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2.说出动物如何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描述动物如何帮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4.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利害关系;
5.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
课前准备:
1.课件及资料
2.卡片
3.植物种子(20袋)
教法: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创设意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观看几种动物图片思考
教师播放几种动物画面,用生动、激情的语言,概述动物概况,发问引出新课
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探究
讲授新课:
一、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
1.学生快速做答
2.小组讨论分析并答疑
3.学生谈启示,理解生态平衡,体会动物在生态中的作用
1.让学生找出农作物(草)、蝗虫、麻雀、野兔、狼几种生物间的食物链
2.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并解决思考题
3.通过资料分析,启发学生谈启示: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达成共识
1.为分析资料奠定基础
2.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
3.完成第四个教学目标
2.促进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
1.学生参与观察、思考、理解物质循环
2.由小组讨论、合作、寻找另两条循环途径
3.体会出动物在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1.承接上面食物网,分析物质循环及途径
2.启发学生在食物网中查找余下的物质循环途径
3.教师启发
1.澄清物质循环
2.找出由动物参与的两条物质循环途径
3.完成第二个教学目标
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1.学生积极参与,体会昆虫的媒介作用
2.学生描绘出蜂、蝶的媒介过程
3.学生描绘出动物如何帮助传播种子
4.学生了解生物防治有关内容
1.教师启发,引起学生对植物受精过程的回忆,引出媒人----昆虫
2.启发学生观看蝶、蜂的传粉传粉过程
3.教师启发学生观察实物及教材:p46图3、4
4.了解农林害虫,介绍生物防治
1.完成第三个教学目标
2.巩固第四个教学目标
4.其他作用
学生讨论,表达交流
教师启发学生,对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做出补充
加深对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认识
二、我为保护动物献计策
1.拟定一份切实可行的动物保护措施
2.10月4日──世界动物日
1.学生讨论,交流表达
2.引发学生思考
3.学生欣赏《一个真实的故事》,进一步思考
4.学生表达,交流
5.科代表组织学生完成任务
1.承接第一个问题,启发学生举出人类滥捕乱杀动物的事例
2.教师展示有关滥捕乱杀动物资料
3.教师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
4.引发学生为保护动物献计献策
5.教师提议:拟定一份切实可行的动物保护措施
完成第五个教学目标
达标测评
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组织游戏:围绕本节的教学内容展开小组间、小组成员间的挑战,给予适当点评
巩固本节学习内容,了解学生理解情况
一、教学目标
1、能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3、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
1、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
难点:1、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学会用辩证的观点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三、课前准备教师:cai课件,动物生活的录像,有关滥捕乱杀动物资料,使用杀虫剂对环境影响的资料。学生:小生态瓶。
四、课时分配一课时五、--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新课观看录像,引起学生对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思考。播放录像,简介《寂静的春天》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1、分析、思考,得出结论。2、分析资料,展开讨论,互相质疑。3、游戏,然后分析,得出结论: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1、cai课件展示食物链:水稻---螟虫---青蛙,启发提问:青蛙被大量捕杀后,会出现什么后果?2、组织学生分析资料,帮助学生理解生态平衡的意义,并鼓励学生质疑。3、帮助学生完成游戏(角色扮演)。由此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生态平衡的意义。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观看、描述、思考、分析,理解物质循环过程。展示cai课件,启生帮助学生理解物质循环概念。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根据图片说出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过程中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列举事实:设施农业与虫媒传粉。知识拓展讨论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其他作用。引导、启发、明确。环境保护分析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展示资料,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3、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二、重点和难点重点:1、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难点:1、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2、学会用辩证的观点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三、课前准备教师:cai课件,动物生活的录像,有关滥捕乱杀动物资料,使用杀虫剂对环境影响的资料。学生:小生态瓶。四、课时分配一课时五、--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新课观看录像,引起学生对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思考。播放录像,简介《寂静的春天》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1、分析、思考,得出结论。2、分析资料,展开讨论,互相质疑。3、游戏,然后分析,得出结论: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1、cai课件展示食物链:水稻---螟虫---青蛙,启发提问:青蛙被大量捕杀后,会出现什么后果?2、组织学生分析资料,帮助学生理解生态平衡的意义,并鼓励学生质疑。3、帮助学生完成游戏(角色扮演)。由此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生态平衡的意义。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观看、描述、思考、分析,理解物质循环过程。展示cai课件,启生帮助学生理解物质循环概念。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根据图片说出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过程中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列举事实:设施农业与虫媒传粉。知识拓展讨论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其他作用。引导、启发、明确。环境保护分析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展示资料,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2、能说出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
3、能说出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的情况。
教学重点:
1、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也是本可课的一个重点。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2、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的概念是本课的另一难点。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学生阅读《寂静的春天》第一章明天的寓言。
提问:人类为什么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寂静世界?
再介绍唐代诗人杜甫和杜牧笔下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千里莺啼绿映红”。使学生产生比较,突出动物和这个大自然的关系。
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动物在生物圈中是一个重要成员,生态系统的平衡离不开动物的存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动物在自然界中所起的作用,使它们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2、四边互动
(1)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明确:在植物部分里我们知道绿色植物养育着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那么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又如何呢?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4-46。从三个方面讨论、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①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②有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作用
③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再组织学生交流、总结出以上结论。
(2)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指导学生分析、讨论课本上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时。建议各小组应把一种动物放到生物圈中去考虑。因为每一种动物都是生物圈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如果这个环节断了,就会影响食物链的其他生物的生存。
出示食物链图例
引导学生总结: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列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
(3)动物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提供一幅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的食物网的图。
引导学生分析其中吃与被吃的关系,从而知道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网传递、在生态系统内形成循环的情况。
(4)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明确: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给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可以说:植物时动物最大的“恩人”那么动物也不能做“忘恩负义”的小人呀!就寻找一切机会去报这个大恩大德。其中就有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引导学生分析ppt上四幅画中动物如何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的。
再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动物帮助植物的行为是不是一种“报恩”行为?
总结:这是生物圈中常见的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3、达标反馈:
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有人把人工种草的试验区用网子罩起来,过一段时间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了,而未加罩网的天然草场,牧草却生长良好。请解释其原因。
4、学习小结:学生表述当堂所得,并补充。
5、巩固练习
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列举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3.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辩证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5.能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重点
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的共生。
三、教学难点
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列举它们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5-5-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一、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腐生)
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寄生)如:链球菌,各种癣,等
3、与动植物共生(共生)如:地衣,根瘤等
六、作业
1、腐烂的水果往往散发出洒味,这主要是由什么菌引起的()
a、霉菌b、蘑菇c、酵母菌d、甲烷杆菌
2、引起人感染臂癣、甲癣、足癣的生物是一种微生物,这种微生物是()
a、寄生虫b、真菌c、链球菌d、病毒
3、饮用水是否符合标准,通常通过测定水中的数下列哪种菌群数来确定()
a、酵母菌b、乳酸菌c、大肠杆菌d、霉菌
一、教学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4、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重点:
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难点:探究活动中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观察记录。
三、课前准备教师:
1、变质的牛奶、各种真菌(木耳、香菇、灵芝等)长霉的馒头、面包,腐烂变质的水果;
2、实物投影仪;
3、培养菌落实物;
4、琼脂、培养皿、烧杯、甜豆浆、酒精灯、吸管、三角架、无菌棉棒、镊子、放大镜。学生:预习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四、课时分配一课时五、--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引入新课积极思考、踊跃提问展示变质的牛奶,提出问题,引入新课认识大型的真菌和真菌中的霉菌仔细观察,从实物中获得有感性认识。展示大型真菌及霉菌实物。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请两个同学讲解和演示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提问并解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区分细菌和真菌菌落分布的特点观察菌落实物、区分其分布的特点。阅读教材。将课前培养的菌落实物分发给各小组,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并及时点评并给予鼓励。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通过对实物、图片的观察总结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展示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制定探究活动的方案制定实施方案、交流活动的计划及展示观察记录的表格下课后半小时内将在各自环境中已接种的培养皿密封好,送回教室后排的空桌上。布置设计探究方案,提醒学生注意设计对照组。巡视和指导、参与设计,及时激励。每组发给两套有培养基的培养皿。
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一、教学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3、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4、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二、重点难点重点: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2、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难点:探究活动中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观察记录。三、课前准备教师:1、变质的牛奶、各种真菌(木耳、香菇、灵芝等)长霉的馒头、面包,腐烂变质的水果;2、实物投影仪;3、培养菌落实物;4、琼脂、培养皿、烧杯、甜豆浆、酒精灯、吸管、三角架、无菌棉棒、镊子、放大镜。学生:预习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四、课时分配一课时五、--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引入新课积极思考、踊跃提问展示变质的牛奶,提出问题,引入新课认识大型的真菌和真菌中的霉菌仔细观察,从实物中获得有感性认识。展示大型真菌及霉菌实物。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请两个同学讲解和演示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提问并解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区分细菌和真菌菌落分布的特点观察菌落实物、区分其分布的特点。阅读教材。将课前培养的菌落实物分发给各小组,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并及时点评并给予鼓励。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通过对实物、图片的观察总结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展示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制定探究活动的方案制定实施方案、交流活动的计划及展示观察记录的表格下课后半小时内将在各自环境中已接种的培养皿密封好,送回教室后排的空桌上。布置设计探究方案,提醒学生注意设计对照组。巡视和指导、参与设计,及时激励。每组发给两套有培养基的培养皿。
(一)教学目标
1、识记目标:(1)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实现。
(2)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
2、能力目标:正确认识法律与公民的关系,法律与公民的生活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守法的习惯,依据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教学重点: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
(三)教学难点: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
(四)教学设计:法律如何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纠纷以及制裁犯罪,涉及的知识比较专业。这对学生是有难度的。要具体案例增加感性认识,让学生通过讨论归纳出理论,教师再进行讲解。本课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以学生为本。准备注重学生的道德实践,充分发挥教科书的引领作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法律我们永远的好朋友》歌词思考:“法律是一盏引航灯”“法律是一棵大树,为我们遮挡风雨”你是怎样理解的?
二、创设情境、共同感悟
小品《不该发生的事》:两同学因为一点小事发生争执,最后演变成大打出手,导致一同学骨折、一同学受到法律制裁。
思考:执法机关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治安管理处罚法》。
思考:上述案例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法律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的。
联系上一节课的内容:我们应如何行使权利和和履行义务?
提问之后教师总结:课本第10页至13页。
三、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阅读14页中学生张华的事例,思考:我们应该如何让法律这棵大树为我们遮挡风雨?从15页正文中找依据并续写协商和解、提起诉讼等不同途径的故事结尾。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最后选出组代表在班上交流。
思考:自己或自己的家人与他人发生过权益纠纷吗?是怎样解决的?
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应该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为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思考:法律是怎样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的?
学生回答:法律是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的。
四、收获平台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习了哪些知识(同时完善板书提纲)?你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五、放飞思维、巩固创新
学生巩固本课所学。
思考15-16页谢英的故事,书面回答课本问题。
践行情景对话展示:一小组出示情景,其他小组思考应对措施。要求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播放歌曲《法律我们永远的好朋友》来结束本课。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20510.html
上一篇:人类优生与基因组计划教案模板
下一篇:昆虫的生殖发育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