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课件既关系到教学步骤,也关系到教学的课程标准,这就要老师好好去自己教案课件了。写好教案课件,这样课堂的各种可能情况都尽在掌握。你认为好的教案课件应该是怎么样的?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语言爱教案收藏,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贴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关于“语言”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语言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合而成的B。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C。语言符号具有离散特征和线性特征D。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能够任意改变
2。在二十世纪,对哲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产生重大影响的语言学流派是(C)
A。历史比较语言学 B。心理语言学C。结构主义语言学 D。社会语言学
3。下列元音音素都是后元音的一组是(B)
A。[u, ε] B。[α, Λ] C。 D。[o, a]
4。下列辅音音素都是塞音的一组是(B)
A。[d, 1] B。[b, k] C。[p, n] D。[t, v]
5。 从语音的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A)
A。音位 B。音素 C。音节 D。音渡
6。句子语调的高低升降变化表现最为明显的是(C)
A。句首部分 B。句中部分 C。句终部分 D。句首和句终部分
7。汉语普通话中的“我”和助词“的”单念时发音分别为[uo]和 而在实际语流中,“我的”发音是 这是语流音变中的(A)
A。顺同化现象 B。逆同化现象 C。弱化现象 D。异化现象
8。语汇是词和语的集这是合,下列关于“语”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D)
A。“语”是所有词组的集合 B。“语”的好处是若干词的好处的加合
C。“语”是能够拆分的语言片段 D。“语”包括“固定词组”和“熟语”
9。下列关于汉语词双音节化倾向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区别多义词的不一样义项 B。减少同音词C。减少同义词 D。调整词的韵律节奏
10。英语“students”中的“-s”是(C)
A。虚词语素 B。词根语素C。构形语素 D。构词语素
11。从词的构造方式看,下列各项中属于复合词的是(D)
A。木头 B。念头 C。苦头 D。山头
1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词法手段的是(A)
A。虚词 B。重叠 C。轻重音 D。词形变化
13。法语动词“是”的直陈式此刻时有6种变化,比如“je (我) suis (是)”,“il (他) est (是)”,“nous (我们) sommes (是)”等,这反映了法语中什么样的谓词属性范畴(D
A。时 B。体 C。态 D。人称
14。划分词类的最本质的标准是(A)
A。分布标准 B。好处标准 C。形态标准 D。逻辑标准
15。下列词类从大类到小类的归类,不正确的是(C)
A。实词—谓词—动词—及物动词 B。实词—体词—名词—处所名词
C。实词—谓词—助词—时态助词 D。实词—体词—量词—名量词
16。下方词组中,结构类型与其他各组不一样的一组是(B)
A。年轻漂亮/朴素大方 B。我们大家/首都北京C。铁路民航/工人农民 D。贯彻执行/讨论研究
17。下列成对的词语中,属于相对反义词的一组是(D)
A。成功—失败 B。合法—非法C。本地—外地 D。勤劳—懒惰
18。下列句子的语义结构属于简单述谓结构的一项是(A)
A。老王昨日买了一台彩电 B。李辉去图书馆借了一本书
C。他觉得不就应这样做 D。他没接住小李传过来的球
19。造成“北京人多”一句歧义的主要原因是(D)
A。一词多义 B。不一样的句法结构关系C。不一样的语义结构关系 D。不一样的层次构造
20。下列关于音符来源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D)
A。音符是从笔画发展而来的 B。音符是从记号发展而来的
C。音符是从声旁转化而来的 D。音符是从意符转化而来的
21。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拼音文字是(C)
A。古埃及文字 B。古希腊文字C。腓尼基文字 D。中国的甲骨文
22。下列关于语言起源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D)
A。语言产生于人类对外界各种声音的摹仿B。语言产生于人们的相互约定
C。语言是人类有意识地在短时光内创造出来的
D。语言是人类在长期进化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
23。有一类词,它们的词义和构词方式都来自外语,构词语素则是本民族语言的,这类词属于(B)
A。借词 B。仿译词 C。意译词 D。音译兼意译词
24。下列关于思维和语言的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感性思维不必须借助语言进行 B。抽象思维有时与语言有脱节
C。发散思维完全不需要借助语言 D。抽象思维以语言为主要工具
25。在儿童语言获得的过程中,标志着儿童产生最早的语义潜力的阶段是(A)
A。单词句阶段 B。双词句阶段C。简单句阶段 D。复杂句阶段
26。下列词典中,属于语言词典的是(B)
A。《永乐大典》 B。《汉语成语小词典》C。《小学生作文词典》 D。《北京地名词典》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贴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7。从发音机制上看,一个舌面元音的特征取决于( ABC)
A。舌位的高低 B。舌位的前后 C。嘴唇的圆展D。声带振动不振动 E。送气不送气
28。下列汉语复合词在构词方式上属于支配式的有( BE)
A。视力 B。司机 C。写作D。食物 E。护膝
29。下列哪些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表示)属于“组合关系”( ACE)
A。语素→语素组 B。语素/语素组→词 C。词→词组D。词/词组→句子 E。句子→句组
30。下列关于义项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BCD)
A。义项只包括词的理性好处B。义项不包括词的临时好处
C。义项是从词的具体用例中概括出来的D。分析词的好处和用法应以义项为基本单位
E。一个词的几个义项之间并非总有关联
31。下列有关普通话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CD)
A。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B。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
C。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D。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E。以历代经典的文学作品为语法规范
40.下列每组词语中各有一个与同组的其他三个在语汇类聚关系上不一样,请指出该词语,并说明有什么不一样。
A.妈妈 奶奶 姐姐 妹妹B.音位 泉水 纳米 函数C.汽艇 火车 地铁 飞机
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语言学概论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
12、[参考答案]韵律特征
韵律特征又叫超音质特征,或超音段特征,指的是语言中除音质特征之外的音高、音长和音强方面的变化。如从音位层次上看,音长的变化能够构成有区别好处作用的“长短音”’从音节层次上看,音高的变化能够构成“声调”;从音节组合层次上,音强等因素的变化又能够构成轻重音;从语句层次上看,音高、音强、音长等因素的变化又能够构成语调。长短音、声调、轻重音、语调都是韵律特征的构成音素。
33、[参考答案]语系
(1)语系是按照“谱系分类”的方法,根据语言间亲属关系的有无,把世界上的语言所分成的不一样的类,凡是有亲属关系的语言都属于同一语系,反之则属于不一样的语系。
(2)比如汉语、藏语、壮语、傣语、苗语等是亲属语言。它们都属于汉藏语系。
(3)世界上的诸语言按其亲属关系大致能够分为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高加索语系、达罗秤锵怠⒙砝—玻利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九大语系。
34、[参考答案]文化局限词语
文化局限词语:由于每个民族的历史传统、生活环境、风俗习惯等的不一样,往往都有一些比较独特的词语。例如汉语里的“窝头”、“馒头”、“筷子”、“京剧”都是中国所特有的,在很多民族中没有相应的事物对应词,只得把“馒头”译成“Steamed bread(气蒸的面包)”把京剧叫做“Peking Opera(北京歌剧)”。而很多外来语如“hot dog(热狗)” 、“沙拉(salad)”、“芭蕾(ballet)”等在汉语中也找不到对应的词,只好采用直译或音译。这样的词语就是所谓的“文化局限词语”。
35、[参考答案]中介语
中介语: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往往会建立一种既不一样于母语而又不一样于外语而只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这就是“中介语”,例如很多外语学习者在学到必须程度之后,虽然已经能够用外语与外国人交流,但外国人会明显地感觉到他的外语“不地道”,这是因为学习者所用的“外语”只但是是较为高级的中介语。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6、[参考答案]说汉语的人能够用“苹果”这个词指称大小、形状、颜色、味道各不相同的苹果,而不必为每一个具体的苹果设立一个名称;另一方面,当人们听到“把盘子里的苹果给我”之类的话语时,又很容易确定话语中的“苹果”具体指的是哪个或哪些苹果。请根据语义的性质说明其中的道理
从其中我们能够发现这样的道理:
(1)词义具有概括性的重要属性。词义从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能够使一类事的区别于他类事物的特征,同时舍弃同类事物之间的各种差别。“苹果”这一词能够指称各不相同的苹果就印证了这个道理。
(2)同时,语言形式所表达的好处都是概括的、一般的,而在平常的交际活动中人闪谈论的对象却往往是个别的、特殊的,表达概括好处的语言形式要同个别的对象联系在一齐,就要依靠上下文和交际环境对语言形式所指的限定作用。当他听到“把盘子里的苹果给我”时,人们很容易确定“苹果”的具体所指,就反映了这个道理。
37、[参考答案]结合实例说明字符与一般图形符号的异同。
字符也就是文字符号,是直接跟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的符号,如汉字的“字”和拼音文字的字母。
字符不一样于一般图形的地方在于字符眼必须的语言单位建立了稳定的联系,不论是音位、音节,还是语素或词语。
字符与一般图形也有相同点,即字符本身是一种视觉图形,不论是由直线、折线,还是曲线组成的图形。
38、[参考答案]结合实例说明社会的地域分化对语言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社会的地域分化会导致语言的地域分化,在同一种语言内部构成不一样的地域分支或变体,即地域方言。地域方言在语音、语汇和语法上都有所差异,比如北京人把“叫”字读做[t?iau51 ] ,广州人却读做[Kiu33 ] ,北京人说“客人”,广州人说“人客”;北京人说的“自行车”,广州人却叫做“单车”;北京人说“你先吃”,广州人却说“你食先”。
另外,在同一个方言区内,由于社会的地域分化,仍存在着分岐,产生次方言和土语。比如在“北方方言”内部,又可分出“华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和“江淮方言”四个次方言。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9、[参考答案]假设某一语言音位系统中的辅音音位只有/p, b, t, d, ts, t?/,请列出/t/的区别特征,并说明理由。
区别特征是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音特征。要明白 / t / 的音位特征,必先对这几个音位作一下比较分析:
音位 语音特征
/ p / 双唇 闭塞 清 不送气
/ b / 双唇 闭塞 浊 不送气
/ t / 舌尖前 闭塞 清 不送气
/ d / 舌尖前 闭塞 清 不送气
/ ts / 舌尖前 塞擦 清 不送气
/ t? / 舌面前 塞擦 清 不送气
从图中我们可知,这几个音位都是不送气音,帮“不送气音”不能成为区别特征,而 / t / 以“舌尖前” 与 / p /、/ b /、/ t? / 相区别,以“闭塞”与 / ts / 、/ t? / 相区别;以“清”与 / d /、/ b /相区别。故音位 / t / 的区别特征就应是“舌尖前、闭塞、浊”。
40、[参考答案]
A组:“奶奶”一词不一样于其他诸词。因为其他三个词都是重叠词,属于合成词;而“奶奶”一词则是叠音词,属于单纯词,故不一样。
B组:“纳米”一词不一样。其他三词都是由两个词根语素构成的复合词;而“纳米”一词,则是音译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单纯词,故不一样。
C组:“地铁”一词不一样。其他三词都是表示偏正关系的复合词,而“地铁”一词则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单纯词。
六、论述题(本大题包括第41、42小题,第41小题10分,第42小题8分,共18分)
41、[参考答案]试各举一例说明语法与语音、语汇、修辞、语境、逻辑等现象之间有必须的关系。
语言现象是一个整体。语法和语音、语汇、语境、修辞、逻辑等都有密切的关系,主要表此刻:
(1)语法与语音。
语音形式有时可能影响语法。
比如说:“想起来了”有两个意思(回想起/打算起床),也是两种结构(动补/动宾),这种区别在语音上就表现为“起来”要分别轻读和重读。
(2)语法和语汇。
词语的好处和用法也往往影响到语法,因为某些特定词语会造成语法上的差异。
如“过意不去”的两个意思也会造成语法差异:在表示“不安、抱歉”时,只需要联系一个名词。
(如“我很过意不去”);但在表示“刁难、苛待”时,就务必引出另一个对象(如“他跟我过意不去”)
(3)语法和修辞。
修辞也可能影响语法,即为了修辞需要有时能够超出语法规则的限制。比如在“别这么近视眼”、“太阿Q”、“很女性”这样的句子里,名词就话用为动词或形容词而作了谓语。
(4)语法和语境
语境对语法的影响也很大,即在特定条件下常常会出现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
比如“一张动物园”,看起来是量词误用,其它是“我要买一张去动物园的票”这句话的特定场所(公共汽车上)的成分省略现象。
(5)语法与逻辑。
逻辑是语言表达资料的规律,语法是语言表达形式的规律,因此二者的关系十分紧密。逻辑对语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语言成分之间搭配关系的制约。一般人们说话既要贴合语法,也要合逻辑。如“门把风吹开了”,虽合语法,却不合逻辑,所以就不是正确的句子。
42、[参考答案]举例说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口语和书面语是语言在交际过程中由于交际环境的不一样而产生的两种语言变体。二者的区别在于:带有口语色彩的词语经常用于日常交谈,也经常用于比较口语化的文学作品和一般文学作品的对话描述中;带有书面语中色彩的词语经常用于书面写作和比较庄重、正式的交际场合。
比如:“头”,在口语中,人们经常会用“脑袋”来表达,而在书面语中则常用“头颅”;
又如:“散步”一词,在口语中,人们会说“溜达”,而在书面语中,则常可能用“徜徉”。
口语和书面语也是紧密相联在一齐的,它们都以我们所共用的语言为基础,在语言用法上没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往往会有不带任何语体色彩的通用词语与口语和书面语中的词语相对应。如口语中的“好看”,书面语中的“美丽”其实都表达“漂亮”的意思,二者的意思是等同的。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贴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下方各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A、任何一种语言始终都有自已的书面语
B、任何一种语言的书面语都只能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
C、书面语是口语的忠实记录
D、研究语言应首先研究书面语
2、 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
A、口语 B、书面语 C、体态语 D、手势语
3、 语言的各子系统中体现系统性最强的是
A、语汇系统 B、语义系统 C、语法系统D、语音系统
4、 下列都是圆唇元音的是
A、[ey] B、[yu] C、[εα] D、[eε]
5、 下列辅音部位相同的一组是
A、[pt]B、[mn]C、[hg]D、[kx]
6、 爸[pA]+ 爸[pA]读成爸爸[pApē]这种音变现象是
A、同化B、异化C、弱化D、脱落
7、 声带是发音的
A、动力源B、发音体C、共鸣腔D、送气通道
8、 根据频率比例关系的不一样,声音能够分为
A、基音与陪音B、乐音与噪音C、清音与浊音D、元音与辅音
9、 普通话音节zang[tsαη]包含
A、3个音位B、4个音位C、5个音位D、6个音位
10、普通话把[p][b]合并为一个音位,决定因素是语音的
A、物理属性B、生理属性C、心理属性D、社会属性
11、“天下乌鸦一般黑”属于语汇中的
A、惯用语B、成语C、谚语D、歇后语
12、下列外来词中属于半音译半意译的是
A、卡车B、新西兰C、可口可乐D、扑克
13、“徘徊”一词的构造方式是
A、直接成词B、变构成词C、复合构词D、派生构词
14、下列语素中属于自同语素的是
A、笔B、呢C、民D、式
15、下方各项中属于语法形式中词法手段的是
A、词形变化、虚词 B、词的重叠、辅助词
C、词的重叠、词的轻重音 D、虚词不达意、辅助词
16、下方各项中属于语法好处中句法范畴的是
A、类别范畴、“格”范畴 B、“数”范畴、“人际范畴
C、类别范畴、“体”范畴 D、“数”范畴、“格”范畴
17、下方各项中属于体词属性范畴的是
A、“格”范畴、“态”范畴 B、“数”范畴“人称”范畴
C、“性”范畴、“体”范畴 D、“数”范畴、“格”范畴
18、下方各项中属于介词词组的是
A、on the table 以人民的名义 B、to write on the wall 在家看书
C、to a certain extent 跟我来 D、to my mind把这个问题先放一下
19、“他喝啤酒喝醉了”定“醉”的语义指向是
A、他 B、喝 C、啤酒 D、喝啤酒
20、下列词语中具有书面语色彩的是
A、脑袋 B、放 C、歇 D、休憩
21、下列各项中含降级述谓结构的是
A、你去比较好 B、他期望去 C、河水很深 D、头脑清醒的人
22、与“母亲、儿子、女儿”相比较,“父亲”所包含的义素能够分析为
A、[+亲属+直系-长辈-男性] B、[+亲属+直系-长辈+男性]
C、[+亲属+直系+长辈+男性] D、[+亲属+直系+长辈-男性
23、下列词语中属于社会方言的是
A、洗澡 B、沐浴 C、净身 D、冲凉
24、下列语言中,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的是
A、法语 B、俄语 C、英语 D、西班牙语
25、认为儿童语言获得过程中既有遗传机制的作用,又有语言环境的作用,或者说二者是相互作用的理论是
A、天赋说 B、模仿说 C、强化说 D、认知说
26、学外语时同于不会而造成的错误,属于
A、系统错误 B、系统前错误 C、系统后错误 D、不能容忍的错误
二、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贴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7、下方各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A、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唯一工具 B、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C、语言是人们言语活动的总和 D、语言是约定俗成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E语言是人们言语活动的总和
28、音位是
A、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的单位 B、从音质的角度划分的单位 C、最小的语音单位 D、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E有区别好处作用的语音单位
29、“去的人”中的“的”属于
A、成词语素B、自由语素C、定位语素D、虚义语素E、不自由语素
30、下列各项中属于同义词的是
A、树一樟树 B、衣服一衬衣 C、房子一房间 D、公尺一米 E、团结一勾结
31、中国各民族语言所属的语系有
A、汉藏语系 B、印欧语系 C、高加索语系 D、阿尔泰语系 E、闪含语系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4)
三、 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四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一名词解释都需举例)
32、义素
33、应用语言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6、举例说明音位为什么总是属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
37、举例说明文字改革的类型。
38、试说明语言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9、从语言分类的角度看,下列各组词中有一个与其他三个不一样,请挑出来并说明理由。
A 函数、河流、太阳、房屋
B环境、回答、崎岖、建设
C背心、衬衣、风衣、夹克
40、指明下方语言片段的不一样意思并做不一样的层次分析(分析到词为止)
许多孩子种的花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1小题10分,第42小题8分,共18分)
41、举例说明言语接触可能产生的结果
42、为什么说词和句子是语法结构中最重要的两个单位?
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
1。B2。A3。D4。B5。D6。C7。B8。B9。B10。D11。C12。B13。A14。A15。C16。C17。D18。A19。A20。D21。D22。C23。C24C25。D26。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7。BCD28。ACE29。ACED。30。DE31。ABD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32、要点一:语言符号是指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即声音,来表示某种特定好处而构成的声音与好处的结合体。
要点二:如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ren”表示“人”
33、透过分析词的义项而得到的词义的语义特征叫“义素”。义素也叫“语义成分”“语义原子”
要点二:如与“弟弟,姐姐,妹妹”比较,对“哥哥”的义项做进一步的分板,能够得出“哥哥”的义素:[+同胞]、[+男性]、[+年长]。
34、要点一:词类的词在语法上的分类,指能够替换出此刻语法结构某些共同组合位置上的词的类,即具有聚合关系的词的类。
要点二:如“木头桌子”中“木头”的位置能够“石头、水泥”等词替换;还能够说“一块石头、一包水泥、一根木头”;却不能说“不石头、很石头;不水泥、很水泥;不木头、很木头”等。我们根据这些把“木头、石头、水泥”等归入名词。
35、要点一:研究语言学应用问题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叫做应用语言学。对应用语言学有广义与狭义的理解。
要点二:把侧重语言学理论和成果的实际应用的学科叫做广义的应用语言学,如计算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病理语言学等。
要点三:把语言学的理论和成果运用到语言教学,尤其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叫做狭义的应用语言学。如我国正在开展的对外汉语教学,英语等外语教学的研究学科。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6、要点一:每种语言或方言的音位都构成一个具有自已特点而不一样于其他语言或方言的系统。处于不一样系统中的音位是各不相同的,不一样的系统里有不一样的音素,因而有不一样的音位。举例(略)
要点二:相同的音素在不一样的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不必须相同,因而不一样的语言或方言表面上相同的实际上并不能对等。
37、要点一: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不为,只对正字法的个别规则和个别字符进行调整。
要点二:文字类型不变,但字符类型变了。
要点三: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都变了。
38、要点一:语言能够帮忙完成人的认知过程。
要点二:语言能够储存人的认知成果。
要点三:语言能够发展人的认知潜力。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9、1.A组中的“函数”属专用语汇中的数学术语,而其它三个词属于通用语汇。
2.B组中的“崎岖”属单纯词,而其他三个词属于合成词。
3.C组中的“夹克”是外来词,而其他三个词不是外来词。
40、一个意思是“这许许多多的花都是孩子种的”。另一个意思是“这花是许多孩子一齐种的”。
六、论述题。
41、要点一:语言接触有不一样的类型,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双语现象、语言的转用、语方的混合等,都是语言互相接触的结果。
要点二: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最为突出的是词语的借用,此外还有音位及音位组合形式的借用和语法的借用。
要点三:说不一样民族语言的不一样民族的接触可能导致出现语言转用。
要点四:说不一样民族语言的不一样民族的接触可能导致出现语言转用。
要点五:说不一样民族语言的不一样民族的接触可能导致出现洋泾浜语或克里奥耳语等语言混合现象。
42、要点一:词和句子都既是基本单位,又是最终单位,它们能够把各种语法单位联系起来。
要点二:语言中有语素、词、词组、句子和句组五种语法单位(加上语素组就是六种),其中好象语素最小,句组最大。其实严格说,语素只是构词的基本单位,而词则是造句的基本单位,句子则是表达的基本单位。
要点三:从另一个角度说,语素或语素组能够构成词,所以词又是构词的最终单位,词或词组能够构成句子,所以句子又是造句的最终单位。
要点四:这样从构词和造句看,词的既是构词的最终单位,又是造句的基本单位,从造句和表达看,句子就既是造句的最终单位,同时又是表达的基本单位。
要点五:能够说词和句子是既能联系低一级单位又能单位又既联系同级单位的语法单位。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的建立,使语言学摆脱了过去的附庸地位,成为一门独立发展的科学。
2、语言符号的形式是(),语言符号的资料是()
3、一个音节能够没有起音和(),但决不可缺少()。
4、方言词是诣()。
5、附加在词根上,一般表示附加性词汇好处的语素叫()。
6、交际的基本单位是()。
7、语法手段能够分力两大类型:()和()。
8、语言发展有两个特点:()和()。
9、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的分类叫做(),也叫做()。
10、文字起源于(。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5分)
1、社会语言学属于()
①理论语言学②广义应用语言学
③普通语言学④狭义应用语言学
2、元音[ ]的名称是()
①舌尖后高圆唇元音②舌尖前高圆唇元音
③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④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
3、下列汉字的读音中,包内含三合元音的是()
①邮②欧③玩④农
4、汉语普通话音节结构()
①最长由三个音素组成②最长由四个音素组成
③最长由五个音素组成④最短由两个音素组成
5、下列词中,属于单纯词的是()
①玻璃②黑扳③语言 ④红旗
6、下列词中,属于复台词的是()
①傻子②席子③天子④椅子
7、下列词组中,属于多义的是()
①两只学生送的花瓶②两位学生送的花瓶
③两只学生送的花篮。④两个学生送的花篮
8、下列词中粗体的成分,属于同音关系的是()
①杜鲁门——杜绝 ②负荆一负担
③忽然--突然 ④花朵——浪花
9、英语的‘foot”(脚,单数)变为“feet”(脚,复数)运用的语法手段是()
①附加②异根③内部屈折④重叠
10、汉语普通话中的:“卡通片”中的“卡”是一个()
①语素②音节③前缀④词
11、汉语中的:“了、着、过”在古代具有实实在在的词汇好处,到现代变成只表语义的助词,这属于()
①异化②类化③新语法范畴的构成④实词虚化
12、下列语言中属于粘着语的是()
①苗语②越南语③俄语④日语
13、在一种语言内部划脑言时,最主要的依据是()
①语法②语义③语音 ④词汇
14、下列词的词义,属于词义缩小的是()
①“皮”原指兽皮 ②“涕”原指眼泪
③“瓦”原指一切烧好的上器④“江”原捐“长江”
15、人类几种古老文字的原始字形,都是()
①象形的②会意的③表音的④形声的
三、多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正确答案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少选、多选不给分。每题2分,共20分)
1、根据舌位的高低,元音可分为()
①高元音 ②央元音 ③半高元音 ④半低元音 ⑤低元音
2、下列汉字的读音中多包内含辅音[飞]的有()
①男 ②拉 ③拿 ④拦 ⑤驴
3、下列词中带有前缀的是()
①老鼠 ②画家 ③阿姨 ④超越 ⑤超现实主义
4、下列词组叫,带双宾语的是()
①托你一件事 ②托你办件事
③请你办这件事 ④借你五元钱 ⑤给你一本书
5、下列语素中,属于枯着语素的是()
①宏 ②伟 ③大 ④楼 ⑤机
6、卞列语言单位中,属于派生词的是()
①律师 ②鸟儿 ③老婆 ④苦头 ⑤文学家
7、下列词中,处于同一个语义场的词是()
①桌子 ②椅子 ③沙发 ④柜子 ⑤鞋子
8、下列语言属于印欧语系的是()
①法语 ②英语 ③德语 ④阿拉伯语 ⑤维吾尔语
9、汉语属于()
①汉藏语系 ②汉语族 ③屈折语 ④孤立语 ⑤粘着语
10、下列文字中属于表意文字的是()
①汉字 ②中美洲的马雅文字 ③古埃及的圣书字
④我国纳西族的东巴文 ⑤古印度的法卢文
四、决定题(每题1分,共10分)
1、符号有视觉符号、听觉和触觉符号三种,语言是一种视觉符号。()
2、有的辅音发音时声带也有颤动。()
3、cv式的音节结构几乎是一切语言所共有的()
4、一般词汇不是词汇的基础部分,它不可能上升为基本词。()
5、汉语词“狗”和英语词“dog”分别具有不一样的感情色彩。()
6、每个平面的语法单位不能再分类。()
7、“同学们”、“工人们”这些词都表复数,与“同学”、“工人”;相对,因此,汉语也有“数”的范畴。()
8、语言的分化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同一语言分化出地区方言或不一样语言,一是构成社会方言。()
9、“洋泾浜”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
10、表意文字笔画简化的发展趋势比表音文字表现得尤为突出。()
五、名词解释题(每题2分,共10分)
1、聚合关系
2、音标
3、音位
4、词法范畴
5、语言的类型分类
六、分析题(10分)
1、用矩陈图对下列词进行义素分类。(4分)
椅了
登子
长登
沙发
2、用层次分析法从大到小分析下列句子的结构,如有歧义,请作具体分析。(6分)
①这一切都是他一个人享用。
②学写作可真不容易。
③发展民族的陶瓷文化。
④吓了他一身冷汗。
⑤他们想要出租汽车。
七、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
2、简述词缀与词尾的区别。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历史比较语言学 2、表达必须资料的声音、语义 3、收音、领音
4、只在某一方言区通用的词5、词缀语素 6、句子7、综合手段、分析干段
8、渐变性、不平衡性9、语言的谱系分类、语言的发生学分类 10、记事的图画
二、单选题
1—5 ②④①②① 6—10 ③④①③② 11—15 ④④③③①
三、多选题
1①③④⑤ 2②③⑤ 3①③⑤ 4①④⑤ 5①②⑤
6②③④⑤ 7①②③④ 8①②③ 9①②④ 10①②③④
四,决定题
1—5 × √ √ × √ 6—10 × × √ × √
五、名词解释题
1、聚合关系: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单位之间所构成的关系叫聚合关系。
2、音标:标写音素的符号叫音标。
3、音位:是某种 特定语言或方言里最“小的能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和好处的语音集合体。
4、词法范畴:由综合手段(词形变化)表现的语法好处概括起来就是词法范畴。
5、语言的类型分类:根据词的结构特点对世界的语言进行的分类叫语言的类型分类。
六、分析题(略)
七、论述题
1、答:语言和言语是不一样的。语言是从社会的言语中概括出来的,因此是属于全社会的。(2分)言语总是具有某些个人的特点,但这种个人特点不能违反他所运用的语言的总规约。(2分)语言和言语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是语言的存在形式。研究语言务必从言语中获得语料;(2分)另一方面,言语是运用语言的行为
和结果,言语只是以语言为规范,才能成为有条理、可理解的东西。(2分)总之,言语总是以语言的共同规则作为活动基础,而语言则在言语运用中得以存在和发展。(2分)
2、答:区别有以下几点:
①词缀一般表示附加性的词汇好处;(2分)而词尾表示的纯粹是语法好处。(2分)
②词缀有构成新词的潜力;(2分)而词尾仅有改变一个词的语法好处的作用,没有构成新词的潜力。(2分)③词缀能够处于词根之前,也可处于词根中间或词根之后;(1分)而词尾则只能处于词根(若有词缀还包括词缀)之后。(1分)
自考《语言学概论》真题答案
1.【题干】下面各项可以充当北京话声母的是( )。
A.[m]
B.[]
C.[]
D.[t]
【答案】D【解析】BC辅音,A不是北京话的`声母。
【考点】元辅音和声韵调
2.【题干】下面各个音素属于元音的是( )。
A.[o]
B.[m]
C.[p]
D.[f]
【答案】A【解析】BCD辅音。
【考点】元辅音和声韵调
3.【题干】下面各项中属于发音器官的是( )。
A.心脏
B.大脑
C.肺
D.胃
【答案】C【解析】发音器官:
1.呼吸器官(肺、气管、胸腔、横膈膜)
2.喉头和声带
3.咽腔鼻腔和口腔
【考点】语音概说
4.【题干】儿童语言发展到双间阶段,产生了最早的( )。
A.理解能力
B.语义能力
C.发音能力
D.语法能力
【答案】D
【解析】从语言形式本身来看,双词句标志着儿童产生了最早的语法能力。
【考点】语言获得的过程
5.【题干】汉字“休”是一个( )。
A.指亊字
B.会意字
C.假借宇
D.形声宇
【答案】B【解析】休字,从人从木,人在树下休息。
【考点】汉字和汉字改革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反思
一、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重新认识
“汉语国际教育”这一专业名称不仅顺应了汉语国际推广的大趋势,统筹了本硕专业名称的一致性要求,而且体现了专业定位的新姿态,扩大了专业涵盖面,优化了专IANDAIXUWENY.06业课程体系,提升了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问题
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诸多课程之中,语言学概论(下文简称“语概”)与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并列为其专业必修的语言类课程,而且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纵观长期以来的“语概”课教学效果,却并不能令人满意。本文结合作者自身的课堂教学经验与相关辅助调查,将所发现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语概课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学科理论性强,教学内容相对艰涩枯燥。“语概”作为语言学的基础理论课,讲授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探讨人类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等问题,在分析具体语言现象的基础上概括语言的共同特性。其自身的学科内容和学科性质决定了这门课程专业理论性较强,因而与文学类课程相比就显得枯燥乏味。但由于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语言现象,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善于挖掘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现象。从语言现象入手,运用语言学理论去解释相关现象,达到深入浅出、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所使用的现行教材没有结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特点,专业适用性不强。因为“语概”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共同的理论基础必修课,很多院校并未对这两个专业的语概课进行区分,所用教材、授课教师甚至都是完全一致的。关于“语概”课的教材,国内先后涌现出各种不同的版本:较早的有高明凯、石安石编著的《语言学概论》(中华书局),叶蜚声、徐通锵所著的《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伍铁平主编的《普通语言学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胡明扬主编的《语言学概论》(语文出版社),以及邢福义、崔希亮、岑运强、李宇明、胡晓研等人都编著过相关的教材。虽然可供选择的教材数量可观,但是真正适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其量身定制的教材少之又少。
(三)当前“语概”教材中所使用的语料以汉语普通话、方言以及英语等外语为主,缺少民族语言的语料。本人所执教的学校是一所民族院校,学生来自于国内各民族地区,讲不同的民族语言。而“语概”课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课程,在语料的选择上应当增加少数民族语言用例,以丰富语料来源。
三、语言学概论课程改革的建议与举措
(一)结合专业特点,明确教学目标
专业不同,培养目标和学生类型也存在差异。着眼实际情况,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语概”课也应该在教学目标上进行区分。汉语言文学专业“语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能够较为全面系统地了解并掌握有关语言学的知识和理论,为学习其他语言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从而为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打下基础。而经过整合后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身的学科特点对学生的语言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语概”课的教学目标就应当与汉语言文学专业有所不同,应该体现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对语言教学有理论指导作用,在掌握人类语言结构特点、演化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进行汉语与其他语言的对比分析,能够运用语言学理论知识解释汉语中的语言现象,分析外国人使用汉语的具体问题。只有结合专业特色,以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出发点,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才能保证教学改革有的放矢。
(二)依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
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就要据此来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首先,教材的甄选对教学内容的确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众多纷纭的语概教材中,最新修订版的《语言学纲要》(王洪君、李娟修订)吸收了一部分最新的学术界观点,修正了过去陈旧的观点,体现了最近半个世纪语言学的新发展,尤其是语音学、语义学、语用学发展的新趋势。但是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本教材并不完全适用。该教材没有涉及到西方语言流派的介绍、第二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等相关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点对于构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知识体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了解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语言学流派,能够为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学习做相关的语言学铺垫。这些知识内容的完善有效地衔接了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等课程,有助于融会贯通所学的主干课程内容。其次,教学内容应当充分吸收当前语言学界的新思想,教师要对教材内容做适当的补充和延伸。《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已经注意到了这点,更新了教材的内容,在对语言的宏观认识上表现为从封闭的静态系统转向了开放的动态的系统;语义方面增加了句法语义范畴(句子的语义结构,语义角色,以及人称、时、指示、语气、时态等语义范畴)句子的真值问题和句义间的蕴涵、预设关系;语用方面增加了话题与说明、焦点与预设等问题。而句法语义范畴、语用范畴正成为语言学功能派和形式派所共同关注的重点,这些内容的补充与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相契合,能引领学生了解学术界的研究动态。此外,结合新的理论成果,修订版教材还对个别观点进行修正,如对汉语普通话中“日”“人”等字的声母“r”的发音描述,由浊卷舌擦音修正为清卷舌近音,国际音标也由[]变换为,更加贴近真实的发音情况,也便于同国际上的语音研究接轨。《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对语言与文字的关系也重新进行阐述,细致描述了语言单位与文字单位、语言组合规则与文字组合规则之间系统的对应关系,加深了对语言与文字关系的研究。为了突出对学术界主流思潮的引入,教材还简单展示了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树形图模式,但并未对其转换生成机制进行解释。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些新增加的内容中,有的问题阐述不透彻、交待不清楚。比如谈论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时,学术界围绕这一问题存在着“先天决定论”与“后天习得论”以及“相互作用论”三种主流学说,教材对于上述问题并未说明,只是一略而过。又如在当今语言学界占重要地位的转换生成语法学,教材中也没有交待其最基本的转换生成机制,在讲句子分析方法的时候,也只是摆上树形图而没有加以说明。对待类似问题,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有所权衡,有所取舍。在充分吸引新的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适当扩充,可以通过开展小专题的形式,让学生看到语言学的发展动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再次,针对民族院校的特点,在教学内容上适当增加一些少数民族语言的材料,根据班级学生的构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语言,进行举例说明增加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提前将任务布置下去,让学生事先进行准备,然后下次课堂上结合自己的民族语言“现身说法”。本人在讲授“文字的类型”这一部分内容时,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蒙古族、傈僳族、满族等民族的学生通过幻灯片一方面展示本民族文字的形体,向学生介绍音、形、义的结合,另一方面解释文字背后所蕴涵的民族文化,收到了理想教学的效果。
(三)转变教学理念,灵活运用教法
关于“语概”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问题,已经有相当多的教师进行过探索,并且提出了诸多教学模式,有“体验式教学、启发示教学、研讨式教学、点拨式教学”等等。教学方法大同小异,其核心思想都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引导启发作用,强调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但是专门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语概”课的教学方法改革,谈论的并不是很多。本人结合切身的教学经验,充分考虑该业的人才培养需求,从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课堂教学方面,应当将情景式、引导式与讨论式教学法综合运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了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退出“主演”的位置,而应当扮演“导演”的角色。比如在教授“语言的符号性”这一问题时,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展示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如“红绿灯、路标、乐谱、旗语”等等,进而让学生发现这些物品的共同点。当学生得出这些都属于“符号”这个结论时,教师对“符号”的定义进行归纳,并进一步深化问题,提出“语言”是否也属于符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思考讨论的过程也是学生根据定义进行判断的过程,是对知识运用分析的过程。最后,教师对整个归纳、演绎的过程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这样,才能让学生切实参与到课堂中,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2.将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实际相结合,侧重知识的运用。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而言,能将基本的语言学理论适当延伸,解决汉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语言类型在表达结构意义时所采用的手段也不同,屈折语、黏着语都有一定程度的屈折变化,而汉语却是缺乏词形变化的孤立语,因此更依赖于词序和虚词。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学习者的母语背景,有区别、有侧重地展开教学。
3.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由于“语概”课理论性较强,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是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可以设计一些课堂活动以及课外活动。课堂活动可以安排学生试讲课本内容,也可以做相关的读书报告,既调动学生积极性又活跃课堂氛围。
四、结语
综上所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特殊性要求“语概”课程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应该以教学目标为根本出发点,选择适用性强的教材、适当扩展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综合使用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学理论观察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提高解决语言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大班社会朋友教案”内涵的深入探究,我们可以了解到更多有趣的知识。对于学生们而言,只有教师提前备好教案、设计完善的课件,才能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因此,教案和课件的不断完善是教学经验积累的过程。如果您需要相关参考和借鉴,希望上述内容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感知铅笔的特点,知道它是小学生的主要书写工具。
2、有兴趣使用铅笔,并懂得爱护。
活动准备:
未削过的不同铅笔、卷笔刀、纸制笔套、白纸若干。
活动过程:
1、送幼儿入小学的礼物:
(1)、选铅笔:让幼儿拿出自带的铅笔盒,在老师为他们准备的铅笔中,选两支不同的铅笔放入铅笔盒。
(2)、感知铅笔的形状、结构特征:
你选的是什么样的铅笔?看上去是怎样的?铅笔有什么用?你们手里的铅笔现在能不能用?
2、削铅笔:
(1)、介绍卷笔刀的使用方法:
老师示范用卷笔刀削铅笔的操作过程。
(2)、幼儿观看削好的铅笔:
削过的铅笔笔芯是怎样的?现在可以用它写字吗?
(3)、在老师的帮助下,幼儿尝试用卷笔刀削铅笔,知道铅笔芯易断的特点。
(4)、互相观看一下削好的铅笔。
3、用削好的铅笔写字:
(1)、用两支笔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或学号。
(2)、观察字迹,交流使用铅笔的感受。
(3)、将铅笔套上纸制笔套,轻轻放入铅笔盒,用实际行动和铅笔做朋友。
幼小衔接是我班本学期重点工作之一,我和孩子们共同设计了“认识小学”的主题活动。在谈话活动中,孩子们了解了一些上学时的学习用具,知道书包是他们重要的学习用具,因此为了帮助幼儿了解书包的结构功能,初步学会整理书包,懂得爱护自己的书包,我们生成了“书包是我的好朋友”这个活动。
1.教学重点:了解书包的结构和功能,能够相互讨论并记录。
物质准备:
1.记录表格两个小朋友一张、记录笔、学生包一个;数字卡片1―15、笔袋、铅笔、橡皮、尺子、纸巾、水杯、大小不同的书、大小不同的本;跳绳、毽子、毛绒玩具、小刀、水果等。
2.在活动前与家长沟通、联系,请家长帮助幼儿准备一个小学生的书包、两本书、两个本、一个笔袋、一块橡皮、两支铅笔、一个水杯、一包纸巾、一根跳绳等。
经验准备:
(一)利用电脑课件,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引出小学生用的书包。
1.教师演示课件,先出示一个长方形,请幼儿猜一猜,这是什么?充分发挥
幼儿的想象。
2.教师继续演示,在长方形上添加一些图形,请幼儿继续猜想。
3.然后添加上两根书包带儿,再请幼儿猜想。
4.教师出示下载的书包图片,揭示谜底。
(二)与幼儿共同讨论书包,帮助幼儿初步了解书包的结构功能。
教师提问:
1.这是谁用的书包?是什么样子的?
2.小学生的书包有什么用呢?
(三)教师出示多种物品,鼓励幼儿两人一组讨论并记录书包里应该装的物
品,进一步帮助幼儿掌握书包的功能。
1.教师依次出示物品,请幼儿说一说。
2.鼓励幼儿自愿两人一组讨论并记录书包里应该装的物品。
3.引导幼儿观察记录表,帮助幼儿掌握记录的方法。
(1)幼儿将自己认为应该装进书包的物品数字代码记录下来。
(2)提醒幼儿写好记录人与记录时间。
(四)教师和幼儿一起对记录的结果进行讨论。
教师帮助幼儿提升原有经验。
1.把幼儿的记录结果贴在黑板上,对共性的数字代码的物品放在一起,对有差异的选择引导幼儿进行讨论。
2.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摆放这些物品。
(五)幼儿动手操作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帮助幼儿初步掌握整理书包的方法。
(六)书包能帮助我们装很多的东西,引导幼儿懂得爱护书包,知道书包是我们的好朋友。
活动总结
1.教师能够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支持、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教师利用电脑设计的书包对幼儿起到了引导的作用,通过欣赏教师的创作,来调动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利用电脑设计的书包,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再有在最后的环节上,教师利用实操来调动幼儿的参与性,当看到孩子们相互说出自己书包时,听到孩子们那一句句简单而质朴的词语,感受到那一次次的温暖,使孩子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有书包跟自己做好朋友的幸福与快乐。很好的完成了教育的目标。
2.材料的选择比较适合孩子,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孩子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进行发挥。虽然孩子们的词汇量有限,但是,是孩子们自己的想法。
(二)不足:
1.在幼儿记录之前教师最好要对幼儿提出明确的要求,以便幼儿能够认真的投入,富有自己的想法。
2.我觉得如果要是能鼓励幼儿能够想出几种记录的方法就好了,这样更便于幼儿在整理中学会分类。
3.在进行评价的时候,我有些着急,没有给幼儿提供充分的评价幼儿作品的机会。活动的时间安排不是很得当。
五、活动后的启示:
通过对本次活动的反思,我认为要想组织一节成功的教育活动,教师选择的活动内容要是幼儿感兴趣的,要能够调动幼儿的兴趣,这样幼儿在活动中的气氛才会融洽,孩子们才会获得快乐与经验,同时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学会观察,抓住孩子出现的问题,在评价时进行适当的引导与帮助。只有做到细致、认真的做好记录,我们的教育活动才会有可能成功。
设计意图:
大班的孩子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发展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增长、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明显提高、合作意识逐渐增强、规则意识逐步形成、动作灵活、控制能力明显增强、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此年龄段的孩子自尊心增强,比较好强,从而和同伴之间的矛盾也会加深,所以朋友很重要,即将升入小学的打扮孩子,只有和朋友在一起生活、学习,才能更快的适应学校的生活,更能体验学校生活的快乐,由此,我设计了本节活动,意在引导幼儿善于结交朋友,当与朋友发生了碰撞,要学会谅解,不生气,培养幼儿人际交往的能力,体验与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能说出朋友的名字、外貌特征及爱好。
2、知道朋友间应相互谅解,友好相处。
3、体验与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难点: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提高自我解决人际交往的能力。
师:请你说说你的好朋友长什么样?穿着什么样的服装?说出好朋友最明显的特征。
1、夸夸好朋友,增进了解。
师:请你夸夸你的好朋友,说出好朋友有哪些本领,哪个本领最棒、让你佩服?
提问:“请你们想一个好办法帮助欢欢和乐乐和好?同伴间讨论,老师注意倾听并参与讨论。
3、幼儿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幼儿交流自己的好办法,老师有感情讲完故事。体验朋友间要互相理解,有朋友才会快乐。
观看课件后,提问“请小朋友看一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他们做的对吗?为什么?你和好朋友曾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感受朋友间应友好相处,遇到有摩擦的时候,应互相谅解、不生气。
教师小结:即将上学,会遇到新的朋友,和朋友友好相处,真心的对待朋友,我们会有更多的朋友,会生活得快乐。
1、共同制作“朋友树”:老师和幼儿共同制作小树叶,提醒幼儿做事专心、迅速。
2、欣赏“朋友树”:这棵朋友树变的怎样了?和好朋友在“朋友树”前照相留念。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能够以幼儿为中心,教师只是起到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通过准确的发问激发幼儿思考,让孩子们通过故事情节联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本节课再加入一些情景再现就会更好。
1.引导幼儿互相熟悉(新组班互相认识,直升班欢迎新来的插班生),主动、友好地与新朋友交往,感受与教师和幼儿在一起的快乐,喜欢自己的`班集体。
2.帮助幼儿知道如何向新朋友做自我介绍,锻炼幼儿的讲述能力。
3.引导幼儿通过装饰和绘画,创作送给(新)朋友的贺卡,并与同伴一起欣赏和分享自己和他人的创作成果。
4.引导幼儿有书写文字的兴趣和愿望,能用正确的笔顺书写自己的名字,体会汉字的用处。
1.带领幼儿收集树叶、废毛线,旧挂历、画报等自然物和废旧材料。
2.教师与家长配合教幼儿书写自己的名字。
3.各种形状的白卡纸、画笔、剪子等粘贴工具。
1.如何认识新朋友引导幼儿一起讨论如何认识新朋友——认识时要做自我介绍,要用礼貌用语开始,介绍时说一些自己喜好的东西和活动,等等。
2.怎样做贺卡激发幼儿制作贺卡与新朋友交往的兴趣和愿望。请几个幼儿说说自己的创作意图,如把名字写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材料,怎样美化贺卡。鼓励其他幼儿自己选择材料,设计并制作出处与他们不同的贺卡。
3.做贺卡。幼儿按组坐,每组有比较丰富的材料供幼儿选择。在制作过程中,教师用语言激发幼儿大胆想像,独出心裁,利用旧挂历上的色彩任意剪贴出自己所设想的画面。注意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握笔方法及坐姿。
4.认识(新)朋友。拿着自己的贺卡与(新)朋友交谈(鼓励幼儿大胆交往),互相赠送,在赠送的过程中自我介绍,互相祝愿,介绍自己的贺卡是怎样制作的。
1.教师在活动中可做记者,拿着玩具话筒采访,关注没有积极参与活动的幼儿用采访的形式激发他们与别人交流的兴趣。
2.可选择运用字卡做道具的邀请舞。
活动目标:
1。了解世界上有不同的国家,学习一些简单的打招呼方式。
2。收集幼儿和好朋友的照片,制作成PPT。
1。音乐游戏“找朋友”。
1。分享和朋友间的故事:
播放朋友PPT,请孩子们来分享自己的好朋友是谁,在一起做的事情。
说一说遇见好朋友时,要怎么打招呼?
教师总结,和好朋友在一起可以做的事情,遇见好朋友时要礼貌的打招呼。
2。不一样的朋友:
老师出示外国小朋友的照片,分享自己的新朋友。
请幼儿看-看、说说,外国小朋友和我们有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哪里不一样?
小结:不论是什么国家的小朋友,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朋友。
3。打招呼大不同:
教师:来自不同国家的小朋友,说话也不一样噢。我们来学一学不同国家打招呼的方式,下次见到他们说一说,他们就能听懂,感觉到小朋友很有礼貌了。
教师分享各国人打招呼的方式,幼儿尝试模仿:美国人:Hello,互相拥抱;日本人:(仗(Konnichiwa,你好),双手贴大腿弯腰90度鞠躬;法国:bonjour,互相碰脸颊;泰国:(Swasdi),双手合十。
请幼儿尝试以不同国家打招呼的方式,彼此互相打招呼。
幼儿学习使用“再见,Good Bye“等不同方式礼貌同朋友道别。
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我来交朋友》
活动目标:
1.尝试和同龄人交朋友,学习和新朋友认识、相处的简单方法。
2.体验交到新朋友并共同游戏的快乐。
3.愿意倾听同伴的想法,并向同伴学习。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与同龄班班教师交流活动目的和内容。
2.选择好角色游戏内容。
3.图卡:姓名、快乐游戏、你好、你叫什么名字?我们做好朋友好吗?相互商量,相互帮助。
4.幼儿活动前制作自己的名片,报纸2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话题。
1.教师:你有朋友吗,你是怎么认识他(她)的?
2.教师:在幼儿园里我们只认识自己班的小朋友,今天我们去和大×班的小朋友交朋友,你们会用什么方法去交朋友?
3.教师和幼儿相互交流。
(二)两个班结对,激发幼儿相互交朋友的愿望。
1.初步讨论结交新朋友的方法。
教师:我们这里有两个班的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要找一个新朋友。怎样才能交到新朋友呢?有哪些好办法?
2.出示图卡,提出找新朋友的任务:交新朋友的时候需要知道对方的姓名,还要和朋友一起游戏,游戏的时候两人都能感到快乐。
(三)幼儿两两结伴,参加角色游戏,教师观察幼儿交友情况,鼓励幼儿相互交往,并根据需要随机指导。
1.教师:你们和新朋友相互认识时说了那些好听的话?
2.教师:你交到朋友了吗?他叫什么名字?怎样才能记住朋友的名字?
3.教师:相互认识后还可以说什么做什么?
4.教师小结:认识新朋友时,要礼貌地和别人打招呼,做自我介绍,问问朋友的名字,还可以拉拉手表示友好。
(四)了解和新朋友一同游戏时怎样做。
1.教师:你们刚才玩了什么游戏?是怎样玩的?开心吗?
2.教师用说故事的方式说出刚才观察到的幼儿间相互商量及相互帮助的情景。
3.教师:你们俩玩了什么游戏?怎么玩的?
4.教师小结:与朋友一同游戏的时候,需要相互商量才能玩得开心。如果朋友遇到困难,我们该怎么做?
5.再次结交一个新朋友,尝试相互认识时的好方法,鼓励幼儿大胆与朋友相互介绍。
(五)玩游戏,体验与朋友一同游戏、相互商量的过程。
出示报纸,让孩子和同伴交流运用材料玩各种游戏的方法。
(六)教师小结交新朋友的方法,幼儿交换名片。
教师:今天交新朋友的方法还可以在以后遇到其他小朋友、上小学后遇到新同学时使用,相信大家能够交到更多的好朋友。现在与朋友交换自己的名片,再次拥抱,并说再见。
活动延伸:
1.利用游戏、劳动等时间组织幼儿和交到的朋友一起活动。
2.平时家长多带孩子外出活动,鼓励幼儿结交更多的朋友。
课前学习活动设计:
1、在语言区投放有关朋友间友谊的图书,通过组织交流活动“我和我的好朋友”、“有朋友真好”唤起幼儿与好朋友交往时的难忘回忆。
2、结合亲情主题和节日,组织幼儿用画画、写信、制作礼物、表演节目等多种方法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情感,引导幼儿去感受爱、创造性地表达对亲人、朋友的爱。
3、组织幼儿为好朋友画像,引发幼儿去了解自己好朋友的外貌特征和兴趣爱好,激发对朋友的关爱之情。
活动目标:
1、了解信的基本格式,知道写信是一种相互沟通、表达情感的方式。
2、能用图画、文字与符号相结合的方法尝试给朋友写信,并用清楚连贾的语言讲述信的内容。
3、感受朋友间的美好情感,愿意用书信的方式表达,体验书信往来的快乐与感动。活动重点:
了解信的基本格式,知道写信是一种相互沟通、表达情感的方式。
活动难点:
能用图画、文字与符号相结合的方法尝试给同伴写信,并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讲述信的内容。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组织幼儿回忆与朋友相处的美好瞬间,为活动做好情感的铺垫:丰富幼儿有关信的常识及用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的经验,为“画”信积累经验。
2、教具准备:PPT课件、朋友读信的音频、现场连线的通讯设备、大信纸、信封。
3、操作材料准备:每位幼儿一张彩色信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1、调动幼儿生活经验分享交流,引导幼儿了解通讯方式的多样性。
(1)交流好朋友之间的联系方式,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
提问:你们都有好朋友吗?当你想好朋友的时候你们是怎么联系的?
(2)小结:现在的通讯真是发达,让我们有这么多的方式可以和好朋友联系。
2、创设“朋友来信”的情境,了解写信的格式,知道写信是一种相互沟通、表达情感的方式。
【此环节主要运用情境渲染法,以情激情,让幼儿感受读信时别样的期待与感动]
(1)讲述老师和朋友的故事,渲染朋友间深厚的友谊。
(2)出示好朋友的来信,引导幼儿观察了解书信的基本格式。
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察:信封上有什么?引导幼儿了解信封上有邮票、邮编和收寄信人的地址;打开信,进一步引导幼儿了解信的格式。
(3)播放读信的音频,通过聆听好朋友的来信,感受书信传递情感的特殊性。
(4)了解信的内容,体会朋友间浓浓的情意。
提问:刚才好朋友在信中都和我说了什么?
小结:从古至今,书信都是人们间重要的`一种联系的方式,虽然现在有了更加快捷方便的通讯方法,但我还是更喜欢读信时的那一份感动。
3、引导幼儿帮助老师一起写回信,学习用图画、文字与符号相结合的方法写信。
[此环节主要运用多媒体现场连线法,让幼儿真实体验好朋友读懂来信的成就感。]
(1)帮助老师用绘画的方式给好朋友回一封特别的信。
引导幼儿用简单的图画、符号、文字相结合的方法表达每一句信的内容,巩固幼儿对书信格式的掌握。
(2)现场真实通话连线,让幼儿感知用图画、符号写的信同样可以传递情感,感受写信的成功体验,进一步调动幼儿写信的愿望。
4、幼儿为朋友写信,引导幼儿用简单的图画、符号与文字记录,表达对好朋友的思念、关爱之情。
[此环节主要运用迁移组合再造法,迁移幼儿已有经验,为朋友写信,引导幼儿创造性的表现信的内容。]
(1)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和朋友一起做的事情,帮助幼儿丰富更多的图画和符号信息,并灵活的运用于写信的过程中。
提问:你想和好朋友说什么?这一句可以用什么图画来表示?
(2)提出要求:注意写信的格式、纸张的应用。
(3)幼儿写信,教师从内容、图画符号和写信格式方面进行观察指导。
5、幼儿分享读信,体验为朋友写信的快乐。
请个别幼儿读出写给好朋友的信,对幼儿选择的图画、符号给予肯定鼓励或提出建议,体验书信往来的快乐与感动。
课后延伸活动设计:
1、活动后,帮助幼儿收集、填写信封信息、引导幼儿贴上邮票,带领幼儿到邮局寄信。
2、组织交流活动“朋友的信”,让幼儿交流收到朋友来信的心情,进一步感受朋友间的美好情感。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我依据社会领域的核心价值,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然而然的了解了书信的基本格式、充分感受书信传递情感的特殊表达方式。引导幼儿用图画、符号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完成给好朋友的信,体验写信的快乐,表达对好朋友的思念、关爱之情,较好的实现了活动目标。下面我从以下二点反思对本活动的组织:
一、以情激情,引发幼儿深切感受朋友间的美好情感
本活动以“朋友间互相通信表达快乐与感动为情感主线”贯穿活动始终,将孩子带入与好朋友在一起的美好情谊中。活动中,我让孩子们与我共同聆听好朋友的信,感受读信时那份别样的期待与感动。不仅激发了孩子也写一封信给好朋友的积极性,更是让友谊在孩子们的内心中得以升华,进一步的烘托了朋友间的情谊的可贵。
二、现场手机互动连线,使幼儿获得真实的体验
孩子的学习过程中需要真体验、真表达,还原生活的真实性才能让孩子在活动中更加投入。在这节活动中,孩子们和我共同给好朋友写完回信后,当我拿出手机来拍照说要传给好朋友看一看的时候,孩子们露出惊讶的神色,“真的拍下来吗?“你有好朋友的微信吗?”那种关切、那种不敢相信、那种惊讶,让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当电话接通了,好朋友的声音从电话另一头传过来的时候,教室里特别的安静,小朋友们一个个都是那么的专注,期待着好朋友对会对我说些什么,她到底有没有看明白我们写的信的内容。我认为孩子的表现才是验证教学活动是否成功、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依据。这种学习才是最效的,最有价值的。
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只有将教案课件写好,才能让学生快速地理解各知识点。怎样的教案课件算为优秀?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让世界充满爱教案,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让世界充满爱”的教案
高中英语主题写作
范文:
Love is the most powerful force in the world. It can heal wounds, bring joy and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However, sometimes it seems hard to find love in our daily life. That’s why we need to actively spread love and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In order to create a world full of love, we need to start from ourselves. We should cultivate love in our hearts and treat everyone with kindness and compassion. We should practice empathy and put ourselves in others’ shoes. We should learn to forgive and let go of grudges. We should also learn to appreciate the beauty in people and things around us.
Besides cultivating love in our hearts, we should also spread love and positivity to others. We can start by spreading happiness and encouraging others. We can say kind words, give compliments and praise, and show that we care about others. We can also help others in need and promote charity. By doing these small things, we can make a big difference and create a ripple effect of positivity and love.
In addition, we should also promote love and empathy on a larger scale. This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various means such as social media, public events and activism. We can share stories of love and kindness, organize events that promote love and peace, and participate in movements that aim to create a better world for everyone.
In conclusion, love is the key to a better world. By cultivating love in our hearts, spreading love and positivity to others, and promoting love and empathy on a larger scale, we can create a world full of love, compassion and happiness. Let’s start today and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with love.
一、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2、欣赏《我们同属一个世界》
3、补充欣赏歌曲:翁倩玉《爱的奉献》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的学唱及同主题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学生深入感受“让世界充满爱”的真挚情感。
2、能够以柔和、统一、真挚的情感及满怀深情的声音学唱《让世界充满爱》。并通过分析、实践,处理歌曲;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
3、了解《让世界充满爱》《我们同属一个世界》两部作品的曲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三、教学重点
用真挚的情感及满怀深情的声音学唱《让世界充满爱》
四、教学思路
本课以“爱”为线索,通过歌曲的演唱和同主题音乐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感受音乐与心灵的沟通;在学唱歌曲的过程通过分析,讨论,体验,使学生意识到各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内在感情上的作用,在以后地歌唱中,对音乐要素能自己进行分析,合理地处理歌曲。
五、教材简析
1、《让世界充满爱》是一部由著名音乐人郭峰作曲的,献给1986年“国际和平年”的组歌,由四部分组成,教材中选用了第二部分,其音乐为典型的aba三部曲,a部温馨抒情,b部在调性,音乐情绪上皆与a
形成鲜明对比,最后四个乐句完全再现a部。
2、“组歌”多乐章的声乐套曲。包括齐唱、对唱、重唱、合唱以及朗诵等形式,常用乐队伴奏。注重充分发挥各乐章的特点,因此各段更具有独立的意义。
3、《同属一个世界》(we are the world)1984年为非洲难民而作的作品,由杰克逊和里奇共同创作。
歌曲主要由三部分构成,a部分为叙述式的温情,曲调柔缓;b部曲调是呐喊式的,慷慨,激昂;c部分有一个明显的从大调转关系小调的过程——无奈、忧伤转到坚定、积极。整首歌曲曲调流畅,是典型的摇滚乐的演唱风格,是摇滚歌曲中的不朽经典。
4、迈克。杰克逊(micheal jackson)是20世纪这1xx年间极具代表意义的摇滚歌手。1958年8月29日,micheal
jackson出生于美国印地安那州。在第十一届“美国音乐大奖”
囊括了从创作、演唱到表演的所有8项大奖,同年又摘取了格莱美最佳专辑等8项大奖,写下了这个与奥斯卡奖齐名的音乐大奖的历史上最灿烂的一页。1985年3月,由众多名星参与的慈善义演(we
are the world)及其影带在全球推出。成为音乐界最为轰动的事件。他因而成为世界级的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文化大使”。
5、翁倩玉《爱的奉献》:是正大综艺的主题曲,一经推出,在国内广受欢迎,歌曲以清新流畅,婉转动听的曲调,用不同语言唱出人类共同的主题——爱。
六、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感受爱
1、提问导入 :近一年来世界上发生的哪次天灾让你痛彻心扉?
学生:(印度洋海啸,美国的飓风,巴基斯坦地震)
导语:确实,如同学所说地震,海啸让我们一次次见证着生离死别,但同学们想过没,比天灾更让人恐惧的是人祸,恐怖袭击、战争无时无刻不在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并不太平,于是无数热爱和平的人走到一起呼唤出人类共同的心声——让世界充满爱。
2、出示课题:让世界充满爱
二:歌唱爱——学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1、导入:
课件播放以《让世界充满爱》为背景音乐的,一组以爱
为主题的图片串联起的flash 作品
要求:找出flash中最让你感动的一个画面,说出让你
记忆深刻的理由。
学生1: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乞丐给一个盲人施舍钱币——一个乞丐尚能给予别人以帮助,更何况我们
学生2:在洪水中解放军战士我自己的身躯挡住汹涌的洪水,保护好小婴儿——正是因为有很多素不相识的人在危难中给比人以帮助,才使得他们渡过难关,重新站立起来。
……
师:同学们看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动情,确实,贫困、灾难、战争,一次次地向人类发出挑战,而我们一次次地战胜了所有的这些,正是因为人们心中有爱,我们才一次次地拯救了他人,也拯救了自己。
2、介绍作者及相关知识
导语:刚才我们观赏的flash的背景音乐,是著名的音乐人郭峰为1986年世界和平年所作的一首组歌
(课件出示:郭峰图片及组歌的概念)
组歌: 多乐章的声乐套曲。包括齐唱、对唱、重唱、合唱以及朗诵等形式,常用乐队伴奏。
3、学生跟随钢琴轻声用“lu”哼唱全曲,
师:跟随钢琴用lu哼唱全曲,哼唱过程中思考:歌曲按旋律走向可以分为几部分?
(课件出示《让世界充满爱》曲谱)
哼唱要求:轻声,但积极的状态,有气息支持,声音集中
生:歌曲可以分为a(1-8小节)b(9-16小节)a(17-24小节)三部分,其中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
4、视唱全曲,纠正音准,节奏不准确的地方
① 跟钢琴慢速视唱全曲(老师发现学生视唱过程中出错 的地方)
② 歌曲a段与再现段的对比
师:仔细看曲谱,找出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在曲谱上不同的地方
生:第1小节与第18小节,第5小节与第21小节。
(老师在课件上用红色圈,划出歌曲第一与第三部分不同的部分)
老师慢速在钢琴上弹奏这两个小节,让学生仔细听辨
学生跟钢琴模唱这两个小节
③ 弱起小节
老师分别用弱起和分弱起两种方式范唱第一小节,让学生选择,更符合歌曲整体意境的一种唱法
生:弱起的唱法更符合歌曲的情绪,因为弱起给人以亲切,温暖,柔和的感觉
学生模仿老师的范唱
④长音的保持
歌曲第2,第4 小节等处,四拍的保持
老师数拍子,学生唱
⑤处理完易错的地方再完整视唱全曲
5、讨论,处理歌曲(情绪,力度,音色)
师:歌曲三部分在力度上是怎么变化的?情绪上有什么对比?我们分别用什么样的音色来演唱这三部分?
讨论与归纳:
力度:a段mp——b段mf——a(再现)段mp
情绪:a段:温馨、亲切
b段:热切、真挚、充满期待
a(再现)段:是第一段的再现,抒情地,如歌地
音色:a段:轻柔的,深情的
b段:坚定的,热情的
a(再现)段:轻柔的,深情的
6、实践与创造:
导语:我们已经知道组歌包括齐唱、对唱‘重唱、合唱等演唱方式,请同学们根据歌曲旋律的特点及刚才我们对歌曲的处理,分别为这首歌曲的三部分选择合适的演唱形式。
生:a段,由一女生领唱(或全体女生齐唱)
b段,全班同学齐唱
a段(再现段),女生齐唱(男生齐唱)
选择一到两种处理方式,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完整演唱
三:感受爱——《我们同属一个世界》欣赏
1、导语:让世界充满爱,歌声是美妙的,心愿是美好的,但所有的一切更需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实实在在得伸出自己的手,奉献自己的爱心,在这方面有人给我们作了很好的榜样,让我们一同来走近他。
2、介绍《我们同属一个世界》(《we are the world》)背景及作者
(课件出示杰克逊地图片,及最重要的生平介绍)
师:迈克。杰克逊(micheal
jackson)是20世纪这1xx年间极具代表意义的摇滚歌手。但我们记住他不但但是因为他在音乐上杰出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他一直致力于世界的慈善事业,建学校,收养孤儿……《同属一个世界》就是他在得知非洲遭受严重旱灾,上亿人面临饥饿与死亡威胁时,为援助非洲难民而作的歌曲,歌曲在推出一周就卖出了几百万张的销售业绩,后来又在英国和美国举行了长达16个小时,通过7颗卫星向世界上20多亿观众直播了为非洲难民举行的大型赈灾义演,演出获得了8500万美元的赈灾款……。
3、欣赏《我们同属一个世界》
①由学生有感情的分段朗诵歌词,
(课件出示:根据歌词内容,选择每段歌曲的情绪)
a 段叙述式的温情,柔缓
b段号召式的慷慨,激昂
c段无奈、忧伤——坚定、积极
学生有感情地分别朗诵a,b两段歌词
老师朗诵c段歌词:当你贫困潦倒,眼看就要陷入绝境,你可要坚信不疑,不要灰心丧气……
问题一:师:这三段歌词中,两段前后是一致的,有一段是前后存在转折关系的,同学们刚才已经朗诵了歌词,找出那存在转折的一段,并说明你的理由。
生:第三段歌词是存在情感上的转折关系的,因为它前面是讲贫困潦倒,而后面是劝告人们面对困难依然要心存信念
问题二:ab两段该怎么选择?
生:(出现分歧)
分段欣赏ab两段,学生得出答案
总结:旋律为歌词服务,旋律的走向要与歌词紧密结合在一起
②完整欣赏
课件播放1984年世界顶级45位歌手录制
《我们同属一个世界》的现场mtv
③演唱风格:典型的摇滚乐风格,自由、不拘一格,强调歌手的即兴发挥,和演员个性的张扬。因此,在长达5分钟的同一曲调反复时,没有一句是完全重复的
④学唱b段:
a:在老师带领下朗诵歌词we are the world ,we are the children,we are the ones
who make a brighter day ,so let’s start given
b:老师带领下逐句,慢速学唱
c:跟随钢琴完整演唱歌曲的副歌部分
四:聆听爱——欣赏《爱的奉献》
1、导语:都说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你能用几种语言来表示“爱”
生:中文——爱;英文——love
导语:今天老师再教大家几种不同的语言共同表示爱
课件出示:
拉丁语amour;芬兰语:rak
2、导语:表现同样主题的音乐作品可以以不同的风格呈现给我们。象表现人类之爱,可以是刚才《我们同属一个世界》那样的激昂,高亢,也可以是温情默默的
欣赏歌曲 《爱的奉献》
五:课堂小结
(在《爱的奉献》歌声中):爱,让世界大同;爱,带来和平;爱,带来欢乐和希望;那么请不要吝啬你的爱,献出你的爱让世界因为你而更加温暖。
用提问,谈话式导入使学生进入爱主题的环境
让世界充满爱的教案
一、教材选取
《让爱传递》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互助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懂得团结友爱,共同发展;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心社会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能够理解并运用互助协作的技能,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
三、教学策略
1. 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学会互相帮助、协作;
2. 问题解决方法培养:通过情境模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知识传授结合实践:通过课堂讲解知识,加之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爱的力量。
四、教学内容与流程
第一课时:什么是爱,爱的表现形式
1. 导入
教师播放图片和文字视频,引发学生对爱的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个人对爱的理解。
2. 学习内容
通过讲解,学生了解定义:爱是一种情感,是一种积极向上、奉献自己的情感。
讨论爱的表现形式:给予、关心、分享、包容等等,引导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爱的体现。
3. 实践活动
学生小组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个小故事,围绕爱展开,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体验爱的表现形式,并为别人带来快乐。
第二课时:互助合作的重要性和技巧培养
1. 导入
老师通过播放视频和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实际生活中互助合作的例子。
2. 学习内容
通过讲解,学生了解互助合作的定义:在困难和问题面前,大家互帮互助,共同解决问题。
讲解互助合作的技巧:分享和倾听,互相鼓励,分工合作等。
3. 实践活动
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一个小组任务,例如完成一道难题、制作手工等。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分享,互相鼓励,并分工合作。
第三课时:关爱他人,关心社会
1. 导入
播放相关视频,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2. 学习内容
通过讲解,学生了解关爱他人和关心社会的含义和重要性。介绍志愿者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3. 实践活动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一个志愿者活动进行参与或组织。例如:义卖、图书捐赠、环保宣传等。
五、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的互助合作能力,并及时给予肯定和建议;
2. 评价学生的实践活动,包括角色扮演和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
3. 观察学生是否参与或组织志愿者活动,并写一份个人心得体会。
六、延伸活动
1. 学生可以邀请一位志愿者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讲述他们参与志愿者活动的经历和感受;
2. 组织一次爱心行动,学生共同参与,例如志愿者进社区、举办义卖等。
七、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教案的设计实施,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是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互助合作的意识,关爱他人和关心社会的责任感。通过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延伸活动的进行,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增强了学生对爱的体验和理解。
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情感,它可以让人们感受到无尽的幸福和欢乐。带着这份对爱的渴望与热爱,我为大家准备了一堂主题为“让世界充满爱”的教案,希望能够通过这堂课程的讲解,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去传递爱的正能量。
一、激发学生的情感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爱,在教案的开头,我会放上一些带有正能量和鼓舞人心的视频,在这些视频中,孩子们可以看到一些关于爱的行为,比如说:告白,婚礼,母亲抚养孩子的场景等等。在看完视频后,我会和学生们展开一场关于爱的讨论,引导他们讨论:什么是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去表达爱?我们可以通过什么行为去传递爱?
二、培养学生的爱的意识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爱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爱的意识,教案的第二部分,我们将会采取开展一些相关主题的讲解和阐述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们深刻地认识到爱和我们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例如:人类与动物相处的方式,如何更好的关心和保护环境等等。
三、帮助学生动手实践
我们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实践,去做出一些传递爱的事情。我会设计一些亲近自然,公益,关爱留守儿童和老人等一系列活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全身心地投入到传递爱的行动中。这些活动,既可以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爱的力量,也可以增加学生的社会经验,让他们更好地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责任为这个世界注入爱的正能量。
四、总结,分享和反思
在教案的最后,我将邀请学生们回顾整个教案,共同总结这次课程的收获与体会,分享彼此在爱的行动中的收获和感受,建议他们从今往后把爱作为自己永恒的主题,在学习和生活的道路上,随时随地都能用自己的行动去传递爱的正能量。
在这场主题为“让世界充满爱”的课程中,我希望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情感,培养他们的爱的意识,帮助他们动手实践,让他们学会分享和反思,并且通过这些过程,可以感受到爱的力量,人人都能在自己的生活中不断地倡导爱、传递爱,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充满爱。
授课对象:
初二学生
教学课时:
1个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的学唱及同主题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学生深入感受“让世界充满爱”的真挚情感。
2.能够以柔和、统一、真挚的情感及满怀深情的声音学唱《让世界充满爱》。并通过分析、实践,处理歌曲;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
3.了解《让世界充满爱》作品的曲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教学重点:
1.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
2.能全身心投入各种表演活动中体验和感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并积极参与活动
教具:
多媒体、手式卡纸、小品道具、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创设情景爱心故事导入
1.展示四幅有关爱心的多媒体画面,在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满爱》的旋律中播放
(A非典事迹B抗洪抢险C美国9.11救灾现场D希望工程)
2.提问这四幅画面共同说明了一个怎样的情感主题?
3.小结,展示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4.请同学说说还知道哪些与“爱”有关的音乐作品?
播放《祝你平安》、《爱的奉献》、《世上只有妈妈好》、《爱我中华等》。
(此环节以《让世界充满爱》为背景音乐,从创设情境入手,让学生在音乐及对话中感受到“爱”无所不在:有父母之爱,社会关爱、祖国之爱;师生、同学、朋友之爱等等,为后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二)教学
学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了解《让世界充满爱》作品的曲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1.展示多媒体画面介绍音乐人----郭峰并简单的介绍《让世界充满爱》作品。
2.播放视频《让世界充满爱》学生欣赏跟着学唱歌曲
(课件出示《让世界充满爱》曲谱)
3.跟钢琴练习歌曲,要求找到自己感觉演唱比较困难的地方,哼唱过程中思考:歌曲按旋律走向可以分为几部分?
哼唱要求:轻声,但积极的状态,有气息支持,声音集中
歌曲可以分为A(1-8小节)B(9-16小节)A(17-24小节)三部分,其中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
4.视唱全曲,纠正音准,节奏不准确的地方
①跟钢琴慢速视唱全曲(老师发现学生视唱过程中出错的地方)②歌曲A段与再现段的对比
要求仔细看曲谱,找出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在曲谱上不同的地方
第1小节与第18小节,第5小节与第21小节。
在课件上用红色圈,划出歌曲第一与第三部分不同的部分
慢速的在钢琴上弹奏这两个小节,让学生仔细听辨,学生跟钢琴模唱这两个小节③弱起小节
老师分别用弱起和分弱起两种方式范唱第一小节,让学生选择,更符合歌曲整体意境的一种唱法
弱起的唱法更符合歌曲的情绪,因为弱起给人以亲切,温暖,柔和的感觉学生模仿老师的`范唱
④长音的保持
歌曲第2,第4小节等处,四拍的保持
老师数拍子,学生唱旋律
⑤处理完易错的地方再完整视唱全曲
6.讨论,处理歌曲(情绪,力度,音色)
歌曲三部分在力度上是怎么变化的?情绪上有什么对比?我们分别用什么样的音色来演唱这三部分?
讨论与归纳:
力度:A段mp——B段mf——A(再现)段mp
情绪:A段:温馨、亲切B段:热切、真挚、充满期待
A(再现)段:是第一段的再现,抒情地,如歌地
音色:A段:轻柔的,深情的B段:坚定的,热情的A(再现)段:轻柔的,深情的
7.请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帮助解决并提出OX节奏与X- - -在演唱时应如何把握。
8.再次跟钢琴练习,要求声音柔和、抒情,有感情地演唱
9.尝试用领唱、合唱的方法练唱。
要求:(1)声音统一气息通畅(2)节奏准确充满感情
(三)课堂游戏(以“爱”为主题的歌曲比赛):
游戏规则:以组为单位,唱的多的小组获胜。为节约时间,每首歌演唱四句。可以独唱,也可以两人,三人一起唱。
(点评:这个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新课标中“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精神。又是课堂的延伸,将“爱”的主题延伸到社会,父母,师生,朋友等等。同时比赛也促进同学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四)爱心感悟
1.分析讨论:四人一组合作分析表格曲名速度演唱形式表情风格内容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2.得出答案:曲名速度演唱形式表情风格内容主题《让世界充满爱》慢板领唱、合唱柔和、抒情现代流行
2.提问:通过分析你知道音乐情感与人的情感有什么联系?为什么?
3.出示多媒体,爱心感悟:
A音乐的情感来源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B音乐形式千姿百态,爱------人类永恒的主题永不改变。
(五)拓展
爱心创作
1.展示多媒体:爱心小天使的爱心创作任务,画面上有四个爱心宝盒,请每个小组的小组长任意选择并点击其中一个爱心宝盒,爱心宝盒弹开并显示爱心创作的
任务。A请你们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做一个爱心礼物B请你们小组成员按教师提供的道具编一段爱心情景剧,加油哦!C请你们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写一首爱心小诗,努力哦!D请你们小组成员在爱心演出中表演一段歌舞,你们一定很棒!
2.在音乐声中学生活动
3.展示各组爱心创作作品,各小组之间进行评价
(六)小结,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声中结束课堂。
活动目的:
1.让幼儿掌握一些地震的基本知识。
2.通过这次四川地震,让幼儿知道地震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害并激发幼儿帮灾区重建家园的心愿。
3.进行爱心教育,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关爱他人、奉献爱心、富有同情心等良好品德。
活动准备
1.知识的准备:
(1)会折爱心。
(2)活动前观看有关四川地震的电视。
2.材料的准备:
(1)勾有大爱心的大展板一块,上面已勾好四川图案。
(2)背景音乐《荧火虫》、《让世界充满爱》。
(3)课件《四川大地震》。
(4)幼儿操作材料:积木、泡沫板、插蒴。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感知四川地震。
1.教师与幼儿一起观看四川地震的课件。
2.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个别幼儿回答)
3.谈话:在地震中,很多人失去了亲人,没有了住房,没有了学校,有许多警察叔叔,武警战士,医务人员,志愿者都到灾区去帮助他们,全国人民都在关心和帮助灾区人民,有的捐钱,有的捐物…..
二、讨论:引导幼儿说说你是怎样帮助灾区人民的,培养幼儿关心别人的良好品德。
1.我国四川发生了地震,是一次很强烈的地震,大部分房屋倒塌。现在,还有十几万人民无家可归,有些小朋友没有办法上课,有的'甚至没有衣服穿,没有食品吃,你感觉怎样?(幼儿讨论)你们是怎样帮助他们?
2.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只要人人都献出自己一片小小的爱心就可以组成一个强有力的大大的爱心。
(1)播放音乐幼儿手持爱心表演为灾区人民祈福
(2)请幼儿变成荧火虫飞起来将已折好的爱心贴到已准备的大展板上,同时播放背景音乐《荧火虫》。(全体老师参与其中)
三、教育幼儿在发生地震时,不慌张,及时躲藏。
地震虽然很厉害,但是小朋友不能慌张,在地震发生时,地面开始摇动后,有很短的时间可以用来躲避,如果在这短时间内躲到安全的地方,就不会被砸伤。
发生地震时,怎样做是不安全的?发生地震时,什么地方是安全的?(幼儿讨论。看录像后,老师解释这些地方为什么安全) 发生地震时应该怎么办?为了自己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将门打开,确保出口;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在发生地震、火灾时, 不能使用电梯;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四、动手操作:重建家园,
这次地震给我国四川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害,刚才小朋友说:给四川人民买文具盒,捐钱给他们,小朋友都说得很好。现在,我们组织一队工程师到四川去,帮他们重建家园,让他们都拥有一个新家。现在我们一起坐火车到四川去(播放背景音乐火车开了)。
让世界充满爱的教案
主题范文:传递友爱:促进全球人道主义行动
引言:在当今这个充满战争、分歧和痛苦的世界,让世界充满爱成为我们共同的愿望。通过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友爱之心,促进全球人道主义行动。本教案将探讨如何通过教育的手段,引导孩子们理解和践行友爱的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一个和平、理解和尊重的世界作出积极贡献。
一、让友爱之心扎根
友爱是一种积极的关爱和关怀他人的态度和行动。在开展友爱教育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孩子们的友爱之心:
1. 通过故事和文学作品:通过精选适合年龄的故事和文学作品,引导孩子们在情感和思维上感受到友爱的力量。通过分析作品中的友爱行为和背后的意义,培养孩子们的共情能力。
2. 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让孩子们扮演具有友爱品质的角色,参与虚拟社交互动。通过互动中的情境模拟,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友爱的力量和快乐。
3. 通过反思和讨论:引导孩子们回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思考是否体现了友爱的特征。通过小组讨论和班级分享,激发孩子们对友爱的思考和理解。
二、培养全球人道主义行动
友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和心态,更应该成为一种行动和责任。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应该培养孩子们促进全球人道主义行动的意识和能力。以下是一些具体方法:
1. 认识全球问题:通过展示和讨论全球范围内的一些重大问题,如贫困、饥饿、灾害等,引起孩子们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了解。通过学习案例和相关资料,让孩子们深入了解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2. 启发创造力:通过启发孩子们的创造力,鼓励他们想出解决全球问题的创新方法。组织小组项目,让孩子们合作设计并提出解决方案,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3. 实施实践行动:通过组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亲自参与解决全球问题的行动。例如,组织义卖活动,募集资金支持慈善组织;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关心弱势群体的需求等等。
结语:通过友爱教育和促进全球人道主义行动,我们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友爱心和责任感,激发他们为改变和建设这个世界做出积极贡献的热情。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世界充满爱!
一、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的学唱及同主题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学生深入感受“让世界充满爱”的真挚情感。
统一、真挚的情感及满怀深情的声音学唱《让世界充满爱》。并通过分析、实践,处理歌曲;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
比较提高学生对歌曲的处理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
用真挚的情感及满怀深情的声音学唱《让世界充满爱》
四、教学思路
本课以“爱”为线索,通过歌曲的演唱和同主题音乐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感受音乐与心灵的沟通;在学唱歌曲的过程通过分析,讨论,体验,使学生意识到各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内在感情上的作用,在以后地歌唱中,对音乐要素能自己进行分析,合理地处理歌曲。
五、教材简析
1、《让世界充满爱》是一部由著名音乐人郭峰作曲的,献给1986年“国际和平年”的组歌,由四部分组成,教材中选用了第二部分,其音乐为典型的ABA三部曲,A部温馨抒情,B部在调性,音乐情绪上皆与A 形成鲜明对比,最后四个乐句完全再现A部。
对唱、重唱、合唱以及朗诵等形式,常用乐队伴奏。注重充分发挥各乐章的特点,因此各段更具有独立的意义。
第一课时
一、感受爱
提问导入 :近一年来世界上发生的哪次天灾让你痛彻心扉? 学生:(印度洋海啸,美国的飓风,巴基斯坦地震)
导语:确实,如同学所说地震,海啸让我们一次次见证着生离死别,但同学们想过没,比天灾更让人恐惧的是人祸,恐怖袭击、战争无时无刻不在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并不太平,于是无数热爱和平的人走到一起呼唤出人类共同的心声——让世界充满爱。
二、歌唱爱——学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一)发声练习
1、 4/2 | | 1 -‖
啊 啊 啊 啊 啊
2、4/2 1 3 5 3 | 1 3 5 3 |1-‖
咪 咪 咪 咪 嘛 嘛 嘛 嘛 嘛
(二)学唱歌曲
1、学生跟随钢琴轻声用“LU”哼唱全曲,
师:跟随钢琴用LU哼唱全曲,哼唱过程中思考:歌曲按旋律走向可以分为几部分?
出示《让世界充满爱》曲谱
哼唱要求:轻声,但积极的状态,有气息支持,声音集中
生:歌曲可以分为A(1-8小节)B(9-16小节)A(17-24小节)三部分,其中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
2、视唱全曲,纠正音准,节奏不准确的地方
第二课时
1、回顾上节课内容。
2、发声练习
(1) 4/2 1 2 3 4|5 4 3 2 | 1 -‖
啊 啊 啊 啊 啊
(2) 4/2 1 3 5 3 | 1 3 5 3 |1-‖
咪 咪 咪 咪 嘛 嘛 嘛 嘛 嘛
①???? 跟钢琴慢速视唱全曲(老师发现学生视唱过程中出错 的
地方)
②???? ② 歌曲A段与再现段的对比
师:仔细看曲谱,找出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在曲谱上不同的地方 生:第1小节与第18小节,第5小节与第21小节。
老师慢速在钢琴上弹奏这两个小节,让学生仔细听辨
学生跟钢琴模唱这两个小节
③ 弱起小节
老师分别用弱起和分弱起两种方式范唱第一小节,让学生选择,更符合歌曲整体意境的一种唱法
生:弱起的唱法更符合歌曲的情绪,因为弱起给人以亲切,温暖,柔和的感觉
学生模仿老师的范唱
④长音的保持
歌曲第2,第4 小节等处,四拍的保持
老师数拍子,学生唱
⑤处理完易错的地方再完整视唱全曲
3、纠正音准,节奏不准确的地方
4、讨论,处理歌曲(情绪,力度,音色)
师:歌曲三部分在力度上是怎么变化的?情绪上有什么对比?我们分别用什么样的音色来演唱这三部分?
讨论与归纳:
力度:A段mp——B段mf——A(再现)段mp
情绪:A段:温馨、亲切
B段:热切、真挚、充满期待
A(再现)段:是第一段的再现,抒情地,如歌地
音色:A段:轻柔的,深情的
B段:坚定的,热情的
A(再现)段:轻柔的,深情的
6、实践与创造:
导语:我们已经知道组歌包括齐唱、对唱„重唱、合唱等演唱方式,请同学们根据歌曲旋律的特点及刚才我们对歌曲的处理,分别为这首歌曲的三部分选择合适的演唱形式。
生:A段,由一女生领唱(或全体女生齐唱)
B段,全班同学齐唱
A段(再现段),女生齐唱(男生齐唱)
选择一到两种处理方式,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完整演唱
第三课时
1、发声练习
(1) 4/2 1 2 3 4|5 4 3 2 | 1 -‖ 啊 啊 啊 啊 啊
(2) 4/2 1 3 5 3 | 1 3 5 3 |1-‖
咪 咪 咪 咪 嘛 嘛 嘛 嘛 嘛
(3) 4/2 | 1-‖
嘛 咪 嘛 咪 嘛
2、复习全曲。
3、练习第二声部。
第二声部演唱
第四课时
1、发声练习
(1) 4/2 1 2 3 4|5 4 3 2 | 1 -‖ 啊 啊 啊 啊 啊
(2) 4/2 1 3 5 3 | 1 3 5 3 |1-‖
咪 咪 咪 咪 嘛 嘛 嘛 嘛 嘛
(3) 4/2 | 1-‖
嘛 咪 嘛 咪 嘛
2、有感情的演唱《让世界充满爱》。
(1)教师注意纠正音准。
(2)注意歌曲感情,注意声音统一。
3、老师弹奏,学生跟唱
老师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内容给学生上课,每个老师都需要细心筹备教案课件。教案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化需求的有效途径。教师范文大全编辑在这里为您搜罗并整理了“封面图可爱教案”的相关内容,建议您将此网页收藏方便后续阅读!
封面图可爱教案范文
封面图一直是教案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学习的效果。在教学设计中,选择一个可爱的封面图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本文将从设计思路、课程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给出一个可爱封面图的教案范文。
教案名称:快乐学汉字
设计思路:
本教案设计的封面图采用可爱卡通形象作为主题,力求通过可爱的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封面图中,卡通形象身穿传统汉服,手拿毛笔,背景是绚丽多彩的中国山水画。整个封面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展现了学汉字的乐趣。
课程内容:
本教案主要围绕“汉字学习”这一主题展开,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汉字的发展历史:通过简单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和发展过程,增强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汉字的基本构造:通过讲解汉字的组成部分,如偏旁部首、笔画等,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为后续的汉字写作打下基础。
3. 汉字的识别和书写:通过教授常用汉字的读音、意义和书写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汉字读写技巧。
4. 汉字的应用:通过实际例子和活动,让学生了解汉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汉字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掌握汉字的基本构造和书写技巧;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书写常见汉字,能够根据语境正确运用汉字;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教学步骤:
1. 热身导入:通过唱汉字歌曲和玩有趣的汉字游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新知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汉字的起源和发展,以及汉字的基本构造和书写方法。
3. 案例分析: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汉字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汉字内涵和构造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汉字。
4. 拓展活动:设计拓展活动,如汉字拼图游戏、汉字书法表演等,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5. 练习检测:设计汉字听写、汉字填空等练习,让学生检验掌握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巩固学习成果。
6. 总结回顾:通过学生小结和讨论,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通过可爱的封面图,以及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教师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汉字知识,实现教学目标。这样设计的封面图可爱教案,能够为教师提供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对汉字学习的乐趣。
《封面图可爱教案》主题范文
引言:
现今,封面设计几乎是售出任何一本图书的必经之路,甚至在电子书时代仍然不可或缺。一本好书不仅需要内容精彩,还需要一个精美的封面,如此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
近年来,随着人们审美标准的不断提高,书籍封面设计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领域,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就是“可爱”。接下来,本文将从“可爱”这一设计元素入手,探讨如何将它融入封面设计教案中,从而制作出更具吸引力的封面。
一、可爱的定义及其特点
“可爱”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它没有严格的定义,但通常可爱的人或物都有以下特点:
1.外表精致,鲜艳活泼
2.造型独特,有别于常规
3.呈现出某种情感共鸣,让人产生爱护和保护心理
4.能在细节处体现出不同寻常的精致和用心
二、可爱元素如何运用在封面设计教案中
作为一本封面设计教案,其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制作出一个精美的封面。因此,在设计封面时,也应该尽量融入可爱元素,从而吸引读者的眼球。以下是几个可以使用可爱元素的方式:
1. 使用动物或植物元素:动物或植物本身就有着可爱的属性,因此可以融入教案封面中,可以大胆运用鲜艳的色彩, 精致的线条,使其更加可爱。
2. 添加卡通和手绘元素:卡通和手绘都具有可爱的属性,有利于塑造轻松的氛围,增强读者接受信息的意愿。同时,手绘的线条感和细节处理也可以体现出设计师的用心和技巧。
3. 运用吉祥物或情境元素:吉祥物不仅能够增强亲和力,同时还能传达设计师所要表达的信息,增强视觉互动。情境元素也可以通过一些表达手法,让图形更容易被认知,产生共鸣。
三、可爱元素如何让封面更富吸引力
在设计封面时,融入可爱元素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吸引读者的目光,同时还能营造愉悦的阅读体验。以下是几个可以让封面更加吸引人的部分。
1. 提高图形与配色的相似度:通过图形与配色相契合,可以让整个封面更加协调,更加容易产生爱护和保护的心理。
2. 处理好封面的主副关系:主体元素之间的大小和色彩对比要清晰明显,这有利于读者看到封面后能迅速找到主体,并对封面产生保持兴趣的兴趣。
3. 让细节处更加精致:比如表情、线条等,都能让封面更加可爱,增强读者的视觉感受,产生共鸣。
四、结尾:
在如今的激烈市场竞争下,只有优秀的封面才能吸引读者的目光,增加销售量。因此,在设计教案封面时,融入可爱元素将会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在可爱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注重主次分明,细节处理到位等方面,从而提高封面的美感与吸引力。因此,我们应该在封面设计中融入可爱元素,并注重封面细节的表现,从而创造出优秀的封面作品。
封面图可爱教案范文
主题:培养学生爱好阅读的可爱封面图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设计可爱的封面图,吸引读者的眼球。
2. 了解封面图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爱好。
4. 提高学生的艺术创意和设计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可爱封面图的设计原则和要素。
2. 封面图设计的步骤和技巧。
3. 设计一个可爱的封面图作品。
三、教学过程:
导入活动:
1. 张贴一些可爱的封面图样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封面图有什么特点?为什么看起来可爱?
2. 让学生自由发言,并记录学生的观点。
讲解封面图设计的原则和要素:
1. 讲解封面图的作用: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传达书籍的主题和氛围。
2. 介绍封面图设计的原则和要素:明确的主题,独特的构图,鲜明的色彩,可爱的元素。
设计可爱封面图的步骤和技巧:
1. 分析书籍的内容和主题,确定要传达的信息。
2. 根据主题选择可爱的元素,如动物、植物、卡通形象等。
3. 选择鲜明的色彩,搭配适合的背景颜色。
4. 运用简单的图形,创造有趣的构图。
5. 注意设计的整体协调性和美感。
设计一个可爱的封面图作品:
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书籍,为其设计一张可爱的封面图。
2.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他们的创意,但必须符合封面图设计的原则和要素。
3. 在课后,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用简短的语言介绍他们的设计理念。
四、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创意表现。
2.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其设计的主题表达和可爱程度。
3. 在学生作品展示环节,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交流。
五、延伸拓展:
1. 鼓励学生在课后设计更多可爱封面图作品,并参加学校或社区的创意比赛。
2. 将学生的作品制作成海报,展示在学校的阅览室或图书馆内,激发更多学生的阅读兴趣。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于封面图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他们的艺术创意和设计能力。同时,通过设计可爱的封面图,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爱好,促进他们主动地选择并阅读更多的书籍。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关注了学生的艺术素养,也注重了学生的整体发展。
封面图可爱教案的主题: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
封面图可爱教案范文:
第一节:引入
教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题是封面图可爱教案。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各种可爱的封面图,对吧?你们是否好奇过这些漂亮的封面图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呢?今天的课程将教你们如何设计自己的可爱封面图,同时也能培养你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你们准备好了吗?
学生:准备好了!
第二节:了解封面图和可爱设计
教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封面图。封面图通常是一本书、杂志或者报纸的封面上的图案。它是用来吸引读者的目光,让读者对内容产生兴趣,并希望阅读这本书、杂志或者报纸。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第一页,看一下我们今天的课程封面。你们觉得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很漂亮,很可爱,颜色很鲜艳。
教师:非常好!你们说的都对。封面图通常都是使用鲜艳的颜色和可爱的形象来吸引读者的目光。现在,我会给你们展示一些可爱封面图的例子。请你们观察这些封面图,然后跟我说一下你们的感受。
学生:这些图案很有趣,很生动,可以让人快乐起来。
教师:非常好!你们观察得很仔细!接下来,我会教你们如何设计一个可爱的封面图。
第三节:设计一个可爱的封面图
教师:首先,想象一下你们最喜欢的书的封面。你们觉得这本书的封面具有哪些特点?
学生:它是用鲜艳的颜色设计的,上面有很可爱的动物或者人物。
教师:非常好!现在,我会给你们一张白纸和一些彩色铅笔。请你们动手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可爱封面图。你们可以画一些你们喜欢的动物、花朵、食物或者人物等等,别限制自己的想象力!
学生:(开始认真地设计封面图)
第四节:展示和分享
教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把刚才设计的封面图展示出来。你们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设计理念和想法。
学生:(轮流分享自己的设计)
教师:非常棒!每个人的封面图都非常独特,很有创意!你们的封面图很可爱,我相信如果这些封面图出现在书店里,一定会吸引很多人的目光。
第五节:反思和总结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思考一下今天的课程,你们觉得今天的活动有什么收获?
学生:我们学会了如何设计一个可爱的封面图,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非常好!你们总结得非常到位。今天的课程希望你们能够学会如何设计一个可爱的封面图,同时也能锻炼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希望你们能够将这些技巧运用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不要限制自己的想象力,勇敢尝试新的事物。相信你们一定会取得非凡的成就!
封面图可爱教案范文
主题:用可爱的封面图设计教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前言
封面图是教案的开端,它直接影响学生对整堂课程的期待和兴趣。因此,在设计教案封面图时,我们需要注重选择可爱的图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教案将以可爱的封面图为主题,分享一些设计思路和范文。
二、设计思路
1. 简洁明了:封面图需要简洁而明了,以便学生一眼就能看懂。可选择一些简单的图案,比如可爱的动物、果蔬图案等,让学生对教案内容有所预期。
2. 鲜明活泼:可爱的封面图需要具备鲜明活泼的特点。可以使用鲜艳的颜色,结合一些有趣的元素,如笑脸、波点等,使封面图更加生动有趣。
3. 与教案内容相关:封面图应该与教案内容相关,能够给学生传达出本课程的主题和重点。比如,在语文教案中,可以选择一些可爱的插图,与课文中的人物、动物等相呼应。
三、封面图可爱教案范文
教案主题:《小猪佩奇的一天》
封面图设计:
- 在封面上,插绘一只可爱的小猪佩奇,它头顶戴着一朵粉色的花,笑脸中满是灿烂的笑容;
- 小猪佩奇周围有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面还有几朵盛开的鲜花;
- 在小猪佩奇的左边,可以插绘一些游戏玩具,如球、跳绳等,以显示小猪佩奇在封面图中的活泼可爱形象;
- 整个封面图的配色以鲜艳的颜色为主,让人一看到就感到欢快和愉快。
教案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熟练背诵《小猪佩奇的一天》课文;
2. 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准确朗读;
3. 学会快速写出几个有关小猪佩奇一天生活的关键词;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熟练背诵课文;
2. 学会快速写出有关小猪佩奇一天生活的关键词。
三、教学过程
1. 通过观看小猪佩奇的动画片,引入课文;
2. 教师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跟读;
3.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小猪佩奇一天的生活;
4.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快速写出几个与小猪佩奇的一天相关的关键词;
5. 学生用关键词编写小猪佩奇的一天的故事,展示给全班。
四、教学反思
通过设计可爱的封面图,教学目标与教案内容相呼应,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欣赏可爱的封面图的同时,也对教案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角色扮演和故事创作,提高了学习效果。这也验证了设计可爱封面图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视觉效果,更是设计者与学生之间的一种沟通和引导。
封面图可爱教案范文
主题:封面图可爱教案范文
封面图可爱教案范文模板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封面图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学习如何设计一个可爱的封面图。
3. 提高学生的创意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学习封面图的设计原则。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设计一个与内容相符的可爱封面图。
2. 如何使用相关软件进行封面图的设计与制作。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
- 引导学生思考封面图的重要性,可以引用一些具有吸引力的封面图进行展示。
- 提问:你们觉得一个可爱的封面图对于一本书、一份报告或一份杂志有什么作用?
2. 学习封面图的设计原则
- 教师介绍封面图的设计原则,如平衡、对比、重复、重点突出等。
- 分组讨论: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本书,分析并讨论其封面图的设计特点,然后向全班汇报。
3. 学习如何设计一个可爱的封面图
-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设计一个可爱的封面图。
- 教师介绍可爱封面图的设计要点:色彩鲜艳、图案简洁、搭配可爱元素等。
- 分组活动: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本自己心目中的可爱封面图,并用彩色纸质或绘画软件制作出来。
4.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 学生展示并解释他们设计的封面图,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
- 教师进行点评:可以对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优秀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过程中的拓展活动
1. 将所学的封面图设计原则应用到其他设计领域,如海报、名片等。
2. 组织学生参加封面图设计比赛,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竞争意识。
3.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研究和学习封面图设计的相关知识,可以分享自己的收获和发现。
六、教学评价
1. 参与度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进行评价。
2. 设计作品评价:根据学生设计的封面图作品进行评价,包括创意、表达能力和设计水平等。
七、板书设计
- 封面图可爱教案范文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了解到封面图的作用和重要性,学习了封面图的设计原则,并通过设计和制作自己的可爱封面图来提高创意和表达能力。课堂活动设计了多个小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封面图片是杂志、书籍或其他出版物的第一页,它扮演着吸引读者注意和引发读者兴趣的重要角色。在设计封面图时,可爱主题可以给读者带来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以下是一篇相关主题的封面图范文,以展示可爱的教案:
封面图可爱教案
教案名称: "探索可爱的世界"
简介:
这是一份以可爱为主题的教案,旨在通过活动、游戏和艺术创作,培养学生对可爱事物的欣赏和理解,同时提供一种积极快乐的学习氛围。
教案内容:
1. 可爱的定义和特点
介绍可爱的概念,通过图片、视频和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眼中的可爱。让学生分析可爱的特点,如大眼睛、柔软的形状等。
2. 可爱的动物
通过展示可爱的动物照片,与学生一起讨论它们的可爱之处。学生们可以分享自己喜欢的可爱动物,并说出为什么觉得它们可爱。
3. 可爱的艺术创作
引导学生用水彩、彩铅或其他绘画材料创作可爱的动物形象。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想象力,同时注重色彩搭配和细节处理。
4. 可爱的故事和角色
阅读一些有关可爱故事或漫画,并向学生解释故事中的可爱元素。鼓励学生模仿创作自己的故事和角色,可以是动物、小精灵或其他可爱人物。
5. 可爱的手工制作
指导学生制作可爱的手工艺品,如毛绒玩具、贺卡或装饰品。通过手工制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喜欢制作可爱物品的兴趣。
6. 可爱的游戏和活动
设计一些可爱的游戏和活动,如捉迷藏、童话角色扮演或小组合作游戏。通过这些游戏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并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7. 可爱的音乐和舞蹈
介绍一些可爱的音乐和舞蹈,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奏舞蹈或创编自己的可爱舞蹈。通过音乐和舞蹈,让学生感受到快乐和活力。
8. 可爱的评选和展示
组织一次学生可爱形象评选和展示活动,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和才艺。可以通过票选或专家评审的方式,评选出最可爱的作品和表演。
通过这份教案,学生们将能够探索可爱世界的魅力,发现身边的可爱事物,并通过自己的创作展示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将培养对可爱的欣赏和理解,并体验到快乐与成就感。
封面图可爱教案
一、封面图可爱教案的目的和重要性
封面图在各种教材和教案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引起学生注意和激发学习兴趣的第一视觉印象。因此,设计一个可爱的封面图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促进学习非常重要。可爱的封面图能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提高学习效果。
二、可爱主题范文
可爱是一种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表现形式,它能够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在教案的封面图设计中加入可爱元素,能够呈现出活泼、有趣的视觉效果,从而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下面是一个可爱主题的范文示例:
《可爱动物世界》教案封面图
本教案设计的封面图以“可爱动物世界”为主题,以动物形象为主进行设计。整个封面图采用鲜明明快的色彩,搭配简洁明了的排版风格。在封面的中间部分,画有一只可爱的小熊猫,它的大眼睛圆滚滚的,鼻子黑黑的,两只大耳朵直立向上,使人一见就会感到它的可爱。
小熊猫周围还画有其他多种动物,如小兔子、小猫、小猪等,它们都有着圆润可爱的形象,优雅而有趣。在整个封面图的四周,点缀有各种可爱的图案,如小花朵、星星、云朵等,营造出浪漫温馨的氛围。
封面图的背景色彩使用明亮的粉色,给人一种温暖、活泼的感觉。文字选用简单明了的字体,以彩色字母呈现,与封面图的整体风格相结合,增强了视觉效果。
三、教学方法和活动选择
《可爱动物世界》教案是针对小学生的一门科目,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活动。以下是一些建议:
1.游戏式教学法:设计一些寓教于乐的游戏,例如以可爱动物世界为主题的角色扮演游戏、卡片配对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具,播放一些关于可爱动物的视频、动画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3.小组合作学习: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
4.实地考察或亲近动物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亲近动物的活动,例如去动物园观察各种可爱的动物,或者邀请一个宠物店的店主来班级,让学生们观察和亲近动物。
四、评价方式
为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
1.主观评价:通过让学生自己进行学习总结和反思,让他们写一篇关于可爱动物世界的日记或心得体会,从而了解学生对于学习主题的认识。
2.客观评价:采用一些客观评价工具,例如课堂小测验、小组合作活动等方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和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并且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题目:封面图可爱教案的设计与应用
目录:
1.引言
2.可爱封面图的定义
3.可爱封面图的教学效果
4.设计可爱封面图的原则
5.设计可爱封面图的步骤
6.实例分析:化学教材封面设计
7.结论
引言:
在当今快节奏、信息爆炸的社会中,老师在教学中需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提高学习效果。而一个可爱的封面图可以成为教学过程中引入学生注意力的良好开端。本文旨在探讨封面图可爱教案的设计与应用,帮助教师有效地利用可爱封面图来提高教学效果。
1.可爱封面图的定义:
可爱封面图是指在教材或教案的封面上使用的具有可爱特性的图形或图片。这些图形或图片通常具有鲜艳的颜色、夸张的表情或形象,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可爱封面图的教学效果:
(1)吸引学生注意:可爱的封面图通常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探索教材内容的兴趣。
(2)提高学习动力:可爱的封面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3)增强学习记忆:一个具有可爱特性的封面图,可以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有更为深刻的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3.设计可爱封面图的原则:
(1)符合教材内容:封面图的设计要与教材内容相符,能够恰当地代表或预示教材的主题。
(2)简洁明了:封面图的设计要简洁明了,避免过于复杂的元素或细节,以保证学生能够快速理解图像所传达的信息。
(3)色彩鲜艳:封面图的色彩应该丰富,鲜艳,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
(4)形象夸张:封面图的形象可以适度夸张,以增强其可爱的特性,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4.设计可爱封面图的步骤:
(1)确定教材或教案的主题:首先需要明确要设计封面图的教材或教案的主题,以确保封面图能够与之相符。
(2)收集相关素材:根据教材或教案的主题,收集与之相关的图像或图片素材。
(3)设计封面图的构图:根据素材,设计封面图的构图,以确保图像或图片能够直观地传达教材或教案的主题。
(4)添加适宜的色彩:根据教材或教案的风格和主题,添加适宜的色彩以增加封面图的吸引力和可爱度。
(5)加入夸张元素:根据教材或教案的主题和要传达的信息,适当加入夸张的元素,以增强封面图的可爱特性。
5.实例分析:化学教材封面设计
化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学生常常对其内容感到厌倦或无法理解。在设计化学教材的封面图时,可以选择代表化学元素的可爱卡通形象,如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符号与对应动物或植物形象进行融合。通过色彩鲜艳的元素组成,以及夸张的表情或形象,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对化学知识的兴趣。
6.结论:
设计一个可爱的封面图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教学效果。在设计封面图时,教师应根据教材或教案的内容和主题来选择适当的素材,构思合适的图像元素,以及使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以增强封面图的可爱特性。同时,我们要记住,封面图只是吸引学生注意的一种方式,而真正的教学效果还需要通过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来保证。
封面图可爱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主题及标题与封面图的关系。
2.学生能够通过封面图看出书籍的基本信息。
3.学生能够设计一份自己的封面图,反映书籍主题。
二、教学重点
1.封面图与文章主题的关系。
2.封面图的基本构成要素。
3.设计一份自己的封面图。
三、教学难点
1.如何设计一份能反映书籍主题的封面图。
2.如何通过封面图获取书籍的基本信息。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
1、组织课前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
(1)你们看过什么书?它们的封面图是什么样的?
(2)你们觉得封面图和文章主题有什么关系?
(3)你们如何通过封面图获取书籍的基本信息?
2、教师出示不同书籍的封面图,用基本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解读,然后学生写出对封面图的感受和理解,探究封面图与文章主题的关系。
3、教师讲解封面图的构成要素——书名、作者、封面图片,和设计理念需要凸显的信息。教师通过多种封面图展示学生如何体现主题,如何通过简单的设计获得深度,以及如何和整本书的传达需求相呼应。
4、教师进行示范,教学生设计一个封面图,强调在设计中要考虑书籍的主题和基本信息,并在多个方面反映书籍特色。
5、学生根据所读书籍,以小组形式或个人为单位完成封面图的设计,分享设计过程和体现的主题,并展开讨论和交流。
6、学生进行展示,分享所设计的封面图,并讲述封面图与书籍主题的关系,教师进行点评。
七、教学方法
1.引导式讨论法:出示书籍封面图,提出基本问题,导入文章主题,并多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示范教学法:通过案例和实际操作进行课程重点和难点的讲解和示范。
3.合作学习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增加了学生的动机和兴趣,有利于知识的应用和巩固,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交流和合作。
六、教学评估
1.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和交互,评价学生对文章主题及标题与封面图的关系的理解。
2.通过观察学生课堂作业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是否理解封面图的基本构成要素以及设计理念。
3.通过观察学生设计封面图的过程以及作品的呈现,评价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理解能力。
总之,封面图可爱教案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通过封面图获取书籍的基本信息,并且能够设计出一份符合主题的封面图。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设计思维、沟通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09817.html
上一篇:雅思学习计划(分享13篇)
下一篇:美容学习计划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