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9篇。
教师总是希望学生将来超过自己。教师在每节课之前都需要准备一份教案。新颖的教案设计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怎么写教案才能避免踩雷呢?相信你应该喜欢栏目小编整理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篇1
长方体表面积教学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由平面计算扩展到立体计算的开始,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学生对旧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空间思维还没有真正形成。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部分知识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教学时,我拿出一个长方体纸盒,又拿出一张彩纸,并用彩纸把纸盒包起来,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包装这个长方体纸盒需要用多少彩纸吗?你能求出来吗?”同学们在短暂的思考后说:“可以把彩纸打开求它的面积。”还有的同学说:“可以把长方体纸盒打开,求出它的面积也是所需彩纸的面积。”我在肯定了他们的说法后继续问同学们:“长方体打开后还是原来的几个面?”进而说明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点出长方体的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并用小黑板出示问题:
1、长方体的6个面可以分为几组?每组有几个面?
2、各组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相对应的长、宽、高的哪个长度?
3、你能总结出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吗?
出示后我马上组织同学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汇报讨论结果,从而归纳出:可以分为3组,每组2个面,上下面一组,左右面一组,前后面一组,上下面的面积=长x高x2,左右面的面积=宽x高x2,前后面的面积=长x宽x2,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高x2+宽x高x2+长x宽x2,之后再着重通过实物演示强化学生记住长x高、长x宽、宽x高各是长方体的哪个面。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后,教师就举出一些长方体实物,给出长、宽、高,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本节课教学本着“让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贯穿于课的始终”的原则,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研究、讨论、操作,从而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理解了表面积的意义,总结出了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运用。但是在成功的背后又存在着许多不足。我们说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那么我们学的数学知识不就是要运用于生活中吗?不正是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而我们的学生却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到的知识不会灵活运用,不会举一反三,导致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是否有必要让学生去参观一些实物建筑,让学生们在参观中学习计算获取知识,加强直观教学,这样是否效果更好些呢?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篇2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长方体的表面积》是一节典型的概念教学课。它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由平面计算扩展到立体计算的开始,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为了让学生亲自感知表面积这一概念,在讲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任务,要求学生自己制作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学具,调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开课时我用学生亲手制作的长方体学具引入新课,学生自己观察长方体有六个面,要想知道长方体的六个面到底有多大,请你利用小组中的学具帮助老师解决。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认识到“要想知道长方体的六个面到底有多大,必须计算出六个面的面积总和”,这时我因势利导指出:“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叫做它的表面积”,然后再让学生摸一摸、说一说。这样设计既能刺激学生产生好奇心,又能唤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产生学习的需求,使学生在自主的观察与思考中理解了表面积的意义,为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样的教学,孩子们在直观感知,动手操作中认识了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后得出结论。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但能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是密切联系的,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此,我出示了以下几种情况的练习:比如无盖的玻璃鱼缸、没有底面的洗衣机罩,学生认识到长、正方体的表面积也会遇到许多特殊情况,我们求表面积不可以千篇一律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是从平面到立体,成人看似简单,而对小学生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作业反映出来的问题屡见不鲜,因为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例子比比皆是,有些题学生考虑不全面,有些却是无所适从,刚刚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有个别学生不分青红皂白,不认真审题,如果在课堂上我能够抓住学生实践的过程适时把展开的平面图做出点拨效果会更好。有些学生缺乏空间想象力,还是分不清楚具体的面应该怎样求才是它的面积,而且学生缺乏耐心细致,做不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此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失误较多。以后的教学中我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例如,礼堂中有四根长方体形状的木柱,底面是正方形,边长是5分米,高5米,这四根柱子占地面积是多少分米?有个别学生依然把底面积和表面积混淆,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但是他们生活常识较少,思维跟不上,对所学的知识没有吃透,似懂非懂又不及时追问。应该对教材有更深入的研究,也应该全方位的去拓展学生思维,尤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部分内容,在生活中学生对长方体可以说司空见惯,在学习新知时学生也是兴味盎然,积极性很高,但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今后要多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思考加工,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时怕学生在课堂上忘乎所以,不好组织,所以尽量避免让学生动手操作,今后也应吸取本次的经验,尽可能的让学生多动手,动手的同时也会拓展学生的思维,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以后的教学中我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将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东西,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对知识的思考与实物模型的演示和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建立概念,以动促思。并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篇3
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一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的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只要把六个面的面积相加就行。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特别是遇到特殊情况,比如鱼缸、粉刷教室用材、通风管道等,有很多学生往往不能分清哪些面不需要计算,或是应该怎样计算?教材中计算表面积时是让学生先想象出展开图,再根据展开图各个图形的面积来选择计算出所求面积。
面对以往学生在学习时出现的较高的错误率,我在教学时便采用了让学生“钻”进长方体里求表面积的方法。
我首先让学生环顾四周,把我们的教室看做一个长方体,而我们就生活在这个长方体的世界里,而后我让学生分别指出这个长方体————教室的的顶点、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各叫什么?屋顶的面怎么求?前后的面怎么求?一般的教学是让学生想象展开图再进行计算,由于这个图是虚拟的,对学生的空间观念要求比较高。而“钻”进长方体,长方体的各个面就围绕在学生的四周,使学生感觉实在,从而利用直观的看就知道了哪个面不求,还可以用手比划一下,想清楚这个面的长与宽各是多少,再求出面积。这样的做法,对于空间观念比较弱的学困生来说,多了一根思维的“拐棍”。因此,在解决长方体的表面积实际问题时,我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同学不时的抬起头或转过头看墙壁,有的还用手指偷偷比划着。我知道,他们此时,正“钻”进长方体里。
当然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没有强调计算必须在单位统一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造成一道练习题的错误率很高。这也是从一个侧面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认真审题的好习惯,在今后的练习中,我会进一步训练学生注意这一点。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篇4
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一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的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只要把六个面的面积相加就行。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特别是遇到特殊情况,比如鱼缸、粉刷教室用材、通风管道等,有很多学生往往不能分清哪些面不需要计算,或是应该怎样计算?教材中计算表面积时是让学生先想象出展开图,再根据展开图各个图形的面积来选择计算出所求面积。
面对以往学生在学习时出现的较高的错误率,我在教学时便采用了让学生“钻”进长方体里求表面积的方法。
我首先让学生环顾四周,把我们的教室看做一个长方体,而我们就生活在这个长方体的世界里,而后我让学生分别指出这个长方体----教室的的顶点、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各叫什么?屋顶的面怎么求?前后的面怎么求?在竞赛的氛围中同学们都能很快地说出每个面的面积的求法。接着我要求学生换方向,与原来方向成90度,接着提问:“现在前面的面积怎么求?左面呢?上面呢?”从而使学生明白,长方体摆放的位置不同,求每个面的面积所用的条件也有所不同,要根据具体的长方体摆放的位置,来决定求每个面的面积应该用哪些条件。经过这样训练,学生不但能理解每个面的长与宽和原来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而且还能根据我所给出的数据说出每个面的面积,再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在遇到计算特殊物体的表面积,如鱼缸、通风管、游泳池等,我启发学生先钻进“盒子”里,再想象应该计算哪些面的面积,哪些面的面积不用算,这大大地提高了解答的正确率。
一般的教学是让学生想象展开图再进行计算,由于这个图是虚拟的,对学生的空间观念要求比较高。而“钻”进长方体,长方体的各个面就围绕在学生的四周,使学生感觉实在,从而利用直观的看就知道了哪个面不求,还可以用手比划一下,想清楚这个面的长与宽各是多少,再求出面积。这样的做法,对于空间观念比较弱的学困生来说,多了一根思维的“拐棍”。因此,在解决长方体的表面积实际问题时,我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同学不时的抬起头或转过头看墙壁,有的还用手指偷偷比划着。我知道,他们此时,正“钻”进长方体里。
当然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没有强调计算必须在单位统一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造成一道练习题的错误率很高。这也是从一个侧面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反思国土面积教学反思多边形面积教学反思。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篇5
“追问”,顾名思义就是追根究底地问。它是前次提问的延伸和拓展,是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在一问之后又再次补充和深化、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深入理解、沟通联系。
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采用“追问”方式,沟通“体和面”之间的关系。有效的“追问”,让课堂上高潮迭起,精彩纷呈。
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找出长方体展开图与长方体各个面之间的关系,将长方体和展开图向对应的部分涂上颜色;找出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展开图的各个边之间的关系,填写展开图各个边的长,教学至此,我没有马上进入到下一环节“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中,而是“追问明理”:
追问:老师把展开图形又折叠成了长方体你还能找到每个面对应的数据吗?你能找到右面对应的数据吗?
生:3和7,3是右面的宽,7是右面的长。
生:(补充)3既是右面的宽也是这个长方体的高。
师:多聪明呀,用了一个关联词“既……又……”表示出这个3的双重身份:对于右面它是宽,对于长方体它是高。
【评析: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的追问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互相补充加深学生对“体和面”的理解】
追问:你能找到长方体的下面所对应的数据吗?(全班学生都跃跃欲试)
生:3和5,5是下面的长,3是下面的宽。
【评析:接下来的追问,调动的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大家不约而同的积极寻找答案。】
追问:长方体左面的对应的数据又是什么?
生:3和7,7是左面的长,3是左面的宽。
生:(补充)长方体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因此左面的数据和右面的数据应该是一样的。
【评析: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通过互相启发,得出越来越简便的判断方法。】
在上面的教学片段中,我先从“体”到“面”,接着通过有效的“追问”,让学生再从“面”回到“体”,这样学生经历了“体——面——体”的转化过程,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打下了坚实基础。
总之,“追问”是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教学指导策略。而追问不在于多,在于是否能让学生感受到进行智力劳动的乐趣。在有效的追问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思考着、发展着的主体,并互相影响着,数学课堂因“追问”而精彩纷呈。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篇6
《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由平面计算扩展到立体计算的开始,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讲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前给学生布置了任务,要求学生把数学课本附页1和附页2 的样图制作成长方体和正方体,提前调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开课时我用学生亲手制作的长方体的实际的学具引入新课,学生自己观察长方体有六个面,要想知道长方体的六个面到底有多大,请你利用小组中的学具帮助老师解决。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认识到“要想知道长方体的六个面到底有多大,必须计算出六个面的面积总和”,这时我因势利导指出:“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叫做它的表面积”,然后再让学生摸一摸、说一说。这样设计既能刺激学生产生好奇心,又能唤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产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在自主的观察与思考中理解了表面积的意义,为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但能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是密切联系的,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此,我出示了以下几种情况的练习:比如无盖的玻璃鱼缸、没有底面的洗衣机罩,学生认识到长、正方体的表面积也会遇到许多特殊情况,我们求表面积不可以千篇一律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因为是从平面到立体,从二维到三维,成人看似简单,而对小学生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作业反映出来的问题屡见不鲜,因为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例子比比皆是,且各有特点,有些题学生考虑不全面,有些却是无所适从,刚刚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有个别学生不分青红皂白,不认真审题,如果在课堂上我能够抓住学生实践的过程适时把展开的平面图做出点拨效果会更好。比如教科书练习六中的练习题,要在游泳池的四周和底面都贴上瓷砖,需要贴多少平方米的瓷砖,有些学生不认真审题最后求出来的是六个面的面积,紧接着下一道题是学校要粉刷教室,扣除门窗的面积后,学生没有考虑到地面不用粉刷,从而也是求的六个面的面积,与实际生活联系后,他们就会恍然大悟,而反映出他们理解问题的片面性,不够灵活。
有些学生缺乏空间想象力,还是分不清楚具体的面应该怎样求才是它的面积,而且学生缺乏耐心细致,做不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此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失误较多。以后的教学中我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例如,礼堂中有四根长方体形状的木柱,底面是正方形,边长是5分米,高5米,这四根柱子占地面积是多少分米?有个别学生依然把底面积和表面积混淆,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但是他们动手能力差,空间想象力欠佳,思维跟不上,对所学的知识没有吃透,似懂非懂又不及时追问,期中考试中有一道题目,出示的是纸盒的展开图,有些学生仍然一如既往去求六个面的面积,对实物的展开图认识模糊,能清楚的知道长方体的具体的长、宽、高,但没有认真观察纸盒到底有几个面,最后看到卷子时感到很遗憾。
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但是他们动手能力差,空间想象力欠佳,思维跟不上,对所学的知识没有吃透,似懂非懂又不及时追问,20xx年石油分局教育质量检测中有一道题别出心裁,让学生用塑料棒,卡纸等材料,亲自为妈妈做一个长方体花瓶,多数学生知道从8根10厘米、3根16厘米、6根20厘米长的塑料棒中选择8根10厘米和4根20厘米长的塑料棒拼成长方体框架。紧接下来让学生用一张边长为30厘米的正方形卡纸,裁剪出粘贴花瓶所需的材料,并画出示意图,算出花瓶的表面积,此题学生完成的不是很理想,丢分比较集中,有些学生没有和上面的条件联系起来,有些学生无从下手,也有少数学生想当然的画出六个面,求六个面的面积,由此看出在平时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有欠缺,平时只是注重让学生自己准备材料制作长方体或正方体,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灵活的生活素材,以后教学中应引以为戒,应该在平时对教材有更深入的研究,也应该全方位的去拓展学生思维,尤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部分内容,在生活中学生对长方体可以说司空见惯,在学习新知时学生也是兴味盎然,积极性很高,但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今后要多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思考加工,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时怕学生在课堂上忘乎所以,不好组织,所以尽量避免让学生动手操作,今后也应吸取本次的经验,尽可能的让学生多动手,动手的同时也会拓展学生的思维,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以后的教学中我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将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东西,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对知识的思考与实物模型的演示和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建立概念,以动促思。并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综合以上几个典型的例子,今后的教学中对一些基本的知识点也应该以点带面,较突出的问题进行讲解,点评,尤其是知识点、关键点、易错点、解题规律,解题方法,多种方法的共性,讲解分析过程的失误,今后也要注意多聆听学生的讲解,及早发现,及时纠正学生的失误,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篇7
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一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的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只要把六个面的面积相加就行。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提出明确的操作要求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那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呢?请你用长方体实物模型学具,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后,放手让学生去操作,给学生充分的活动、交流和思考时间,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的释放,学生在操作中探究知识、获取知识。
在小组活动中,学生能够各抒己见,优势互补,先后找到不同种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只见大小不一的长方体在学生的手中动起来,他们有的量,有的剪,有的拼,此时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由的,他们亲身经历了探究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找到了多种方法。
方法一:把长方体展开后分成三组,按组求面积后再求和。得到的计算方法是:长宽2+长高2+宽高2.
方法二:把长方体展开后分成面积相等的两大组,得到的计算方法是:(长宽+长高+宽高)2.
我认为数学教学中,还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具体事物出发,通过实物、教具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给学生充分观察和实际操作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产实践,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我们要从生活实际引入,为学生创设探索新知识的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去。将抽象的知识变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东西,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对知识的思考与实物模型的演示和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建立概念,以动促思。并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多种算法的交流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意识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特别是遇到特殊情况,比如鱼缸、粉刷教室用材、通风管道等,有很多学生往往不能分清哪些面不需要计算,或是应该怎样计算?我首先让学生环顾四周,把我们的教室看做一个长方体,而我们就生活在这个长方体的世界里,而后我让学生分别指出这个长方体----教室的的顶点、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各叫什么?屋顶的面怎么求?前后的面怎么求?经过这样训练,学生不但能理解每个面的长与宽和原来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而且还能根据我所给出的数据说出每个面的面积,再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这样的做法,对于空间观念比较弱的学困生来说,多了一根思维的拐棍。因此,在解决长方体的表面积实际问题时,我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同学不时的抬起头或转过头看墙壁,有的还用手指偷偷比划着。我知道,他们此时,正钻进长方体里。
另外在教学中要强调计算必须在单位统一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但在实际的做作业时学生的出错率仍然很高,还需多加强练习!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篇8
长方体的表面积属于空间与模型这个模块。在认识了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利用面与面之间的关系,探索出其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在备课的时候,我认为这课虽然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之一,但学生在理解长方体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扩展,应该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但从学生的课后作业上看,还真是问题多多。分析了一下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对总结出来的公式还不熟练。
虽然,我还教了学生记忆的技巧,但是很明显有的学生在算面积的时候还是张冠李戴,这说明学生对一个新知识的掌握还需要反复、重复加强。
2、学生对题目意思理解不透。
有的学生马虎大意,对完成作业态度不够,草草了事。以致有的题目存在“陷进”,他并没有发现出来。比如,房间贴墙纸,地面肯定是不用贴的,有的学生就没有想到。
3、计算上有问题。
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有些繁琐,这就要求学生计算细心 ,可是从作业上看,还是有些学生算式是对的,算错了。很可惜的。计算基本功以后还是要多加训练。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篇9
今天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不大顺畅,除了课堂上魏博宇、毕峻伟同学因理解出现偏差,交流纠正浪费时间外,我认为教师的设计也存在很大问题。
一、教学设计要删繁就简。
1、复习导入内容可以再精炼一点。没必要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点、面、棱的方面挨个去比较,去订正,直接设计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点,形式也没必要挨个抽学生回答,可以同桌互相交流,抽一组代表回答即可,这样既节省时间也抓住了重点。第二个练习题的设计可以直接让学生说出面积即可,其他学生判断,因为是复习内容,没必要像新课一样都是重点去分析。
2、重点的内容重点突破。长方体的表面积探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在之前学习了长方体的特征和展开面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可直接让学生借助实物或者展开图去探究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让学生理清弄顺长方体展开面的长和宽和原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将小组合作“议一议”的内容作为重点,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总结,占用的时间也应该是比较重要的时间。
二、牢记数学课的“三必讲、三不讲”。比如这节课上“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在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后,没必要定义读三遍,然后又抽取了10个同学依次回答问题。包括温故知新里的练习内容,只要学生回答正确,或者知错能改,没必要一道又一道的讲解。
三、数学课应该精讲多练。而本节课学生说的多,而且环节过于罗嗦,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导致教学任务没有完成,练习又少之又少。
以上原因都是老师个人的原因造成的,初次带五年级数学,对教材内容以及重难点内容抓不准、吃不透,设计上不敢求新颖只求能正确的教学下来就好,针对以上不足,我以后一定要勤学习,勤请教,争取快速提高自己的数学教学水平。
上一篇:秋天的树大班教案及反思8篇
下一篇:兔年学校校长新年致辞(精选7篇)
- 长方体的表面积课件精选04-15
- 新学期校长讲话稿秋季集锦12篇04-29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反思范文04-29
- 有趣的鞋小班教案900字精选12篇04-29
- 长相思作文(收藏9篇)04-15
- 幼儿园毕业典礼园长讲话稿模板8篇04-29
- 六年级班主任年度个人工作计划8篇04-29
- 学生夏令营活动方案集锦04-29
- 高中二年级家长会发言(精选9篇)04-29
- 跟岗学习计划8篇04-29
- [精品]曹刿论战教学教案精选6篇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