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学计划

幼儿园数学教案 关于教学工作的总结

随着新学期即将到来,按照学校对我们个人的要求,我们可以开始编写新的教学计划了。只有规划好新学期教学计划,新学期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是否在烦恼教学计划怎么写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数学教案 关于教学工作的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篇:幼儿园数学教案—8的组成

保山市昌宁县幼儿园何颖悟邮编:678100电话:13577500298

《幼儿智慧活动课程》大班下册数学《加加减减二》主题活动

一、设计意图:

新《纲要》要求幼儿“应从生活中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和合作能力。”在本学期的前一阶段,幼儿已经学习了7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对于数的组成和分解已具备一定的经验基础。前一阶段幼儿的学习让他们掌握了一定的数的组成和分解方法,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能进一步理解数之间的关系,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8的组成》的数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分解和组成的经验,同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二、教学目标:

1、探索8的组成,知道8有7种分法。

2、初步了解部分数互换,总数不变的规律。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8的组成,知道8有7种分法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部分数互换,总数不变的规律。

四、教学准备:

1、小河背景图一张、活动教具小树8棵、1—7的数字卡若干张、教师用大记录纸3份。

2、幼儿每人一份拼板学具、每人8个小钉、记录纸、铅笔。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碰球”,复习7的组成。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碰球”的游戏,我要找一个和我的数字合起来是7的数字做

朋友。

儿歌: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幼儿答:嘿嘿,你的1球碰6球!

幼儿个别或集体玩此游戏,可重复进行!

二、幼儿操作:探索8的组成。

——小熊搬了新家,新家很美,可是新家的周围除了一条小河其他什么也没有,每到春天风大的时候大风总是吹起好多的沙子,让屋子里满是灰尘,沙子总是迷住小熊的眼睛不停的流泪,红红的、肿肿的,小熊想了很久,决定在小河的左右两边种上一些小树,朋友们听说后都给小熊送来了树,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蘑菇钉和小钉板,请你把小钉当成小树种在小河的左右两边,看看,可以怎么种,把你的种法用分解式记录在纸上。

——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记录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呈现:

无序排列有序排列

88

∧∧

3517

4426

1735

2644

5353

7162

6271

——引导幼儿观察两张记录结果,比较哪张更容易记住,为什么?

——小朋友,请你看看黑板,说说发现了什么?(一边的数慢慢变大,另一边的数慢慢变小,像爬楼梯。)

——小结:8一共有7种分法。

三、再次探索8的组成,引导幼儿学用互换规律找出8的几种对应的组成。——出示活动教具:请小朋友一起来数数小熊一共要种的树?(8棵)。

——教师示范演示教具,其他幼儿根据操作在纸上查找分解式,并说说每个数字代表的意思。

——8棵小树,种在小河的左边1棵,种在小河的右边7棵,8棵树可以分成1棵和7棵。1棵树和7棵树合起来是8棵树。8棵树可以用数字8来表示,1棵树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7棵树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8的分解式,并带幼儿说说:8可以分成1和7,1和7合起来是8。

——看到这个分解式,小朋友还会想到哪一个分解式。(引导幼儿说说8还可以分成7和1)。小朋友看,8可以分成1和7,也可以分成7和1,它们数字没变都是1和7,只是数与数交换了一下位置,合起来的总数没有变,都是8。

——以此类推,找出8的另外两组对应分法。8可以分成2和6,8可以分成6和2;8可以分成3和5,8可以分成5和3。

小结:小朋友,今天我们通过自己动手找出了8的7种分法,还运用互换规律快速的找出8的3组对应组成。小朋友只要记住这些规律,以后学习数的组成就会更加简便、快速。

四、结束

出示车票:1—7数卡若干,老师现在给小朋友发火车票,请你去找和自己手中数字合起来是8的车票的小朋友牵好,只有找对的才能上车哦!

——现在我们就坐上小火车去小熊的新家看看吧!(检查一遍组合正确与否),出发!

六、活动延伸:

结合幼儿用书完成练习

第二篇:幼儿园数学教案:找家

活动目标:1、让幼儿通过游戏、操作等活动,在分类的基础上初步感知集合,了解集合与子集的包含关系。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推理、概括能力。

活动准备:场景布置:用彩带围成草莓、西瓜、苹果、葡萄、香蕉的家;音乐磁带:《我的朋友在哪里》;头饰:草莓、西瓜、苹果、葡萄、香蕉各6个;幼儿操作材料:衣服、花、图形及空白集合图若干、记号笔;电脑课件:小动物找家,蔬菜的家。

活动过程:一、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集合。(一)1、今天我们都成了水果娃娃,请你告诉我你是什么水果娃娃呀?2、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请每个娃娃去找跟你相同的娃娃做朋友,找齐了好朋友,就可以找一个家坐下来。3、幼儿游戏。(二)1、你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家,可小动物们还没有找到家呢?我们愿不愿意帮帮他们呀?2、出示大屏幕一(小动物找家):提问:①这是什么地方?②蓝蓝的天空会是哪些小动物的家?为什么蓝蓝的天空是这些小动物的家?绿绿的草地会是哪些小动物的家?为什么绿绿的草地是这些小动物的家?青青的小河会是那些小动物的家?为什么轻轻的小河是这些小动物的家?3、小结:小动物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家。蓝蓝的天空是会飞的小鸟的家;青青的小河是会游泳的小动物的家;绿绿的草地是会跑爱跳的小动物的家。二、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集合、子集的包含关系。(一)出示大屏幕二(蔬菜的集合):1、这个家里有谁?(用激光点指示幼儿集体讲述)2、我们给这个家取个名字吧?(蔬菜的家)对,这么多蔬菜住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大家庭。(二)1、我们可不可以组成一个大家庭?为什么?同时提问那我们的家应该取个什么名字。(绿带圈起来)2、水果大家庭由哪些小家组成?3、是苹果娃娃多呢还是水果娃娃多?为什么?(三)幼儿分组集体操作活动:1、这是谁?衣服和花看到我们既有大的家又有小的家,很羡慕,也想请我们帮帮忙,给他们分小家,你们一边分,一边想想:我们是按照什么来分的。2、每组请一名幼儿讲述结果:提问:你们组是按照什么分的?是花衣服多还是衣服多?为什么?三、幼儿分组个别操作活动:这些是谁?他们还没有自己的家,请你们赶快帮他们找到家吧。请幼儿分组按颜色、大小、形状分成不同的子集,并介绍给其他幼儿或客人老师听。

第三篇:幼儿园数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数学活动教案

做客——按数取物(5以内)(小班)

一、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操作活动,并能按要求完成操作活动。

2、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3、学习按数取物,根据5以内的指定数量取出相等数量的物体。

二、活动准备:

教具:带圆点的蘑菇形房顶用1—5的点卡表示;贴有小动物的房间,分别为五种不同的动物;大扣子两颗。

学具:幼儿人手一份操作学具(“糖”、糖纸、数字卡等)。

三、活动(更多内容请访问首页Www.HAoWOrd.coM)过程:

(一)创设情景——练习点数

唱歌《开车歌》到小动物家做客。依次出现小动物的房间:“看看我们先到谁家啊?”(小猪)“有几只小猪在家?”(3只)打乱顺序出示,请幼儿点数并说出总数。小结:大家都数一数,知道每个房间住着几只小动物。

(二)游戏“挂门牌”——将数字与数量对应匹配

“小动物的房子盖好了,可是它们都忘记挂门牌号了,我们大家来帮它们挂一下吧!”请幼儿分别用数字卡表示门牌号。并提问:“你怎么知道这个门牌号是хх家的呢?”

小结:小狗的房间里住着一只小狗,门牌号应该是1。(类推)(三)游戏“包糖果”——练习按数取物

1.教师掷有点卡的骰子,幼儿根据点卡数量取出相应数量的糖纸,边拿边说:一个点我拿一张糖纸。(重复游戏)

2.教师掷有数字的骰子,幼儿根据数字取出相应数量的糖纸,并边拿边说。

3.幼儿自由“包糖果”,把糖果送给自己想送的小动物。

小结:有几只小动物就包几颗糖果。

(本案例摘自中国幼儿园教案网,作者:肖晴)“奥运会”主题活动教案《奥运娃娃》

涉及领域:社会、语言

活动目标

1.知道20xx年第29届奥运会将在首都北京举行,萌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2.认识奥运五环旗,了解奥运会的相关知识。

3.认读汉字:奥运会、五环旗、举重、射击、跑步。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奥运会”“五环旗”“举重”“射击”“跑步”大字卡;“举重”“射击”“跑步”小字卡若干。

(2)录有奥运会比赛的录像带、自制奖牌、福娃若干、音乐带。

(3)“体育竞技场”设置三个场地和小杠铃、玩具小手枪、射击靶、接力棒。

2.知识准备

收集历届奥运会赛事的资料(五环旗、奥运会举办地等)并布置成展板。

活动过程

一、观看奥运会展板,引发幼儿对奥运会的兴趣

讨论:

1.说说所了解到的奥运会的举办地。

2.描述五环旗,说说五环代表什么?(世界五大洲人民的团结)

二、观看奥运录像,萌发幼儿爱国情感

(一)看我国运动员获金牌、升国旗、奏国歌和比赛的相关录像画面。在看录像的过程中,出现五环旗和举重、射击、赛跑的画面时,老师出示相应的汉字。

(二)提问

1.出示“奥运会”字卡,请幼儿说说第29届奥运会将在哪里举行?

2.出示“五环旗”字卡,请幼儿描述五环旗(五彩缤纷的、鲜艳的、漂亮的??)说说五环代表什么。

3.出示“举重”“射击”“跑步”字卡,请部分幼儿迅速在展板上指出相应的图片,并找出其字卡,其他幼儿作相应的动作。

4.请幼儿说说看到中国运动员获得金牌的录像后,心里是怎样想的?(引导幼儿运用“骄傲”“自豪”“激动”“开心”等词语表达自己的感情)

5.20xx年奥运会将在我国的首都北京举行,作为主办国,我们中国的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引导幼儿知道有礼貌、讲卫生、爱祖国、多锻炼??)

三、争当奥运娃娃,喜欢体育运动

指导语:(出示一张幼儿绘画作品)这是小朋友前几天画过的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多好看啊!你们愿意当奥运娃娃吗?好,现在请奥运娃娃每人拿一张运动项目的字卡,互相说一说拿的字卡上是什么运动项目。听到音乐后进场锻炼本领,长大后参加奥运会好不好?

放《运动员进行曲》音乐,幼儿参加体育锻炼。

(1)参加举重锻炼的幼儿,手持字卡“举重”去举重馆,做举重的动作。

(2)参加射击锻炼的幼儿,手持字卡“射击”去射击馆,分组用玩具小手枪射击。

(3)参加跑步锻炼的幼儿,手持字卡“跑步”去跑步馆,分组赛跑。

延伸活动:

活动区制作奖牌,组织竞赛性体育活动,然后颁奖。

(本案例摘自幼儿教师网)

第四篇: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小班数学教案:比多少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对应和重叠摆放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多一些、少一些、一样多的含义。

3、乐于参与集体活动。

活动准备:

“小星星”,教学图片,蜡笔,铃鼓,椅子。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练习1—10数数,可以用集体数,拍手数。

2、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一闪一闪亮晶晶,我们都是小星星。大小颜色都不同,比比究竟谁最多。jK251.CoM

(1)用重叠摆放的方法比多少。

教师出示“小星星”中的黄色大星星和黄色小星星,请幼儿观察它们是否一样多。教师示范,引导幼儿观察两种星星是怎么摆放的,比一比它们谁多一些,谁少一些.幼儿说出结果.

(2)用对应摆放方法比多少。

教师请幼儿拿出黄色大星星和绿色大星星,引导幼儿用对应摆放的方法比较黄色大星星和绿色大星星谁多一些,谁少一些。

(3)比比教室里物品谁多谁少。

请幼儿比一比教室里桌子和椅子、门和窗、男孩子和女孩子等,谁多谁少。

3、游戏:小星星要邀请小朋友到他们家来玩抢椅子的游戏,小朋友要听小铃鼓的声音学解放军绕着椅子走,铃鼓停马上坐下,一张椅子坐一个小朋友,看看谁能抢到小椅子。

4、结束:抢凳子的游戏好玩吗?我们再来玩个找朋友的游戏吧!我们一边唱歌一边找朋友,1个女孩子必须找1个男孩子做朋友。看看谁最能干,会找到朋友,找到朋友的小朋友一起和老师去外面做游戏。。

第五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开心鸭子和松鼠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学习7、8的组成,体验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换关系。

2、能仔细观察图片,能独立地找出不同的特征尝试进行分合。

3、乐于接受和尝试新的方法进行操作。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学习过7、8的组成。

物质准备:

教具:乌龟一家的图片(图上有7只乌龟,1只大乌龟,六只小乌龟,三只在岸上,四只在水里)

学具:《幼儿用书》(p7页)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乌龟一家出来玩

——教师(出示一张“乌龟一家”的图片),今天天气真好啊,乌龟一家出来玩啦,看,这儿有几只乌龟?他们都一样吗?哪儿不一样啊?

——提醒幼儿先记录总数,再引导幼儿观察图上有的乌龟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教师:我们发现了许多不一样的地方,谁按这些不同把乌龟分成两组?

——幼儿思考并尝试将乌龟分成两组,说一说:大乌龟有几只,小乌龟有几只,根据大小特征,用分合式记录乌龟的数量。然后再找出一个不同点分一分并记录,如:按乌龟所在的位置不同,分为三只在岸上和四只在水里等。

※小组操作活动

——彩色的动物。鼓励幼儿观察画面,将图中的小动物按颜色、大小、方位的不同特征列出分合式,引导幼儿找出一个不同点列出两道分合式。

——看图列分合式。请幼儿观察点子图,用短线将一排点子分成两份或用两种颜色将点子涂色,鼓励幼儿用两道分合式进行记录,如8可以分成1和7、7和1.

※活动评价:

请幼儿展示自己的操作材料,师幼共同检查,引导幼儿观察按互换关系记录的结果,发现这种记录方式,即:它们的数字相同,但位置不同。

向您推荐更多精彩内容: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jK251.COm精选阅读

数学教案 教学工作总结推荐


第一篇:数学教案

数学教案

专题: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目的:数形结合思想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求解参数的取值范围,研究方程根的范围,解不等式

教学难点: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实际是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代数问题几何

化,几何问题代数化。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前边学习过的函数图象的复习。

二例题讲解:

(1)若关于x的不等式x?m?2x?1在上恒成立,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

??1?x?y?1(2)设实数x,y满足x?y?1则点(x,y)不在区域??1?x?y?1?22

内的概率是()

a

14b1?2?c2?d18

第二篇:一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学习9减法,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2、练习从多种角度编应用题,并能正确列出算试进行解答,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扩散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9减法,并能提出有关9减法数学问题

三、教具准备:贴绒教具

四、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9组成。

9字妈妈是由哪几个数字宝宝组成的,是怎样组成的,有什么规律?

2、利用贴绒教具学习9减法。

(1)树上有9小鸟,飞走了1只,树上还剩多少只小鸟?9-1=8

(2)树上有9个子,掉了2个,树上还剩多少个?9-2=7

(3)盘子里有9苹果,我吃了3个,问盘子里还剩多少个?9-3=6

(4)小猫钓了9条鱼,吃了4条,还剩几条鱼?9-4=5

3、幼儿读9的减法算式。

4、做练习。

第2课时(创编9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过程:

1、复习9的组成。

9数字妈妈是由哪几个数字宝宝组成的,是怎样组成的,有什么规律?

2、利用贴绒教具学习9的减法。教幼儿理解怎样提9的减法的数学问题。

(1)树上有9只小鸟,飞走了1只,树上还剩多少只小鸟?9-1=89-8=1

(2)树上有9个橘子,掉了2个,树上还剩多少个?9-2=79-7=2

(3)妈妈给了我9颗糖,我吃了3颗,我还剩多少颗糖?9-3=69-6=3

(4)小鸡捉了9条虫子,吃了4条,还剩多少条虫子?9-4=5

3、请幼儿自由创编9的减法数学问题,并解答。

4、做练习。5、辅导差生

第三篇:数学教案-

数学教案-《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一、观察激趣:

1、实物投影出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让学生猜一猜。

、操作明理:

小小裁剪师:(1)激发学生想做的兴趣。(2)1、师出示课前做好的小衣服,学生设计制作有创意的小衣服。(3)学生作品展示。(4)讨论:制作的小衣服是轴对称图形吗?

显示: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3、找出蝴蝶、羽毛球、五角星的对称轴。4、举例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说说对称轴有几条。三、强化新知:

2、小博士研究所:

(1)小组合作研究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各有几条对称轴。(课前准备好带有方格的研究纸)(2)学生汇报研究成果。四、引导发现,拓开思路。

五、运用提高,发展思维。

学有余力的同学进入平台资料室、聪明屋资料室内容:服装设计中的轴对称;建筑设计中的轴对称;对称美和自然美……聪明屋内容:①推理游戏。(下一个是什么?)②一张方格纸,怎样剪一刀,得到一个十字形(见图)。④即兴创作:利用画图功能在画板上创作一幅轴对称图形。作品区展览

四、课堂总结教师:轴对称图形真的很美丽,因此被广泛运用于服装、家具、交通工具、建筑等各方面的设计中。老师希望大家能在新年来临之际,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把我们环境布置更美丽!

第四篇:数学教案

作者:刘卫东

工作单位: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建设路第三小学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向荣街3号建设路第三小学邮编:450007

教学内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学目标:

1.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的意义,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了解学过的平面图形,以及有关计算的关系

,构建平面图形的知识网络.

3.在学生参与过程中,学会学习和探究问题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用硬板纸作成的六种平面图形.

学具准备:打印好课本第128页中间的两组图形和六种平面图形,发给学生.

教学过程:

引入:

人们常说狐狸聪明,狡猾,聪明的狐狸也有被难住的时候,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我是小狐狸,我的花园漂亮吧!我想在四周围上篱笆,准备去买材料,应该先干什么呢"

师:谁来帮帮小狐狸!

生:……

师:很好!应该先算出这个花园的周长,然后才能决定买多少材料.

二.复习周长,面积的概念.

1.师: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板书:周长)

生: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师:要计量平面图形的周长用什么计量单位

生:计量平面图形的周长要用长度单位.

师: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生: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用五个手指表示:千米,米,分米,厘米,(请你关注)毫米.演示: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表述出它们之间的进率.

师:那么要计量这个花园的周长选择哪个计量单位合适呢

生:要计量这个花园的周长,用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2.小组合作学习:分小组讨论,交流,最后汇报结果.

下面各组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哪段长度每组中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

汇报讨论结果,你们是怎么发现的找一个同学到前面讲解,其他组可以补充.

观察课件演示,证明结论的正确性.

3.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是计量什么用的单位

生:它们是计量面积用的单位.

(板书:面积)

师: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

生:物体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师: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这些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谁知道

生:……

4.小组合作学习:分小组讨论,交流,最后汇报结果.

下面各组图形的面积指的是哪部分每组中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

汇报讨论结果,你们是怎么发现的一组推荐一个代表到前面讲解,其他组可以补充.

观察课件演示,证明结论的正确性.

5.小结:周长和面积有什么区别

生:……

(板书:周长一周的长短用长度单位计量

面积面的大小用面积单位计量)

三.巩固,提高:

1.我们学过的六种平面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是长方形.

把长方形(如图)贴在黑板上

师:长方形有什么特征

生:……

师: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生:……

(板书:c=(ab)×2)

(1)练习:王师傅在院子里围了个长方形的篱笆,(如下图),围成篱笆的周长是多少米

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只算了三条边的和

(2)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

(板书:s=ab)

练习:下图中三角形abc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三角形的底是6厘米,求长方形bcde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你是怎么解答的12×2÷6=4(厘米)6×4=24(平方厘米).还有其它方法吗12×2=24(平方厘米)为什么这样解答

2.当一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宽时,长方形变成了什么图形(课件演示变化过程).把正方形(如图)贴在黑板上.

师:正方形有什么特征

师: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板书:c=4a)

(1)练习:下图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你们是怎么想的找学生回答,经过平移,这个图形可以转化成一个什么图形观察课件演示.

(2)正方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板书:s=a)

练习:下图中,圆的直径是6厘米,求正方形的oabc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这个题应该如何解答你是怎么想的

3.刚才我们复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还有4种平面图形,有关这些图形的知识你们知道哪些分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总结这些图形的特征,有关周长,面积的计算.

小组汇报,展示,可以自选一个图形.

(1)当长方形保持对边平行,四个角变成都不是直角的时候,变成了什么图形(课件演示变化过程),平行四边形,有关这个图形的知识你们了解多少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把平行四边形(如下图)贴在黑板上,(板书:s=ah)

练习:下图中三角形cde的面积是4平方分米,ae长

第五篇:数学教案

豆豆班数学教案

班级:豆豆班人数:32教师:凤先艳一、

二、活动名称:学习分类设计意图:对于3岁左右的孩子来说,无论是生活经验还是知识能力方面都还存在较大局限性,同时,孩子早期接触较多的颜色主要是红色和黄色,因为它们色彩鲜艳、对比明显,生活中处处可见,易被幼儿分辨、接受和喜爱。针对这些特点,本活动设计了让幼儿在情景中学习大小物品及红绿颜色分类的游戏,帮助幼儿区分大小和红黄色。并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减低幼儿的学习难度,使幼儿在玩中自然感知、理解学习。

三、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不受物体颜色、形状的影响,学习按物体的大小进行分类;能够区分大和小;

2.在分清楚大小的基础上进一步把物体的颜色进行分类;能够区分红色和黄色;

3.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及对分类活动的兴趣。

四、活动准备:

1、大小不同的红绿纸鱼大小鱼缸各一个

2、5张作业单

五、活动过程:

起游进教师

2、教师将两个大小不一的鱼缸展示与黑板,然后让鱼儿们自己游回家(教师需引导:大鱼的家在大鱼缸,小鱼的家是小鱼缸)。教师观察幼儿是否能区分大小。

3、教师将颜色不一的鱼缸展示与黑板,然后让鱼儿们自己游回家(教师需引导:红鱼的家在红鱼缸,黄鱼的家是黄鱼缸)。教师观察幼儿是否能区分大小。

4、把幼儿分成5组,每组发一份作业单,然后把大小不一的红黄鱼分给每组,让孩子自己区分大小、红黄。教师观察并适当引导。

5、教师小结1、情景导入:教师当鱼妈妈,幼儿手拿鱼儿当鱼宝宝,鱼宝宝跟着鱼妈妈一

初一数学教案_教学工作总结推荐


第一篇:初一数学教案

2.这一公式的结构特征: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这两个二项式中有一项完全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右边是乘式中两项的平方差,即相同项的平方与相反项的平方差.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具体的数(正数和负数),也可以表示单项式或多项式等代数式.只要符合公式的结构特征,就可运用这一公式.例如

在运用公式的过程中,有时需要变形,例如,变形为,两个数就可以看清楚了.

3.关于平方差公式的特征,在学习时应注意:

(1)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并且这两上二项式中有一项完全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

(2)右边是乘式中两项的平方差(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

(3)公式中的和可以是具体数,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

(4)对于形如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相乘,就可以运用上述公式来计算.

三、教法建议

1.可以将“两个二项式相乘,积可能有几项”的问题作为课题引入,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两个二项式相乘其积可能为四项、三项、两项中找出积为两项的特征,上升到一定的理论认识,加以实践检验,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己的试算、观察、发现、总结、归纳,得出为什么有的两个二项式相乘,其积为两项,因为其中两项是两个数的平方差,而另两项恰是互为相反数,合并同类项时为零,即

(a+b)(a-b)=a2+ab-ab-b2=a2-b2.

这样得出平方差公式,并且把这类乘法的实质讲清楚了.

3.通过例题、练习与小结,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应用平方差公式.这里特别要求学生注意公式的结构,教师可以用对应思想来加强对公式结构的理解和训练,如计算(1+2x)(1-2x),(1+2x)(1-2x)=12-(2x)2=1-4x2

↓↓↓↓↑↑

(a+b)(a-b)=a2-b2.

这样,学生就能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不容易出差错.

另外,在计算中不一定用一种模式刻板地应用公式,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运算法则,经过变形后灵活应用公式,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平方差公式,并会用公式进行计算;

2.注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以及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难点:用公式的结构特征判断题目能否使用公式.

教学过程设计

一、师生共同研究平方差公式

我们已经学过了多项式的乘法,两个二项式相乘,在合并同类项前应该有几项?合并同类项以后,积可能会是三项吗?积可能是二项吗?请举出例子.

让学生动脑、动笔进行探讨,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两个二项式相乘,乘式具备什么特征时,积才会是二项式?为什么具备这些特点的两个二项式相乘,积会是两项呢?而它们的积又有什么特征?

(当乘式是两个数之和以及这两个数之差相乘时,积是二项式.这是因为具备这样特点的两个二项式相乘,积的四项中,会出现互为相反数的两项,合并这两项的结果为零,于是就剩下两项了.而它们的积等于乘式中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继而指出,在多项式的乘法中,对于某些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相乘,我们把它写成公式,并加以熟记,以便遇到类似形式的多项式相乘时就可以直接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以后经常遇到(a+b)(a-b)这种乘法,所以把(a+b)(a-b)=a2-b2作为公式,叫做乘法的平方差公式.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1页12

第二篇:初一数学教案

1.1正数和负数

(第一课时)

一、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1.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

2.掌握负数的读法和表示方法。

3.会判断一个数是负数还是正数。

4.掌握用正负数表示生活和生产中意义相反的量。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能够准确的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用负数表示的量的意义,并能够说出它的相反的量。

2.难点:能够举出学生生活中很熟悉的关于负数的典型例子,使学生更快更准确的理解负数的含义。

三、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1.在冬天,天气预报员经常说到某地区的温度在零下几摄氏度。例如:北京的最低气温是零下3度到3度。但是在电视上显示的是-3℃~3℃。请同学们思考这里的-3是什么意思?像这样一个数前面加一个“-”的数在生活中是否见过?

2.这里请问同学们零下中的“下”对应反义词是什么?(上)这是一组反义词,还能举出意思相反的词吗?例如上升与下降等。

3.同理这里的前面带负号的数字与以前我们见过的没有带负号的正数是相反,称为负数。生活中存在许多的相反的词,所以在数学中就引入了正数与负数来表示它们。例如,如果用正来表示上升,那么下降就应该用负数来表示,用正数来表示增加,那么减少就是用负数表示。

(二)运用新知

1.规定盈利为正,某公司去年亏了1.5万元,记做_____万元,今年盈利了3万元,记做____万元。

2.规定海平面以上的海拔高度为正,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于海平面918米,记做海拔__________米;吐鲁番盆地最低处低于海平面155米,记做海拔__________米。

3.汽车在一条南北走向的高速公路上行驶,规定向北行驶的路程为正。汽车向北行驶75km,记做________km,汽车向南行驶100km,记做________km。

4.如果向银行存入50元记为50元,那么-30.50元表示__________。

5.规定增加的百分比为正,增加25%记做__________,-12%表示__________.(先由老师讲解第1题,后几题请同学们独立完成,然后同同桌相互评价,最后由老师逐一讲解。)

(三)师生互动,拓展探究

1.和学生一起完成p4的例题。

2.思考:“负”与“正”是相对的。增长-1,就是减少1;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增长-6.4%是什么意思?什么情况下增长率是0?

3.判断一下“不是正数的数一定是负数,不是负数的数一定是正数”的说法对吗?(这里要强调的知识点是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某地一天中午12时的气温是7℃,过5小时后气温下降4℃,又过了7小时气温又下降了4℃,第二天的0时的气温是多少?

四、课后练习(至少准备两个专门的数学练习本)

1.书本p3的练习

2.习题1.1复习巩固的第1、2题

3.思考一下综合运用中的第4题和拓广探索的第8题。

第三篇:初一数学教案

初一数学教案

.1.1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活动:请两名同学分别记录一周的每天的最高气温,老师念,学生写:-5℃、3℃、2℃、-1℃、-6℃、7℃、4℃、

比一比,怎样记录又快又简便!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正数和负数。

二、新课:

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2.章头图。问题见教材。让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0.5、-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的文章www.HAOWORd.COM)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举例说明:

3、2、0.5、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

-3、-2、-0.5、-等是负数。

4、数0既不是正,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为0的高度是海平面的平均高度,0的意义已不仅表示“没有”。

5、让学生举例说明正、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展示图片(又见教材p5图

1.1-2-3)让学生观察地形图上的标注和记录支出、存入信息的本地某银行的存折,说出你知道的信息。

三、巩固提高:练习:课本p5练习

课时小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课后作业:课本p7习题1.1的第1、2、4、5题。

四、能力提升:在一次数学测验中,某班的平均分为85分,把高于平均分的高出部分记为正数。

(1)美美得95分,应记为多少?

(2)多多被记作一12分,他实际得分是多少?

五、课后反思

第四篇:初一数学教案

初一数学教案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同底数幂的除法第二课时·同底数幂的除法·完全平方公式

·平方差公式·多项式的乘法·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单项式的乘法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二)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乘法(二)·同底数幂的乘法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它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它的解法

·不等式的解集教学设计方案(二)·不等式的解集

·不等式和它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方案(二)·不等式和它的基本性质·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第三课时

·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第二课时20xx/12/920xx/11/1720xx/3/220xx/1/2120xx/12/1

20xx/4/1320xx/8/920xx/12/2020xx/9/1220xx/2/18

20xx/6/320xx/5/1120xx/2/320xx/6/1420xx/6/22

20xx/6/920xx/1/1820xx/12/220xx/8/1520xx/8/2

20xx/12/14

·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举例·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定理与证明(二)·定理与证明(一)

·命题教学设计方案(二)·命题

·空间里的平行关系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方案(二)·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判定

20xx/8/2420xx/5/1620xx/8/2120xx/12/6

20xx/4/1820xx/5/720xx/6/2120xx/10/620xx/2/18

20xx/6/320xx/11/1320xx/3/2520xx/4/17

第五篇:初一数学上-教案-2.1.1单项式

2.1.1单项式

一、新授

6a2,a3,2.5x,vt,-n.观察上面各式中运算有什么共同特点?

上面各式中,数字与字母之间,字母与字母之间都是乘法运算,?它们都是数字与字母的积,如:6a2表示6×a2,a3表示1×a3,2.5x表示2.5×x,vt表示1×v×t,-n?表示-1×n.像上面这样,只含有数与字母的积的式子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

11项式.如:-2,a,,都是单项式,而,1+x都不是单项.3a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例如:6a2的系数是6,a3的系数是1,-n的系数是-1,-ab1的系数是-.55

单项式表示数字与字母相乘时,通常把数字写成前面,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省略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例如,2.5x?中字母x的指数是1,2.5x是一次单项式;vt中字母v与t的指数和是2,vt是二次单项式,-ab2c中字母a、b、c的指数和是4,-ab2c是4次单项式.

二、p55例1.用单项式填空,并指出它们的系数和次数.

三、巩固练习

1.下列各式是不是单项式?为什么?[2是,其他都不是]

x(1)x-2y;(2)-;5(3)4;m(4)a?b;(5)-1.5

2.判断下列各说法是否正确,错误的改正过来.

(1)单项式-xy2的系数是0,次数是2.【-1、3】(2)单项式27a2的系数是2,次数是9.【√】

22xny(3)单项式-的系数是-,次数是n+1.【√】33

3.请你写出系数为-1,含有x、y,次数为4的所有单项式.

4.课本第56页练习1、2题.

四、课堂小结

1.什么叫单项式?举例说明.

2.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是单项式吗?x是单项式吗?为什么?a

3.什么叫单项式的系数?什么叫单项式的次数?举例说明.

五、作业布置1.课本第59页至第60页,习题2.1第1、2、8题.

本网推荐相关文章:

洋思中学初一数学教案

初一上数学-教案-1.3.2有理数的减法

初一数学下册平行线教案

初一数学正数与负数教案

青岛版初一数学下册9.3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匆匆教案 关于教学工作的总结


第一篇:匆匆教案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文生字词,

2.学习散文语言及写作手法

3.明白时光匆匆,容颜易老,要珍惜时间。

二、教学内容。

这篇讲读课文的作者是朱自清,写与1922年3月28日。作为诗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五四”新文学的创业者之

一。他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他的散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

值,《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一直被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匆匆》这篇课文,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

去不复返呢?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说明时间的来去匆匆,教育人们珍惜时间,

不要让时光匆匆流失。

在初读的基础上,抓住课题“匆匆”,从题入手,看看课文是怎样写我们

的的日子匆匆而逝/带着这个问题,通过读,找出有关的片段和句子进行分析。

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

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重点:理解本文中大量的修辞手法(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太阳他

有脚啊?..)

难点:使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时光的飞逝。

三、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匆匆”是形容什么的?(急急忙忙的样子。)不仅人会“匆匆”,时间也

回“匆匆”。而且是一去不复返。时间到底到那里去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

习作家朱自清的《匆匆》,对作者进行简介。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找出生字词。

读课文,找出(头涔涔,泪潸潸,伶伶俐俐,徘徊)生字词,引导发音。

过度:读课文,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时间为什

么一去不复返?它到那里去了呢?)

3、认真读课文,画出与作者有同感的句子,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

说说自己画了哪些句子。

出示句子:

a“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读句子,思考:作者为什么是这种感受?

b反复吟读,说说自己的感想。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思考: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问题:作者用燕子去了再来,杨柳枯了再青,桃花谢了再开,是要说

明什么?(说明这些事物有去有来)

2)紧接着作者提出了什么问题?这里的“日子”代表的是什么?(时间)这

里的“他们”指的是什么?(时间)

3)“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

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请同学们分析作者讲这句话的意思。(时间悄悄地溜走,再也没有了。)

4)作者对过去的日子作了形象的比喻,“如轻烟”说明无影无踪;“如薄雾”

说明很快消失。

5)怎样理解“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6)“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是什么意思?

4、重点句子理解仿写

1)“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理解:徘徊罢了匆匆罢了

问一问自己,能做些什么

问一问自己想问的人能做些什么

写话练习: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我能做______________,我还能做_____________.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雪,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呢?我何曾有着些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理解画横线部分,体会作者感情。

仿写: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被__________.

四、升华体会

此时,我们再看课题《匆匆》,你会觉得它是作者对我们发出的一种怎样的声音?在这种声音中,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中作者再次对匆匆而逝的时光而发出的感叹!

五、情感倾诉

同学们,时光老人在提示我们短暂的40分钟就要结束了,想好一句你自己的时间格言送给我们身边的人,好吗?

第二篇:《匆匆》教案

《匆匆》

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而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优美的语言中包含着作者浓郁的情感。这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的《长歌行》吗?引背全诗。【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师:学了这首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珍惜时间,及早努力)

师:是啊,时间匆匆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散文《匆匆》我们让一起来看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表达他对时间的感叹的吧。”(课件出示题目并进行板书)

师:通过预习,你们知道本课的作者是谁了,他就是(朱自清)(课件出示朱自清的照片),你们对朱自清了解有多少?谁来说说。【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在江苏、浙江的几所著名中学任教,在24岁时(1922年1922年3月)写下了这篇精美的散文《匆匆》,1933年曾到英国留学,回国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校任教。他的文学成就很高,留下了《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名篇。《匆匆》选自他的散文集《踪迹》。】出示朱自清的一段话:我深感时日匆匆底可惜,自觉以前的错处与失败,全在只知远处、大处,却忽略了近处、小处,时时只是做预备的工夫,时时都不曾作正经的工夫,不免令人有不足之感。他已经意识到了以前的时间匆匆溜走而无所作为,他决意今后要从小处、近处着手,要切切实实做些事,他认为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和价值,应该珍惜这每一刹那,所以写下《匆匆》这篇文章。

二、品读感悟,体会感情

师:作为一篇传世佳作,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文中语句饱含哲理、耐人寻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走近朱自清,去欣赏、品味、感悟、思考这优美的语言。请大家默读课文,让我们一起用心去品味《匆匆》这篇散文,在作者诗意化的语言中去触摸时间这个精灵。把你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标注上你的感受体会,一会儿进行交流。(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1.读准字音。2.划出中心句。(二)反馈检查:1.学习生词,指导书写。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头涔涔泪潸潸

2.师:这篇文章美吗?因为它饱含着作者内心的情感,作者是用心灵写下这篇文章的,那么我们也要用心灵去阅读,去体会,去感受。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一去不复返?

3.师:这个句子还出现在别的地方,你能找出来吗?

生:它还出现在结尾。(生读句子。)

4.师: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出了同样的一个问题。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1:前后照应。生2:说明作者一直在考虑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5.师:对,我们不但要会读,还要学习思考。刚才同学们自由朗读,看同学们认真投入的样子,就知道你们肯定读得很好。现在谁能选择一些喜欢的或者没有完全弄懂的段落展示一下,读给大家听听。

1、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好,老师也认为这些句子很有味道,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课件出示: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作者是怎样描写日子匆匆流逝的?

燕子可再来

杨柳可再青对比作者的时间

桃花可再开逝去了日子不再回

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作者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作者用排比的句式描写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在描绘春景之中,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边讲解边演示课件)

时间这个精灵它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是如何具体地描述出它来去匆匆的呢?大家再读一读,想一想,感受一下日子匆匆流逝的足迹。

2、同学们你算一算,你已经度过了多少日子?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多少岁?抽生回答后(课件出示:)写作背景:这篇散文写于1922年3月,当时作者已经24岁。五四运动时,朱自清为光明和新时代的到来欢呼。五四高潮过后,由于旧的东西没有摧垮、新的社会蓝图又不清晰,朱自清陷入了思想苦闷中,徘徊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在犹豫、徘徊中,眼看宝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流逝,于是作者写下了这首感人的散文诗。作者在文中倾诉了对时光匆匆的感受,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表现了要有所作为、有所贡献和力求上进的可贵精神。

3、再读第二自然段,品味“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课件出示

头涔涔——指头上汗流不止。

泪潸潸——流泪不止的样子。

潸然泪下——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4、作者的时间是如何流逝的?同学们找出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是啊,朱自清并没有说时间珍贵,我们要好好爱惜,而是通过写洗手时,吃饭时,睡觉时,时间无时无刻不从我们身边溜走。将无声无影的时间拟人化了。这种拟人化的写法值得我们去学习。(课件出示:用拟人的手法给时间以人的灵性和动作,使文章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

5、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再来读读,再次品味时间的来去匆匆。

6、作者的时间步履匆匆,你们的时间又是怎样从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能不能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抓住你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小事,赋予时间以生命,说一说。看谁说得最好。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老师这儿也写了两句大家请看:(课件出示:吹牛时,日子从我们的嘴边溜去;跳皮筋时,日子从皮筋底下钻过去;看电视时,日子从我们眼前闪过。)

7、作者对自己逝去的日子有什么感叹?大家把相关的句子找出来再读一读。(课件出示: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课件出示:作者“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正是作者的点睛之笔,隐含在作品里的就是这种不甘虚度光阴、力求上进的精神。)

【看时间讲不讲再品《匆匆》,领悟情感。

1、(是啊!闲聊时,日子从嘴边溜去;跳皮筋时,日子从皮筋底下过去;看电视时,时间从屏幕上过去??时间就这样白白流逝,我们甘心吗?作者甘心吗?请大家在文中画出与朱自清先生同感的句子,并试着读一读。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板书:白白走这一遭啊?

2.作者不愿就这样白白走这一遭,他对自己过去的日子没有留下什么痕迹也开始自责、后悔。你们读出了作者的自责和后悔了吗?找出这些句子读一读。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3.事实朱自清先生真的像他自己所说的什么都没有留下吗?通过读简介我们已经知道:朱自清写这篇文章时已毕业于著名的北京大学,并在江苏、浙江的几所著名中学任教。可他自己认为还做得不够,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多么严格啊。朱自清先生1931年至1932年,又到英国留过学。回国后,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校任教,写出了不少的名篇精品,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不白白走这一遭。

4、作者为时光匆匆逝去感到痛苦和无奈,不愿白白走这一遭。同学们你们愿意白白走这一遭吗?那我们应该?板书: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5、是啊,朱自清先生不但自己不愿虚度此生,也想告诫所有的读者,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就不能“白白走这一遭”。作者在文中所提出的“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是作者面对似水流年的一声长叹。时光就是一去不复返,至于“为什么?”谁能回答?如何回答?不能回答也无须回答。我们能回答的就是我们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是虚度年华还是珍惜生命?朱自清先生的回答是明确的,那就是(珍惜时间、珍惜生命)。所以朱自清先生向我们提出的问题是

板书: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四、小结,布置作业

(一)教师以诗意语言总结延伸。

(二)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明日歌

[清]钱鹤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五、读品《匆匆》,抒发情感。

2、老师知道大家都喜欢这篇文章?那老师给大家放上音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3、总结全文:时光老人给我们的40分钟就在我们的品读中匆匆溜走了,我们谁也留不住时间,但我们可以珍惜时间、珍惜快乐、珍惜生命,让我们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过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最后,我想把一首小诗送给大家,大家跟着我一起念吧!

品《匆匆》有感

四十分钟无声息,光阴似箭弹指去。与君共品匆匆言,胜过白白度一世。

第三篇:匆匆教案

《匆匆》教学设计

时间:第八周五第一节教者:林

教学内容:16课《匆匆》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教材简析

《匆匆》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讲读课文。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可奈何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课文语言丰富,含义深刻,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得生动形象,是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从课文内容想开去”的首篇课文。

教学理念

根据课标精神,本课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力求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课文,在朗读中感悟真情,在积累中提高素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4、通过品读来赏析语言文字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2、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感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朱自清简介。

2、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名言、警句。

3、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读法阅读法

教学时间:两教时教研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了理解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1、2自然段,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优美语言营造的思想之美、意境之美。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培养阅读思考、感悟、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长歌行》,谁愿意来朗诵一下?学了这首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珍惜时间有关课文。板书课题:16、匆匆

二、自由朗读,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阅读,出示读书要求:

(1)、要读正确读通顺,注意读好带拼音的词语,自学生字词.

(2)、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要告诉我们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3)、文章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4)、你读懂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读不懂的问题?

2、检查自学情况。读生字正音理解生字词意思、提问以上有关的问题。

三、默读课文,交流感受。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自然段,看你读懂了什么?不懂的问题作好记录准备提出来。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与学生共同解决以下问题:

(1)、出示作者提出的问题,“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哪儿去了?”学生讨论,交流。并板书:一去不复返?

(2)、品读句子,作者用“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是要说明什么?练习。

(3)、紧接着作。作者提出了什么问题?这里的“日子”代表的是什么?这里的“他们”指的是什么?

2、指导朗读这部分内容。

过渡:同学们,我们在回答前面的问题时,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溜走了。??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让学生讨论、交流:“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句话的理解。

(2)、为什么“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呢?

(3)、究竟时间是怎样溜走的呢?哪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呢?

(4)、指导朗读这部分内容。

四、个性感悟,积累语言,练习背诵。

1、跟录音轻声读这两自然段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2、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呢?。能背吗?试一试。

五、拓展,从课文内容想开去

1、从这些句子中,我们想到了什么?

2、阅读有关时间格言。课件出示。

3、阅读作者简介,交流读了作者简介以后的感受。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

小结:(略)

结束语:同学们,过去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浪费了不少时间的同学,那么就从现在起开始抓紧每一天吧,因为抓住了今天,你将赢得了明天!

六、质疑。

作业:1、抄本课生字词并听写。2、背诵1、2自然段。3、预习未学的部分,找出自己喜欢的或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或提出问题。

板书设计:

16、匆匆

一去不复返?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1、理解第三至四自然段课文。继续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2、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4、通过品读来赏析语言文字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这篇散文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作者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

二、自主诵读、感悟体验

(一)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并思考:

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2、作者发出了什么人生感慨?找出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3、找出你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和同学们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4、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说一说。

(二)集体交流:

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现在,谁愿意读读你画的句子)

(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a、谈谈你的感受。(日子从我们生活的细微之处,在我们不注意时不知不觉地流逝了。)

b、你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吗?你能通过朗读感染大家,让大家体会时光易逝。谁还愿意读读?我看到还有很多同学想读?愿意读的同学请站起来一起读一读好吗?

c、作者细心地发现日子在洗手、吃饭、默默时,在我们不注意它时悄悄地过去了,除了以上的例子你还能想到其他的方面吗?这个单元的读写例话就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聊天时,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时,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时,日子从屏幕上过去;晒太阳时,日子从身边一闪而过;……

(2)“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a、首先谈谈你的体会好吗?(作者想留住时间,但时间还是匆匆的过去了,作者只能掩面叹息,而时间又在叹息里闪过了;

b、结合你画的句子,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过渡:是啊,从这些句子中作者体会到了时光流逝的踪迹。岁月如梭,时光飞逝,时间在我们每个人的眼前飞快地闪过,一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这就告诉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把握住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刻,跟时间赛跑,不要让时间白白地匆匆地流逝,以至于叹息、惋惜。

2、找出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交流:谈体会,朗读,说理由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进修;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3、

(1)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你知道作者是在什么背景下写这篇文章的吗?(你真善于学习)老师也查到了有关资料,并进行了组合,大家来读读吧。(背景内容)

(2)请你再读读最后几句话,体会到了什么?你知道这篇文章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吗?

(3)相信大家读了这段文字后,会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了更深的体会。

(4)下面,请大家带着你的这种体会,放开声音读读这个自然段。(第三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作者认为不能虚度此生,应该有所作为,他是在告诫自己,更是在唤醒人们。让我们带着这种体会,一起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过渡:作者以优美的笔触描述了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请同学们想一想:读了这篇课文,使你想到些什么?把你想到的说一说。(可以是一些关于时间的文章、诗词、格言、警句、故事,或者是自己、他人的日子是怎样过的,也可以是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的。)

四、学生超市(课件出示)

(1)认真去读《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

(2)有条件找《和时间赛跑》读一读(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继续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写出自己的体会,组织一次演讲;

(3)同学们也可以自己搜集资料,写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

(4)办一期珍惜时间的手抄报。(以上选择其中的一项或者两项)

板书:16、匆匆(时间)洗手时?

吃饭时?

一去不复返?{默默时??(珍惜时间)

遮挽时?

躺在床上时?

(以上第一节板书)(第二节板书)

第四篇:匆匆教案

《匆匆》教案——刘亚莉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

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让它白白地流去。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匆匆”是形容什么的?(急急忙忙的样子。)不仅人会“匆匆”,时间也回“匆匆”。而且是一去不复返。时间到底到那里去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朱自清的《匆匆》,对作者进行简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它到那里去了呢?)

2、按作者叙述的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问题“作者提出一个问题,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哪儿去了?”学生讨论,交流。

2、作者用燕子去了再来,杨柳枯了再青,桃花谢了再开,是要说明什么?(说明这些事物有去有来)

3、紧接着作者提出了什么问题?这里的“日子”代表的是什么?(时间)这里的“他们”指的是什么?(时间)

4、指导朗读这部分内容。

过渡:同学们,我们在回答前面的问题时,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溜走了。正如作者所说“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请同学们分析作者讲这句话的意思。

5、让学生讨论、交流。如果你理解了这句话,那么老师这里还有这么一句话,请你们再来分析一下:出示“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让同学分小组讨论。(时间悄悄地溜走,再也没有了。)

6、为什么“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呢?(为时间的失去急得出汗,为时间一去不复返而流泪)

7、究竟时间是怎样溜走的呢?哪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呢?

8、指导朗读这部分内容。

四、巩固练习。朗读课文。五、板书设计:一去不复返时间来去匆匆要珍惜留下痕迹

六、作业:

背诵全文。

第五篇:匆匆教案

《匆匆》教学设计

执教者:秦欣

学习目标

1.通过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感受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学生搜集惜时的古代诗词、名言、警句。

3.《匆匆》课文重点句子的课件。

课时安排:30分钟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师: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有这样一首好歌,它具有蓬勃的生命力的,朴实无华的歌词却直达人心底,一时间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大家都在感慨时间的流逝,习近平总书记也在感叹他的时间都被工作占去了。

2、播放《时间都去哪了》

3、师: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歌?歌中触及到了一个问题,人们都熟悉,谁都说不明白的问题。那就是时间?问题:时间都去哪了?

二、揭示课题

1、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默算着自己二十四年八千多天日子的行踪,追索着生命的价值。-----朱自清。出示课题:《匆匆》(指导写字:勿加一点。千万不要因为急急忙忙把这个点给忘记了。)

2、我们可以说什么匆匆?生:脚步匆匆、时间匆匆、工作匆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行色匆匆,这么多的匆匆用在时间上,有表示什么意思呢?

3、《匆匆》写于1922年3月。阳春三月,百花争艳,莺歌燕舞,看着这样的景,88年前,朱自清目睹这样的景,却对匆匆而过的时间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88年前的春天。

4、出示句子课文第三段:“于是──洗手的时候??这又算溜走了一日。”

①学生举手自荐或齐读段落。

这是一组非常有特点的句子,我们一起看看,跟老师来

②老师先读前半句,学生们跟读后半句。

平平常常的小时就像我们说话一样,我们再来,(老师与单独学生分读。)

你们发现这些句子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句式)

生:排比句

就在这样一次一次的直白当中,就在这样一次一次的不经意当中,日子(更多文章请关注WwW.HAOworD.Com)匆匆而过,你们是不是就在这样的文字当中,看到了时间的身影呢?

③让我们再来品一品这诗意盎然的句子吧。(男女同学分读)

这是朱自清的24年啊,想象你们自己,你们的日子有时怎样的匆匆而过呢?

5、教师引导提问:(例句:写字的时候日子看电视,玩耍??)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

6、出示句式1、句式2。学生可运用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夸张等修辞。教师引导学生并造句。(进入音乐)

7、朱自清的时间步履匆匆,在洗手、吃饭的时候过去了。那么,同学们,你们的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呢?请大家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也抓住自己身边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让我们感觉到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流逝的?看谁写的最有朱先生的风格。下面有请你们仿照这样的句子把你们匆匆而逝的日子用你的心,用你的笔,记录在课文纸上。

三、深入课题

1、教师小结:

师:好,写好了,来看一看,你的日子是怎样匆匆而逝的?(学生读自己的句子。)师:只有无奈,只有叹息,看来你的心是和朱自清是相通的,朱自清想伸手去遮挽,他拦得住吗?(学生答。)

齐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

看来朱自清站在窗前,一遍一遍的想一遍一遍的问,但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啊,时间就这样像水一般匆匆流去呀,从他身边,轻轻悄悄的挪移了。

3、时间去哪了?再次品读“但不能平的,不能白白的走这一遭啊。”教师范读

5、真是《匆匆》啊。

四、小结:

上课时,日子从老师的粉笔尖上过去,

讲课时,日子从孩子们聚精会神的眼眸中闪过,

短短的30分钟,那么你们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准备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什么样的痕迹呢?已经逝去的日子匆匆,如流水无声无息;

正在流走的日子匆匆,如星辰不会回旋;

将要来临的日子匆匆,如烟雾没有痕迹。

时间如流水,人生不虚度

不用回答,让我们每一个人在匆匆而逝的日子当中思考吧。

板书:

匆匆

日子匆匆生活匆匆生命匆匆人生匆匆

时光如流水人生不虚度

表扬孩子的话:1真聪明,一点就通,2你体会的很好。3多有诗意的句子啊!4你让我想起了一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5你读懂了作者的心。

本网推荐访问其他范文:

《匆匆》教案

《匆匆》教案

《匆匆》教案

匆匆教案

《匆匆》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关于教师的工作总结精选)


第一篇:初中数学教案

1.掌握中位数、众数等数据代表的概念,能根据所给信息求出相应的数据代表。

2.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自己的判断。

3.培养学生对统计数据从多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避免机械的、片面的解释。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中位数、众数等数据代表的概念。

难点: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判断。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师: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人们又经常要求一些信息“用数据说话”,所以对数据做出恰当的分析是很重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数据的代表以及如何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判断。

我们一起来看下列一组数据:

课件显示:

问题1:数据误导:

某次数学考试,婷婷得到78分。全班共30人,其他同学的成绩为1个100分,4个90分,22个80分,以及一个2分和一个10分。

婷婷计算出全班的平均分为77分,所以婷婷告诉妈妈说,自己这次成绩在班上处于“中上水平”。

师:婷婷有欺骗妈妈吗?

【板书:平均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__________

(6)x2?11x?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6x2?7x?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4m2?12m?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5?7x?6x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2x2?xy?6y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2、分解因式a?8ab?33b得()

a、?a?11??a?3?b、?a?11b??a?3b?c、?a?11b??a?3b?d、?a?11b??a?3b?3、?a?b??8?a?b??20分解因式得()

a、?a?b?10??a?b?2?b、?a?b?5??a?b?4?

c、?a?b?2??a?b?10?d、?a?b?4??a?b?5?

4、若多项式x?3x?a可分解为?x?5??x?b?,则a、b的值是()22

a、a?10,b?2b、a?10,b??2c、a??10,b??2d、a??10,b?2

5、若x?mx?10??x?a??x?b?其中a、b为整数,则m的值为()2

a、3或9b、?3c、?9d、?3或?9

6、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21、6?2p?q??11?q?2p??32、a3

3、2y2?4y?6

322322?5ab?6ab?2b?82224、b47.(1)x?xy?xy?y(2)ax?bx?bx?ax?a?b

22222(3)x?6xy?9y?16a?8a?1(4)a?6ab?12b?9b?4a

2222432(5)a?2a?a?9(6)4ax?4ay?bx?by

2222(7)x?2xy?xz?yz?y(8)a?2a?b?2b?2ab?1

(9)y(y?2)?(m?1)(m?1)(10)(a?c)(a?c)?b(b?2a)

222333(11)a(b?c)?b(a?c)?c(a?b)?2abc(12)a?b?c?3abc

2课后作业《二》

1.选择题:多项式2x2?xy?15y2的一个因式为()

(a)2x?5y(b)x?3y(c)x?3y(d)x?5y

2.分解因式:

(1)8a3-b3;(2)4(x?

3.分解因式:

(1)b2?c?2ab?2ac?2bc2y?1)?y(y?2x).;(2)3x2?5xy?2y?x?9y?42.

4.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

(1)x2?5x?3;(2)(x2

?b?c?ab?bc?ca22?2x)?7(x?2x)?1222.5.?abc三边a,b,c满足a2,试判定?abc的形状.

6.分解因式:x2+x-(a2-a).

7.(20xx陕西)分解因式:a2–2a2b+ab2=_________

8.(20xx无锡)分解因式:x3-x=___________.

9.分解因式x?3xy?10y?x?9y?2

2210.分解因式x?3xy?2y?5x?7y?6

2211.已知:x?2xy?3y?6x?14y?p能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之积,求常数p并且分解因式。

2212.k为何值时,x?2xy?ky?3x?5y?2能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并分解此多项式。

13.分解下列因式

1.?x?2??x?4??7;

2.?x?4x?12??x?4x?3??56;2222

3.?x?1??x?2??x?3??x?6??56

4.(x?7x?6)?x?x?6??56.22

5.8a?4a?4;

6.9m?25n;

424247.?x?y???x?y?;

8.2ab?ab?1?c;

9.abc?d

2222?22??cd?a2?b;2?10.?a?1??a?8a?15??20.2

向您推荐更多精彩范文:

初中数学教案:不等式和它的基本性质(20xx.8)

初中数学二次根式的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初中数学课堂教案反思(举列:平行四边形性质)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行为创新教案2

关于幼儿园艺术教学工作计划的优秀模板


本文是由工作计划网幼儿园工作计划频道为大家提供的《幼儿园艺术教学工作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情况分析:

音乐方面:

我班孩子喜欢唱歌、跳舞,能用自然、正确的声音唱出自己熟悉的歌曲,还能随音乐做简单的舞蹈动作,能感受二拍子和三拍子歌曲的不同节拍感觉。孩子们认识简单的乐器,如碰铃、铃鼓,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初步进行演奏,但大部分孩子不能集中看指挥,按指挥进行演奏。

美术方面:

孩子们能认真欣赏哥哥姐姐作品,能在欣赏过程中形成和表达自己的看法,大部分能认识和区分颜色,能画出圆形以及圆形图画,但孩子们在操作过程中,持续的时间不长,还有部分年龄偏小的幼儿不能很好的区分颜色,也不能按老师的要求进行绘画。

二、教学目标:

音乐目标:

(1)唱歌:学习使用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色变化表现歌曲的不同形象、内容与情感,感受和表现二拍子歌曲的不同节拍感觉,学会在歌唱过程中等待和正确地表现出歌曲的前奏、间奏和尾奏;学习自然地与他人接唱和对唱,体验在歌唱活动中进行交流、合作的快乐。

(2)舞蹈和音乐游戏: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做简单的上、下肢联合的基本动作、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随音乐的变化改变动作的速度、力度和难度;学习利用已经掌握的动作、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学习创造新的动作;在不按规定队形运动的情况下,注意与他人的协调、交流与合作。

(3)音乐欣赏和表现:学习分辨音乐中比较明显的高低、快慢、强弱、音色变化,体验这些变化所表达的情感;学习使用肢体动作,感受和表现二拍子和三拍子音乐的不同情趣;在初步掌握前奏、间奏、尾奏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和表现乐句、乐段的开始和结束,初步了解音乐结构中的重复与变化的规律;体验倾听和观赏活动的快乐。

(4)打击乐器:使用固定节奏型,随熟悉的歌曲或乐器演奏,在集体中学会保持与音乐、他人协调一致,为歌曲或乐曲选择合适的节奏型和音色,进一步养成集中注意看指挥,并对指挥的要求作出积极反应的习惯,体验创造性参与演奏活动的快乐。

美术目标:

(1)绘画:能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喜欢欣赏美的事物;积极投入美术活动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发展审美和创造能力;在小班的基础上学习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多种方法,养成良好的美术活动习惯。

(2)手工:尝试运用多种工具和材料进行操作,初步运用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表现自我和事物的变化;尝试用自己的作品美化环境或开展游戏活动。

(3)美术欣赏:①欣赏一些名画家的美术作品,学习欣赏画面的色彩对比和造型规律。②欣赏幼儿能理解的节日装饰、日用工艺品,欣赏及评价同伴的作品。

三、具体措施:

音乐方面:

(1)唱歌:选择一些贴近幼儿生活,内容与文字有趣,歌词内容能用动作表现,且有重复、发展余地的歌曲;选择一些适合幼儿音域范围的歌曲,选择一些带有前奏、间奏、切分节奏及附点音符的歌曲;选择一些不同题材、不同性质、适应多种演唱形式的歌曲。

小螺号教案 关于教学工作的总结


第一篇:小螺号教案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歌曲《小螺号》,指导学生用欢快甜美的歌声完整地演唱,体验节奏的变化对歌曲表现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歌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学习用波音装饰演唱的《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歌唱,让学生在歌曲表现中感受到海边孩子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感受和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趣,掌握波音在歌曲中的表现力,节奏的多变性和音程的跳跃性。

教学难点:通过改变速度、力度来体会歌曲的情绪。表现歌曲,体验节奏的变化。多变的节奏和大跳音程及装饰音的运用。

教具:钢琴、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进入教室。

2、师生问好歌

1=c2/4

..

5-|1515|5432|1-||

老师您好,你好你好同学们好!

师:快乐的音乐课又开始了,就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开始今天的音乐之旅吧!

二、导入新课:

师:下面我想带你们去一个非常好玩的地方,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听,你听到了什么?(播放海鸥的声音)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播放海浪的声音),现在可以把你们的眼睛睁开了,看看老师带你们到哪里了?(生答)对,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去看海(多媒体:海边景色)。

师:这么美丽的景色,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海边捡宝贝呢?在大海边,同学们最喜欢捡什么呢?(贝壳、海螺……)老师这里也捡了一样宝贝。

三、新课教学:

1、看图片,说海螺

师:同学们看老师捡到什么好宝贝了?(出示海螺图片)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吧。哪位同学知道海螺的特点?(生回答海螺的特点——海螺

贝壳边缘轮廓略呈四方形,大而坚厚,壳口内为杏红色,有珍珠光泽。)师:有一个小朋友捡到个更神奇的海螺,它不但能吹出美妙的声音来,而且每当吹响它的时候,海上还会发生奇妙的事情呢,让我们从歌声中来找找答案吧!(播放《小螺号》范唱)(生答)

2、朗读歌词。

师:下面,让我们朗读一遍歌词吧。(生读)

师:同学们,朗读这首歌词的时候,你们的眼前浮现出了什么样的情景?(茫茫的海滩,蓝蓝的海水,吹起了螺号,心里很美)

师:同学们朗读得这么优美,相信你们唱得也一定很好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吧!

3、练声

4、初听。

(1)请大家跟着音乐轻声的唱一唱吧。(播放《小螺号》范唱)

(2)这首歌情绪是怎样的?(欢快活泼优美抒情)

(3)听到了歌曲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大海蔚蓝的海水和茫茫的海滩。)

5、复听。

(1)同学们,歌曲应该分为几部分呢?(两部分)

(2)刚才同学们已经总结了歌曲的情绪是既欢快活泼又抒情优美,那请大家再次聆听老师演唱一遍,找出哪一部分是欢快的,哪一部分是抒情的,好吗?

(3)、老师范唱,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6、教师分句教唱歌谱。

7、教师分句弹伴奏,学生分句唱词。

8、教师伴奏,学生完整演唱一遍。

9、解决难点乐句(波音的处理、大跳音程的练唱、长音的学习)。

10、歌曲处理:前半部分给人的感觉就比较轻快,高兴的,就像小朋友蹦蹦跳跳地在海滩边拣贝壳、玩耍,演唱的声音要轻快有弹性。后四句节奏比较舒缓,给人的感觉就比较优美,抒情的。就像小朋友在呼唤他的阿爸早点回家,声音要唱得连贯。

11、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四、拓展

1、分形式表演歌曲(独唱、轮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歌曲。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欢快热闹的海边之旅就要结束了。我们在海边无忧无虑的唱歌,在水上尽情的嬉戏。大自然的每一簇都那样的生机勃勃。让我们共同去热爱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无限快乐。就让我们用自己的歌声再次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快乐吧!(全体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第二篇:小螺号教案

《小螺号》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简述

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册第4课歌曲《小螺

号》。

二.教学设想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感受音乐,喜欢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为终身学习音乐奠定基

础。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表演《小螺号》,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

自然的交融关系。

2.通过歌曲动作的编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在充分聆歌曲范唱的基础上学唱歌曲。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知识与技能

1.学习用上滑音、波音等装饰音演唱《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

听。

2.通过课堂艺术实践,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并进一步掌握竖笛与部分打

击乐器的演奏方法。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表演歌曲。

教学难点:学习歌曲伴奏声部。

教学资源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竖笛、打击乐器、教学挂图

三.教学流程

(一)情境创设:

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到海边玩耍过呀!(没有)那你们想不想去呀!(想)好!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海边看一看。(出示教学挂图)同学们,你们都看见什么了?(大海、海滩、海螺、海鸥、鱼船、小朋友在吹螺号)海螺可以用来做什么?(做小螺号)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优美欢快的歌曲《小螺号》。

2.板书课题。

(二)内容研讨

1.欣赏歌曲

(1)请大家先来欣赏一遍歌曲录音范唱,了解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2)请大家再来欣赏一遍歌曲录音范唱,同学们可以跟着音乐轻轻哼唱。

(3)小结:同学们唱得真不错!

2.朗读歌词。

(1)谁能给大家有感情地朗读一遍歌词?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节奏来朗读一遍歌词。

(学生随老师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小结:同学们朗读得很好,很有节奏感。

3.学习曲调。

(1)请同学们听老师给你们范唱一遍曲调。

(2)让我们一起用“啦”来模唱一遍歌曲。

(教师弹琴,学生跟琴模唱歌曲)

(3)我们来视唱一遍歌曲的曲调。

(4)咱们用竖笛来演奏歌曲,请大家先自由练习一遍,然后再齐奏。

4.学唱歌词

(1)同学们演奏的真好,这么优美的旋律我们把歌词加上去唱好不好?

(教师弹琴,学生随琴填唱歌词)

(2)讲解波音、上滑音、并要求学生找一找歌曲中有波音和上滑音的位置,

将其涂上颜色并唱一唱。

(3)随伴奏带唱歌词

5.学习伴奏。

(1)教师示范用双响筒为歌曲伴奏。

(2)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6.歌曲表演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举行一个音乐会,要求同学们用不同的形式来表演《小螺号》这首歌,比如:独唱、齐唱,用乐器来演奏或者用蹈舞动作来表现等。同

学们!你们有信心开好这个音乐会吗?(有)

(1)卡拉ok比赛。要求节奏,音高要准确,咬字吐词要清晰,而且要有丰

富的表情。

(2)竖笛二重奏。要求一个同学吹奏主旋律,另一个同学吹伴奏声部。

(3)舞蹈动作编创。

①全体起立,随着《小螺号》的音乐一起跳舞。

②请跳得好的同学出来表演。

③小组讨论为歌曲编创动作。

④各组在班内展示编创的动作。

⑤评出优胜组。

(三)实效评价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歌曲《小螺号》,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大家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强,进步很快,都能够做到有感情(请你关注)地表演歌曲,收到了预期的教

学效果。

四.教学反思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整个教学过程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感受、体验、想像、表现的机会,从而

能够充分展示才华、挖掘潜力、释放情感、体验成功。

一.关注学生及其情感

本节课的教学,我为学生创设了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关注学生的情感,从谈话中,表扬中,活动中,充分让学生说、玩、唱、跳、想像和创造,孩子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同时,我也注重了学生的发

展,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充分感受和表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的要点。本课教学把感知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听,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

前提条件,也是艺术实践最重要的过程,因而要从听入手,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熟悉音乐的旋律,再引导学生从歌词中感受歌曲的情感,最后通过学生的感

知,引导学生从唱、跳、伴奏和创造等方面来表现音乐的美。

但是本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如学生学习歌曲的方式还可以更灵活多样,以

更大的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第三篇:《小螺号》的教案

小螺号一课的教案

对象:

小学一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灵活应用硬笔工具,能用各种线条画出海螺的形状和纹路。

2.过程与方法:在欣赏中感受海螺奇特的形状变化,充分运用线条装饰美丽的海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巧妙的教学环境设计,达到师生共同互动的和谐氛围,培养学生灵活的创作能力,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灵活地运用线条画出花纹奇特的海螺外形。

教学准备:

海螺实物、课件、装饰范画

教学过程:

一、视频听歌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了一些可爱的“小朋友”过来,同学们想知道是谁吗?(生回答)但是同学们要先听一首歌,然后猜出他是谁?他才会出来哦。(放一首关于海螺的儿歌《小海螺》)

师:好了,歌听完了,哪位同学猜出老师带来的那些可爱的小朋友是谁了?

生:小海螺

师:同学们真棒,都猜对了,老师今天带来的这些小朋友就是小海螺,同学们想不想认识可爱得小海螺呀?(学生回答)

师:好,今天老师就与同学们一起去认识那些可爱的小海螺,同学们请翻开书本第九课(18页)《奇特的海螺》。

(视频展示出课题:《奇特的海螺》)

二、边赏边说:(结合实物和课件图片)

师:同学们看到书上下面这幅图,这些小海螺美吗?

生:美

师:其实海螺是大海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同学们去过海边吗?(生回答)那在海滩上见过大海送给我们的小礼物吗?(生回答)

师:你们捡过海螺吗?能不能说说你捡的海螺是什么样的?有没有像书本一样的。那位同学来说你捡的海螺是怎样的?(请学生回答)

师:听了同学们的描述,老师已经知道同学们捡的海螺一定很美。

师:其实呀,老师也有一些很美的海螺呢,同学们想看吗?

生:想

师:好,瞧,是不是很美?(生回答)可是谁能来说说它美在哪?

(视频显示图片,老师分析)

(生回答)

小结:这些海螺很奇特、很特别、形状各异、颜色很美、、、、、

三、玩一玩:

师:同学们认识了小海螺了吗?

生:认识了(不认识)

师:那同学们想不想更深入的认识一下呢?

生:想

师:瞧,老师今天把小海螺请到现场来了,(教师出示实物海螺)哪位同学想上来与小海螺认识认识?

(生上来)

师:你可以看一看海螺的样子、形状,摸一摸它的表壳、吹一吹它的小口、听一听它的声音。(学生看完,让学生回到自己的位置)

师:同学们通过近距离的接触,谁来说说,你看到的海螺是怎样的?(你可以从他的从形状、花纹等处来回答)

生回答

师:同学们真棒!观察的真仔细!他们的形状很多、都不一样,颜色也丰富多彩、、、、、、、师:那刚刚有没有听到海螺的声音?(生回答)是不是像海声一样?(生回答)那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生回答)

师:那就让老师来告诉你们吧。其实用海螺听大海的声音是一种浪漫的说法。科学的解释是,螺壳里面的形状是弯曲的,同学们可以看到书本右上角的这幅图。里面贮满了空气,所以当你在周围环境很嘈杂的地方,这些嘈杂的声音使螺壳里的空气振动,因此,你把海螺贴进耳边就会听到海潮的声音。当你在一个特别安静的房间里时,周围传来的声音很少,而且音量很微小,不能使螺壳里的空气振动,所以你把螺壳贴在耳边,就不会听到海潮的声音。师:刚刚同学们观察那么仔细现在就来比较一下这几个海螺有什么异同?(课件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师: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都是海螺的壳,是海螺用来保护自己的外壳。同学们知道它有什么用吗?(生回答)

师:做成各种装饰物、、、、同学们看,漂亮吗?(生回答)

师:同学们除了老师给你们看得这些海螺,你们还见过哪些奇特的海螺吗?(学生回答有)

四、画一画:

师:哦,那同学们想不想用你手中的画笔来画出你心中的海螺呢。(生回答)好,我们先来看看其他的小朋友是怎样画的,请同学们看到书本的这几幅图。谁来告诉老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生回答)

师:对了,同学们真棒!它们一幅是用单色线条勾勒来表现,另两幅是用有色彩的彩笔来表现、、、、、、好了,欣赏完其他小朋友的画,下面老师来教你们怎样画,好吗?同学们先拿出你的画笔和画本像老师这样先画外形,再画花纹、、、、、、周围可添加小的。(教师示范海螺的画法)现在同学们能不能画出你心中的海螺了?(生回答)你可以回忆刚才欣赏的海螺,选喜欢的外形来画,你可以用单色线条勾勒来表现,也可以用有色彩的作品来表现。

五、学生作画,老师巡回辅导:

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在音乐声中《小螺号》学生开始作画。

『1.基本要求:用线条画出海螺的形象,并加上一些花纹;

2.较高的要求:有耐心地画出花纹,花纹的组织丰富而有对比;

3.个性探究:能给自己的作品起个合适的题目。』

四、作品展示、欣赏评价

让我们来找一找,看看谁画的海螺最奇特。(形状、花纹)。鼓励学生互相欣赏,从构图、创意、色彩等方面来评价,评说每件作品中自己喜欢的亮点,并介绍自己作品中觉得最巧妙、最有趣、最得意之处,共享成功的喜悦。

第四篇:四年级小螺号教案

《小螺号》教案

《小螺号》是四年级第三课《大海的童谣》中的歌曲。它是本课的的重点教唱歌曲。《小螺号》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歌曲富有童趣地通过“小螺号嘀嘀嘀吹”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歌曲为2/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并掌握用上滑音、波音演唱《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2、能力目标:创新发展歌曲,启发引导学生能用较正确的声音演唱歌曲,大胆参与,自信表演,展现创新火花。

3、情感目标:在歌曲演唱、处理与创新中,自然渗透“爱”的教育,激发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亲人等“爱”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

1、能运用装饰音完整地唱好歌曲。

2、激发学生舞台想象的灵感。

3、渗透“爱”的情感教育。

三:教学难点

启发和引导学生能自信地上台表演。

四、教学过程

1、认识螺号

导入:(播放海螺的图片)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学习关于海螺的歌曲《小螺号》

2、欣赏范唱

根据音乐新课改的理念要引导学生完整而充分地多次聆听音乐作品,让学生在感受欣赏中不自觉的就能学会歌曲。原因很简单我们学会一首歌曲大多都是听会的,并非是先学歌谱,再学歌词。新课程重感受默化,轻专业技能。

3、发声练习

首先是呼吸练习,即气沉丹田,狗喘气练习。其次是发声练习,通过大笑,朗读等打开口腔。音阶练习适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练习。

4、学唱歌曲。

(1)认识2/4拍、波音、上滑音的知识!并简单学会2/4拍的指挥!

(2)学唱歌曲第一部分。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寻找、发现上滑音出现了几次,并通过老师运用和不运用演唱的比较,让学生总结出运用上滑音更能表现出歌曲欢快的情绪。

(3)学唱歌曲第二部分。在学唱中引导学生寻找新的记号波音,并通过比较演唱让学生更能感受到波音更能使歌曲表现出大海的辽阔、海滩的无际、美好的心情。

(4)跟着音乐,学生初步完整演唱歌曲。

设问:同学们都学会了这首歌曲,有谁知道歌曲的第二部分从哪里开始的?两部分在音乐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五、拓展歌曲,创作表演

(1)根据学生素质和表现,即兴利用齐唱、领唱等形式,进行各种歌曲演唱

处理、表现。

(2)启发学生唱好上滑音和波音,并运用正确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出渔家儿童对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3)引导学生到前面来自由发挥进行动作表演,教师给与激励。并适当讲解舞台表演知识。

六、总结评价。

板书:

1、认识海螺

2、简单的发声练习

3、感受、学唱歌曲。

4、拓展歌曲,上台表演。

第五篇:小螺号教案6

四年级第6周

教学内容:

歌曲教学《小螺号》

教学目标:

1、学习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的《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2、学习歌曲《小螺号》,指导学生用欢快甜美的歌声完整地演唱。

3、通过歌唱,让学生在歌曲表现中感受到海边孩子热爱家乡,盼父归来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小螺号》。

教学难点:

学习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的《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教学过程:

一、常规教学:

1、学生听音乐拍手进入教室

2、师生问好:

师:快乐的音乐课又开始了,请同学们把你们最精彩的一面展现给在座的各位老师吧!

二、导入新课:

1、听声音

师:下面我想带你们去一个非常好玩的地方,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听,你听到了什么?(播放海鸥的声音)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播放海浪的声音),现在可以把你们的眼睛睁开了,看看老师带你们到哪里了?(生答)对,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去看海(多媒体:海边景色)。

2、做律动

师:这么美丽的景色,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海边捡宝贝呢?(跟音乐做律动)

三、新课教学:

1、朗读歌词

老师:同学们,朗读这首歌词的时候,你们的眼前浮现出了什么样的情景?学生:茫茫的海滩,蓝蓝的海水,吹起了螺号,心里美也。

2、跟着旋律轻声哼唱。

(老师先示范)。学生跟着音乐的旋律,轻声的跟唱,(教师强调演唱从哪里开始)

3、教唱难点乐句。

(1)上滑音的学习。

老师:小螺号是一个活泼、俏皮的小螺号,请同学们听听螺号俏皮在哪里?你是怎样发现的?

教师范唱带上滑音和不带上滑音的乐句。

老师:这个符号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上滑音,找一找哪些地方有上滑音。有上滑音让这首歌更好听,上滑音在演唱的时候要自然的向上滑动,现在让我们来试一试。(师生齐唱有上滑音的地方)。

(2)大跳音程的练唱。

老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唱一唱这一句,先请大家听老师唱,然后请同学们跟着琴声唱。65535声声唤船

(3)波音的处理

老师:请同学们观察下面这个乐句,你看到了一个什么符号,它像什么呢?它也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波音。下面我们来听一听这条旋律,加上它和不加它有什么不同,好吗?(教师演唱)

老师:哪个好听,现在我们来唱一唱有波音的歌词。

66·5|66·5

茫茫的

蓝蓝的

(4)长音的学习

老师:同学们请看茫茫的海滩那一句,请同学们认真听从“海”字开始一共有几拍呢?(老师范唱,师生共同用手打击拍子。)

老师:在演唱这个长音的时候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划拍子,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教师教唱。)

老师:现在我们把后面的两句歌词也来唱一唱吧。(教师逐句的教唱。)老师:你们觉得有难度的地方,不会唱的地方可以举手问老师。

(5)分析每段感情的不同。

第一段:情绪欢快、跳跃的。

第二段:旋律舒展优美,声音要连贯。

(6)让学生一起唱

老师:好,现在让我们再次面带微笑,加上自己的动作,跟上钢琴声,唱出我们心中的《小螺号》。

四、小组合作,表现歌曲

1、打击乐演奏

师:下面把你们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拿出来,用你喜欢的方式来

为歌曲伴奏吧!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歌曲

师: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唱起来、动起来来结束这节音乐课吧。

五、小结

老师:同学们,欢快热闹的海边之旅就要结束了。我们在海边无忧无虑的唱歌,在水上尽情的嬉戏。大自然的每一簇都那样的生机勃勃。让我们共同去热爱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无限快乐。就让我们用自己的舞蹈再次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六、布置作业

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小螺号》伴奏

板书设计

《小螺号》

1=f2∕4付林词曲

欢快活泼的

hao

沁园春长沙教案 关于教学工作的总结


第一篇: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教案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教案

新疆库尔勒市第二中学于红霞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抓住关健词语,理清思路。

3、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感受毛泽东早年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教学重点:

¨1、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感受毛泽东早年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2、鉴赏词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理解毛泽东,真正领会词人博大的胸襟以及鉴赏词的方法。

教学设想:

¨1、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画面气氛和词人博大的胸怀。

¨2、采用屏幕投影的方式,准备与词内容相近的风景图片及相关的诗词、资料,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并扩大课堂的容量。

教学方法:

¨朗诵法、点拨、讨论、合作探究、讲析相互结合的方法,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意识。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

生:回忆初中学过的《沁园春·雪》:

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

二、简绍词的有关知识:(学生介绍,师补)

词:

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牌:

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如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

沁园春:

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词的分类:

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三、介绍写作背景:(生介绍)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但陈独秀看不到革命力量,想把革命领导权交给资产阶级。毛泽东看到了革命力量,看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而这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追忆了昔日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豪放词,巧妙地回答了革命领导权问题。

四、指导朗读:(听录音朗读→学生诵读→教师指正)。

诵读提示:“看”、“忆”都是领字,读时两字后要稍作停顿,以突出它们的作用。看字所控七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忆字所控七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舸(gě)怅(chàng)寥(liáo)廓(kuò)遒(qiú)遏(a)

五、教师读词的上阙:

1、词上阙的分析:

上阙开头三句为“起句”,中间七句叫“铺叙”,最后三句叫“煞尾”或“小结”;下阙开头两句称“过变”或“换头”,下七句是“铺叙”,最后三句是“煞尾”。这首词以“长沙”为题,不妨看成一篇记游之作,那么作者是如何记游的呢?

2、教师范读前三句──“起句”:

⑴问:作者在这里向我们交代了此游的哪些情况?

时间:深秋。

地点:橘子洲头。

游者:独。

⑵教师点拨:前三句的词序和同一般词序不一样,这是为了适应诗词格律的要求。

学生调整语序,说出大意:

其正常顺序应为: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其大意为:在深秋时节,年轻革命家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深情凝望着湘江水滚流北去(心头翻腾着无尽的遐想)。“独立”一词不仅表明站在橘子洲头的是一个人,而且让读者想象词人面对湘江滚滚北去时表现出的中流砥柱的英雄气概。

(3)描绘了一幅这样的图景?

独立寒秋图:点明时间、地点、环境

(4)用散文化语言描述画面:(生)

3、教读中间七句──铺叙:

⑴诗人看到了什么?“看”字统领到哪一句?

中间七句。

⑵作者抓住了哪些典型景物来写?

意象:山、林、江、舸、鹰、鱼→万物,由点到面。

⑶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

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远眺:群山→山红林染如画;仰视:长空→雄鹰展翅高飞;

近观:江中→水碧船急驶;俯视:水底→鱼儿轻快畅游。

4、哪些词具有表现力?

明确:万→山之多;遍→红之广;层→林之密;尽→染之透;

漫→水之盛;透→水之清;争→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

击→飞之矫健;翔→游之轻快(本指鸟盘旋的神态);

竞→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5、诗人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诗人通过远眺、近观、仰望、俯视到的红叶、绿水、蓝天、白帆、雄鹰、游鱼,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壮美的秋景图,体现了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表现出了诗人宽广的胸襟。6、此时,诗人面对美丽壮观的寒秋图,想到了什么?(最后三句)

明确:面对生机蓬勃、绚丽壮美的大自然和广阔宇宙,诗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进入了理性的思考,提出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问题。“怅”,写出诗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这一问也写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凌云壮志。

7、词的寒秋景物有无过去一般旧诗词中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

明确:无。原因在于词中的秋是活泼的、美好的。越描写山河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也在描绘中蕴涵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学生默读这七句,并想象作者描绘的图景,配合展示多媒体图片)

8、通过对本段所写秋景和古人笔下秋景不同情调的对比,使学生了解毛泽东博大的胸怀和昂扬的革命精神:

比较:古人有“悲哉,秋之为气也”,“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秋景描写,萧瑟惨淡,情调悲凉低沉。毛泽东笔下的秋景则生机盎然。

小结:“景语皆情语”,作者笔下的秋景,实乃作者博大的心胸,昂扬乐观的革命精神的体现。9、教读最后三句──“煞尾”:

⑴指名说出大意:

面对广阔的宇宙,作者深深思索,向苍茫的大地发问,这一切升沉究竟由谁主宰呢?

教师小结:

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

这是作者由观览景物进入理性的思考,是“独立”的必然结果,也是一个满怀革命理想,充满必胜信念的革命家向旧社会,旧秩序的挑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片中,作者记游、写景、思索,面对生机盎然的秋景生发出慷慨激昂的情感,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作者则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并含蓄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二、阅读“起句”

1、指名朗读。

2、将这两句恢复成正常的语序:

明确: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曾携百侣来游。

3、小结:这两名是作者总写过去的日子。

三、阅读铺叙

1、导入:“携”、“忆”、“记”怀人忆事:

深沉的思索自然唤起了诗人对年青时的革命同志和革命活动的思念和追忆,那是怎样的人和事呢?

放投影片,补充事实,印证词意:

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

1、1913~1918年,他在湖南一师读书,常和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

2、1918年4月,与何叔衡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五四时期,主

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

3、1915年9月,诗人印发反袁称帝的小册子;

4、1919年底组织和领导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

这首词用诗的语言形象地概括了那段往事。

2、讨论:“携”、“侣”、“同学”表明人物关系亲密团结。

“峥嵘”、“稠”——时代特点,艰难时世反衬人物的奋发有为。

“恰”——引起的铺叙表明人物的气质禀赋、精神状态和战斗行动。

“粪土”——形象不美,表现对军阀官僚的蔑视恰到好处。

“中流击水”——写尽豪情壮志,意味深长,令人联想到“中流砥柱”。

3、从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中,我们联想到怎样的形象呢?

提示:想其人忆其事,我们看到的既非古代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非当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赌明天”。倒令我们想起顾宪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更令我们想到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

明确:忆的是“同学”、“书生”,站在我们面前的分明是一群敢于向旧世界宣战的斗士。朗读提示:要读出情志。

4、总结:这七句是作者对往昔岁月的分写。

五、阅读煞尾:(后3句)全班齐读:

手法:情中显志

师: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生: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师:用散文化语言描述?

师:主要内容:

下片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

含蓄地给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诗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原因在于越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诗人正是从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当然,这里面也含有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总结:

这首词上阕写景,用精当、形象的词语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景色,以设问结尾,

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结尾仍用设问句,巧妙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问题,祖国的

命运和革命未来应该由博大胸怀、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青年来主宰。作业[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这首词,结合自己的领悟,展开想象,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散

文。

(要求:想象丰富、合理,内容与诗歌一致,语言顺畅,三百字左右)。

【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

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上阕雄奇壮观之景以写景抒心中之情

下阕刚健有力之行借叙事传人物之神

第二篇:沁园春长沙教案

教学目标:

第一、二课时:1、分析该词虚实两大部分让学生能够掌握毛泽东作词的特色:语言上所用字词营造出磅礴气势,所绘之境开阔,色彩丰富;情感上激昂自信胸怀改造中国的大志。

2、上片写景角度

视角:远近高低

逻辑:点到面,实到虚,自然到人

第三课时:1、在理解该词情感基础上,能够有感情的朗诵该词并背诵。

2、了解毛泽东的功与过。

3、欣赏毛泽东书法艺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今天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毛一生各个阶段的照片,配上时间)这是我们伟大领袖一世流光。毛主席传奇的一生可能会引起我们无限遐想,结合课本,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词去认识壮年毛泽东。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三页。

2、词

在研习这首词之前,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关于词的文学常识,词,又叫诗余、曲子词、长短句,起源于隋唐,兴盛于宋。与词紧密相关的就是词牌,词牌是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每个词牌规定词的字数,韵脚和平仄,结构格式,但与内容无大联系。“沁园春”就是本首词的词牌,同学们可以看看这首词押的什么韵(ou/iu)。词根据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中长调按照音节分为上片、下片。(此词114字,为长调)“沁园”是东汉沁水公主园林,为倚皇后之势的舅舅窦宪强夺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词中感叹形成词牌。“长沙”是这首词的题目,点名了地点。

3、初读感知

a、请同学们用一两分钟时间将该词快速诵读一遍,把陌生字注音。

好,请同学们一起朗读一遍。

b、同学们读完这首词,觉得这首词上片和下片分别在为我们叙述什么内容?请几位同学用几个字概括一下

一、所见之景

二、所忆之事

a、所见之景为眼前之实实在在之物,而所忆之事在过去时空存于脑海中,这在我们的

情景关系上称作虚实结合。下面我们就分别从虚实这两个部分展开来探究分析一下这首词所抒发的情感。

4、实

a、前三句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问:同学们读这三句能够得到什么信息?

时间,地点,人物

问:请你们为此时出现在脑海中的画面用几个字加个标题。

独立寒秋图

问: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个场景。

在深秋的季节,我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面前的湘江水向北流去。

问:如果换成同学们面对这样的场景你们心里的情感会是积极还是消极的呢?

消极,没错独立江边,江水汤汤,秋风掠过,寒气袭来,似乎多了份凄凉。但对于一代伟人他眼里所见又是否如我们这般,心里所想又如何?我们接下来继续看。积极,原来同学们也有着为人一般的情怀,因为毛主席就是将积极心态赋予在接下来的此句中,请同学们往下看。

b、看??万类霜天竞自由。

问:一个“看”字引领哪些内容呢?作者在这幅场景中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呢?

山、林、江、舸、鹰、空、鱼

问:诗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描绘眼前这大好秋色呢?

远眺:万山红遍山势之绵延(静)群山上重重叠叠的树层林尽染树木之深茂林点染如画

近观:漫江碧透河水之充盈(动、静)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

百舸争流船只之众多无数的船只争相行驶

仰视:鹰击长空秋空之开阔(动)雄鹰在天空中展翅高飞

俯瞰:鱼翔浅底江水之明澈(动)鱼儿在江水中轻快地畅游

概貌:(数量、状态)(用红色下划线所标注)

色彩:红遍、尽染、碧透——秋的绚丽浓重

力量:争、击、翔——秋的强健自

由点到面,自然到人物,描绘出第二幅湘江秋景图。

问:这里我又有一个问题了如果将“击”、“翔”换成“飞”、“游”好不好?

击——显示出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之势。

翔——浅底并非真的水浅,是形容江水清澈见底而显得水浅,蓝天倒映在碧水中,看上去,鱼儿好像在天空中游动,像在飞般。正如“秋水共长天一色”。

小结:

远近结合,动静交错,红绿辉映,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便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佳境怡人,同学们还记得哪些学过关于秋天的诗词呢,比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大多数文人笔下的秋天都是萧条,凄凉的,但是本词却与众不同,这和当时作者所处的环境和心情有很大的关系。

本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运动已在广州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面对祖国大好河山,作者此时发问——谁主沉浮?那作者心里有没有答案呢?请同学们看下片

虚:

a、问:下片以“忆”字起句,所以接下来我们看到的就是作者记忆中的场景了,那作

者想到了什么呢?

恰同学少年····当年万户侯

问: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峥嵘岁月图

问:在峥嵘岁月中的“百侣”具有什么特点?

“恰”、“正”、“方”极写出他们的年华之美。

“茂”、“遒”极写出他们的才情之美。

“恰同学少年···挥斥方遒”,在这峥嵘岁月里,毛泽东和他的同学如蔡和森、何叔衡和张昆弟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年,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

“指点江山···当年万户侯”,这是对“峥嵘岁月”、“挥斥方遒”的进一步具体化。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于是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万户侯”——军阀如粪土。

问:“曾记否”是在向谁发问?

“百侣”、“同学少年”

问:又给我们描绘了怎样一副图画?

中流击水图

从下片来说,是一般疑问句,从全词来说,又是以疑问句(实为肯定)形式回答了上片提出的问题。他说谁主沉浮呢?

上下片末尾均用设问句式,遥相呼应,有问有答,浑然一体。

5、请同学们再一次朗读这首词

6、课堂小结:

上片描绘湘江秋景,借景抒情,提出苍茫大地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引人深思。下片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早起共产主义战士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7、作业布置

a、反复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b、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

8、板书设计

独立寒秋图(立)交待任务、时间、地点和环境

远眺:万山红遍山势之绵延(静)

层林尽染树木之深茂

湘江秋景图(看、问){近观:漫江碧透河水之充盈(动、静)}景

(谁主沉浮?)百舸争流船只之众多↓

仰视:鹰击长空秋空之开阔(动)

俯瞰:鱼翔浅底江水之明澈(动)

峥嵘岁月图(忆)

中流击水图(答)

第二课时

1、导入:

毛泽东《沁园春.雪》朗读示范。

同学们一首好的词需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诵才能领略到它在抒情上的独到之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朗诵昨天所学的词《沁园春.长沙》

2、有感情的朗诵

a、请女生先读一遍

女生温柔可爱,但这首词我们应该更具英气才能将词人心怀天下自信人生的感情读出来。

b、请我们班的男生读一遍

c、请同学们一起读。直到将情感带入

3、同学们能够很好地融入情感朗诵这首词。这首词的学习内容暂告一段。

对于作者毛泽东,很多人都把他作为一种政治符号,也不会去深入的了解,七分功三分过简单一句,其实毛泽东还是一位多情的文人,慈爱的父亲,故事。

(毛泽东与杨开慧,毛泽东的女儿李纳)

这一星期同学们的周练内容就是——另一个毛泽东,找到一两件事表现出他的不为人熟知的一面。切勿抄袭。。。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言论自由,但是原则上不反党反社会)

4、请同学们看自己的课本,上面有毛主席的墨迹,其实毛泽东在书法艺术上的造诣也是非

凡的,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欣赏一下他的书法作品。

简介

毛体书法源自章草,师法怀素。毛泽东的书法和诗意极为融洽,浑然一体,豪迈、苍凉、委婉、激越,风雨雷电、水流花开、天地肝胆、大泽龙蛇,博大的心胸、纯美的诗情,毛泽东凭手中的长锋狼毫笔,在尺幅间、时空中,留下了人间正道、男儿意气、云水襟怀和审美理想。

第三篇: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

教学目标:

1.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豪情壮志

2.分析词作的上阕,领略生机勃勃的秋景图。

3.朗读训练

教学重点:分析词作的上阕,领略生机勃勃的秋景图。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

他是领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也是诗人,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战地黄花、如血残阳、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今朝的风流人物。他就是伟人——毛泽东。今天,让我们追寻伟人的足迹,再回长沙,走进领袖的宽阔胸怀,走进诗人的崇高心灵,一起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来领略毛泽东的的豪迈气概。

二、写作背景

1911年至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学习、生活,从事革命运动。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学习时,他与何叔衡、蔡和森等进步青年学生经常畅游湘江,在橘子洲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青年时的毛泽东就树立了伟大理想。

我们一起回顾一下1911年至1925年这段历史。中国发生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孙中山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资产阶级具有不彻底性和妥协性,那么谁来领导中国革命呢?当时,关于谁来领导中国革命在党内都有很大争议,毛泽东认为中国大部分群体是农民,那么中国的政权应该是由无产阶级掌握。后来,毛泽东在韶山创立了第一个共产党支部,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更多请关注)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1925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起过去战斗的岁月,不禁心潮起伏,写下了这首动人的诗篇。?诗人站在橘子洲头,想到了当年与同学共同的豪情壮志,想到了中国的前途,想到了谁来领到中国的革命。那么,究竟“谁主沉浮”呢?让我们来听听毛泽东的回答。

?下面请同学们来听录音朗读,在听的过程中来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词作的磅礴气势,并注意把握词的节奏。

三、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朗读。

2、请同学根据录音里的朗读标准,声情并茂的自由朗读。

3、请学生朗读。

点评:……

在上片中,看”字特别重要,在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阙都有一个,读词要注意找出这种领字。

上片的“看”字和下片的“恰”字是领字。领字一般要重读,并且读完后要稍加停顿。之后的几句要读得抑扬顿挫,还要注意关键的重读,要情绪饱满,充满兴奋喜悦之情。

4、师读。

5、全班同学齐读。

四、分析上阕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诗歌历来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最后做到情景交融。那么《沁园春长沙》是否也是如此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词的上阕。

师:我们先看前面三句。哪位同学来说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大意?

(提示: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做什么?)

生答:……

点评:……

寒秋是什么时候呢?

生答:

明确:我们记八月十五是中秋,那么中秋之前是初秋,十五之后呢?是深秋。在深秋季节,毛泽东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师:仔细读读这句子“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大家有没有觉得语序有些混乱呢?生:……

明确:这是因为是人们为了填词的需要,为了韵律和节奏,将语序进行了调整。

那么正常的语序应该是怎样的呢?

生答:……明确: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这句话,就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和特定的环境。

师:诗人站在橘子洲头,都看到了哪些秋景?请同学们推荐一位同学读一读这些句子。生读:(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点评:答得很对。

师范读

生齐读

师:在这几个子句中,诗人具体描绘了哪些景物呢?

生答:(山、林、江、舸(船)、鹰、鱼)

点评:对。作者描绘了山、林、江、舸(船)、鹰和鱼。

师:这里写的山是指哪一座山呢?

明确:岳麓山

作者是怎样来形容这座山的呢?

生答:(万山红遍)

师:“万”字是否真的是写一万座山呢?

明确:不是,而是说的山的数目之多。

“红遍”,是说这连绵起伏的山都变成红色。山上不是一点、两点红,而是漫山遍野的红色。

多美呀!

我们知道北京香山的红叶很著名。那么,在湖南,就是岳麓山的红叶最出名了。师:“林”又是怎样描写的?

生答:(层林竞染)

明确:山上的树木不是一棵、两棵,而是一层层的。

操场四周的树,能用“层”字来形容吗?

那么,森林里的树,能不能用“层”字来形容呢?

在这里,“层”字就写出了树木之多、林之密。

师:还有一个“染”字,用得很好。大家说,为什么用得好呢?

生:……

师:“染”字就形说明树叶红得彻底,因为是深秋嘛!

师:“江”是怎样描写的呢?

生答:(漫江碧透)

师:“漫江碧透”的“漫江”是什么意思呢?

生答:(满江)

师:那么满江的江水是什么颜色呢?

生答:(碧透)(碧绿)……

明确:江水是碧绿的,而且是清澈见底的。

而如今湘江水因为环境污染,不再像以前那样清澈了。

师:“舸”是什么呢?

生答:(船)

师:那么“百舸”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答:(许多的船)

点评:说得很对。“百”写出了船之多。

明确:“百舸争流”就是说许多船争相行驶,忙着运输。可见当时,经济交通是呈现一派繁荣的

景象啊。

师:在这几句中,大家觉得有哪几个词是用得最好的?

生答:……

点评

师:我们先看看:鹰——击——长空。

“击”本来是说人用手去拍打。我们把“击”字改成“飞”可以吗?

生答:(不好)

师:为什么不好呢?

(动作提示:手用力拍,这是“击”。再轻柔的飞,这是“飞”:蝴蝶可以飞、蜻蜓可以飞,鸟

儿可以飞。在这里为什么“击”字就比“飞”字好呢?)

生答:……

“飞”太一般了。并且,“击”能显示出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

点评:说得太好了,这位同学的语言感悟力非常强。

师:再看看:鱼——翔——浅底。

把“翔”改为“游”好像更准确一些啊,鱼儿怎能像鸟儿一样飞翔呢?

生答:……

(“翔”写出了鱼儿在清澈见底的水中游得自由轻快,像在蓝天中飞翔一样。)

师:说得很好

“浅底”并非真的水浅,而是清澈见底,显得水浅。

我们想想,蓝天倒映在碧水中,看上去鱼儿就像在天空中游动。在天空中有游动不是很像飞翔吗?

我们古人就有“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啊!

师:这几句视角的变换和写景顺序的都极有特色。前两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诗人是怎

样看的?

(生:放眼望去。)

师:对,是“远眺”大家能模仿一下吗?

(生模仿)

师:这写的是“远景”。接下来两句“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诗人的视线又怎样?(生:收回来。)

师:这是“近观”,大家再模仿一下

(生模仿)。

师:这写的是“近景”。“鹰击长空”怎样看?写的什么景

生:“仰视”,写的是“高处的景”

(生模仿)

师:“鱼翔浅底”怎样看?写的是什么景?

生:“俯瞰”,写的是“低处的景”

(生模仿)

师:真是“远近高低各不同”啊!现在请同学们设身处地,来体会诗人“独立橘子洲头”,饱览

大好秋色的情景,把观赏这些秋景时的神情、动作连起来表演一下。咱们班谁的表演能力最强?

(生上台演示)

师:毛主席的“手”该怎样是放背上好,还是插腰好?

(生:插腰。)(或“放背上好”)

师:“视角”的转换是快点好,还是慢点好?

(生:慢点好。)

点评:对。是兴致盎然地品味观赏,而不是匆匆忙忙地走马观花。大家刚才视角转换得就太快了点,要慢一点。现在我来读这几句,请两位同学来表演一遍好吗?

(生演示)

(鼓掌)

点评:神态自然,非常的从容,颇有点伟人的气度。

师: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生答:(总结)

明确:“万类”就是“万物“的意思。”“霜天”指“秋天”,即上文的“寒秋”。

作者由眼前的景物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并做了哲理性升华。世间万物都在秋光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同学们看,毛泽东笔下的秋景,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什么?

你能用四字短语概括这幅秋色图的特征吗?

生答:(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绚丽多姿,充满生机)

点评

明确:秋天,落叶归根,难道在岳麓山上就没有,没有杂草吗?

不是的。

但是诗人,看不到这些。他看到的是充满朝气、生机盎然的景物。

其实当时诗人所处的形式并不乐观,他面临着被湖南省长赵恒惕追杀。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作者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秋景图。

师:面对绚丽多姿、生气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诗人肯定会有所思考的。那么诗人发出

了怎样的感慨呢?

生答:(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点评

明确:面对辽阔的宇宙,不禁要问: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兴衰的真正主人呢?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呢?

生答:(借景抒情)

师:那么诗人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情感呢?请男同学把这三句齐读一遍。

同学们思考一下“主沉浮”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生答:(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

明确:诗人“独立寒秋“,他不是想着自己被军阀追捕的处境,而是放眼宇宙,胸怀祖国,关

心着国家的前途,忧思着民族的命运。毛泽东,这是一种什么心境呢?

生答:(这是忧国忧民的心境,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心境,是一个革命伟人广阔崇高的心境)总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全诗的“诗眼”。上阕就是这样通过写景,提出“谁主沉浮”

的问题,表达了毛泽东青年时代博大的胸怀和革命的壮志凌云。

五、课堂检测

师:通过上阕的学习,现在有没有同学能把上阕背出来?

生1背生2背全班齐背。

六、小结

今天我们跟随伟人,欣赏了湘江美景,感受到了诗人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崇高风范。如果说历代文人都悲秋,那么本文则是一首秋的赞歌,也是一首自由的赞歌。

七、作业

请同学们搜集跟“秋“有关的诗句,并预习下阕。

板书设计:

第四篇: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

教学目的

一、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二、背诵全词。

教学设想

一、教时:1课时。

二、重点与难点:诗词欣赏与评价。

三、学法指导: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四、教具准备:

1.投影片

2.录音带:范读带、配乐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他生前同意并公开发表的诗词有39首,其中,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91字以上)只有两首。初中我们学习了《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长沙》。

(板书课题)

2、简介词的知识:词,又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二、诵读鉴赏

1、整体感知,熟悉内容

①播放范读录音磁带,听范读正音:舸、寥廓、峥嵘、稠、遒、遏②生齐读,熟悉内容

2、感受形象,理清思路

《长沙》是一首记游之作,它的突出特点是塑造了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读这首词就要从整体感受抒情形象入手,理清思路。①默读圈点,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词。

明确:立、看、怅、问、携、忆、记

②理清思路:(见预习提示)

明确:上阕写眼前景物和心中所思;

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精神和理想,暗答了上阕的提问。③初步概括形象特征:(外观其行,内察其心)

明确:独立深思,忆旧言志。

④自由朗读,试行背诵。(记关键词顺着思路背)

检查背诵,若不能背,说明原因可能是没有进入意境;若能背,指出还要深入体会,具体把握情感特征。

3、鉴赏评价

理清了思路,初步感受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后,我们还要深入体会,具体把握情感特征。

①联想设疑,制造悬念:

前3句的正常语序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诗歌语言常用变序,这里将“独立”置前,“独立”这个词,好像不符合毛泽东豪迈、潇洒的个性,是不是降低了词的格调?增强了表现力。它用一个“特写”镜头把人物从景中推出,凸现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更激发读者生发种种想象与联想:

孤独的诗人最见个性。李白“独坐敬亭山”闲适,柳宗元“独钓寒江雪”隐逸,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超脱,那么诗人“独立”橘子洲头,又要表达怎样的情思呢?

在“寒秋”的氛围中,联系“长沙”、“湘江”,我们会想见屈原“哀秋冬之绪风”,宋玉“悲哉秋之为气”,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审言“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湘江北去,诗人南下——

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参见p171注释①背景说明),是不是也要抒悲秋之情呢?

②了解抒情方式,体会深情

要深入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情感特征,我们有必要了解诗词的抒情方式常识。(参见练习三提示:抒情诗词有的直抒激情,有的通过写景、状物、记事、写人来抒发感情。)就《长沙》的内容而言,有借景抒情,有直抒胸臆,有怀人忆事抒情。那么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借景抒情、哪些地方是直抒胸臆、哪些地方是怀人忆事抒情?

明确:上阕“看”统领的7句是借景抒情,“怅”、“问”是触景生情,直抒胸臆;下阕的“携”、“忆”、“记”表明是怀人忆事抒情。

a.“看”统领的借景抒情写到哪些景物?

明确:山、林、江、舸、鹰、鱼:万类。

体会到怎样的意境?

讨论提示:红叶、绿水、鸟飞鱼跃,这些景物单独看上去也很平常,我们可以联想到一些诗文名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吴均《与朱元思书》)

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从唐僧玄览诗中化出的名句,见初中课文《鸟飞鱼跃的联想》)但诗人眼中之景,意象密集,组合有序,或远或近,或高或低,有分有总。并从数量(万、百)、范围(遍、漫),色彩浓度(尽染、碧透),运动力度(争、击、竞)等方面突出景物特征。如果让你用一个四字短语来概括毛泽东眼中的秋景的特点,应该怎么说呢?(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美不胜收)

明确: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是一幅色彩瑰丽的图画,晚秋静穆的伟大中律动着勃勃的生机,扫尽千古悲秋之气。从这壮阔的深秋意境中,我们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呢?提示:假如是一个消极悲观的诗人,面对同样的景物,可能是这样的感叹:

山如人意懒,石似我心空;

水流无情,逝者如斯;

黄叶飘零,生命终结;

苍鹰孤独地盘旋,小鱼无力地漂游;

不是万类竞自由,而是树倒猢狲散,飞鸟各投林。

明确: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对大自然中万类生物的激情关注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家国命运的由衷关怀。(板书:诗人、关怀天下)

朗读提示:要想象画面,进入意境,读出关注热爱的积极情感。(板书:读出关注)

b、“怅”、“问”直抒胸臆

诗人立而观景,借景抒情,蓄积的情感终于爆发为直白的发问,升华为哲理的思索。这时候,站在我们面前的已不是一般的游人,也不是普通的诗人,而是一个关怀天下的哲人。(板书:哲人)

朗读提示:要读出深思。(板书:读出深思)

c、“携”、“忆”、“记”怀人忆事

深沉的思索自然唤起了诗人对年青时的革命同志和革命活动的思念和追忆,那是怎样的人和事呢?

放投影片,补充事实,印证词意:

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

a.1913-1918年,他在湖南一师读书,常和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

b.1918年4月,与何叔衡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

五四时期,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

c.1915年9月,诗人印发反袁称帝的小册子;

1919年底组织和领导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这首词用诗的语言形象地概括了那段往事。

讨论:“携”、“侣”“同学”表明人物关系亲密团结。

“峥嵘”、“稠”表明时代特点,艰难时世反衬人物的奋发有为。“恰”引起的铺叙表明人物的气质禀赋、精神状态和战斗行动。“粪土”形象不美,表现对军阀官僚的蔑视恰到好处。

“中流击水”写尽豪情壮志,意味深长,令人联想到“中流砥柱”。从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中,我们联想到怎样的形象呢?

提示:想其人忆其事,我们看到的既非古代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非当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赌明天”。倒令我们想起顾宪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更令我们想到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

明确:忆的沁园春长沙教案

是“同学”、“书生”,站在我们面前的分明是一群敢于向旧世界宣战的斗士(板书)。

朗读提示:要读出情志(板书)。

三、整合小结

综观全词,造像写意,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游人;借景抒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诗人;深沉发问,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哲人;怀人忆事,我们看到的是一群斗士。

鉴赏方法:诵读入境,抓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整体把握形象;了解抒情方式,体会情感特征。

依据朗读提示,朗读全词,读出感情。

四、赏读结束

放投影片毛泽东诗词手迹,听配乐朗诵带。

请朗诵水平好的同学朗读全词,要求读出感情

五、练习

1、全诗的诗眼是什么?

明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炼字炼意(体会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好处。)

①、独立寒秋

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②、层林尽染

染字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

③、鹰击长空

击字显示出雄鹰展翅奋发,搏击大气的强劲有力。④、鱼翔浅底

翔字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⑤、万类霜天竞自由

3、背诵这首词。体味词中的思想感情、精妙词句和开阔意境。附: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读出形象——立——造像写意——游人独立深思

读出关注——看——借景抒情——诗人关怀天下

读出深思——问——直抒胸臆——哲人忆旧言志

读出情志——忆——怀人忆事——斗士主宰沉浮

诵读关键词思路抒情方式形象情

第五篇: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字词

2、作者作品介绍、背景知识

3、理解熟背全词

过程与方法:1、整体把握,领会本诗,理清思路,抓住关键词

2、分析研读,准确把握诗意

3、合作探讨,从意象、意境、语言、情感等方面品味诗歌,学会诗歌鉴赏的

角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毛泽东心怀天下的博大胸襟和激流勇进的革命斗志

2、感受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那个时代的有为青年的学习和革命生活,鼓

励学生脚踏实地、把握青春。

3、引导学生把握青春的真谛,抓住光阴,有所作为。

二、教学重难点:

1、领会本诗,理清思路,准确把握诗意

2、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3、感受作者的博大胸怀和革命志气,引起共鸣,把握青春。

三、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1、熟读全诗,解决字词义

2、查阅资料,初步了解作者、作品,了解写作背景

(二)、导入:1、我们先来看两首诗:ppt:《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1910年。《赠父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1909年。这两首诗均出自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之手,我想聪明的大家应该都猜出那个他了吧,对,他就是新中国的开创者毛泽东,这两首诗写于他背井离乡,外出实现心中梦想之际,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学过了他的一首词《沁园春雪》,同学们还有印象吗?北国风光···。从这首诗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意气风发、傲视群雄的伟人形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长沙》。

在这里,“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什么叫词牌呢?ppt: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每一个词牌,都有它固定的格式,按着这个格式来填,就是填词,词牌不像我们平常写作文的题目一样,它与词的内容不发生任何关系,比如,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所以,通常在词牌下面会有一个词题,这里,长沙就是词题。常见的词牌名还有哪些:比如说:菩萨蛮、如梦令、水调歌头等等。

词根据长短可以分为:小令:58个字以内;中调:58~90个字;长调:91个字以上。我们这首《沁园春长沙》就属于长调。

词根据风格还可以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代表人物分别为: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了解了词的相关知识后,我们来看一看它的作者以及写作背景,所谓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作者的情感。ppt:介绍毛泽东: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1893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

韶山冲······;介绍背景知识,我们来看几个资料:1、1925年,毛泽东时年32岁,因在湖南从事农运,为军阀赵恒剔所搜捕,于是间道长沙前往广东。在一派深浓的秋意中,独自一人重游湘江橘子洲。目睹眼前秋景,遥想国事纷纭,清寒肃杀中,刚过而立的毛泽东难免怅然,感从中来,于是写下了《沁园春·长沙》一词。2、此时的中国,国父孙中山溘然病逝北京,以五卅为契机的工农运动正风起云涌,国共虽已统一,但革命的统一阵线由谁来领导,尚存分歧。特别是词人自己,在1923年和1925年两次入湘,均被当时称霸湖南的军阀赵恒剔所追捕,用他自己的话说:“在仅仅几个月内,我们组织了二十几个以上的农民协会,同时引起了地主的怨毒,要求将我逮捕。赵省长派兵来抓我,我逃到广州。”(《毛泽东自传》)3、而在党内,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不仅没出席,而且连委员都被选掉。一九五八年,毛泽东在对自己的诗词作的一些“自注”中,曾有言道:“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前夕,心情怆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乱世,各路势力风起云涌,都希望于乱世中分一瓢羹。而此时,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也蓬勃发展,初具规模,但遭到军阀势力的残酷镇压,毛泽东于逃亡中路过橘子洲,写下了这一首名篇。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同时思考两个问题:ppt:1、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写了什么?上阕重在写景,景中有情;下阕重在抒情,情中见景。诗歌的创作思路:诗人来到橘子洲头,看到了美丽壮观的湘江秋景,不禁怅惘发问,又回忆起往昔风华正茂时的岁月,同时巧妙地回答了上阕的发问。

了解了诗歌的整体思路后,我们首先来品一品上阕,首先诗人是怎么交代他的行踪的?我们来看前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是谁独立?地点在哪里?诗人在做什么?诗歌因为韵律的需要,语言要有跳跃性,有时候还有语序的倒装和成分省略现象,那么,请同学们按现代语序重新整合一下这三句,把它变成正常的语序?明确: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寒”字交代了时间是在深秋,“橘子洲头”交代了地点在湘北,既扣题中“长沙”,又为下文描写湘江秋色做了铺垫。那么,通常倒装的目的在于什么?明确:强调,在这里,诗人倒装是为了强调一个“独”字,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们学过的诗歌中有没有哪些诗句也有“独”这个字的?明确:柳宗元——独钓寒江雪;晏殊——独上高楼;同学们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也可以与其他的独字进行对比,来谈谈你对这个字的体会,可以小组讨论。

独:明确:特别是着“独立”一词,一者可以见出诗人无畏风寒,顶天立地的中流砥柱的形象;“独立寒秋”,从个人层面来看,“独”是独立不羁的人格,是沉着、镇静,是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是个人命运的急湍激流中的中流砥柱。这是难能可贵的。

接下来,看这个领字,一共引领了几句,到哪里为止?明确:七句。这七句话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湘江秋景图,在这里,作者抓住了哪些意象:山、林、江、舸、鹰、鱼—万物,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这七句,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诗句进行鉴赏,可以从意象、意境、语言、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

红、染:明确:万山红遍,万—山之多,遍—红之广,层林尽染,层—林之密,尽—染之透,这两句作者的视觉是远眺,描写的是动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憧憬;王实甫《西厢记》“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别具匠心着一“染”字,点明相思离人泪如雨下,竟然染红了秋霜枫林,染红了黎明拂晓,如此夸张和拟人,可谓想象奇特,情趣盎然。而毛词“层林尽染”则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漫山遍野枫叶如丹的灿烂图景,“染”字富于动态,赋予大自然以丹青妙手的神奇,大自然浓墨重彩,大笔挥洒,给我们留下了火红灿烂,辉煌耀眼的巨幅杰作。

漫江碧透,漫—水之盛,透—水之清,百舸争流,百—船之多,争—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这两句作者的视觉角度是近观,描写的是动景;

击:鹰击长空,是仰视,

翔:鱼翔浅底,是俯视,“浅底”并非真的水浅,而是清澈见底,显得水浅。你想,蓝天倒映在碧水中,看上去鱼儿像在天空中游动,在天空中游动不是很像飞翔一样吗?王勃《滕王阁序》也有名句“落霞与孤鹬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到秋高气爽,天高云淡,蓝天映着碧水,碧水照着蓝天,天光云影共徘徊,水天一色共空明的优美景致,这正是毛泽东同志用“翔”而不用“游”,反常而不趋俗的原因。

竞:

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他写作时,常在屋里踱来踱去,时而凝眉沉思,时而昂首吟哦,时而坐下来写几句,又摇摇头,把纸揉成一团。第二天清晨,工作人员发现纸篓里已装满了大半。毛泽东这种苦心孤诣,“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锤炼语言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总结:诗人眼中之景,意象密集,组合有序,或远或近,或高或低,有分有总。并从数量(万,总),范围(遍、漫),色彩浓度(尽染、碧透),运动力度(争、击、竞)等方面突出景物特征。明确: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是一幅色彩瑰丽的图画,晚秋静穆的伟大中律动着勃勃的生机,扫尽千古悲秋之气。从这壮阔的深秋意境中,我们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呢?明确: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对大自然万类生物的关注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家国命运的由衷关怀。

诗人立而观景,借景抒情,蓄积的情感终于爆发为直白的发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怅是什么意思?明确:怅,原来是失意的意思,在这里用来表达因深思而激昂慷慨的心绪。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明确:作者看到自然界万物都可以自由自在地生存着,可是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却并不自由,还受着压迫。那么,到底谁才是主宰呢?我们一起来赏析下阕。

我们一起读一下下阕,看看诗人都回忆了些什么,用一句话来概括?明确: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作者想起了曾经那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下阕的一二句在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明确:承接过渡的作用。一般分上下两片的词,其下片首句又称过片,起过渡作用。词的上下片写法上也有分工,常常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因此填词时非常注重过片。本词上片写独立寒秋,故地重游而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地想到以前同学一起来游的情景,于是过渡到对往昔生活及“同学少年”的回忆中,过渡自然,衔接巧妙。作者忆的是往昔峥嵘岁月,具体表现在中间七句,由恰字统领,所谓想其人,忆其事,作者选用典型事例,将往事化为触手可及的形象,将过去的岁月在很短的篇幅中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恰—正当,正好,翻译为;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书生:青年学生,意气:意志和气概,挥斥:奔放。遒:强劲有力,翻译为“青年学生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1913-1918年,他在湖南一师读书,常和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1915年9月,诗人印发反袁称帝的小册子;1918年,与何叔衡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指点:评论,江山:,激扬:激浊扬清,翻译为“评论国家大事,用文字来抨击丑恶的现象,赞扬美好的事物”;1919年,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把··看作粪土,意动用法,万户侯:泛指有高爵显位的人。1919年底组织和领导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短短七句话却高度浓缩了他们的生活和精神面貌,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来一起感受一下。

《沁园春?长沙》下片集中笔墨形象地描绘了革命青年的群像:“恰同学年少,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作者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下片则精当传神地评点了历代天子帝王:“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两首词描写的人物群像有什么不同呢?作者对他们各是怎样的态度?注意作者用了一个什么字?明确:惜。《沁园春?雪》里的“秦皇汉武”“唐宗宗祖”“成吉思汗”,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为什么诗人用一个“惜”字就将它们全部否定了呢?而发出“俱往点,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呼唤呢?在毛泽东看来,谁才是真正的风流人物?明确:恰恰正是这里的“同学少年”。这些“现在”的“同学少年”与历史上的英雄豪杰有什么不同?明确:历史的英雄豪杰“略输文采,稍逊风骚”,武功尚可,文治才华就差多了,“风流人物”应该是能文能武的杰出人物,英雄豪杰。“现在”这首词里所列举的包括诗人在内的“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他们有才华,有能力,能文能武,是真正的“风流人物”。

总结:真正的“风流人物”,能够“主宰沉浮”的人物是那些能文能武,敢作敢为的革命青年。他们朝气蓬勃,奋发有为;他们意气奔放,才华横溢;他们关心国家命运,忧虑人民疾苦,斗志旺盛,蔑视权贵,敢为人先,一往无前,天不不降大任于是人也,更与何人?毛泽东用饱醮激情的笔触对他和他的战友们进行了热烈地歌颂,形象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

我们一起来看最后三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中流:此指湘江江心。江河中央往往水深流急。击水:毛泽东同志1958年12月21日在文物出版社同年9月版大字本《毛主席诗词十九首》的书眉上批注道:“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水击三千里”典出《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同学们思考一下,最后三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明确:设问,夸张。作者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启发人们的联想,激情似火地赞扬革命青年的迎战风浪,勇往直前,勇当时代弄朝儿的英雄风范。画面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江流滚滚,白浪滔滔,一群热血青年战风斗浪,奋勇搏击,他们是惊涛骇浪的征服者,他们更是历史长河风尖浪口的弄潮儿,那份勇者无畏,强者无敌的风范让人想到了毛泽东的词“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总结:沁园春长沙体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肩负起国家兴亡、主宰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毛泽东选用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湘江秋景图,在个人政治境遇不如意的情况下,在生命受到威胁的险境下,却吟唱了一首昂扬的砺志之歌,正如梁启超所言:少年强则国强,毛泽东那一代人用他们的精神和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也证明了他们的风采,那么,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的我们,是否也有所启示和触动呢?自由讨论:青春的真谛是什么?一个发展的人才能正确对待个人命运的升降起伏。得意而不忘形,悲哀而不丧志。

去年的树教案 关于教学工作的总结


第一篇:《去年的树》教案

背景介绍:

本文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讲述鸟儿和树是好朋

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

求──还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

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

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故事篇幅虽然不长,而情节曲折,故事性强,

所以它有很强的可读性。文本是以小鸟寻找大树的行踪为主线,小鸟

的角色占主位,其中小鸟的那种诚信守诺,以及通过执著的追踪寻找

表现出来的她对朋友的笃厚深情,确是十分感人的。《去年的树》这

篇童话就是在非常生动地叙写并歌颂人与人之间存在的深厚的爱意、

纯真忠诚的友谊。

教材分析:

《去年的树》这个故事由相处、相别、相寻、相会连缀而成的。

树与鸟相处的愉悦、欢快本应加深离别的痛苦,而相别时,它们没有

痛苦,只有约定,因为它们深信分别是短暂的,明年还会再相见。相

寻本应是顺利容易的,重归故地,而树却下落不明,鸟儿费尽了周折,

四处碰壁,处处落空,这个过程一波三折,最后才问清树的下落。相

会本应是美好喜悦的,而鸟儿只有哀伤,因为鸟面对的已不是去年的

完好的真实的熟悉的树,面对的只是用树的生命点燃的火。整篇童话

的语言朴实无华,在平淡的语言中有一种深挚透明的美。课文告诉我

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但我觉得:运用本文来

进行诚信教育不是最好。面对越来越现实、理性的四年级学生来说,

进行诚信教育最好选择生活中的事例,或者是直白深刻的名人名言、

成语、寓言故事等,这些在中国便有很多。所以,我想轻讲本文教材,

重在诚信教育。

教学目标:

1:通过读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2: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学会把课文读薄,读厚的方法.

3::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

上的.。

教学方法:引导式教学法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更多的事领悟小鸟的四次对,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教学过程:

一、重温旧知,夯实基础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通话吗?你读过什么童话?老师也喜欢读,因为它那动人的故事情节和优美的语言总能给我们带入美好的情景,让我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日本通话家新美南吉所写的童话故事《去年的树》,(板书课题,生齐读)

2、出示词语,检查记忆情况。

3、回忆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自由读文,思考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鸟?

师:听,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大树唱歌呢,大树呢,摇曳着茂盛的枝条正动情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美丽的图画呀。(http://w)是吗?

师:围绕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一起来读一段美丽的故事。(出示课题)学生读课题。

师: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书,让我们尽情地与课文交流对话,看看会有哪些收获?(教师巡视,学生读书3分钟)

师:你有什么话想说了吗?你的感受,你的疑问,你的收获都可以说。(学生自由提问)

师:同学们问题很多,感受也很多。你们了不起,第一次与课文接触,就有那么大收获了。这篇课文在语言上有一个特点,它是以对话为主的。你快速地读一读课文,数数一共有几组对话?

师:哪四组,你读出来?

二、媒体激趣,体会深情

指导学习第1组对话。(出示第一自然段)学生读。

这篇课文在语言上有一个特点,它是以对话为主的。冬天到了小鸟要到南方去过冬了,临走之前,一对好朋友依依地惜别。(学生串读对话。)

师:你们想,这对好朋友在分别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对话的?请同桌之间练读一下这组对话,好吗?(生读,师指导)

师:(指名一组读)

师:老师发现她读的时候,“我明年一定回来”读得很坚定,你能告诉我,为什么要这样读吗?

师:真好,她是坚定地向朋友保证,明年一定回来,是吧?不同的人物要采用恰当的语气朗读是朗读对话的一种技巧。再指名读。

师:从他们地对话中,我们感觉到这对好朋友他们地感情是多么深厚啊,让我们的男孩子来读大树,女孩子读小鸟。咱们一起来对对话看,好吗?(男女生分角色读)

师:你们这是在向朋友保证啊,坚定些,再来一次,好吗?(女生读)(h)

三、研读对话,训练朗读

师:他们就这样依依惜别,并做了约定。第二年的春天,小鸟满怀深情地跑回来找它的好朋友大树。然而,往日朝夕相处的伙伴却不见了。她着急地找了又找,问了又问,她都问谁了,他们怎样对话的?默读课文找一找。

下面的三组对话,老师想先请同学们继续采用恰当的语气朗读的方法在四人小组里面合作来练读,好吗?你们可以自己选定一个角色练一练。(生自由练习)师:请你们这一组。(指名读)同学们他们这一组读得怎么样?师:这是你独特的体验,真了不起。

从同学们的意见中,我们感觉到了,大家都觉得作为主角的小鸟的话非常重要,应该好好地体会把握。那么就这样,让我们先来重点练读小鸟问的三句话。(大屏幕出示3句话,生自由读)

(教师依次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句,直至读出焦急的语气,最后齐读训练3遍。)师:那一声声急切地询问流露出小鸟对大树的无限深情。读着读着,我们被小鸟的这一分真情感动了。

(两组同学分角色朗读3组对话)

师:此时的小鸟还没有找到朋友大树,小鸟都快急疯了。让我们再来体会这句话。(生读)

师:你伤心,你们是不是在心里呼唤着自己的朋友大树。你们怎么呼唤的

3、二次质疑,体悟主题。

师:真好,同学们,小鸟对大树的这种焦急、牵挂、担心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最珍贵的友情。让我们再一次深入地和课文倾心地交流对话,来体会这种情。村子里,煤油灯旁,一对好朋友又见面了。大家把书拿起来,让我们一起读最后一段。(生读)

师:读着读着,你们又有什么问题了?生:鸟儿看到灯火为什么还要唱去年唱过的歌?

生:我想问一下(本站向您推荐wwW.hAOwoRD.COm),鸟儿为什么要两次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师:同学们注意到了没有,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后来要飞走了“盯着灯火又看了一会儿”。你品出什么来了?

师:同学们,你们都是守信多情的孩子啊。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但他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了我们世间最最宝贵的诚信。(http://new.060s.com/article/20xx/09/23/308379.2.htm)

师:三遍齐读(诚信)

四、体悟中心,升华情感

师:小鸟对大树的情,把大树也给深深地打动了。大树想在自己还没有被燃尽之前,为小鸟寄去一张友情卡。同学们你们愿意为大树写这张友情卡吗?师:好,那就赶紧拿出来,为大树写几张深情的话吧。(自由写,师指导)师:同学们,这是大树的肺腑之言哪。你们说出了大树的心里话。大树他就是这样来表达对小鸟的情感的。但是作为这篇美丽的课文的读者,你还有什么话想说,你想对谁说?比如说对伐木人……想对谁说,就对谁说。(http://new.060s.com/article/20xx/09/23/308379.2.htm)

师:刚才,老师听到了你们那么真诚肺腑的话,这节课,我们一起和课文进行多次的交流对话,让我们真正地走进了课文。难得的是有的同学还和伐木人对话,和树根对话,还跟作者去对话。学完课文之后,我在想啊,小鸟把无限的真情奉献给了大树,这真是一只守信的小鸟,我相信,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诚信与友情同在。

教学反思:

这是一个文浅意深的童话故事,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真挚的友情。语言朴实无华,用白描手法写出了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中以及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在平淡的语言中有一种深挚透明的美。读罢此文,鸟儿对树的那种浓浓深情便跃入脑间,挥之不去。

如何引导四年级学生体悟这种执着与信念,感受其间的动人情愫呢——

着力于走进文本的“读”的不断推进。醇厚的文本意义内涵怎样成为学生内心的呼之欲出,惟有多角度、多层次的“言”“人”互动,贯穿设计始终的读书活动即始于此衷。

着重于开掘内心的想象体验。童话的行文留下大量空白,这固然成就了本文淡然、内蕴的风格,也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切入角度。设计抓住“眼睛”这一心灵之窗,前后贯通,脉气相连,引导学生走近角色,体验情思,获得感动。

着眼于启迪冥思的原型启发。“诗”的生命在于智慧,感受的深刻、拓展需要“思”的投入。课末介绍的相关小材料,意在引发学生由文本描写的情景进一步回味思索,以企图内心的恒久荡漾。】

第二篇:课文《去年的树》教案

《去年的树》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重点阅读课文

·教材分析: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的重点阅读课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要注意对话环境平等化、对话方式多样化、对话主题深刻化、对话结果个性化。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与教师价值观的导向要有机统一。结合我参与的课题《学生良好课堂习惯养成研究》,我在本课注重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习惯,还让孩子们以读悟情,通过小组合作,情感交流来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有意的培养孩子们的认真倾听,认真思考,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味重点词句,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2、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

·教学重点、难点:1、感悟文中角色的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2、懂得童话故事蕴涵的道理,体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能不能用简练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这节课,让我们再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共同见证小鸟和树的那份真挚的友情。

二、搭建平台,感悟“情深”。

1、是啊,鸟儿和树是一对好朋友。课文中多次出现了“好朋友”这个词,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地方能真正体现他们是好朋友,把感动你的地方画下来,再放声朗读几遍。

2、小组交流。

3、汇报:

预设:(1)“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从“天天”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想象:早晨,太阳升起来了,小鸟——树呢——

中午,炙阳高照,小鸟——树呢——

夜晚,暮色落下,小鸟——树呢——

下雨了,小鸟——树呢——

也许——

小结:真是朝夕相处,互相帮助,因为它们是一对——好朋友!

(2)离别时的对话。

寒冷的冬天快到了,大树的好朋友小鸟要到南方过冬,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树对鸟儿说——鸟儿坚定地回答——

小结:分别时是那么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朝夕相处的——好朋友

(3)三次对话。

小鸟和大树她们就这样依依惜别了。第二年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然而,往日朝日相处的朋友却不见了。他着急地找了又找,问了又问,(出示三次对话)

(1)“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2)“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3)“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鸟是怀着怎样的心情问呢?树根、大门、小女孩又怀着怎样的心情回答的呢?在小组内分角色读小组汇报。

提示:树根本是树的一部分,是和树血脉相连的,那你觉得怎样读可以体会树根当时的心情呢?(同情,伤感)语气。

工厂的大门对这样的事情见得多了,不以为然了,没有值得伤心的,那么你觉得怎样读可以体会到大门当时的心情呢?(冷淡)

4、角色表演。

现在,你们就是那只小鸟。在教室里飞呀飞呀,寻找自己的好朋友大树,一边找一边问,好吗?(指名表演)

小结: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是那样焦急、担心、急切,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三、引导想象,补充对话。

1、村子里,煤油灯旁,两个好朋友相聚了,出示课文的最后一段。

2、交流:为什么“睁大眼睛,盯”?为什么用了两个“看”,两个“看”有什么不同?

3、此时,大树已经不在了,但是为什么鸟儿非要找到大树唱歌给他听听呢?

4、同学们,鸟儿飞走了,带着淡淡的感伤与哀愁飞走了,但她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了世上最宝贵的诚信。(随机板书)如果大树有知的话,他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呢?

5、总结:是啊,这对朝夕相处的伙伴分别时是那样的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小鸟力尽千辛、百折不挠地寻找大树,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面对已化为灯火的大树,他还是遵守诺言深情地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6、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想对谁说,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四、情感升华。

去年的树,今年已不复存在,让我们无限留恋地读──去年的树

去年的树,为什么会不复存在?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让我们意味深长地读──去年的树

五、作业设计:

1、读了课文后,你肯定还有很多话想说,你想对谁说?(请选择其中一个写)

我想对小鸟说:

我想对大门说:

我想对伐木人说:

2、自由找朋友把课文的内容演一演。

六、板书设计:

去年的树

去年————————今年

友情守信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日本女作家新美南吉的童话。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

听,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树的请求-----回来再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只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于是,鸟儿在灯火前唱起去年的歌。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但本人觉得:运用本文来进行诚信教育不是最好。面对越来越现实、理性的四年级学生来说,进行诚信教育最好选择生活中的事例,或者是直白深刻的名人名言、成语、寓言故事等,这些在中国便有很多。所以,本人想轻讲本文教材,重在诚信教育。

二、教学目标:

1、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能读懂本文。

3、深刻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的事例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四、教时安排:2教时

第一教时

一、教时目标:

学会生字词,能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二、教学过程:

1、揭题引入: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2、初读课文,要求把文章读正确,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对于刚才的疑问多读几遍。

3、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去年的事?理由是什么?试着分段。

4、深入阅读课文:

(1)带着课后习题1的问题细读课文。

(2)请学生说说自己能解决哪些问题,讨论后完成口头填空联练习: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为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天,鸟儿从南方飞回来却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儿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体会课文情感:

(1)课文最后一段中鸟儿唱歌时,前后两次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它在想什么?

(2)树被伐木人砍倒前,会对伐木人说些什么?

6、朗读指导:

(1)你喜欢课文中的鸟儿吗?为什么?

(2)把你最受感动的句子找出来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再说说选择这一句的理由。

7、总结并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诚实守信的故事,寓言、事例等

第二教时

一、教时目标:深刻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二、教学形式:开一个故事介绍会。

1、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2、四人小组内自由介绍故事内容,相互评议

3、请学生自愿向全班同学介绍故事内容,师:书读着读着,越读越厚,好多话作者想说却没说出来,给我们很大的想像空间。我们来把作者没说的话说出来,行吗?

出示练习纸:

任选一道题:

1、伐木工人要砍大树,大树对伐木工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唱完歌,鸟儿又看了一会儿灯火,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练习写话)

师:谁写第一句的,先来交流一下

生:伐木工人要砍大树,大树对伐木工人说:“伐木工人,你就做回好人,饶了我吧,我还等着我的好朋友小鸟呢,你们砍了我,我就蝗不到鸟儿唱歌了。”

生伐木工人要砍大树,大树对伐木工人说:“伐木工人,请饶了我吧,明年,那只美丽的小鸟要回来找我,要是找不到我,他一定会着急万分的。把我砍了,还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水土流失,因为树有绿化能力。”

生:伐木工人要砍大树,大树对伐木工人说:“求求你,不要砍我,我的好朋友明年要来找我。我知道你是个善良的人。”

生:伐木工人要砍大树,大树对伐木工人说:“放了我吧,明年我的朋友小鸟会找不到我的,伐木人,你就做做好事,放了我吧。”

师:真是信守诺言,心系环保的大树啊!

师:谁写第二句的,来交流一下

生: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说:“大树,我找了好多地方都没有找到你,我现在找着了,你却变成了灯火,你真是照亮别人而燃烧自己,我真悲伤。”

师:不是悲伤,应该说骄傲

生: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说:“大树啊大树,我好不容易找到你,可是你已经做了火柴,你燃烧自己,却照亮别人,请你安息吧!”

(第三句)

生:唱完歌,鸟儿又看了一会儿灯火,好像在说:“我真为你高兴,为你自豪!”

生:唱完歌,鸟儿又看了一会儿灯火,好像在说:“可怜的大树,我要走了,请你安息吧!”生:唱完歌,鸟儿又看了一会儿灯火,好像在说:“树啊,我会把你这位朋友牢牢地记在心中,每年的春天,我都会来看你的。”

师:化为灯火的大树又会怎么说?

……

师: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从你们的对话中,看出你闪读懂了课文,大树、小鸟都希望和我们人类一样创造一个富饶、和谐的世界!然后集体评议生问:大树,你喜欢鸟儿吗?为什么?

生答:因为鸟儿歌声好听,天天站着为我唱歌。

生问:鸟儿,你喜欢树吗?为什么?

生答:因为他给人们挡风挡雨,汽车过路的灰尘也能吸收,给人们作了许多贡献。

生问:作者,你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生答:告诉大家要爱护树,写出友情的珍贵,要珍惜身边的每一样东西,大家别乱折树枝,大树是可爱的,要植树造林。

师:谁当读者,想说就说。

生:我们要绿化祖国。

生:我们要信守诺言。

生:我们要珍惜身边的每一样事物。

师:咱们人类能真正地跟树、鸟儿对话,和谐地相处,咱们这个地球该是多么美好啊!

今天,我们学了同一篇文章,大家的收获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这就是读书的真谛,带着不一样的想法离开课堂。

第三篇:《去年的树》教案

第10课去年的树

教学时间:20xx.9.20授课人:孙玉花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灯”等词语。

2、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熟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大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师:关于“朋友”这个话题,我想同学们并不感到陌生,你有没有感情较深厚的朋友?

生:??

师:你们离别过吗?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关于朋友离别的童话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放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生字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出示小黑板词语,学生认读生字词。(开火车领读、齐读)

3、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观察本课生字,范写“融”、“伐”,学生练习写两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讲的是怎样的一个故事?预设:分为两部分(按时间分配)。

去年的情景(1~4自然段)

今年的情景(5~17自然段)

(学生回答)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互相交流读书所获,师生归纳感知内容。相机出示填空:

2、师:谁能说说文章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练习说)出示小黑板填空。

——鸟儿和树是好朋友,鸟儿天天唱歌给树听。回南方前它答应大树,1

一定还会飞回来给它唱歌听。可是,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树不见了,原来树已经被砍下做成了火柴点燃了灯火。

2、师:文章的主人公是谁啊?(鸟儿、树)——学生回答,相机板书。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它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你们从哪感觉到鸟儿和树是一对好朋友的?那个词让你深有体会,把它画下来读一读。

(抓住重点词语“天天唱”、“天天听”体会大树和小鸟的友情——相依相伴)

3、师:既然大树和小鸟是这么好的朋友,它们相依相伴,那就请同学们带上这相依相伴的情感,齐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4、师:刚才听见同学们都读出了相依相伴的情感来了。可是这样的好景不长,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了,小鸟必须飞到南方去了。此时此刻,它们的心情怎样?(引导读3、4自然段,画出重点词语“一定”、“还”,体会小鸟与大树的依依不舍。)

——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指导要点:

①树的话中饱含着请求、期盼。

②鸟的回答信誓旦旦,语气坚决、肯定。

③树和鸟性别不同,要读出区别。

(引导学生注意,书中的鸟儿用的是“她”,树是“他。)

——男女生合作读。

5、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小鸟和大树之间的友情,下节课我们再来细细地读一读鸟儿是怎样找她的好朋友——树的。

四、作业布置:熟读课文。

板书11、去年的树

相依相伴

小鸟树融伐

依依不舍

第10课去年的树

教学时间:20xx.9.20授课人:孙玉花教学目标:

1、能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揭示的道理,感受童话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认读

2、学习生字“剩”、“煤”

3、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了鸟儿和树之间深深的友情。春来来了,当鸟儿再次来到那片原野上时,树却不见了。小鸟为了找它的朋友,飞到了哪?看见了谁?

二、朗读感悟,引导想像。

师:带着刚才的问题,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5~17自然段,可以边读边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做上批注,写一写你读懂了什么。

(一)、小鸟与树根对话

1、学生自由练习。

2、指名读,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相机指导。

(引导体会“树根”本是树的一部分读他的话时要读出同情、伤感的语气。)

3、不见了去年的树,鸟儿感到怎样?她会怎样想?

(引导学生感受鸟儿惊讶和着急的心里,引导他们读出这种语气。)

(二)、小鸟与门先生对话

1、听说树被砍倒拉到山谷去了,鸟儿有怎样的行动?

2、你们从鸟儿毫不犹豫的行动中体会到了她怎样的心思?(一定要找到她的好朋友——树!)

3、鸟儿在山谷的工厂里,是怎样寻找树的?引导悟读鸟儿与大门的对话。

4、引导从“树么”一句体会大门的冷漠与鸟儿的焦急不安形成对比。

(引导体会“门先生”对伐木的事见多了已不以为然,朗读中,要平淡,冷漠。)

(三)、小鸟与小女孩对话

1、师:鸟儿一次又一次地找不到自已的朋友,心里是多么的着急啊,当它得知树被“砍倒”,被“切成细条条”“做成火柴”“卖掉了”“火柴已经用光”,“只剩下用火柴点燃的火还亮着”时(看课文插图)——假如你是小鸟,那么你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你的好朋友,面对着眼前日思夜想的朋友,你会有如何反应?

有的学生会说:我会热泪盈眶,再来个热烈的拥抱。

有的会说:树朋友哇,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

有的会说:树哇,我找你找得好辛苦哇!

??

2、师:唱完了歌,你要走了,会说些什么?

有的学生会说:树哇,我唱的歌你听到了吗?再见了,朋友!

有的学生会说:树哇,我会永远记住你的!你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人们会感谢你的。

??

师:正如同学们感受到的那样,我们看在这短短的三个自然段中,两次出现了“看了一会”,这“看”虽然普通、平淡,却饱含了鸟儿对树无比的深情与留恋。让我们再来齐读一读15—17自然段。

三、体会道理,拓展延伸

1、师:鸟儿飞走了。带着伤感飞走了,但她给灯火留下了歌声,留下了世间最宝贵的东西。你知道这东西是什么吗?——(信守诺言、珍惜友情)

2、课文学完了,作为读者,你肯定想到了很多,还有很多话想说,以小组形式讨论你想到了什么,然后全班交流。

四、布置作业

小练笔:读了这篇童话故事,给你感触最深的是谁?有什么想对它说话的,请你写下来。

板书:11.去年的树

小鸟→树根→门→小女孩→树剩煤

信守诺言珍惜友情

第四篇:去年的树教案

课题

去年的树

教材分析: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这篇童话情深意浓,带着少许的伤感色彩,赞美高尚、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整篇童话故事内容简单,语言朴实无华,但其中却蕴涵着丰富的内涵。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学生自主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拟人化童话的特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童话故事对高尚友情的赞美,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点:

体会小鸟对树的真挚情谊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

教学准备:

老师: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一、课前游戏:

传话。

1、我是你的好朋友,我愿意天天给你唱歌。2、我想天天唱歌给你听,因为你是我的好朋友。3、朋友,就是在你困难时,不离不弃你的那个人。4、朋友,就是在你不开心时,愿意与你分担忧愁的人。5、朋友,就是对你忠心耿耿,决不背叛的人。6、朋友,他答应的事情,他一定会遵守诺言、努力做到。7、你是我的

朋友,咱们四(1)班的每个人都是我的朋友。8、朋友,让咱们一起来学习作家新美南吉写的《去年的树》。

目的:本篇文章是以是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的,教学过程也就是一个朗读、对话的过程,游戏目的是要让学生做到:说、读:准确、清晰,听、思:认真、用心。

二、新课导入

同学们,日本有位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新美男吉,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深受小朋友的喜爱。让我们随着这优美的音乐一起走进他创作的童话——《去年的树》(齐读课题)。

讲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美丽的童话,请你用心、认真倾听。思考:你有怎样的感受?课文哪些情节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或者说你有怎样的疑问?

2、老师配乐朗诵。

3、指名交流。

4、同学们,听了一遍就有这么多的收获,了不起。你能根据提示说一说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吗?有困难的,别忘记找课文帮忙。

5、指名说,齐读。

二、精读课文,潜心对话

1、这篇童话很有特色,细心的同学不难发现它是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全文一共写了几次对话呢?分别是哪几次?

板书:鸟、树、树根、大门、女孩

2、第一次对话。

师: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临走之前,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

树对鸟儿说:(生读)鸟儿说:(生读)

师:树和鸟是一对多好的朋友呀,一个天天唱歌给对方听,一个天天听对方唱歌。可冬天来临,它们不得不分开。它们是怎样说这番话的呢?请与同桌分角色读一读。

指名读,师随机指导并板书(不舍、期盼、肯定)

同学们,读书就是这样,通过语言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并用我们的朗读将人物的情感表达出来。

3、三组对话。

师:鸟儿和树就是这样依依惜别,并约定明年春天鸟儿再回来唱歌给树听。春天又来了,鸟儿又回到了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然而,昔日的好朋友却不在了。她找了又找,问了又问。

请自由读鸟儿与树根、大门、女孩的对话,可以一个人读也可以同桌一起读。想一想不同的角色心情会怎样,用恰当的语气读出来。

学生练习读书。

师:谁愿意来展示?

第一次:着急、同情、伤感;第二次:急切、平淡、冷漠;第三次:更加着急。(启发:鸟儿找不到树,会在心里说些什么呢?)

师:鸟儿一次又一次找不到自己的好朋友,心里是那么的着急,当她得知树被“砍倒”,被“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卖掉了”“火柴已经用光了”,只剩下火柴点燃的火还亮着时,鸟儿——(生读)。

透过这个“看”,你能体会到鸟儿在想些什么吗?

师:鸟儿费劲周折,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用树身体做的火柴点燃的灯火。鸟儿怎能不伤心,她睁大了眼睛,仿佛在说:“朋友,我来了,来给你唱歌了!”——(生读)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吗?从这第二个“看”字,你又体会到什么?

师:正如同学们感受到的那样,这两个“看”字虽然普通、平淡,却饱含了鸟儿对好朋友——树无比的深情与留恋。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生读。

三、体会道理、拓展延伸

师:鸟儿飞走了,带着伤感飞走了,但她给灯火留下了歌声,留下了世间最宝贵的,你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

写话。

课堂小结:这篇美丽的课文,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与思考,让我们感受了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也感受了世间许多令人伤感的遗憾。童话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愿你们从这宝库中汲取更多的宝物,那里的美好情感会伴你终生。

作业布置:

大量阅读,课外延展。

1、故事到这已经讲完了,作为这篇美丽故事的读者你肯定还有好多话想说吧?你想对谁说?

出示:对伐木工人说??

对小鸟说??

对大树说??

2、介绍作者,推荐作者其他作品。

(1)作者介绍:

新美南吉是日本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情节性强、乡土气息浓郁的童话作品。

他曾经说过:“我的作品包含了我的天性、性情和远大的理想。??假如几百年几千年后,我的作品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同,那么我就可以从中获得第二次生命!从这一点上来说,我是多么幸福啊!”

(2)推荐新美南吉作品:《白蝴蝶》

(3)新美南吉童话故事推荐目录:

《小狐狸买手套》

《狐狸阿权》

《蜗牛》

《爷爷的煤油灯》

《花木村和盗贼们》

《爷爷和玻璃罩煤油灯》

板书设计:去年的树

鸟、树、树根、大门、女孩

不舍、期盼、肯定

教学反思: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创作的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确立了两个重要教学目标:1、通过文本走进人物内心,用恰当的语气表达人物的情感。2、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初步体会到诚信的可贵。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我用生动感人的音乐和朗诵煽动着学生的情绪,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而要想读好课文,首先就要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种种角色,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初始,我就逐步引导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越来越明朗。这样,渐渐的,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

课堂教学的高潮,我设计在小鸟面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的歌。这里三个自然段文字很简单,却给了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这里既是情感的爆发点,更是指导学生练笔的训练点。最后我还在这里安排了一个想象说话的环节,语文课堂应是听说读相结合的。可惜由于时间安排得不恰当,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两个教学目标比较切实地完成了。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并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种种情感。但课后,我仔细想了想,认为今后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反思如下:

1、重视整体把握和时间的安排,对要进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先进行估计,想想这一个步骤可能会用去多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会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

2、继续重视学生平时的朗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并不是一次课堂就能够提升起来的,这些既要包括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包括平时的积累,所以,以后我还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读书情况.

3、课时设计不够科学,未能将学生的实际水平估计到位。学生的积极性还不够高,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第五篇:《去年的树》教案

11*、去年的树

教学目标

1、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

2、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懂本文。

3、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4、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体会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本网推荐访问其他精彩范文:

《去年的树》教案教学设计

去年的树教案(公开课修正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去年的树教案

《去年的树》说课、教案

《去年的树》第二课时教案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xuejihua/6130.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