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小学教案

小松树大松树说课稿优质例文

时间:2022-01-09 大与小幼儿教案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课文安排了三教时,我今天上课为第二课时。

2,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分角色表演。

(3)情感目标: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3,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2)学写生字。

教学难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二,说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的教学活动,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课文的感悟有深有浅,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段落,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悟读,并合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上课刚开始,我先指名读课题,引导读出两棵松树的大小,然后复习本课词语,接着我出示两棵松树的图片,并让学生把两棵松树送回家。用文中的话来说一说,这样也达到了复习第一自然段的目的。

2,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首先,创设情景。引出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对话。让学生自己读,先自己体会,然后来交流读后的感觉。在理解小松树的话时,我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喂,因为只有读好了这个字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松树的话,从而达到理解小松树是一个狂妄自大,没礼貌的人。与之相反,大松树的没有回答,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或许有点困难,但我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他们体会,原来大松树没有生气,他只是不屑和小孩子生气。理解风伯伯的话又是一个难点,我引导学生从摸入手,体会风伯伯是一个长者,很慈爱的形象,他是一个正直,站在旁观者角度看的人,他的意见更客观。在听了风伯伯的话后,我让学生自己找找,此时的小松树是怎么想的,学生都能说出惭愧这个词,接着我用熟词法让学生体会这个词,从而更真切地体会到了此时小松树的心境,这也让我顺利地实现了我预期的目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客观地说说自己的喜欢的形象,并说出原因,这在无形中也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的道理。3,总结课文,角色表演

(1)总结课文,客观地评判文中的三个形象。

(2)指导学生分角色表演。4,教学生字我特地选了两个左右结构,两个上下结构的生字,让学生比较,记忆,再通过老师的范写,学生描红,实现对生字的掌握。

四,说教学板书

我这节课的板书力求简洁美观,采用师生画图贴图的方式完成,此板书图文并茂,色彩鲜明,有助于学生记忆。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小松树大松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大。

3、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与难点:有感情的朗读对话,理解风伯伯的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教师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一座大山,由此导入课文,并板书课题。

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欣赏课文。

2、打开课本,初读课文。要求: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识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

3、出示生字,让学生再读课文,并找到含有生字的词语或者句子。

4、指名认读,并有重点的进行讲解。

三、指导朗读,感悟体验

1、再读课文,划出小节。

2、指名读第一节。

出示图片。问:他们是谁?你能把他们送回家吗?

指名贴图。

3、过渡:既然大松树和小松树是邻居,那他们一定经常在一起聊天,着一天,他们又说了什么?

让学生到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问:你觉得小松树怎么样?为什么?从哪儿看出来?(让学生充分发言)

出示小松树的话,指导朗读。

4、过渡:那大松树生气了吗?他心里在想些什么?(讨论后发言)

随机演示:将小松树拿下,与大松树比较。

5、那我们小朋友你想对大松树说点什么?讨论后发言。

6、你们可真聪明,和风伯伯想到一起了,看看他说了什么?出示风伯伯的话,指导朗读。

7、小松树听懂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惭愧”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做出惭愧的表情。

8、假如你是小松树,此时,你想对大松树说点什么?还像刚才吗?(再次出示小松树的话,让学生比较后回答)

四、课本剧表演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

2、选拔优秀小演员,上前表演。


小松树大松树教学评析优秀模板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6

《小松树和大松树》案例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光靠读一本书是学不好语文的,即使是我们低年级,也要树立起在课外学语文,在社会中学语文的思想。一位教师在教完《小松树和大松树》后,让学生质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松树为什么长在山上呢?”这个问题可真叫那位教师哭笑不得,因为这跟教学目标毫无关系。处理这样的问题,不能不了了之,更不能置之不理,不然,就会失去引导学生在课外学习语文的大好时机,也会挫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松树为什么长在山上?这是个自然科学方面的问题,松树的种子可能会被小鸟叼着,在飞行的过程中,落到了山上,再加上合适的土壤、水分等原因就可能生长起来……如果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回去查资料,不就培养了学生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吗?如果学生回去问他的爸爸、妈妈,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教师再安排学生在语文课外活动上进行交流,这不就是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吗?所以,我们说,只要教师留心,时时处处都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松树大松树教学设计思路说明精选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7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思路说明

城南小学李波涛

本课是一则寓言故事。这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篇寓言。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高,因而看不起山下的大松树,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骄傲自大的行为。全文共的四个自然段。

本节课上的是第二教时,主要的教学任务一方面是学习第一教时余下的几个生字,另一方面是在深入理解感情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就教师所提供的话题,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探究研读,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同时也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二者的结合点在哪里?本节课的设计,就试图用教师所提供的话题来体现二者的结合点。

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话题,来引起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兴趣:如果让你来说一说小松树,用上“小松树--------------”的句子,你会说什么

?为什么这样说?从课文中找出理由来。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一步深入自主探究课文。教师在学生已有的对课文的理解的基础上,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加以点拨,使学生通过朗读对小松树的骄傲自大有进一步的体会。

在总结阶段,我让学生还用“小松树-------”的句式来说学习课文后的感受,来强化对课文的认识。

在教材的处理方面,本节课对风伯伯的话有意进行淡化处理。主要的原因和理由是:1、风伯伯的话可谓语重心长,完全是一个长者口吻,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要体会到这一层,我觉得实在太困难;2、风伯伯的话只要大致了解了意思,并不妨碍学生理解全文。3、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很明显是小松树。对风伯伯的话进行淡化处理所节省的时间和精力可用在反复研读体味小松树这一形象上。即所谓“宁掘一口井,不开一条沟”。这一设想和做法是否可行,还要请各位点评。

小伙伴说课稿优质例文


一、说教材

本单元是以好孩子好品质为主题编排的。

故事从春游那天的午餐讲起。当小伙伴们发现玛莎不吃午餐时,都从不同的方面表示了关心。有的说没有午餐吃将是很难受的事,有的说背包可能丢在哪里。而安东把一大半面包放在玛莎手里,他关心的是玛莎需要吃午餐了。这些关心,玛莎最需要的是什么呢?这个故事童趣盎然,旨在说明一个道理: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强化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教材有一幅插图,描绘的是三个小伙伴对待玛莎丢了书包后的不同表现。教学中若能图文结合,可增强教学效果。

二、说学生

由于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不懂如何去关心、帮助别人。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深受学生欢迎的小故事,通过讨论、反复朗读、联系生活谈感受等手段,引导学生在读着自己喜爱的故事中产生了与帮助他人的愿望。

三、说目标

本课我打算用两课教时教学。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的设置和学生的特点,我将教学目标设置为:第一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进入角色朗读。

2、初步感知课文,知道三个小伙伴的不同表现。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识记生字、训练字词、指导书写。

教学的重难点是:主要是情感方面,即引导学生体会出要给自己的小伙伴最需要的帮助。

今天我将重点说一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想。

四、说策略。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此,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以读代讲,悟出道理,受到情感的熏陶。课题“小伙伴”的理解和感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可围绕“小伙伴”来引导学生谈谈、读读、演演、议议,通过诱发学生的生活体验,使课文蕴含的道理内化为孩子的感情需要。

(一)谈谈“小伙伴”,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整个课堂进程的兴奋剂,所以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与否是影响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有研究表明:学生对身边的人物事物比较感兴趣。上课伊始,我就在黑板上板书:小伙伴,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都有小伙伴,在你有困难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对待你的?学生可能会说:“关心我,帮助我。”我就接着问:“玛莎遇到了困难,他的小伙伴是怎样做的呢?”请大家打开书读读课文。

(二)以读代讲,读思结合,体味“小伙伴”

1、看图读文。一年级学生对插图情有独钟,教学中先让学生看文中的插图,看后指出哪个是文中的三个小伙伴??这样安排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引领学生读文。

2、读思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看完插图后,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在课文中划出他们说的话和动作,并引导思考,他们中谁的做法对玛莎更有帮助?以此落实本单元训练项目:强化边读边想的习惯。

春笋教学设计优质例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3个生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现在已经是春天了,万物复苏,大地更新。小春笋也悄悄地生长出来,我们就来看看它们是怎么生长的,好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看图认识春笋。

1、(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现卡通式的春笋娃娃。

这就是春笋,看看它们是什么样的?

2、知道春笋的一些小知识吗?教师作适当些补充。

3、(播放竹子的图片)这是春笋的爸爸妈妈,春笋是它们的娃娃。春笋慢慢地就会一节一节地往上长,长成竹子。

(边讲边播放课件:春笋一齐争着向上长的情景。)

4、喜欢春笋娃娃吗?打开书,去读一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上小节号。

(3)根据课后生字表画出生字词。

2、学生按要求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安卡片。

指名认读后提醒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笋:是读平舌音。

再:也是平舌音。注意在再是同音字。

迎:是后鼻音。

声、冲:也是翘舌音。

块、外:注意声母之间的区别。

长:是个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是zhǎng、既是翘舌音,也是后鼻音。你能用长的两个读音分别来组词吗?

(2)出示词语。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1、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是否读得正确、流利。评议、正音。

3、指导读长句子。

(3)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4)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4、用教师教给的方法再读读课文。

5、老师看同学们读得那么好也想读一读,可以吗?师范读课文。

6、师生比赛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巩固读音。

2、这些生安中哪些是上下结构的字:(声、笑、节)

3、教学偏听偏旁。

声:上面是士字头,士兵的声音真响亮,所以是士字头。

电:跟哪个字很相近?怎样区别它们?

4、看课后笔顺表,记忆这3个字的笔顺。

5、师查、反馈。

6、给这3个生字找朋友。

五、指导书写。

1、观察一下生字表中的这3个生字,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它们写正确、美观?

2、生自由说,师作适当补充。

声:上面的士字头约占田字格的1/3,下半部分要比上半部分略宽些。

笑、节:同样的,偏旁部首都是约占田字格的1/3,节下半部的要写在横中线上。

3、师范写生字,生描红。

4、生临写,师巡视指导。

5、展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

教学后记:学生初步了解春天的景色。笑会写成少字!

这个办法真好优质例文


教学目标:1。识字14个,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知道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史学生动的小伙伴之间要互助互爱,团结合作。

教学重点:识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识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挂图,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棵:

1.介绍毛泽东。

2.这节课我们学习毛泽东小时候的一件事。

二.学习新课。

1.进行听说训练。

(1)提出听说要求(认真)。

(2)听股市,抓要点

放录音,要求学生边听、边想,听清故事讲的是谁的一件什么事?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字读课文,圈出生字。

(2)自己识字。

(3)给字找邻居。

(4)指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齐读课文,思考毛泽东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讨论:a.毛泽东和小伙伴有那些一样的地方?

b.假如毛泽东没有想这个办法,又会怎样呢?

(3)汇报。

(4)师小结。

三.巩固复习

1.读课文,分组读,一人读一段。

2.给生字组词。

四.课堂总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毛泽东遇事动脑筋,今后我们做事也要动脑筋,设法巧干。

板书设计这个办法真好

放牛

毛泽东三组砍柴高兴回家

检果子

泽伙伴牛砍柴检呢组喂饱份牵提

第二课时这个办法真好

教学目标:学习写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1。指名读课文。

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读。

二.学习写字。

1.出示生字:候常放牛组背份

2.齐读生字。

3.分析字型、笔顺。

4.出示黑板:“候”的书写过程,中间的竖红色闪烁。学生描红。

“常”课件演示。学生看清笔顺后再书空,然后描红。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写。

6.讲评。

三.课堂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学的很棒!

四.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这个办法真好

候常放牛组背份

远行靠什么教案优质例文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

2、了解古代的、现代的、近代的交通工具。

3、懂得要想走得快,走得远,就要发展科学技术。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

教学难点:

懂得要想走得快,走得远,就要发展科学技术。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看图来了解交通工具。

教学准备:课文内容的教学挂图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辅助手段

一、导课

同学们现在我们出远门靠什么?让我们再来看看古代的人靠么?什学生自己试着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提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二、教学认读生字1、让学生借助拼音读认读生字。

2、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3、教师评价。

4、注意强调载读四声。1、给生字口头组词。

2、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这些字?

3、生生互评。

三、教学生字1、教师先听写简单的字,如:内、军、世界

2、有针对性的学习生字。

3、指导学生练习书写。1、让学生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并组词。

2、生生互评。生字卡片

四、初读课文教师评价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板书设计:南辕北辙

生字:

驶应奔驰马关系固夫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辅助手段

一、精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1、说说古代人用什么交通工具?

2、现代人用什么交通工具?

3、你知道现在人们用什么交通工具?

二、理解课文内容1、说说你觉的什么时代的交通工具好?

2、说说为什么现代的交通工具好?1、说一说。

2、说说现代的交通工具给人们带来了哪些方便。

三、扩展内容说说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1、你还能设计出哪些未来的交通工具?

2、请画出来给大家介绍。

四、总结课文说说人类远行靠什么?1、学生再读课文,说说人类远行靠什么?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远行靠什么

最初人们步行,骑马,或乘独木舟

后来马车,帆船。

二百多年前火车,轮船

不久汽车

现在飞机,核潜艇、太阳能汽车、

课后回顾:

现在的学生知识很丰富,我让学生先说说现在都有哪些交通工具,学生说了很多,他们把现在的交通工具和以前的做比较,很容易发现现在的交通工具先进了许多。让学生明白这些进步都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号召学生认真学习,将来制造出更好的交通工具。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3674.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