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小学教案

位置优秀模板

时间:2022-02-14 认识位置优秀教案 优秀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l.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4.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德育目标:

结合活动,使学生受到热爱劳动、助人为乐、遵守公共秩序的教育。

教学重点:

准确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具准备:

座位号、电影票等。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激趣引入:

(一)捉迷藏游戏

教师:你们最喜欢什么游戏?

生:(齐答)捉迷藏。

教师:有四只小动物想和我们玩捉迷藏游戏。(教师分别把动物放在讲台的各个位置)瞧!他们都已经藏好了,你们能找到他们吗?

小鸭在讲台的左边,小狗在讲台的前面,小兔在讲台的后面,小猴躲在讲台的右边。

教师:(小结引出课题。)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很快就找到了小动物们躲藏的位置。(板贴:位置)jk251.COm

(二)联系实际进行描述:

指名学生把前、后、左、右的同学介绍给大家听。

二、新授:

l.引导学生熟悉整幅图。

这是一年级5班的同学们。瞧!他们坐得多整齐。数一数,一共有几组?每组有多少人?

2.发散思维找朋友。

教师描述位置,学生说出那个学生的名字。

教师说出学生的名字,指名学生说出他的位置。

3.指出说位置要确定方向。

(二)联系实际,学习新知:

l.明确数的方向。

教师:你们和这么多的同学成为好朋友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上是从左往右,由前往后数的。从左往右数,请第1组同学向老师招招手(学生招手);第5组同学向老师点点头(学生点头);第8组同学笑一笑(学生笑)。

教师:请同桌间互相说一说你们的位置。

同桌间互相说,后指名说。四名学生描述自己的位置。

三、创设情境:

如果新转来一名同学,你怎样给他安排座位?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1、个子矮坐在前面,个子高坐在后面。

2、中间。因为转学落了一些课,中间听课清楚。

3、最后一排,放在前面就看不见了。

大家都把好的座位让给了新同学,大家的提议都很好!

四、练习:

练习一第3题,先小组里讨论,再指名汇报

五、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优秀模板


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2页例3,做一做及练习四第1、2题。

教学目标:在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感受位置关系相对性的重要性。

教法:启发式、演示法、讲解法

学法:分组合作讨论、练习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前年--发生了--灾情,我们大家要为--的小朋友献出一份爱心,但是--在我们所居的位置的哪个方位呢?我们又在--哪个方位呢?通过今天所学的内容,同学们回家以后看看好吗?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例3

1、先出示地图在地图上找出上海和北京两地。

2、分小组同自己前面学过的知识说出上海在北京的什么位置,北京在上海的什么位置?

3、学生汇报(1)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的方向上。(2)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0方向上4、组织学生讨论:

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的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

结果:因为观测点不同,位置是相对的,方位也是相对的,所以描述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

强调:观测点不同,位置相对,方位相对。

三、反馈练习

小红家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同学们重点掌握观测点不同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方位是相对的。

五、板书设计:

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例3北京和上海两地相距大约1067千米。

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0的方向上。

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约300的方向上

数学下册位置教案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课题一上、下

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彩笔、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编书的叔叔、阿姨们给我们带来了两位朋友——聪聪和明明。他们可是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噢,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跳出来帮忙的。同学们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吗?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

同这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上、下)

二、探究新知

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

(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

(2)出示主题图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

(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

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看书第1页,完成书上的填空。

指名口答订正。

三、活动

1、拍手游戏

(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

3、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能够表示上下关系的画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数学下册位置与方向教案 优秀教案推荐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

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3、“做一做”呈现了两名学生合作判断对方所在方向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

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内容:第22页例3和做一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观察书上插图

小组讨论

(1)用自己已有的方位知识说一说这些城市的位置关系。

(2)讨论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在班内汇报。

2、汇报讨论结果

(1)首先找到北京和上海在地图上的位置。

(2)确定以谁为观测点。

(3)用语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体位置。

(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度的方向上。以上海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

3、答疑解难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解答,能在组内解决的在小组内解决,努内解决不了的老师解答。)

二、复习巩固

1、完成做一做

(1)组织学生做游戏(可两人一组也可四人一组)

(2)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人人开口说一说。

三、复习反馈

1、完成练习第1、2两题

2、当堂汇报

(北京在哈尔滨的南偏西的方向上,哈尔滨在北京的备偏东的方向上。)

(学校在我家的南偏西的方向上,距离约是900米。)(小刚)

(你家在学校的北偏西的方向上。)(小芳)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在合作交流中能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3、体会路线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体会定向运动行走过程中的观测点在不断变化。

教学难点: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来重新确定方向标观察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学生一个越野路线图,每人一张白纸(绘图用)

教学过程:

一、山地越野:描述行走路线

小组讨论:

1、作为越野队员我们将怎样确定越野路线?

2、我们是怎样确定方向和路程的?

描述行走路线

为什么要到达一个目标就重新画出方向标?

描述行走路线一个越野车队,四个赛段的时间分别是15分钟、5分钟、35分钟、5分钟,他们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10千米

描述行走路线讨论:为什么第一赛段的路程与第三赛段路程长短差不多,时间却相差一倍多?车坏了、路是上坡、路上障碍物多、路上休息了一些时间

二、沙漠驱车越野:绘制简单路线图

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

1、在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350千米的地方是点1

2、在点1的西偏北25°方向距离200千米的地方是点2

3、终点在点2的西偏南20°方向距离它300千米的地方(1)点1的西北方是,终点在起点的方向,点2在起点的方向。

(2)说出具体路线:

从起点出发,先向偏度方向走km到点1,再向偏度方向走km到点2,最后向偏度方向走km到终点。

三、开放题:公园游览

单元位置


第一单元位置

把含(新人教十一册)下完整,就是一册完整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一、导入1、我们全班有53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二、新授1、教学例1(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2、小结例1:(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3、练习:(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4、教学例2(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三、练习1、练习一第4题(1)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2)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2、练习一第3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3、练习一第6题(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四、总结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五、作业练习一第1、2、5、7、8题。教学追记:本堂课,我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让学生在口述“第几组几个”的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让学生从习惯上培养起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然后再过度到用网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生懂得从网格坐标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

上册数学单元位置教学设计 优秀教案推荐


第一单元位置

教学内容:第2--7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一1---8题

教学目标:

1、进行函数初步知识渗透。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全班有48名同学,虽然老师都认识,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

(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三、练习

1、练习一第4题

(1)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

2、练习一第3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

3、练习一第6题

(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五、作业

练习一第1、2、5、7、8题。

教学后记:

本节教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在让学生在口述“第几组几个”的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让学生从习惯上培养起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然后再过度到用网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生懂得从网格坐标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效果比较理想。

确定位置教学片断点评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片段一:

师:请你用彩笔把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写在答题卡上,并请几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写。(学生各自写自己的位置)

师:看看上面这几位同学写得对不对?王俊璇(2,2)、全正和(1,1)生:对!师:请第八组同学把你写的“数对”举起来,起立、向右转,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生:都是有规律的,(8,1)、(8,2)、(8,3)往后数的。师:那个数字有规律?生:第二个数字1、2、3、4往后数。

师:你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同学,还有吗?生:前面那个数字都是8。

师:你看得很准,为什么第一个数字都是8?生:因为他们都在第八组。师:原来“数对”中的第一个数是表示第几组(板书:第几组)。再请第一横排同学拿好你写的“数对”,站起来,向后转。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生:它们后面那个数字都是1,因为他们都是第一排。师:哪个数字都是1?生:第2个。师:你发现得很准,原来“数对”中的第2个数字表示第几个或第几排。(板书:第几个)评析:龙岗区韩红顺老师执教的《确定位置》一课,简约而大气,充分展现了名师的风采。教学设计时非常注重教学内容的现实性,此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教师对教材深刻地理解和举重若轻地把握,让学生写数对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分别在黑板和卡片上写。这样做,首先,很好地处理了点和面的关系,讲评板演,即能很快反馈全班学生整体的情况。其次,教师让第一横排和第八组的学生分别起立,举起卡片让其余学生观察,又很快让学生发现用数对这一方法表示位置的特点和规律,达到了短时高效。教学片段二:1.走“象棋”师:会下象棋的同学,请举手。(大约一半同学举手,让会下象棋的同学简单介绍象棋走棋规则)

师:哦!还有不少同学呢,请看,如果“马”向前走一步,可以出现在哪些位置上?生1:可能出现在(3,1)或(3,3)或(4,2)生2:倒退出现在(1,1)课件演示“马”下一步出现的位置(1,3)、(3,3)、(4,2)。师:“象”向前走一步,可以出现在哪些位置上?生:可能出现(5,3),还可能出现在(9,3)课件演示“象”下一步出现的位置(5,3)、(9,3)2.举例,回归生活。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两个数来确定位置呢?生1:我家住的是第10栋第2单元,用(10,2)来表示。生2:如果你家住的位置有很多楼,如住在25栋15层2号就可以用25,15,2来表示。师:你能用三个数来确定位置,这样更清楚,非常好!生3:10月28日用10、28来表示。生4:围棋子在第一组第二排就说(1,2)生5:(指下面听课老师)例如这位老师在第一行第13个(数数,稍作停顿)用(1,13)来表示。师:能活学活用呀!师:今天,我也带来了生活中用两个数确定位置的例子,请看(出示龙岗文化中心的一张电影票)仔细观察,哪两个数是确定位置的?生:8行12号,就是8和12。师:(出示一张火车票)这上面哪两个数是确定位置的呢?生:2车23号,就是2和23。评析:溪水汇入大海,才不会干涸。教材中的知识点只有回归到厚实的数学文化大背景中,才会被深刻地理解和阐释。韩老师在学生很好地掌握有关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后,及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生活中用两个数确定位置的应用。这样设计,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能让学生深切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优秀模板


第1—6单元阶段性补充练习(1)

教学目标:

1、负数的含义,正数和负数的读法爱河写法,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整数和小数的数位顺序;小数的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把大数目改写乘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求小数的近似数。

3、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口算,用竖式进行较为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计算运用加法的一些运算律进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

4、简单周期现象的探索,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应用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XX年五年级期中练习

一、填空

(1)分数的意义。(2)正数和负数(3)分数的数位顺序表(4)小数的近似数(5)单位名称的改写(6)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关系(7)小数的读写(8)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9)找规律(10)较大数目的改写(11)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12)(13)找规律(14)小数比较大小。

二、判断、

(1)正数和负数(2)小数的性质(3)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关系(4)小数整数的大小(5)三角形底和高扩大缩小的关系

三、选择题

(1)小数大小比较(2)三角形面积计算(3)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周长和面积(5)小数近似数(6)三角形面积比大小。

四、计算

1、口算2、竖式计算3、简便计算4、列式计算

五、解决问题。共7题。

[Ô­´´]¡¶Ä¸Ç׵Ķ÷Çé¡·¹«¿ª¿ÎµÄ½Ì°¸优秀模板


×÷ÕߣºØýÃûתÌù×Ô£º±¾Õ¾Ô­´´µã»÷Êý£º1

Ò»¡¢½ÌѧҪÇó£º

1¡¢ÄÜÓиÐÇ鵨ÀʶÁ¿ÎÎÄ£¬±³ËС¶ÓÎ×ÓÒ÷¡·¡£

2¡¢Àí½â¡¶ÓÎ×ÓÒ÷¡·µÄÒâ˼£¬Ìå»áĸÇ×¶Ô×ÓÅ®µÄ¹Ø»³Ö®Ç飬½ÌÓýѧÉú´ÓСÌåÌù¡¢Ð¢¾´¸¸Ä¸£¬¶®µÃÒª±¨´ð¸¸Ä¸µÄÑøÓýÖ®¶÷¡£

3¡¢Ñ§»áÔËÓÿÎÎÄÖеÄÓï¾ä±í´ï£¬È硰æ×Å¡±¡£¼ÌÐøÑ§Ï°ÔËÓá°ÎİüÊ«¡±µÄÌØµãºÍѧϰ·½·¨À´Ñ§Ï°±¾¿Î¡£

¶þ¡¢½Ì¾ß×¼±¸£º¶àýÌå¿Î¼þ¡¢´Ê¿¨

Èý¡¢½Ìѧ¹ý³Ì£º

Ò»¡¢ÅäÀÖ¶ÁÊ«¡¶ÓÎ×ÓÒ÷¡·

1¡¢µ¼Óï£ºÌÆ³¯ÖøÃûÊ«ÈËÃϽ¼ÔÚËû50ËêÄÇÄ꣬дÁËÒ»Ê×ÖøÃûµÄСʫ£¬¡¶ÓÎ×ÓÒ÷¡·¡£

ÏÂÃæÌýÀÏʦÀ´¶ÁÕâÊ×Ê«£¬Ò»±ßÌý£¬Ò»±ßÔÚÄÔº£ÖÐÏëÏó£¬ÄãºÃÏó¿´µ½ÁËÔõÑùµÄÇé¾°¡£

2¡¢½»Á÷·´À¡¡£

¶þ¡¢Ê«ÎĽáºÏ£¬Ñ§Ï°¿ÎÎÄ¡£

1¡¢³öʾͼ£¬ËµËµÍ¼ÖеÄÄÚÈÝ¡£

2¡¢³öʾ£ºÒ¹ÉîÁË£¬Ä¸Ç×»¹ÔÚÓ͵ÆÏÂÒ»ÕëÕëÒ»ÏßÏߵķì×Å¡£

Ê«ÖÐÄľ仰ÈÃÄã¿´µ½ÁËÕâÑùµÄ³¡¾°£¿¡°´ÈĸÊÖÖÐÏߣ¬ÓÎ×ÓÉíÉÏÒ¡£

ÁÙÐÐÃÜÃܷ죬Òâ¿Ö³Ù³Ù¹é¡£¡±

£¨1£©¡¢·á¸»¡°Ò¹ÉîÁË¡±µÄÄÚº­£ºÕâʱÈËÃǶ¼ÔÚ¸Éʲô£¿Ä¸Çײ»Ïë˯Âð£¿ÀÍÀÛÁËÒ»ÌìµÄĸÇ×£¬·Ç³£Æ£¾ë£¬¶àôÏëÌÉÔÚ´²ÉÏÃÀÃÀµÄ˯ÉÏÒ»´ó¾õ¡£·ì×Å·ì×Å£¬ÑÛ¾¦¾¹¡­¡­Ö¸µ¼ÀʶÁ¡°Ò¹ÉîÁË¡±

£¨2£©¡¢·á¸»¡°Ò»ÕëÕëÒ»ÏßÏß¡±µÄÄÚº­£º´Ëʱ´Ë¿Ì£¬Ä¸Ç×ÈÌ×ÅÆ£¾ë£¬Ò»ÕëÕëÒ»ÏßÏß·ì½øÈ¥»¹½ö½öÊÇÕëÏßÂ𣿻¹°Ñʲô·ì½øÈ¥ÁË£¿

×ÔÓɶÁÒ»¡¢¶þ×ÔÈ»¶Î£¬Ìå»áÆäÖÐĸÇ×¶Ô¶ù×ÓÔ¶Ðеĵ£ÓÇ¡¢ÆÚÅΡ¢²»Éᡢǣ¹ÒÖ®Çé¡­¡­

Ö¸µ¼ÀʶÁ¾ä×Ó£º¡°ËýÏ룬º¢¶ùÕâ´ÎÍâ³ö£¬»¹²»ÖªµÀʲôʱºò²ÅÄÜ»ØÀ´¡­¡­¡±¡¢¡°µÚ¶þÌìÇåÔ磬ĸÇ×°ÑÃϽ¼Ë͵½´åÍâ¡£ËûÍû×Ŷù×Ó˵£º¡®½¼¶ù£¬Äã¿ÉÒªÔçµã»ØÀ´Ñ½£¡¡¯¡±

3¡¢½ôÃÜÁªÏµÊ«¾ä£¬ÀʶÁÒ»¡¢¶þÁ½¾ä¡£

4¡¢ÔÙ¶Á¡°Ò¹ÉîÁË£¬Ä¸Ç×»¹ÔÚÓ͵ÆÏÂÒ»ÕëÕëÒ»ÏßÏߵķì×Å¡£¡±,¶Á³öÉîÇé¡£

5¡¢³öʾ¡°¶÷Ç顱£¬Õâ¾ÍÊÇĸÇ׵Ķ÷Çéѽ£¡Ãæ¶ÔĸÇ×Èç´ËÉî³ÁµÄ°®£¬ÃϽ¼µÄÑÛ¾¦ÊªÈóÁË¡£

ÎÒÃÇÀ´¶Á¶Á´ËʱÃϽ¼µÄ±íÏÖ¡£³öʾ£ºÃϽ¼ÌýÁ˲»×¡µØµãÍ·¡£Ëû¿´µ½Ä¸Ç×µÄÍ·ÉÏÓжàÁ˼¸¸ù°×·¢£¬ÑÛ¾¦ÊªÈóÁË¡£

6¡¢Ð¡½á£ºÄжùÓÐÀá²»Çᵯ£¬Ö»ÊÇδµ½ÇéÉî´¦¡£Êǰ¡£¬ÕýÈçÊ«ÖÐËù˵¡°Ë­ÑÔ´ç²ÝÐÄ£¬±¨µÃÈý´ºêÍ£¡¡±ÕâÆäÖеÄÉîÒ⣬Äã¶Á¶®ÁËÂð£¿

7¡¢×Ô¶Á¿ÎÎĵÚÈý¶Î¡£

8¡¢½»Á÷С½á£º¡°Ë­ÑÔ´ç²ÝÐÄ£¬±¨µÃÈý´ºêÍ£¡¡±¾ÍÊÇ˵¡°ãåÔ¡×ÅÑô¹âµÄС²Ý£¬ÎÞÂÛÈçºÎ¶¼±¨´ð²»ÁËÌ«ÑôµÄ¶÷Çé°¡£¡¡±¹²2Ò³£¬µ±Ç°µÚ1Ò³12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0558.html

上一篇:物理教案

下一篇:教师的辞职报告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