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时间:2025-10-24 小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必备7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然需要准备教案,它是确保教学成功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那么,如何撰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与分享。
◍ 小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人民币及1元和5元的面值。
2、初步尝试有计划地使用人民币,感知并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用途。
活动准备:
课件、记录表、人民币、文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小朋友,再过几个月你们就要上小学了,小学生要用到很多的学习用品,今天,我们就去逛逛文具店,买一些学习用品,好吗?
二、认识人民币
(一)、认识部分人民币的面值
1、买学习用品要用什么?(钱、钞票)我们国家使用的钱(钞票)有一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人民币)
2、课件(出示所有的人民币):看,这些就是什么呀?(人民币)你认识哪张人民币?它的面值是多少?
3、课件(出示数字7):那今天我们要用几元人民币去买学习用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7元)
(二)、取钱
1、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一个储蓄罐,里面有很多的人民币,现在请你们从储蓄罐里取出7元人民币。(幼儿操作)
2、你取了几元人民币?是怎么取的?谁也用了这种方法?
幼儿讲述取7元人民币的方法:一种是一张5元的纸币,两张1元的硬币(简单认识一下纸币和硬币);一种方法是7张1元的硬币。
小结:原来,7元人民币有两种取法:一种是一张5元的纸币,两张1元的硬币,还有一种方法是7张1元的硬币。
3、请小朋友把7元人民币放到钱包里。(幼儿把7元钱放到钱包里)
三、制作计划表
1、小朋友们已经把钱准备好了,那么你们准备到文具店里买些什么学习用品呢?(请2——3名幼儿简单讲述)
2、出示课件:我们先来看看文具店里有些什么学习用品?这些学习用品的价格又是多少?
3、原来文具店里有这么多的学习用品,它们的价格也是不一样的,我们每个小朋友有几元人民币呀?(7元)该买些什么呢?我们先来计划一下吧!
4、出示计划表:这儿有一张表格,我们可以把想买的东西先来记录一下。
5、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6、集体交流:小朋友们都做好了计划表,现在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的计划表。(我想买一本子,2元;一支笔,5元等)
7、自由交流:其他的小朋友呢?你们想不想交流一下?(想)现在就请你们和边上的朋友看一看,说一说。
四、购物
1、现在我们都做好了购物计划,接下来就请你们每人带7元人民币按计划买学习用品吧!(幼儿按计划购物)
2、你们都按照计划挑选好自己需要的东西吗?现在我们一起去收银台付钱吧!(幼儿付钱)
3、你们买到了这么多的`学习用品,开心吗?
小朋友们真棒,都是用7元人民币,买到这么多不同的学习用品。
五、人民币的用途
1、那你们知道人民币除了可以购买学习用品外,还有什么用呢?(幼儿自由回答)
2、看多媒体:我们一起看看人民币还有什么用?(简单地说一说,看一看)
3、小结:原来,在我们生活中,用的、吃的、玩的、穿的很多地方都要用到人民币,今天,我们一起去文具店用人民币购买了学习用品,以后我们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用人民币做其他的事情,好吗?
◍ 小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认识 1 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经历取币、换币、付币等活动过程,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感受 1 元的实际价值。
培养幼儿在生活中爱护人民币,节约用钱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 1 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理解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难点
在实际情境中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和支付。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准备
1 元以内的人民币若干(包括 1 元、5 角、2 角、1 角、5 分、2 分、1 分的纸币和硬币)。
玩具、文具等商品,价格标签。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谜语导入(3 分钟)
出示谜语:“薄薄一张纸,作用可真大,买书买笔买玩具,都要用到它。”让幼儿猜一猜。
揭示谜底:人民币。
认识人民币(12 分钟)
教师出示 1 元、5 角、2 角、1 角、5 分、2 分、1 分的人民币,让幼儿观察。
引导幼儿从人民币的颜色、图案、数字、文字等方面进行描述。
介绍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人民币的换算(10 分钟)
教师展示 1 元 = 10 角,1 角 = 10 分的换算关系。
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用 10 个 1 角的硬币换成 1 元的纸币,用 10 个 1 分的硬币换成 1 角的纸币,加深对换算的理解。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互相出题进行人民币的换算练习。
购物体验(15 分钟)
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小超市”,摆放各种玩具、文具等商品,并贴上价格标签。
给每个幼儿发放一些 1 元以内的人民币。
幼儿分组进行购物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计算价格,并用手中的人民币进行支付。
教师在旁边观察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遇到的问题。
总结与拓展(5 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幼儿:“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人民币?元、角、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让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观察人民币的使用情况。
六、教学延伸
在数学区投放更多的人民币和商品道具,让幼儿继续进行购物游戏。
开展“节约用钱”的主题活动,教育幼儿珍惜金钱,合理消费。
七、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幼儿对 1 元以内的人民币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并且在购物体验中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但在教学中,发现部分幼儿对于分币的认识和使用较为陌生,需要在今后的生活中多引导幼儿观察和接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小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模拟购物活动,培养幼儿的数学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幼儿懂得爱护人民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掌握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
难点:在实际购物情境中,正确运用人民币进行交易。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操作法
四、教学准备
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样本(纸币和硬币)。
玩具商店的场景布置,各类商品及价格标签。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3 分钟)
播放一段购物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人们在购物时使用的货币。
提问幼儿:“你们知道视频里人们用的是什么来买东西吗?”从而引出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新授部分(20 分钟)
认识人民币
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样本,让幼儿观察并说说它们的特征(颜色、图案、数字等)。
介绍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1 元、5 元、10 元、20 元、50 元、100 元;1 角、5 角;1 分、2 分、5 分)。
人民币的换算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让幼儿了解 1 元 = 10 角,1 角 = 10 分。
举例说明:如 2 元可以换成 20 角,5 角可以换成 50 分。
让幼儿进行简单的换算练习,如 3 元 = ( )角,40 分 = ( )角。
(三)巩固练习部分(12 分钟)
模拟购物
将教室布置成玩具商店,摆放各类玩具并贴上价格标签。
给幼儿分发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学具),让他们进行购物活动。
引导幼儿在购物过程中正确使用人民币,计算商品价格和找零。
小组讨论
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在购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钱不够怎么办、如何找零等。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四)总结部分(3 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幼儿:“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教育幼儿要爱护人民币,不能随意损坏或乱涂乱画。
(五)活动延伸
- 教师范文大全(jk251.coM)优质索引:
- 小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 小学公开课教案 | 公开课教学反思 | 中班公开课教学反思 | 小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 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
在区角活动中,投放更多的商品和“人民币”,让幼儿继续进行购物游戏。
让幼儿回家和家长一起进行购物活动,实际运用所学的人民币知识。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人民币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模拟购物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能够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但在人民币的换算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 小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让幼儿认识常见的人民币面值,并能准确区分。
帮助幼儿理解人民币的作用和价值。
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理财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常见人民币的面值和特征。
难点:理解人民币的价值和使用方法。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实物(包括纸币和硬币)。
多媒体课件,展示人民币的图片和使用场景。
玩具购物篮、各种商品道具(标有价格)。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展示一个装满各种物品的宝箱,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幼儿:“如果想要得到宝箱里的东西,我们可以用什么来交换?”引出人民币的概念。
(二)认识人民币(15 分钟)
利用多媒体课件,依次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图片,介绍其面值和特征。
例如,展示 100 元人民币,介绍上面的图案、颜色、数字等特征。
再展示 50 元、20 元、10 元、5 元、1 元等纸币,以及 1 元、5 角、1 角等硬币,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拿出真实的人民币实物,让幼儿亲手触摸、观察,加深印象。
(三)了解人民币的作用(10 分钟)
播放一段人们在商场购物、乘坐公交车、交水电费等使用人民币的视频。
组织幼儿讨论:“人民币有什么用?”引导幼儿理解人民币是用来购买商品、服务和支付费用的。
(四)游戏环节:购物小能手(15 分钟)
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小超市,摆放各种商品道具,并标上价格。
给每个幼儿发放一定数量的模拟人民币(可以是自制的卡片)。
幼儿扮演顾客,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计算价格并用手中的“人民币”进行支付。
教师在旁边观察指导,帮助幼儿正确计算和使用人民币。
(五)总结(5 分钟)
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提问:“我们认识了哪些人民币?人民币有什么用?”
教育幼儿要珍惜人民币,合理使用零花钱。
六、教学延伸
让幼儿回家和家长一起完成一次购物,实际使用人民币。
在班级区角设置“小银行”和“小商店”,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和使用。
七、教学反思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游戏活动,幼儿对人民币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能够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初步了解了其作用。在游戏环节中,大部分幼儿能够积极参与,但少数幼儿在计算价格时还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提供更多实际操作的机会,加强幼儿的数学运算能力和理财意识培养。
◍ 小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天鹅》是法国作家布封的作品。之所以选取这篇课文作为研究课上的载体,就是本文集中了说明文与散文的所有特点,把说明文写的典雅脱俗,语言温婉流畅,是一篇极具欣赏价值的文章。
北方学生对天鹅没有过多的了解,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天鹅的图片与文章,发现学生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基本形成。因为学生本身对课外知识具有天然的好奇心。学生们介绍的津津乐道,但是时间有些没有控制好,充斥了文本赏析的时间。
对于文本当中的美词佳句,学生分析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作者是十七世纪的法国作家,语言表达的方式自然不被学生们所轻易接受,光是单纯的积累没有什么效果。现在想来,应该放手,让学生们自主探究文本中的句子,把喜欢的句子分析积累,然后在集体汇报中,大家教学相长,效果一定会比老师牵引学生,生涩地要求学生跟进老师的思维与指引要好。
本课的朗读指导很到位,学生们的朗读来源于对天鹅的赞美,读起来来源于内心感受,所以在课堂上的朗读掀起了高潮。我决定抽时间再读布封,了解这位科学家是怎样把百科全书写成史诗的。
◍ 小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景阳冈》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上的一篇自读课文,按要求应利用一课时完成,可今天在我教读这篇课文时却没有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以下不足之处:
一、自读课文,当然是引导学生自学,以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可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我来把握学生所感知的内容,导致无效的重复,变趣学为被动接受了。
二、在学生讨论汇报的过程中,我一直努力引导学生说出我想要听到的词汇,以有利于完成板书,造成课堂语言的干涩,学生因为怕不能使我“满意”而不愿再开口,使课堂气氛几乎陷于凝固状态。
三、因为前面的时间耽搁,导致教学任务没有有效地完成。
总之,一堂课下来,学生觉得所收甚少,干瘪无趣,我感觉这一堂课简直是受罪。其实,如何上好自读课,这也是我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下一课依然的自读课《猴王出世》,我又该如何设计教学呢?怎样有效引导学生,怎样调动学生的兴趣,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怎样使学生学有所得……我思考着。
◍ 小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萧乾的《吆喝》一文中,商贩的吆喝声,在无心人听来,或许顿生厌烦,而在有生活情趣的人听来,却是优美动人的音乐。为方便今后更好的教学,现对本课的教学进行反思。
1、我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阅读的能力,课堂上我把时间充分的留给学生去阅读、概括、去体会、去感悟品味,去探究,尽管学生回答的问题不是完全正确的,但我认为只要有计划、有目的的持之以恒地坚持去训练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会得以质的飞跃。
2、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这一节课围绕以上两个学习重点,首先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学生答案各种各样,但我觉得学生思考的过程就是他们的思路清晰的过程。然后提醒学生找出语段之间的衔接过度语句和起概括作用的总起句,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句子分别承转了哪些内容,然后让学生思考文章的思路。最后师生共同梳理文章结构。学生的思考、概括、表达的'能力在于老师的培养,不能操之过急,必须循序渐进。
3、体味“吆喝”的魅力,我让学生先细细品味作者的描写,再让学生从作者的描述中体会如果自己就是小贩大声吆喝出来,学生尽兴发挥,场面热烈。在让他们展现收集本土吆喝。
4、通过作业设计把学生学习兴趣由课内引向课外,让学生通过课外学习获取更多的知识。
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对于个别板块我讲析太多,学生兴趣不高,完全没有达到我的预期目标,还需加以改进,如利用课件播放一些带有唱腔的吆喝声让学生品味吆喝的音韵美等。
- 推荐阅读: 小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必备7篇) 小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三十篇) 中班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 关于中班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12篇 [教案必备]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怎么写 小学公开课教案模板(必备十六篇)
- 需要更多的小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网内容,请访问至:小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