以及能力训练为依据,复习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实验。

第二轮复习,以自编讲稿为依据,分类复习。

第三轮复习,收集整理以往中考试题,编制使用模拟试卷,进行综合练习。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篇四】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和年级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训练能力、归纳能力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物理的学习方法,加强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进一步打好基础。做好学生的竞赛辅导工作,争取在物理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完成初中物理的复习工作,争取中考全面获胜。

三、具体措施

1、 坚持集体备课,加强各教师间的联系,互相取长补短,发挥群体力量。

加强教法研究和发挥最高效益。

2、 教学中应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点面结合,逐步扩展。

3、 强化月考,关注教学成果。

4、加强试题收集与研究,了解并掌握中考试题和中考命题的趋势。

四、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以课本以及能力训练为依据,复习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实验。

第二轮复习,以自编讲稿为依据,分类复习。

第三轮复习,收集整理以往中考试题,编制使用模拟试卷,进行综合练习。

五、实施计划表

时间

内容

1

3.1—3.7

第一轮,声现象,物态变化

2

3.8—3.14

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

3

3.15—3.21

光综合练习

4

3.22—3.28

电流,电路

5

3.29—4.4

欧姆定律

6

4.5—4.11

电功,电功率

7

4.12—4.18

安全用电,电与磁

8

4.19—4.25

电学综合练习

9

4.26—5.2

力学综合复习

10

5.3—5.9

第二轮复习,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实验

11

5.10—5.16

创新型科学探究题综合复习

12

5.17—5.23

创新型科学探究题综合复习

13

5.24—5.30

第三轮复习,综合复习

14

5.31—6.6

综合复习

15

6.7—6.13

综合复习

16

6.14—6.20

考前指导,中考

【推荐】物理教学计划5篇


物理教学计划【篇一】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物理科教学工作,九年级是初中学生在校的最关键一年,每个学生都想在最后能考上一个理想的高一级学校,作为教师就是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走好这一步,在“以学生为本”,这样一个教学理念下,对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作出如下的计划:

一、教学指导思想:

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发展,激发学生对身心健康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动参与的活动意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教学中,体验成功,享受快乐,养成坚持健康心理良好习惯。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坚持以学生为本,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 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要求:

1、每一个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

2、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多各种类型的计算题目,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

3、学生能运用所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得到提高;

三、工作措施:

1、领悟课标要求,新教材是然不同于过去的要求,因为新教材其灵活性加强了,难度降底了,实践性变得更为明确了。教师必须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每一项要求要落到实处,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底难度。

2、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新教材不仅在传授文化知识,更注重于培养能力。

3、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不能默守陈规,应该要时时更新教学方法。

4、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学生虽逐步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也会学习,爱学习,但终究学生的自制力不及成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严格要求,不能放松任何一个细节的管理。

5、加强教师自身的业务进修,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扩大自己的学识范围,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增进教学艺术。多听课,吸取他人教学之长,全期力争听课达15节以上。

四、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理论学习:

抓好教育理论特别是最新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及时了解课改信息和课改动向,转变教学观念,形成新课教学思想,树立现代化、科学化的教育思想。

2、备好每堂课

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做好初中各阶段的总体备课工作,对总体教学情况和各单元、专题做到心中有数,备好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写好每节课的教案为上好课提供保证,做好课后反思和课 后总结工作,以不为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3、做好课堂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教学内容,选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教学组织合理,教学内容语言生动。相尽各种办法让学生爱听、乐听,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批改作业

批改好每一位学生的每份作业,学生的作业缺陷,师生都心中有数。对每位同学的作业订正和掌握情况都尽力做到及时反馈,再次批改,让学生获得了一个较好的巩固机会。

物理教学计划(篇二)

一、基本情况分析:

⒈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对于物理的学习还停留在初中的认识水平。很多学生因为物理好学,从而轻视物理的学习。

⒉教材分析: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是按照新课标的标准编写的教材,教材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都有了较高的要求。另外,必修一的学习内容是运动学和静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这一部分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能力,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自然唯物主义人生观的培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1.认真学习《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

2.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深刻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特别注意在高一学习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

3.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第三,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习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4.加强教研研究,提高课堂效率。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方面,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

⒌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参入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我要学”。

⒍重视实验,重视实验能力培养。实验探究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再现知识的发现过程,对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方式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进度安排:

本学期的教学时间是从20xx.9.1日开始到20xx.1.29日,去掉第一周军训及国庆长假,共有教学周19周,教学内容是高中物理必修一模块。具体教学安排如下:

时间安排内容

20xx.09.07-----20xx.09.2

7

20xx.09.28-----20xx.10.1

8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20xx.10.19-----20xx.10.3

1

20xx.11.01-----20xx.11.0

8

20xx.11.09-----20xx.11.2

2

20xx.11.23-----20xx.12.2

7

20xx.12.28-----20xx.01.1

7

20xx.01.18-----20xx.01.2

9第三章相互作用1——3节内容复习迎考第三章相互作用4——5节内容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课题研究复习应考

四、采取的措施:

1、摸清学生情况,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组织,完成教学任务。

2、抓好课堂效率。上课力求高效,精讲精练,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的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成绩。

3、抓好课前预习及课后及时巩固。落实每个人的作业。单元复习和测试落实到个人,完善课前检查和试卷的单独评讲。

4、做好训练,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

5、加强实验教学,能做的实验一定要做,能分组实验要分组实验,演示实验一定要演示,要认真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6、加强集体备课,群策群力。

物理教学计划(篇三)

一、学情分析

1.识与技能:

(1).学生对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资料没有明确的认识,有待于使他们有初步的认识,有待于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学生对机械运动、声和光、电和磁等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有必须的了解,对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还不清楚。

(3).学生对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不是很清楚,对物理学不仅仅指物理知识,并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含义没有认识。="background:yellow;">

(4).具有实验操作进取性,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的本事有待于培养,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的方法不够规范。

(5).对记录实验数据,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简单的实验报告的写法,以及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的本事有待于培养。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经历过观察自然现象的过程,有了初步的观察本事。

(2)能够在观察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本事。

(3)学生对拟定探究计划、制定实验方案的本事还没有经历。="background:yellow;">

(4)口头和书面表达本事不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生对自然界有好奇心,有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愿望。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活动。

(3)有将自我的见解公布于众的愿望,敢于提出与别人不一样的见解。

(4)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识。

二、分层教育方案="background:yellow;">

1.优生优教方案:根据调查分析,本届学生中有一些上理科成绩较好,学习兴趣较高,动手动脑本事强。所以我们对这些学生重点进行创新本事的培养,成立课外科技活动小组一个,让他们发挥特长,发展智力,具体措如下:(1)分层教学,因村施教,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2)组成课外科技小组,按计划活动。(3)充分调动进取性,重点进行小探究小制作活动。="background:yellow;">

2.学困生提高方案:根据了解,有一些学生各科学习成绩都不好,成了学习困难的学生,所以要起家一步认真分析出现的原因,针对原因制定帮扶方案,组成学习小组,采取优生带动学困生的方法共同提高。具体措施如下:(1)课堂上要把他们做为重点对象照顾。(2)“一帮一”活动。(3)及时总结,改善方案,不断提高。="background:yellow;">="background:yellow;">="background:yellow;">="background:yellow;">

3.待努力生转化方案:根据分层教学方案,做好待努力生的思想工作,耐心细帮忙他们,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及是表扬他们的优点,以优点促提高,使他们得到成功的喜悦,不提高。具体措施:(1)对他们分别谈话,做好思想工作,调动他们的学习进取性。(2)要不断发现他们提高的地方,及表扬。(3)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调节作用。="background:yellow;">="background:yellow;">="background:yellow;">="background:yellow;">

三、教学计划

1.现状分析:

2.教材分析、知识结构:第一章声现象;第二章光现象;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第四章物态变化;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3.教学目标:

(1)第一章声现象使学生了解振动使物体发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是一种波,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实际中既要合理地利用声音,同时也要有效地控制噪声。

(2)第二章光现象本章主要研究光现象及其规律,资料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速度、颜色;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和跟现代生活十分密切的两种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及其应用。

(3)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这一章主要讲述透镜的初步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中心资料。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和眼镜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光学仪器,学生应当对它们有所了解。(

4)第四章物态变化经过这一章的学习,应当使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会正确使用常用的温度计测量温度。明白熔解、凝固现象,理解这些过程中晶体和非晶体的不一样温度特点。明白液化、汽化现象,明白蒸发与沸腾过程中吸热,理解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明白升华和凝华现象。

(5)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是本章的核心,经过让学生研究基本的串、并联电路和基本的测量,初步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在电流和电路概念的基础上,经过家庭电路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电流和电路知识应用的同时,受到了安全用电的教育。

4.措施:

(1)认真研究新教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恰当确定教学资料,选择教学方法,把“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法中。

(2)认真分析学生状况,确定出优生与待努力生的层次,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background:yellow;">

(3)充分发挥课堂效率,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各方面的本事得到培养,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4)重点进行科学探究本事的培养。进行学生自主探究的训练。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进取性。

(5)及时进行单元检测,认真总结,认真反思,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background:yellow;">

(6)进取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物理教学计划【篇四】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依据学生现状制订教学计划,狠抓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搞好基础知识、基本物理思想和方法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素质,大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物理教学,达到学生三基过关,能力增强的目的,学生能独立完成教材上的习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辅导资料上的习题,逐步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用物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学生现状及应对策略

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基本素养。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实际的问题或情景为背景,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

四.在教学活动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研究好《考试说明》、教材

在高一物理教学过程中,作为教者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教材,深刻理解教材。知晓本科学的基本要求,学生原有知识和思维的水平,在遇到教学难点时,要适当延长信息传输过程的时间,采取让学生分步达到目标的思路来突破难点。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还要研究初中教材,了解初中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教材和学生实际状况,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切不可操之过急,要科学把握教学要求,循序渐进。

2.加强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①在教学中,要注一是在教学中,要注意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形成与建立过程,让学生知道概念和规律的由来。讲授概念要让学生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来龙去脉。讲授规律要让学生掌握规律的表达形式,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

②要重视概念、规律之间的比较对比,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区别、联系、对比,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物理模型的建立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用学科语言来表达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③要创造条件,建立鲜明的物理情景,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过程,使学生对概念和规律从直观的感知进入到抽象的深层理解,让概念和规律准确、深刻地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尽量避免似懂非懂的烧夹生饭。

3.坚持直观性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采取抓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来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规律抽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许多物理模型难以理解,不可想象。针对这种现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4.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好学生的学习能力

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阅读物理课本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挖掘提炼,包括课本中的图象、插图、阅读材料、注释。阅读教材时,要边读边思考,对重要内容要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

②指导学生听课。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听教师的讲解,听同学的发言,听各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听公式、定律的适用范围,听解题的方法和思路。自己懂的要耐心听,不懂的要仔细听,还要动手做好笔记。

③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教材的编写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把完整的知识体系分到各章节中,如果课后不及时总结,掌握的知识是零碎而不系统的,就不会形成知识链,且容易遗忘。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如单元总结、纵向总结、横向总结。

④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实验法(如伽利略的关于力和运动的理想实验),控制变量法(如牛顿第二定律),物理归纳法(如牛顿第三定律)等等。学生如果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物理知识领会得更加深刻,同时学生也学到了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这样做对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是十分有效的。

5.重视学生的知、能训练,搞好习题课的教学

①训练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训练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我们的教学思路应该由原来的覆盖题型、重复不断的模仿练习转到以问题为载体,训练学生思维,渗透物理学的思想方法上来。

②训练要扎实,例题、练习的设计应该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例题和习题的选择要慎重,应符合高一学生的实际,高一阶段的习题主要是对概念的理解和简单的应用,不要急于将综合性比较大的题目拿给学生。要把握一个度,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例题和练习的数量也要适中,并不是做的越多效果越好。

③作业布置检查落实到位。首先必须要求学生交、交后教师必须批改、批改后必须讲评、讲评后必须要求学生自己订正,这样才能做到反馈全面,校正及时。对自己布置的作业检查落实不到位。久而久之会打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的积极性,有的甚至抄作业。

④在讲解例题或练习时,教师要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分析物理过程和使物理过程图景化上,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要注意引导学生作反映物理过程的示意图,这是将物理习题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开始就应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

⑤要加强规范化的训练,规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思想、方法的规范化,解题过程的规范化,物理语言和书写规范化,对此高考也有明确的要求。如在要求计算题时: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因此从高考的角度看高中物理的规范化要求应当从高一教学时就严格抓起。具体来说应抓好以下几点:

(1)要求学生画完整的反映题目物理情景的示意图。

(2)要求学生对字母、符号的书写要规范化。

(3)要求学生解题时必须有文字说明。

(4)要求学生必须写出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总之,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研究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方面。

6.组内教学要做到四统一:

统一教学进度和知识深度,统一作业,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知识检测。

五、教学内容具体安排及进度表(略)

物理教学计划【篇五】

一、学情分析:

根据本学期的安排,我担任九年级3个班的物理教学,每周15课时。从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我发现优等生各知识点掌握较好,中档生各知识点掌握程度参差不齐。本学期是中考最关键的一学期,作为九年级的物理教师要好好的把握这学期的教学时光,尽自我的最大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为学校的发展尽一份力。本学期主要是总复习,想办法提高课堂的复习效果,让学生更有效的复习;学会利用物理知识分析处理实际问题,更快的提高学业成绩。由于近年来等级分录取的现实要求每一位学生都不能出现严重的偏科,应对中考教师一个重点是对物理学科跛腿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不要因为物理学科的成绩影响他的升学。

二、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1、八年级与九年级物理各章节的基础知识的梳理,结合20xx年中考纲要及以前的中考题型帮忙学生进行重难点的分析和突破。

2、实验动手操作训练,实验专题训练和科学方法渗透。

3、近四年来中考热点分析,加强重点知识的练习和讲解。

4、考前的实战模拟与解题方法、格式的指导及考前的心理辅导。

5、跛腿学生针对性的帮忙性的辅导。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章节):

重点:力学和电学知识,跨学科的问题及环保问题是近年来命题关注重点。

难点:光学中的《凸透镜成像》,电学中的《欧姆定律》、《电功率》,力学中的《浮力》、《力与机械》、《机械效率》知识点。

四、教材复习计划:

根据中考命题的特点,中考复习分成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轮复习:(本轮复习从2月23日至5月29日)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本事历来都是中考的重要资料,但在考查形式上有明显的变化,改变了以往死记硬背的考查方式,要求学生能在具体事实中,辨认出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建立以现实生活为实例、发现物理知识点、探究物理知识的内涵,总结一般性物理规律特点的模式。同时考查学生对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认识和掌握,对基本物理概念、规律、公式、单位及常用的物理常数的记忆和理解,对物理学史的重大发现的了解,这类试题绝大多数是源于教材资料,要求学生必须要仔细阅读教材。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

(1)对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异常是一些关键词语的意义。如:光滑、静止、匀速直线运动、不计摩擦和滑轮重,PZ220-40、2.5V、0.3A、正常工作等等。

(2)注意物理概念和规律构成的过程以及伴随的科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材中,物理概念和规律构成的过程经常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如:速度、密度、压强、比热容等概念的构成过程,欧姆定律、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等物理规律,这都是采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研究的。此外,近几年的中考物理试题中也考核了其他一些常用方法。如“模型法”,例如: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等。此外还有“类比法”、“实验法”、“推理法”、“归纳法”、“观察法”等。

(3)注意教材中的实例分析(各类插图、生活及有关科技发展的实例等)。

(4)注意教材中各种实验的原理、研究方法和过程。

第二轮复习:本轮复习从5月30日到6月15日。

以专题为主线,进行综合和专题复习,着重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为主。当学习过的知识增多时,就很容易将一些相近的概念记错、记混。所以,在普遍复习的基础上,可把所学知识进一步分成专题进行复习。这个阶段所要到达的目标是经过归纳和总结,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技巧,将知识转化成本事,从而提高自我的素质。初中物理大致能够分成力、热、光、电四大板块。复习时就需要我们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前后所学的知识相互迁移,连成线,织成网。最好自我编织知识网络,自我总结,强化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去帮忙记忆和理解,这在整个复习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有利于开拓思路、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应用的本事。我们还能够把多个知识点链接在某一具体的事例或事件上来,从而到达帮忙记忆和理解、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事的.目的。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白炽灯,就牵涉到许多物理知识,为什么灯泡内要抽成真空或充入氮氩等气体?灯泡的灯丝为什么要用钨丝制成?灯泡的哪些部分是导体?哪些部分是绝缘体?为什么功率小的灯泡的灯丝细?等等。

第三轮复习:本轮复习穿插在第一轮和第二轮复习中。以综合模拟为主,进行适应性的强化训练。这也是心理和智力的综合训练阶段,是整个复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最终一环。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为增强考生自主学习的本事、获取信息的本事、实际操作的本事、正确决策的本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洞察本事及创造本事。所以不能盲目地大题量训练,以便给自我留下思考的时光,考生应根据实际情景有选择地模拟训练,以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并经过练、评、反思及时发现问题,插漏补缺。异常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解题格式要规范、语言表达要准确。比如:计算题要写出计算公式;简答题要简明扼要回答问题,或加以简洁的解释、举例;

2。训练综合题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技巧。必要时能够在读题时画出草图,便于理解题意和解答;

3。关注社会热点,如最新科技发展、时事新闻等,注意观察生活,联系实际。如:环境污染问题,水资源问题,能源问题。

在复习过程中,注意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资料,让学生坚持浓厚的复习兴趣,自觉地钻研、提高和发展,从而到达良好的复习效果。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充分利用教师的团体智慧认真准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充分利用课内40分钟精讲多练,经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办法提高教学质量,精选各类作业,针对性的进行训练,避免题海战术和不必要的重复练习。

2、尽可能的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进取性,相互竞争,互帮互助,力争大面积提高学生物理成绩。

3、经过理化实验考试,加强实验专题讲练和实验动手操作本事培训,以实验促进复习,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习惯,解决学生怕做实验题的现象。

4、对物理学科跛腿的学生进行单独的个别辅导。

六、教改设想:

1、针对学生的实际情景,有效利用课堂时光,使学生每节课应掌握知识,到达较好的效果,尽可能在课堂上完成教学资料,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充满自信

2、加强巩固,多查多测,让学生充满斗志去经历挫折及成就感,及时反馈各章节出现的问题。

3、加强实验测查资料的练习,争取实验少丢分

4、争取时光,对最终的专项训练总结,典型题目的多练习,积累经验。

5、在后期主要是让学生排除非智力因素,简便的应对中考。

总之,本学期将面临中考,竭尽全力的为学生供给好的复习资料信息和学习方式,督促学生最大限度的掌握知识,让学生不再感到难,让学生学得简便,练得愉快,考得满意,给自我、家长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推荐】初三数学教学计划汇编670字


初三数学教学计划(篇一)

1、做好教材钻研工作。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七巧板游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5、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初三数学教学计划(篇二)

一、教学内容

本章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比例线段、相似图形、相似三角形、中位线、位似图形、图形与坐标等,探索并体验相似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本章是继图形的全等之后集中研究图形形状的内容,是对图形全等知识的

进一步拓展和发展。整个设计力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现实和教学现实的相似现象,总结图形相似的有关特征并自觉应用到现实之中。同时,通过“相似图形”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教学活动经验,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认识教学丰富的人文价值,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一般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实际认识物体和图形的相似,知道相似与轴对称、平移、旋转一样,也是图形之间的一种变换。

2.探索并确认相似图形的性质,知道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以及面积比的关系。

3.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的概念,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以知线段是否成比例。

4.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探索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及其主要性质。

5.能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了解图形的位似,能利用位似的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7.了解三角形和梯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重心的概念以及有关应用。

8.能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9.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

10.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成比例线段、相似三角形和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位似图形的概念和作法。

2、教学难点:利用性质和判定分析和解决问题。

3、教学关键:成比例线段、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四、教学策略

1、采用引导发现法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采用尝试指导法,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2、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索每一个问题,而不是急于告诉学生结论。

3、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多开展讨论交流,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

初三数学教学计划【篇三】

一、本课教学内容的本质、地位、作用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第24章:圆周角(第1课时),是在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圆心角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对圆周角的性质的探索,圆周角的性质在圆的有关证明、作图、计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对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研究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九年级学生有较强的自我发展的意识,较感兴趣于有“挑战性”的任务等心理特点及新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圆周角的概念、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能准确运用圆周角定理进行简单的证明和运用,有机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分类"的思想、"化归"的思想。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能主动地通过:观察、实验、猜想、再实验、证明圆周角定理,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提高其数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以严谨求实的态度思考数学。

三、教学问题诊断

学生学习新知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及应对预案:

学习困难之一: 圆周角定义与辨析。圆周角的两个特征,特别是圆周角的两边要和圆相交,是学生容易忽视的地方。

应对预案:采用对比教学,对比圆心角的定义,知识迁移得到圆周角的定义,但应强调圆周角的两边要和圆相交。接下来通过一组概念辨析练习题,学生能准确、深入理解圆周角的概念,明确定义中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学习困难之二:圆周角定理的证明。

圆周角定理的证明中,难点有三处:

①圆心与圆周角具有三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圆心在圆周角的一边上;圆心在圆周角的内部;圆心在圆周角的外部;

②同弧所对的圆周角与圆心角的数量关系的结论;

③圆周角定理中三种情形的证明。

教学应对预案:

难点①的分散:在学生明确圆周角的概念后,让学生在事先所发学案中动手画圆周角,一方面让学生深入了解圆周角,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圆心与圆周角具有三种不同的位置关系,为后面证明中的分类讨论作好铺垫。

难点②的分散:学生合作交流,通过测量事先所发学案中同弧所对的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度数,探究并猜想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教师再利用电脑测量来验证,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命题: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初三数学教学计划【篇四】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一)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二)内容解析

一元二次方程是方程在一元一次方程基础上 “次”的推广,同时它是解决诸多实际问题的需要,为勾股定理、相似等知识提供运算工具,是二次函数的基础.

针对一系列实际问题,建立方程,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方程的共同特点,从而归纳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归纳具体方程的共同特点,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体现了研究代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一般形式ax2+bx+c=0也是对具体方程从“元”(未知数的个数)、“次数”和“项数”等角度进行归纳的结果;a≠0的条件是确保满足 “二次”的要求,从另一个侧面为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提供了契机.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一)教学目标

1.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实际问题的重要数学模型,初步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将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二)目标解析

1.通过建立一元方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未知数相乘导致方程的次数升高,继而产生一元二次方程.学生能举例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存在的实际背景,感受一元二次方程是重要的数学模型,体会到学习的必要性;

2.将不同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统一为一般形式,学生从数学符号的角度,体会概括出数学模型的简洁和必要,针对“二次”规定a≠0的条件,完善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学生能够将一元二次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准确的说出方程的各项系数,并能确定简单的字母系数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是学生学习的第四个方程知识,首先在初一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接着扩展“元”得到二元一次、三元一次方程,完成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初二分式的教学,使得对实际问题的刻画从整式推广到有理式,分式方程得以出现,到一元二次方程第一次实现 “次”的提升.学生必然存在着疑问,为什么有些背景列得的方程是二次的呢?教学中要直面学生的疑问,显化学生的疑问,启发学生自己解释疑问,才能避免“灌输”,体现知识存在的必要性,增强学好的信念.

培养建模思想,进一步提升数学符号语言的应用能力, 让学生自己概括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得出一般形式,对初三学生是必须的,也是适可的.

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形成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过程上,不能草草给出方程的概念就反复辨析练习,在概念的理解上要下功夫.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教师展示教科书本章的章前图,请同学们阅读章前问题,并回答:

问题1.这个方程属于我们学过的某一类方程吗?

师生活动:学生整理已经学过的方程类型,复习方程的概念,元与次的概念,观察新方程,分析此方程的元与次,尝试为新方程命名.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某些实际问题的模型,体会学习的必要性,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的体系中合理的构建一元二次方程这一新知识.

问题2.这样的方程在其他实际问题中是否还存在呢?你能再想出一个例子吗?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二次项产生的原因,从熟悉的实际背景中,很有可能从矩形的面积出发,设计情境.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中走出来,走向对一元二次方程产生的根源的探求,在编制情境的过程中,他们将加深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理解.部分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自己编制情境并列出方程,部分学生可以根据同学给出的情境去列方程,或者阅读课本上的实际问题.

(二)拓宽情境,概括概念

给出课本问题1、问题2的两个实际问题,设未知数,建立方程.

问题1 如图21.1-1,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 cm,宽50 cm.在它的四个角各切去一个同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的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是3 600 cm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

个队参赛,则每个队要与其他____个队各赛一场,全部比赛共有___ 场.

由此,我们可以列出方程______________,化简得________________.

问题3. 这些方程是几元几次方程?

师生活动:学生将实际问题中的语言转化成数学的符号语言,体会运算关系,寻找等量关系,学习建模.将列得的方程化简整理,判断出方程的次数.

【设计意图】在建模的过程中不仅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且对二次项产生的根源将更加明晰,加深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让学生回答方程的元与次,一是让他们体会统一成一般形式的必要性,为概念的形成做铺垫,分解教学的难点;二是让他们明确教学的主线,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

问题4.这些方程是什么方程?

师生活动:观察本课得出的一些方程,思考它们的共性,同学们尝试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并且概括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

开发学生认识的资源,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去深入理解同一概念,让不同的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不同的收获,实现分层教学分层指导的效果.

问题6. 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例1.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1)

;

(3)

;

(5)

.

答案(2)(5)(6).

师生活动:用概念指导辨析,方程(3)与(4)同学们可能会产生争议,(3)帮助学生明确一元二次方程是整式方程,(4)体会化为一般形式的必要性,对a≠0条件加深认识.

【设计意图】补足学生所举正反例的缺漏,追问:有二次项的一元方程就是一元二次方程吗?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概念,深化对一元、二次的认识.

问题7.指出下列方程的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及它们的系数.

例2. 将下列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及它们的系数:

(1)

师生活动: (1)将方程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二次项系数是3;一次项是

,常数项是

,过程略.

例3.关于x的方程

时此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

时此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

【设计意图】在形式比较复杂的方程面前,通过辨析方程的元、次、项看清方程的本质,深化理解,淡化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记忆.

(四)巩固概念,学以致用

教科书第4页: 练习

【设计意图】巩固性练习,同时检验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掌握情况.

(五)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请学生总结今天这节课所学内容,通过对比之前所学其它方程,谈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认识,反思学习过程中的典型错误.

(六)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21.1

复习巩固:第1,2,3题.

五、目标检测设计

1.下列方程哪些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1)

;(3)

.

【设计意图】考查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理解.

2.关于

是一元二次方程,则( ).

A.

C.

【设计意图】考查

的一元二次方程

初三语文学期教学计划(5篇)


新学期在年复一年中如期而至,按照学校对我们个人的要求,我们要对新学期的工作进行计划。用心制定好教学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教学任务!写教学计划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语文学期教学计划(5篇)”相关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三语文学期教学计划(篇一)

初三5、6共有110个学生,两个班差距较大。六班秩序较好,学习认真,但潜力较小。五班落后面广,课堂纪律较差,学生缺乏学习得动力,授课极为困难。少部分学生在语文的学习目的性上不够明确,态度不是很端正,认为语文的学习可有可无,考试时成绩拉不出什么差距,因而不重视语文的学习。有一半左右的学生通过教师近两年的语文自学能力教学的培养,他们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总体来看,学生的语文成绩不是很好,甚至还有考不及格的学生存在。优生的比例太小。

初三由于学科的增加,学习任务的加重,压力的加大,语文学科的教学时间就更少,除课堂时间外,学生基本上是不动语文的。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继续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全册书分六个单元,包括五个现代文单元和一个文言文单元,它们构成了“学会读书”系列,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每个单元仍旧包括阅读、综合性学习和诵读欣赏三部分。

二、教学目标分类

1、思想品德目标: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之友,并从自然界中得到感悟,发现自我,提升人格精神和审美能力;了解前辈读书治学的经验;了解古代文人的社会理想、忧乐观、淡泊名利和与民同乐的思想。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2、知识目标:了解一些应用文、会议记录、总结;了解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和说明书的写法;了解一些修辞,如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的知识。

3、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掌握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及构思方式;学习和运用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学习不同的论述方法,并能模仿一定的论述方式。掌握简单的文学评论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设想

1、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2、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4、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增强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的认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5、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措施

本学期时间紧,任务重,学生语文能力差异大,有必要研究现阶段学生最缺什么知识与能力,最需要提高哪些方面的语文素养,区分出主要差异与次要差异,有选择、有重点地突破性地分层教学。这是我们有效开展本学期教学与复习工作的第1个前提条件。

1、选好、用好有关资料,追踪中考考点趋向。

领悟了课标的内涵,钻研了《考试说明》,明确了学生最需要突破的重点难点,仅仅是开展本学年教学与复习工作的前提,要真正做到有效教学,高效复习,还需要选好、用好资料,把握中考动态、追踪中考考点趋向。资料的准备,最好是自己精心筛选,不用外面的资料。根据学生实际自己出一些资料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不搞提海战术,下拦河网。

2、精心备课,上好课。

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得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每一节课,老师必须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要求。并且要择其重点进行教学,不能面面俱到。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教读课文的学习,自读课文完全放手学生自己学习。

3、重视阅读训练。阅读是考试的“半壁河山”,也是社会生活中常运用到的,最接近人们生活的语文知识。抓好阅读训练,一方面在讲课时认真分析,多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技巧,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书籍,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自读第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因此,要求学生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我决定把自己的一部分课外书籍拿来借给学生看,原来没有开放过的学校图书室,请求管理员开放,也要求学生跟其它老师借着看。有条件的买一些来互相传阅。总之,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看一些课外书。看了课外文章要求学生做到三个方面:一是摘抄一些好的词语和名言警句,注意归类收集,如写人的和写物的分开,与四季的分开等等;二是体会文章的时代意义、作者思想感情,好的文章往往反映时代的精神,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教育意义,文章是作者心灵世界的反映,从文章内容也可以分析出人物的精神世界。阅读文章,一定要求学生能体会出这些内容;三是注意学习各篇的写作技巧,好文章不但有好的思想内容,而且运用了较好的表达技巧,阅读文章要求学生注意吸取这些好处,以便“迁移默化”到自己的文章中来。

4、加强写作训练。要加强写作训练,从三点入手:第一点是多观察,多积累(多积累前面己谈到)。多观察就是要培养学生经常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第二点是要多感悟,文章往往是有感而发,感悟得深,才发得快,发得猛。第三点是多练。可按照自己的作文训练系列进行一次全面的训练,全面地尽可能地提升学生作文的质量。

5、最后是注重培养学生其它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质,表达能力的提高,大纲中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良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一般每分钟500字左右),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仅只是在课堂上训练,课余时间也可以搞,根据两册书中口语交际的安排,我计划每个星期用一个早自习,让学生轮流上讲台进行演说。

6、采用“整体教学法”、“单元教学法”、“作业训练法”、“边教边复习法”进行第一学期的教学。要求在第一学期内完成全年的教学任务,教师只引导学生学习教读课文,自读课文完全放手学生自学。

“整体教学法”——就是让老师、学生均站在一个系统的高度来学习语文知识。这个高度就是整个初中语文系统的高度,力争在本期的第一个月内,让全体学生了解初中语文知识系统、能力系统,第二个月内能站在这个高度进行自我的学习语文。

“单元教学法”——就是以一个单元的内容作为授课的内容,不就每一个单独的一篇课文进行教学。这个方法主要用在小说单元、诗歌单元的教学。

“作业训练法”——就是以作业的形式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掌握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这种方法主要用在议论文的单元的学习上。

“边教边复习法”——就是在进行新课教学的同时,进行专项的复习,力争在第一学期完成所有单项知识的复习,第二学期全面进入总复习阶段,以大量练习、考试为主,提高学生应考的能力。

7、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思路决定出路。如果学生学习语文的思想问题不解决,学生是学不好语文的,因此,最关键的问题是解决好学生学习语文的思想根源,要让学生想学语文,爱学语文,能学好语文。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的方法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进行。只要达到目的就行。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选好、用好有关资料,把握中考动态,追踪中考考点趋向。资料的准备,自己要精心筛选。

3、重视阅读训练。阅读是考试的“半壁江山”,也是社会生活中常运用到的,最接近人们生活的语文知识。抓好阅读训练,一方面在讲课时认真分析,多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技巧,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书籍。

4、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5、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6、对学生进行双基教学,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7、实行互批共批、以改促写的作文教学,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2、依据学生实际,探寻语文差异。

初三语文学期教学计划【篇二】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学习的成效如何,往往影响甚至决定着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对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来说,肩上的使命是沉甸甸的,但又是光荣而神圣的。因此,如何搞好初三语文教学,如何使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最后九个多月学有所获,在中考考场上交一份令学生、家长满意的语文答卷,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初三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和研究课题。为此我们必须对照新课标,冷静反思、深入分析当前语文教学的得与失,使我们对自己的语文教学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估价,进而对整个初三语文教学作出前瞻性的筹划,以便努力践行新课程理念,从而决胜中考。因此,特制定初三语文学年度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两班的学生思想较为活跃,能向老师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少部分学生在语文的学习目的性上不够明确,态度不是很端正,认为语文的学习可有可无,考试时成绩拉不出什么差距,因而不重视语文的学习。有一半左右的学生通过教师近两年的语文自学能力教学的培养,他们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总体来看,学生的语文成绩不是很好,甚至还有考不及格的学生存在。优生的比例太小。

初三中,由于学科的增加,学习任务的加重,压力的加大,语文学科的教学时间就更少,除课堂时间外,学生基本上是不动语文的。

二、教材分析

我们采用人教版教材,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让学生感悟人生,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关于人与自然。第四单元关于民俗文化,第五单元、第六单元古文阅读。六个单元有阅读,这套教材的主要特点,我觉得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一是比较全面的体现了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各项要求;二是建立了具有整体综合语文教学效应的“单元合成,整体训练”的新的语文教材编排体系;三是设计了比较完备的助学系统,利教便学;四是坚持了教学内容的质和量的统一,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初三语文的学习,是初中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第五、六学期),也即最后阶段。教学重点上升为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使学生懂得语文对生活的服务关系,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课文按照文体分类编排。语文基本训练更进一步,进行记叙、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综合的训练,并落实到实际运用上。

三、教学策略:

1、领会课标内涵,钻究《考试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应达到的能力与目标,领会了课程标准的内涵,才能了解学生知识与能力,语文素养等方面的不足;它是开展语文教学要重依据和指导性纲要,教学的理念、情景的创设,互动的教学平台的搭建,都离不开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同时它又是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外在体现;它是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与基本理念,是中考命题方向的源泉所在。吃透标准才有可能吃透语文中考评价的方向、方式、方法,才有可能展开针对性的教学。

《考试说明》是课标的具体化和进一步的精细化,它根据课标,结合考试实际,以中考的范围和要求及主要题型示例甚至试卷的长度,难度,各部分大致的分值等都作了十分具体的说明。因此,作文老师必须认真研究考试说明,让复习能做到低时高效。

2、依据学生实际,探寻语文差异。

本学期时间紧,任务重,学生语文能力差异大,有必要研究现阶段学生最缺什么知识与能力,最需要提高哪些方面的语文素养,区分出主要差异与次要差异,有选择、有重点地突破性地分层教学。这是我们有效开展本学期教学与复习工作的第1个前提条件。

3、选好、用好有关资料,追踪中考考点趋向。

领悟了课标的内涵,钻研了《考试说明》,明确了学生最需要突破的重点难点,仅仅是开展本学年教学与复习工作的前提,要真正做到有效教学,高效复习,还需要选好、用好资料,把握中考动态、追踪中考考点趋向。资料的准备,最好是自己精心筛选,不用外面的资料。根据学生实际自己出一些资料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不搞提海战术。

4、精心备课,上好课。

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得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每一节课,老师必须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要求。并且要择其重点进行教学,不能面面俱到。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教读课文的学习,自读课文完全放手学生自己学习。

5、重视阅读训练。阅读是考试的“半壁河山”,也是社会生活中常运用到的,最接近人们生活的语文知识。抓好阅读训练,一方面在讲课时认真分析,多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技巧,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书籍,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自读第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因此,要求学生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我决定把自己的一部分课外书籍拿来借给学生看,原来没有开放过的学校图书室,请求管理员开放,也要求学生跟其它老师借着看。有条件的买一些来互相传阅。

总之,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看一些课外书。看了课外文章要求学生做到三个方面:一是摘抄一些好的词语和名言警句,注意归类收集,如写人的和写物的分开,与四季的分开等等;二是体会文章的时代意义、作者思想感情,好的文章往往反映时代的精神,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教育意义,文章是作者心灵世界的反映,从文章内容也可以分析出人物的精神世界。阅读文章,一定要求学生能体会出这些内容;三是注意学习各篇的写作技巧,好文章不但有好的思想内容,而且运用了较好的表达技巧,阅读文章要求学生注意吸取这些好处,以便“迁移默化”到自己的文章中来。

6、加强写作训练。要加强写作训练,从三点入手:第一点是多观察,多积累(多积累前面己谈到)。多观察就是要培养学生经常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第二点是要多感悟,文章往往是有感而发,感悟得深,才发得快,发得猛。第三点是多练。可按照自己的作文训练系列进行一次全面的训练,全面地尽可能地提升学生作文的质量。

7、最后是注重培养学生其它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质,表达能力的提高,大纲中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良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一般每分钟500字左右),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仅只是在课堂上训练,课余时间也可以搞,根据两册书中口语交际的安排,我计划每个星期用一个早自习,让学生轮流上讲台进行演说。

8、采用“整体教学法”、“单元教学法”、“作业训练法”、“边教边复习法”进行第一学期的教学。要求在第一学期内完成全年的教学任务,教师只引导学生学习教读课文,自读课文完全放手学生自学。

“整体教学法”——就是让老师、学生均站在一个系统的高度来学习语文知识。这个高度就是整个初中语文系统的高度,力争在本期的第一个月内,让全体学生了解初中语文知识系统、能力系统,第二个月内能站在这个高度进行自我的学习语文。

“单元教学法”——就是以一个单元的内容作为授课的内容,不就每一个单独的一篇课文进行教学。这个方法主要用在小说单元、诗歌单元的教学。

“作业训练法”——就是以作业的形式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掌握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这种方法主要用在议论文的单元的学习上。

“边教边复习法”——就是在进行新课教学的同时,进行专项的复习,力争在第一学期完成所有单项知识的复习,第二学期全面进入总复习阶段,以大量练习、考试为主,提高学生应考的能力。

9、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思路决定出路。如果学生学习语文的思想问题不解决,学生是学不好语文的,因此,最关键的问题是解决好学生学习语文的思想根源,要让学生想学语文,爱学语文,能学好语文。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的方法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进行。只要达到目的就行。

四、教学总结及反思

教学过程中,做到及时总结教师“教”与学生“学”两方面的成绩和问题,并且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分析并予以矫正,对学生成功的学习方法、独特的见解,及时加以肯定并予以推广。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开拓创新。让教学总结与反思不断循环,促进教学不断进步。

五、教学进度

根据教育局统一安排,第一周———期中考试完成第一、二、和第五单元的课文教学,期中考试———期末完成剩余单元课文及表达的教学。

初三语文学期教学计划(篇三)

马上就有开始一个新的学期了,我将继续带领我的班级开始学习。这个学期,我将继续教我之前教了两年的班级,在经过了2年的磨合期以后,我想在初三的语文教学中,我会做得更好,这是毋庸置疑的。初三的学生马上就要面临中考,语文作为占中考分数很高的科目,必须要学好。所以我制定了我的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简析

二、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通过初一学年的教学,从整体来看,所任教两个班级的学生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八年级共有学生44人,大多数同学爱好语文学习,有十分之一的同学语文基础较好,语文成绩优异。另有十分之三的同学语文基础较差,成绩仍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地理解所阅读的文章内容,不敢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写文章词不达意,材料成旧,抓不住要领,对语文学习兴趣不是十分浓厚。

三、教学目标

1、德育渗透: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打下基础。

2、学习目标: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各单元的“单元说明”中都依据这三个方面设计了单元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设计的学习目标如下: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熟读这些课文,要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要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荚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四、教学措施

1、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常练习字,养成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习惯。

2、除课堂的大作文外,鼓励学生平时多练笔,从句段开始,多写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来,使学生写作能力能渐渐地得以提高。

3、多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如让学生自己办手抄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4、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5、本学期的重点放在基础较差学生身上,做好转差促优的工作,提高优等生的水平,带动中等生,鼓励后进生。

初三语文学期教学计划【篇四】

初三5、6共有110个学生,两个班差距较大。六班秩序较好,学习认真,但潜力较小。五班落后面广,课堂纪律较差,学生缺乏学习得动力,授课极为困难。少部分学生在语文的学习目的性上不够明确,态度不是很端正,认为语文的学习可有可无,考试时成绩拉不出什么差距,因而不重视语文的学习。有一半左右的学生通过教师近两年的语文自学能力教学的培养,他们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总体来看,学生的语文成绩不是很好,甚至还有考不及格的学生存在。优生的比例太小。

初三由于学科的增加,学习任务的加重,压力的加大,语文学科的教学时间就更少,除课堂时间外,学生基本上是不动语文的。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继续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全册书分六个单元,包括五个现代文单元和一个文言文单元,它们构成了“学会读书”系列,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每个单元仍旧包括阅读、综合性学习和诵读欣赏三部分。

二、教学目标分类

1、思想品德目标: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之友,并从自然界中得到感悟,发现自我,提升人格精神和审美能力;了解前辈读书治学的经验;了解古代文人的社会理想、忧乐观、淡泊名利和与民同乐的思想。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2、知识目标:了解一些应用文、会议记录、总结;了解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和说明书的写法;了解一些修辞,如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的知识。

3、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掌握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及构思方式;学习和运用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学习不同的论述方法,并能模仿一定的论述方式。掌握简单的文学评论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设想

1、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2、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4、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增强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的认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5、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措施

本学期时间紧,任务重,学生语文能力差异大,有必要研究现阶段学生最缺什么知识与能力,最需要提高哪些方面的语文素养,区分出主要差异与次要差异,有选择、有重点地突破性地分层教学。这是我们有效开展本学期教学与复习工作的第1个前提条件。

1、选好、用好有关资料,追踪中考考点趋向。

领悟了课标的内涵,钻研了《考试说明》,明确了学生最需要突破的重点难点,仅仅是开展本学年教学与复习工作的前提,要真正做到有效教学,高效复习,还需要选好、用好资料,把握中考动态、追踪中考考点趋向。资料的准备,最好是自己精心筛选,不用外面的资料。根据学生实际自己出一些资料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不搞提海战术,下拦河网。

2、精心备课,上好课。

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得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每一节课,老师必须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要求。并且要择其重点进行教学,不能面面俱到。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教读课文的学习,自读课文完全放手学生自己学习。

3、重视阅读训练。阅读是考试的“半壁河山”,也是社会生活中常运用到的,最接近人们生活的语文知识。抓好阅读训练,一方面在讲课时认真分析,多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技巧,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书籍,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自读第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因此,要求学生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我决定把自己的一部分课外书籍拿来借给学生看,原来没有开放过的学校图书室,请求管理员开放,也要求学生跟其它老师借着看。有条件的买一些来互相传阅。总之,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看一些课外书。看了课外文章要求学生做到三个方面:一是摘抄一些好的词语和名言警句,注意归类收集,如写人的和写物的分开,与四季的分开等等;二是体会文章的时代意义、作者思想感情,好的文章往往反映时代的精神,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教育意义,文章是作者心灵世界的反映,从文章内容也可以分析出人物的精神世界。阅读文章,一定要求学生能体会出这些内容;三是注意学习各篇的写作技巧,好文章不但有好的思想内容,而且运用了较好的表达技巧,阅读文章要求学生注意吸取这些好处,以便“迁移默化”到自己的文章中来。

4、加强写作训练。要加强写作训练,从三点入手:第一点是多观察,多积累(多积累前面己谈到)。多观察就是要培养学生经常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第二点是要多感悟,文章往往是有感而发,感悟得深,才发得快,发得猛。第三点是多练。可按照自己的作文训练系列进行一次全面的训练,全面地尽可能地提升学生作文的质量。

5、最后是注重培养学生其它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质,表达能力的提高,大纲中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良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一般每分钟500字左右),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仅只是在课堂上训练,课余时间也可以搞,根据两册书中口语交际的安排,我计划每个星期用一个早自习,让学生轮流上讲台进行演说。

6、采用“整体教学法”、“单元教学法”、“作业训练法”、“边教边复习法”进行第一学期的教学。要求在第一学期内完成全年的教学任务,教师只引导学生学习教读课文,自读课文完全放手学生自学。

“整体教学法”——就是让老师、学生均站在一个系统的高度来学习语文知识。这个高度就是整个初中语文系统的高度,力争在本期的第一个月内,让全体学生了解初中语文知识系统、能力系统,第二个月内能站在这个高度进行自我的学习语文。

“单元教学法”——就是以一个单元的内容作为授课的内容,不就每一个单独的一篇课文进行教学。这个方法主要用在小说单元、诗歌单元的教学。

“作业训练法”——就是以作业的形式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掌握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这种方法主要用在议论文的单元的学习上。

“边教边复习法”——就是在进行新课教学的同时,进行专项的复习,力争在第一学期完成所有单项知识的复习,第二学期全面进入总复习阶段,以大量练习、考试为主,提高学生应考的能力。

7、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思路决定出路。如果学生学习语文的思想问题不解决,学生是学不好语文的,因此,最关键的问题是解决好学生学习语文的思想根源,要让学生想学语文,爱学语文,能学好语文。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的方法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进行。只要达到目的就行。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选好、用好有关资料,把握中考动态,追踪中考考点趋向。资料的准备,自己要精心筛选。

3、重视阅读训练。阅读是考试的“半壁江山”,也是社会生活中常运用到的,最接近人们生活的语文知识。抓好阅读训练,一方面在讲课时认真分析,多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技巧,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书籍。

4、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5、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6、对学生进行双基教学,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7、实行互批共批、以改促写的作文教学,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2、依据学生实际,探寻语文差异。

初三语文学期教学计划【篇五】

初三5、6共有110个学生,两个班差距较大。六班秩序较好,学习认真,但潜力较小。五班落后面广,课堂纪律较差,学生缺乏学习得动力,授课极为困难。少部分学生在语文的学习目的性上不够明确,态度不是很端正,认为语文的学习可有可无,考试时成绩拉不出什么差距,因而不重视语文的学习。有一半左右的学生通过教师近两年的语文自学能力教学的培养,他们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总体来看,学生的语文成绩不是很好,甚至还有考不及格的学生存在。优生的比例太小。

初三由于学科的增加,学习任务的加重,压力的加大,语文学科的教学时间就更少,除课堂时间外,学生基本上是不动语文的。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继续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全册书分六个单元,包括五个现代文单元和一个文言文单元,它们构成了“学会读书”系列,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每个单元仍旧包括阅读、综合性学习和诵读欣赏三部分。

二、教学目标分类

1、思想品德目标: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之友,并从自然界中得到感悟,发现自我,提升人格精神和审美能力;了解前辈读书治学的经验;了解古代文人的社会理想、忧乐观、淡泊名利和与民同乐的思想。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2、知识目标:了解一些应用文、会议记录、总结;了解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和说明书的写法;了解一些修辞,如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的知识。

3、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掌握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及构思方式;学习和运用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学习不同的论述方法,并能模仿一定的论述方式。掌握简单的文学评论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设想

1、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2、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4、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增强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的认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5、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措施

本学期时间紧,任务重,学生语文能力差异大,有必要研究现阶段学生最缺什么知识与能力,最需要提高哪些方面的语文素养,区分出主要差异与次要差异,有选择、有重点地突破性地分层教学。这是我们有效开展本学期教学与复习工作的第1个前提条件。

1、选好、用好有关资料,追踪中考考点趋向。

领悟了课标的内涵,钻研了《考试说明》,明确了学生最需要突破的重点难点,仅仅是开展本学年教学与复习工作的前提,要真正做到有效教学,高效复习,还需要选好、用好资料,把握中考动态、追踪中考考点趋向。资料的准备,最好是自己精心筛选,不用外面的资料。根据学生实际自己出一些资料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不搞提海战术,下拦河网。

2、精心备课,上好课。

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得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每一节课,老师必须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要求。并且要择其重点进行教学,不能面面俱到。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教读课文的学习,自读课文完全放手学生自己学习。

3、重视阅读训练。阅读是考试的“半壁河山”,也是社会生活中常运用到的,最接近人们生活的语文知识。抓好阅读训练,一方面在讲课时认真分析,多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技巧,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书籍,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自读第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因此,要求学生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我决定把自己的一部分课外书籍拿来借给学生看,原来没有开放过的学校图书室,请求管理员开放,也要求学生跟其它老师借着看。有条件的买一些来互相传阅。总之,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看一些课外书。看了课外文章要求学生做到三个方面:一是摘抄一些好的词语和名言警句,注意归类收集,如写人的和写物的分开,与四季的分开等等;二是体会文章的时代意义、作者思想感情,好的文章往往反映时代的精神,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教育意义,文章是作者心灵世界的反映,从文章内容也可以分析出人物的精神世界。阅读文章,一定要求学生能体会出这些内容;三是注意学习各篇的写作技巧,好文章不但有好的思想内容,而且运用了较好的表达技巧,阅读文章要求学生注意吸取这些好处,以便“迁移默化”到自己的文章中来。

4、加强写作训练。要加强写作训练,从三点入手:第一点是多观察,多积累(多积累前面己谈到)。多观察就是要培养学生经常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第二点是要多感悟,文章往往是有感而发,感悟得深,才发得快,发得猛。第三点是多练。可按照自己的作文训练系列进行一次全面的训练,全面地尽可能地提升学生作文的质量。

5、最后是注重培养学生其它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质,表达能力的提高,大纲中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良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一般每分钟500字左右),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仅只是在课堂上训练,课余时间也可以搞,根据两册书中口语交际的安排,我计划每个星期用一个早自习,让学生轮流上讲台进行演说。

6、采用“整体教学法”、“单元教学法”、“作业训练法”、“边教边复习法”进行第一学期的教学。要求在第一学期内完成全年的教学任务,教师只引导学生学习教读课文,自读课文完全放手学生自学。

“整体教学法”——就是让老师、学生均站在一个系统的高度来学习语文知识。这个高度就是整个初中语文系统的高度,力争在本期的第一个月内,让全体学生了解初中语文知识系统、能力系统,第二个月内能站在这个高度进行自我的学习语文。

“单元教学法”——就是以一个单元的内容作为授课的内容,不就每一个单独的一篇课文进行教学。这个方法主要用在小说单元、诗歌单元的教学。

“作业训练法”——就是以作业的形式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掌握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这种方法主要用在议论文的单元的学习上。

“边教边复习法”——就是在进行新课教学的同时,进行专项的复习,力争在第一学期完成所有单项知识的复习,第二学期全面进入总复习阶段,以大量练习、考试为主,提高学生应考的能力。

7、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思路决定出路。如果学生学习语文的思想问题不解决,学生是学不好语文的,因此,最关键的问题是解决好学生学习语文的思想根源,要让学生想学语文,爱学语文,能学好语文。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的方法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进行。只要达到目的就行。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选好、用好有关资料,把握中考动态,追踪中考考点趋向。资料的准备,自己要精心筛选。

3、重视阅读训练。阅读是考试的“半壁江山”,也是社会生活中常运用到的,最接近人们生活的语文知识。抓好阅读训练,一方面在讲课时认真分析,多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技巧,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书籍。

4、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5、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6、对学生进行双基教学,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7、实行互批共批、以改促写的作文教学,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2、依据学生实际,探寻语文差异。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xuejihua/37337.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