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通过搜集相关材料及教学中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自主探讨,积极合作,运用色彩与堞材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在了解彩色基本常识的基础上,进行形式多样的色彩构成练习。
难点是利用媒材进行设计和表达。
课前准备
(1)教具:色彩基础知识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多媒体器材。
(2)学具:课前收集相关媒材,准备绘制工具及水粉颜料。
教学过程设计
利用现代电教手段,引导学生赏析。组织学生丰动探讨多变的顾色,激发学生设计、绘制、展示的热情。第一课时探讨、学习。第二课时设计、绘制、展示。
(1)导入。
①通过多媒体在大屏幕上播放日常生活中缤纷的色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视觉印象。
a、花卉、蔬果的色彩;
b、自然界季节变化中的色彩;
c、建筑物的色彩
d、服装的色彩;
e、工业产品的色彩。
②结合所观看的图像,感受绚丽多变的色彩带给我们视觉的享受。
(2)组织讨论。
师生共同参与,营造平等交流的课堂氛围。
①选择一组图像中的色彩,组织学生讨论。
②色彩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传递着视觉信息,波及我们的心灵。
③促进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和感想。
(3)利用多媒体课件传授色彩基础知识。
①英国科学家牛顿揭开光色之迷。了解红、橙、黄、绿、青、蓝、紫顺序排列的光谱和牛顿色坏。
②色彩与光的关系。色彩是以光色为主体而客观存在的。
③三原色。色光三原色为红、绿、蓝。颜料三原色为红、黄、蓝。
④色相、纯度、明度。
(4)通过观察和调色练习感知
色彩的特性。
①运用课件,演示色彩的色相、纯度、明度及同类色、类似色、对比色、互补色。
②学生作色彩明度或色相渐变练习。
(5)选择课前收集的媒材进行色彩练习。
①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材料。
②以自由组合的形式,讨论制定涂色方案,重新设计所收集媒材的色彩。
③通过绘制展示自己的创意和个性。
(6)展示点评。
①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要叙述。
②教师以赞许的语言进行点评。
五、作业展评小结
课题:8.5因式分解
学习目标
1、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以及它与正式乘法的关系。
2、能确定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会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学习重点:能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学习难点:确定因式的公因式。
学习关键,在确定多项式各项公因式时,应抓住各项的公因式来提公因式。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1、计算
(1)、n(n+1)(n-1)(2)、(a+1)(a-2)
(3)、m(a+b)(4)、2ab(x-2y+1)
二、自主学习
1、阅读课文p72-73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1)知识点一: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__________的形式叫做____________,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__________。
(2)、知识点二:由m(a+b+c)=ma+mb+mc可得
ma+mb+mc=m(a+b+c)
我们来分析一下多项式ma+mb+mc的特点;它的每一项都含有一个相同的因式m,m叫做各项的_________。如果把这个_________提到括号外面,这样
ma+mb+mc就分解成两个因式的积m(a+b+c),即ma+mb+mc=m(a+b+c)。这种________的方法叫做________。
2、练一练。p73练习第1题。
三、合作探究
1、(1)m(a-b)=ma-mb(2)a(x-y+2)=ax-ay+2a,由上可知,整式乘法是一种变形,左边是几个整式乘积形式,右边是一个多项式。、
2、(1)ma-mb=m(a-b)(2)ax-ay+2a=a(x-y+2),由此可知,因式分解也是一种变形,左边是_____________,右边是_____________。
3、下列是由左到右的变形,哪些属于整式乘法,哪些属于因式分解?
(1)(a+b)(a-b)=a-b(2)a+2ab+b=(a+b)
(3)-6x3+18x2-12x=-16(x2-3x+2)(4)(x-1)(x+1)=x2-1
4、准确地确定公因式时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关键,确定公因式可分两步进行:
(1)确定公因式的数字因数,当各项系数都是整数时,他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公因式的数字因数。
例如:8a2b-72abc公因式的数字因数为8。
(2)确定公因式的字母及其指数,公因式的字母应是多项式各项都含有的字母,其指数取最低的。故8a2b-72abc的公因式是8ab
四、展示提升
1、填空(1)a2b-ab2=ab(________)
(2)-4a2b+8ab-4b分解因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分解因式4x2+12x3+4x=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2a(a-2b+3c)
2、p73练习第2题和第3题
五、达标测试。
1、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中,哪些是整式乘法?哪些是因式分解?哪些两者都不是?
(1)ax+bx+cx+m=x(a+b+c)+m(2)mx-2m=m(x-2)
(3)2a(b+c)=2ab+2ac(4)(x-3)(x+3)=(x+3)(x-3)
(5)x2-y2-1=(x+y)(x-y)-1(6)(x-2)(x+2)=x2-4
2.课本p77习题8.5第1题
学习反思
一、知识点
二、易错题
三、你的困惑
第三节黄河导学学案
学习目标:
1、记住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干流流经的省区及地形区的名称
2、在图上找出并记住黄河的主要支流:洮河、湟水、汾河、渭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河口镇和河南省旧孟津
3、知道龙羊峡、三门峡和小浪底等工程的名称及分布
4、理解黄河“母亲河”的奉献
5、理解黄河“地上河”的形成原因和造成的危害
6、住治理黄河的关键和根本
7、知道治理黄河的措施及取得的成就
学习重点:
1、黄河的自然特点2、黄河“母亲河”的奉献
3、黄河“地上河”的形成原因4、治理黄河的关键和根本
导学思考题一:
1、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而不说是中国的第二大河?
2、阅读课文,了解黄河的发源地、长度和注入的海洋?
3、黄河从源头到入海口,流经那些省、自治区?
4、在黄河水系图上,依次找出黄河干流流经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5、在黄河水系图上,找出黄河的发源地、源头;四条支流:洮河、湟水、汾河、渭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旧孟津,看他们各位于哪个省区?
6、黄河在宁夏、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什么平原?
7、黄河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哪一段?在黄河上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大型水利枢纽及水电站有哪些?什么河段梯级开发最密集?
强化训练题一: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山,全长千米,注入海。
2、黄河源头是,在山西省注入黄河的支流是,在陕西省注入黄河的支流是。
3、黄河发源于高原,依次流经高原、高原和平原。
4、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是内蒙古的和河南的。
5、是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着之一,并在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平原和平原。
6、黄河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7、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黄河的水能资源实行梯级开发,并已建成了、、等八座大型的水利枢纽和水电站。
当堂达标题一:选择题:
1、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是:()
A长江B黄河C珠江D黑龙江
2、有关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黄河长度和入海水量均居我国第二位B黄河下游流经平原,因此多支流和湖泊
C黄河上中游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D黄河携带的泥沙主要来自于下游
3、兼跨黄河中下游的省区是:()
A山东B陕西C山西D河南
4、下列平原中,属黄河主要塑造的是:()
A华北平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C成都平原D东北平原
5、黄河在下列哪个省区入渤海?()
A内蒙古B河南C山东D河北
6、在陕西省注入黄河的支流是:()
A洮河B渭河C汾河D湟水
导学思考题二:
1、黄河下游的“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他有什么危害?
2、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什么又说他是一条“害”河?
3、建国后,治理黄河主要做了哪几方面的工作?
4、治理黄河的关键和根本各是什么?
强化训练题二:
1、全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据观测,黄河下游河床仍在以平均每年厘米的速度向上升高。
2、治黄的关键在于。黄河泥沙90%来自,因此
是治黄的根本。
3、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后,将与附近的水利枢纽配合使用,不仅使下游
大大减少,也是总体的大大提高。
当堂达标题二:选择题:
1、黄河下游支流少,流域面积小的原因是:()
A气候干旱B地上河C地势低平D工农业生产耗水过多
2、黄河90%以上的泥沙来自:()
A黄土高原B内蒙古高原C河套平原D宁夏平原
3、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A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B下游修整黄河水堤
C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D治理泥沙
4、目前正在建设中的黄河上的大型水利枢纽是:()
A龙羊峡B刘家峡C三门峡D小浪底
5、全部是黄河下游河段过境的省区是:()
A河南B山西C山东D河北
6、黄河最大支流注入的河段是:()
A上游B中游C下游D中下游交界处
7、小浪底与三门峡水利枢纽联合使用,可抵御多少年一遇的洪水:()
A千年一遇B百年一遇C60年一遇D500年一遇
8、长江、黄河共同流经的省区是:()
A陕西、河南B四川、湖北C青海、西藏D青海、四川
读图题:读“黄河水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山脉:①⑥源头:A注入海洋:②
支流:BCDE
上、中、下游的分界点:FG
地形区:③④⑤
水电站:⑦⑧⑨⑩
其中,正在建设中的水利枢纽是(填代号)
14世间最美的坟墓(第1课时)
课题
课时
1课时
使用人
学习
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中字词2.聘问质朴的语言及衬托、对比表现手法的运用效果。3.感受列夫·托尔斯泰震撼人心的人格魅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重难点质朴的语言及衬托、对比表现手法的运用效果。感受列夫·托尔斯泰震撼人心的人格魅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学习内容
一、感悟新知1.走进作者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尤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xx年后任报社编辑。他早期致力于诗歌创作与翻译。欧战爆发后,流亡瑞士,从事反战和平活动。战后埋头写作。曾出访过苏联,与高尔基相识。1933年法西斯上台,他再次流亡,加入英国国籍,后辗转流寓巴西,终因对欧洲前途的绝望偕妻自杀。他一生中著有多种名人传记,突出再现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并用精湛的心理分析手法,在中短篇小说《狼子野心》上取得了独特的成就。其著名作品有刻画中产阶级妇女感情生活和不幸命运的《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及谴责法西斯迫害的《象棋的故事》等。他仅有的一部长篇小说《烦躁的心》。我喜欢:2、认识下列生字,为朗读课文扫清障碍。茨威格墓冢飒飒禁锢墓志铭穹窿栅栏嬉戏文中还有那些字需要我们注意,请写在下面。3.请从文中勾画出四处描写托尔斯泰墓环境和形状的句子。4.请用文中一个词概括托尔斯泰墓的基本特征。二.探究新知1、托尔斯泰为什么不要富丽、豪华的坟墓,而要选择这么一个土丘作为自己的安息之地呢?得到的启示是什么?2.作者更是用了四个“之最”来表达感受——世间最美、最宏伟、最难忘的坟墓。感受都比我们深刻。这不由得引起我们的思考:托尔思泰墓为什么有这么大的神奇力量?三.归纳总结我学到了:四.达标检测1.茨威格墓冢飒飒禁锢墓志铭穹窿栅栏嬉戏2.列夫·托尔斯泰国作家,主要作品《》《》《》。3.我要学习托尔斯泰的:
师生随笔
学习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共同探索有理数加法、减法法则,从而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加法、减法的法则以及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2、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在有理数的范围内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应用与简化计算。
【教学难点】应用有理数的加法、减法及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
先看一个例子:
(-8)-(-10)+(-6)-(+4)
这是一道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题,你会做吗?请同学们思考练习。
『自主探究』
全班交流:老师适时引导、指导、边讨论边总结如下:
(1)上题可以按照运算顺序,从左到右逐一加以计算;
(2)上题通常也可以用有理数减法法则,把它改写:
(-8)+(+10)+(-6)+(-4)
统一为只有加法运算的和式.把加减法统一写成加法的式子,有时也叫做代数和。
(3)在一个和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如上式可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8+10-6-4
(象这样的式子仍看作和式,读作“负8、正10、负6、负4的和”,按运算意义也可读作“负8加10减6减4”,在这里把除第一个数外的数字前面的符号都可看作为运算符号,又可看作性质符号,这样,性质符号与运算符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有时可以互相转化。)
『例题讲评』
例1、计算:
(1)2+5-8;(2)14-(-12)+(-25)-17
(3)-3-5+4;(4)-26+43-24+13-46
例2、巡道员沿东西方向的铁路巡视维护,从住地出发,他先向东巡视了7km,休息之后,继续向东维护了3km;然后折返向西巡视了11.5km,此时他在住地的什么方向?与驻地的距离是多少?
2.4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4)----随堂练习
评价_______________
1.把下列各式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说出它们的两种读法。
(1)(-12)-(+8)+(-6)-(-5);
(2)(+3.7)-(-2.1)-1.8+(-2.6)
2.把6-(-9)+(-15)-(-3)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计算。
3.计算:
(1)7-(-4)+(-5)(2)-5-(+3)+(-9)-(-7)+
(3)(-10)-(+12)-(-36)+(-23)(4)
(5)(+16)+(-8)-|-3|+|+8|-|-12|-(+5)(6)-21-12+33+12-67
(7)5.4-2.3+1.5-4.2(8)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斑羚飞渡(第2课时)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掌握本课生字词,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重点:品味斑羚形象、飞渡细节、环境描写。
三、学习难点:尝试解读故事对人类的启示。
四、预学部分【自主学习】
文章中详细描述了第一对斑羚试跳成功的全过程,使用自己的话加以叙述。
五、导学模块【合作探究】
1、这是一群什么样的斑羚竟能在生死存亡之际做出这样的壮举?你能结合课文谈谈吗?(用句式“我认为这是一群的斑羚,因为。”)
2、镰刀头羊作为这群动物的首领、这场飞渡的组织者,请你谈谈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头羊?(“我认为这是一只的镰刀头羊,因为”)
3、斑羚及镰刀头羊的形象让我们感动,作者描写这些感人的动物形象的目的什么呢?
4、在这篇文章中,人充当的是怎样的角色?
六、固学提高【课堂检测】
同学们,这群斑羚的故事令人感动,还取决于作者娴熟的写作技巧,就让我们将目光聚焦于这些具有强大震撼力的文字吧!看看我们能从文中学到哪些写作方法吧!
品析环境描写:文中的哪些景物描写让你印象深刻,能否说说它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七、课后反思
《唱响自信之歌》导学案目标树立在准确认识自我基础上的自信的生活态度。重点树立自信的方法一、预习检测1、如何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了解即可)2、怎样增强信心和实力?(理解并识记)3、个人自信与民族自信的关系?(理解)二、合作研讨1、阅读教材27页的情景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这个盲人为什么能用自己的琴声唱响自信之歌?(2)我们又该如何唱响自己的自信之歌呢?2、阅读教材28--29页的情景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对于他人的评价,你有什么感受?(2)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是怎样增强信心和实力的?3、阅读教材30页的表格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童第周是怎样表现中国人的自信的?(2)在当今社会,我们怎样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中国人的自三、展示交流(1)展示预习部分。(2)展示合作研讨部分四、归纳提升1、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2、材料:李小虎从农村转到城市某中学,由于地方口语很重,外语成绩很差,穿的也很土气,所以他变得胆子小了,上课不敢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下课不敢跟同学说话,他怕同学发现自己一无所长,瞧不起自己,所以干脆就不发言,不和同学交往。(1)你赞成李小虎的这种做法吗?(2)如果你像李小虎一样面对同样的情况,你该怎么做?五、达标闯关1.自负不同于自信,就在于()a.自负者追求的目标太真实,实现不了b.自负者的过分谦卑妨碍自己能力的发挥c.自负者依据的事实虚假,追求的目标不可能实现d.自负者认为自己应该成为人人羡慕的人2.“在人生道路上,并不总是强壮的人取胜。但最终取胜的人,一定是那些认为自己能胜的人。”这句话说明()a.树立信心才能增强实力,最终取得成功b.自信的人生不可能遇到困难和挫折c.强壮的人缺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d.实力,是支撑信心最重要的支柱3.基础训练第一大题六、收获平台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书籍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学习书籍设计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为自己喜爱的一本书重新设计封面、封底与书脊。
情感目标:感悟书籍设计的艺术美,树立创意为先的设计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封面、封底、书脊的设计表达出书的内涵,恰当地使用图形、色彩、文字等视觉要素以及构成关系。教学难点:书籍设计中内容与形式的高度一致性和相互映衬关系。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a4纸、画笔等。
学具:彩纸、画笔、颜料等。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讨论:每当我们拿起一本书时,是否会仔细地品味书的包装是否漂亮、触感是否舒服、内文编排是否合理有效?是否具有美感?这种印象使我们喜欢上了美丽的图书。
揭示课题:“美丽的书”。
(二)新授课程
1.分析讨论
评判一本最美的书的标准是什么?
每年在德国莱比锡举办的“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活动,代表了当今世界图书装帧设计界的最高荣誉,反映了世界书籍艺术的最高水平。莱比锡提出的评判标准值得借鉴:第一是设计和文本内容的完美结合;第二要有创造性;第三,它是给人以阅读享受的,一定是在印刷和制作方面有最精致、独到的地方。
2.欣赏感悟
书籍设计重在对文化的理解。引导学生分析《朱熹千字文》一书,探究书的要素。观察:翻开《朱熹千字文》,遒劲、粗犷的字迹仿佛从纸上立起来,镶嵌入一个古老的石碑,似乎让人感觉到当年篆刻人手上的力度。
分析:构成这本书基本的形式要素,古朴的形式和外观气息的要素正是一本书必备的。
思考:一本书必须具备哪些要素呢?
3.探究分析
一本好的书籍设计应该是怎样的?
书的内在精神的形象化体现,让读者阅读起来方便、易懂、有趣,并使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就是好的书籍设计。书籍是一个带有情感的事物,其形式充分体现了纸文化的魅力。其不仅仅是文字信息的传达,在翻页阅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动态的阅读体验,也是非常有趣和有益的。
4.探讨交流
观察:《小蓝和小黄》封面由黄色、白色、黑色大块面分割而成,环衬由黄、蓝圆圈相隔而成,非常形象地点题,突出书的主题。
分析:这本认识色彩的图画书由色彩、文字、构图构成愉悦、轻松的风格,非常吸引小朋友阅读。
思考:一本书的封面又该如何设计呢?
交流:一本书的封面就是书的外衣,它既保护了书籍,又是书籍的脸面,让我们快速地了解此书的内容。
构图——封面艺术的构图,从内容到形式再到内容相互作用的反复渗透,巧妙结合,凸显设计者的审美意趣。
书名——一目了然,有先声夺人之势。
色彩——封面色彩要富有装饰性,简洁强烈,给读者以视觉、心理上的冲击。
艺术手法——写意、比拟、象形、象征、变形等手法进行艺术处
目标知道挫折产生的原因,认识到对待挫折不同的态度会有不同的结果。重点挫折产生的原因,人生难免有挫折一、学法指导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完成同步训练的题。二、预习检测1、什么是挫折?遇到挫折你会有哪些感受?说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从课本上查找)3.自己总结一下挫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从课本上查找出来即可)4、面对挫折大致有哪三种态度?不同的态度会有哪些不同的结果?三、合作研讨1、阅读教材60页情境材料,将邓亚萍曾经遇到挫折和获得的成功填写在教材上。2、阅读教材62页情景材料回答:在你的人生经历中,遇到过类似的挫折吗?你是怎样面对的?3、阅读教材63页的情景材料,回答问题:是什么力量使这个登山者战胜风暴,活了下来?四、展示交流合作研讨完成后,即可把研讨成果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五、归纳提升总结出面对困难和挫折应该怎么办。六、达标闯关1、“困难只能吓倒懦夫懒汉,而胜利永远属于敢于攀登科学高峰的人。”茅以升这句话说明了()a、困难与挫折是难免的。b、茅以升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c、要攀登科学高峰,必将遇到困难和挫折。d、只有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采取正确的态度,才会取得胜利。2、“自然界没有不凋谢的花,人世间没有不曲折的路”说明()a、人生之路太艰难,没意思。b、世人对自然界的感叹。c、人生就是痛苦和苦难。d、人生难免有挫折。七、收获平台
第六课为坚强喝彩第一框让我们选择坚强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坚强意志的四种表现: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韧性。
2、知道坚强意志的作用: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走出失败的阴影、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就一番事业。
3、能够分析自己的意志品质,并树立磨练意志的信念,愿意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坚强的意志,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二、自学指导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请大家看本框题的内容,大字部分慢看,小字部分快看,围绕思考题看书并找出思考题的答案,15分钟后检查,看谁学得又快又好。
三.目标思考题:
1.意志坚强的人有哪些表现呢?
2.坚强意志品质的作用?
四、课时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人物的表现属于意志坚强的有()
①布鲁诺甘愿被烧死也不放弃对科学的信仰。②黄继光为掩护战友,夺取战斗的胜利,奋不顾身地用胸口堵住了喷着火舌的枪口。③越王勾践为报亡国之仇,忍辱负重,卧薪尝胆。④劳动模范徐虎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为群众服务,风雨无阻。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习惯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一经形成,就会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形成良好的习惯,需要坚强的意志。b、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坚强的意志无关。
c、学习习惯的养成,和遗传有关。d、学习习惯的养成,和环境有关。
3、英国前首相邱吉尔曾说过,他的成功秘诀有三个:第一,绝不放弃;第二,绝不,绝不放弃;第三,绝不,绝不,绝不放弃。这说明面对挫折时,我们的意志品质中应该有()
a、坚持把重要的事清做完,决不半途而废。b、正视自己的弱点,不自卑
c、遇到困难时,能从多方面想办法。d、一意孤行
4、生活就像万花筒,但一个人只能选择一种图案。如果一个人的志向也像万花筒,那么他的人生道路就会布满荆棘。这说明()
①坚强的意志品质要求当你面对困难时不要从多方面想办法
②如果你的一生只有一个目标的话,生活就会幸福
③坚持正确的目标,抵制各种不良影响,这是意志坚强的表现
④不能坚持正确的行动方向,容易受不良影响的诱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5、中国有句古训:“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此古训的意思是()
a、打击、排挤、苦难、压制成为智者的绊脚石
b、打击、排挤、苦难、压制不应成为有智者的绊脚石,相反,应成为砥砺锋芒的砾石
c、打击、排挤、苦难、压制越多越好
d、打击、排挤、苦难、压制越少越好
(二)材料分析题
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上,一幕名为《永不停跳的舞步》催人泪下。领舞者小李月原本是一位学芭蕾的孩子,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左腿,虽承受巨大内心痛苦,但她一刻也没放弃对芭蕾的追求,不想让舞蹈的梦想屈从于残酷的命运。她重新起舞,向世界、向伤残的小伙伴,也向自己证明:地震折不断我的梦想,超越自我,就仍能高高飞翔。
(1)小李月面对挫折和逆境,是如何实现她的梦想的?
(2)在小李月身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心理品质?这种优秀品质有何作用?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1658.html
上一篇: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模板
下一篇:高中教案化学教案 【推荐】