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科学式教案

时间:2023-05-30

科学式教案精选4篇。

笔者基于您的需求,呈现了这份具有实用价值的“科学式教案”。在每一堂课上,教师都需要准备一份教案和课件,而现在大家可以开始编写自己的教案和课件了。此外,学生的反馈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非常欢迎您的阅读,并希望您能够将此文收藏下来!

科学式教案【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好!

我是来应聘幼儿园教师的××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说课的题目是《石头变形记》,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活动方法、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说活动延伸这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石头变形记》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大班科学领域。活动为幼儿介绍了大石头在阳光、雨水、风的作用下碎裂成小石块,在河水冲击下相互摩擦碰撞,最后被磨成鹅卵石的科学知识。《纲要》明确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本活动内容紧扣幼儿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能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次活动将通过幼儿的观察讨论,一方面了解鹅卵石的形成,另一方面了解鹅卵石在生活中的运用。

在对教材地位与作用的分析上,特制定如下的三维目标:

1.情感目标:能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运用各种感官,提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能力。

3.认知目标:了解鹅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事物本质和事物间关系的过程。因此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幼儿能了解石块在各种自然力的作用下,最后形成鹅卵石的过程。而难点在于幼儿能关心周围环境,在玩中体验科学的重要和趣味。

二、说学情

“从幼儿身边最熟悉的事物出发”是的幼儿教育理念之一,所以在开展活动之前要先了解幼儿的特点。下面我对幼儿情况做简要分析:

大班的幼儿好学好问,能初步理解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但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从问“是什么”上升到“为什么”,好奇心和求知欲旺盛。这一时期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增强,记忆力有明显的发展,但由于缺乏知识和经验不足,还需要老师正确的指导。因此这些都将成为我组织活动考虑的因素。

三、说活动方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以游戏法为主,观察法、讨论法为辅,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图片,与同伴讨论,达到了解鹅卵石的形成过程,同时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交流观察的过程和结果。

四、说活动准备

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教师,为了给幼儿提供了可供直接感知操作的物质材料,方便幼儿动手尝试,增添了活动的趣味性,我的活动准备如下:

1、《变形金刚》简短视频一段;

2、鹅卵石实物若干;

3、鹅卵石形成的过程图片若干幅;

4、橡皮泥若干。

五、说活动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下面具体说说我的活动过程,设计如下环节:视频导入,激发求知;实物展示,感知对象;图片展示,深化理解;游戏活动,增添趣味。

1.视频导入,激发求知

好动是幼儿的特征之一,而具观赏性的视频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因此,我会采用视频导入活动。在活动之初,我会向幼儿播放《变形金刚》的简短视频。在幼儿观看后,并因势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影片中的是什么吗?”在幼儿说出答案后,伺机引出活动主题:“石头变形记”,以此调动幼儿的好奇心。

2.实物展示,感知对象

在幼儿对“石头会变形”这个问题有强烈的求知欲时,我会呈现鹅卵石这一实物。请每位小朋友来摸一摸鹅卵石,同时说一说摸到的感觉,观察鹅卵石的特点,达到幼儿能了解、认识鹅卵石的活动目标。在幼儿对鹅卵石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我会引导幼儿联系实际生活,想一想、说一说鹅卵石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这样有助于帮助幼儿获得经验,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图片展示,深化理解

之后,我会继续向幼儿展示教材提供的鹅卵石形成过程图片,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分组讨论,能自己发现鹅卵石的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我会进一步启发幼儿描述图片中的内容,想象大石头经历了哪些自然力的作用,最后变成漂亮的鹅卵石。这样不仅可以发散幼儿想象思维,还可以提高幼儿的胆量,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达到培养幼儿对图片内容的领悟能力。

4.游戏活动,增添趣味

以竞赛判别输赢的游戏,有助于满足大班幼儿日益增长的好胜心理,因此活动的最后我将组织幼儿进行“制作鹅卵石比赛”比赛。首先我会将幼儿分成3个小组,每组发放一大块橡皮泥,通过比赛捏鹅卵石的形状、速度来制定输赢。通过这样的环节,为幼儿提供动手操作机会,帮助幼儿获得更完整的经验。同时激发幼儿的兴趣,为整个活动增添趣味。

六、说活动延伸

好的教育活动不是止于特定的某一次活动,特别是对幼儿能力、习惯的培养,活动延伸不可缺少。因此,在活动之后我会鼓励幼儿在周末的时候邀请父母一起走进公园,去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鹅卵石。这种方法有助于幼儿把本次活动中学到的知识继续延伸。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科学式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

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将对认真完成实验的同学加星评价。

3、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还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变化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告。

科学式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磁铁有磁性》一课是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磁铁中的第二课。

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认识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首先,学生通过对有结构的数量较多的12种材料进行预测、记录,实验、记录,得出结论,明确认识到磁铁能够吸铁,,从而初步建立“磁性”的概念,修正有的学生认为磁铁能够吸引所有的金属,通过实验强化正确认识,修正错误看法,进而让学生用磁铁的磁性去辨别一些铁质物体,比如生活中常用到的硬币,分辨出哪些是铁材料做的,哪些不是铁材料做的,最后让学生用磁铁找一找身边的物体哪些是铁材料做的。这是从探究和应用两个方面帮助学生建立和加深磁性的概念。

第二个活动是:研究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吸铁。这个探究活动指向的科学概念最明显的是“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其实也指向了磁力不需要接触物体就能起作用,磁力大小与距离有关系等。

二、学情分析

大多数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都见过或玩过磁铁,而且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对磁铁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但也可能会对磁铁能吸引哪些物质,不能吸引哪些物质存在认识上的模糊。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万事万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会对继续研究磁铁有很强的兴趣。以上这些都是进行本课探究学习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

三、设计理念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在“磁铁有磁性”教学中,设计了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为学生架起的建构科学知识的桥梁,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强化正确认识,修正错误看法。体会到科学研究就在身边,树立生活中处处是科学的意识。

四、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2.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物质,不能吸引什么物质。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3)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水能不能吸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五、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六、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七、教学策略

教法:本课教学教师主要以活动形式组织教学,使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认识磁铁的磁性。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学法:本课中学生以参加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通过动脑思考、亲手实践,得出结论的过程来学习本课。

八、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设计力图体现以活动形式,通过营造有趣的情境氛围,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序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认识磁铁的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教学内容符合教学逻辑结构,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让他们在亲历活动中感受到身边的科学,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发现科学的真谛。

九、教学准备

作为以学生动手探究为主的这节科学课,材料的准备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教师只有精心挑选与准备有结构的材料,才能引导学生,使他们不偏离科学探究的目标,使探究活动有效进行。为了顺利完成探究活动,我为每组准备了一块环形磁铁和12种被测试的材料(铁制回形针、铁钉、铁夹子、铁制弹簧、铁钩码、铝片、铜导线、木片、纸片、玻璃珠、橡皮、塑料片)、名称和实验记录单。还为实验准备了1元的钢币、一枚5角的梅花图案的硬币和一枚钢芯镀黄铜的5角荷花的硬币、两种类型1角的硬币、5分的硬币,让学生用磁铁的磁性来辨认铁制品。每人一块磁铁是让学生在找身边的铁制物体时用的。纸片、木片、橡胶皮、塑料片、铝片、布片、回形针、磁铁,是研究隔物吸

铁用的。烧杯、回形针、大块磁铁是巧取回形针的游戏用的。

十、教学流程

(一)、趣味导入

同学们,老师现在做一个小实验请你们看。你们看到了什么了现象?能猜出这里面是什么吗?

引出磁铁,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磁铁。板书:磁铁

(二)、新课教学

1、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磁铁,知道磁铁能吸引一些物体,那你觉得磁铁到底能吸引什么物体?不能吸引什么物体呢?(指名答)怎样检验我们的观点呢?(做实验)对,做实验可以获得确切的证据。

2、认识材料、预测

请打开1号袋,认识一下我们的实验材料和记录单。大屏幕上出现记录单。老师给每组准备了一块环形磁铁和12种被测试的材料,大家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不认识的师说明一下),你们觉得这些材料中哪些能被磁铁吸引,哪些不能呢?猜猜看,记录时能吸的打对号,不能吸的打错号,好,开始。

为您提供优质资源!

为您提供优质资源!

3、汇报

4、到底谁猜的对呢?这个实验怎么做呢?请同学说一说。

5、在实验前老师给大家几点温馨提示,一起来读一读。

大屏幕出示温馨提示:1.活动中,明确分工,观察要仔细、认真。

2、对实验结果和发现做好记录。

3、铁钉和铝片比较锋利,注意安全。

4、必要时可重复实验一次。

6、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好,我的小科学家们,实验可以开始了。

7、学生实验。师巡视指导。

8、学生汇报。大屏幕显示

(1)、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

(2)、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

(3)、你们的预测和实验结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你原来的观点是否需要修正?

(4) 、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9、科学家们把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大屏幕出示: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把课题板书完整:2、磁铁有磁性)

(二)生活中的应用

1、我们知道了磁铁有磁性,那么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的磁性呢?JK251.cOm

(门吸、磁性黑板,磁铁文具盒……)

2、在日常生活中,硬币是我们经常用到的,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6枚,请同学们打开2号材料袋认一认这些硬币,这些硬币中哪些是铁材料做的呢?

(1)、请同学们先用观察的方法来辨别,再用实验的方法来辨别。

(2)、学生观察后实验

(3)、汇报

看来,辨别铁制物体用磁铁吸一下更可靠些。

3、那我们身边的物体中,哪些是铁材料做的呢?

(1)、组长每人发一块磁铁,大家找一找吧。

(2)、汇报

(三)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

1、刚才我们用磁铁直接吸到了铁的东西,那么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还能吸铁吗?

2、打开3号塑料袋里的物品试一试。注意记录是能吸还是不能吸。开始。

3、汇报

4、小结

(大屏幕显示: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5、游戏。巧取回形针

(四)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2、磁铁有磁性

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

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科学式教案【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好!

我是来应聘幼儿园教师的××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说课的题目是《鱼儿妙锦囊》,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活动方法、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说活动延伸这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鱼儿妙锦囊》是苏教版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的内容。主要通过图片和对话的方式讲述了海洋生物的避险方法。鱼儿是幼儿喜欢的海洋世界的生物,可以引起他们的兴趣,鱼儿的避险方法作为教学内容,可以引起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观察思考,这既是科学的内容,更是科学的态度。正如《纲要》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根据我对教材的分析,确定了本次活动的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认识到大自然的奇妙,体会团队合作精神。

2.能力目标:发展思维能力和基本动作能力。

3.认知目标:了解几种海洋生物的避险方法。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几种海洋生物的避险方法。

难点定为: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基本动作能力

二、说学情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分析,下面来谈一下对学情的分析。

大班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但是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也开始萌芽。这一阶段的幼儿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好学好问,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同时,也能够通过同伴间的合作完成更艰难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享受成功的满足。幼儿之前已经学过《美丽的海洋世界》认识了许多种海洋生物,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本节课采用了游戏化教学的形式,使幼儿通过真实而有意义的活动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获得完整的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说活动方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观察讲解法、启发提问法、游戏法来进行教学活动,摈弃了传统的说教形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取知识,获得经验。

四、说活动准备

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说过:“教师是环境的创设者,作为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这个阶段的幼儿的主要思维方式具体形象思维,只有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才能帮助幼儿正确理解诗歌的内容。根据这一特点,我利用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准备游戏道具:鲨鱼、章鱼、石头鱼、小丑鱼的头饰,以使幼儿获得全面真实的体验,为掌握鱼儿妙锦囊认识到大自然的神奇做铺垫。

五、说活动过程

以上对于教材和幼儿的分析都是为我活动过程的设计做铺垫的,因此接下来我将说说我的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问答形式导入课题

导入语:小朋友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海洋生物,谁能给老师说一说?

(二)基本部分

1.图片展示。

展示海洋世界的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并引导幼儿找出其中的海洋生物,给幼儿提供表述的机会。待幼儿说出海洋生物的名称后,进一步提出问题“海洋生物是怎么躲避危险的。”激发幼儿的兴趣,引起幼儿的讨论。

2.讲故事。

我会给幼儿讲《妮妮游览海洋世界》的故事,故事中妮妮遇到了很多种类的海洋生物,他们具有各自的避险方法。锻炼幼儿安静倾听的能力。故事讲完后,会向幼儿提出问题“每种海洋生物都有什么样的避险方法?”让幼儿听一听、说一说,认识到大自然的奇妙,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3.贴小鱼活动。

在幼儿基本掌握各种小鱼的避险方法后,我会描述避险方法,请幼儿思考这是哪种海洋生物的妙锦囊。并请幼儿将相应的海洋生物找出来贴到黑板上。进一步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4.避险游戏。

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海洋生物的头饰,扮演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我来扮演大鲨鱼。引导幼儿用相应的避险方式躲避大鲨鱼的袭击。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基本动作能力。

(三)结束部分

评议幼儿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知识小结。

六、说活动延伸

好的教育不止某一次特定的活动,而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因此我会采用家园合作的形式进行活动延伸,请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再搜集一些鱼儿的妙锦囊。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Jk251.coM编辑推荐

挺身式初中教案精选


体育课授课计划

第课年月日

1、排球:正面扣球

1、通过本次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排球正面扣球的技术。

课的

部分

教学内容

组织与教法

运动量

一、体育委员集队,检查人数着装等。

二、宣布本次的内容

三、安排见习生

四、队列练习

立正、向右看齐、原四面转。

五、第八套广播操

1、伸展运动

2、扩胸运动

3、踢腿运动

4、体侧运动

5、体转运动

6、全身运动

7、跳跃运动

8、整理运动

一、按上课队形集队(如图)

△△△△△△△△△△

△△△△△△△△△△

四、队列练习

按上课队进行

五、徒手操

1、队形:按体操队形进行

2、要求:动作正确、到位协调,并按教师的口令节奏进行练习。

2’

4’

4’

4

8

本课采用分组轮换的方法进行教学。排球先男后女,跳远先女后男

30’

要领:

1、掌握好起跳时机

2、击球点正确

二、跳远

男生采用挺身式

女生采用蹲踞式

1、讲解、示范。

△△△△△△△

1’

3’

4’

6’

1’

1’

3’

3’

7’

1’

4

6

10

6

6

6

5’

一、按上课队形集队

二、放松练习

三、小结本次课情况

四、收回器材

一、按上课队形集队

二、按体操队形进行

三、对本次课出现的情况及时总结,表扬练习认真的同学

1’

2’

2’

2

8

排球12个

排球场二个

跳远沙坑1个

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基本能排球自抛的正面扣球。少部分女生因起跳高度不够,在网前扣球有一定困难。跳远,男生有一部分以挺腹代挺胸。女生一部分起跳时踏跳腿后无力,完不成空中蹲的动作。

小班科学小脚丫教案反思(精选4篇)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成功在于奉献。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是老师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你在寻找好的教案范本吗?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小班科学小脚丫教案反思,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班科学小脚丫教案反思【篇1】

活动目的:

1.认识几种有特征的动物的脚丫

2.体验辨认小脚丫的乐趣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动物的小脚丫图片 毛绒玩具(小鸡小鸭大象小猫)在环境中贴上小脚丫的图片以便幼儿辨认

活动过程:

一、请孩子看看,唱唱自己的脚

1.我们来唱唱我们的小手小脚歌曲《小手小脚在哪里》

2.数一数自己有几只脚,我们的小脚有什么本领呀?

教师带领幼儿走一走,跳一跳,跑一跑,感受脚是我们的好朋友

二、幼儿辨认这是谁的小脚丫

1.出始小脚丫的图片,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让幼儿找一找是哪只小动物的

2.说一说小脚丫的特征小鸡的脚丫尖尖小鸭的脚丫扁扁小猫的脚丫像梅花大象的脚丫大又圆

3.再次辨认这是谁的小脚丫

三、游戏:找一找,踩一踩小脚丫

1.教师说出小动物的名字让幼儿去找找它的小脚丫

2.教师与孩子一起辨认没有看过的小脚丫(马的小脚丫)

3.继续寻找其他的小脚丫。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班科学小脚丫教案反思【篇2】

活动目标:

1、在看一看、踩一踩、玩一玩的过程中增进孩子对脚的认识,发展脚的触觉功能。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用不同材料铺成的小路(黄沙、鹅卵石、木板、地砖)

2、不同质感材料若干(纸、草坪、海绵、泡沫、黄豆、弹珠、地砖、米)

3、头饰若干,五角星若干

活动重难点:

能用脚感知出不同质感的材料

活动过程:

1、音游:滑稽的脚先生

2、猜猜他在哪里。(师说名称幼儿快速指出:脚尖、脚跟、脚底、脚背、大脚趾、小脚趾)。

3、小脚有什么用?(小脚本领真大)

一、走小路,体验不同感觉。

1、瞧,今天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四条小路,看看是哪四条小路;(黄沙路、鹅卵石路、木板路、地砖路)

2、你们用小脚去走走有什么感觉?

3、幼儿交流:把你的感觉来告诉大家。

4、小结:木板路走上去感觉硬硬的,有点暖暖的;地砖路是冰凉的,很光滑的;黄沙路是麻麻的,脚还会陷下去的,鹅卵石路是不平的,有点疼疼的。

二、幼儿探索感知不同质感的材料。

1、说说有些什么东西?

2、幼儿自由探索感知,老师指导;

3、小结交流:小脚发现了什么?

游戏:幼儿两两结队相互检查感知不同材料。(找一个朋友,两人商量好谁先遮起眼睛来猜另一个人来帮他检查,猜的人全说对了给他一颗五角星,再换过来。)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为提高幼儿的注意力,我采用动静交替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引导幼儿思考的同时,让幼儿的肢体也动起来,不抑制他们好动的天性,因此,幼儿乐于参与活动,乐于动口动手,乐于展现自我。做到了玩中学,学中玩。在活动中,我安排了幼儿自主表演这首歌,幼儿们都想展示所学,为了给他们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这个活动最终显得有些长,如果重新组织这个活动,我会注意这一点的。

小班科学小脚丫教案反思【篇3】

活动目标:

1、观察小脚丫,了解脚的结构和作用。

2、练习脚步的各种基本动作,锻炼脚部肌肉。

3、激发探索身体奥秘的兴趣,体验同伴间相互合作的乐趣。

4、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5、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人手一张报纸,标靶,布置大森林情景,小椅子16张。

活动过程:

1、交代任务,激发兴趣教师指导语:今天,我们要到神秘的大森林去旅行,谁愿意和我一起去呢?别着急,我们还得先练练本领,特别是小脚丫的本领。现在,我们把鞋袜脱掉,让小脚丫快快乐乐地玩一玩吧。

2、观察小脚的外形特征,了解脚的作用(1)提问:小脚是什么样的,由哪些部分组成?(幼儿互相观察、讨论)小脚有什么用呢?

(2)小结:脚由脚趾、脚面、脚底、脚跟等部分组成,我们的小脚不仅有走、跑、跳、踢、跨等本领,还会做小脚操呢!

3、边念儿歌边做小脚操,锻炼脚部肌肉小蜘蛛,走钢丝,(两脚脚尖点地)走来走去真自如,(脚尖点地来回走)掉下来,别着急,(两脚来回摇摆)嘴里咬根保险丝。(两脚脚趾一张一合)小鸭,小鸭,(两脚来回勾脚尖)去捉大虾。(两脚脚趾一张一合)心里痒痒,(一脚脚趾挠另一脚底两下)翘翘尾巴。(两脚轮流勾脚尖)嘴巴一张,(两脚脚趾用力张开)大虾蹦啦!(两脚打开用力翘起)4、游戏“碰碰小脚丫”幼儿(师生)之间相互用小脚丫碰碰对方的小脚丫,感受快乐。

5、练习夹报纸走和跳(1)出示报纸,启发幼儿尝试用脚趾夹住报纸走或跳。幼儿四散练习时,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帮助能力弱的幼儿。

(2)情景练习:夹着神奇的魔纸去大森林旅行。提醒幼儿注意:一路上要小心,不能将魔纸撕破,先绕过“大树”(小椅子),再跳过“陷阱”,走过“独木桥”,看谁先到目的地。鼓励能力强的幼儿绕过全部障碍,允许能力弱的幼儿选择较为平坦的路径走到目的地。

6、练习用脚撕报纸,锻炼脚部小肌肉(1)教师示范用脚撕报纸。

(2)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练习撕报纸,要求:尽量用脚将报纸撕碎,并将撕碎的报纸捡起团紧。

7、游戏“夹纸团跳”

(1)自由练习,尽量投远。

(2)组织比赛,看谁投得远。

8、游戏“砸标靶”——出示标靶,幼儿用石块(纸团)砸。随后,幼儿听音乐舞蹈,庆祝胜利。

活动延伸:引导幼儿尝试用小脚从事各种活动,如用脚画画,用脚捡地上的东西等。

教学反思:

从这个活动中,我认识到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以孩子为主体,同时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在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变换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准确地掌握知识。带领幼儿游戏时,要顾及到绝大多数的孩子,将个别示范与分组游戏、集体游戏相结合,可以根据幼儿的课堂情况不断地变换游戏形式,从而提高每个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小班科学小脚丫教案反思【篇4】

小脚丫是孩子们再熟悉不过的人体器官,在幼儿园里小脚丫每天奔跑、做游戏、踢球…..但是孩子们并不是非常了解自己的小脚丫,也很少有机会去仔细观察自己的小脚丫。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对自己的身体、器官有初步的保护意识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一 多种渠道认识小脚丫在认识小脚丫的结构和功能的环节中,我调动了幼儿的视觉和出触觉,让幼儿看一看自己的小脚丫;数一数自己的脚趾头;挠一挠朋友的脚底心;摸一摸自己的脚背;走一走各种质地的毯子。通过这一系列的感官参与,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小脚丫由脚心、脚背和脚趾组成,自己的小脚丫能感受出不同质地的材料。当然在走不同材质的毯子过程当中,我也考虑到了各种感觉的对比:软的和硬的、冷的和暖的、光滑的和粗糙的等等。

尤其是在挠脚底心、数脚趾头和走毯子的环节,孩子们非常高兴,感觉像是在做好玩的游戏。

二 情节贯穿始终,动静交替在本次活动中,我创设了小脚丫旅行这一情节,始孩子参与活动的时候更加投入,避免了单一、枯燥的说教。小脚丫旅行--休息--旅行,这也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动静交替,保证了活动的效果。

三 把孩子零散的生活经验归类"小脚丫有这么多的本领,我们该怎么保护它呢?"教师是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孩子们畅所欲言之后我只是对他们的答案进行梳理归类和补充。并进行引导:你的脚趾甲长不长?我们应该怎样坐电瓶车呢?

四、反思不足本次活动存在以下不足:

1、在走毯子的过程当中,没有关注到后面的小朋友,前面的孩子已经走完了一种材质的材料,后面的孩子还没有跟上。可以等孩子都走完之后再集体回忆讨论。

2、自主学习的环节反而限制了孩子的思维,我把小脚丫的功能归纳为:跑、跳、踢、跺、走,但我应该给孩子更多自己回忆的机会,相信孩子会给出更多令人惊喜的答案。

3、最后的结束环节教师无话可说,可以借助怎样穿袜子的儿歌,帮助小班幼儿学会穿袜子。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2、发展身体协调性。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设计我关注幼儿的兴趣点,活动内容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借助绘本故事这一载体,把美术表现与故事情景融为一体。为幼儿创设“小脚丫旅行”的情境,引导幼儿观察、总结小脚丫形象特征“十个脚趾头‘从矮到高、从高到矮’的排列规律,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创作。利用生动有趣的图片,层层递进,引导幼儿观察,调动发散性思维。尊重和鼓励幼儿的想象,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绘画时,我运用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掌握“形”的特征,使幼儿在绘画时对 “形”的认识比较明确,才能借“形”想象创作。对幼儿作品评价时,我以欣赏的眼光,对幼儿的作品给予肯定和赞扬。

多项式的乘法初中教案精选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利用公式(x+a)(x+b)=x2+(a+b)x+ab熟练地计算.难点是理解并掌握公式.本节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乘法公式及后续知识的基础.

1.多项式乘法法则,是多次运用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得到的.计算时,先把看成一个单项式,是一个多项式,运用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得到

然后再次运用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得到:

2.含有一个相同字母的两个一次二项式相乘,得到的积是同一字母的二次三项式,它的二次项由两个因式中的一次项相乘得到;积的一次项是由两个因式中的常数基分别乘以两个因式中的一次项后,合并同类项得到;积的常数项等于两个因式中常数项的积.如果因式中一次项的系数都是1,那么积的二次项系数也是1,积的一次项系数等于两个因式中的常数项的和,这就是说,如果用、分别表示一个含有系数是1的相同字母的两个一次二项式中的常数项,则有

3.在进行两个多项式相乘、直接写出结果时,注意不要“漏项”.检查的办法是:两个多项式相乘,在没有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应是这两个多基同甘共苦的积.如积的项数应是,即六项:

当然,如有同类项则应合并,得出最简结果.

4.运用多项式乘法法则时,必须做到不重不漏,为此,相乘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例如,,可先用第一个多项式中的第一项“”分别与第二个多项式的每一项相乘,再用第一个多项式中的第二项“”分别与第二个多项式的每一项相乘,然后把所得的积相加,即.

5.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仍得多项式.在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应该等于两个多项式的项数之积.

6.注意确定积中每一项的符号,多项式中每一项都包含它前面的符号,“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三、教法建议

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防止两个多项式相乘,直接写出结果时“漏项”.检查的办法是:两个多项式相乘,在没有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应是这两个多项式项数的积.如,

积的项数应是,即四项当然,如有同类项,则应合并同类项,得出最简结果.

(2)要不失时机地指出:多项式是单项式的和,每一项都包括前面的符号,在计算时一定要注意确定积中各项的符号.

(3)例2的第(1)小题是乘法的平方差公式,例2的第(2)小题是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实际上任何乘法公式都是直接用多项式乘法计算出来的.然后,我们把这种特殊形式的乘法连同它的结果作为公式.这里只是为后面学习乘法公式作准备,不必提它们是乘法公式,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当然,在讲解这个1题时,要讲清它们在合并同类项前的项数.

(4)例3是另一种形式的,要讲清楚两个因式的特点,积与两个因式的关系.总之,要讲清楚这种特殊形式的两个多项式相乘的规律,使学生在计算这种类型的题目时,能够迅速地求得结果.如对于练习第1题中的

等等,能够直接写出结果.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及其推导过程.

2.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单项式与计算.

3.通过用文字概括法则,提高学生数学表达能力.

4.通过反馈练习,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渗透公式恒等变形的和谐美、简洁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讨论法、讲练结合法.

2.学生学法:本节主要学习了法则和一个特殊的二项式乘法公式,在学习时应注意分析和比较这一法则和公式的关系,事实上它们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当遇到多项式乘法时,首先要看它是不是的形式,若是则可以用公式直接写出结果,若不是再应用法则计算.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多项式乘法法则.

(二)难点

利用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推导本节法则.

(三)解决办法

在用面积法推导多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过程中,应让学生充分理解多项式乘法法则的几何意义,这样既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公式,又能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准确地使用.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长方形演示纸板.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设计一组练习,以检查学生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掌握情况.

2.尝试从多角度理解多项式与多项式乘法:

(1)把看成一单项式时,

(2)把看成一单项式时,

(3)利用面积法

3.在理解上述过程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归纳并指出多项式乘法的规律.

4.通过举例,教师的示范,学生的尝试练习,不断巩固新学的知识.对于遇到的特殊二项式相乘可利用特殊的公式加以解决,并注意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本节课将学习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乘法法则及其特殊形式的公式的应用.

(二)整体感知

多项式与多项式的相乘关键在于展开式中的四项是如何得到的,这里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品味法则的规律性,实质就在于让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与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遍乘既不能漏又不能重复.对特殊的多项式相乘可运用特殊的办法去处理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回忆单项式与法则.

(2)计算:

①②

③④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回答结果.

【教法说明】多项式乘法是以单项式乘法和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为基础的,通过复习引起学生回忆,为本节学习提供铺垫和思想基础.

2.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学习.

就是形如的计算.

这里都表示单项式,因此表示多项式相乘,那么如何对进行计算呢?若把看成一个单项式,能否利用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计算呢?请同桌同学互相讨论,并试着进行计算.

学生活动:同桌讨论,并试着计算(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回答结论.

【教法说明】多项式乘法法则,是两次运用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得到的.这里的关键在于让学生理解,将看成一个单项式,然后运用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进行计算,让学生讨论并试着计算,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知识、善于发现规律、主动参与学习.

3.总结规律,揭示法则

对于的计算过程可以表示为:

教师引导学生用文字表述多项式乘法法则: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第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如计算:看成公式中的;-1看成公式中的;看成公式中的;3看成公式中的.运用法则中的每一项分别去乘中的每一项,计算可得:.

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细心观察、品味法则.

【教法说明】借助算式图,指出的得出过程,实质就是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积相加的过程.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直观揭示法则,有利于学生理解;二是防止学生出现运用法则进行计算时“漏项”的错误,强调法则,加深理解,同时明确多项式是单项式的和,每一项都包括前面的符号.

这个法则还可利用一个图形明显地表示出来.

(1)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用代数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

(2)Ⅰ的面积为________;Ⅱ的面积为________;Ⅲ的面积为________;Ⅳ的面积为_______.

结论:即.

学生活动:随着教师的演示,边思考,边回答问题.

【教法说明】利用图形的直观性,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这一法则,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图形的能力.

4.运用知识,尝试解题

例1计算:

(1)(2)

(3)

解:(1)原式

(2)原式

(3)原式

【教法说明】例1的目的是熟悉、理解法则.完成例1时,要求学生紧扣法则,按法则的文字叙发“一步步”解题,注意最后要合并同类项.让学生参与例题的解答,旨在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其主动思考.

例2计算:

(1)(2)

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说出解题过程.

解:(1)原式

(2)原式

【教法说明】例2的两个小题是后面要讲到的乘法公式,但目前仍按多项式乘法法则计算,无需说明它们是乘法公式,此题的目的在于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5.强化训练,巩固知识

(1)计算:

①②

③④

⑤⑥

(2)计算:

①②

③④

⑤⑥

⑦⑧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教法说明】本组练习的目的是: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法则,熟练运用法则进行计算.②训练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培养计算能力.③对乘法公式先有一个模糊印象,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总结、扩展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多项式乘法法则,请同学们回答问题:

1.叙述多项式乘法法则.

2.谈谈这节课你的学习体会.

学生活动:学生分别回答上述问题.

【教法说明】通过让学生自己谈学习体会,既可以达到总结归纳本节知识的目的,形成完整印象,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八、布置作业

P120A组1.(1)(3)(5)(7),2.(2)(3),3.(1)(3)(8).

参考答案

1.(1)原式

(3)原式

(5)原式

(7)原式

2.(2)原式

(3)原式

3.(1)原式

(3)原式

(8)原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是的法则及其应用。,其基本方法与步骤是化归为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结果仍是多项式,其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数相同。因此的运算关键是将它转化为单项式除法的运算,再准确应用相关的运算法则。

难点是理解法则导出的根据。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可知,的运算法则的实质是把的的运算转化为单项式的除法运算。由于,故的法则也可以看做是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的应用。

教法建议

(1)运算的实质是把的运算转化为单项式的除法运算,因此建议在学习本课知识之前对单项式的除法运算进行复习巩固。

(2)所得商的项数与这个多项式的项数相同,不要漏项。

(3)要熟练地进行的运算,必须掌握它的基本运算,幂的运算性质是整式乘除法的基础,只要抓住这关键的一步,才能准确地进行的运算。

(4)符号仍是运算中的重要问题,用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时,要注意每一项的符号和单项式的符号。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的运算法则。

2.运用的法则,熟练、准确地进行计算.

3.通过总结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训练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和计算能力.

4.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严谨的数学思维品质.

重点、难点:

1.的法则及其应用.

2.理解法则导出的根据。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学具:

投影仪、胶片.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l)用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

(2)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是什么?

(3)计算:

(4)填空:

规律:,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2.讲授新课

例1计算:

(1)(2)

解:(1)原式

(2)原式

注意:(l),商式与被除式的项数相同,不可丢项,如(l)中容易丢掉最后一项.

(2)要求学生说出式子每步变形的依据.

(3)让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利用乘除逆运算,检验除的对不对.

例2化简:

解:原式

说明:注意弄清题中运算顺序,正确运用有关法则、公式。

练习:(1)P1501,2,。

(2)错例辩析:

有两个错误:第一,丢项,被除式有三项,商式只有二项,丢了最后一项1;第二项是符号上错误,商式第一项的符号为“-”,正确答案为。

3.小结

1.的法则是什么?

2.运用该法则应注意什么?

正确地把问题转化为单项式除以单项式问题。计算不可丢项,分清“约掉”与“消掉”的区别:“约掉”对乘除法则言,不减项;“消掉”对加减法而言,减项。

4.作业

P152A组1,2。

B组1,2。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01799.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