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六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6~78页。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整理和复习什么是奇数、偶数、素数、合数;怎样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进一步了解2、3、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3、5的倍数等。
2、在巩固倍数和因数的同时让学生再次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数学分类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准备:小黑板、百数表等。
教学过程:
谈话: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倍数和因数方面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来复习前段时间的知识。
一、复习倍数和因数
1、练习六第1题
出示题目,指名读题目要求,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怎样有序的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二、复习2、3、5、等数的倍数的特征
1、练习六第2题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引导学生回忆2、3、5等数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练习六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然后集体交流,并向学生说明类似的题目可以利用倍数和因数的知识来解答。
3、练习六第4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想法,再引导学生整理所有的答案,并使学生明白当一个数同时具有两个数的倍数的特征时,它就是这两个数的倍数。
4、练习六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然后交流并讨论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6的倍数也就是2、3的倍数。
三、复习奇数、偶数、素数、合数
1、练习六第6题
让学生先在书上圈一圈,并思考所有的素数都是奇数吗?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吗?
集体交流时,教师强调素数、合数、奇数、偶数是按不同的标准来分类的,不同的概念,要区分开来。
2、练习六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联系上一题进一步帮助学生明确素数和奇数的区别。
3、练习六第8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在书上,然后讨论是怎样做的,引导学生这类题目可以利用素数和合数的知识解答。
4、练习六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发现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之和。
四、拓展延伸
1、思考题。
2、介绍“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进一步建立千克、克和吨的质量观念。
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和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3、初步经历质量单位的形成过程,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4、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某超市招聘售货员的考试,要求应试的人员必须掌握最基础的质量单位的有关知识,刚好我们才学过了这方面的知识,大家有没有兴趣试一试?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称物品,认秤。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为什么下面两样物品称出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
2、贴标签。
以给商品贴上质量标签的游戏形式出现,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千克和克的实际质量,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3、补标签。
教师创设情境:“下面这些物品和动物的质量标签上的质量单位漏写了,你能把它们填补完整吗?”学生用不同的手势表示“千克、克、吨”,集体完成,并请学生陈述自己的理由。
4、比较下面物品的轻重。教师用第3题中单纯的式子变为比较两种标明质量的物品轻重,吸引学生参与。
复试
1、第5、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7题。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理解图意;尝试列式解答;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3、第8题。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同桌交流
4、第9题。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最后全班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多。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第10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交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操作。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能有:10克10克地称5次;先称30克,再称20克;先称2个20克,再称10克等。
6000克=()千克3kg=()g
4吨=()千克6000t=()kg
4千克500克=()克3吨70千克=()千克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第11题。这道思维训练题蕴含着代换的数学思想,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用学具代替苹果梨子摆一摆,增强直观性。解题思路是:3个苹果和3个梨合起来刚好和9个桃子一样重,所以1个梨和1个苹果应和3个桃子一样重。学生若有其他的合理想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
练习2
教学要求
1、语文与生活:认识农具,了解它们的用途,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2、诵读与欣赏:了解《夏日绝句》的大意,感受诗人的满腔激愤感慨之情,了解诗人鲜明的人生价值取向。
3、写好钢笔字:训练学生书写硬笔行楷,并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4、口语交际:引起学生对国家、社会问题的关注,学会并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重点难点: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语文与生活:认识农具,了解他们的用途,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认识农具
1、你见过哪协农具?能说说他们的名称,样子及用途吗?
2、出示文中的农具图片,认一认,并将名称与图片相连。
3、交流,读准每一种农具。
二、弄清农具用途
1、你知道这些农具的作用吗?查查字典,写下他们的用途。
2、交流。
木犁:农田或旱地翻土用的农具,古时用畜力牵引。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便有关于犁的记载。木犁的下端有用来翻土的略呈三角形的铁器,称作犁铧。犁铧的上方一般有用来把犁起的土翻到一边的犁镜。木犁后端竖起弯曲的木柄可供人手扶,掌握方向。
有铁齿,木齿或竹齿。
耧:播种用的农具,耧为三脚,前方有牲畜牵引,后方有横木扶手由人扶着,中部安置耧斗,同时能够完成开沟和下种两项工作。有的地区称耩子。
镰刀:由刀片和木把构成,有的刀片上带有小锯齿,是收割庄稼和割草的农具。
锄头:松土和除草用的农具,上有竹竿为柄,下有平刃铁器。
三、读读诗句,说说下面带点的词语和什么农具有关。
1、指名读题。
2、自由读诗句,想想诗句的意思,再交流。
3、判别加点词语和什么农具有关。
耕田:锄草,与锄头有关,也可泛指种田。
耕:耕田,用犁把土翻松,与木犁有关。
锄禾:用锄去掉禾田间的杂草,翻松土壤,与锄头有关。
种:播种,与耧有关。
收:收割,收获,与镰刀有关。
4、小结后齐读诗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诵读与欣赏《夏日绝句》
2、写好钢笔字。
教学过程
一、诵读和欣赏
1、读题,明确要求。
2、根据课后注释正确的朗读全诗,借助注释体会诗的大致意思。
3、介绍李清照及其生活的时代背景。
1129年,李清照与丈夫照明诚由江宁乘舟去芜湖,途经当年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就是李清照的人生观,是她在国家危亡之际的感叹,也是对南宋统治者强烈的讽刺和谴责。
4、再读诗句,了解四楚霸王项羽,体会诗句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5、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
二、写好钢笔字
1、审题
2、指读要描写的文字。
3、读贴,注意行楷的行笔、运笔过程,还应注意整幅字的行款和章法。
4、练习描红,要一气呵成。
5、反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关注当前热点问题。
2、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
1、审题。
2、读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3、在生活中,一段时间会有一些大家都关注的问题,如当年的申奥成功、伊拉克战争、抗击非典、“神舟”五号升天等。同学们,你们知道最近人们又在关注什么样的话题吗?让我们也来关注一下。
4、交流话题
5、选择奥运会的话题交流,充分表达。
6、小结
二、学写毛笔字
1、审题
2、观察辨析
3、练习
教学内容:巩固新学的加减、连减应用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连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列式解答加减、连减应用题。
教学过程设计:
1.口算:
78-1745+5471-3435+24
6l-4529+5629+4191-45
2.补充问题后,再列式计算。
(1)有20个乒乓球,17个小皮球,_____________?
(2)飞机上有儿童和大人一共57名,其中大人38名,____________?(3)小明用了5张电脑磁盘,还剩下19张,____________?
3.妈妈买了一些蛋糕,上午小朋友吃了9根,下午来了8个客人,每人吃一根,冰箱里还有21根。妈妈一共买了多少根雪糕?
4.二年3班的小朋友为了迎接新年活动,做了27个红灯笼,18黄
灯笼,送给一年级的小朋友15个,还剩下多少个?
5.幼儿园第一次买来小象洒水壶12个,第二次又买来29个,现在分给17个小朋友去给花浇水,还剩多少个洒水壶没有分?
6.图书馆有故事书54本,第一次借出16本,第二次借出28本,剩下的第三次全部借出。第三次借出多少本?
7.1996年和XX年我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获奖牌情况如下:
金牌银牌铜牌
1996年162212
XX年281615
(1)1996年共获奖牌多少块?
(2)XX年共获奖牌多少块?
(3)请你自己提一个问题,并解答。
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一)
教学要求:
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还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一张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口算卡片数张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听算
12-914-615-716-913-7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说一说13-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比一比,看谁说得的方法多方法好)
二、练习指导
1、退位减法表
(1)出示20以内退位法表,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a、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思考,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启发学生回答。
b、横着看。让学生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回答)
c、问:从减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启发学生回答。
2、练习
(1)让学生把差是6、8、9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如:16-8=□-□,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所有等于8的算式。
(2)教师读算式,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
(3)针对学生容易弄错的题进行练习。
3、一画四式
师:你能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吗?试一试。看书第24页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三、课外作业
p24:2
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教学内容:练习课
完成第21页的第3题―――第22页的第7题
教学要求:
通过练习,对于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培养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及能力;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第4题和第7题的课件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听算
14-516-913-412-8
11-615-712-516-8
(集体订正)
评讲:说一说:16-8=?你是怎样想的?
(对于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二、基本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p21:3)
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在全班给予鼓励
(集体订正)
2、找朋友(p22:5)
将第5题制成卡片,然后再将卡片发给学生,让他们找朋友(或者请8个同学分成两组进行找朋友的比赛,看看哪个组的同学找得又对又快)
3、比较大小(p22:6)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用数学
1、电脑出示第p22:4题的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问: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如何列式?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最后集体评价)
2、电脑出示p22:7题的图
问: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如何列式?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最后集体评价)
板书:9+4=134+9=13
13-9=413-4=9
一、全课总结
(略)
二、完成课外作业
分数的意义与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2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对本单元进行回顾整理,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理解,进一步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并能熟练地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2、在探索分数的意义,探讨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建立数感,会用分数表达和交流信息并能熟练的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探究、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理解
教学难点:
会用分数表达和交流信息并能熟练的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知识结构图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谈话: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都掌握了哪些内容?有什么收获和困惑?咱们交流一下吧!
学生自由发言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出示综合练习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出示综合练习第2题
让学生找出每个分数的单位“1”,然后再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3.判断对错
出示综合练习第4题
4.出示综合练习第6题
这是一道诗配画的题目。画中有四句诗,共有10个表示数的文字,先让学生回答占整首诗字数的几分之几,再让学生提出其他有关分数的问题,如:“一个字占总字数的几分之几?”“一句占总字数的几分之几?”……
5.出示综合练习第9题
先让学生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再写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长是宽的几倍。对于涂出长方形面积的1/2,要让学生自主去涂,重在交流时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6、独立思考,拓展延伸
师谈话:同学们在这一单元中学到的知识可真不少呀,这么多内容散乱无序,同学们想不想对它们进行整理呀?下面请大家结合刚才回顾的知识,想一想知识之间的联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一下,好吗?
7、组内交流,补充完善
师谈话:把整理好的内容在组内交流,交流时一个同学一个同学地交流,其他同学补充。
(小组内自由交流)
8、全班进行组与组汇报交流,教师适时总结提升。
师谈话: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合作整理的成果向大家展示一下?
谈话:你认为那个小组整理得更合理更有创意?为什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识、
1.出示综合练习第1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出示综合练习第14题
这是一道思考题,红色部分占整个图形几分之几的,学生能直接看出来,其他颜色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学生不易看出来,这时可启发学生动手画一画、分
一分,然后写出相应的分数。
使用说明:
1:课后反思:学生理解的很好。
2:教学建议:在探索分数的意义,探讨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建立数感,会用分数表达和交流信息并能熟练的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需要破解的地方:通过探究、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分数基本性质的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2---2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和巩固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学生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谈话引入: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所学的知识吗?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困惑?
(重点是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可让学生举例说明;针对学生不明白的地方教师可补例练习。)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填一填
(1)1/2=12/()
(2)3÷()=()/()
2、做自主练习第6题: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分母是9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选两个分数说一说是怎样化的,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
3、比较大小。
4/5○15/201/3○4/98/9○8/720/24○10/12
做完后,让学生谈一谈比较的方法。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识。
1、做自主练习第5题和第7题。
第5题:动物的毛色遗传于他们的父母。如,平均每30只小猫中,就有5只像他们的父亲,其余的像他们的母亲。毛色像母亲的小猫占几分之几?
第7题:丹顶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XX年全世界野生丹顶鹤约有只,其中我国约有500只。我国野生丹顶鹤的数量约占全世界的几分之几?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说一说列式的根据。对于计算的结果,如果有学生想到化简,应予以肯定,加以表扬。
师说:XX年是中国的奥运年,青岛市承办奥运会的城市之一,你知道青岛承办了什么项目吗?
生答
师说:对,奥帆赛。奥帆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他们被奥运激情感染的同时,也被青岛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深深折服。在一年之中,哪个季节的青岛更吸引游客呢?请看自主练习第8题:据统计,XX年到青岛旅游的游客中,夏天来的占,冬天来的占。青岛的哪个季节更吸引游客?
让学生独立完成此题,然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做自主练习第9题:右图是小华家刚买的新房平面图。a、b分别是卫生间和厨房。你能按下列要求将剩下的部分划分成3个室吗?
客厅占总面积的。
主卧室占总面积的。
小卧室占总面积的。
做题前先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弄清客厅、主卧室、小卧室各占谁的几分之几,再让学生完成此题。
自主练习第10题:按规律填数。
(1),,,(),(),()
(2),,,(),(),()
(3),,,,(),(),()
可以先让学生试做,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使用说明:
1:课后反思: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和巩固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教学建议: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和巩固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3:需要破解的地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学生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内容:练习课(单元整理和复习三)
完成p25:8――――-p26:11及思考题
教学要求:
1、学会看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够根据图意写出算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一套口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2-712-412-314-8
16-96+813-614-5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16-9=?你是怎样想的?
二、计算
17-8-39+4-611-6+7
5+9-85+4+68+7-9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比一比
夺红旗,比一比,看哪个组能够最先夺到红旗
要求:选出8个同学分成二组,进行接力赛。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组给予鼓励。
1)11-812-613-714-9
2)12-713-811-615-9
四、看图
电脑出示第九题的图
1)让学生看图,同桌互说图意
2)指名说图意
3)学生列式解答,并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再指名说
五、用数学
电脑出示第p26:11题图
问: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你解决图中提出的这个问题吗?试一试
你是怎样想的?说说你的想法。
六、思考:
我们一队有12个男生,老师让每两个之间插进一个女生的话,可插进多少个女生?
(1)学生讨论
(2)根据题意进行实际的演示。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0841.html
上一篇:跳伞表演
下一篇:的分与合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