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小学教案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导学案优秀模板

时间:2022-02-18 封锁导学案 锦瑟导学案

尚美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五段”教学导学案

年级

二年级

备课教师

教学课题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1~52页的内容,完成练习十二1—3题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认识1厘米,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概念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问题呈现情境导入孩子们,在蚂蚁王国里有一座美丽的小桥,有一天,一阵狂风,把小桥的扶手给刮断了,这可怎么办呢?蚂蚁们非常着急,他们准备再用木头做一根扶手,可是,他们不知道该做多长。孩子们,你们能帮帮蚂蚁们,告诉他们扶手有多长吗?师:扶手到底有多长呢?在你们桌上都有一根和扶手同样长的小棒,把它举起来,下面可以用你们桌上的工具,在小组里量一量,扶手有多长。师:都量好了吗?哪位同学愿意大声告诉同学们,你量的扶手有多长?(几个生答)师:那奇怪了,同样长的扶手,为什么大家量出的长度不一样呀,这是为什么呀?生:因为他们选用的工具不一样。师:哦,原来是大家选用的工具不一样。那如果我们要得出一个具体,统一的答案,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来测量比较好呢?生:尺子。听故事,看大屏,用桌上的工具量长度。目标展示

1.认识直尺。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2.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引导自学1.自己在直尺上看一看,直尺上有些什么?2.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1厘米。3.找一找生活中大约1厘米和长的物体。4.怎样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学生自学p55上的内容和56页上的例1。探究交流1.把自学中的收获和问题与小伙伴分享、交流。2.请同组的小伙伴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3.小组长把小伙伴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好。4.小组汇报本组同学的收获。5.报告员把小组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解答。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精讲释疑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要重点讲解让学生知道直尺上有些什么,让每个学生都认识1厘米和几厘米,建立1厘米的概念,并用直尺正确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学生提出质疑,教师讲解。检测练习1.量一量,纸条有多长。2.用手势判断。3.量正方形纸片的边长,铅笔的长和练习本的宽。尚美评价针对本节课的学习表现,小组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然后教师评价。

教学板书

设计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长度单位:厘米(cm)0刻度-:起点教学反思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导学案 教案精选篇


尚美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五段”教学导学案

年级

二年级

备课教师

教学课题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二)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页例3,练习十三4~10题。教学目标

1.经历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能解决有关长度计算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用米作单位量长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问题呈现情境导入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测量较长物体或距离时使用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米),米用什么字母表示?(m),米与另一个长度单位——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100厘米)教师: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用米作单位来测量长度。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目标展示1.进一步掌握用米作单位量物体长度的方法。2.能解决有关长度计算的简单问题引导自学1.量比较长的距离,还可以用什么量?2.估一估教室的长和宽各是多少?3.用卷尺量一量。4.说一说测量时要注意什么?根据自学提示自学教科书63页上的例2。探究交流1.把自学中的收获和问题与小伙伴分享、交流。2.请同组的小伙伴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3.小组长把小伙伴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好。4.小组汇报本组同学的收获。5.报告员把小组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解答。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精讲释疑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量较长物体的长或距离,也可以用卷尺。用软尺或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或距离时,一定要注意:1。物体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另一端离数学几最近,就是大约几米。2。在小组同学合作测量时一定要注意,把尺子拉直。3。读数时一定要看清离尺子上哪个数字最过就大约是几米。学生提出质疑,教师讲解。检测练习填合适的单位一支粉笔长约8()教室门高约2()妈妈的鞋跟高约6()小力的身高约125()一张床长约2()黄瓜长约20()一座楼房高约15()旗杆高约15()尚美评价针对本节课的学习表现,小组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然后教师评价。

教学板书

设计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量较长的距离,可以用卷尺教室长大约是9米,宽大约是7米教学反思

测量整厘米的物体长度导学案优秀模板


教学内容:课本3页例3,及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复习1厘米的认识。

二、猜想叙述,建立表象

1.谈话,让学生说在家里了解的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课件出示教材量铅笔的图片,让学生再叙述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读出铅笔的长度。

三、动手操作

测量自己一支铅笔的长度,教师巡视,指导。

四、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五、课堂总结

六、随堂练习

七、布置作业:在家里量一量自己喜欢的小物品长度。

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导学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7页例8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推测、比较,学会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2.巩固建立的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表象,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

3.感受测量物体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建立长度观念的意义。

教学重点:会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在明确长度单位过程中学会思考,比较。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尺(厘米尺),米尺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一)说一说

前几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厘米和1米有多长?(学生用手比划出长度)

(二)比一比

学生依次用手比划出:2厘米、5厘米、10厘米、50厘米等长度。

(三)揭示课题

大家都认识了厘米和米,生活中你们会用这两位朋友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课

(一)引出问题。

1.学生猜测

课件出示旗杆。这是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有多高吗?

2.提出问题: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

你认为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呢?为什么?

(二)解决问题。

1.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说说想法。

想法一:学生可以通过用手比划1厘米、1拃长等,推断出旗杆的高度不是13厘米。

想法二:利用学生自己的身高和旗杆的高度对比,学生身高1米多,估测旗杆的高度相当于10个小朋友的身高,大约是13米。

想法三:借助身边十几厘米高的物品来比较,旗杆的高度是不是和学生手上用的铅笔、铅笔盒的长度一样,比如,新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3.得出结论: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米。(板书)

4.教师小结:有这么多的方法可以来确定答案,以后大家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考多比较。

(三)运用新知。

课件出示小美的新房间里有一张漂亮的床。

1.学生思考:这张床的长度是200厘米还是200米呢?

2.同桌交流想法。

3.指名回答,说说选择的理由。

学生可以利用自己或父母的身高来推测,父母的身高一百多厘米,我们睡得床的长度比我们的身高多一些,是200厘米更合适。

三、巩固新知

(一)教材第7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解答,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二)教材“练习一”第8题

1.课件逐步出示每一小题。学生独立判断,说明理由。

2.师生给予合理评价。

四、本课小结

(一)学生回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在判断选择什么长度单位合适时,我们可以通过用手比划,借助身高、身边物品来估测物。

五、布置作业:在家里找几种物品说一说它的长度大约是多少。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第二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课本p3,例2,练习一1、2、3。

教学目标:

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3、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尺子、图钉、纸条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3、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4、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搭石导学案优秀模板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读写。

2、有感情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学习重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课前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2、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课文插图,乡亲们协调有序地走过搭石的图片。(可制作为课件)。

预习任务:

1、积累一些有关桥的图片,或者课件。

2、了解故事内容。(熟读课文)

3、什么是搭石?(同学之间交流、总结)

4、搭石是怎样铺成的?(同学之间交流、总结)

5、人们怎样过搭石?(同学之间交流、总结)

6、为什么给作者这么深的印象?(同学之间交流、总结)

自主、合作、探究: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交流,勾画出喜欢的词、句、段并旁注,说出为什么喜欢。

3、全班交流,反馈。解决预习中的问题。

4、结合生活实际体会。

5、给俗()、绰()、序()注音。

我来闯关:

a、抽读字词

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荡漾理所当然联络

猛涨序伏

b、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

-----------------------------------------------------------------------------------------------------------------------------

c、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优秀品质。体现老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第()段是课文的点睛之笔。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2、小练笔:把你发现的平凡生活中的美的事情或场景写下来。

好汉查理导学案优秀模板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感受理解、信任、充满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

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预习任务:

1、积累一些好词。

2、了解故事内容。

3、画出体现暑假前后查理变化的句子,联系朗读。

自主、合作、探究:

1、讨论交流: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感人的故事?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查理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3、勾画自己感动的语句,并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

4、你认为查理是一个真正的好汉吗?

课外延伸: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达标检测:

1、读一读,抄一抄。

彬彬有礼恋恋不舍搞恶作剧羡慕恶作剧调皮背诵

2、造句。

调皮:

从此:

3、词语搭配。

弯弯的()()孩子()地看着

美妙的()()长刀()地背诵

数豆子导学案优秀模板


育才二小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班级一(3)班姓名

课题:数豆子(教材4~5页)课型:新授课时数:2课时上课时间:

学案

教案

一、自学导航活动一: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一碗豆子(可以是黄豆、绿豆等)(1)你估计有()粒;其他同学估计有()、()、()粒呢?(2)先数出10粒,比较一下碗里剩下的和数出的10粒个数上有什么不同?(3)你采用()粒几粒数的方法来数碗里的豆子?(4)你的估计正确吗?()活动二:数位的意义(1)小组分工合作,一个同学在计数器上拨珠子,另一个同学读出计数器上的数;(2)请第三个同学在计数器上拨数:28、32、14、56;(3)8表示()个一,2表示()个十,读作();(4)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表示几个(),第二位是(),表示()个十。活动三:100以内数的写法。(1)计数器的十位上有3颗珠子,是3个();个位上有6颗珠子,是()个一,读作()。活动四:35、23、93、59、73、56、58、63、83请帮我把十位上是5的数填到这里()请帮我把个位上是3的数填到这里()活动五: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多3,这个两位数是多少?你能写出来吗?说说你的想法。活动六:给小动物编序号,小动物的号码是由3,8,7,0组成的两位数,快来写一写吧!小猫(),小狗(),小兔(),小马(),小鹿(),小熊(),小鸭(),小猪()。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经历用计数器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会写100以内的数。2.能力目标: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3.情感目标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一、预习、质疑,看书数豆子内容,完成学案活动一至活动六,教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二、交流展示交流5分钟,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展示25分钟,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活动六的内容,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评,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点评。注意,点评时关注易错点:1.2.3.4.完善导学案2分钟。教学反思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1435.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