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适应学科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制定了初一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担任七年级数学,该班共有学生46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
2。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4。进一步体会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5。能用计算器处理简单统计数据,进一步体会计算器处理运算的优越性。
6。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
6、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习资源。
8、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一、指导思想:
七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情况分析:
本人本学期担任七年级(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根据小学升初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总体的水平一般,尖子生少、低分的学生较多,而且学习欠缺勤奋,学习的自觉性不高。根据上述情况本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抓优扶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三、具体教学措施:
1、教材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是教学的基础设施。在教学中必须依纲靠本,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钻研教材抓好重点。
2、在课堂中尽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指导作用。
3、设计好的开头尽量以引趣的形式引入课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以“练”为主。
4、要扭转学生的厌学现象。利用晚自修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在平时的课堂中多给予提问,给后进生树立信心。对优生要严格要求,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抑制他们产生骄傲情绪。
5、树立榜样,以点带面,以先进带后进,让后进生自动自觉向先进看齐,从而发挥榜样的力量。
6、坚持因材施教原则,逐步实施分层教学,向基础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力求使中下生吃得上,中等生吃得下,优生吃得饱,即课堂练习、作业及要求等进行分层即课堂练习、作业及要求等进行分层。
7、在课堂教学中将严抓课堂纪律使学生形成自学遵守纪律的习惯,要求他们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作业认真完成。但同时又不死板,给时间让学生讨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8、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利用课余时间多接触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9、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正确组织课堂教学。做好知识的衔接及章元过关工作。及时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查漏补缺本期教学进度如下:
章 节周数安排第一章 我们与数学同行第1周第二章有理数第1至5周第三章 用字母表示数第6至7周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第8至13周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第14周第六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一)第15至18周期末考试第19至20周教学计划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总的结构,并对有关学校的教学、教育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等各方面作出全面安排。下文为您准备了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将担任七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学生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也得到初步提升,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特别是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从上学期的教学中,发现有以下问题:部分学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很少有学生具有课外阅读相关数学书籍的习惯,没有形成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
第5章:相交线和平行线;
第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7章:三角形;
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9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学习平行线的有关知识,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画法,学会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解法,能够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几何作图能力。过程方法目标:学会观察和分析几何图形,发现图形的特征和图形之间存在的关联,学会总结规律。初步建立方程思想,学会使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及数量之间的关系。态度情感目标:认识生活,感知生活,领悟数学是为生活服务。
四、教研工作
认真学习业务理论,并做好一周一次的业务笔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积极参加一切课题研究活动,敢想敢干,敢于创新,不怕失败。在学习策略上及时指导学生,培养思维,方法技巧,提升能力。及时对教学活动作出反思,每周写出一至两个教学反思,真正体会自己的优缺点,做到有的放矢,进一步提高自己。每周及时上传四个教案和四个课时作业。认真做到备学生。每周整理出一个精品教案,及时上传。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积极利用和制作课件,提高自己电化教学能力。
五、注意事项
1.要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和能力?
2.要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引导?
3.教法要灵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活动?
4.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活动创设问题的情境?
5.给学生留出相应思考余地,自己作出判断,教师先不要急着作出相关的提示或暗示?
6.应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观察、探索、归纳、猜测、分析、论证、应用的数学活动中来并适当搭造合作、交流的平台?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
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有理数进行分类,发展学生的分类意识,体验分类是数学上常用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2.经历从整数和分数扩充到有理数,了解人类对数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了解数的扩充,体会数的扩充对人类发展的作用.
2. 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难点:
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规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两节已经学习了正负数,这为本节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有理数的概念不太容易理解,尤其是有理数的分类,因此一定要严格把握教材要求。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问 题 设 计 师 生 活 动 备注
情
境
创
设 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已将数的范围扩大了,你能写出3个不同类的数吗? 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名学生板演
自
(1)把他们写出的数进行分类:1,2,3,0,-1,-2,-3,5,8,26,29,-0.5,-150.25
…………
(2)我们是否可以把上述数分为两类?如果可以应分为哪两类?
(3)我们所学过的整数(0除外)能否写成分数的形式?上面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我们还可以按其他标准对数进行分类吗?
问题三
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书(π除外)都是有理数。你能对我们学过的数进行合理分类吗?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自己进行分类,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结果,如果不全,可以补充.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先看书,回顾思考得出结论: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 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 :
整数可以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也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如:
5可以写成 ;0.3可以写成 ;0. 可以写成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得出结论: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教师在参与讨论时启发学生进行分类,明确分类的基本原则:不重不漏.同时鼓励学生相互补充、完善。
如:按整数和分数分;或按正负数分等。但是要注意遗漏0的问题。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入手,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
学生通过概括得出有理数的概念.
关注学生是否能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对有理数进行分类,让学生进一步领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为他们以后更好地学习新知识作准备.同时也能使学生加深对有理数的理解.
为了加强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适应学科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制定了初一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担任七年级数学,该班共有学生46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
2。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4。进一步体会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5。能用计算器处理简单统计数据,进一步体会计算器处理运算的优越性。
6。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
6、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习资源。
8、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一、指导思想:
七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情况分析:
本人本学期担任七年级(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根据小学升初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总体的水平一般,尖子生少、低分的学生较多,而且学习欠缺勤奋,学习的自觉性不高。根据上述情况本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抓优扶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三、具体教学措施:
1、教材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是教学的基础设施。在教学中必须依纲靠本,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钻研教材抓好重点。
2、在课堂中尽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指导作用。
3、设计好的开头尽量以引趣的形式引入课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以“练”为主。
4、要扭转学生的厌学现象。利用晚自修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在平时的课堂中多给予提问,给后进生树立信心。对优生要严格要求,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抑制他们产生骄傲情绪。
5、树立榜样,以点带面,以先进带后进,让后进生自动自觉向先进看齐,从而发挥榜样的力量。
6、坚持因材施教原则,逐步实施分层教学,向基础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力求使中下生吃得上,中等生吃得下,优生吃得饱,即课堂练习、作业及要求等进行分层即课堂练习、作业及要求等进行分层。
7、在课堂教学中将严抓课堂纪律使学生形成自学遵守纪律的习惯,要求他们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作业认真完成。但同时又不死板,给时间让学生讨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8、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利用课余时间多接触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9、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正确组织课堂教学。做好知识的衔接及章元过关工作。及时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查漏补缺本期教学进度如下:
章 节周数安排第一章 我们与数学同行第1周第二章有理数第1至5周第三章 用字母表示数第6至7周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第8至13周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第14周第六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一)第15至18周期末考试第19至20周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有理数乘法法则。
2。内容解析
有理数的乘法是继有理数的加减法之后的又一种基本运算。有理数乘法既是有理数运算的深入,又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乘方的基础,对后续代数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与有理数加法法则类似,有理数乘法法则也是一种规定,给出这种规定要遵循的原则是“使原有的运算律保持不变”。本节课要在小学已掌握的乘法运算的基础上,通过合情推理的方式,得到“要使正数乘正数(或0)的规律在正数乘负数、负数乘负数时仍然成立,那么运算结果应该是什么”的结论,从而使学生体会乘法法则的合理性。与加法法则一样,正数乘负数、负数乘负数的法则,也要从符号和绝对值来分析。由于绝对值相乘就是非负数相乘,因此,这里关键是要规定好含有负数的两数相乘之积的符号,这是有理数乘法的本质特征,也是乘法法则的核心。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计算两个数的乘法。
(2)能说出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能用例子说明法则的合理性。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在进行两个有理数乘法运算时,能按照乘法法则,先考虑两乘数的符号,再考虑两乘数的绝对值,并得出正确的结果。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能通过具体例子说明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的归纳过程。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有理数的乘法与小学学习的乘法的区别在于负数参与了运算。本课要以正数、0之间的运算为基础,构造一组有规律的算式,先让学生从算式左右各数的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这些算式的共同特点并得出规律,再以问题“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应有……”为引导,让学生思考在这样的规律下,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两个负数相乘各应有什么运算结果,并从积的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总结出规律,进而给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在这个过程中体会规定的合理性。上述过程中,学生对于为什么要讨论这些问题、什么叫“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从哪些角度概括算式的规律等,都会出现困难。为了解决这些困难,教师应该在“如何观察”上加强指导,并明确提出“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看规律”的要求。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观察给定的乘法算式;从哪些角度概括算式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1 我们知道,有理数分为正数、零、负数三类。按照这种分类,两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从有理数分类的角度考虑,区分出有理数乘法的情况有:正数乘正数、正数与0相乘、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负数乘负数。
设计意图:有理数分为正数、零、负数,由此引出两个有理数相乘的几种情况,既复习有关知识,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又渗透了分类讨论思想。
问题2 下面从我们熟悉的乘法运算开始。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3×3=9,
3×2=6,
3×1=3,
3×0=0。
追问1:你认为问题要我们“观察”什么?应该从哪几个角度去观察、发现规律?
如果学生仍然有困难,教师给予提示:
(1)四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左边都有一个乘数3。
(2)其他两个数有什么变化规律?——随着后一个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递减3。
设计意图:构造这组有规律的算式,为通过合情推理,得到正数乘负数的法则做准备。通过追问、提示,使学生知道“如何观察”“如何发现规律”。
教师: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3×(—1)=—3,这是因为后一乘数从0递减1就是—1,因此积应该从0递减3而得—3。
追问2:根据这个规律,下面的两个积应该是什么?
3×(—2)= ,
3×(—3)= 。
练习:请你模仿上面的过程,自己构造出一组算式,并说出它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构造算式,加深对运算规律的理解。
追问3: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这些算式(指师生给出的所有含正数乘负数的算式),你能说说它们的共性吗?
先让学生观察、叙述、补充,教师再总结:都是正数乘负数,积都为负数,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设计意图:先得到一类情况的结果,降低归纳概括的难度,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问题3观察下列算式,类比上述过程,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
3×3=9,
2×3=6,
1×3=3,
0×3=0。
鼓励学生模仿正数乘负数的过程,自己独立得出规律。
设计意图:为得到负数乘正数的结论做准备;培养学生的模仿、概括的能力。
追问1: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你认为下面的空格应各填什么数?
(—1)×3= ,
(—2)×3= ,
(—3)×3= 。
练习:请你模仿上面的过程,自己构造出一组算式,并说出它的变化规律。
追问2 :类比正数乘负数规律的归纳过程,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这些算式(指师生给出的所有含正数乘负数的算式),你能说说它们的共性吗?
先让学生观察、叙述、补充,教师再总结:都是负数乘正数,积都为负数,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追问3: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两种情况下的结论有什么共性?你能把它概括出来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模仿已有的讨论过程,自己得出负数乘正数的结论,并进一步概括出“异号两数相乘,积的符号为负,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既使学生感受法则的合理性,又培养他们的归纳思想和概括能力。
问题4 利用上面归纳的结论计算下面的算式,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
(—3)×3= ,
(—3)×2= ,
(—3)×1= ,
(—3)×0= 。
追问1:按照上述规律填空,并说说其中有什么规律?
(—3)×(—1)= ,
(—3)×(—2)= ,
(—3)×(—3)= 。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出负数乘负数的结论。因为有前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学生能独立完成。
问题5总结上面所有的情况,你能试着自己给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课堂交流,师生共同完成,得出结论后再让学生看教科书。
追问:你认为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时,应该按照怎样的步骤?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如果有困难,可先让学生看课本第29页有理数乘法法则后面的一段文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归纳乘法法则,明确按法则计算的关键步骤。
例1计算:
(1)
;(2)
;(3)
。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教师说明:在(3)中,我们得到了
=1。与以前学习过的倒数概念一样,我们说
与—2互为倒数。一般地,在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追问:在(2)中,8和—8互为相反数。由此,你能说说如何得到一个数的相反数吗?
设计意图:本例既作为巩固乘法法则,又引出了倒数的概念(因为这个概念很容易理解),同时说明了求一个数的相反数与乘—1之间的关系(反过来有—8=8×(―1))。
例2 用正数、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登高1km气温的变化量为—6°C,攀登3km后,气温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利用有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小结、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1)你能说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吗?
(2)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两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3)举例说明如何从正数、0的乘法运算出发,归纳出正数乘负数的法则。
(4)你能举例说明符号法则“负负得正”的合理性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知识内容和学习过程两个方面进行小结。
作业:教科书第30页,练习1,2,3;第37页,习题1。4第1题。
五、目标检测设计
1。判断下列运算结果的符号:
(1)5×(—3);
(2)(—3)×3;
(3)(—2)×(—7);
(4)(+0。5)×(+0。7)。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的理解。
2计算:
(1)6×(—9);
(2)(—6)×0。25;
(3)(—0。5)×(—8);
(4)0×(—6);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情况。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
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有理数进行分类,发展学生的分类意识,体验分类是数学上常用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2.经历从整数和分数扩充到有理数,了解人类对数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了解数的扩充,体会数的扩充对人类发展的作用.
2. 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难点:
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规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两节已经学习了正负数,这为本节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有理数的概念不太容易理解,尤其是有理数的分类,因此一定要严格把握教材要求。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问 题 设 计 师 生 活 动 备注
情
境
创
设 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已将数的范围扩大了,你能写出3个不同类的数吗? 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名学生板演
自
(1)把他们写出的数进行分类:1,2,3,0,-1,-2,-3,5,8,26,29,-0.5,-150.25
…………
(2)我们是否可以把上述数分为两类?如果可以应分为哪两类?
(3)我们所学过的整数(0除外)能否写成分数的形式?上面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我们还可以按其他标准对数进行分类吗?
问题三
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书(π除外)都是有理数。你能对我们学过的数进行合理分类吗?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自己进行分类,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结果,如果不全,可以补充.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先看书,回顾思考得出结论: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 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 :
整数可以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也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如:
5可以写成 ;0.3可以写成 ;0. 可以写成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得出结论: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教师在参与讨论时启发学生进行分类,明确分类的基本原则:不重不漏.同时鼓励学生相互补充、完善。
如:按整数和分数分;或按正负数分等。但是要注意遗漏0的问题。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入手,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
学生通过概括得出有理数的概念.
关注学生是否能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对有理数进行分类,让学生进一步领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为他们以后更好地学习新知识作准备.同时也能使学生加深对有理数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会用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混合运算,并会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利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了解类比学习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体会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意义和作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利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章重点之一,《标准》中 强调:重视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淡化过分“形式化”和记忆的要求,重视在具体 情境中去体验、理解有关知识;注重过程,提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活动,培养发现规律、探求模式的能力;注重应用,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本节内容把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融入实际问题中,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突出了《标准》对本节内容的特别要求。本节内容也为后继学习数学知识作必要的基本运算技能,虽注重应用,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但基本的运算技能也是学习数学必不可少的。因此本节内容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复习引入(课件出示)
1.叙述有理数加法法则 2.叙述有理数减法法则。3.叙述加法的运算律。
4.符号“+”和“-”各表达哪些意义?
5.-9+(+6);(-11)-7
(1)读出这两个算式。
(2)“+、-”读作什么?是哪种符号?“+、-”又读作什么?是什么符号?
把两个算式-9+(+6)与(-11)-7之间加上减号就成了一个题目,这个题目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2.7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讲评(-9)+(+6) -(-11)-7
省略括号和的形式
教师针对学生所做的方法区别优劣
对此类题目经常采用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这时就成了-9,+6,+11,-7的和,加号通常可以省略,括号也可以省略,即:
原式=(-9)+(+6)+(+11)+(-7)
=-9+6+11-7
虽然加号、括号省略了,但-9+6+11-7仍表示-9,+6,+11,-7的和,所以这个算式可以读成……(教师纠正)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计算。
先自己练习尝试用两种读法读,口答。(负9正6正11负7的和或负9加6加11减7)
让学生尝试,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自己就会寻找到简单的、一般性的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所做的方法,及时指出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来给学生指明方向,在把算式写成省略括号代数 和的形式后,通过让学生练习两种读法,可以加深对此算式的理解,以此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巩固练习 1.把下列算式写成省略括号和的形式,并把结果用两种读法读 出来。
(1)(+9)-(+10)+(-2)-(-8)+3;
(2)- +(- )-(- )-(+ )
2.判断式子-7+1-5-9的正确读法是( )
A.负7、正1、负5、负9;
B.减7、加1、减5、减9;
C.负7、加1、负5、减9;
D.负7、加1、减5、减9;
(二)用加法运算律计算出结果
-9+6+11-7
(三) 巩固练习
1.-4+7-4=-___-___+___
2.+6+9-15+3=___+___+___-___
3. -9-3+2-4=___9___3___4___2
4. - - + = ___ ___ ___
1题两个学生板演,两个学生用两 种读法读 出结果,其他学生自行演练,然后同桌读出互相纠正。
2题抢答
按教师要求口答并读出结果
讨论后回答 这两题旨意在巩固怎样把加减混合运算题目都转化成加法运算写成代数和的形式,这里特别注意了代数和形式的两种读法。
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时,很可能产生“-9+7+11-6”这样的错误,教师先让学生自 己去做,然后纠正,又做一组巩固练习,使学生牢固掌握运用加法运算律把同号数放在一起时,一定要连同前 面的符号一起交换这一知识点。
教学计划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总的结构,并对有关学校的教学、教育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等各方面作出全面安排。下文为您准备了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将担任七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学生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也得到初步提升,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特别是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从上学期的教学中,发现有以下问题:部分学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很少有学生具有课外阅读相关数学书籍的习惯,没有形成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
第5章:相交线和平行线;
第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7章:三角形;
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9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学习平行线的有关知识,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画法,学会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解法,能够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几何作图能力。过程方法目标:学会观察和分析几何图形,发现图形的特征和图形之间存在的关联,学会总结规律。初步建立方程思想,学会使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及数量之间的关系。态度情感目标:认识生活,感知生活,领悟数学是为生活服务。
四、教研工作
认真学习业务理论,并做好一周一次的业务笔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积极参加一切课题研究活动,敢想敢干,敢于创新,不怕失败。在学习策略上及时指导学生,培养思维,方法技巧,提升能力。及时对教学活动作出反思,每周写出一至两个教学反思,真正体会自己的优缺点,做到有的放矢,进一步提高自己。每周及时上传四个教案和四个课时作业。认真做到备学生。每周整理出一个精品教案,及时上传。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积极利用和制作课件,提高自己电化教学能力。
五、注意事项
1.要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和能力?
2.要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引导?
3.教法要灵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活动?
4.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活动创设问题的情境?
5.给学生留出相应思考余地,自己作出判断,教师先不要急着作出相关的提示或暗示?
6.应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观察、探索、归纳、猜测、分析、论证、应用的数学活动中来并适当搭造合作、交流的平台?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
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有理数进行分类,发展学生的分类意识,体验分类是数学上常用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2.经历从整数和分数扩充到有理数,了解人类对数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了解数的扩充,体会数的扩充对人类发展的作用.
2. 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难点:
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规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两节已经学习了正负数,这为本节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有理数的概念不太容易理解,尤其是有理数的分类,因此一定要严格把握教材要求。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问 题 设 计 师 生 活 动 备注
情
境
创
设 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已将数的范围扩大了,你能写出3个不同类的数吗? 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名学生板演
自
(1)把他们写出的数进行分类:1,2,3,0,-1,-2,-3,5,8,26,29,-0.5,-150.25
…………
(2)我们是否可以把上述数分为两类?如果可以应分为哪两类?
(3)我们所学过的整数(0除外)能否写成分数的形式?上面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我们还可以按其他标准对数进行分类吗?
问题三
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书(π除外)都是有理数。你能对我们学过的数进行合理分类吗?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自己进行分类,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结果,如果不全,可以补充.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先看书,回顾思考得出结论: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 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 :
整数可以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也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如:
5可以写成 ;0.3可以写成 ;0. 可以写成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得出结论: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教师在参与讨论时启发学生进行分类,明确分类的基本原则:不重不漏.同时鼓励学生相互补充、完善。
如:按整数和分数分;或按正负数分等。但是要注意遗漏0的问题。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入手,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
学生通过概括得出有理数的概念.
关注学生是否能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对有理数进行分类,让学生进一步领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为他们以后更好地学习新知识作准备.同时也能使学生加深对有理数的理解.
辞旧迎新马上就要进入新学期了,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指引,我们在新学期要有新的教学计划。对教学的工作做个简单的计划,未来教学才会更有干劲!教学计划要写哪些内容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划范本] 中学数学教学计划如何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 、进行计算、推理 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 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 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 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 容要有利 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 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 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 有个性的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 上。教师应激发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 和改进教师的教 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 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 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 产生了重大的影 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 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 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 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二、教材目标及要求:
1、因式分解的重点是因式分解的四种基本方法,难点是灵活应用这四种方法。
2、分式的重点是分式的四则运算,难点是分式四则混算、解分式方程以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3、数的开方的重点是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要领及求法,难点是算术根与实数的概念。
4、二次根式的重点是二次根式 的化简与计算,难点是正确理解和运用公式
5、三角形的重点是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难点是推理入门。
6、四边形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难点是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中心对称。
7、相似形的重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及平行线段之间比的相等关系。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 、进行计算、推理 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 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 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 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 容要有利 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 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 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 有个性的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 上。教师应激发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 和改进教师的教 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 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 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 产生了重大的影 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 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 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 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二、教材目标及要求:
1、因式分解的重点是因式分解的四种基本方法,难点是灵活应用这四种方法。
2、分式的重点是分式的四则运算,难点是分式四则混算、解分式方程以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3、数的开方的重点是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要领及求法,难点是算术根与实数的概念。
4、二次根式的重点是二次根式 的化简与计算,难点是正确理解和运用公式
5、三角形的重点是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难点是推理入门。
6、四边形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难点是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中心对称。
7、相似形的重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及平行线段之间比的相等关系。
三、教学措施:
1、加强教学“六认真”, 面向全体学生。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等不尽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在组织教学时,应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2、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教师在课前先布置学生预习,同时要指导学生预习,提出预习要求,并布置与课本内容相关、难度适中的尝试题材由学生课前完成,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新课知识,指出重点和易错点,解答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再设计提高题由学生进行尝试,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激励学生自我编题。努力培养学生发现、得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将实际问题上升为数学模型的能力,注意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3、改革作业结构减轻学生负担。将学生按学习能力分成几个层次,分别布置难、中、浅三个层次作业,使每类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4、课后辅导实行流动分层。
辞旧迎新马上就要进入新学期了,根据学校的要求,我们可以开始编写新的教学计划了。用心制定好教学工作计划,未来教学才会更有干劲!教学计划要写哪些内容呢?希望《最新计划: 初二物理教学计划如何写》能够为您提供帮助。
为了在本学期更好的做好初二物理教学工作,使143班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特定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所承担的是143班的物理教学,143班共41人,学生的基础差异比较大,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基础薄弱,个别学生小学数学都未掌握。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作业马虎,抄袭作业严重且写字不认真,部分学生学习刻苦,但十分吃力效果不好,这主要是学习方式方法的问题。
二、教材分析
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材采用了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做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教材。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
三、学年的教学总目标何总的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对物质的形态及变化,有利于认识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2)对声、光、电、热、磁等自然现象的进一步了解。
(3)具有实验操作积极性,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工具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经历观察自然现象的过程,有了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够在观察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3)学生对拟定探究计划,制定实验方案的能力进一步培养。
(4)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对自然界有好奇心,有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愿望。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3)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布于众的愿望,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讲解。
(4)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愿望。
教学目标:
第一章声现象,使学生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声音的特性,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噪声的途径与防止。
第二章光现象,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特点。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白光是色光组成的。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了解凸透镜的成像应用。
第四章物态变化,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温度,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又节约用水的意识。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知道电流,会使用电流表,知道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了解家庭电路,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四、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到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在教学重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愿望,知道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并根据它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安排,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异大,所以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xuejihua/42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