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学总结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时间:2023-07-06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精选(10篇)。

教案目标的制定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学生的素质、教学方法等实际情况,考虑可能性。教案要基于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来制定,怎样构思教案才能让课堂有趣呢?经过精益求精我们为您呈现了“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篇1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们的教学工作也是如此,教师的举手投足、言行举止首先应当吸引住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一举打响,一炮走红。为此,教师应当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涵义要求,用先进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二是应当认真研读教材,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研究课本中黑体字、图画、故事、补白、问题的用意,融会贯通;

三是应当认真备课,集体备课,个人优化,发挥合作的力量,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预设教学实践中可能生成的各种问题;

四是应当旁征博引,广泛查阅有关教材资料,积极汲取以往有益的教学经验和教训,把课备精、备细、备透、备实、备深;

五是应当综合运用故事、笑话、时事、歌曲、图画等多种形式适时导入新课,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合乎学生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针对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结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以案例导入新课的方式居多,让学生听故事想结局、听故事想题目,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效果较好。

六、合作探究,拓展升华所谓“合作学习”是相对“个体学习”而言的,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进行明确的分工,并在过程中相互帮助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

合作学习的展开,往往是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的,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观念,合作学习的主要活动是小组成员的学习活动,它首先要制定一个小组学习目标,然后通过合作学习活动对小组总体表现进行评价。合作学习的另一种形式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和全校交流。对于合作学习,国外学者做过很多深入的研究,例如美国的弗彻斯等人进行了一项关于小学生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他们关注的焦点是小组成员的构成结构和小组规模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什么影响。弗彻斯等人的实验所得出的结论可简要概括如下:

第一,合作学习情形都明显优于独立作业情形。在对复杂作务的完成方面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的互动质量。

第二,在异质二人小组中,复杂任务的学习可明显地促进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三,在参与水平上,二人组成的小组明显高于四人组成的小组,差生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第四,不论哪种背景情况,差生的参与度都明显低于其他成员,这意味着调动差生参与积极性是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方面。所谓“探究学习”是相对“接受学习”而言的一种学习方式,即从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题目,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学习过程除了被动接受知识外,还存在大量的发现与探究等认识活动。新课程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转变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倡导探究学习。它具有以下特点:

①学习目标的方向性更强。

②具有较强的生活实践性。

③研究手段的多样性。

④更加重视学习过程的操作。概括起来讲,在新课改倡导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要让学生充分的自主,有效的合作,适度的探究。我们之所以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其理论依据是:

1、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思考。20世纪,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倡导一种“非指导教学”、“自由学习”、“自我指导的学习”等教学观点。之后,美国心理家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法、前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理论等等,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源于“以学生为本”,基于对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意味着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和尊重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

2、学会学习的思考。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一部影响巨大的教育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在这个报告中,提出了“明天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这是向全世界教育机构发出的警告。随后,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1995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里,把“学会求知”作为未来社会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对教学实践而言,我们主要采用的是合作的学习方式,这里应注意合作的必要性,有无必要合作;合作的有效性,能否解决问题;合作的组织性,几个人为好,分工如何;合作的科学性,如何通过有效合作解决复杂、疑难问题。探究性学习方式,可以小论文的形式出现,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吸引学生研究学习、生活中的有价值的问题,阐述意义价值,寻找形成原因,探究解决办法,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篇2

宽容是人的情感之一,有一种巨大的人格魅力。它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宽容也是一种豁达和挚爱,它如一泓清泉可化干戈为玉帛;宽容是一种深厚的涵养,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他人的境界。宽容它蕴藏着一种殷切的期望和潜在的教育动力。

作为一名教师,天天面对学生,如果经常随口而出:“怎么这么笨”……久而久之,学生不论做什么事,都往往囿于一个框框内,如同惊弓之鸟,不敢越雷池半步。否则就可能风雨交加,使自己动辄得咎。结果导致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多姿多彩的学生生活被剔除了,学生的天真无邪和好奇心也被扼杀了。

每个学生都希望能得到家长和老师的理解,能倾听他们的心里话,为他们排忧解难。适时的倾听,平等的交流,胜似长篇大论的劝说。家长和老师只有放下架子,信任学生,真诚地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真正实现心与心的沟通,只有宽容的教育氛围也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就像一首小诗所说的:

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

大海宽容了江河,拥有了浩瀚;

天空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采;

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

教师不会因为宽容而失去威信;平庸的教师也不会因为粗暴而平添尊严。宽容的教师深谙教育的艺术,"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对学生以诚恳为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如沐春风;宽容的教师润物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形成文明的举止和高尚的人格;宽容的教师修养有素、魅力无穷,它对下一代的成长极为有益。

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应多给学生一些尊重和宽容,善待学生的“黑点”并加以正确地引导。让我们拥有宽容,保持宽容吧!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让我们永远记住;宽容可以使我们年轻。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篇3

(一)注重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这门功课感兴趣,他自然就会去学,去研究。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绝对是不容忽视的。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第一,把握好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刚刚从小学步入初中的学生,一时难以走出小学生的那份活泼、积极、主动的情绪,上课时很容易调动他们参与的热情;他们有个性,也想张扬自己的个性,他们对于身边的人或事似懂非懂,因此,他们对新知识有着强烈的欲望;最为重要的是他们开始步入青春期,随着“成人”意识的增加,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要多下功夫:

(1)注意启发性设问。一个较好的启发性问题,应该具备下列的条件:问题本身是学生未知的新问题,且能体现教学的重点内容;与学生的认识能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水平相适应,不过难也不过易,是他们跳一跳后方能摘到的“桃子”;问题的表述清楚明确,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比如:在学习《挫折面前也从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

①你们在学习或生活中有过挫折吗?

②当你受到挫折时,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

③你认为挫折对你而言,是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呢?为什么?

④你认为挫折在什么情况下会成为好事,在什么情况下会成为坏事?这说明了什么?

⑤那么,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当我们遇到挫折时,该怎么做呢?这5个问题都很贴近学生的生活,结合自身实际和教材本身,学生很赶兴趣,想想也都能答,也愿意答,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

(2)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课堂小辩论。在讲《享受学习》这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辩题:正方——学习是快乐的;反方——学习是苦的。学生们能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自己的看法,而且讲得有理有据,气氛非常热烈。如:分组竞赛。在讲民族自尊和自信时,设计了祖国在我心中的知识竞赛,学生们争先恐后,组与组之间竞争的非常激烈,在这样一种比赛中学生加深了对祖国的了解,从而油然而生一种民族的自尊与自信心。如:小品表演。学生通过这种形式,既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又能从小品中很容易悟出其中的道理。

第三,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我每天注意看新闻和报纸,只要是能为教学所用的我都会进行收集。上半年中国最为关注的是“山西黑砖窑事件”,学生自然也感兴趣,于是在上课的时候把这一事件与所学的内容加以联系。在讲“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保护”时,我问:“山西黑砖窑事件”中有许多是未成年人,为什么?学生的第一反应便是“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弱,容易受到外来侵害。”;“你认为这些窑主的行为是什么行为?”学生:“是犯罪。”“为什么?”这样学生很容易接受了“犯罪的三个特征”;“自己遇到非法侵犯时该怎么做?”从黑砖窑成功出逃的“小黑”给同学们上了一课,也就是要斗智斗勇。

(二)营造与培养学生自主创造精神相一致的课堂教学氛围。

我国自古以来就讲究“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说一不二,学生对老师唯言是从,不敢越雷池半步。这种教学制度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因此思想品德教学就要民主化。在教学中,我没有将学生视为容纳知识的器皿,而是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允许堂上有不同的声音出现。如何营造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民主气氛呢?我认为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创设平等的民主氛围,消除老师的神秘感,将师生活动建立在友好、亲切、和谐的氛围之中。

学生可以向我大胆地提出不同的观点及疑惑,我对于他们这些有新意的想法也不一定要说服,这样学生就会敢

于提出疑问,自信心也会增强许多,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会相应地提高。

2、学会聆听,倡导平等参与课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

课堂上的讲授过程由明到隐,特别是在感受新知识后的问题探究阶段,更应该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主动学习,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地体现出来。如:在讲学习的乐趣时,一个学生的比喻用得让我记忆犹新。他说:“只要你在学语文时把它当成吃巧克力;在学数学时把它当成吃草莓;在学英语时把它当成吃哈密瓜,你就会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了。”又如:在讲自信者能走向成功所具备的心理品质时,教材上给出了“原一平成功的事例”,学生一般联系教材的内容来分析他所具备的心理品质,但其中有一位同学他从材料中找到原一平成功的另一个原因是:他这匹“千里马”得到了“伯乐”即大老板的赏识。那么,对于他这个回答我首先加以肯定,说明他看材料非常仔细。然后,又接着问:这个大老板为什么会赏识他呢?是由于他的专注、他的乐观等良好的心理品质,这些是内在因素;老板的赏识是外在因素。他得到了我的尊重,脸上的笑容证明了他是快乐的。

总之,我认为新课改下思想品德教师要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课堂上要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深处,更好的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代的意识,才能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我将不断充实自已,在课堂教学中多下功夫,完成“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从而感受到生命再生的喜悦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篇4

“播种友情”一课在10班上完后,没有愉悦感,没有愉悦感的主要原因是,课堂结构有问题,前松后紧,第一目学生知识掌握较好,但是第二目因为时间不够用,处理较为仓促,没有达到预期学习目标。

为什么课堂结构前松后紧?主要是在课堂检测提问、时政报道、第一目的基础知识记忆三个环节占时较多。一般在新的一课学习时,我都会和学生一起复习回顾上一课的知识,指引学生及时复习巩固;因此用的时间较多;本节课的时政报道,我选取了昨天很有价值的两则新闻,一则是是深圳市获“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一则是俄罗斯、印度和蒙古三国总理同日访华,第一则正好和第四课联系起来,第二则可以从国家睦邻友好关系过到友情伴我同行,但是在处理两则新闻时,分析有点多,让学生浏览后教师一两句话概括即可。

什么样的课才是成功的一节课,既要完成知识目标,又要完成情感目标,还要学生学习的愉悦、轻松、高效、快乐。教师、学生、教材融为一体,才可能出现这样的效果,再上这节课时以上出现的问题我会避免。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篇5

七年级下学期思想品德第一单元是“做情绪的主人”,其中第一课是“七彩情绪”,主要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情绪具有积极和消极两种作用,对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产生强大的影响,使学生理解培养良好情绪的重要意义;对事情进行合理解释是消除不良情绪的主要办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释自己或别人情绪的能力,建立起控制情绪的初步意识。

当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问题,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因情绪波动较大而导致不良后果,七年级学生刚升入初中,存在着不适应环境、学习、老师及众多学生的交往等问题。那些适应初中学习生活的学生很快地步入正轨,有些很难适应的学生就会有情绪波动,产生逆反心理。下学期的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体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学会正确的解释情绪、当有消极情绪时学会消除调节。我觉得设置的非常好,在这个转折时期正好对有波动的学生做一次思想及心理的辅导与调节,给学生一个过渡适应的机会,对学生是一节很有意义的课。

通过了解情绪,学生才意识到要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学会判断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才能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自己的不良情绪以前没有意识到对他人的影响,今天学完对自己是一个很好的反思。我利用贴合学生身边的故事、典型事例、情境反应对比、活动及心理资料辅助教学,在课堂上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且喜欢我介绍的有关心理常识,有些学生厌学、不喜欢交往,这次都是对他们的一次很好的教育,我觉得学生意识到了自己的喜怒哀乐对自己及他人的影响、并且有意识的去控制它,在遇到不良情绪的时候能够去换个想法,对事情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本节课的目的就达到了。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力争做到结合课本及课外资料,贴近学生心灵去设计课堂教学,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及心灵的守护者。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篇6

学习结束,自己的教学任务也完成了。在工作,也让自己有了许多体会和感受。

1、创造良好环境,开展适应性教育

七年级是刚进入中学的学生,即由一名小学生成为一名中学生角色转变,固然在适应和学习上产生一系列问题,对此,作为品德课的老师,我们更加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品质、健康人格和高尚道德情操的教育和引导。这种新生教育不是单纯地解决适应和不适应的问题,而是为了使初中生的学习更加主动,生活更加活泼、健康。更为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为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2、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这门功课感兴趣,他自然就会去学,去研究。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绝对是不容忽视的。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第一,把握好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刚刚从小学步入初中的学生,一时难以走出小学生的那份活泼、积极、主动的情绪,上课时很容易调动他们参与的热情;他们有个性,也想张扬自己的个性,他们对于身边的人或事似懂非懂,因此,他们对新知识有着强烈的欲望;最为重要的是他们开始步入青春期,随着“成人”意识的增加,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要多下功夫:

注意启发性设问。问题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结合自身实际和教材本身,学生很感兴趣,想想也都能答,也愿意答,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能得以充分调动。

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学生通过这种形式,既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又能从小品中很容易悟出其中的道理。

第三,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我每天注意看新闻和报纸,只要是能为教学所用的我都会进行收集。然后,在教学中适当加以应用。

3、营造自主学习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努力保持与学生的民主和平等关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的能力,做到教师将不多,学生独立思考和提问时间多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让教师有更多时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体现了教学的灵活性和关注个体的独特性。

总之,我认为思想品德教师要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爱护每个学生,积极为学生创造学习的良好环境,促进学生的发展。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篇7

关于ppt课件的反思

打造高效课堂配有一些教学辅助手段更易形成,使用ppt幻灯片十几张就能大大丰富课堂信息,并且可在灯片上插入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不但提高信息量而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但好的手段需要会制作和应用,我想从零开始,学习和应用,要不多媒体教室对我来说就只是个摆设了。通过几天的上网学习,我下载制作了《学会学习》课件。同时我也注意到课件毕竟是为教学服务的,过于花哨的多媒体素材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课件的制作要尽量把主题无关的元素从课件中减去,教师可以先用“加法”把平时搜集的内容有相关的素材放到PPT中,然后再做“减法”把重复和相关性不大的素材摒除。授课过程中注意把握节奏.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反思过自觉的生活。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我认为自觉的生活离不开思考,学生的成长也离不思考。也可以说,正是在学会了一种对生活的自觉的反思后,一个人才结束了懵懂状态,开始自觉地把握生活。初中学生,随着身心各方面发展正日渐成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反思生活(这也是由思品课的特点决定和思品课最能做到的)如,在教学《欢快的青春节拍》一课时,在通过讨论理解“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知道青春期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的基础上,以“感情青春”、“祝福青春”为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青春的真正内涵”、“青春与年龄的关系”这些问题,通过反思,让学生自觉地把握自己的青春,走好青春每一步。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篇8

1、从整体上反思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的实效性:

①教学设计关系到教学品质的提升。课堂设计的整体思路是什么?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流畅?教学环节处理是否全面、科学?师生活动有没有串在内在联系的主线上?

②对学情做了分析没有?在上讲台之前,往往花费较长时间“备教材”和“备老师”,然而在课堂上仍旧遭遇学生的冷淡。这是因为我们遗忘了“学生”。“最重要的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的认知情况和思维特点是什么?学生的现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又是什么?

③三维目标达成情况。一堂课后给学生留下了什么?是印象还是体验?是知识还是能力?是情感还是…?我们更应该注重情感教育。

④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为抢占学生的课后时间吗?是机械训练吗?其实作业是教育观的体现和浓缩,折射出不同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和课堂教学一样,作业是一种学习活动,我们思想品德作业的布置要让学生学会学、学会求知、学会探究,培养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2.反思是否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教学行为。

新课程提出新理念,不要当成口号,理解并落实带动教学行为的改变。

①有没有构建“生活化”课堂。有时我们思想品德教师总以为自己已经联系生活,而学生还是觉得思想品德“假、大、空”,原因就是“我们联系的是谁的生活?”。如果离开了学生的生活背景、生活体验,就从根本上背离了新课程的思想。一些学生对思想思想品德课“学而不信”是因为他们已经有独立的看法和观点,知识掌握缺陷和是非观念较模糊造成。但也不能否认是思想品德教师偏离学生实际太远的原因。

②反思师生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师生关系和谐与融洽,来自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及师生角色的转变。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相统一。新课程提出了“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内心体验和主动探究去学习,使他们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老师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角色,适当总结、点拨和提升。在“人本”、“宽容”的课堂中,学生学习才有心理安全感,愿意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

③反思教学资源整合情况。思想品德课堂一定要坚持“开放性”,树立“大资源”观念。把课程标准、思想品德教材、社会问题和时政要闻、多媒体资源、本土资源和学生资源等“大整合”。在教材观上特别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提倡创造性运用教材。根据实际善于挖掘文本资源包括教材、报纸、杂志、照片、地图、图表等,用善于开发影视资源、音像资源等营造情境问题。课堂信息一定要新,时政资料进课堂是思想品德最起码的要求。更要处理好预设资源和生成性资源的有机统一。灵感稍纵即逝,要及时捕捉并变成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让课堂充满智慧和挑战。当然这也要依赖与自己的“知识底蕴”和“精神底色”以及驾驭课堂能力的提升。

3.反思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

出色完成教学目标并很好地突破重、难点,又要让学生听的“有滋有味”,离不开良好的教学策略和新颖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学内容的承载载体,我们可以有很多的教法学法:启发法、引导法、自主学习法、合作讨论法、情境探究法、案例分析法、问题教学法、活动体验法角色互换法,社会调查法等等。但是,在实践中,我们是不是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神情茫然,仿佛做与我们无关的事情。我们的教学过程不要“满堂灌”,不要“替蝶破茧”——蝴蝶虽然轻松地从茧中爬出来但永远丧失了飞翔的能力。把“思维过程还给学生”。当我们想突破传统课堂重结论轻过程,想证明思想品德课堂不仅仅是“听讲”和“记忆”,还需要智慧和能力。已经证明我们是进步了。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篇9

摘要:通过一学年来的教学实践与不懈探索,总结出新课标下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点滴体会:一、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二、让学生在评价中激励自己;三、创设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究。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作为服务员的原则,这样才能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的理念。

关键词:学生探究主动性

新课标下的七年级《思想品德》,与以往的《思想政治》相比,更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及思想实际,更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以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是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之一。那么,如何在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渗透新课标的这一目标,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我的主要做法是:

一、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育和教学都应以学生为中心。今天的中学生,面临着很多的机会和挑战,需要在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做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必须具有一定的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质疑并进行反思。所以作为教师不应该唱独角戏,而应做服务员,为学生搭建表演平台。在教学中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课堂资源,善于为他们创造、选择条件,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善于抓住有关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让他们的思维迸发出火花,同时善于指导学生去做,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在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一直尝试小品表演、角色扮演、游戏、讨论等多种情境教学法,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热情。其教学模式是:情境理论情境。情境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探究情境需要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为了更好地探究情境,以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过精选情境是情境教学法的首要条件,情境是教学的主线,要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能起到组织教学各环节的作用,比如,导入、表演(过程)、讨论、总结等。不过为了顺利而有效地进行情境教学,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选准情境。每课的教学目的都不同,而每课又有不同的教学环节,那么,在教学中就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环节来选择恰当而有效的教学情境。如《认识新伙伴》适用游戏;《男生女生》适用角色扮演;《文明交往》适用小品表演;《感受青春》则适用专题讨论等等。通过这些情境的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

其次,课前必须组织并认真指导学生做好各种情境表演的有关准备工作。如选好人、准备好道具并指导学生进行排练等。为了让每次的情境教学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本学期开学不久,我就在各教学班以自愿为原则成立了小品(角色等)表演小组,这样就避免了情境教学走过场的情况发生,真正起到为教学服务的作用。另外,为了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避免顾此失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来确定表演的学生。我的一般做法是每课探究园中的漫画一般都是随堂以自愿为原则请学生即兴表演;而根据各教学目的及环节的需要,由教师设计的小品、角色扮演等则由小品组的同学课前排练好,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M.JK251.cOm 教师范文大全)

二、让学生在评价中激励自己。

从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来看,课堂教学不能再把知识的死记硬背作为我们教学的唯一目标,评价学生也不是让学生背出一些零碎的知识点,并由考试分数的多少来决定。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是人,是一个每天都在不断成长的人,记住几个知识点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通过学习过程,来真正激发学生的个人意识,并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而新课标对评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在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起学习的热情,我在这方面的做法是:

(一)、充分利用课本原有的知识板块进行评价。如探究园、实践与评价中的某些小设计,我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动脑想、动手去做、动口去讲,让大家各抒己见。对学生所出的点子、所想的办法及各种计划的设计我都会给予恰当的评价,特别是对他们各自的独到之处,更是给予充分的肯定、高度评价,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热情。

(二)、认真做好课后评价。每学完一节课、一课书、一个单元我都会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评价。在评价中,我一般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形式,比如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小结、谈感想、写心得、进行活动设计、同学间互相打分、举办学生的小作品展示、个人才艺表演等等,以此来肯定学生,激发学生。值得注意的是绝不能把评价变成对学生的问卷考试。

(三)、充分发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新课标教学目标中把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我充分利用以上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评价,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创设空间,让学生积极探究。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造就能够创新、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的人(《皮亚杰的教育思想》)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让他们亲身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这对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在这方面的做法是:

(一)、积极开发和利用教材上的空间让学生实现心理交流。新教材在编写上有一闪光点教材上留有大量让学生探究的空间,如探究园、实践与评价、阅读与感悟等,这些板块都设计了不少让学生探究的题目。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些空间、题目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去思考、去评论、去留下感想。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就会有更多的体验和感受场所,去实现心理交流,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充分利用课余空间让学生积极践行。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大都比较抽象、空洞,如果能充分利用课余空间来延伸课堂教学,既可内化学

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也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在学完《融入新集体》时,我布置学生每人为班集体做一件好事,让他们从中领悟到班集体是靠大家共同建设起来的,每个人在班级中都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在学完《师生情谊》时,我设计了一次尊师活动,让学生从尊师活动中培养对老师的感情,实现感情的升华。在学完《我和父母》时,我则布置学生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父母十多年来的养育之恩的深深感激之情,以及与父母沟通的愿望,同时要求家长看信后要给自己的孩子回信,作为作业交上来。实践证明,此活动为学生与父母之间搭起一座可以沟通的桥梁,沟通了两代人之间的感情,缩短了代沟,有效地内化了课堂所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探究者,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在实践活动中引导他们去发现、去探寻。这样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才不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具体生动的、丰富的。与此同时,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观察能力、创造思维能力都能从中得到培养、锻炼和充分发展。

正如我国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所说要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取得丰富的学问(《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在坚持寓教于乐原则的同时,要着重体现教师作为服务员的作用,让学生通过主体参与和体验来提高其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发展自我调控能力,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从而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和鼓舞。(《德国教师培养指南》)只要能唤起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激发起学习的热情,我们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篇10

本节课是新课改后思想品德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节课。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既是实践者,也是受益者。新课标为教师施展才能和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我本人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尝试。对于这节课,我讲授之后有一个最深刻地感受就是不能再用以前的眼光去看待今天的学生了。时代发展了,学生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一个最充满勃勃生气和希望的群体,而恰恰也是被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大人们常常忽略的群体,所以我想用一句最具有时代性的话对自己说,也对今天的教育说:“要与时俱进!要与学生俱进!”要用一双走进学生内心的慧眼,用一双与时俱进的慧眼,用一双真正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慧眼去看待学生,而且把学生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在本课的导入部分我提了一个问题: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出乎我的意料第一个同学就回答正确(即放在大海里),因为我想他们不可能马上就回答正确,我还提前准备了许多引导学生的问题,谁想到竟然一个也没有用上。之后我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的班集体,请学生展示小

学班集体活动的照片或介绍小学班集体的情况,目的是想通过此环节引导学生将心目中理想的班集体描绘出来。在课前准备时我没有充分了解、观察学生,估计他们会有胆怯心理,因为毕竟是刚刚迈进初中校园只有一周多的一年级新生,而且他们是即兴展示,手中也没有讲稿,肯定会出现差错。我心里忐忑不安并做好了给学生补漏的准备。但是到讲课的时候学生的回答、展示让我震惊、兴奋。震惊的是他们说得非常生动、感人,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想不到这些刚刚进入初中校门的学生在面对新同学、面对众多的陌生的听课教师时,今天竟能这样直接、大方的谈论,我忽然也是第一次感到自己在他们面前是那样的不自信、甚至狭隘。兴奋的是看到学生对这个问题在生活中早就有了很多深入地感想,而且在课堂上说出了他们最最真实的想法、是真正的心里话。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我的狭隘,我们再也不能用以前那种不信任、不放心的眼光来看待现在的学生了,应该真正的去了解学生,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再做什么。学生不仅是我的学生,更是我的老师,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在今天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我们要建构新型的课堂师生关系,努力营造一种活泼、轻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师生通过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情感和体验。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欣赏、信任他们,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自信、幸福、满足的情感体验。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xuezongjie/106623.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